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跨界與跨世代的學習歷程

一、跨界學習

社會化發展快速變遷,現代人已無法離群索居,置身於社會之外,無論是居家生活、

人際關係或是參與學習,都會在各類型的網絡連結下獲取所需;此種連結就像是將不同 領域的事物,以一種看不到的線串接,形成一種跨界、跨域的新社群。不同事務、不同 領域的都有其物理性或物質性的分別,也就是為滿足分界的意義而分群,而跨界 Crossover 一詞原意是轉型或轉向,也有超出、越過、勝於的意思,在自然界本就會有疆 域的概念,惟因人類為謀己利而污染及破壞大自然的原始循環,各種生物被迫打破疆域 的藩籬積極求生,才有不致遭自然淘汰或人類侵襲的機會。

Frans Johansson 在其著作「梅迪奇效應 (The Medici Effect) 跨界思考的技術,改變 世界的力量」一書闡述「異場域碰撞的交會點」的概念,也就是說生物不再只是依循族 群耆老、先知前輩的傳統智慧,在一種不可預測的時機或意外下,碰撞或發掘新事物或 新產品,雖與過往經驗、文化或法則相悖,卻能產生突破疆域的概念新發現,然這些新 思維漸漸改變了生物的習性或慣性,並藉此讓疆域不再受限,形成一種跨界與跨域的整 合性創新,這種在不同領域之間產生的新效果就是 Johansson 歸納的梅迪奇效應

(Johansson,2017)。

他藉由文藝復興義大利銀行家梅迪奇家族為鞏固及擴展家族勢力,架構專屬平台以 提供各種不同產品間的交流,意外形成一種風尚及促進創意的爆發,也成就該家族在歐 洲的權勢。現今的產業發展也有相同的趨勢。任一企業組織無不在本業穩定成長下,嘗 試開發或與異業結盟,爭取跨族群及跨界、跨域消費市場,員工不再能以校園所學回應 企業期待,斜槓人生絕不會只是業外才能達成的夢想,若能在業內展現不同的專業能力,

成為跨領域的 π 型人才,在梅迪奇效應下必能有一番新局面;更何況現代人因醫學與 科技長足發展下,延年益壽非夢事,工作生命逐年延伸,透過經驗累積、人工智慧與生

活科技運用下,新的產業型態與消費模式將跳脫當今的環境與人類的想像(Johansson,

2017)。

跨界學習就將從校園內開展,過去在大學校園內有主副修的限制,原意在使學生能 專注單一學科的精要,反而忽略產業求才的實際需要,使得新進員工能展現學校所傳授 的專門學。

二、跨世代學習

工業革命後科學技術躍升、文化亦隨之影響產業發展,人類的生活由傳統手工業進 入資訊爆炸的資訊通信產業,技術快速提升,使得家戶電腦、個人平板等網路通訊設備 平價化與個人化,使用手機或個人電腦的用戶年齡逐漸年輕化,從嬰幼兒、學齡前、學 童以至於販夫走卒人人都可擁有手機,藉由公共網路或商店提供免費無線網路,訊息傳 遞無遠弗屆。

隨著台灣推動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從學齡前開始即有網路課程,國中、小學童更 已安排資訊課程,高中及大學更有專門的資訊科學專班或科系,提供學生選讀或深入研 究;然當經歷各階段學習歷程,都會有不同的新科技導入,或革命性產品的推出,使不 同時間帶學習到的科技新知與運用方式均有所差異,更不用說已進入職場的各階層職工 都會接受到不同的科技新知,一旦停止學習就會被時代洪流或新興規格的產品所淘汰,

致使學無止境已是現代人無法抗拒的生命歷程。

不同年齡、學習背景、社會地位與階層,思考的能力都會有所不同,世代之間的生 活經驗與思考邏輯無法單純複製或引用,反倒是透過不斷的互動與接觸,才有機會瞭解 並體諒彼此的難處或限制,增加各世代的接觸、瞭解至關重要。不同世代之間若能一起 學習活動,可增加溝通、交流以減緩緊張與衝擊。代間學習(Intergenerational Learning)、

代間教育(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或代間方案(Intergenerational Program)皆為敘述不 同世代間以持續性、系統性與規則性的方式共同學習,年長者與年輕一輩嘗試各種學習 情境,彼此鼓勵、關懷、合作、互動與分享,可成就社會經驗傳承與教育。代間學習或 代間方案常採用休閒娛樂、教育課程、保健課程、公共服務與個人發展等課程(黃國城,

2007)。

「代間學習」強調的是透過所聞所學交換經驗、知識與技能,除能達到相互學習外,

也可以轉換對不同世代的既有印象;在學習的歷程中沒有人會是前輩,因為每個人的長 才均有不同,只要是先知先覺且有優異展現者自是其他人的學習對象;「代間方案」或

「代間實務」則強調不侷限場域的計畫性活動,在學習歷程中需有相互支援合作的情境 與意見反饋或經驗交換;「代間教育」則側重在校園推動代間方案(黃國城,2007)。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章共分九節,分述如下:第一節「行動研究法」;第二節「觀察法」;第三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