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西方在東南亞航海空間的擴展

第二章 澳門緬甸華僑的移入過程

第一節 西方在東南亞航海空間的擴展

古代在太平洋西緣的東亞地區,曾建構了一個以中國為中心,北起日本、朝鮮、

南達東南亞地區的半環貿易網,至明代鄭和,這個太平洋西緣半環貿易網可謂發揮 到了頂點。(楊俊廣等,1994:5)

同樣地,古代地中海貿易網也早在公元前即已形成,其是以希臘、羅馬(公元 前 27—395 年)為中心,外緣覆蓋到紅海、黑海和大西洋沿海地區;隨着羅馬帝國 的瓦解,海洋貿易網頃刻走向衰微。之後大約在 10-15 世紀,以波斯灣、阿拉伯半 島和紅海為北緣,橫跨東非沿海城邦、印度至馬來半島西側的印度洋貿易網也已經 相當興盛。(何芳川:1996:1-2)然而,從 1400 年歐洲人所繪製的地圖,可以看 到歐洲人對歐洲以外地區的認識仍相當模糊。(范維信,1994:5;吳志良,2010:

17)在阿拉伯人獨占歐、亞、非三洲的海上貿易中,歐洲人輾轉獲得大量來自東方 的廉價香料,產生了直接到東方採購的想法;(馮作民,1975:2)再加上 13 世紀以 來,到過東方的旅行家,如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遊記》等發表的東方遊記,書中 描述東方的富裕和遍地黃金等影響下,歐洲國王積極地鼓勵人民從事航海探險活動。

(黃鴻釗,2010:67-68)

一、葡萄牙為首的海洋空間發展

(一) 葡萄牙的立國和背景

葡萄牙是歐洲伊比利半島上的一個國家,瀕臨大西洋,陸地邊境與西班牙接壤。

1143 年,阿方索(Dom Afonso Henriques)擺脫了臣屬西班牙的關係,向羅馬教皇提 出把葡萄牙作為教廷管轄下的一個封建領地,直到 1179 年,教皇亞歷山大三世

(Alexandre Ⅲ)才稱阿方索為國王,葡萄牙到 12 世紀終成為一個獨立國家。(諾埃

21

爾,1974:2、5、17-18;何川芳,1996:9)

在強鄰西班牙威脅下,海外擴張對葡萄牙而言是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經濟意義。

葡萄牙缺乏商業技能和資源,無法介入地中海既有的貿易活動,只參與了南、北歐 間的貿易往來,因而促成了葡萄牙人往海外擴張的行動。(阿諾德:1999,59)

(二) 葡萄牙的探索和擴展

1415 年,葡萄牙人占領了北非的休達港(Port of Ceuta),掌握了北非的制海權,

並交由恩里克王子(Infante D. Henrique)統治,拓展海外殖民事業;恩里克王子的 探險隊於 1416 年,到達博哈多爾角(Cape Bojador)。在 1418 和 1419 年,發現了波 托桑托島(Porto Santo)和馬得拉群島(Madeira);1432 年,航行至亞速爾群島(Açores)。

1441 年,航行至布朗(Blanc)角;1444 年,到達塞內加爾(Sénégal)河口;1445 年,航到了維得角(Cabo Verde),同年,探險隊抵達幾內亞(Guinée)。(馮作民,

1975:3;黃鴻釗,2010:69-70)

接著,因 1453 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東西交通受阻,

葡萄牙人遂獎勵尋找通往亞洲的新航路;(傅啟學,1957:25)1456 年,正式占領維 得角;1460 年,到達獅子國(Sierra Leone)(今斯里蘭卡),同年,恩里克王子去世;

隨後,葡萄牙人繼續沿非洲西岸探索;1484 年,葡萄牙人到達了剛果(Congo)河 口;1486 年,狄亞士(Bartholomeu Diaz)發現了好望角(Cabo da Boa Esperança);

1498 年,達伽馬(Vasco da Gama)繞過非洲通往印度;1500 年,與印度訂立商約。

1502 年,達伽馬在東非建立根據地,攻打印度;1505 年,葡萄牙在印度境內設立總 督府。(馮作民,1975:3-4)葡萄牙人破壞了原有的印度洋貿易體系,建立以果阿

(Goa)為中心的印度洋貿易網;1511 年,占領印度洋東端的馬六甲(Malacca),進 暹羅(Siam),居大泥(Pattani)(今泰國北大年府);1517 年,葡萄牙人從馬六甲到 中國,先泊於屯門,在得到中國官員允許下,進入廣州。(何川芳,1996:11、21)

