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收集、處理與分析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資料收集、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資料蒐集之方法將包括半結構式訪談以及相關文獻比對。

壹、資料收集

研究場域 Faculty of Astrological Studies 每年固定於 9 月底、10 月初開始新 學季、為期 10 週的課程,課程內容分為基礎課程、進階課程等;學季期間不定 時還會舉辦相關工作坊等,研究者實際參與進階課程 1 學季共 5 種不同的課程,

課程時間與名稱請見第 103 頁表 9。

課程進行過程中,研究參與者會記錄課堂筆記。課間與老師、同學交流,因 此招募了研究參與者 A、H、J。而後透過 Faculty of Astrological Studies 招募,獲 得其他 7 位研究參與者。其他 7 位研究參與者中,研究參與者 B 是在不同的占 星學院學習並取得證書,研究參與者是從學院其他成人學習者處獲得研究招募資 訊;其他 6 名研究參與者都是在 Faculty of Astrological Studies 學習,有些會同時 在其他占星機構學習。

確認訪談時間前,會先將訪談同意書先以電子郵件方式傳送給研究參與者,

研究參與者確認無誤後,才確認約訪時間。除研究參與者 B 之外,其他參與者的 採訪地點多在倫敦市中心的咖啡廳或是個人選定的地點,訪談時間請見第 105 頁 表 10。

確認訪談時間與地點後,研究者會寄出訪談同意書,請研究參與者先行閱讀。

訪談開始前,會再次向研究參與者確認內容與簽署訪談同意書。每一位研究參與 者之訪談時間約為 1-1.5 小時,訪談結束後致贈每位研究參與者 10 英鎊的禮物

112

卡酬謝。

每次訪談後由研究參與者進行逐字稿謄寫,並且將逐字稿以電子郵件方式傳 送給參與者確認。因此從接觸、到約訪、以及訪談結束,研究者會與每一位研究 參與者約有 3-5 次的信件往來,以及 1 次面對面接觸。

貳、資料處理與分析

資料分析過程依循紮根理論的分析方式(Corbin & Strauss, 2015;Hansen, 2005)共分三個步驟進行,包括: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選擇性編碼。

一、 開放式編碼

每一次深度訪談後進行開放式編碼,包括將資料化整為零找出與研究主題有 關的意義單元,比較、概念化、分類意義單元,以及研究者備忘錄(Corbin & Strauss, 2015:107-134、220-267)。

研究者以 Excel 檔案進行資料分析,開放式編碼分析方式如表 12。

以研究參與者 F 的資料分析為例,意義單元之編碼方式為:「研究參與者之 英文編號+訪談時間共 8 碼,以及意義單元之流水號」,請見表 12 第一欄。以 比較、概念化、分類意義單元,以及研究者備忘錄(Corbin & Strauss, 2015:107-134、220-238),請見表 12 第二、三、四、五欄。分析所有研究參與者訪談資料 後,共獲得與研究主題有關的意義單元共 277 組。

分析資料過程中仍需持續與現有文獻對話以進行理論校正,因此加入文獻對 話一欄,請見表 12 第四欄,以紀錄該意義單元與現有文獻、理論框架的相關性。

Corbin 與 Strauss(2015:121-124、220-238)提醒,研究者備忘錄的用途在 於紀錄研究過程,以利後續分類、紀錄等。進行開放式編碼過程中,研究者陸續 記錄意義單元的備忘錄,請見表 12 第五欄。備忘錄內容包括:閱讀文本時的想 法、不同研究參與者的文本中的類似或相同關鍵字、類似或相同的概念、相異或 對比的概念等,以利後續追蹤找尋。

113

E20200112_1 personal background

So my father is white, my mother's American Indian. So I've always spent some time with my white family and a lot of time with my American Indian family on the reservation. So it kind of grew up in that two, two pathways. And my, my father's side of the families are very religious, very Christian. So we also went to church for the Salvation Army. So I when I got to be the age, I wore a little band uniform and everything. But of course the Salvation Army is an anti-astrology like any other Christian church.

