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親職教育

本節主要簡述有關親職教育的重要性、意義、及其相關的理論與實施 類型。

壹、 親職教育的重要性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與家庭是不可分離的,不管在任何一個發展階 段,其發展結果都與家庭息息相關。因此,家庭對於孩子的發展具有舉足 輕重的地位,父母的言行舉止、價值觀、生活習慣或各項認知,都會對子 女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也因為家庭在子女成長及社會化的過程中,扮演 著這樣重要的角色,所以身為人父人母者,能塑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及 親子關係是極為重要的。

曾端真(1991)指出親職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家庭教育對於個體 人格發展有其決定性的影響,而親職教育可教導父母培養有利人格成長的 教育方式;且如何成為父母是一項必須學習的課程,而親職教育則是提供 父母學習如何為人父母者的管道;此外,許多兒童的問題都源自於家庭,

如不當的管教方式、不合適的期待、不完整的家庭或父母不健全的人格等,

都可能影響子女的行為,而親職教育可以促使家長察覺自己行為對子女的 影響,進而預防問題的產生。

若就親職教育可能影響的對象來看其重要性,對兒童而言,可以使兒

童在家得到妥善的照顧和其所需要的家庭溫暖;對父母而言,可以使家長 獲得相關的教養方式和態度、兒童發展與家庭生活知識,進而幫助家長具 備親職能力、增進親子關係,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父母因不知如何教養子女 所造成的身心負擔;對學校而言,父母的參與程度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成果,

而藉著親職教育的推行,可以達到學校教師、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目標;

而對社會而言,社會階級較低的家長其子女在智力、語言、思維方式都會 受到社會文化不利的影響,也比較容易產生偏差行為,如果能透過親職教 育來協助這些父母,培養適當教育子女的態度與知能,將可以消弭部分社 會問題(林振隆,2004)。

父母是促使兒童正常發展的重要因素,但父母的角色扮演是必須經過 學習的,而親職教育正提供了這個學習的管道,親職教育提供家長為人父 母的最新相關資訊,使家長順應社會變遷,適時地調整自己的角色,以善 盡自己的職責,也唯有親職教育的確實施行,家庭功能才能發揮,使家庭 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方能促進社會發展與進步,因此,應 該重視親職教育的實施。

貳、親職教育的意義

「親職教育」一詞是由英文「parent education」翻譯而來的,指的 是「協助已為人父母者或將為人父母者,了解自己的責任,並提供有關兒

童和青少年發展的知識及正確的教育態度,使其能扮演適當親職角色的一 種教育過程。」具體而言,親職教育包含有三個重要的意義,一為教導現 代父母扮演稱職的父母角色,使他們知道如何克盡父母之責;其次為提供 父母改善親子關係的相關策略,藉此來調整教育子女的態度及方法;最後 是教導並提醒未婚男女,做好將來為人父母時教養子女的準備,並期望每 一對父母都是好父母(邱書璇、林秀慧、謝依蓉、林敏宜、車薇,1998)。

藍彩風及廖榮利(1982)從目標和方法兩方面來探討親職教育的涵義,

就目標層次而言,乃在教導如何成為理想的父母、如何成為成功的父母、

及如何擔當起為人父母的角色;就方法層次而言,乃在於如何透過教育的 方法達到上述的目標、如何以學習的方式來改進父母角色的扮演、如何以 團體討論的方式來體會為人父母的甘苦。而以下分別由幾個不同的面向來 說明親職教育的意義。

林清江(1986)依其對象而將親職教育分為廣義的針對一般父母,及 狹義的針對特定父母所做的教育活動。廣義而言,是培養現在已經是為人 父母者或將來可能為人父母者,使他們能成為健全的好父母;狹義而言是 針對某些不健全的父母而實施的,協助其改善教養方式,而成為健全的父 母。若要具體說明其對象,可分為預防性的對象,如從幼稚園學生到成人、

初為人父母尚未發生問題的家長、及親職教育的教師等;而補救性的對象,

如有特殊需求的未成年父母、單親家長、繼親家庭或寄養家庭的家長、障 礙兒童家長、及疏忽或虐待的家長(Authier, Sherrets &

Tramontana,1980)。

就其實施內容而言,親職教育的內容可以是廣泛的、全面性的一般課 程,也可以是只針對某些個案所設計的課程內容,較常見的內容如:溝通 技巧、兒童發展及兒童心理、婚姻與家庭間的相關議題、管教方式、道德 發展、文化刺激、急救知識、對健康的維持方法、性別教育、營養教育、

