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愛爾蘭民族主義

第二節、 費尼安運動

期)的愛爾蘭大饑饉(the Great Irish Famine, c. 1845-1850),都讓這波民族主義受挫:

因為此時愛爾蘭人所關注的議題,是如何活下去,而非取得政治權利。51此次饑 饉不僅促使約150 萬人在 7 年間(1845-1852)遠走他鄉,52大部分目的地是美洲的 美國、加拿大,也有部分到澳洲或大不列顛島,53根據不同的統計或推估數字,

因飢餓、疾病等原因而死亡的人數,約有80-100 萬人。54倫敦對愛爾蘭饑饉救濟 不善、近乎見死不救的無作為,讓愛爾蘭人對倫敦的統治深感不滿;551846 年 6 月,時任首相的保守黨領袖羅伯特.皮爾爵士(Sir Robert Peel, 1788-1850)也在國 會下議院坦承:「(發生饑饉的郡)的居民效忠於君主,但沒有獲得他們期望獲得

50 周惠民,《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頁 127。

51 羅伯特‧基(Robert Kee),《愛爾蘭史》,頁 79,117。

52 Patrick O’Sullivan(ed.), The Meaning of the Famine(London: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7), 22.

53 R. F. Foster, The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of Ireland(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203.

54 周惠民,《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頁 138;羅伯特‧基(Robert Kee),《愛爾蘭史》,

112;克里斯托弗‧哈維(Christopher Harvie)、科林‧馬修(Colin Matthew),《日不落帝國 興衰史——十九世紀英國》,頁 87。。

55 周惠民,《愛爾蘭史》,頁 141-145,151;羅伯特‧基(Robert Kee),《愛爾蘭史》,頁 88-10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國 家 法 律 和 機 構 的 保 護 」。56「 青 年 愛 爾 蘭 」的 人 士 轉 而 採 取 更 為 激 進 的 路 線 。57

1848 年,新教徒國會議員威廉.史密斯.歐布萊恩(William Smith O’Brien, 1803-1864)與其他一小群愛爾蘭民族主義者試圖在巴林加利(Ballingary)這一小村 莊發起「革命」,但很快就被政府撲滅;後世的民族主義者—尤其是費尼安主義 者—卻將其當作是費尼安運動(Fenianism)的起源,美稱為「1848 年起義」(“Rising”

of 1848)。58這次起義的失敗,使許多參與者與民族主義者遠遁美國,並於 1858 年3 月組成了「愛爾蘭共和兄弟會」(Irish Republican Brotherhood),以武力驅逐 英國統治、建立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為目標,並以克爾特語的“Na Fianna Éireann”、

即「一群愛爾蘭戰士」來自稱,“Fianna”一字遂演變為“Feninan”,成為愛爾蘭民 族主義者的標誌。同年,另一個愛爾蘭民族主義組織「費尼安兄弟會」(Fenian Brotherhood)也在美國成立,二組織儘管目標一致彼此爭奪費尼安運動的話語權,

逐漸漸行漸遠。59

兩個費尼安運動組織起初是在美國活動,雖然也在愛爾蘭境內發展分支機構,

但行事隱秘,也未得到英國主流媒體的太大關注,但逐漸靠積極的活動、會員招 募,擴大支持群眾基礎、吸引不少英美兩地的愛爾蘭人加入。1863 年,費尼安兄 弟會的創辦人之一詹姆士.史迪芬斯(James Stephens, 1825-1901)創辦了組織的報 紙《愛爾蘭人報》(Irish People) ——透過該報,愛爾蘭人得以知悉美國、加拿大

56 羅伯特‧基(Robert Kee),《愛爾蘭史》,頁 2。

57 羅伯特‧基(Robert Kee),《愛爾蘭史》,頁 117。

58 周惠民,《愛爾蘭史》,頁 155;羅伯特‧基(Robert Kee),《愛爾蘭史》,頁 115-117。

59 周惠民,《愛爾蘭史》,頁 155-156;羅伯特‧基(Robert Kee),《愛爾蘭史》,頁 1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地區費尼安運動的資訊。601864 年 4 月,費尼安兄弟會於復活節前夕在芝加哥舉 辦了一場「愛爾蘭民族日」(Irish National Fair)的活動,以為自己籌募資金;報紙 報導中提到,費尼安兄弟會在會中揭示自己的目標,即「以自己所有的力量、精 神和物資,致力於推翻不列顛在愛爾蘭的暴政統治,並創建一個獨立的政府以替 代之。」從該活動由伊利諾州州長(Governor of Illinois)開幕,美國聯邦眾議院議 長 史 凱 樂 . 科 法 斯(Schuyler Colfax, 1823-1885, Speaker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1863-1869 in office)及眾多軍方人士出席,可以看出費尼安兄弟會 與美國政界關係良好,愛爾蘭民族主義者在美國政界應有一定影響力。61

1865 年,根據史迪芬斯自己的估算,在愛爾蘭的會員數達到 85000 人,且 當時美國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 1861-1865)甫結束,史迪芬斯讓「愛爾蘭 共和國旗幟…今年升起」的目標,在大批復員軍人和軍火的支援下,似乎頗有可 能成真,但由於內部糾紛、消息走漏,不僅讓英國當局出手逮捕《愛爾蘭人報》

的編輯群,使該報無以為繼,也使原本要於當年進行的起義行動延後了 2 年。

1867 年 3 月 5 日,費尼安組織會員在美軍愛爾蘭裔軍人的領導、支持下,開始 從曼徹斯特舉事,但該年底前,各地參加起事者便被紛紛逮捕,整個費尼安起事 行動沉寂下來。62

此後,費尼安運動在英、美、加各地仍迭有行動,如意圖炸毀位於倫敦的克 勒肯維爾監獄(Clerkenwell House of Detention);63在1868 年於美加邊境囤積軍火,

60 羅伯特‧基(Robert Kee),《愛爾蘭史》,頁 122。

61 “THE FENIANS.,” The Times(London), 09 April 1864.

62 羅伯特‧基(Robert Kee),《愛爾蘭史》,頁 123-129;周惠民,《愛爾蘭史》,頁 156。

63 “The Forthcoming Fenian Trials.-About 10,” The Times(London), 02 April 1868.

歲!」(Ireland for ever!)的激烈言詞,引起警方的高度關注。65英國政府直到起事 2 年後,還在愛爾蘭派駐大量軍隊,並限制各項自由權利,甚至連新教徒的自由

64 “AMERICAN FENIANS.-The Fenians under General,” The Times(London), 06 July 1868.

65 “FENIAN DEMONSTRATION IN HYDEPARK.,” The Times(London), 23 November 1868.

66 “THE FENIANS.,” (From OUR OWN CORRESPONDENT.)The Times(London), 20 December 1869.

67 “THE CAPTURE OF SUPPOSED FENIANS.,” The Times(London), 16 May 1870; “THE

CAPTURE OF SUPPOSED FENIANS.,” The Times(London), 17 May 1870; “THE CAPTURE OF SUPPOSED FENIANS.,” The Times(London), 21 May 1870.

68 “A CANADIAN ON THE FENIAN RAID,” The Times(London), 14 June 1870.

69 “THE FENIAN PRISONS.-Yesterday a meeting,” The Times(London), 05 March 186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爾蘭自治運動代之而興。70

70 周惠民,《愛爾蘭史》,頁 156-157;羅伯特‧基(Robert Kee),《愛爾蘭史》,頁 13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