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語用學研究在第二語言文化教學的應用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2 語用研究與第二語言文化教學

2.2.1 語用學研究在第二語言文化教學的應用

本小節將從文獻中探討第二語言教學中語用教學的目的、重要性及目 標,兼談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語用文化的關係,以及語用教學在語言學習 初級階段的效用。

Bardovi-Harlig & Mahan-Taylor(2003)從英語教學的角度分析語用教

17

學的重要性,可供華語教學作參考。他們認為,在語言學習中教授語用的 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培養一種意識,以讓他們在所遇到的社會情境中合適地 應答。因為語用規則對母語者來說常是潛意識的,除非他們觸犯了規則,

否則對這些規則常是習焉不察的。但如今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描述不同英語 社群中的語言使用情況,這些研究結果給語言教學提供了重要資訊,語用 行為對學習者和教師來說終於不再是秘密規則。從教師的觀點來看,這些 對語言使用者的觀察和研究,正好對語用過程進行「解密」。教師需要幫助 學生對這些祕密規則進行解碼,幫助也確保學生能透過第二語言或外語學 習,成為英語使用者的「會員」(in the club)。

Rose & Kasper(2001)則認為,儘管近年來一些課程設計和教材都包 含語用元素,甚至採用語用理論作為組織架構的原則,但基於研究的語用 學教學建議並不多見。此外,關於中介語語用學的文獻大量出現,這些文 獻多是針對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語言使用和語用能力進行探討,但如何在課 堂中實施語用學教學以及教學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

上文提到的中介語(interlanguage ),又可譯為語際語。根據何自然、

冉永平(2009)的定義,是介於兩種語言之間的一種中介語或過渡語,所 以它不是一種獨立的語言,至少體現出兩種語言或文化的某些特徵,具有 非固定、暫存性的特性。語際語用學主要研究的對象是受母語或第一語言 的影響而產生的中介語。這些受到外語(學習者母語)所影響的中介語,

在語用策略模式和和語言形式等方面,都不同於母語使用者的使用情況。

Selinker(1991)指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將目標語與其母語 系統進行比較,若找出兩者在特定層面(如:語義、結構等)的共通點,

便容易將母語的習慣遷移至目標語的表達中。Selinker 將偏誤現象視為偏 離目標語規範的表現6,當偏誤現象未受糾正,中介語系統即將此規則內化 至使用習慣中。他提出五項可能影響中介語系統形成的因素,包括:

1. 語際遷移(interlingual transfer):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從

6 Selinker(1991:118)“errors are that part of IL performance judged to be deviant from an idealized TL norm in some way.” 句中的 IL 為 Interlanguage 簡稱,TL 為 Target Language 簡稱。

18

母語系統擷取近似的概念轉移至第二語言學習。此種使用習慣可能在學習 者構句或溝通時產生偏誤。

2. 語內遷移(intralingual transfer):學習者在學習過程對目標與語言規則 的誤解可能形成偏誤,這些誤解可能包括過渡類化、理解錯誤或對規則的 不完整運用,從而形成中介語。

3. 訓練遷移(transfer of training):學習者受到學習過程中之訓練,包括教 師語言、教材語言所影響,因過分強調某種規則,而造成過度泛化的中介 語現象。

4. 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學習者容易將習得的語法結構或規則過 度簡化,而產生話語令聽者難以理解的現象。

5. 溝通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ies):當學習者無法立即掌握正確的目 標語來表達時,常有意無意地使用其他的語言或非語言手段進行交際,例 如使用近義詞或採用語碼轉換(code switching)的現象。

藉由中介語理論的奠基,理解中介語行程的因素包含學習者母語的負 遷移,也可能受到語內遷移、訓練遷移的影響。本研究便嘗試從訓練遷移 的角度探討華語教材中可能產生的過度泛化現象。

關於第一語言的語用文化對於第二語言的影響,Rose & Kasper(2001)

認為儘管學習者可以藉助正遷移「免費」獲得一些普遍的語用知識,但仍 有許多部分需要教學干預。在禮貌級別上的判斷和標識上,語用語言、文 化差異容易導致語用層面上的負遷移。因此,學習者有必要學習一些因文 化、種族而異的語用規範(pragmatic conventions)。

討 論 語 用 教 學 的 重 要 性 後 , 本 文 接 著 要 探 討 語 用 教 學 的 目 標 。 Bardovi-Harlig & Mahan-Taylor(2003)認為,語用教學的首要目標就是提 升學習者的語用意識,並且在目的語交流中給他們選擇的餘地。因為語用 教學的目的並非要求學習者一味遵守目標語中的特定規範,而是要幫助學 習者熟悉目標語中語用策略和習慣的範圍。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習者可以 維持他們原本的文化認同,同時可以在目標語的交流中控制他們所預可能

19

受到的衝擊。Bardovi-Harlig & Mahan-Taylor 亦表示,語用可以在最初級階 段融入英語教學中,對第二語言語用知識的介紹不需要等待。事實上,學 習初期對語用教學的重視可以讓目前語法和語用能力失衡的情形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