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身心動作教育相關研究

本節先探討身心動作教育發展與意涵、再以身心動作教育在改善身體疼痛的 研究、身心動作教育在呼吸放鬆的研究、身心動作教育在開發身體覺察的研究來 分別探討。

一、 身心動作教育發展與意涵

身心學(Smatics)的興起,基本上是源自於個人為了解並解決身體上的疼痛 或疾病等問題,以及對身體現象的好奇,進而對身體的重新探索,隨著不斷的體 驗的過程和經驗累積,至十九世紀末,因應個人旳需要和社會變遷的需求逐漸形 成許多派別,如身體療法(bady therapy)、動作治療(movement therapy)、身體 工作(bodyword)、手療工作(hands-on word)等(劉美珠,2009)

身心教育學者 Thomas Hanna 在 1976 年時,才根據這些不同派別的共通性,

整理出基礎理論,界定了這個重視身心整合、強調由內在去經驗身體感受的研究 學門是為身心學,而形成此一門新興的研究領域(Johnson, 1994)。1998 年劉美珠 以「身心學」為 Somatics 定名,開始於台灣推展身心學理念,建構身心動作教育 模式(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model),發展疼痛療法(pain releasing),而身心 教育(somatic education)是強調身體的再教育和再學習,有的是直接針對身體疼痛 來治療,也有因身體的調整後得到心理的治療(林大豐、劉美珠,2007)。

身心學者認為透過動作可以傳達人們的感受經驗,運動員身體特定組織,實 踐內在、外在,或兩者的意圖。因此,知覺、意圖、動作和影響存在著密切的關 聯(劉美珠,2002)。劉美珠(2010b)有鑒於學校課程中以體育課與身體教育的 相關性最大,體育教師是最直接從身體為根本來進行全人身心教育的工作者,因 此,以身心學為哲學思想和身心教育的理念為基礎發展出的教學模式稱之為「身

心動作教育」。強調讓學生去體察身體、認識身體,進而瞭解身體智慧並尊重身體,

重新學習與反省對身體的看法,並經驗到個人的情緒和感受。

二、 身心動作教育在改善身體疼痛的研究

近幾年,許多相關研究均指出實施身心動作教育可以改善與紓緩身體疼痛。

在學者劉美珠、林大豐(2005)指出,身心動作教育對運動員運動傷害所造成之 疼痛能明顯的減緩,鐘志安(2008)則提到操作骨盆時鐘及So-tai技巧中身體放鬆 及調整的課程對於柔道選手身體的酸痛及舊傷有不錯的幫助且甚為喜歡,因為他 們覺得這些動作能有效放鬆下背疼痛。在肩部疼痛研究中,接受身心動作教育課 程初期,受試者的疼痛指數會升高,之後逐週降低,受試者重新調整自己的「疼 痛閾值」後,亦可以使肩部疼痛獲得顯著的改善(林大豐、劉美珠,2004;王德 正,2006)。而林大豐、劉美珠(2005)與陳昱甫(2006)之研究均證實身心動 作教育對下背疼痛有顯著的改善。江正發(2005)亦針對長期患有經痛症狀大學 女生實施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結果指出在接受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後,透過呼吸、

放鬆與動作調整,使經痛症狀有明顯的改善。毛奕棻(2010)將身心技法應用於乳 癌患者術後復健,發現頭部痛點的放鬆對頭暈的狀況有改善的效果,肩、頸的放 鬆可連帶放鬆胸口、腋下的肌肉與皮膚,而下肢的放鬆練習,可有效的改善腰部 痠痛的問題;練習so-tai 技巧後個案覺察能力提高,能夠有效地放鬆身體左邊背 部、胸口、頸部緊張的肌肉,達到減低疼痛的效果。

綜合上述文獻得知,實施身心動作教育對於運動員之運動傷害、下背痛與肩 部疼痛、女性經痛以及乳癌復建疼痛均有明顯的舒緩效果。

三、 身心動作教育在開發身體覺察之研究

透過身心動作教育除了能發現身體疲勞或傷害的趨勢,並能更深的清楚覺察 到身體肌肉張力的感覺、感受身體給予自己的酸、痛、舒適等訊息,在過程中進 一步覺察身體。若能學會「體知身體的異同」、「瞭解有何選擇」再進行「有意圖 改變」,就能使自己的身體更有選擇性也更具有彈性(劉美珠,2003a)。若能自我 覺察,就有機會改變身體的壓力、疲勞與疼痛狀況。Knaster(1996)認為每個人 身體疲勞、傷害與疼痛的地方不盡相同,

對身心覺察課程的手段與型態而言,劉美珠(2010b)認為是以「動作的探索 與體驗」和「手接觸的引導與調整」為主軸,並依據教育對象之背景與經驗特別 設計適合的課程。而身心覺察課程常用方式,多以呼吸(breathing)、意象(image)、 視覺化(visualization)、體覺化(somatuzation)、動作(movement),包含身體波 動(wave)和顫抖(vibration)、聲音(sound,music or voice)、手的接觸(touch)、

藉助道具(例如彈力球、氣球、水球、毛刷、彈力帶、短棒、圖片、黏土等)方 式為主,受教者經由直接或間接之體察方式,探索與了解身體結構,其教育目的 是達到開發身心覺察能力。

依上述有關身心動作教育與身心覺察課程設計理念,國內已出版許多相關論 文如:張玉佩(2005)應用於改善國小學童的情緒與行為,黃晴淇(2006)應用 於國小教師身心放鬆,林永承(2008)應用於裘馨氏肌肉失養症患者,鐘志安(2008)

