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諮詢會議和專家諮詢

與民國 76 年版《幼稚園課程標準》有何不同?

3. 諮詢會議和專家諮詢

基本概念篇 個年齡層幼兒的能力發展狀況,將原先的三個年齡層(2-3 歲、3-5 歲、5-6 歲)

學習指標,調整為四個年齡層(2-3 歲、3-4 歲、4-5 歲、5-6 歲)。第二,為 了符應課程大綱宗旨「仁」的教育觀,幼兒與家人關係能夠獲得重視,研究小組 在「人文環境」這個學習面向當中,新增與「家庭」相關的學習指標。第三,由 於社會領域所包含的內涵範疇相當地豐富,學習指標數目和其他領域相較之下略 顯繁瑣;因此,為了減輕現場教保服務人員在閱讀上的負擔,研究小組將社會領 域學習指標進行濃縮與統整。

第三期課程大綱研究,為了達成各領域之間的一致性,及兩年實驗幼兒園給 予各領域的回饋和建議,社會領域研究小組進行架構性的統整。第一,重構社會 領域的內容範疇,將原先的「自我照顧」、「學習行為」、「社會技巧」、「行 為規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六個學習面向,縮減為「自己」、「人 與人」、「人與環境」三個學習面向。第二,再次統整學習指標,使得整體內涵 更為簡明扼要。

社 會 領 域 學 習 指 標 經 過 三 個 研 究 階 段 的 建 構、 修 改、 統 整, 修 訂 而 成 最 終 版本。

二、課程大綱社會領域內涵與

76 年版《幼稚園課程標準》的差異?

社會領域內涵與民國76 年課程標準的差異,在於 76 年版課程標準將社會視 為學科知識,與自然、數量形等結合而成「常識」領域。在本課程大綱內的社會 領域,則將社會視為幼兒與環境共處的能力,其中生活環境涵蓋自己、他人與環 境。是以社會領域涵蓋幼兒對自己、他人及環境等相關訊息的「探索與覺察」、

「協商與調整」、「愛護與尊重」之能力的培養,重視社會訊息處理和應用等歷程。

社會領域內涵與民國76 年課程標準的差異,在於 76 年版課程標準將社會視為 學科知識,與自然、數量形結合而成「常識」領域。在本課程大綱內的社會領域,

則將社會視為幼兒與環境共處的能力,其中生活環境涵蓋自己、他人與環境。是 以社會領域涵蓋幼兒對自己、他人及環境相關訊息的「探索與覺察」、「協商與 調整」、「愛護與尊重」之能力的培養,重視社會訊息的處理和應用歷程。

因此,課程大綱社會領域與 76 年版課程標準「常識」領域中的社會、自然、

數量形的差異,乃在於課程大綱的社會內涵是包含對自然的態度、健康安全的意 識和態度,而數量形的概念則隸屬於課程大綱的認知領域。簡言之,76 年版課程 標準的課程著重在社會知識的獲得,本課程大綱則著重在社會能力形成的歷程。

5

三、社會領域主要的特色是什麼?

社會領域重視幼兒過程能力的發展,所謂過程能力包括:「探索與覺察」、「協 商與調整」、「愛護與尊重」。幼兒在社會互動的過程當中,要能夠先探索與覺 察自己、他人及生活環境中所傳遞出來的訊息,透過他人或環境的回饋,理解自 己行為的意義及對於周遭的影響,並經由改變與調整,展現合宜的行為。最後,

幼兒能夠主動關注自己、他人和自然生命的需要,進而發展出彼此關心、和諧慈 愛的人際關係及與自然共處的情懷。社會領域課程即是培養幼兒此三項過程能力,

與自己、他人、環境做有意義的互動。

簡言之,社會領域著重的是培養幼兒探索與覺察社會情境,能於情境中協商 與調整自己的行為,進而養成愛護自己與環境人事物的態度。

四、從過程能力角度來看社會領域學習內涵的實踐?

所謂「由過程能力來看」是指能從「幼兒的學習歷程」來看幼兒學習,而不 是指教保服務人員該教什麼。尤其是社會領域,幼兒的日常生活內容皆可視為是 學習社會領域內涵的素材。而幼兒生活中的想法和感受,則是其表現社會行為的 基礎。教保服務人員宜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幼兒覺察與瞭解社會行為的意義,並與 自己產生有意義的連結。經由意義的體會,以協助幼兒產生適當的行為反應,例 如:除了知道戶外教學安全規則以外,幼兒還能覺察安全規則訂定的理由,引導 幼兒去思考遵守與不遵守安全規則會帶給他人和環境的影響,使幼兒產生主動遵 守的動機。上述所說明的這些內在歷程,是實踐社會領域學習內涵的要點,教保 服務人員宜避免採灌輸或直接教導知識的角度來實踐社會領域的內涵。

五、社會與情緒領域有什麼不同?

情緒的發展是難以由幼兒社會行為表現中切割的。如果幼兒不能忍受別人弄 壞他的作品,不會嘗試自己解決人際問題,只會用「告狀」的方式,希望藉由成 人的協助來解決眼前的問題,或是一直無法調整自己的負向情緒,不停的鬧脾氣,

這即顯示出該幼兒在社會與情緒發展皆尚未成熟。就幼兒的發展表現來看,社會 與情緒兩者是互相影響的。但是教保服務人員若仔細分析幼兒的行為,不難發現 幼兒在這兩方面需要學習的能力是可以區分的。社會領域強調能使用不同的方法,

解決與他人互動所產生問題的能力;而情緒領域則培養在遭逢不開心的情境中,

學習調整自己情緒的能力。

六、提供幼兒社會互動的機會,就可以讓幼兒獲得社會能力嗎?

讓幼兒與他人互動,的確能增加幼兒練習運用社會技巧之機會。然而,並非 所有幼兒皆能在團體中主動且自在地與他人互動,例如:害羞內向的幼兒在互動 的情境中,往往是屬於被動的一方,或是根本不知如何與他人互動。此外,有些 幼兒看起來跟他人有持續的互動,但是這種互動關係卻是不對等的互動關係,例 如:強勢的發號施令者與弱勢的被指揮者。幼兒園中的這些人際互動方式和品質 是需要成人的引導,以幫助幼兒去發現和體會自己行為和他人回饋間的相互關連 和意義。幼兒要學習與他人互動,不只是練習聽和說的行為,更重要的是進一步 認識互動行為背後想要傳遞給他人的訊息(這就是行為的意義),以及學習自己 對他人和環境的影響,這些皆需要仰賴成人的引導。所以在幼兒園內,除了提供 幼兒豐富的自由互動機會之外,也需要教保服務人員從中引導幼兒學習社會訊息 的處理。

七、社會領域學習指標分齡的區隔標準為何?

社會領域學習指標區隔為四個年齡層,各年齡層的學習重點分別在於:2-3 歲幼兒需要透過示範或提醒以注意到相關的行為;3-4 歲幼兒的學習重點著重在 展現意願與主動性方面,教保服務人員可適時稱讚或回饋幼兒主動的展現;4-5 歲幼兒的學習重點則著重在行為的建立,除展現主動性與自主性外,還需培養幼 兒對社會行為的敏感與社會技巧的展現;5-6 歲幼兒的學習重點更強調行為的反 應與行動理由的理解,以及行為的熟練與精確度、社會技巧的適當性等。整體而 言,社會領域學習指標分齡的區隔標準是由簡單到複雜、由行為遵守到探索意義、

由意願展現到主動積極。

基本概念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