1554 年 12 月,葡萄牙人進入廣州貿易(吳志良等,2009:101),葡萄牙人並到

22

澳門18,澳門開埠;(圖 2-1)1572 年起,葡萄牙人每年向中國納租 500 兩銀。(印 光任等,1880:官守編 49 頁;吳志良等,2009:159)自此,澳門港漸興,1550 年 代以後,葡萄牙人以澳門為中心,向長崎、馬尼拉、帝汶、大小巽他島(Lesser Sunda Islands)擴展轉運貿易,編織近代太平洋的貿易網;(何川芳,1996:33、51-52、

69、88-89;萬明,1999:5)大約自 1580-1640 年,以澳門為中心的海上絲綢之 路國際貿易路線,分別由 5 條相互關聯的航線19組成。(圖 2-2)(楊仁飛,1992:

316)1635 年,澳門已發展成「東方第一大商埠」。(陳炎,1993:43)

18 對於葡萄牙進入澳門的年份,學者間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記載。(吳志良等,2009:102;湯開建,

1999:91-93;金國平,2005:235)主要是因為葡萄牙人初到中國時易名「佛朗機」(frangues)(基 督徒)或「滿刺加葡人」。(金國平,2005:3、218)

19 這 5 條航線是由 3 條主線和 2 條輔線組成,其中 3 條主線分別是廣州──澳門──印度──歐洲航線;

廣州──澳門──長崎航線;廣州──澳門──馬尼拉──拉丁美洲航線。2 條副線是澳門──大小巽他群 島和歐美航線。(楊仁飛,1992:316)

圖 2-1 葡萄牙──澳門的歷史地圖

23

葡萄牙人的東來,澳門商站(feitoria)的建立,為當時需要出洋的中國人帶來 了一個海洋貿易航線的海上通路。1640 年以後,西方列強逐漸介入,葡萄牙人以果 阿和澳門為中心,建立的國際貿易轉運網絡漸次衰微。(何芳川,1996:92、103-

104)19 世紀中葉後,雖然澳門作為西方與中國唯一的貿易港口地位,但因現代輪船 取代古老的大帆船、澳門港水淺港窄、中國對外開放及割讓香港予英國而開始衰落。

(古萬年等,1998:370;陳炎,1993:47)

二、其他歐洲國家的空間擴展

1492 年,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Cristóbal Colón)率西班牙探險隊到達西印度群 島,開闢歐洲至美洲的新航路;1519-1522 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Fernão de Magalhães)率西班牙船隊西行繞地球一周航行。開闢了歐洲、美洲和亞洲的多條新 航線;(范金民,2005:6-7)1571 年,西班牙占領馬尼拉;1580 年,葡萄牙與西 班牙合併對抗荷蘭勢力侵入東印度群島(香料群島);1580 年,英國人到達東印度群 島。1588 年,西班牙被英國艦隊殲滅,失去遠東海上霸權;1595 年,荷蘭商船隊到 達爪哇島;16 世紀末至 17 世紀中葉,是荷蘭海洋霸權極盛時期,1619 年,占據雅 加達,接着,從葡萄牙人手裏奪取馬六甲等貿易基地。

圖 2-2 葡萄牙人以澳門為中心的海上貿易路線圖

資料來源:楊仁飛,1992:316 澳門

菲律賓 廣州

果阿 歐洲

公里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圖例 航線

大小巽他群島 拉丁美洲

24

另一方面,1600 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1650-1670 年,英國發動 3 次英荷 戰爭;17 世紀中期後,荷蘭勢力逐漸被英國取代;英國人在蘇門答臘、東印度群島、

爪哇、婆羅洲、暹羅、日本和印度建立商館。在英國人之後,法國、丹麥、瑞典、

美國接踵而至。(鄧開頌等,2000:138-139)

從以上回顧,自 15 世紀末,葡萄牙人來到東方,建立了東、西方之間最初的交 通線,以澳門作為東西方轉口貿易的商站,為當時需要出洋的中國人帶來了一條海 上通路。隨之而起的是其他歐洲殖民國在東南亞擴展和掠奪,至 1640 年,葡萄牙澳 門海上貿易體系急遽衰微。19 世紀中葉後,澳門作為西方與中國唯一的貿易港口地 位,因港口的條件限制、中國對外開放及割讓香港予英國而開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