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認知風格理論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認知風格理論與相關研究

有關認知風格的研究可追溯到 1923 年,直到今日仍舊受到學者們廣泛的探 究與評鑑,為何學者對認知風格此概念(construct)有如此大的興趣呢?

Sternberg 和 Grigorenko(1997)認為有下列三項原因:(劉炳輝,1999)

一、欲建立認知能力和人格的橋梁。

二、強調認知風格在教育的重要性。

主張認知風格對教育的涵意是希望藉此預測學習的成就表現,且於學習過 程中改善其學習策略,以達有意義的學習。

三、瞭解認知風格在職業選擇和工作表現的關係。

壹、認知風格的定義

Witkin 等人(1977)指出「風格」是一個人在知覺或人格方面表現出來的 差異特徵,乃由於個人知覺與心智遊戲會影響其行為,故稱之為「認知風格」

(cognitive style)。「認知風格」又被稱為認知方式、認知型態或認知類型,國 內外眾多學者對於認知風格一詞各有其定義,整理如下表:

表 2-4-1 認知風格的定義

研究者 認知風格的定義

Messick(1970,1994) 人類處理資訊的習慣,是學習者的認知、思考、記憶和解決問題 之模式,不同的認知處理方式直接或間接影響個體的學習遊戲。

Witkin et al. (1977) 是一種個體蒐集和組織訊息的方式,通常是某種人格特質及社會 行為表現。

Kogan(1972,1994) 個體對於資訊的知覺、儲存、轉換與應用的獨特模式。

Keefe(1987) 學習者在訊息處理的習慣,包括知覺、思考、問題解決、記憶的 典型模式。

林生傳(1984) 個人從事認知作用時恆常一致的風格。它不僅支配了個體如何接 收外在環境所輸入的訊息,同時也支配了個體如何組織、處理訊 息與經驗,並且也支配了整體的認知行為表現。

表 2-4-1 認知風格的定義(續)

研究者 認知風格的定義

張春興(1994) 個人在面對問題情境時,經由知覺、記憶、思維等心理歷程,而 表現在外顯行為上的習慣特徵。

林清山(1997) 學習者所喜愛的訊息處理方式。一些主要區別的方式包括使用視 覺方式對語文方式來表徵知識,訊息處理時依賴上下文脈絡的程 度,和處理訊息時的複雜和抽象程度。

Kozhevnikov(2007) 人們在處理資訊及經驗時所呈現出的穩定的個別差異。

資料來源:修改自賴怡璇(2010)。從離散值分析學生認知型態與遊戲策略之相關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綜合以上來說,認知風格為個人蒐集(gathering)、處理(processing)和評 價訊息的偏好,它影響人們掃視其四周情境,如何組織資訊及如何將其意念、

心智模式(mental model)、主觀的看法(subjective theories)進行統合,來引導 他們的行動(Messick, 1994;Riding & Rayner, 1998;Witkin, 1967;李曜丞,

2007)。

再者,影響英語科成就的因素中,能力性向佔 33%,智力佔 20%,態度、

動機、人格變項等其他因素佔 47%(陳秀慧,1984;Hsu, 1986);此外,在整 個學業成就總變異中教學的遊戲中,能力因素所能解釋之部分僅佔 30~60%,

欲了解學業成就之全部變異,應再著重於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ual factors),如學生認知風格、學習策略、態度等(唐璽惠,1989)。林清山

(1997)指出關於認知風格的最好預測是:當教學方法能與學生所喜愛的認知 風格相配合時,學生的學習會較好。

因此,欲從實行面的角度瞭解物件藏找遊戲此學習媒材對英語學習的助 益,就更應該關注學生的認知風格,進一步瞭解到底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童在面 對物件藏找遊戲,處理物件藏找遊戲此學習媒材時,是否有差異表現;且進一 步探討認知風格差異對於學生在字彙學習上的成效。

貳、認知風格的層面及基本特性

Witkin et al.

