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台東大學 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台東大學 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Copied!
16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

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林大豐 博士

身心動作教育改善僵直性脊椎炎 疼痛與睡眠品質之個案研究

研究生:王麗惠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2)

國立台東大學

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林大豐 博士

身心動作教育改善僵直性脊椎炎 疼痛與睡眠品質之個案研究

研究生:王麗惠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3)
(4)
(5)

謝 誌

當鳳凰樹染紅了枝頭,畢業腳步已近,回首研究所求學昏天暗地的日子,心 中五味雜陳的感觸,非三言兩語道盡。撰寫論文大工程時的煎熬,感謝各方貴人 相助,讓我順利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才有今日戰勝的碩果。

得以戰勝嚐到碩果,首先誠摯感謝大豐老師與美珠老師的引領與殷勤懇切的 指導下,先生與我在身心動作教育專業領域裡獲益良多,改善了先生的生活品質 讓我的婚姻美滿;並感謝口試委員瓊華老師溫柔的話語指正教導我,使我的論文 更加完備。

感謝親愛的好夥伴好同學們,在我焦頭爛額又帶隊參賽煩忙之際,不忘一通 電話關心我、鼓勵我、催促我,蘭詠、秀芳、立宜、瑞姿,能夠與你們同窗,是 我攻讀研究所以來最大的收獲!

感謝文彬學長惠蘭學姐給予我諸多協助,分享寶貴的經驗讓我論文激勵出智 慧的火花;感謝貼心協會的夥伴給予我的支持鼓勵,唯有你們鏗鏘有力的吶喊加 油聲,我才有堅持下去的動力;感謝亦師亦友的好同事佩鈴,很感激你的熱心協 助,犧牲假日與我奮戰,我才能順利完成這篇拙論。

感謝任教學校同仁們的加油打氣,志城、志勇、錦鳳、虹月、政元、曾琪在 學校給予諸多的協助,讓我能兼顧球隊及研究所學業,有你們真好!

我摯愛的媽媽,感恩你強忍著膝痛為我接送兩個頑皮寶貝上下課,在我埋首 於論文時,還不時噓寒問暖,給予我最大的愛與包容;感謝大姐二姐弟弟,用滿 滿的愛與關懷鼓勵我,我真的好愛你們!

最後要感謝的人是--我的老公文銘,感謝你願意擔任我的研究對象,更無怨 無悔的洗衣照顧孩子,陪孩子完成功課。當我遇到瓶頸與低潮時,你的冷笑話讓 我破涕而笑中有了動力,為體貼疼愛我,將家務事全包了不讓我操心,我知道,

這段期間你備感辛苦,幸福的我輕聲的說,你將是我人生中永遠的依靠!

(6)

身心動作教育改善僵直性脊椎炎疼痛 與睡眠品質之個案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以舒緩僵直性脊椎炎疼痛為目的,設計出一套身心動作教育教學活 動,讓個案在練習過程中學會如何開發身體覺察,並經由呼吸、放鬆與身心動作 的練習,舒緩僵直性脊椎炎的疼痛、改善睡眠品質、增加身體的覺察能力。

本研究方法以一位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十多年的 38 歲男性病患為個案,藉由質 性為主之個案研究法,實施為期十週,每週 3 次,每次 80 分鐘,共 30 次之身心 動作教育活動。透過各部位疼痛量表、簡明疼痛量表、睡眠情形記錄表以及訪談 記錄、教學日誌、觀察記錄、個案回饋表等質性資料進行分析探討。

研究結果:

一、身心動作教育能使個案有效舒緩僵直性脊椎炎疼痛,使疼痛降低對日常 生活之干擾。

二、身心動作教育能改善睡眠品質,使其降低依賴藥物入睡。

三、透過身心動作教育的實施能開發個案對身體疼痛、呼吸及身體動作之覺 察能力。

研究結論:身心動作教育能有效舒緩僵直性脊椎炎疼痛、改善睡眠品質、增 進身體覺察能力。

關鍵詞:身心動作教育、僵直性脊椎炎、疼痛、睡眠品質

研 究 生:王麗惠 指導教授:林大豐 日 期:2013.06

(7)

Th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in relieving pain caused by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improving quality of sleep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construct a series of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help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to relief pain. During the practices, patients will learn to explore their body through breathing, relaxing and somatic movements to relief pain, improve quality of sleep and increase body’s awareness.

The research method adopted is qualitative case study in which a 38-year-old male with over ten year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history was observed for ten weeks, three times a week, eighty minutes each session for a total of thirty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activity sessions. Qualitative analysis was done with data collected through body pain score, brief pain inventory, sleep log, interview recording, teaching log, observation log and feedback forms.

Results:

1.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f the pain caused by

ankylosing spondylitis hence mitigating the interference of pain on daily life.

2.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can improve quality of sleep and lower dependence of sleeping pills.

3.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can facilitate patients to observe their body pain, breathing and body movement.

Graduate:Li-Hui Wang Adrisor: Dah-Feng Lin, Ph. D.

M. Ed. Thesis, 2013

(8)

目 次

目 次 ... III 表 次 ... V 圖 次 ... V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6

第三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9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僵直性脊椎炎的疼痛及其影響 ... 13

第二節 僵直性脊椎炎疼痛評估與治療 ... 20

第三節 身心動作教育相關研究 ...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2

第二節 研究參與人員與場域設備 ... 34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蒐集 ... 39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42

第五節 實施流程 ... 45

第六節 課程編擬與規劃 ... 49

(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結論

第一節 教學內容修正與實施 ... 89

第二節 身心動作教育對個案疼痛舒緩之情形 ... 99

第三節 身心動作教育對於個案睡眠品質改善之情形 ... 114

第四節 身心動作教育改善身體覺察之情形 ... 12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 論 ... 133

第二節 建 議 ... 13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 138

英文部分 ... 143

附錄一 ... 144

附錄二 ... 145

附錄三 ... 147

附錄四 ... 148

附錄五 ... 150

附錄六 ... 151

附錄七 ... 152

附錄八 ... 153

(10)

表 3-2-1 研究場域表 ... 36

表 3-2-2 研究設備表 ... 37

表 3-4-1 資料編碼方式 ... 42

表 3-6-1 課程階段實施表 ... 53

表 3-6-2 課程內容分析表 ... 55

表 3-6-3 課程內容大綱 ... 82

表 4-1-1 教學內容修正前後對照表 ... 96

表 4-2-1 簡明疼痛量表開放性問題統計表 ... 105

表 4-2-2 簡明疼痛量表最疼痛部位統計表 ... 107

表 4-2-3 針對頭部與頸部之身心動作個案回饋表 ... 108

表 4-2-4 針對肩膀之身心動作個案回饋與觀察記錄、教學省思 ... 109

表 4-2-5 針對背部之身心動作個案回饋與觀察記錄 ...110

表 4-2-6 針對腰部之身心動作個案回饋與觀察記錄 ... 111

表 4-3-1 每日睡眠記錄統計表 ...115

(11)

圖 次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 33

圖 3-5-1 研究流程圖 ... 45

圖 3-6-1 課程架構圖 ... 52

圖 3-6-2 針對疼痛部位課程內容說明圖 ... 57

圖 3-6-3 熱水足浴(一) ... 58

圖 3-6-4 頭部按摩(一) ... 59

圖 3-6-5 頭部按摩(二) ... 59

圖 3-5-6 捏皮 ... 59

圖 3-6-7 鼻尖畫圓(一) ... 60

圖 3-6-8 鼻尖畫圓(二) ... 61

圖 3-6-9 鼻尖畫圓(三) ... 61

圖 3-6-10 頭部轉動(一) ... 62

圖 3-6-11 頭部轉動(二) ... 62

圖 3-6-12 頭部轉動(三) ... 62

圖 3-6-13 頭部轉動(四) ... 62

圖 3-6-14 手之舞(一) ... 63

圖 3-6-15 手之舞(二) ... 63

圖 3-6-16 手之舞(三) ... 63

圖 3-6-17 手之舞(四) ... 63

(12)

圖 3-6-21 足之舞(四) ... 64

圖 3-6-22 脊椎之舞(一) ... 65

圖 3-6-23 脊椎之舞(二) ... 65

圖 3-6-24 脊椎之舞(三) ... 65

圖 3-6-25 脊椎之舞(四) ... 65

圖 3-6-26 骨盆時鐘(一) ... 66

圖 3-6-27 骨盆時鐘(二) ... 66

圖 3-6-28 骨盆時鐘(三) ... 66

圖 3-6-29 骨盆時鐘(四) ... 66

圖 3-5-30 身體歸零 ... 67

圖 3-6-31 身體彩繪 ... 68

圖 3-6-32 身體彩繪 ... 68

圖 3-6-33 三度空間呼吸(一) ... 69

圖 3-6-34 三度空間呼吸(二) ... 69

圖 3-6-35 三度空間呼吸(三) ... 69

圖 3-6-36 三度空間呼吸(四) ... 69

圖 3-6-37 丹田呼吸(一) ... 70

圖 3-6-38 丹田呼吸(二) ... 70

圖 3-6-39 丹田呼吸(三) ... 70

圖 3-6-40 丹田呼吸(四) ... 70

圖 3-6-41 潮汐呼吸 ... 71

圖 3-6-42 背部呼吸(一) ... 71

圖 3-6-43 背部呼吸(二) ... 71

圖 3-6-44 海洋呼吸 ... 72

(13)

