•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荒業行為資料分析

本節主要在分析受試者在基線期、處理期、維持期三個階段之荒業 行為出現情形,將依觀察所記錄於荒業行為觀察記錄表之資料繪製成曲 線圖,並以目視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探討的荒業行為共有三項,

每個行為之處理期觀察次數均相同,基線期與維持期之觀察次數則不盡 相同,全部共有 30 次。上課說話行為在基線期的觀察次數為 6 次,處理 期為 12 次,維持期亦為 12 次;上課玩弄東西在基線期的觀察次數為 9 次,處理期為 12 次,維持期為 9 次;未完成課堂學習單在基線期的觀察 次數為 12 次,處理期為 12 次,維持期則為 6 次,此三項荒業行為記錄 次數之曲線圖依 S1 及 S2 分別為圖 4-2 及圖 4-3:

48

49

50

51

1. 立即學習效果

以階段內變化分析而言,在處理期,S1 上課說話行為次數呈現上升 的趨勢,雖然趨向穩定度只有 67%,但從水準範圍介於 27-31,平均數 29.17,水準變化為 0,可顯示出 S1 於課堂上說話行為的出現頻率是常 態性維持高次數的。在處理期介入後,趨向預估是下降的,趨向穩定度 75%,水準範圍 5-25,水準變化高達+20,平均數 13.92,上課說話次數 明顯比基線期減少許多。

以階段間變化分析而言,處理期與基線期相較之下,上課說話平均 次數下降了 15.25,階段間水準變化為+5,即顯示 S1 基線期至處理期立 即減少了 5 次上課說話行為,重疊率 0%,顯示處理期的介入使 S1 上課 說話行為產生變化,此相鄰二階段中資料點的重疊比率愈少,表示愈能 令人信服該實驗結果乃因介入的作用,0%的重疊百分比,明顯呈現自我 教導策略之成效。

2.保留效果

以階段內變化分析而言,維持期的趨向走向平穩,並且為穩定的趨 勢,水準範圍為 3-6,平均值為 4.83,水準變化-1,表示在維持期間,

沒有太大變動及退步,顯示受試者在維持期能繼續維持良好且具穩定的 效果。

以階段間變化分析而言,在維持期與處理期的比較方面,其趨向為 下降到平穩,平均值下降了 9.09,階段間水準為+1,表示上課說話行為 之次數已維持一定水準,並無太大的變化。 兩階段重疊百分比為 67%,

以處理期後期的行為次數與維持期的行為次數來看,皆能維持在 8 次 以下,這種情形對一個特殊學生而言,相當難得,顯示在撤除自我教導 策略教學後,受試者仍能維持良好的表現。

52

53

1. 立即學習效果

S2 在各階段內上課說話行為的目視分析摘要表如表 4-7,S2 上課說 話的次數在基線期介於 28-35 次之間,基線期階段平均值為 30.5 次,顯 示 S2 上課說話行為發生次數頻繁,趨向走勢雖呈現下降,但趨向穩定度 為 67%,屬於不穩定狀態。處理期的趨向預估呈現下降,趨向穩定度為 75%,亦屬於不穩定狀態,表示目標行為正持續改進中,水準範圍為 4-27 次之間,也因差距過大,水準穩定亦屬於不穩定狀態,在此期間,資料 點路徑顯示初期的目標行為變動較小,表示 S2 尚未完全習得自我教導 策略並加以應用在課堂上,但後段資料路徑呈現正向且穩定的進步趨勢,

顯示 S2 的上課說話行為次數逐次下降,改善良好,處理期階段平均值為 17.25 次,相較於基線期的 30.5 次,顯示實驗教學確實有助於降低上課 說話行為之次數。

由基線期階段進入處 理期階段的趨向路徑是屬於正向的效果變化,

同時趨向穩定性變化由 67%至 75%,表示實驗教學的介入產生變化。水 準間變化為 3,即從基線期最後一次觀察的 30 次下降到處理期第一次介 入的 27 次,雖然之後處理期初期下降幅度小,表示自我教導策略教學介 入後,目標行為改善不大,推測原因可能是剛開始介入,自我教導語言 尚未內化,受試者維持原來的行為模式,導致行為次數的變化較小,但 處理期階段從最高 27 次的目標行為,進步到最低 4 次的目標行為,顯示 經由自我教導策略之習得與運用,上課說話行為次數逐步降低,結果顯 示介入是具成效的,兩階段重疊百分比為 0%,更是明顯呈現出自我教 導策略之成效。

54

2.保留效果

從處理期階段進入維持期階段的趨向路徑是由下降趨向轉為平穩趨 勢,維持期的次數範圍介於 3-5 次之間,平均為 3.92 次,水準變化 0,

表示在維持期間沒有太大變動或明顯退步。S2 原本就是一個愛說話的人,

能在短時間內改變自己的習慣,在維持期上課說話次數不超過 5 次,結 果實屬難得。

在維持期階段,研究者已停止對受試者進行教學,趨向能維持平穩,

趨向穩定性變化也由處理期不穩定的 75%至 100%,水準間變化為 1,

表示上課說話行為之次數已維持一定水準,並無太大的變化。 兩階段重 疊百分比為 67%,比率偏高,乃是因為處理期後期即能達到成效,所以 仍能顯示出在撤除自我教導策略教學後,S2 能維持良好的成效。

