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源永續冺用與循環經濟源貣

第二章 資源永續冺用與循環經濟法制之介紹

第一節 資源永續冺用與循環經濟源貣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人類對於自然環境的破壞較小,直到進入工 商業文明後,經濟的發展一直是社會發展的核心,於是,創造物質財富的 同時也產生了環境問題。傳統經濟運行模式呈現「資源─產品─污染排放」

的線型結構,在這種傳統線性增長發展模式下,人類大量地開採自然資 源、大規模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消費進而大量產生廢棄物,對於自然環 境的影響愈益顯明18。此時,大多數資源的有限性、環境自淨能力的有限 性和生態系統負載能力的有限性開始被重視,人類意識到如果繼續資源高 消耗、低利用以及污染高排放,經濟將會因而倒退,資源亦將更趨於匱乏,

環境資源將成為經濟發展的內在制約因素19

在自然資源愈來愈短缺的情形下,必須停止經濟發展對於自然資源的 無情掠奪,以阻止地球的生態體系進入衰弱20。為了追求資源永續利用與 達到減少資源持續消耗的目的,傳統的線性型物質流受到嚴重的挑戰,人 類試圖建立一種新的經濟模式,以尋求人類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和諧共 榮,走向資源永續利用、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的循環經濟型社會21

第一項 循環經濟產生背景

從 18 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創造了物質財富,也付出了資源枯竭、

環境惡化的代價。在工業化發展的初期,人類尚未深刻意識到自然資源供 給與環境負荷能力的有限性,隨著世界人口的持續增加,經濟規模的不斷 擴大,傳統經濟發展與生產模式帶來的資源短缺、資源無法永續利用和環

18 參照川上 毅,循環型社会形成のための施策を総合的かつ計画的に推進--循環型社会形成推 進基本法,時の法令,国立印刷局,2000 年 12 月,第 1632 号,頁 6-21;俞金香、何文杰、

武曉紅,循環經濟法制保障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 年 4 月,第 1 版,第 1 刷,頁 20 以下。

19 Ferguson, Mark E. and Souza, Gilvan C.2010.Closwd-Loop Supply Chains:New Developments to Improve the Sustainability of Business Practices. Boca Raton : CRC Press.1-6.

20 Cohen, D.2007. Earth’s natural wealth : An audit. New Scientist 2605.34-41.Ferguson,M., V. Daniel Guide Jr. and G..C. Souza . 2006.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for false failure returns.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8. 376-393.

21 參照曲格平,發展循環經濟是 21 世紀的大趨勢,當代生態農業,第 21 期,2002 年,頁 18 以下。

境污染問題,迫使人類開始反思。從 20 世紀 60 年代迄今,許多相關的理 論與研究報告陸續發表,顯見循環經濟理念的產生和發展,是人類對人與 自然的關係重新思考的結果,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未來方向22

所謂循環經濟理念萌生於 20 世紀 60 年代的環境保護運動。當時,美 國經濟學家肯尼斯.鮑爾丁(Kenneth Ewart Boulding)提出的「宇宙飛船 理念」23乃是循環經濟思想的萌芽代表。在環境保護運動興起的初期,鮑 爾丁就認識到必須從經濟發展過程思考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鮑爾丁認為 宇宙飛船是一個孤立無援、與世隔絕的獨立系統,靠不斷消耗自身資源存 在,最終它將因資源耗盡而毀滅。要讓宇宙飛船延長使用壽命,唯一的辦 法就是實現宇宙飛船內的資源循環,儘可能減少廢棄物的產生。而地球也 像是一艘飛船,若人類繼續不合理的開發地球資源和破壞環境,超越了地 球的負荷能力,地球就會像宇宙飛船般因資源耗盡走向毀滅24

20 世紀 70 年代,發生了兩次世界性的能源危機,經濟增長與資源短 缺之間的矛盾突顯,引發了人們對經濟增長方式的深刻反省。1972 年,羅 馬俱樂部 (The Club of Rome) 發表了「增長的極限」(THE LIMITS TO GROWTH)研究報告,首次向世界發出警告,其表示,如果讓世界人口、

工業化、糧食生產、污染和資源消耗像現在的趨勢繼續下去,這個行星上 的增長極限將在今後一百年中發生25。雖然這份報告有些片面及悲觀,但 是其提出的經濟增長模式的觀點,引起了社會極大關注。同年,聯合國在 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第一次環境會議(United Natio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簡稱 UNEP),發表了「人類環境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提出了人類在開發利用自然的同時,也要承

22 參照田中 勝.松藤敏彥.角田芳忠.石坂 薰,循環型社会評価手法の基礎知識,技報堂,

2008 年 7 月,頁 1。

23 宇宙飛船理論(spaceship earth)係指 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經濟學家鮑爾丁(K. E. Boulding)

提出了「宇宙飛船經濟理論」。其含義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飛行的宇宙飛船,靠不斷消耗自 身有限的資源而生存。如果人們仍然像過去那樣不合理地開發資源和破壞環境,超過了地球 的承載能力,就會像宇宙飛船那樣走向毀滅。鮑爾丁的理論使人們認識到必須建立能重復使 用各種物資的「循環式經濟」,以代替傳統的「單向線性式經濟」。鮑爾丁的「宇宙飛船經濟 理論」在今天看來仍有相當的超前性,它意味著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應從效法以線性為特徵 的機械論規律,轉向以閉環式為特徵的生態學規律。Boulding K. E., The Economic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 In Jarret H.,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Growing Economy. 轉引自陳泉生,循環 經濟法研究,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 年 11 月,第 1 版,第 1 刷,頁 2 以下。