社會學

E20200112_2 personal background half American Indian and its part of the treaties

占星學 American is that we are storytellers and I've always understood that does the stars tell the stories and I think that, you know, there's all sorts of divines, such this thing, you know, the right moment. Like when I tell kids a story, you know, I know that I'm speaking to different level.

I'm not just talking to into their ears.

I'm going to speaking to their hearts and the same one, same way when were with a client never telling them using symbols and stories to describe what's happening, they will find something in what you're saying and they'll be able to put it in their heart. So, it's taking the stories of the sky and putting in there. You just the translator. That's all you

114

二、 主軸編碼

主軸編碼階段,研究者將意義單元比較概念後進行歸類,建立類別之間的關 係(Corbin & Strauss, 2015:107-134、239-294)。主軸編碼是指將類別之間的行 動、互動的背景脈絡串連成架構,用以解釋概念之間的因果關係、時間上的前後 脈絡、互動過程等(Corbin & Strauss, 2015:156)。

本研究中,研究者使用 excel 進行開放式編碼;進入主軸編碼階段,先進行 意義單元的歸類命名。利用 excel 的篩選功能,找出每一位研究參與者所具有的 不同類別,而後再重複進行比對以歸納彙整相同之概念。彙整與歸納相同之概念 的準則有 2 種,最常使用的不同的研究參與者共同使用關鍵字,或是不同研究參 與者的回應中出現類似的情境。與此同時持續與文獻進行對話,持續比對相關概 念與其下的意義單元後,再為不同相關概念進行進一步分類而後命名。命名方式 有 2 種,大分類的命名原則來自於研究問題或相關文獻內容,如:personal background、connection to astrology、outcome of self-transformation 等;次分類會 依照意義單元中重複出現的關鍵字命名,如:self-acceptance、insight 等。歷經數 次閱讀資料文本、資料分析、歸類命名、比對文獻等過程,次分類與分類之間還 會再次交互比對,最後共彙整出 26 組相關概念並命名,請見表 12 第 2 欄。

依照發生的順序先串連研究參與者與各類別之間的關連性,如:研究參與者 A 在命名為「Personal background」的意義單元,與「connection to astrology」之 間的相關性;又「connection to astrology」與「(non)Aha Moment 之間」的關 連等,以此類推完成占星學習者的「占星學習者學習動機」(見 132 頁圖 7)、

「占星學習者的轉化學習脈絡」(見 164 頁圖 8)、「(Non)Aha Moment 者之 轉化學習歷程與成果」(見 187 頁圖 9、190 頁圖 10),最後串連所有研究參與 者的所有歷程之完整主軸編碼請見圖 6。

三、 選擇性編碼

選擇性編碼是有系統的將類別之間的關係,建構概念架構以發展出本研究 的理論(Corbin & Strauss, 2015:107-134、295-309),形成研究結果。

115

圖 6 主軸編碼 製圖:研究者

Corbin 與 Strauss(2015:121-124、62)將理論定義為:一連串系統性發展 的概念、主題,將概念或主題總結成一、兩個字,串連起來,概念或主題的性質、

面相、相互關係可以形成理論框架,用以解釋一個現象。

116

在選擇性編碼階段進行理論化,是指將不同階層的概念,根據其原始資料的 性質、面相,相串連,以便能:一、定義一個主要的議題、事件、或問題;二、

解釋行動與互動之間的可能背景脈絡;三、將問題、議題、相關事件的的行動與 互動關連起來,以給予意義;四、將行動、互動之間的結果與後果串連起來(Corbin

& Strauss, 2015:62)。

在進行選擇性編碼時,研究者從第 115 頁圖 6 之主軸編碼中,比較所有研究 參與者相似、相異之歷程,同時一再與現有文獻比對後,以確立本研究的合理性 與實用性,而後完成研究結果,請見第四章第 195 頁圖 12「占星學習者的自我 轉化學習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