55

56

1.立即學習效果

在各階段內 S1 上課玩弄東西行為的目視分析如表 4-9,在基線期的 次數介於 22-26 次之間,最高次數與最低次數差距小,趨向走勢平穩,

但因可接受的穩定範圍是以最高值乘以穩定標準,所以此穩定範圍較窄,

使得趨向穩定度為 67%,屬於不穩定狀態。基線期階段平均值為 23.89 次,水準穩定呈現不穩定的現象,觀察資料點走勢後發現如果分成前後 二段來看,可以看到前半段呈現上升現象,後半段一開始微幅下降而後 又呈現上升現象,顯示其具有穩定高頻率的起點行為。處理期的趨向預 估呈現下降,趨向穩定度為 67%,屬不穩定狀態,表示目標行為正持續 改進中,水準範圍為 4-20 次之間,因差距過大水準穩定亦屬於不穩定的 狀態,在此期間,資料點路徑顯示呈現正向且穩定的進步趨勢,顯示 S1 上課玩弄東西行為次數逐次下降,改善良好。處理期階段平均值為 12.5 次,相較於基線期的 23.89 次,顯示實驗教學確實有助於降低玩弄行為 之次數。

在各階段間 S1 上課玩弄東西行為之目視分析如表 4-10。雖然基線 期及處理期的趨向穩定度皆為不穩定的 67%,但基線期階段進入處理期 階段的趨向路徑是正向下降的趨向,表示實驗教學的介入產生變化。水 準間變化為+5,指出剛開始的介入,S1 意識到自己的玩弄行為,開始改 變原來的行為模式,從處理初期 20 次的目標行為,進步到末期 4 次的目 標行為,顯示經由自我教導策 略之習得與運用,S1 上課玩弄東西行為逐 步降低,結果令人滿意,且兩階段重疊百分比為 0%,顯示處理期階段 的介入有變化,兩階段完全沒有重疊,明顯呈現自我教導策 略之成效。

57

2.保留效果

維持期的次數範圍介於 3-5 次之間,平均為 4 次,水準變化-1,表 示在維持期間,沒有太大變動,亦沒有明顯退步。趨向走勢呈現平穩趨 勢,且次數均小於 5 次以下,顯示受試者在維持期能繼續維持良好且具 穩定的效果。

從處理期階段進入維持期階段的趨向路徑是由下降的趨向轉為平穩 趨勢,在維持期階段,研究者已停止對受試者進行教學,趨向穩定性變 化由不穩定 67%至穩定 100%,水準間變化為+1,表示玩弄行為之次數 已維持一定水準,並無太大的變化。 兩階段重疊百分比為67%,雖然重 疊比率偏高,乃因處理期後期的行為次數與維持期的行為次數皆維持在 5 次以下,且在維持期有三次觀察 S1 上課玩弄東西行為降低為 3 次,這 種情形對一個特殊學生而言是相當難得的,顯示在撤除自我教導策略教 學後,S1 仍能維持良好的表現。

58

59

1.立即學習效果

S2 在各階段內上課玩弄東西行為的目視分析如表 4-11,在基線期的 次數介於 20-27 次之間,趨向走勢呈平穩,趨向穩定度為 67%,基線期 階段平均值為 23.22 次,因最高點與最低點有些微差距,水準穩定亦為 不穩定,但觀察資料點位置後發現,多數點落在高點次數,顯示 S2 具有 高頻率的起點行為。處理期的趨向預估呈現下降,趨向穩定度為 75%,

表示目標行為正持續改進中,水準範圍為 4-18 次之間,也因差距過大水 準穩定屬於變動狀態,在此期間,資料點路徑呈現正向且穩定的進步趨 勢,顯示 S2 的上課玩弄東西行為出現次數逐漸下降,改善情況良好,處 理期階段平均值為 9.92 次,相較於基線期的 23.22 次,顯示實驗教學確 實有助於降低 S2 上課玩弄東西行為之次數。

在各階段間 S2 上課玩弄東西行為之目視分析如表 4-12。由基線線 階段進入處理期階段的趨向路徑是正向下降的趨向,趨向穩定性變化由 不穩定 67%至 75%,表示實驗教學的介入產生變化。水準間變化為+2,

指出開始介入後,S2 逐漸意識到自己上課有玩弄東西的行為,自我教導 語言逐漸內化,S2 改變原來的行為模式,從處理初期 18 次的目標行為,

下降到末期 4 次的目標行為,顯示經由自我教導策 略之習得與運用,S2 玩弄東西行為出現在課堂上的次數逐漸減少,結果令人滿意。兩階段重 疊百分比為 0%,顯示處理期階段的介入有作用,此相鄰二階段中資料 點的重疊比率愈少,表示愈能令人信服該實驗結果系介入的作用,0%的 重疊比率,表示處理已有成效,尤其是後期的行為次數均在 4 次以下,

呈現自我教導策略已在 S2 身上發揮作用。

60

2.保留效果

維持期的次數範圍介於 2-4 次之間,平均為 2.89 次,水準變化為+1,

表示在維持期間,沒有太大變動亦沒有退步。趨向穩定性高達 100%,

水準穩定性亦為穩定狀態,維持後期目標行為多數能維持在 3 次以下,

表示自我教導策略之應用已讓 S2 能注意到自己玩弄東西的不當行為並

表示自我教導策略之應用已讓 S2 能注意到自己玩弄東西的不當行為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