圖 3-6-46 So-tai 仰臥頸部伸展(二) ... 79

圖 3-6-47 So-tai 仰臥頸部伸展(三) ... 79

圖 3-6-48 So-tai 肘撐胸口呼吸伸展(一) ... 80

圖 3-6-49 So-tai 肘撐胸口呼吸伸展(二) ... 80

圖 3-6-50 So-tai 肘撐胸口呼吸伸展(三) ... 80

圖 3-6-51 So-tai 提單肩(一) ... 74

圖 3-6-52 So-tai 提單肩(二) ... 74

圖 3-6-53 So-tai 提單肩(三) ... 74

圖 3-6-54 So-tai 提單肩(四) ... 74

圖 3-6-55 So-tai 側臥側背伸展(一) ... 77

圖 3-6-56 So-tai 側臥側背伸展(二) ... 77

圖 3-6-57 So-tai 側臥側背伸展(三) ... 77

圖 3-6-58 So-tai 側臥側背伸展(四) ... 77

圖 3-6-59 So-tai 雙膝側倒下背伸展(一) ... 76

圖 3-6-60 So-tai 雙膝側倒下背伸展(二) ... 76

圖 3-6-61 So-tai 雙膝側倒下背伸展(三) ... 76

圖 3-6-62 So-tai 側臥翹臀(一) ... 78

圖 3-6-63 So-tai 側臥翹臀(二) ... 78

圖 3-6-64 So-tai 側臥翹臀(三) ... 78

圖 3-6-65 So-tai 側臥翹臀(四) ... 78

圖 3-6-66 So-tai 腳尖上勾骨盆後傾(一) ... 75

(14)

圖 4-1-1 抬腳放置抗力球上放鬆背部(一) ... 90

圖 4-1-2 抬腳放置抗力球上放鬆背部(二) ... 90

圖 4-1-3 預防抽筋之拉筋伸展動作(一) ... 95

圖 4-1-4 預防抽筋之拉筋伸展動作(二) ... 95

圖 4-2-1 簡明疼痛量表每週疼痛變化圖 ... 99

圖 4-2-2 各部位疼痛量表每週變化圖 ... 100

圖 4-2-3 每週疼痛干擾日常生活之變化圖 ... 100

圖 4-2-4 簡明疼痛量表每週疼痛緩解變化圖 ... 101

圖 4-2-5 頸部每週疼痛變化與後測比較圖 ... 102

圖 4-2-6 肩部每週疼痛變化與後測比較圖 ... 102

圖 4-2-7 腰部每週疼痛變化與後測比較圖 ... 103

圖 4-2-8 背部每週疼痛變化與後測比較圖 ... 103

圖 4-3-1 每週平均睡著所需時間 ...116

圖 4-3-2 每週平均睡眠中途醒來次數 ...116

圖 4-3-3 每週平均每日總計睡眠時間 ...117

圖 4-3-4 每週平均起床時的感覺 ...118

圖 4-3-5 每週平均對睡眠品質的感覺 ...118

圖 4-3-6 每週平均中午與下午感覺 ...119

(15)

第一章 緒 論

本研究是質性為主之個案研究法,以一位罹患十多年僵直性脊椎炎的 38 歲男 性病患為研究個案,試圖透過身心動作教育教學活動,讓個案舒緩疼痛,進而減 少用藥並改善睡眠品質,也期望個案開發身體覺察能力,學會自我放鬆的方法。

本章共分五節,以下就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名詞操作性定 義、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的重要性分項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人類祖先演化出背脊直立的功能以來,便奠定了其主宰整個生物界的地位。

然而,長期直立隨之而來的腰酸背痛乃致於脊椎發炎、脊椎僵硬,成了直立動物 界獨特的病變。根據文獻記載,僵直性脊椎炎早在數千年前古埃及就有的疾病。

科學家研究一具數千年的木乃伊,發現木乃尹的脊椎有沾黏發炎的痕跡,因此,

推斷死者生前罹患「僵直性脊椎炎」,更證明了人類有歷史以來,就有了「僵直 性脊椎炎」這種自體免疫疾病 (魏正宗,2007) 。

『僵直性脊椎炎』這種病是如此古老,致病基因穿透世世代代,依舊侵襲著 現今人類,診斷出一個病人,背後家族一串病人跟著浮現,第一個病人往往是家 族世系樹狀圖上的一片葉子,即使是遠親,也能從同一個遺傳疾病拼湊出彼此的

(16)

所以本個案初期完全不知罹患了僵直性脊椎炎,嘗試了各種中醫療法,從初期至 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誤診已過了五個年頭,錯過了黃金治療期。

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簡稱 AS )好發 20 歲到 40 歲的年輕 人,主要侵犯脊椎關節及附近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慢性疾病,讓脊椎鈣化僵硬 失去柔軟度而形如竹竿,早年被稱“竹竿病”(洪裕強,2007)。僵直性脊椎炎 為一種慢性疾病,服藥時間相當長,也許需十年、二十年以上,且部份患者可因 病導致殘障,而需接受手術治療(周昌德,2010)。AS 的主要典型症狀是:慢性下 背痛、起床腰背僵硬、運動過後症狀減輕,有時造成手腳關節炎、足底筋膜炎及 跟腱炎(魏正宗,2003)。最困擾僵直性脊椎炎病患的問題是疼痛(pain)、僵硬 (stiffness)、靜止不動(吳東庭,2003)。AS 較容易併發的疾病有乾癬、心肺功 能問題、腎臟功能異常,其中葡萄膜炎與虹彩炎發生於百分之二十的僵直性脊椎 炎病人(陳一銘,2011)。

傳統中醫治療僵直性脊椎炎方法有一針、二灸、三湯藥,搭配藥或是藥浴、

背部推拿等能獲得改善(洪裕強,2007)。目前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方式以運動:

游泳、柔軟體操、打太極拳、外丹功、瑜珈及適度的仰臥起坐及伏地挺身;治療 藥物:消炎止痛藥、免疫調節劑及抗腫瘤壞死因子制劑(魏正宗,2007)。

這幾年身心動作教育運用在疼痛舒緩上的研究有:有舒緩運動員肩部疼痛(林 大豐、劉美珠,2004)、國小教師下背疼痛(陳昱甫,2006)、長期患有經痛症狀之 大學女生(江正發,2006)、公務員之肩頸疼痛(陳素雲,2009)、改善棒球運動 員膝關節疼痛(林淑婷,2012)以及改善國中柔道選手肩關節疼痛(張聖杰,2012)。

賴佩鈴(2012)將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乳癌末期疼痛,有效幫助乳癌患者改善各部 位疼痛。上述研究中參與者能透過身心動作教育提高身體的覺察能力,運用呼吸 與放鬆來減輕或消除身體的疼痛,在面對身體的疼痛時具有主動性與較佳的解決 能力,對改善生理與心理狀態也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利用身心動作教育來舒緩

(17)

二、研究動機

本研究個案是我的先生,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已有十多年,剛發病期間下背疼 痛到坐立難安,躺也躺不住、坐也坐不穩、站也站不直,即使立即吃了止痛藥,

在等待藥效的發揮前,也只能流淚默默的承受痛苦。

個案在國小階段,因有優異的體態(身高172cm,體重80kg),被體育教師選為 田徑隊員,開啟了漫長的運動生涯。體型體重上高人一等,便專攻練習鉛球,曾 多次代表學校參加校外比賽獲獎無數,也獲得花東小學聯賽中的鉛球冠軍。國、

高中時成績更為輝煌,代表本縣參加全國比賽皆能獲得優異的成績。高中時期轉 練超負荷的舉重與健力。十八歲高三那年在練習中引發髖關節疼痛,在注射止痛 劑後,因害怕疼痛加劇不再接觸舉重健力,轉而繼續練習鉛球。大學一年級時,

體重持續上升,因體重過重,導致腳踝無法負荷過重體重,站立時困難及疼痛難 耐,大學三年級那年接受了減重手術(胃分隔)後,體重由原本的一百三十多降為 七十公斤,體態變輕盈了,也不再從事運動項目,更沒有病痛纏身。

大學畢業後至國小服務,為因應學校推展傳統特色運動項目「柔道」,先生也 肩負起教練的訓練工作,不時要與同校教師對練學習招式以指導學生,在一次的 對練中不慎傷及頸部,以為是一般的運動傷害,只要稍加休息吃止痛藥就能痊癒