(1977)

場地依賴與場地獨立

(field independence vs. field dependence)

林清山

(1997)

Cronbach & Snow

(1977)

視覺處理型與語文處理型

(visual processors vs. verbal processors)

林清山

(1997)

Kogan (1976) 以場地獨立型與場地依賴型(field independence vs. field dependence)、鳥瞰型(scanning)、類別廣度(breadth of categorization)、單純化與尖銳化(leveling vs. sharpening)、

沉思型與衝動型(reflectiveness vs. impulsivity) 5 種層面來 研究兒童認知過程

吳知賢

(1989)

Keefe(1987) 將認知風格分為「知覺風格」類,包含知覺感官偏好

(sensory modality preference)、場地獨立與場地依賴(field independence v. field dependence)、審查性(scanning)概念 與知覺動作的支配性(conceptual vs. perceptual)等 7 種,以 及「概念形成與記憶保留的風格」類,與假設推論、問題解 決、記憶保留等有關,包括慎思與衝動(reflection vs.

impulsivity)、概念化方式(conceptualizing styles)、分類廣 度(breadth of categorization)等 5 種

駱郁萱

(2013)

Ausburn & Ausburn 場地獨立型與場地依賴型(field independence vs. field dependence)、鳥瞰型(scanning)、類別廣度(breadth of categorization)、概念化型態(conceptualizing style)、慎思精 緻性與巧思粗率性(reflection vs. impulsivity)、認知複雜型 與簡易型(cognitive complexity vs. simplicity)等 11 種層面

林生傳

(1982)

表 2-4-2 學者對認知風格的分類方式(續)

學者 認知風格的分類 資料來源

Messick(1976) 場地獨立型與場地依賴型(field independence vs. field dependence)、概念化型態(conceptualizing style)、場地清晰 度(field articulation)、概念分化(conceptual

differentiation)、概念清晰度(conceptual articulation)、認知 複雜型與簡易型(cognitive complexity vs. simplicity)、鳥瞰 型(scanning)、沉思型與衝動型(reflection vs.

impulsivity)、衝動冒險型與審查慎思型(risk taking vs.

cautiousness)、聚斂或發散性思考(converging vs.

diverging)等 23 種層面

(typologies)認知風格領域混淆(confusing)的各種向度,如下(劉炳輝,

1999):

(一) 超乎制式結構(super-ordinate structure)。

探討分析或全體的類型(analytic-holistic),如鳥瞰型(scanning)或概念分 化(compartmentalization)。

(二) 根據知覺、記憶及思想的認知處理過程的觀點。

如場域獨立/場域依賴(field independent/ field dependent)所探討的是認知 模式和選擇性的注意。又如有些研究有提出分複雜型/簡約型(complexity/

simplicity)主要是對記憶中的結構知識有不同反應的方式。

(三) 著重能力方式與功能(function)的不同。

如慎思精緻性與巧思粗率性(reflection vs. impulsivity)

若以 Hayes 和 Allinson(1994)所提出的分類觀點看本研究,「物件藏找遊

語字彙時,知覺、記憶及思考的歷程。認知風格影響到學童的心智模式,並且 是影響其解決問題的重要因素。在物件藏找遊戲中,學童需要解決的問題有:

覺知並檢索英語字彙,更要在大圖之中找出隱藏的字彙物件,因此,可以預測 因為學童認知風格差異而有不同表現:場域獨立能注意到知覺場地周圍細微 處、重要線索,傾向以分析、重組、理解方法去處理資訊;而場域依賴者不易 知覺到場地周圍,較難從複雜中分離出重要線索,需依靠外在脈絡的協助,並 以全體觀作為判斷事物的基礎。這些的差異影響個體的注意及如何分析解釋資 料,也影響或改變他們的認知思考模式。

二、基本特性

根據楊坤原(1996)整理多位學者的觀點,發現不論認知風格的分類為 何,都有下列幾項基本特性:(駱郁萱,2013)

(一) 自我一致性(self-consistency):