應用於開發柔道選手的身體覺察能力,卓子文(2001)應用於開發舞者的覺察能 力,林季福(2004)應用於開發學童覺察能力與改善脊柱側彎,楊金昌(2008)

應用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許建坤(2008)應用於基層員警工作壓力紓解,

蘇國正(2008)應用於提升國小中年級學童身心適能,許鎮顯(2008)應用於國 小學童身體覺察能力及樂樂棒球打擊效能,上述研究皆能開發學員之身心覺察能 力,並進而改善身心疏離現象並放鬆身心,提升身心整合能力。

毛奕棻(2010)則利用身心技法復健課程練習開發乳癌患者自我覺察的能 力,其個案對身體的敏感度與自我覺察的能力都有所進步,在背部、肩膀、頸部 及腿部的練習,都能夠清楚的體會到放鬆與延伸拉長的感覺,而在So-tai技巧動 作的練習中整個人都輕鬆了起來。而在開發身體覺察能力進而放鬆身心、舒緩疼 痛方面之研究有陳素雲(2010)透過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公務人員肩頸疼痛之研 究歷程中,發現到個人自我覺察與療癒的能力是不可忽視的。而王德正(2006)

也提到在身體覺察能力提昇對於患者在感覺身體傷痛及自我調整有正面的助益。

陳昱甫(2006)對於改善國小教師下背疼痛研究中,一開始受試教師對於身體感 受之覺察能力較低,對疼痛感受多為「忽略」或「忍耐」的消極態度,但階段中 期身體感覺開始甦醒,對疼痛轉變成「感覺」並「嘗試」的積極行為,正視疼痛 感覺並試著做些改變,研究後期受試教師對於身體的感覺更為靈敏,能從動中覺 察,而非僅止於靜中感受,在疲勞生成的第一時間即能發現,而非等到疼痛生成 時。江正發(2005)利用身心動作教育改善女大學生經痛的研究中也提到,透過呼 吸的練習可增加身體的覺察能力,而身心動作教育更是透過呼吸與動作技法的搭配,

有助於增加身體在靜態呼吸與動態肢體操作的覺察能力,身體的覺察能力增加,就會 有更多改變的機會與改善的可能性,再配合持續練習與放鬆,對於經痛的時間、程 度與疼痛狀況,獲得良好的改善效果。

由此可知,開發身體覺察能力能夠有效讓疼痛患者由疼痛覺察乃至於主動覺 察,讓身體有更多改變的機會與改善的可能性,再讓疼痛患者學習放鬆的方法,於 疼痛的當下自我放鬆、調整,進而舒緩疼痛。所以身體覺察是自我放鬆與疼痛治 療前必須具備的能力。

四、 身心動作教育在呼吸放鬆之研究

人從出生就以呼吸存活於世上,直到斷氣結束。呼吸是一個全身運動,當呼 吸時,每個細胞都需要充足的氧氣來滋養與淨化,而且全身的關節都會隨著呼吸 產生或大或小的動作。在呼吸過程中,頭會隨著脊椎的延伸及收縮而輕微上下移 動;站立時,雙腳會支持著呼吸的動作;而胸腔、腹腔及骨盆也都投入呼吸的動 作中(劉美珠、林大豐,2005)。蔡琇琪(2004)指出透過呼吸練習不但可以使人 靜心放鬆,提升專注力,同時可以按摩體內器官、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改 善身體機能。因此,呼吸練習,在身心動作教育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Emilie 在對半身不遂患者進行復健的過程中,教導患者藉由呼吸來按摩身體內部器官,

結果已被醫生宣判終生無法行走的病患,經過多年的努力,竟然能在地板上爬行,

並且到各處分享自己的體驗,鼓勵其他患者也能自我親身體會(劉美珠,2006)。

毛奕棻(2010)利用胸式呼吸法的練習,明顯改善了乳癌患者駝背的問題與失 眠的症狀,使其不但能清楚地反應身體的狀況,也可以自己利用呼吸來幫助達到 按摩、放鬆的練習。江正發(2006)透過呼吸放鬆縮短了疼痛的時間,再透過動 作的調整減輕經痛的程度,持續的練習與放鬆對於經痛的時間、程度與疼痛狀況,

獲得良好的改善效果。王德正(2006)研究中也提到受試者能透過動作去找出痛 點,痛的時候就用深呼吸來放鬆並減緩疼痛。所以呼吸與放鬆是息息相關的,若 能懂得呼吸與放鬆的技巧,必能幫助疼痛患者解除壓力與舒緩疼痛,讓身體進入 完全放鬆的狀態。

從上述文獻的蒐集與閱謮得知,瞭解身心動作教育對於疼痛治療與紓緩上有 很大的功效,對於運動員之運動傷害、下背痛與肩部疼痛、女性經痛以及乳癌復 健疼痛均有明顯的舒緩疼痛效果。其中大多以呼吸、放鬆與動作調整來舒緩疼痛,

So-tai技巧可以幫助提高身體覺察能力,有效的放鬆身體,達到減低疼痛的效果。

六、小結

透過身心動作教育的實施,呼吸、覺察、放鬆與疼痛舒緩都是環環相扣的,

在一套課程動作中,必須先開發受試者身體覺察能力,而開發覺察能力就需要靠

在一套課程動作中,必須先開發受試者身體覺察能力,而開發覺察能力就需要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