24 參照范連穎,日本循環經濟的發展與理論思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年 10 月,第 1 版,頁 8 以下。

25 參照 THE CLUB OF ROME,網址 http://www.clubofrome.org/eng/home/(最後查詢日期:2011 /05/30)。

擔保護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責任和義務26

20 世紀 80 年代,人類正式走上永續發展的道路。1987 年,挪威首相 布倫特蘭夫人(Dr. Gro Harlem Brundtland)在「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The Brundtland Report) 27 研究報告裡,第一次提出永續 發展的新理念,並較系統地闡述了永續發展的含意。在 20 世紀 70 年代與 80 年代,循環經濟的思想只是一種前衛性的理念,當時世界各國所關心的 問題僅侷限於污染物的處理,所採取的主要措施主要是針對廢棄物進行一 系列的物理、化學或生物過程的處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對自然的危 害,這就是所謂末端治理模式。此種管末處理方式就是在不改變生產系統 或工業程序的情況下,針對已經產生並存在的環境問題,研究和探索具體 的污染治理技術和方法。直到 20 世紀 80 年代末期,人們方才注意到要採 用資源化的方式處理廢棄物,並開始關注廢棄物的再利用,從思想與政策 上都體現了對資源永續利用與循環經濟的重視28

此後,具體體現循環經濟先進理念,諸如零排放、產品生命週期、生 態設計、生態工業園區、綠色技術以及清潔生產(cleaner production)29等 循環經濟融合環保概念蓬勃發展,因而整合成一套循環經濟系統,促進資 源永續利用的實現30

26 參照周啟梁.陳德敏,循環經濟的理念演進及其實現途徑,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 年 1 月,

頁 166。源自於 1987 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 」(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al and Development,WCED)提出的一份報告。參照陳泉生,循環經濟法研究,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 年 11 月,第 1 版,第 1 刷,頁 2 以下。參照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 會議,網址 http://www.unep.org/Documents.multilingual/Default.asp?DocumentID=97&Article ID= ( 最 後 查 詢 日 期 : 2011/05/30 ) 。 UNEP and WBCSD.1998. Cleaner Production and Eco-efficiency, Complementary Approaches to Sustainable.

27 源自於 1987 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al and Development,WCED)提出一份報告。參照陳泉生,循環經濟法研究,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9 年 11 月,第 1 版,第 1 刷,頁 2 以下。

28 參照肖忠海,我國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綜述,安徽農業科學,2009 年,第 37 卷,第 34 期,頁 17106-17019。

29 1990 年代,企業界在減廢後,將污染預防從廢棄物減量提升到減毒層面。從產品製造、原料 的揀選、產品運用等方面,加入環境考量因素,以達更佳的生產效率和環境經濟利益。參照 顏秀慧,廢棄物資源回收制度相關法律規範之研究,2001 年 7 月,私立東吳大學碩士學位論 文,頁 21。

30 參考范連穎,日本循環經濟的發展與理論思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年 10 月,第 1 版,頁 11;參照周長益.馮良,日本發展循環經濟及建設循環型社會的基本狀況,產經論壇,

節能環保月刊,2004 年,第 4 期,頁 1-4。

第二項 生產過程末端治理模式之省思

第一款 資源及環境負荷能力有限性的認識

有限性理念源自經濟學中係指相對於人類對於物質慾望的無限性而 言31。人類對於物質的需求及慾望無盡,然而滿足人類需求與慾望的自然 資源卻是有限的32。因此,資源的有限性是客觀存在的,不論自然資源的 絕對數量有多少,相較於人類慾望無窮來說,再多的自然資源仍然不足以 滿足人類的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類對於自然資源的大規模 開採與消耗,更是導致了自然資源的急遽退化與枯竭33。為了地球資源的 永續利用與經濟社會的永續發展,人類必須節約現有自然資源的開發及避 免過度使用,提高產品的使用效能,並盡可能地將生產出來的產品在耗盡 其使用功能後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34

此外,人類的生存環境有其負荷能力,所謂環境負荷能力係指環境的 自淨與涵容能力,當環境負載能力一旦超過了一定的限度,自然界的自 淨、涵容能力就會退化甚至喪失35。而有限的環境負荷能力也意味著環境 容量,環境承載力是有限的,只能承受一定的資源和能源利用與消耗規 模,若超越了這個限度,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就會受到環境負荷能力的限 制,導致經濟發展的不可循環性36。觀察人類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同時 產生大量廢棄物,當廢棄物排放到自然環境中便造成了環境污染與生態系 統的破壞37,人類環境所面臨的污染問題,就是近代人類社會迅速發展超

31 參照劉亞秋,經濟學原理,2009 年 8 月,再版 3 刷,頁 3。

32 參照 Michael Parkin,許景翔.潘明如.盧永安.莊美娟.譚經緯.蔡合和.張美惠譯,經濟 學 Economics 8/e,2008 年 7 月,初版 1 刷,頁 2;N. Gregory Mankiw,林修葳.謝振環.饒 秀華譯,經濟學原理, 2007 年 1 月,4 版 1 刷,頁 3。

33 參照莊福典,經濟學(上), 2007 年 8 月,初版 1 刷,頁 3-4;黃炳文.施孟隆.陳吉仲.

33 參照莊福典,經濟學(上), 2007 年 8 月,初版 1 刷,頁 3-4;黃炳文.施孟隆.陳吉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