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讀者劇場應用合作學習之跨循環討論與分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讀者劇場應用合作學習之跨循環討論與分析

本研究之教學實施分為萌芽期、成長期與茁壯期。這些階段同時也代表教學 實施過程中,所相應的教學現象。研究者遵循行動研究之計劃、行動、觀察與省 思,第一階段行動研究中的小循環,將主題活動 A 在教學層面上的問題,於主 題活動 B 進行微調與改善。進而修正整個第一階段行動研究在教學層面上的困 境,調整劇本編擬方式,轉換合作學習法;在研究者角色方面從主導者逐漸轉換 為引導者與協助者,以進行第二階段行動研究,並將其實施的結果作為讀者劇場 應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之參考,教學實施階段發展如圖 4-1 所示。

萌芽期 成長期 茁壯期

主題活動 A 教學階段 主題活動 B 教學階段 主題活動 C 教學階段

第一階段行動研究 第二階段行動研究

圖 4-1 教學實施階段發展

壹、第一階段行動研究

組。

1.瞭解學生對課程之看法。

因為是第一個劇本教學,研究者於分組練習時鼓勵學生練習各個不同的角 色,從練習時的觀察發現,學生對於自己可以勝任的角色無法果斷選擇,因此 先由研究者依據學生英語程度決定角色。於完成整個劇本教學後,彩排完直接 進行讀者劇場成果表演。

二、主題活動 B:

研究者於劇本教學中,同樣進行由上而下、由整體到部分之教學,透過劇 本之多元的朗讀練習以熟悉整個劇本內容。藉由第一次的讀者劇場成果表演,

研究者讓學生觀賞自己的成果表演,並協助學生覺知表現的優點與需要改進之 處。小組加分制度-誰是拼字王(King of the Word)仍沿用,但是加入新規 則:各組只有 1 到 2 位學生(英語低成就學生)紅色字母加分。賦予英語低成 就學生幫小組加分的重要任務,以加分制度鼓勵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幫助組 內英語學習較為落後的組員。

劇本教學除了聲音表情與發音精準度等口語能力,有鑑於少數組別在動作 之創意上差強人意,因此,研究者進而強調角色間的互動以及同儕示範,動作 部分由研究者安排活動讓學生自願示範,學生能參考同儕們的創意,再由各組 加以延伸。主題活動 B 階段延續隨堂口說測驗,但是於測驗結束再加上任務 的隨機抽測,以解決學生在分組學習時各組組員之參與度不一的問題。

此階段為第二個劇本教學,研究者於分組練習時讓學生練習各個不同的角 色,鼓勵學生從練習時找出適合自己的角色,此次成果表演讓學生自己選擇劇 本的角色,研究者再視學生練習情況適度調整學生角色。因為角色是由自己選 擇,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更投入於練習之中。

有別於上一個劇本成果表演只有表演前的小組組內採排,此次先行預演,

讓學生從預演時的表現找出需要修正之處,再進行讀者劇場成果表演,為成果 表演做好事前的萬全準備。

貳、第二階段行動研究

1.異質性分組,每組 4 至 5 人,共 6

3.隨機抽測。

第一階段行動研究教學策略與第二階段行動研究教學策略之討論與分析分 述如下:

首先是改變劇本的編擬模式,在前一階段教學者將一課的課文改編為一個劇 本,第一階段行動研究之教學進度有兩課,因此將其改編為兩個劇本,第一課改 編為 Pinocchio 1,第二課改編為 Pinocchio 2。然而,考量到時間因素,研究者將 劇本的編擬模式做調整後,修正為兩課的課文改編為一個劇本,將第三、四課改 編為 Hansel and Gretel 一個劇本,再進行第二階段行動研究的主軸二:主題活動 C 教學階段。

經過第一階段行動研究教學,第二階段行動研究教學時確立師生角色,不同 教學活動進行研究者與學生扮演不同之角色,研究者與學生們對於角色間之轉換 已趨於熟稔。全班授課時,研究者為教學者、示範者,學生為學習者;分組學習 時,研究者為引導者、評分者,組長為領導者、協助者或被協助者、評分者,組 員為被領導者、協助者或被協助者、受評分者;於每一教學階段最後的讀者劇場 成果表演,研究者為評分者,學生為表演者、欣賞者評分者。

進行主題活動 A 到主題活動 B 的教學歷程後,研究者發現第二組和第五組 仍然無法跳脫分組學習時面臨之學習困境,尤其是在動作上一直無法有所突破,

且幾位中、高成就學生英語程度雖然很不錯,在聲音表情的詮釋卻沒有張力。因 此,劇本教學除了聲音表情與發音精準度等口語能力,一樣強調角色間的互動以 及同儕示範,不同的是加上全班實際做動作,各組再進行動作的創意延伸。並且 透過合作學習法之轉換來鼓舞學生突破,學生於小組競賽看到各組代表的表現,

同儕的表現會感染全班的學習氛圍,可以發現小組競賽時,各組代表會相互激勵 對方,激發出更好的創意點子。

第四節 讀者劇場應用合作學習對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