對社區資源的使用方面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相關技能等(Authier et al.,1980)。因此可以將親職教育的依其內容分為幾個層次:(1)一般性親 職教育,是指對家長提出勸告、教導、提供訊息資料等;(2)個別教養問 題,除了依般親職資訊外,以電話諮詢或面對面諮商的方式提供特殊、積 極的管教策略;(3)親職訓練,如父母需要比較詳細、具體且個別化的親 職知能,則可藉密集的父母成長團體或親職工作坊,來幫助家長自我探索 及親子溝通技巧的獲得;(4)親職治療,是指由專業人員針對家長或孩子 心理異常、家庭困擾或特殊行為等,所提供的諮商與治療(吳嫦娥,1996;

引自林惠娟,2001;廖永靜,1998)。

就其實施親職教育的場所而言,親職教育可以在社會福利機構、家庭 服務機構、個案的家庭中、社區活動中心、兒童福利機構、醫院、診所、

公立托兒所、心理健康中心、及各級學校中(Authier et al.,1980)。 就其實施方法而言,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利用「人」來推廣親 職教育及利用「物」來推廣親職教育。利用人的方法如:演講法、研習法、

座談法、訪談法,此外尚包括親職教育工作坊、父母成長團體及親子成長 團體等小團體的方式;而利用物的方法如:廣播法、視聽法、刊物法、函 授法等,而因應時代的進步及傳播媒體的演變,還可包括手機簡訊及網路 溝通等(王連生,2000)。

綜合上述可知,親職教育是一種終生不輟、自然施教及統整學習的教 育,而其實施的對象、內容、場所及方法的多元化,使親職教育具有很大 的彈性可以適應不同需求的家長,所以為達親職教育的目的,在進行親職 教育時,應考量父母的差異性及其個別需求,選擇適合的方法、內容及場 所和時間,使家長、兒童及社會都能因實施親職教育而受益。

叁、親職教育的理論及實施類型

親職教育的理論基礎主要有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行為與社會學習理 論、個案中心理論、阿德勒理論、系統理論、氣質理論、教養型態觀點及 學習型家庭的概念,以下將整理說明親職教育的理論與實施類型:

一、 親職教育的理論

一般而言親職教育的理論有如下之依據(黃廼毓,2004):

(一)心理社會發展理論(Psychosocial theory)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對親職教育的影響主要來自艾瑞克森(Erikson)

的理論,其理論重點是人類在一系列不同的生命階段,具有各項發展的 任務與重點,如果能準備並完成這些發展任務,則比較可以順利適應其 生活並發展其必須的技能。艾瑞克森也針對每個階段中皆提出不同的建 議,因此親職教育工作者可由這些理論中,幫助父母了解在不同階段中 孩子和自己的發展任務,使父母能順利的準備和協助孩子及自己達到這 些任務,以調適生命發展的挑戰並培養相關能力。

(二)行為與社會學習理論(Behaviorism theory & Social learning theory)

行為理論是根據華生(Waston)和史金納(Skinner)的理論而來 的,著重於外在環境的教導可以明顯地改變個人行為。故在親職教育上 的運用,親職教育的工作者可以教導父母各種正、負向增強和酬賞等各 種行為改變技術,以協助父母來改變孩子的某些行為。

學者班度拉(Bandura)所提出之社會學習理論中認為,人類對於 角色的思考和認知會受到觀察學習的影響,因此必須考慮家庭、社會以 及文化的交互影響。所以親職教育工作者可由此理論中,協助父母了解 自身行為和環境可能對孩子產生的影響,進一步地讓父母親能表現出良

好的行為示範,並為孩子選擇、營造良好環境。

(三)個案中心理論(Client-centered theory)

學者羅傑斯(Rogers)提出的當事人中心理論,認為人天生便具有 自發性,能自我引導往積極及建設性的方向發展,以過著美滿的生活。

因此外界不需要給予孩子太多的干涉和教導,而是必須提供合適和愛的 環境,以引導出其內在的本能。因此親職教育工作者可利用此理論,協 助父母自我探索發覺其潛在的親職能力,使父母能提供孩子一個充滿愛 和安全的生活環境,並以同理和接納真誠的態度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引導其向善的本能。

(四)阿德勒理論(Adler theory)

阿德勒(Adler)認為每個人的人格是從幼兒時期開始形成的,孩 子會形成一種屬於自己與眾不同的生活模式和主觀目標。阿德勒相信個 體有克服自卑、選擇積極向上的傾向,所以每一個人的行為都有其目標 或具未來導向的,此外,幼年時期的家庭經驗對個人的生活適應有深遠 的影響。對於親職教育工作者來說,可運用此理論讓父母了解孩子的每

阿德勒(Adler)認為每個人的人格是從幼兒時期開始形成的,孩 子會形成一種屬於自己與眾不同的生活模式和主觀目標。阿德勒相信個 體有克服自卑、選擇積極向上的傾向,所以每一個人的行為都有其目標 或具未來導向的,此外,幼年時期的家庭經驗對個人的生活適應有深遠 的影響。對於親職教育工作者來說,可運用此理論讓父母了解孩子的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