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處理勞資爭議之困境與因應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處理勞資爭議之困境與因應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處理勞資爭議之困境與因應

在本節中,研究者呈現社工工會在處理勞資爭議時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工會 在對於這些困境所提出的因應解決之道。研究者將困境與因應分為政府制度與執 行、機構管理與認知、工會領導與經營,以及社工行動選擇與影響等方面。

壹、現行困境

一、政府制度與執行

經研究者整理受訪資料得知,在政府制度與執行困境上,工會或社工會遇到 的阻礙有缺乏制度化的正式規範、政府處理方式過度偏袒機構、公務機關的消極 態度和公務員勞動法學知能不足等。

(一)缺乏制度化的正式規範

有些受訪工會幹部表示,政府現行處理社福勞資爭議的方式較為非正式,缺 乏強而有力的法規作為實質的保障。工會幹部擔心這種非正式的處理方式不穩定 與不可預測性高,一旦政府主事者不再重視該議題,這套解決管道也就會停擺。

「...還是要一個明確的法令或規範,而不是用函釋或每年公文這樣發,你 只要有一年沒發就沒有了耶,我覺得就只有把他入法...」(A4)

「目前處理勞資爭議的方式是非正式的,有這個缺點是換人就換人了,所 以你必須還是要,不然你像局長、副局長、科長換了,窗口全部都重來,

換一個比較不重視,不鳥你社工工會的或是有敵意了,這可能就沒辦法,

如何比這一個變成正式管道,從中央到地方覺得這件事情要思考的...」(A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政府處理方式過度偏袒機構

在受訪者與政府單位互動的經驗中,有出現政府單位在處理勞資爭議的過程 有較偏袒於機構的狀況,例如有政府單位協助機構規避法規,或是調查過程僅有 利於機構的調查方式。

1. 政府協助機構規避法規

有受訪的工會幹部發現到,勞資爭議的處理過程經常面臨到一個困境,即有 些政府單位會協助機構如何規避法規,將違法行為合法化,例如請機構返還溢領 的薪資費用、請社工簽捐款同意書等方式。

「如果是政府自己察覺有問題,就叫你趕快改一改,我也不會罰你...政府 教機構是用一種很賤的方式,就是把錢退回去,其實後來回捐會有一個問 題,就是有的地方政府會配合機構,他就變沒有違法,假設就是說我跟你 約定兩萬八,我也給你兩萬八,但是我跟社會局申請三萬四,這六千塊,

我機構扣下了,然後被檢舉後,有的機構是怎樣,我就退還給政府啊,我 核銷還沒完的時候,我就不違法喔,另一種就是我退還給社工,我也不違 法了...或是教雇主怎樣才可以罰的比較少,就是叫社工簽自願捐款同意書」

(A6)

2. 有利於機構的調查過程

有受訪者表示政府在勞資爭議的調查過程,往往僅蒐集機構方所呈現資料,

而缺乏勞工方的相關事證和聲音。

「像政府單位通常就是有點像是庇護底下的委外單位,像這次案子,政府 一開始也是避重就輕,把機構回應寫上去而已」(A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公部門待過就知道...就是書面出來提出的調查結果報告參考價值很低,

你沒有相關的佐證資料版,基本上就是聽機構的一面之詞啊,你就沒有去 調出缺勤、核銷成果資料,然後員工的一些匯款紀錄等等通通沒有」(A4)

根據受訪社工的經驗,當勞資爭議爆發時,政府的處理流程經常是事先與機 構進行閉門會議,爾後才會與勞方開會,有時甚至僅聽信機構的說詞,缺乏聆聽 勞方的聲音。

「...後來工會有跟機構取得聯繫, 就有喬好說明天來談,明天工會到場,

也有邀教育局跟承辦國中都有到...但是其實這些教育局跟承辦國中很早 就來,就是跟機構先談,後來就跟 000(工會幹部)一起進去...」(B3)

「因為00(某政府單位)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之前先找了理事長去談,到 了後期,就是先跟機構這邊開過會了,後來又找我們這邊開會」(B4)

「他其實在跟我們談之前,已經先跟協會的執行長講過了,所以他的立場 比較趨近協會那邊,還有要求我們兩個要道歉...」(B7)

(三)公務機關的消極態度

許多受訪者認為公務機關給予一種消極態度的感受,這樣的消極態度來自於 公務單位對於權責的不明,給受訪者有被踢皮球的感受,以及不願多負擔額外的 工作所生的消極作為。

1. 權責不明

根據受訪者的經驗得知,由於公部門對於勞資爭議事件的權責認定不明確,

導致受訪工會幹部與社工皆求助無門,或是不斷在各單位權責推託之下,而有被 當皮球互踢的主觀感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他們會推給機構跟內部敘薪制度、機構內部管理問題....然後我們也釐清 到一件事情就是 OO 長照(縣市)不是社政體系管的,是衛生體系管的,

所以就變得很難處理,因為衛政不會鳥我們,不鳥工會...就是社政至少還 會理我們,但是如果你今天是教育、還是衛政,不鳥我們是不理工會的喔,

他們會把這件事推給說勞工處或勞工局在處理,他們就會這樣子推得一乾 二淨了,可是這個是比較麻煩的地方」(A6)

