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討論

本章研究統計分析方法係依據研究問題採用二項式羅吉斯回歸分析、多項式 羅吉斯回歸分析及序位羅吉斯回歸進行分析。本節針對前四節統計結果進行文獻 回顧與討論,並歸納本章重要結論。

壹、 護理科應屆畢業生背景變項與是否投入醫護職場之討論

本研究填答者以女性居多(344 位,佔 92.2%),並以女性在五專應屆畢業後會 選擇投入醫護職場意願比例高於男性。從教育部教育統計簡訊(2016)資料顯示,

受到我國現有專科學校以護理科為主,且因醫療市場人力需求殷切,薪資水準較一 般學科佳,且工作穩定性高,磁吸女性選擇就讀效果顯著。

在當初選擇就讀護理科的動機結果顯示,填答者多以不怕失業為主要考量,此 與賴妤甄(2008)、顏惠屏(2013)及衛福部(過去為行政院衛生署)2017 年計畫 之調查發現相似,選擇就讀護理科原因以工作機會最多,理由以目前全球護理人力 短缺的情況中,相較於其他非醫護專業行業,護理科學生畢業後待業率較低。根據 行政院主計總處(2020)公布 2020 年 1 月全國平均失業率為 3.64%,而大專及以 上失業率達4.05%,所以在現今失業率及待業率高的社會型態下,學生為求畢業後 工作機會多,越來越傾向找尋工作穩定的科系就讀,選擇就讀護理科及從事護理臨 床工作為其主要因素之一(顏惠屏,2013);其次選擇就讀護理科動機為父母親決 定,根據過往研究發現父母親會期待自己子女在畢業後可以選擇具有工作前景以 及能增加就業力的相關科系(王儷潔,2012),另王儀真、陳美芬、方珍玲與王俊 豪(2011)及高鎮權與劉鎔毓(2011)研究指出,家人的支持程度越高,對於子女 職業選擇意願愈堅定,意即家人的支持在子女職業選擇因素中極具影響力,同時本 研究發現不怕失業及父母親決定是醫護職場之場域選擇與留任時間之影響因素。

另本研究有 18%學生在選擇就讀護理科的最主要決定原因為自己有興趣,過去曾 有研究指出進入職場之前,興趣將是職業選擇的前因(Lent & Brown, 2006),也就 是說個體的興趣將有助於個人的職業歷程發展,興趣對職業選擇意願具有預測力

60

(田秀蘭,2003),但因本研究樣本數不足,在統計上並無顯著之差異。

在家庭經濟狀況分佈上,以自述普通人數最多,Tolbert(1980)曾提出出生時 即擁有的社經地位屬性,將對一個人的職業選擇深具影響力。根據過去文獻發現,

家庭經濟地位越低選擇就業率則越高,升學意願愈低(蔡子安,1993),另外也有 研究指出家庭經濟狀況越好者比家庭經濟狀況較差者選擇護理臨床工作有關,家 庭經濟狀況越好,學生在畢業後選擇護理臨床工作意願比例較低;反之,家庭經濟 狀況越不好,學生在畢業後選擇以護理臨床工作為職業比例較高(顏惠屏,2013), 其原因家庭經濟地位越高,則代表家庭所具備的資源越多,更有能力支付越好的服 務或產品,像是有穩定的住所、孩子營養充足、醫療條件優渥,甚至可以提供激發 認知能力的教材或是提供更多元的教育,Hollup(2012)研究指出,護理人員中多 數人是不願意從事護理職業,因為護理工作除了照護病人,尚包含許多勞務工作,

承受家屬不理性對待,且具感染風險;但因家庭經濟困難、失業,缺乏其他機會而 選擇從事護理臨床工作。本研究結果在家庭經濟狀況未有顯著差異,有可能上述研 究之家庭經濟狀況皆有明確之收入級距(如:家庭年收入54 萬元以下、54 萬元至 121 萬元、121 萬元至 242 萬元…等),而本研究在家庭經濟狀況僅以文字敘述,且 填答狀況大部分落在”普通”,導致無顯著統計結果。此部分建議未來研究可再問卷 編製上考慮並深入加以討論。

於父母親教育程度部分,填答者父親最高教育程度以高中(職)人數最多,佔 52.8%,母親最高教育程度亦同,佔 61.7%。統計結果顯示父母親教育程度高低在 投入醫護職場意願上均無顯著差異。過去有文獻指出家長的教育程度會影響子女 未來就讀學校的選擇,且國中以下之教育程度之家長重視子女可以選擇適合及喜 歡的學校就讀,並期望子女能考取相關證照以在未來就業機會多及經濟穩定(徐淑 珍,2017),此部份在本研究中,未見相同發現。但值得一提,在護理科應屆畢業 生畢業後的選擇分組(投入醫護職場、繼續升學及其他選擇)中,母親最高教育程 度以國中以下在繼續升學與投入其他選擇中雖未達統計顯著,但已相當接近

61

(p=0.065),可能的原因為子女與母親的依附程度較高,意即子女會受母親的影響 較大。1987 年余安邦與楊國樞研究發現,個人的社會取向成就動機與母親的教育 程度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表示母親的教育程度越高,子女的社會取向成就動機也 越高,此在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者之研究發現可看出有相同的趨勢。

