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迎戰數位時代的蘋果日報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目前所有新聞產品的素材均來自相同來源,平面報紙仍依循「編務」、「印務」、「物 流」、「通路」的流程處理,網站等數位新聞產品無須經過「印務」、「物流」、「通 路」的程序,但需要網路中心承擔編輯、製作、刊登等工作。

在廣告產品部分,除了報紙廣告,也增加了網路廣告,廣告與新聞產製仍然 是各自獨立進行,即便是報紙廣告與網路廣告也是分開經營。

貳、蘋果日報迎戰數位時代的策略形態

《蘋果日報》迎戰數位時代的策略形態可用六大構面來描述: 

 

一、產品線廣度與特色 

就新聞產品而言,《蘋果日報》的紙本內容維持貼近生活的新聞取向,以及 高度圖像化的視覺導向版面。為了擴大平面媒體的市場,《蘋果日報》於 2006 年 10 月 23 日創立了《爽報》,初期定位為捷運免費報。《爽報》的版型採取所謂 的「小報」(tabloid)  尺寸,約為傳統報紙的一半大小,其新聞素材全部來自《蘋 果日報》,但篇幅較精簡,且標題及版面都經過重新編輯,近來另增加自行邀稿 的專欄。 

除了平面媒體,《蘋果日報》也積極經營數位平台,其中《蘋果日報》網站 的內容豐富,除了原本紙本的新聞內容之外,還有即時新聞,隨時更新事件最新 動態,另外還增加了大量的影音內容,2009 年 11 月並首創「動新聞」,利用動 畫再現新聞事件的發生過程與場景。 

社群媒體也是《蘋果日報》極為重視的一環,編制有專門人員選擇部分新聞 發布在包括臉書(facebook)、噗浪(plurk)、G+、新浪微博、推特(twitter)等社群媒 體上,且讀者在《蘋果日報》網站即可直接看到刊登在臉書粉絲團的新聞以及編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輯的眉批,此外,讀者也可利用 RSS 訂閱新聞。 

至於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等行動載具,不僅可以直接上網瀏覽網站版的內 容,《蘋果日報》也開發各種 App,以適應不同作業系統。 

另就報紙廣告產品而言,大致可區分為工商廣告與分類廣告,《蘋果日報》

兼營兩者,《爽報》則專攻工商廣告。網路廣告則包括展示型廣告與關鍵字廣告 等常見的廣告類型,近來《蘋果日報》也推出「動行銷廣編特輯」,這是一種文 字與影片併呈的新型態廣告,文字部分模仿新聞寫作,影片則神似動新聞,並放 置於網站的新聞欄位,若未留意極易被誤會是新聞,但內容均註明為「廣編特輯」, 且其製作團隊與新聞編務也是涇渭分明。

二、目標市場區隔與選擇

《蘋果日報》紙本瞄準零售通路,以都會區為地理區隔,鎖定會主動購買、

較積極的讀者,目標讀者為十五歲至四十九歲的年輕族群。

《爽報》原本僅在台北捷運車站附近發放,目標市場為都會區的通勤族,隨 著發行量的擴大,派報地點已擴及其他都會區以及航站、車站、便利商店、飯店、

醫院及其他特定商店,目標讀者已不限於捷運通勤族。

目前網路使用人口日漸增加,為了擴大市場,吸引沒有閱報習慣的族群,《蘋 果日報》投入網站、社群媒體及行動載具等數位平台的經營。

三、垂直整合程度之取決

《蘋果日報》擴大垂直整合的程度,除了原本的新聞採訪與編輯、廣告業務 與印刷,也納入數位平台內容的產製。《蘋果日報》的網路中心包括即時編輯小 組,負責即時新聞的更新與編輯,網站企劃編輯小組負責經營社群、企劃專題與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網路客服,還有動新聞編輯小組,負責動新聞的選錄、劇本、配音及剪接。

在外包部分,除了發行、配送等業務由「勤力書報社」負責,黎智英也斥資 5 億於 2006 年成立壹傳媒動畫公司,承包動新聞當中的動畫製作。

壹傳媒動畫公司是一家獨立營運的專業動畫製作公司,主要客戶包括台灣

《蘋果日報》、壹電視及香港《蘋果日報》,同時也接受國內外企業的動畫製作委 託案。一則完整的動新聞影片從無到有,係由《蘋果日報》動新聞編輯小組與壹 傳媒動畫公司兩家公司合作完成。先由動新聞編輯小組選擇新聞內容與素材,同 時編寫劇本,壹傳媒動畫公司只負責製作動畫,之後照片、影像及動畫的剪接及 配音,仍舊由動新聞編輯小組完成。

四、相對規模與規模經濟

包括《蘋果日報》紙本的內容、《爽報》的內容、《蘋果日報》網站的新聞、

動新聞的題材以及行動載具上的內容,雖然呈現形式互異,但多數新聞來源並無 二致,共用相同記者採訪得來的素材,再經由不同的後製過程置於不同的平台上。

這些平台透過分享新聞資源,產生範疇經濟的效果。

五、地理涵蓋範圍

《蘋果日報》發行範圍以台澎金馬為主,《爽報》原本僅在台北捷運車站附 近發放,目前派報地點已擴及其他都會區。數位平台的接觸範圍較不受限,但缺 乏明確資料可供說明其地理涵蓋範圍分布的比例。