,便置之不理。吃一年的止痛藥後,還是常感到腰背疼痛,脖子也感覺硬硬的,

且轉頭不順暢,以為是“落枕”而不以為意,轉而尋求中醫就診,使用樂膏貼頸,

針炙、推拿治療,但還是有僵硬不靈活的情形。半年不斷的使用各家的貼膏後,

因不見起色好轉而不再尋找中醫治療,便置之不理。

90年9月病狀疼痛加劇,常半夜及清晨疼痛, 睡不安穩,長期休息反而使疼痛

(18)

個案的學校工作除訓練學生外,也兼職出納工作,生活相當忙碌,晨間訓練 及下午訓練,一年四季生活皆是早出晚歸,身心非常的疲累,休息時會抽菸、喝 酒來放鬆壓力,有時也會飲酒來舒緩疼痛幫助睡眠。

現在個案有脖子礓硬、轉頭不靈活外、乾癬等症狀出現,疼痛部位以肩頸部、

下背及腰部為主,更以清晨時最為嚴重,早晨清醒時會因腰部僵硬而起床困難,

也伴隨易疲倦、易失眠的困擾。僵直性脊椎炎為一種慢性疾病,服藥時間相當長,

也許需十年、二十年以上,且部份患者可因病導致殘障,而需接受手術治療(周昌 德,2010)。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好發於20至40歲的年輕男子,男性患者罹病機率為 女性的五倍,其中兩成的患者病情嚴重,因為脊椎硬化,活動不便,毫無生活品 質可言,最後可能連工作都不保(周昌德,2010)。為保有工作權利,先生常忍著 疼痛,堅持著體育教學的工作,只要有止痛藥也只有苦撐下去的想法。

多年的服用免疫調節劑的治療方式,讓他對於治療的副作用心生畏懼。魏正 宗(2007)指出使用『免疫調節劑』中約有百分之十的人會有皮膚過敏、腸胃不適

、肝功能障礙,少數的男性可能會造成精蟲的數目減少;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

』療法,可能造成潛伏性結核病的復發。因此,他希望能夠學習利用非侵入性與 非藥物的輔助及另類醫療來減緩疼痛的折磨與改善失眠的困擾,進而提升生活品 質。

研究者於2011就讀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並參加2012年國際 身心動作教育研習會研習。從課程中發現身心動作教育對身心放鬆與疼痛舒緩有 很好的效果,並於實務操作中學習到身心動作教育的技巧。楊惠玲(2007)指出 熱水足浴後心跳次數、體溫與血壓平均值皆降低,且熱水足浴病人比未實施熱水 足浴病人的疲憊感及失眠程度皆顯著降低。李豐(2010)提到她從病理切片的經驗 得知,所有慢性病的組織在結構上都有血液不良的共通點,只要血液循環改善,

很多疼痛的情況,就會不藥而癒;賴佩鈴(2012)提到乳癌個案在參與身心動作教

(19)

任由內氣帶動,完全順其自然,不用意識加以干預,這種最簡單、最自然的發功 方式就叫「自發功」,勤練自發功,對於帕金森氏症、僵直性脊椎炎、心臟不好 等患者都有明顯的改善。看過上述的相關研究後,增加了許多信心,也讓我思考 可以利用身心動作教育中的動作教育與熱水足浴、運用呼吸覺察與治療來改善僵 直性脊椎炎長期的疼痛。

研究者期望能藉由身心動作教育來幫助先生緩解僵硬疼痛,更期望能間接幫 助帶有遺傳基因的二個小孩降低發病機率,共同習得利用呼吸與放鬆提高覺察能 力,透過身心動作達到舒緩疼痛的效果,進而減少用藥並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20)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於透過與個案的對話、互動,讓個案在進行身心動作教育的練 習過程中,學會如何開發身體覺察,並期望運用呼吸、放鬆與身心動作的練習,

舒緩疼痛並改善失眠狀況,並學會自我放鬆進而能提高生活品質。研究目的包含 以下三點:

(一)身心動作教育緩解個案僵直性脊椎炎的疼痛情況。

(二)身心動作教育改善個案睡眠品質的效果。

(三)透過身心動作教育活動的實施,開發身體覺察能力。

二、待答問題

爲達到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身心動作教育是否能夠緩解個案疼痛情況?

(二)身心動作教育是否能改善個案的睡眠品質?

(三)透過身心動作教育活動的實施,個案開發身體覺察能力的狀況為何?

(21)

第三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一、 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漸進式、發炎性的慢性風濕病(賴聲明,2007)。僵直性 脊椎炎為年輕人之疾病,好發於 20-40 歲之間,主要為骨盆腔內薦腸關節及脊椎發 炎,而後造成脊椎之僵直變形,因而得名。其症狀以腰酸背痛或臀部疼痛為主。

僵直性脊椎炎是國內年輕人持續背痛,最主要的原因,此種背痛常為隱痛,而被 忽略,常自認或被認為是「腎虧」引起,直至脊椎變形,或產生其他併發症。病 發之原因:僵直性脊椎炎為自體免疫疾病之一種,國人發生之機率為千分之三至 千分五,男女之比為 5:1。發病原因與「遺傳體質」及「環境因素」有關,這是 一種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僵直性脊椎炎之典型症狀有慢性下背疼痛、早晨起 床時下背痛有僵硬現象、下背疼痛於運動後會得到改善、20%患者會有下肢關節發 炎、常見有肌腱、韌帶與骨骼交接處發炎(林孝義,2010)。

本研究個案是經由醫院抽血檢查後,確診為罹患僵性脊椎炎。症狀有脖子硬 硬的、轉頭不順暢,清晨有僵直及腰酸背痛的困擾並伴隨著失眠困擾。在治療過 程當中,多以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葯為主。

二、身心動作教育(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身心動作教育是以身心學(Somatics)概念為理論基礎,指出身體本身即是動 作體,透過身體的探索,開發覺察能力以及提昇身體使用的效率,強調內在經驗

(22)

個案的身心狀態與需求,擇取身心學理念及身心技巧適合的部分加以安排、組織 成一系列動作教育活動,並經專家檢核與教學目標符合之活動內容,包含以呼吸 覺察、So-tai 技巧、自然動作覺察再與以熱水足浴為主的放鬆活動練習。

三、身體覺察(body awarness)

劉美珠(2003a)提到「覺察你的身體,活力、感觸、波動、肯定、把握…,

那片刻就是身體覺察的深刻體驗,所以當我們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身體的內在感 受,活在自己的身體裡,將無意識的行動提升到意識的層面,進而體察每一個當 下就是身體覺察。」(頁141)而學習的過程是在於「體知身體的異同」、「瞭解有 何選擇」和進行「有意圖改變」,從而使自己更加有選擇性,更加彈性(陳玉鳳,

1998;劉美珠,2003b)。

培養敏銳的「覺察」能力以「區別」身體的變化,進而發生「選擇」與「改 變」,是身心教育建構的重要要素(余強生,2009)。因此本研究欲增加個案身體覺 察能力,以「學習區別」身體的變化,進而利用身心動作自我放鬆、調整,達到 舒緩疼痛的目的。

四、睡眠品質

是指個人自覺睡眠的被滿足感程度(陳美妃、王秀紅,1995)。

許多研究證實,發炎性下背痛通常症狀表現為半夜或清晨下背痛,而此背痛 常困擾睡眠。因為睡眠不好而引發長期睡眠不足,或臀部輪流疼痛。(周昌德,

2011)。本研究中個案常因下背僵硬疼痛而影響睡眠,本研究修改(賴佩鈴,2012)

所發展的睡眠日記,做為檢測睡眠品質之工具。

(2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研究者於2011就讀台東大學身心動作教育學系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 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並參加2012年國際身心動作教育研習會與。然在研 究所上課期間,經劉美珠及林大豐兩位教授指導,學習到身心動作教育的 基本技法,僅就所學內容做研究。運用身心學的概念設計一套身心動作教 育教學活動,幫助先生的疾病舒緩疼痛,想嚐試用身心動作教育的課程,

提供更多正確的觀念方法

研究之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內容主要以開發身體覺察、呼吸、放鬆訓練 為內容,在實施上,研究者力求精確與客觀操作的正確性與引導的熟悉度,

內容均以研究者本身學習與體驗過的身心動作教育技巧作為課程編排的原 則,並與專家討論修正,確定所編排內容能達成教學目標。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的限制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因為個人背部僵硬的症狀嚴重程度不同及肌肉、器官、

骨骼的疼痛情形,在活動上會有不同的表現情況。加上自我練習活動會因 個案努力情形而產生學習效果上的差異,非研究者所能掌控。

(二)研究者本身條件之限制

研究者本身並非醫療人員,也未習得專業的醫療知識,研究者專業知識有 所限制,但和個案是夫妻,要生活一輩子,為了這份關愛,讓婚姻能勇往

(24)

