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之擬定與歷程

第一節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擬定

經由相關文獻探討得知划船運動員所須專項身心特質一良好的協 調性和平衡感;準確的用力感與動覺方位感;精確的速度知覺跟時間知 覺;節奏感強、高動作頻率及頻率感等;再者本研究介入之身心動作教 育課程是偏重於內在經驗式的課程,需有較長的教學研究時程,才較容 易看出效果,故本研究透過向內探索的身心動作教育模式,設計九週 22 堂的身心動作教育課程計劃(如附錄)。

因此本研究之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據此將所學身心動作教育的理論 與身心技巧加以挑選、整合及設計,編排之理念、目標、內容,以開發 划船選手身體覺察的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其課程架構如下:

一、課程理念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與划船訓練課程的差異處在於,身心動作教育強 調由內而外的經驗反省與感受身體,透過「身體」重新思索動作的內涵,

體驗身體的使用及各種可能性;經由實施過程中的操作、感受、感覺、

思考、分享和反應,進而於過程中能夠學習面對身體、面對自己,面對 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身心動作教育的目的;也提供一個開發 覺察、自我探索的機會,划船選手從動作中探索人體自然的本能,並瞭

解當下的身心狀態,以改善對身體結構認知及態度看法,進而提升身體 覺察能力,並對划船訓練有更廣泛的認知。

本研究依據身心學的理論,其強調對身體內在經驗的反省,透過身 心動作教育課程的實際體驗。

二、課程目標

本課程目標的重點在於身心動作教育的學習以過程為主要導向,在 設計過程中主要的思考重點在於開發及提升選手身體自我覺察能力,課 程目標如下:

呼吸的再學習,透過呼吸與動作之間的關係,開發自我覺察能力。

增進身體結構了解,進而改善身體使用方式,提升划船動作效率。

提升自我覺察能力,進而改善身體疲勞,達到身心放鬆。

改善對身體的認知、態度及看法。

三、課程內容

研究課程的基本架構有五大面項,主要包含呼吸的覺察、身體自我 覺察、身體構圖的探索、肌膜的探索與身體動作的探索,在此五個基本 架構之下,設計相關的身心動作教育。本研究身心動作教育課程設計架 構參閱圖。分述如下,分析表如附錄六:

圖 4-1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設計架構

(一) 呼吸的覺察

呼吸是人類生命的基礎(李宗芹,2002),是進入自我內在的最基 礎訓練(劉美珠,2006)。在所有官能中,因為「呼吸」是最容易調整 的自律過程,所以成為最能影響其他官能與開發自身許多潛能的橋樑

(羅勒,1992),進而受到所有身心技巧的重視。透過呼吸的探索,覺 察到自我內在的脈動與節奏,體會出身體是一不斷流動的活體之後,那 麼進入其他情緒、生理、心理、組織、結構層面的覺察,則會更加容易 去投入與感知狀態的發生。

呼吸是最自然,也最容易察覺的身體動作,故本研究的課程設計六 種不同的呼吸模式,包含三度空間呼吸、丹田呼吸、「呼」呼吸、海洋 呼吸、潮汐呼吸、背部呼吸,以便能進入內在自我世界,探索及經驗其 他身體動作。

(二) 身體自我覺察

身心學研究重點在於身,心整合的探討上,認為身體是有思想、有 智慧的,在經過自我內在的體會與反省,會重新建構合作的模式,讓身 心更能適應環境變化。故在強調反省內在體驗和開發身心覺察的教育理 念下,身心動作教育除了在軀體層面上,更強調身體內在自我覺察和流 動經驗之體會過程(劉美珠,2002)。

Knaster(1996)在其著作《發現身體智慧》一書中提到,以功能取

向出發的身心技巧(somatic approaches),最強調的理念就是「覺察能 力的復甦」也就是能體會身體「實際去感覺」的一種能力,而且是從「內 在」讀出身體感覺的能力。明確指出,身心學之出發點所仰賴的基本假 設之一即是,身體正是「改變」的發生地點;Feldenkrais 更提到,透過 身體的再學習,藉由時間,注意力和感覺能力的培養,在逐漸發現與覺 察身體的現象之後,人們才能有區別的能力,更進一步的,才能開始選 擇,並進行改變。

所以透過身心動作教育除了能清楚覺察身體肌肉張力的感覺,並能 更深一層地發現身體疲勞或運動傷害的趨勢;人體對傷害有自然防衛與 尋找最好情況的能力,自然會趨向一個身體最舒服本能動作的探索,所 以如果緩慢輕鬆的讓身體自然的移動,再用心去感覺,便能找到身體最 舒服的姿勢,依個人的需求與感覺,感受身體給予自己的訊息(酸、痛、