在新聞取材方面,各平台均以全球為取材範圍,但仍以台澎金馬為主。

六、競爭優勢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蘋果日報》以平面媒體起家,但面對日益萎縮的報業市場,選擇透過報紙、

網站、行動載具等多管齊下的方式擴大市場,大量吸納非閱報人口,隱然建立起 新的競爭優勢。

動新聞雖然爭議不斷,開辦之初甚至曾因過度描述犯罪、違反兒少法而遭台 北市政府重罰,但經過這幾年的摸索與改進,去除道德層面疑慮,已成為《蘋果 日報》獨一無二的特色,即使其他媒體嘗試模仿,但《蘋果日報》仍在技術及速 率上遙遙領先。

不論是發展數位平台或是動新聞,都需要大量資金與人才的支持,黎智英不 吝砸錢的態度成為《蘋果日報》創新的動能。

叁、蘋果日報策略形態的轉變

以下將從六大構面分析《蘋果日報》從創刊初期到迎接數位時代的策略形態 轉變(見表 4‐4):

一、產品線廣度與特色 

《蘋果日報》創刊至今 9 年,雖然多次改版、微調,但不改貼近生活的新聞 取向與視覺導向的版面,旗下新創刊的《爽報》因為讀者以通勤族為主,為了閱 讀方便,不僅縮減版型尺寸,內容也相當精簡,版面則仍維持視覺導向的風格。

雖然《蘋果日報》網站並非新創,但內容日益豐富,除了完整呈現紙本新聞,

並增加大量影音內容,其中動新聞更是其他媒體難以模仿的特色,而為了彌補報 紙時效性不足的缺點,網站上也設有即時新聞隨時更新消息。此外,《蘋果日報》

也投入行動載具的應用開發。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強化與讀者的互動也是《蘋果日報》的重點工作,因此臉書(facebook)、噗 浪(plurk)、G+、新浪微博、推特(twitter)等社群媒體都可看見《蘋果日報》的蹤 跡,其中臉書的粉絲團已擁有 53 萬粉絲說讚,成果斐然。

二、目標市場區隔與選擇

《蘋果日報》透過創新的產品不斷擴展市場,《爽報》同為平面媒體,雖然 可能與《蘋果日報》的市場部分重疊,但《蘋果日報》相中的是一加一大於二的 機會,否則即使沒有《爽報》參與競爭,原有的報紙市場也可能遭受同業侵蝕。

至於非閱報人口,《蘋果日報》則透過數位平台來分一杯羮。

三、垂直整合程度之取決

《蘋果日報》擴展事業版圖,價值活動同時納入數位平台內容的產製,這也 就是網路中心的工作,但動新聞的動畫製作則外包給壹傳媒動畫公司。動畫製作 需要高度專業技術且需投資昂貴的軟硬體,是知識與資金密集的產業,動畫公司 成立之初即耗資 5 億元,且練兵年餘才正式推出動新聞,目前約有 400 位員工,

若僅供應《蘋果日報》所需動畫,恐無法生存,另行設立動畫公司可以承攬壹傳 媒旗下媒體以及其他企業的專案,為較可行的方式。

四、相對規模與規模經濟

《蘋果日報》創刊之初即成為報紙零售市場的霸主,擁有規模經濟的優勢,

隨後建製多元平台,報紙、網站、動新聞等新聞內容的形式雖互異,但同樣需要 新聞素材做為原料,《蘋果日報》善用其新聞產製的核心能力,讓不同平台得以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共享新聞資源,產生範疇經濟的效益。

五、地理涵蓋範圍

《蘋果日報》與《爽報》均以都會區為主要發行範圍,原因在於物流的便利 性,以及都會人口的高消費特性,較受廣告主青睞。而網路無遠弗屆,涵蓋的地 理範圍不受物流限制。至於新聞取材,依據「接近性」的原則,仍以台澎金馬居 多。

六、競爭優勢

《蘋果日報》以多元平台擴展市場,動新聞的製作技術與效率更是其他媒體 難以望其項背,加上黎智英大手筆投資推動創新,延攬具數位專長的人才,在在 都強化了《蘋果日報》的競爭力。

表 4-4 蘋果日報在數位時代與創刊初期策略形態比較表

  數位時代蘋果日報的策略形態 蘋果日報創刊初期的策略形態  產品線

廣度與 特色 

 蘋果日報新聞取向貼近生 活,版面視覺導向 

 爽報新聞精簡 

 網站包含文字、影音內容 及動新聞 

 經營社群媒體 

 經營行動載具平台 

 平面媒體廣告分為工商廣

 強化社會、生活、影劇新聞,

減少政治新聞

 新聞羶色腥走向

 版面視覺導向 

 廣告分為工商廣告與分類廣告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肆、蘋果日報迎戰數位時代的策略方案與前提驗證

《蘋果日報》在成功進軍台灣之後,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其策略方案也有 了改變(見表 4‐5):

策略方案一:拓展發行平台,擴大市場

閱報人口減少已是不爭的事實,報業與其心心念念惦記著往日榮光,首要之 務更該思考如何突破困局。《蘋果日報》為了擴大市場而發展多元發行平台,在 印刷媒體部分推出《爽報》,定位為台北都會的免費捷運報。雖然免費報可能侵

閱報人口減少已是不爭的事實,報業與其心心念念惦記著往日榮光,首要之 務更該思考如何突破困局。《蘋果日報》為了擴大市場而發展多元發行平台,在 印刷媒體部分推出《爽報》,定位為台北都會的免費捷運報。雖然免費報可能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