病情,使疼痛程度有所改善不再惡化。故於研究期間,個案仍同時進行低 週波穴位療法。研究結果是否受到低週波穴位療法之影響是研究者無法控 制的。研究者就研究期間所記錄之個案感受與疼痛改變情形加以探討。

(25)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在僵直性脊椎炎疼痛舒緩的相關研究中以身心動作教育為主要練習的研究在 醫療領域幾近於無,研究難度頗高。本研究雖然不是在醫療體系中進行,但就研 究內容與意義,研究者認為有其必要性。本節將針對學術研究價值、僵直性脊椎 炎疼痛治療上的貢獻二方面分別說明如下。

一、學術研究價值

疼痛是僵直性脊椎炎病患最常見、最困擾的問題,反反覆覆的急性疼痛也是 影響生活品質的最主要原因,但目前關於利用身心療法來改善僵直性脊椎炎疼痛 的相關研究很少。

近幾年來身心動作教育在台灣身心教育學者林大豐與劉美珠教授的推動下,

已經逐漸被應用在教學、治療、與動作訓練上,對於改善身體的姿勢、矯正身體 的結構、舒緩身體疼痛、增進身體的適能、解決心理層面的問題上,均有正面的 影響。賴佩鈴(2012)將身心技法應用於乳癌末期疼痛改善,能有效幫助乳癌患者 改善疼痛效果與心理、生理之問題。有鑑於此,本研究嘗試將身心動作教育應用 於舒緩僵直性脊椎炎的疼痛,並試著提供疼痛病患非藥物性與非侵入性疼痛治療 的另一個可能性,故有進行研究之價值。

二、僵直性脊椎炎疼痛治療上的貢獻

(26)

自我調整,慢慢覺察疼痛部位舒緩的情況,最後改善疼痛。這種重視患者內在心 理層面的表現是過去疼痛醫療所欠缺的。透過本研究,可以提供僵直性脊椎炎疼 痛治療方法另一種角度的思考,讓患者在疼痛舒緩的過程,並非只是一直處於被 動的角色,而能有更多的自主性,讓自己能真正參與身體疼痛的治療過程,更能 有效的掌控病情使其不再惡化。

僵直性脊椎炎的病程是慢性的、反反覆覆的,不影響壽命。如果能夠早期診 斷及適當的藥物治療、運動及維持良好的身體姿勢,可以很好的地控制病程並改 善預後,九十%的病人仍然可以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當醫生告知先生罹患僵直性 脊椎炎時,以為是絕症之一,頓時心情由彩色變成了黑白。內心痛苦難熬,內心 完全不能接受,也陷入無邊的恐懼。心中不斷怨恨自己做錯了什麼才如此,總默 默一人靜坐著,開始與外界隔絕,不理會家人、朋友,甚至不願看病就醫。有時 急性發炎疼痛時,整晚喊痛,家人也幫不上忙。在摯友積極的勸說下,經過一段 時間的治療,病情逐漸獲得控制,心情也漸漸開朗起來。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心理 的衝擊,是非常需要家人的精神上的支持與陪伴,親情使病痛減至最低,協助僵 直性脊椎炎患者走出陰暗踏入人群,感受人情的溫暖,不要因疾病而忽略或放棄 了身邊值得珍惜的事情,也避免誤了治療的最佳黃金期,重新為自己開啟一個積 極、活力、開朗的彩色人生。

研究者期望能藉由身心動作教育來幫助先生緩解僵硬疼痛,更期望幫助帶有 遺傳基因的二個小孩降低發病機率,共同習得利用呼吸與放鬆提高覺察能力。先 生能透過身心動作達到舒緩疼痛的效果,進而減少用葯並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我想,對於家族遺傳的慢性疾病的家庭來說是一大福音。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文獻探討部分共分為三個小節來進行研究,第一節探討僵直性脊椎炎疼 痛及其影響,第二節僵直性脊椎炎疼痛評估與治療相關理論與研究,第三節針對 身心動作教育相關研究進行分析、探究,以作為本研究設計、發展之依據。期望 透過文獻的分析與研究,具體運用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以「身體教育」的理論依據,

重新認識、教育身體後更關愛自己並能有效的舒緩僵直性脊椎炎病患的僵硬疼痛。

第一節 僵直性脊椎炎的疼痛及其影響

此節分為認識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的分型及疼痛原因、僵直性脊椎 炎的相關病症、僵直性脊椎炎與遺傳、僵直性脊椎炎疼痛對睡眠品質之影響來探 討。

一、僵直性脊椎炎

根據文獻記載,僵直性脊椎炎早在數千年前古埃及就有的疾病。科學家研究 一具數千年的木乃伊,發現木乃尹的脊椎有沾黏發炎的痕跡,因此,推斷死者生 前罹患「僵直性脊椎炎」,更證明了人類有歷史以來,就有了「僵直性脊椎炎」

這種自體免疫疾病 (魏正宗,2007)。僵直性脊椎炎,這種病是如此古老,致病基 因穿透世世代代,依舊侵襲著現今人類,診斷出一個病人,背後家族一串病人跟

(28)

在台灣,僵直性脊椎炎病人總數約佔全人口的 0.1-0.4 %(約四萬人),表示 僵直性脊椎炎一直佔有相當高比例的罹患率,但卻常常被忽略了(周昌德,2010)。

僵直性脊椎炎為自體免疫疾病之一種,國人發生之機率為千分之三至千分五,男 女之比為 5:1(周昌德,2010)。因為罹患了僵直性脊椎炎,亞洲天王周杰倫不用 服役,也因為這名超級病患,才讓更多人瞭解到這項疾病(楊格非,2008)。

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 簡稱 AS)好發 20 歲到 40 歲的年輕人,

僵直性脊椎炎是種主要侵犯脊椎關節及附近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慢性疾病,使 其鈣化僵硬,讓脊椎失去柔軟度而形如竹竿,早年被稱“竹竿病”(洪裕強,

2007)。AS 為一種慢性疾病,服藥時間相當長,也許需十年、二十年以上,且部 份患者可因病導致殘障,而需接受手術治療(周昌德,2010)。AS 的主要典型症狀 是:慢性下背痛、起床腰背僵硬、運動過後症狀減輕,有時造成手腳關節炎、足 底筋膜炎及跟腱炎(魏正宗,2003)。最困擾僵直性脊椎炎病患的問題是疼痛

(pain)、僵硬(stiffness)、靜止不動(吳東庭,2003)。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年紀以 19 歲為多,且男與女比例為 3:1,為何容易發生在 男性?此疾病目前病因雖不完全了解,但應與遺傳基因有密切關係。其中 HLA-B27 基因,在僵直性脊椎炎上,扮演重要之角色(周昌德,2011)。魏正宗(2007)指出,

根據統計,若父親或母親是 HLA-B27 陽性反應,則小孩遺傳到 HLA-B27 的機率 是 50%;HLA-B27 陽性不代表就一定有僵直性脊椎炎,而 50%至 10%僵直性脊椎 炎患者屬於 HLA-B27 陰性反應。若小孩是 HLA-B27 陽性反應的話,男孩得病的機 率是 64%,若為女生則得病機率是 20%。另外調查發現,家族中 若有一人得僵直 性脊椎炎,其他家中的第一等親得到此病之機會為 20%~30%(HLA-B27)(周昌 德,2011)。

因而可以相信除了 B27 以外,尚有其他的基因或環境因素。如感染或創傷等,

可能亦為引發此病之重要因素。

(29)

由上述可知僵直性脊椎炎是古老的疾病,也是遺傳性的慢性疾病,不具傳染 力,且好發於男性主要侵犯脊椎關節使其鈣化僵硬而形成竹竿,如未能早期治 療,患者可因病導致佝僂或殘障,嚴重者需接受手術治療。

二、僵直性脊椎炎的分型

依據魏正宗(2007)提到僵直性脊椎炎的西醫分型可依發病年齡分為發生在 十六歲以前的幼年型(juvenile AS)及十六至四十歲發病的成年型(adult AS),

目前仍無公認的中醫分型標準,中醫證型與西醫臨床分型亦無交集,因此,僅以 西醫分型方式說明:

(一)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juvenile AS):是一種小於十六歲即發病之僵直 性脊椎炎,在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就出現脊椎或周邊關節發炎、疼痛、腫 脹、僵硬,且行動、屈伸困難之疾病。其發病原因不明,可能和先天種 族、免疫遺傳(HAL-B27)及後天環境因素如性荷爾蒙、感染、骨骼外 傷等有關。疾病的初期常見周邊關節炎,以下肢、大關節、少發性關節 炎為主,例如足、膝、踝及髖關節等, 另一種初期常見特是著骨點發 炎,此為肌腱、韌帶附著於骨頭處發炎,出現局部隆起腫痛,發病一年 內有 66%,全程有 88%病人患有此狀,多發生在足底、足背及足跟,也 可出現在膝髕、脛骨粗隆及股骨大轉子部位,著骨點長久發炎也會導致 骨面蝕損、破壞、新骨形成、骨質增生、骨膜增生,並形成骨刺(spur)