「有問過社會局,但社會局會覺得說,他們只是一個給錢的單位,管理還 是機構跟社工的事情,他們基本上沒有要介入的意思」(B1)

受訪工會幹部 A7 表示,當工會面對權責被踢皮球的狀況,則將耗費許多人 力與時間成本在追究職責的問題,也拉長了問題處理時間。

「他們可能會,其實這個案子不是他們(地方政府)...調查權不是在他們 這邊,調查權可能在衛福部...你們要查就跟我們說調查權不在你們這邊,

那我們就去問衛福部,衛福部就再回來說沒有喔,我們只是負責審經費而 已喔,調查權我們已經都下放地方了喔...在這中間耗費很多時間、精力、

心力去一直反覆確認這件事情,然後跟他們類似爾虞我詐」(A7)

2. 消極作為

有些受訪者的經驗反映,政府對於勞資爭議的處理態度往往是消極的,無法 提供事先的監督或預防作為,也不願多做額外的調查工作。受訪工會幹部 A8 提 到即使工會提出相關的有效建議,政府也不見得想要採納或採取實際行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政府就發過公文禁止回捐這樣的事情,但也都是發文而已,沒有實際作 為,我是覺得政府自己要不要做而已,其實要查很好查,因為機構一定要 開捐款單,你不要去看帳面上的那個數字,你去查機構半年內就好,你回 捐嘛,每個協會一定有他們的捐款紀錄,你去查半年內有沒有這幾個員工 捐款,而且金額還非常大,而且還固定每一個月可能 4 千、5 千、6 千,

這部分我給社會局建議過,也沒有照做啊,社會局還是帳面上查一查,薪 資有匯到戶頭就好了」(A8)

「然後政府的部分,還是你會覺得說他們跟工會的態度差異,比如說政府 比較被動,就是沒有再進一步想要主動幫你解決,或是說他就回應你而已,

就這樣結束了」(B6)

(四)公務員勞動法學知能不足

在本研究的受訪資料發現,針對有些政府單位服務委外的案例中,相關負責 委外業務之公務員,因本身對於勞動法令的知識不足,例如部分公務員不理解法 規上勞健保在雇主負擔與勞工負擔上的區別、勞健保的付費級距規範等等,導致 其無法分辨事件的違法性、無法提供正確的法令資訊,甚至誤解法規。

「我們知道說其實承辦角色的問題很嚴重,我們是不是要回到整個體制,

像剛才高薪低報(勞健保)你們承辦人怎麼可能都沒發現,他用最低薪資 報耶...我覺得社會局自己也都還沒搞清楚狀況」(A6)

「一開始最先遇到OOO(政府單位主管)吧,他就是用一種很不客氣的 口吻説,薪資你確定你有扣掉你的自付額嗎?你有扣掉應該付的東西嗎?

這樣扣一扣薪水應該 25、26 吧,我是不知道OO(政府單位主管)怎麼 扣的啦,3 萬多薪水,你要怎麼扣到 25、26..」(B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我們那時候一個月回捐金額是 7 千,他(政府單位)還跟我們說他覺得 7 千多塊用來支付我們勞健保,就是雇主應負的勞健保轉嫁到我們身上去,

他覺得差不多啊,他覺得機構沒有錯啊,他這樣跟我們講」(B7)

二、機構管理與認知

根據受訪之經驗整理,機構困境主要在管理與認知上,即雇主對勞權的未知 與恐懼和缺乏與時俱進的管理思維。

(一)雇主對勞權的未知與恐懼

有些受訪者提到,部分雇主對於工會、勞權有許多不理解,因為這些不理解 演變成未知的恐懼,甚至抱持著錯誤的認知,其認定工會與機構就是敵對關係,

亦認為社工爭取權益是激進行為。如此一來,當雇主有「凡聞勞權必反」的防衛 狀況時,勞資爭議就很容易導致激烈的衝突。

「...機構不太了解工會是什麼?就是他對那個結構、工會是什麼、勞基法 是什麼,沒有理解的,機構會覺得你不是一個常態性的東西,你怎麼可以 來介入我們,他們就會非常排斥,排斥了之後,張力就會很大」(A1)

「主管聽到勞動權益,整個防衛就上來了,但我覺得這個就是,大家對於 勞資議題確實還妖魔化、深深的恐懼,特別是我們的主管,他們過往也沒 有這樣的經驗...雇主對於勞工、勞資爭議就很有恐懼」(A4)

「我覺得說既然我們主管平常也會跟我們一起罵OO(人名),那我們就 這樣想說在這個地方辦組工會的說明會...然後就只是口頭上的提,然後他 就非常的震驚說你不要這麼激進!我都在想說有這麼嚴重嗎?!」(B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缺乏與時俱進的管理思維

根據工會幹部 A6 的經驗觀察,其特別提到少數機構抱持著舊的管理思維,

根據工會幹部 A6 的經驗觀察,其特別提到少數機構抱持著舊的管理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