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過程

第三節 試探性研究

試探性研究即指進行正式研究前的試驗性研究,目的在於使研究者更確定研 究主題的範圍、釐清研究問題、瞭解研究方法適切性,進而針對其中的缺失加以 改進,同時亦提供研究者蒐集資料方式的練習機會,透過此種事前的準備,使正 式研究的進行更為順暢。以下進一步說明本試探性研究的相關事項及省思。

壹、 研究相關事項

以下僅簡要說明本試探性研究的對象、方法與時間,關於研究對象的背景、

研究時程表以及研究的結果於附錄一有詳細的描述。

一、 研究對象

本試探性研究對象的選取是採立意取樣的方式,本研究選取同時具有級任教 師與輔導員雙重身份的教師為研究對象。透過試探性研究,可初步了解研究對象 對有關問題的看法和感受,且能進一步與研究對象建立關係,在進行研究前已告 知相關的研究倫理議題,以避免對研究對象產生傷害。

二、 研究方法

本試探性研究根據研究目的,為瞭解個案輔導員在教學輔導及教學現場中學 科教學知識的呈現情形,以及相關影響因素,所採取的方式為深度訪談與觀察。

在進行訪談前即擬定訪談大綱,以作為導引之用,同時搭配錄音以方便轉譯為逐 字稿,至於觀察之前研究者已事先經過研究對象之同意且發公文至其任教的學 校,以告知該校的守門員(校長),在觀察的同時輔以拍照及錄音,使觀察紀錄 能更加完整。

三、 研究時間

本試探性研究從民國九十四年十月中接觸研究對象到十二月初研究結束共 進行約兩個月。

貳、研究後的省思

一、觀察者效應

觀察者的存在通常會影響被觀察者的表現行為及研究結果,在觀察之初,該 班學生對於研究者的出現感到好奇,但由於叮噹老師於第一堂課即向學生研究者 的身分,讓班上學生對研究生有初步的認識。但在之後的觀察還是免不了產生觀 察者效應,雖然研究者選擇在教室後方進行觀察,比較不會影響學生的注意力,

但在研究者附近的學生還是不免會對研究者的任何動作感到好奇,影響其上課的

專心度。就個案而言,從一次非正式的訪談當中得知,個案為配合研究者的觀察,

特地放慢上課的腳步,讓研究者能完整記錄整個上課流程。針對上述針對學生及 老師的觀察者效應,研究者做了一些省思,就學生而言,研究者發現,只要時間 一久,學生對研究者的介入便會習以為常,但研究者在進行觀察時還是要注意避 免任何會影響學生專注力的動作(如拍照時閃光燈要記得關掉);就個案教師而 言,在經過溝通之後,研究者告訴個案教師只需依照自己的進度進行教學即可,

不必刻意為研究者放慢進度,希望能降低觀察者效應的產生。

二、四天觀察,一次正式訪談

在整個試探性研究的時程上,配合個案與研究者本身的許可時間,研究者於 每週一、二、四、五的上午進行為時一節課的觀察,每週三下午則是輔導團安排 的進度至不同學校觀察個案教學輔導的情形,而星期五下午再針對觀察情形進行 一次深度訪談。在整個流程中研究者發現,若要在每週一次的訪談中將觀察所產 生的問題完全提問並不容易,需花費很長一段時間,雖然有些問題可透過一般性 會話訪談獲得解答,但畢竟不夠完整,且若能在觀察後立即進行訪談會較有臨場 感。因此,在正式研究時,研究者即與研究對象重新擬定訪談時間,增加訪談次 數,以增進資料的豐富性。

三、研究方法的熟練度應再加強

雖然之前曾經受質性研究的訓練而有過觀察和訪談的經驗,但在試探性研究 後發現尚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觀察方面,認真觀察教學情境十分重要,但 寫觀察紀錄也是一大重點,在觀察時好像什麼都有看到,但在紀錄重點時常模糊 焦點,其時最好的作法應是將所見所聞完整記下,而非選擇性的紀錄,因為在當 下有可能漏記了那些之後認為十分珍貴的資料,雖然有錄音筆及數位相機的幫 助,但「隨看隨記」的功力還是需要訓練的。在訪談方面,掌握追問的時機與策 略是需要加強的,有些需要當下立即追問的問題往往在事後才發現;有時話題會

隨著研究對象的情緒而被拉遠了,但有時卻會因受訪者針對話題的延伸而使研究 者能隨著之間的脈絡增加問題的廣度,問題引導該如何拿捏是需要再學習的。

四、訪談大綱的修正

經過試探性研究的訪談後,研究者發現原來初擬的訪談大綱可以在具體些,

如此一來受訪者便能清楚要從那個方向回答,而不會因為題目太廣而不知問題的 重點要著墨於何處。就用詞方面,有時可用換句話說的方式輔助說明較抽象的語 詞,總而言之,訪談大綱應隨著訪談的進行不斷地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