以往的研究結果,發現不論是垂直知覺測驗或是紙筆測驗,所測得的認知 風格類型均有其一致性。

(二) 普遍性(pervasion):

具有某種認知風格的人,不論在哪種作業情境下,都會呈現該種認知風格 的特性。

(三) 雙極性(bipolarity):

所有認知風格均是兩種極端的形容類型,故若是偏向某一類,則愈趨向該 認知方式。

(四) 穩定性(stability):

個體的認知風格是穩定且持久的,即使如此,認知風格也不是完全無法改 變,處在兩個極端中間者,其認知風格就有可能出現變動的情形。

(五) 是價值中立的(value-free):

每一種相對的認知風格均有其特色,如何表現或怎樣表現則需視作業情境 和工作的性質而定。

(六) 連續性(continuum):

認知風格為一種傾向,是個體對某種刺激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表現。

(七) 獨特性(idiosyncracy):

每個個體的認知風格表現都有其個別差異。

由表 2-4-2 可知,在認知風格的分類中,場地獨立、場地依賴(Field-Dependent Independent,簡稱 FDI)的層面最常提及,目前在研究認知風格方面 發展最完整、被研究最多、也是最廣泛應用在教育情境中的理論(丁振豐,

1987),因此本研究之認知風格採 Witkin 等人(1977)所提出的場地獨立型與 場地依賴型的分類方式。

參、場地獨立型與場地依賴型的認知風格理論 一、場地獨立型與場地依賴型之認知風格的內涵

Messick(1994)曾指出風格是個人的基本特質(typical propensities)、雙極 相對的(bipolar),其所關心的是 how,所以它是一種習性或者是方式

(manner)、形式(form)和表現本質而已(nature of performance)(劉炳輝,

1999)。由此推斷,認知風格會影響到個體在認知上的知覺,進而運用自我的知 覺來學習,產生不同的學習方式,且場地獨立型與場地依賴型兩者是屬於相對 地位的特性,並非絕對地位。

Witkin and Goodenough(1977)、Messick(1976)、丁振豐(1989)、劉炳輝

(1999)也提及不同認知風格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為了使學生達到好的學 習成效,需提供適合及認知風格的教學方法、情境與教材組織,此為教學中重 要的課題。故整理下表場域獨立與場地依賴型的內涵特質,分別從認知方式、

自主性、學習動機、學習方式、情緒控制各層面做比較:

憶、思考與問題解決的模式(陳怡君,2005;莊孟蓉,2010)。

二、場地獨立型與場地依賴型之認知風格的測量

Witkin 與 Goodenough(1981)於進行「視覺線索對空間垂直知覺的重要 性」研究,他們利用自行開發的一系列測驗工具來測驗受試者對物品「垂直」

感覺所做的判斷方法,其測驗工具有桿框測驗(Rod-and-Frame Test, RFT)、傾 室傾座測驗(Tilting-room Tilting-chair Test, TRTCT)。Witkin 等人以這些測驗來 探究受試者在眾多線索中,選擇參考的基準點與利用個人知覺分析線索的傾向 及反應。受試者必須在測驗時判斷環境中某個物品是否呈「垂直」狀態。透過 此工具想觀察出受試者的知覺是否受到周圍場地環境的影響。一部分以自己為 參考點;另一部分則是以視覺的線索為參考點,來達成判斷。

經過以上測驗發現:場地獨立型受試者以自己的感覺來作為參考依據,也 就是能夠由主體週邊的複雜場地中辨識出主客體關係者;反之,場地依賴者的 受試者的知覺受到周圍環境所影響,無法在複雜情境中分離辨識出主客體關係

(Witkin et al., 1981;莊孟蓉,2010)。

肆、相關研究

林麗惠(2001)在探討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六年級男女學童的主要認知風 格,發現認知風格的差異並不存在性別當中,只存在在族籍當中。林明錚

(1999)分析不同年級及不同作答型態之國小學生在認知型態量表之差異,並

(1999)分析不同年級及不同作答型態之國小學生在認知型態量表之差異,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