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的資料蒐集與分析是以質化的方式進行,為求研究能趨於客觀,以多元化的 方式來蒐集資料,包括:觀察記錄、訪談、回饋單、教學日誌以及聯絡簿;另外,資料 分析的過程,為了研究效度的建立,除了藉助不同的資料來源做三角校正之外,也會由 不同人員的觀點(同事及研究所同學)來做校正,以減低研究者個人的偏見。

壹、資料蒐集

本研究蒐集資料的方式為:觀察紀錄、訪談記錄、教學日誌、學習回饋單及靜思語 聯絡簿。

一、觀察記錄

研究者進行為期一學期的研究,於教學活動時間、導師時間、晨光活動時間或打掃 時間等進行觀察學生的實際言行舉止及互動,並隨時做記錄,做為品德教育的起點及日 後資料分析的依據。

二、訪談師生記錄

本研究訪談形式分為非正式訪談與正式訪談。本研究的訪談對象為研究班級科任教 師、學生以及家長。對教師的訪談內容主要為了解學生實施靜思語教學後日常生活改變 之情形,以做為教學檢討與改進。而利用課餘時間訪談學生,以便了解其學習後的感想 及建議。

三、教學日誌

教學日誌包含教學教案、活動記錄、教學省思、教學中使用的相關參考資料及教學 媒體的記錄。此部分資料為研究者本身教學活動歷程記錄,可以從中檢視與發現研究問 題的癥結所在。

四、學習回饋單

學習回饋單包含親師間的回饋單、學生的學習單。藉由親師間的回饋單了解學生在 家表現狀況及影響家庭氛圍情形。而由學生的學習單中讓學生釐清品德觀念及檢視實踐 情形。

五、靜思語聯絡簿

由聯絡簿書寫靜思語的意義、實踐心得與老師所說故事的啟發,孩子可以藉此自省 並與家人分享,亦請家長於「愛的叮嚀」中寫下期許或關懷的話來回應孩子。此資料可 視為評量孩子的重要依據。

貳、資料整理與分析 一、分析資料

蒐集所有文獻資料、設計方案、學習單、逐字稿與錄音等媒體存錄資料,透過質性 資料分析方法,給予編碼、檢核,並施以三角校正,透過親師的檢核與覆核動作,及研 究者不斷的反思自省,以確保資料的客觀正確。為了分析資料的需要,對原始資料加以 編號,例如 S 代表學生、「觀」表示觀察…..如表 3-3-1 所示。

表 3-3- 1 各種原始資料編碼及意義表

編 號 意 義

RT 指研究者本身

S1,S2 指不同的學生 T1,T2,T3 指研究夥伴

S 指全班學生

P1,P2 指不同的家長

教 20080901 表示 2008 年 9 月 1 日教學活動的資料 省 20080901 表示 2008 年 9 月 1 日老師省思的資料 回 20080901 表示 2008 年 9 月 1 日回饋單的資料 聯 20080901 表示 2008 年 9 月 1 日靜思語聯絡簿的資料 訪 20080901 表示 2008 年 9 月 1 日訪談的資料

觀 20080901 表示 2008 年 9 月 1 日觀察學生的資料

會 20080901 表示 2008 年 9 月 1 日與研究夥伴會議紀錄的資料 學 20080901 表示 2008 年 9 月 1 日學習單的資料

( ) 表示研究者補充說明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二、信度與效度

在質性研究中,學者蔡敏玲(2002)認為研究者與行動者的互動是無法也無須避免 的。研究者很難排除與研究對象互動與相互涉入的影響,也很難避免落入主觀之流,所 以質性研究者要努力的是避免過度主觀所產生之偏見,以建立質性研究的信度(引自蘇 芸慧,2005:104)。本研究為提高觀察的信度,採用多次的觀察紀錄,避免一次觀察的 偏頗,並且採用資料來源的三角檢測原則(在同一方法中,檢測不同資料來源的一致 性),比較所蒐集學生的訪談紀錄、學習回饋單、聯絡簿及錄音等不同資料的一致性。

至於效度,教育行動研究偏向內在效度的評鑑,而較不重視外在效度的追求,亦即 較重視研究的可靠性或可信賴性,而不重視研究的普遍性(吳明隆,2001:123)。

Guba 對於質性研究的嚴謹性提出以下四個效度規準與建議(蔡美華譯,2008:

106-108):

1. 可信性(credibility): 指的是研究者能考量研究中所有的複雜性,並處理不易 解說的組型。建議-延長在研究場所的參與時間、作持續性觀察、作同僚探詢、執行三

角交叉法、蒐集生活切片資料、做成員查核、建立結構性的協同合作及確立有關項目的 適當性。

2. 可遷移性(transferability):指的是研究的每一件事是受脈絡限制的。建議-蒐 集詳細的描述性資料及發展詳細的脈絡描述。

3. 可依賴性(dependability):指的是資料的穩定性。建議-重疊法(使用兩種以上 的方法,使一種弱的方法由另一種強的方法所補強。)及建立檢查途徑。

4. 可確認性(confirmability):指的是已蒐得資料的中立性或客觀性。建議-執行 三角交叉法及反思。

依照上述效度標準,本研究採人的驗證(與研究所同學及同事進行分析討論)、理 論的驗證(研究結果與文獻資料做比較與詮釋)及方法、資料的驗證(多元資料的來源), 使研究更客觀並俱效度。

本行動研究效度建構過程如圖 3-3-1:

理論與實務對話

實務對話領域

圖 3-3- 1 研究效度建構過程 資料來源:改編自甄曉蘭(2002:56)

三、撰寫研究報告

依據所獲得的資料結果,撰寫研究報告,總結研究發現,完成結論建議之撰寫,提 供未來相關研究參考。

文獻探討(理論的檢證)

反省 對話 討論(同事及研究所同學)

資料持續比較

(資料的檢證)

觀察記錄、訪談紀錄、教學 日誌、回饋單、學習單、學 生自評表、省思札記 多元資料來源

(方法的檢證)

觀察、訪談、教學錄音、

聯絡簿、回饋單、內容分 析、學生自評、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