舒適),在其過程中,進一步覺察身體。然而,在因人而異的情形下,

每個人身體疲勞的地方不盡相同,傷害的情形也如此,透過不同的放鬆 方法的學習,因人而異的改善情形,但共同點是,有了「選擇」(Knaster,

1996)。若身體無法自我覺察「鬆」與「緊」的區別,就無法選擇最適 當的身體使用,身心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幫助每一個人消除過度的肌肉 緊繃,讓肌肉處於最平衡的狀態,視需要力氣的大小使用,保持在有效 節約的狀態(Batson,1993)。身心學者深信透過對身體的再教育來學習

放鬆,藉由對身體敏銳度的提昇,和身體有了對話的空間,就能進一步 覺察到緊張和壓力,並學習放鬆與掌控(蘇朱民,2001)。

在覺察的過程中,人們開始學習清楚地覺察自己身體的訊息、思考 模式和情緒狀態,讓這些訊息自然呈現,不刻意強求地檢查它們,也不 要壓抑它們;只要加以覺察任何湧上心頭的訊息,隨時讓自己保持開 放,以便對自身的感覺和思想能保持適當的覺醒狀態(林大豐、劉美珠,

2003a)。

本研究透過身體檢視與身體繪畫的方式,及運用軟球、浮條、鬆緊 帶等器材來體會肌肉鬆緊與力量使用的過程,學習身體自我覺察。

(三) 身體構圖的探索

Conable 指出「身體構圖是一個人在腦中對自自己身體結構意象的 呈現,若頭腦裡所認知的身體結構是對的,則動作以較好的方式呈現,

若否則相反之」(劉美珠、林大豐,2003b,5 頁)。此概念就是藉由有意 識地修正身體認知,來產生既協調、優雅,又省力、有效率的動作(劉 美味、林大豐,2003b)。探索內容從實際的身體結構與功能著手,以軀 幹的不同腔室、脊椎、肩膀、手臂、骨盆、腳部等主題單元,發展一系 列體驗動作的活動(林大豐、劉美珠,2007),以便清楚瞭解身體正確 位置與實際功能,使之獲得正確的身體觀,學習有效運用身體,提昇身 體動作與姿勢的效率。

為使身體使用和動作探索能正確發生和進行,本研究的課程設計,

嘗試重新建構和認知胸腔、頸椎、脊椎、肩部、髖關節等身體結構,重 新建立對身體的認知,使選手能有意識的改善身體不良姿勢。

(四) 肌膜的探索

Cohen 提出身體系統一肌膜探索的概念,認為肌膜結締組織是連結 整個身體的一個網狀組織,在區分各器宮、組織的同時,相反地也緊緊 扣住每一個部位、器官與肌肉組織,因此透過肌膜動作延展的概念,進 行動作的探索與體會,可將內在感受與外在表達連結起來以牽一髮動全 身的概念,舒活身體的關節、延展每一束肌肉,以放鬆身心,對於自我 探索、體悟是很好的基礎與媒介(劉美珠,2003c)。

本研究是藉由劉美珠學者發展的一系列地板動作,來延展肌膜,以 達到身體的放鬆和伸展,如身體彩繪、側彎伸展、單臂螺旋、雙腳螺旋、

側身屈抱、近端運動、屈膝深蹲等動作。此外,藉由小球的操作,如在 身體上滾動、滑動、支持等,達到肌膜延展和放鬆的效果。

(五) 身體動作的探索

身心動作教育,是以「動作」為主要手段來探索身體的身心教育型 態之一。這裡所指的「動作」,不僅強調由外顯可見的肢體表現,也同 時包含身體內在所有動的狀態,例如:透過呼吸、聲音道具的操作、意 象、圖畫、音樂、與他人身體的接觸等之不同方式所產生的動作,皆是

可以當作探索身體的路徑(蔡琇琪,2004)。

身體結構的再認識後動作的發生、使用結構、動作型態都會被影響 或改變,體會身體部位之間的關係,學到改變身體使用方式的技巧,逐 漸改善其術科技巧時身體的使用方式。對於開發身體的覺察能力,有很 好的效果。

透過這樣的理念,使身體軀幹能夠在三度空間的每個面向,都有充 分探索、活動的機會,可以自由地延展身體的各個部位,進向體察每個 部位間相互牽引與互動的關係。體會身體之中心軸與末稍部位之間的關 係,進行近端動作的探索,學習體會身體動作與地心引力之間的關係及 自我身體使用方式。

在接受身心平衡技巧之訓練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就深刻地體會到透 過意象的概念來進行動作的探索,包括把身體當作海星或利用正負片的 意象,對於身體動作的延展和關節活動的效果相當好,它野於向內自我 體悟、瞭解和身體動作關係的探索,確實可提供非常好的媒介與基礎,

故本研究將它整合在課程之中。

本研究中學習身體動作探索的方法包括:正確起身與躺下方式、肚 臍放射練習、海星動作探索、近端動作、骨盆時鐘、自由動作探索等技 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