於父母親是否於醫護類相關職場工作部分,有93.8%填答者選填父母親目前或 不曾於醫護類相關職場工作,統計結果顯示父母親過去或現在是否於醫護類相關 職場工作上與投入醫護職場意願上均無顯著差異。根據 1994 年至 2016 年美國綜 合社會調查與芝加哥大學協力報告顯示,男性在選擇職業時較容易受父親所影響;

女性則是受到父母雙方的職業影響相對平均(許詠妍,2017)。張慧慈(2008)研 究結果發現家人是否從事幼保相關行業對幼保系學生職業選擇上達顯著差異。梁 亞文等人(2016)針對一般大學、科技大學大四護生畢業後職業意向進行調查,也 有相同結果論述,母親職業若與醫療服務業相關者護生畢業後選擇進入護理職場 之意向較高。2016 年,社交平台 facebook 研究團隊中的科學家為了驗證這個假設,

選取了 560 萬個英語國家用戶的數據,發現母親職業若是護理師,其女兒有較高 比例也會成護理師(許詠妍,2017)。本研究結果未達統計顯著差異其可能原因為 樣本問題,故難以分辨出父母親現(曾)在醫護類相關職場工作在投入醫護職場意 願上的差異;除此之外研究問卷也未在深入探討父母親於醫護職場中所擔任之職 務(如醫師、護理師或行政人員等)此可能是造成研究結果未有統計上顯著結果的 原因之一,此部分將有賴未來研究者蒐集更多樣本與資訊才能驗證。

貳、 成就動機、知覺工作環境因素與是否投入醫護職場之討論

在護理科應屆畢業生之未來是否投入醫護職場意願中,有260 人(佔 69.7%)

選擇畢業後會投入醫護職場,僅113 人(佔 30.3%)的護理科應屆畢業學生畢業後 選擇從事非護理相關工作,其中有 93 人(佔 82.3%)以繼續升學為主要考量。此與 羅英瑛等人(2019)、徐惠麗等人(2015)、顏惠屏(2013)調查結果相同,本研究 中護理科應屆畢業生畢業後大部分有意願投入醫護職場中就業,在有意願投入醫

62

護職場就業中,多數期望優先考慮投入區域醫院層級以上醫院就業(75.4%);畢業 後不願意投入醫護職場中,以繼續升學最多(82.3%),可能原因為現在學歷普遍提 升,五專畢業生認為若能有大學文憑,對未來就業將更有競爭力。

本研究發現與是否投入醫護職場最有關因素為性別(aOR=3.4, p=0.002),意即 女性較男性傾向於應屆畢業後投入醫護職場。此與過往類似研究相仿;Adachi(2013)

研究發現在傳統上職業中以男性為主的領域,女性任職人數不足,而在傳統上以女 性為主的領域中,也很少有男性擔任職務;性別既定印象通常會影響職業適合度的 選擇,導致過去護理專業職業大多由女性選擇和任職(林慧閔,2017),直到近幾 年性別平等推動、社會型態、價值觀改變之下,才開始有越來越多男性選擇就讀不 同以往的科系,選擇就讀護理科(系),並且能堅持選擇投入醫護職場。張元騏(2007)

及甯靜瑩(2000)研究指出男性選擇就讀及留在醫護職場的理由並非對護理感到有 興趣,而是受到學校條件吸引、考試分數決定、可延遲服兵役、同儕的影響及有較 多的工作機會。戴宏達(2015)研究發現影響男性護理應屆畢業生投入護理臨床工 作的因素為個人系統,包括對「護理工作價值觀」、「生涯自我效能」以及「護理專 業承諾」,由此,可推測未來男性在選擇從事非傳統性別職業情況會持續增加。

李卓倫(2017)研究結果發現受到社會評價影響及學歷普及,約有一成五學生 畢業後「不要」立即進入臨床護理工作,而選擇繼續進修護理相關學位,但於取得 下一階段學位後可能或非常可能進入臨床護理工作者則達八成五左右,故未來研 究有必要將畢業後選擇從事非護理相關工作者做進一步分組探究。在”畢業後之選 擇分組”相較於投入其他職場與投入醫護職場影響因素除性別(aOR=4.71,p=0.045), 工作環境因素(aOR=1.04,p=0.028)亦有相關。羅英瑛等人(2019)研究發現工 作環境中的醫院升遷制度會影響學生對醫院臨床工作的選擇意願;願意投入護理 臨床工作原因在於工作安全、有良好的收入和外部獎勵(Hollup, 2012),好的工作 環境可吸引新的護理人員進入護理專業領域工作,並能留住現有的護理人員(Smith et al., 2005)。

63

在” 醫護職場優先選擇場域”中與優先投入區域以上醫院有關因素為選擇就讀 護理科的最主要決定原因中”不怕失業”(aOR=17.17,p=0.030)及個我取向成就動

在” 醫護職場優先選擇場域”中與優先投入區域以上醫院有關因素為選擇就讀 護理科的最主要決定原因中”不怕失業”(aOR=17.17,p=0.030)及個我取向成就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