及韌帶贅(syndesmophyte)(陳天令,2003)。幼年型病人常有周邊關節 炎,稍晚才有典型的薦腸關節炎,預後較差(魏正宗,2007)。

(30)

狀表現為半夜或清晨下背痛,而此背痛困擾睡眠。除背痛外,約一半患 者會有下肢不對稱關節炎,且好發於膝、踝關節,有時候侵犯髖關節。

約有 30%病患會有跟腱炎、腳板痛,或大腿臀部、胸骨等處、顎關節末 端、鎖骨關節末端、肋骨接合處末端疼痛(周昌德,2011)。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個案為成年期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多數罹患僵直性脊椎 炎的病人患有慢性疼痛,而疼痛大多來自軀體性之下背疼痛的發炎反應,發炎性 下背痛通常症狀表現為半夜或清晨下背痛,而此背痛嚴重干擾睡眠。所以若能有 效的改善慢性疼痛,必能提升僵直性脊椎炎病患的生活品質。

三、僵直性脊椎炎的相關併發症

台中榮總陳一銘醫師(2011)於 AS 協會中區醫學講座中提及 2011 年瑞典針 對 395 位僵直性脊椎炎病患,追蹤了 4 年,其研究發現僵直性脊椎炎常見的併發 症中:眼睛『虹彩炎』發生的機率是正常人的 34.35 倍、腸道發炎的發生率是正常 人的 9.28 倍、缺血性心臟病的發生率為 2.2 倍、高血壓的發生率為正常人的 1.41 倍,其他併發症如乾癬、心肺功能問題、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也較高。由此可知,

雖然僵直性脊椎炎有不少的合併症,但大多數可以預防或控制(陳一銘,2011)。

只要和醫師配合,按時服藥、復健運動、戒菸、與改變生活型態,相信都能與疾 病和平共處,創造彩色人生。

四、僵直性脊椎炎常見身心問題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 20~40 歲的年輕男性上,其病程反覆,半數病患病程慢性 化,對其罹病者而言,除須接受病痛的考驗外,每個罹病者也各有一番身心調適 的功夫。

(31)

國泰綜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吳東庭醫師(2003)提到,根據對 AS 病患的 調查,最困擾 AS 病患的問題依序是:疼痛(pain)、僵硬(stiffness)、靜止不動

(immobility)和這三個問題衍生出來的諸多生理上、心理上的問題,分述如下:

(一)疼痛:AS 的疼痛惡名昭彰!也是最讓病患受苦的。剛發病時最痛,痛到 病人躺也躺不住,坐也坐不穩,站也站不直,痛到無法梳頭、洗臉、穿 衣服,還好常疾病交緩解時,或是病程超過 20 年後,疼痛也隨之減輕。

有效方法如安排具有休閒性活動,讓患者身心得以調劑。研究顯示病患 的疼痛只能減輕 14%,但病患的生活品質大幅改善,特別是情緒較穩 定,也較少社會退縮,整體病患對這套抗痛治療模式有 90%的滿意度。

(二)僵硬、靜止不動:由於關節的沾粘,使肢體無法彎曲,久而久之四肢就 容易僵硬,走路需要柺杖,有時在床上尿急因無法走路而尿失禁。在早 晨睡醒時會特別僵硬,所以有些 AS 的患者在凌晨時起床做活動,避免 晨起僵硬。

(三)疲倦:長期對抗 AS 的病情,特別是慢性疼痛,病患容易疲勞,嚴重時 會沒力氣吃東西,長期營養不良更容易引起疲倦惡性循環。對抗疲倦最 好的方式就是運動,不宜過度,易造成反效果。

(四)性障礙:有許多種因素會造成 AS 的性障礙,如藥物(類固醇)、疼痛 肢體的僵硬或 AS 合併其也病症,也有心理因素所引起例如長期低自尊 或長期的和社會脫節。

(五)憂鬱:AS 的病患在長期對抗疾病,不免會有情緒低落的現象,研究顯 示有 41%病患曾罹患憂鬱症。其中女性病患比例較高。

(32)

病人則無法工作。大體而言,AS 的病患決大多數仍能充份就業,享有 正常生活。

由此可知,AS 病患在長期對抗疾病中若能以正面、積極的態度來面對,療 效較好(2003,吳東庭)。無疑的,家屬親情陪伴協助下,激勵 AS 走出幽谷踏入 人群,積極了解病程,給予治療新知緩解疼痛,得到好的控制,讓 AS 患者也能擁 有彩色的天空。

五、僵直性脊椎炎疼痛對睡眠品質之影響

是指個人自覺睡眠的被滿足感程度(陳美妃、王秀紅,1995)。許多研究證實,

發炎性下背痛通常症狀表現為半夜或清晨下背痛,而此背痛常困擾睡眠,長期失 眠。因為睡眠不好而引發長期睡眠不足,或臀部輪流疼痛(周昌德,2011)。

失眠問題普遍影響著僵直性脊椎炎病患的生活品質,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調 查中發現 90%的下背痛患者因疼痛僵硬有失眠症狀。高紀惠(2005)指出睡眠型 態紊亂的定義為睡眠品質和量受到時間限制的干擾,其主觀定義特徵,如超過 30 分才能入睡、早上很早醒過來、抱怨難以入睡、抱怨感覺睡眠不佳、睡眠不足、

夜間醒來三次或三次以上及執行白天的功能能力減低。所以疼痛與失眠症狀是影 響僵直性脊椎炎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葉淑媛,2007)。

下背疼痛是導致失眠的原因之ㄧ,許多研究證實 AS 患者的症狀常是多重的,

疲憊、疼痛、情緒及生理困擾皆與睡眠息息相關,並形成一個症狀群集(Barsevick, 2007)。目前改善睡眠品質的方式多以藥物治療失眠,藥物在臨床領域上雖然方 便,但長期使用容易形成耐受性與依賴性。賴佩鈴(2012)對乳癌末期治療病人 提供熱水足浴之改善方案,研究結果顯示熱水足浴後緩解腳踝上的疼痛感降低,

且熱水足浴對病人的疲憊感及失眠程度皆顯著降低。

(33)

由此可知,僵直性脊椎炎的下背疼痛是導致患者失眠困擾的原因之ㄧ,以藥 物治療失眠雖然方便,但也會有許多副作用,所以仍需使用非藥物之治療來改善 睡眠困擾。熱水足浴是一項不具侵入性、副作用少且簡單的方法,有緩解疲勞及 失眠的效果,值得建議給僵直性脊椎炎失眠之病人使用。

六、小結

由上述可知僵直性脊椎炎的疼痛大多為發炎性下背痛與其他易罹患併發疼痛 有關,若能有效的改善慢性疼痛,可助於提升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生活品質。但 僵直性脊椎炎問題包含了身體、心理、社會、靈性等不同層次,針對僵直性脊椎 炎臨床的疼痛症狀與相關的因素,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結果。然而僵直性脊椎炎 疼痛容易導致患者失眠,熱水足浴是一項不具侵入性、副作用少且簡單的方法,

具有緩解疲勞及失眠的效果。

(34)

第二節 僵直性脊椎炎疼痛評估與治療

僵直性脊椎炎治療前必須審慎評估疼痛之狀況與原因,而僵直性脊椎炎病人 由於疾病本身中、重嚴重度不同,有些疼痛是無法根治而必須與之共存,此時除 了正規西醫治療外,亦可使用不同的輔助療法來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不只對病 人的身體症狀、心理都有所幫助,所以本節先探討僵性脊椎炎診斷與疼痛的評估,

再說明僵性脊椎炎治療方法,將治療方法細分為非侵襲性與侵襲性、藥物性及非 藥物性止痛方法、僵性脊椎炎之輔助及另類醫療、僵性脊椎炎疼痛治療與放鬆訓 練相關研究。

一、僵直性脊椎炎診斷與疼痛評估

(一)僵直性脊椎炎的診斷方法

周昌德(2011)提出:早期認知僵直性脊椎炎,絕對是必要的事。

英國Dr.Calin(1977)曾提出臨床五要點:

1.40歲以前發病。

2.下背痛超過三個月。

3.疼痛是慢慢溫和開始。

4.背痛合併晨間僵硬超過30分鐘以上。

5.容易晨間背部僵硬,但運動後可改善。

上列五點,回答四點以上陽性者,可考慮為僵直性脊椎炎。

AS的診斷步驟必須由免疫風濕科醫師詳細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及 X光攝影,再合必要時的實驗室檢查(如HLA-B27)及核子醫學骨骼掃 描等其他影像學檢查,如果符合下列的診斷準則,就可以診斷為僵直性 脊椎炎。

(35)

魏正宗(2007)提出僵直脊椎炎的診斷準則,依據Modified New York Criteria(1984):

1.下背痛及僵硬,休息無法減輕,3個月以上。

2.腰椎運動範圍受限。

3.擴胸範圍受限。

4.X光有薦腸關節炎,雙側2級或單側3級以上。

★確定診斷:第4點 加1-3中任何一點★

(二)僵直性脊椎炎的疼痛評估

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當病人主訴疼痛時,醫護人員就應該相信其疼 痛是確實存在的,不應該帶個人的價值觀判斷,影響病人接受疼痛緩解 措施的權利(高以信、李楊成,2007)。疼痛也是一種情緒與感覺上的不 適經驗,要能有效地處理患者的疼痛之首要條件就是一個完整的疼痛評 估,常用的疼痛量表有以下幾種:(TCOG,2007,頁2-10)

1.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無疼痛 最嚴重

2.笑臉圖疼痛量表 (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ng Scale)

(36)

3.數字疼痛量表 (Numeric Pain Rating Scale)

4.簡明疼痛量表 (Brief Pain Inventory)

疼痛量表是一個以患者本身疼痛經驗來將疼痛的嚴重程度做一量 化的表達。這是一個患者自我比較的量表,患者藉此表達其對疼 痛的經驗,而醫師則透過此量表來了解患者的疼痛及對治療的反 應(TCOG,2007)。

綜合上述,要能完善地處理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疼痛之首要條件,就必 須先有一個完整的疼痛評估,可利用疼痛評估量表及簡明疼痛量表來了解 病人治療前的疼痛程度,對病人在治療後的疼痛控制是否得當也能藉由此 量表來了解患者的疼痛及對治療的反應,做出客觀的評估。

二、僵直性脊椎炎疼痛的治療方法

目前在治療僵直性脊椎炎的疼痛方法分為三類以衛教、藥物治療、復健等方 式,以下分述說明:

(一)林亮宏(2009)將僵直性脊椎炎治療方法分成三大類:

1.衛教:讓病患清楚知道自己疾病的本質及作息運動時應注意事項,如戒 煙,避免衝擊性運動或受傷。以伸展運動為主,維護患者的活動度及肌 力為主要目標,良好的運動治療可大幅改善患者症狀並減少止痛藥物的

(37)

2.藥物治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免疫調節劑(疾病修飾抗 風濕藥物)、類固醇。症狀治療藥物如(NSAID)能減輕症狀,但治標 不治本。免疫調節藥物沒有立即的止痛效果,須連續服用才有效,有治 本的療效。如 Salazopyrine、MTX、奎寧(Plaquenil)。最近有一些生物 製劑上市,如復邁、恩博。

3.物理治療與復健:飲食控制:少吃生食,多喝優酪乳、適度運動,如游 泳。運動對僵直性脊椎炎的病人是重要的治療,運動的基本原則是每天 都做持之以恆,以溫和、有氧、循序漸進養成每天運動習慣以預防脊椎 的變形。

(二)魏正宗(2007)指出下背痛的治療幾乎涵蓋了大部分的治療技術,最適 合以家庭醫療及基層醫療之模式處理。急性下背痛,應先排除感染、神 經壓迫、腫瘤等急症,則不管下背痛的原因為何,皆可先施以保守療法:

1.教導病人休息,生活及工作注意事項、舉物姿勢、睡姿、坐姿及站 姿。

2.適度的背部復健運動。

3.熱敷、局部按摩、指壓及拉張術(stretch exercise);必要時施行腰 椎牽引(pelvic traction)。

4.藥物,包括肌肉鬆弛劑、消炎止痛劑及外敷藥物;必要時給予輕鎮 靜劑及抗焦慮劑。

5.心理支持、解釋病情並減輕病人焦慮。

(38)

脊椎炎因容易僵硬、強直及脊椎粘連,故「復健」在治療此病之角色亦 相當重要。此病最易導致背部前傾,故往後作伸展運動需每日為之、時 時為之。游泳、伸展操、伏地挺身、皆為相當有益此病之復健治療。

復健治療最特殊的地方是其提供的治療方式,不只讓病患被動的接受 治療,亦可積極網羅病患成為疼痛治療團隊一員,藉由患者或照護者參 與並學習各式各樣緩和運動與生活姿勢習慣的調整,主動緩解自身疼 痛;因此不論在慢性疼痛或癌症疼痛的治療上,都具不可取代的地位(黃 安年,2010)。

(三)僵直性脊椎炎的另類醫療

國 家 輔 助 及 另 類 醫 療 中 心 ( 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NCCAM)定義CAM為一群互異的醫療健康體系、醫 療方式或產品,目前尚未是西醫的一部分,將CAM分為身心療法、操作身 體療法、生物療法、能量療法四大範疇,其中部份療法因被証實有療效而 被納入正規醫療體系(辜智芬,2007)。

(四)僵直性脊椎炎治療與放鬆訓練之相關研究

僵直性脊椎炎病人最常面臨的問題是持續性的疼痛,疼痛處理需要多方位 的處置方式,關於放鬆訓練應用於疼痛之相關研究有:有舒緩運動員肩部 疼痛(林大豐、劉美珠,2004)、國小教師下背疼痛(陳昱甫,2006)、長 期患有經痛症狀之大學女生(江正發,2006)、改善羽球選手肩關節疼痛(王 德正,2007)、公務員之肩頸疼痛(陳素雲,2009)、改善棒球運動員膝關 節疼痛(林淑婷,2012)以及改善國中柔道選手肩關節疼痛 (張聖杰,

2012)。賴佩鈴(2012)將身心技法應用於乳癌末期,有效幫助乳癌患者改

(39)

上述研究中參與者能透過身心動作教育提高身體的覺察能力,運用呼 吸與放鬆來減輕或消除身體的疼痛,在面對身體的疼痛時具有主動性與較 佳的解決能力,對改善生理與心理狀態也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利用身心動 作教育來舒緩疼痛是一種符合整體性疼痛觀之輔助治療方式,且具有治療 之主動性與參與性,更能改善僵直性脊椎炎疼痛的問題。不論是應用在任 何年齡、性別、運動傷害型式在接受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之後疼痛都有明顯 的改善。

三、小結

綜合上述文獻,藥物治療雖可控制僵直性脊椎炎的疼痛的幫助有限,而許多 研究均指出放鬆訓練能提升僵直性脊椎炎疼痛治療效果,也對焦慮及憂鬱之情緒 狀態能產生立即性效果。而近年來復健治療對僵直性脊椎炎疼痛的舒緩有其效 益,因其不只讓病患被動的接受治療,而是讓病患主動緩解自身疼痛。但目前在 台灣有近八成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在診斷僵直性脊椎炎後使用藥物治療及另類醫 療且有複向求醫行為,患者希望使用藥物及另類醫療為他們增強免疫力與減輕身 體的疼痛,有效的改善身體的病痛,進而促進生活品質,愉快的人生。

(40)

第三節 身心動作教育相關研究

本節先探討身心動作教育發展與意涵、再以身心動作教育在改善身體疼痛的 研究、身心動作教育在呼吸放鬆的研究、身心動作教育在開發身體覺察的研究來 分別探討。

一、 身心動作教育發展與意涵

身心學(Smatics)的興起,基本上是源自於個人為了解並解決身體上的疼痛 或疾病等問題,以及對身體現象的好奇,進而對身體的重新探索,隨著不斷的體 驗的過程和經驗累積,至十九世紀末,因應個人旳需要和社會變遷的需求逐漸形 成許多派別,如身體療法(bady therapy)、動作治療(movement therapy)、身體 工作(bodyword)、手療工作(hands-on word)等(劉美珠,2009)

身心教育學者 Thomas Hanna 在 1976 年時,才根據這些不同派別的共通性,

整理出基礎理論,界定了這個重視身心整合、強調由內在去經驗身體感受的研究 學門是為身心學,而形成此一門新興的研究領域(Johnson, 1994)。1998 年劉美珠 以「身心學」為 Somatics 定名,開始於台灣推展身心學理念,建構身心動作教育 模式(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model),發展疼痛療法(pain releasing),而身心 教育(somatic education)是強調身體的再教育和再學習,有的是直接針對身體疼痛 來治療,也有因身體的調整後得到心理的治療(林大豐、劉美珠,2007)。

身心學者認為透過動作可以傳達人們的感受經驗,運動員身體特定組織,實 踐內在、外在,或兩者的意圖。因此,知覺、意圖、動作和影響存在著密切的關 聯(劉美珠,2002)。劉美珠(2010b)有鑒於學校課程中以體育課與身體教育的 相關性最大,體育教師是最直接從身體為根本來進行全人身心教育的工作者,因 此,以身心學為哲學思想和身心教育的理念為基礎發展出的教學模式稱之為「身

(41)

心動作教育」。強調讓學生去體察身體、認識身體,進而瞭解身體智慧並尊重身體,

重新學習與反省對身體的看法,並經驗到個人的情緒和感受。

二、 身心動作教育在改善身體疼痛的研究

近幾年,許多相關研究均指出實施身心動作教育可以改善與紓緩身體疼痛。

在學者劉美珠、林大豐(2005)指出,身心動作教育對運動員運動傷害所造成之 疼痛能明顯的減緩,鐘志安(2008)則提到操作骨盆時鐘及So-tai技巧中身體放鬆 及調整的課程對於柔道選手身體的酸痛及舊傷有不錯的幫助且甚為喜歡,因為他 們覺得這些動作能有效放鬆下背疼痛。在肩部疼痛研究中,接受身心動作教育課 程初期,受試者的疼痛指數會升高,之後逐週降低,受試者重新調整自己的「疼 痛閾值」後,亦可以使肩部疼痛獲得顯著的改善(林大豐、劉美珠,2004;王德 正,2006)。而林大豐、劉美珠(2005)與陳昱甫(2006)之研究均證實身心動 作教育對下背疼痛有顯著的改善。江正發(2005)亦針對長期患有經痛症狀大學 女生實施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結果指出在接受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後,透過呼吸、

放鬆與動作調整,使經痛症狀有明顯的改善。毛奕棻(2010)將身心技法應用於乳 癌患者術後復健,發現頭部痛點的放鬆對頭暈的狀況有改善的效果,肩、頸的放 鬆可連帶放鬆胸口、腋下的肌肉與皮膚,而下肢的放鬆練習,可有效的改善腰部 痠痛的問題;練習so-tai 技巧後個案覺察能力提高,能夠有效地放鬆身體左邊背 部、胸口、頸部緊張的肌肉,達到減低疼痛的效果。

綜合上述文獻得知,實施身心動作教育對於運動員之運動傷害、下背痛與肩 部疼痛、女性經痛以及乳癌復建疼痛均有明顯的舒緩效果。

(42)

三、 身心動作教育在開發身體覺察之研究

透過身心動作教育除了能發現身體疲勞或傷害的趨勢,並能更深的清楚覺察 到身體肌肉張力的感覺、感受身體給予自己的酸、痛、舒適等訊息,在過程中進 一步覺察身體。若能學會「體知身體的異同」、「瞭解有何選擇」再進行「有意圖 改變」,就能使自己的身體更有選擇性也更具有彈性(劉美珠,2003a)。若能自我 覺察,就有機會改變身體的壓力、疲勞與疼痛狀況。Knaster(1996)認為每個人 身體疲勞、傷害與疼痛的地方不盡相同,

對身心覺察課程的手段與型態而言,劉美珠(2010b)認為是以「動作的探索 與體驗」和「手接觸的引導與調整」為主軸,並依據教育對象之背景與經驗特別 設計適合的課程。而身心覺察課程常用方式,多以呼吸(breathing)、意象(image)、 視覺化(visualization)、體覺化(somatuzation)、動作(movement),包含身體波 動(wave)和顫抖(vibration)、聲音(sound,music or voice)、手的接觸(touch)、

藉助道具(例如彈力球、氣球、水球、毛刷、彈力帶、短棒、圖片、黏土等)方 式為主,受教者經由直接或間接之體察方式,探索與了解身體結構,其教育目的 是達到開發身心覺察能力。

依上述有關身心動作教育與身心覺察課程設計理念,國內已出版許多相關論 文如:張玉佩(2005)應用於改善國小學童的情緒與行為,黃晴淇(2006)應用 於國小教師身心放鬆,林永承(2008)應用於裘馨氏肌肉失養症患者,鐘志安(2008)

應用於開發柔道選手的身體覺察能力,卓子文(2001)應用於開發舞者的覺察能 力,林季福(2004)應用於開發學童覺察能力與改善脊柱側彎,楊金昌(2008)

應用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許建坤(2008)應用於基層員警工作壓力紓解,

蘇國正(2008)應用於提升國小中年級學童身心適能,許鎮顯(2008)應用於國 小學童身體覺察能力及樂樂棒球打擊效能,上述研究皆能開發學員之身心覺察能 力,並進而改善身心疏離現象並放鬆身心,提升身心整合能力。

(43)

毛奕棻(2010)則利用身心技法復健課程練習開發乳癌患者自我覺察的能 力,其個案對身體的敏感度與自我覺察的能力都有所進步,在背部、肩膀、頸部 及腿部的練習,都能夠清楚的體會到放鬆與延伸拉長的感覺,而在So-tai技巧動 作的練習中整個人都輕鬆了起來。而在開發身體覺察能力進而放鬆身心、舒緩疼 痛方面之研究有陳素雲(2010)透過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公務人員肩頸疼痛之研 究歷程中,發現到個人自我覺察與療癒的能力是不可忽視的。而王德正(2006)

也提到在身體覺察能力提昇對於患者在感覺身體傷痛及自我調整有正面的助益。

陳昱甫(2006)對於改善國小教師下背疼痛研究中,一開始受試教師對於身體感 受之覺察能力較低,對疼痛感受多為「忽略」或「忍耐」的消極態度,但階段中 期身體感覺開始甦醒,對疼痛轉變成「感覺」並「嘗試」的積極行為,正視疼痛 感覺並試著做些改變,研究後期受試教師對於身體的感覺更為靈敏,能從動中覺 察,而非僅止於靜中感受,在疲勞生成的第一時間即能發現,而非等到疼痛生成 時。江正發(2005)利用身心動作教育改善女大學生經痛的研究中也提到,透過呼 吸的練習可增加身體的覺察能力,而身心動作教育更是透過呼吸與動作技法的搭配,

有助於增加身體在靜態呼吸與動態肢體操作的覺察能力,身體的覺察能力增加,就會 有更多改變的機會與改善的可能性,再配合持續練習與放鬆,對於經痛的時間、程 度與疼痛狀況,獲得良好的改善效果。

由此可知,開發身體覺察能力能夠有效讓疼痛患者由疼痛覺察乃至於主動覺 察,讓身體有更多改變的機會與改善的可能性,再讓疼痛患者學習放鬆的方法,於 疼痛的當下自我放鬆、調整,進而舒緩疼痛。所以身體覺察是自我放鬆與疼痛治 療前必須具備的能力。

(44)

四、 身心動作教育在呼吸放鬆之研究

人從出生就以呼吸存活於世上,直到斷氣結束。呼吸是一個全身運動,當呼 吸時,每個細胞都需要充足的氧氣來滋養與淨化,而且全身的關節都會隨著呼吸 產生或大或小的動作。在呼吸過程中,頭會隨著脊椎的延伸及收縮而輕微上下移 動;站立時,雙腳會支持著呼吸的動作;而胸腔、腹腔及骨盆也都投入呼吸的動 作中(劉美珠、林大豐,2005)。蔡琇琪(2004)指出透過呼吸練習不但可以使人 靜心放鬆,提升專注力,同時可以按摩體內器官、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改 善身體機能。因此,呼吸練習,在身心動作教育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Emilie 在對半身不遂患者進行復健的過程中,教導患者藉由呼吸來按摩身體內部器官,

結果已被醫生宣判終生無法行走的病患,經過多年的努力,竟然能在地板上爬行,

並且到各處分享自己的體驗,鼓勵其他患者也能自我親身體會(劉美珠,2006)。

毛奕棻(2010)利用胸式呼吸法的練習,明顯改善了乳癌患者駝背的問題與失 眠的症狀,使其不但能清楚地反應身體的狀況,也可以自己利用呼吸來幫助達到 按摩、放鬆的練習。江正發(2006)透過呼吸放鬆縮短了疼痛的時間,再透過動 作的調整減輕經痛的程度,持續的練習與放鬆對於經痛的時間、程度與疼痛狀況,

獲得良好的改善效果。王德正(2006)研究中也提到受試者能透過動作去找出痛 點,痛的時候就用深呼吸來放鬆並減緩疼痛。所以呼吸與放鬆是息息相關的,若 能懂得呼吸與放鬆的技巧,必能幫助疼痛患者解除壓力與舒緩疼痛,讓身體進入 完全放鬆的狀態。

從上述文獻的蒐集與閱謮得知,瞭解身心動作教育對於疼痛治療與紓緩上有 很大的功效,對於運動員之運動傷害、下背痛與肩部疼痛、女性經痛以及乳癌復 健疼痛均有明顯的舒緩疼痛效果。其中大多以呼吸、放鬆與動作調整來舒緩疼痛,

So-tai技巧可以幫助提高身體覺察能力,有效的放鬆身體,達到減低疼痛的效果。

(45)

六、小結

透過身心動作教育的實施,呼吸、覺察、放鬆與疼痛舒緩都是環環相扣的,

在一套課程動作中,必須先開發受試者身體覺察能力,而開發覺察能力就需要靠 呼吸與放鬆來體會。具備覺察能力才能更深入的去體會呼吸與放鬆的感受,進而 調整身心,達到舒緩疼痛的效果。

(46)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採質化研究方法,藉由身心動作教育的訓練及身心學理論的探究,透 過文獻之蒐集、整理、發展出一套能有效舒緩僵直性脊椎炎病患疼痛並改善睡眠 品質的身心動作教育課程。質化方面,則透過訪談、回饋、觀察、教學省思記錄,

瞭解課程實施對個案身體覺察能力、疼痛舒緩的影響,同時透過疼痛量表、睡眠 日記,瞭解身體的變化情形,尋找疼痛舒緩的有效策略,增加睡眠品質與覺察能 力,讓本研究的結果更趨於完整。

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將研究設計及歷程分為五節加以說明。第一節提出研究 架構;第二節說明研究參與人員與場域設備;第三節研究工具與資料蒐集;第四 節資料處理與分析;第五節實施流程;第六節為課程編擬與規劃。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如圖3-1,實施程序則分為三階段,分別為實施前準備階段、實施階 段及實施後階段。

本研究是以身心學的觀點,透過動作教育為手段構成的身心動作教育理念,

編排一套適合僵直性脊椎炎病患的活動課程,藉由課程的實施來達到疼痛舒緩的 效果進而改善睡眠品質。在教學實施中透過學習者的回饋及研究者的觀察,修正 課程內容,並收集相關文件資料,進行教學省思並統整出本研究研究架構,其架 構如圖3-1-1。

(47)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身心學觀點

身心動作教育活動

僵直性脊椎炎病患疼痛問題

編擬 修正 實施 省思 應用

於活 動教 學

覺察 呼吸 放鬆

舒緩僵直性脊椎炎疼痛 改善睡眠品質 增加覺察能力

(48)

第二節 研究參與人員與場域設備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故本節分為研究個案與研究者兼活動實施者,以及研 究設備及研究場域的說明。

一、研究個案

本研究個案是我的先生,今年38歲,於訓練受傷引發疾病至今已有十多年 了,發病期間常感到腰背疼痛,有僵硬不靈活的情形,常半夜及清晨疼痛、長期 休息反而使疼痛加重,運動後稍改善疼痛。經醫院抽血檢查得知罹患了僵直性脊 椎炎疾病後,治療方式以服用有消炎止痛葯(NSAID),來緩解疼痛症狀。現在個 案脖子僵硬還有週邊關節炎、關節腫痛、疲倦等症狀出現,疼痛部位以下背痛及 關節處為主,由以清晨時最為嚴重,早晨清醒時會因腰部僵硬而起床困難,也伴 隨著半夜失眠。研究者想嚐試用身心動作教育的課程,提供更多正確的觀念方法,

舒緩疼痛,提升生活品質改善僵硬疼痛及失眠情形。

個案慢性疼痛多年,只能吃止痛藥來止痛。因多年的定期服藥,出現副作用,

讓他對於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心生畏懼與排斥。因此個案願意也同意參與此研究(附 件一),希望能夠學習利用非侵入性與非藥物的方法來減輕疼痛,改善失眠的困 擾,進而擁有好的生活品質。

二、研究者兼活動實施者

因為先生的緣故,讓我有深入了解這種遺傳性疾病的想法,也讓我深刻體認 健康的重要性。台東大學於2006年在林大豐主任的規劃下建構成立「身心整合與 運動休閒產業學系」,簡稱「心動學系」,學系結合東、西方身心學理論及身心技

(49)

法,培養身心整合的專業指導人員,進一步推廣全人身心教育理念,成為推廣國 內身心動作教育的重要學術單位,也是台灣和亞洲地區唯一在大學中成立身心學 科系的學校(劉美珠,2010a)。

研究者於2011年就讀台東大學身心動作教育學系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 學位在職進修專班,並參加2012年國際身心動作教育研習會與。在學期間選修了 劉美珠教授所開授的「身心學專題研究」與「身心動作教育專題研究」課程,經 由老師講授、文獻閱讀與課堂討論,重塑自己對於身體的認知,了解身心學的理 念;也從課程設計與實際的操作中,學習到身心動作教育的技巧。選修林大豐教 授所開授的「身體活動研究法」課程時,漸漸對於論文題目有了確切的方向,讓 我決定要運用身心學的概念設計一套身心動作教育教學活動,幫助先生的疾病舒 緩疼痛,體驗身心動作教育對身體的幫助。研究者將課程實施中於以錄影,並於 課後觀察並加以記錄,以編擬出一套更適合個案的身心動作教育活動,讓個案能 學會自我放鬆的方法,擁有較好的身體狀況與生活品質。

三、研究場域

實施身心動作教育的場地為個案的住家,教學活動前先在客廳沙發前放置的 熱水足浴機內泡腳20分鐘,因受限於個案的房間空間較小,所以第一~六週於親 子房地板鋪設兩塊軟墊進行教學,讓研究者與個案能有較寬敞的空間進行呼吸、

放鬆的覺察活動;第七~十週之後將研究場域移至個案房間,於房間地板上鋪設 一塊厚度1.5公分的軟墊,讓軟硬度較適合身心動作之實施,個案也能隨時進行自 我放鬆活動,讓身心動作的實施融入生活中。

(50)

表 3-2-1 研究場域表

暖身 放鬆 與自 然動 作覺 察活 動實 施場 所

在 客 廳 沙 發 前 擺 放 足 浴 機,便於個案進行暖身放 鬆。

第一 週與 第六 週實 施 場所

利用親子房較寬敞的空間 進行教學活動,在地板鋪 設兩塊厚度 1.5 公分之軟 墊進行教學活動。

第七 週與 第十

週 實施 場所

房間地板上鋪設一塊厚度 1.5公分之軟墊,讓軟硬度 較適合身心動作之實施,

更融入生活中。

(51)

四、研究設備

本研究所使用的設備有:(一)數位相機(二)MP3錄音機(三)錄放音機

(四)音樂光碟(五)瑜珈軟墊(六)肌膜探索球(七)痛點治療球 (八) 人體 小助教 (九)加熱型足浴機(十)錄音功能手機…等工具如表3-2-2,以下分別說明。

表 3-2-2 研究設備表

數位相機 拍攝身心動作教育的照片及影

錄音筆 進行訪談時之錄音設備

錄放音機 實施身心動作教育時,用來播

放音樂。

音樂光碟

播放輕柔、放鬆的音樂為主,

讓個案在進行身心動作教育課 程時,能夠藉由音樂達到放鬆的 狀態。

個案進行身心動作教育時,躺

數據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身心學觀點 身心動作教育活動  僵直性脊椎炎病患疼痛問題  編擬 修正 實施 省思 應用 於活 動教 學 覺察 呼吸 放鬆 舒緩僵直性脊椎炎疼痛 改善睡眠品質 增加覺察能力
表 3-2-1  研究場域表  暖身 放鬆 與自 然動 作覺 察活 動實 施場 所  在 客 廳 沙 發 前 擺 放 足 浴機,便於個案進行暖身放鬆。  第一 週與  第六 週實 施  場所  利用親子房較寬敞的空間進行教學活動,在地板鋪設兩塊厚度 1.5 公分之軟墊進行教學活動。  第七 週與  第十 週  實施  場所  房間地板上鋪設一塊厚度 1.5公分之軟墊,讓軟硬度較適合身心動作之實施,更融入生活中。
圖 3-6-44  海洋呼吸
表 4-2-1  簡明疼痛量表開放性問題統計表  動作名稱  統計次數  最喜歡  最有效  熱水足浴  2  1  頭部按摩  6  0  捏皮  1  0  鼻尖畫圓  8  3  頭部轉動  8  8  脊椎之舞  3  0  手之舞  0  0  提單肩  6  2  足之舞  0  0  三度空間呼吸  1  1  丹田呼吸  5  2  潮汐呼吸  0  0  背部呼吸  0  0  海洋呼吸  0  0  身體歸零  0  0  身體彩繪  0  0  仰臥頸部伸展  2  0  肘撐胸口呼吸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隨著科技的進步,展覽場的導覽系統已從過去導遊、磁帶機或 CD 播放 器講解的時代轉換成行動導覽的時代。目前行動導覽方式大都以 RFID 或 QR

The researcher of this study maintained th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emphasized too much on plane geometry and should incorporate existing high school curriculum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木工程/都市設計與規劃/建築設備) 全日制,兼讀制 先進科技及管理學理學碩士 全日制,兼讀制 金融與精算數學理學碩士 全日制,兼讀制

潘銘基, 1999 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 及文學系,繼而於原校進修,先後獲得哲學碩士

Standard approach to pricing CDOs is the one-factor Gaussian copula model with constant pairwise correlations, constant CDS spreads, and constant default intensities for all

Hanning Window 可用來緩和輸入訊號兩端之振幅,以便使得訊號呈現 週期函數的形式。Hanning Win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