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錯誤概念的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錯誤概念的探討

一、背景與稱呼

Kathleen 認為錯誤是指與期待的或理想的(正確的)表現模式,有顯著不同 之可觀察的事件或表現,因此,「錯誤」需要有判斷的標準,沒有正確的期望或 目標存在,就沒有所謂的錯誤(郭丁熒,1992)。

鐘聖校(1995)認為錯誤概念在整個科學真理的追求(包括學習)過程中,

是無法避免的現象,這與 1.自然科知識的「學習」觀、2.科學哲學的「錯證」觀、

3.概括的「認知發展」程度有關,只是錯誤程度輕重有別而已,整個現象稱為錯 誤概念的背景,以下圖2-2-1 說明錯誤概念的背景:

圖2-2-1 錯誤概念的概念背景(引自鐘聖校,1995)

鄭麗玉(1998)認為教師有必要改變學生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許多研究者 對於這些既存的概念有不一樣的稱呼,有稱「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s)、「另 類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s)、「直覺概念」(intuitive conceptions)、「另類基 模」(alternative schemas)……等。以下列出學者們較常使用的名詞,如下表 2-2-1:

Mohapatra ( 1989 )、 Osborne & Cosgrove ( 1985 )、 Pines

(1985)、Shuell(1987)、王美芬(民 80)、徐順益、許榮 富(民79)、黃台珠(民 78)、黃湘武、黃寶鈿(民 76)、

陳忠志(民78)、陳世輝(民 76)、鐘聖校(民 78)

替代性架構 Alternative frameworks

Driver(1981)、Driver&Easley(1978)、McClelland(1984)、

王龍錫(民80)郭重吉(民 78)、楊其安(民 78)

直覺的科學 intuitive seience or ideas

Gilbert, Osborne&Fensham(1982)、Kuhn(1989)、Preece

(1984)、Sutton(1980)

素樸概念或理論 naive conceptions

or

naive theories

Champagne,Gunstone,&Klopfer(1983)、McClosky(1983)、

Resnik(198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錯誤類型與原因的相關研究

鐘聖校(1995)認為科學上的錯誤概念可分為以下兩種:

1.敘述性知識:具有一種異於科學追求普遍的性質-內容領域特殊性。意思是電 學的錯誤概念即是完全屬於電學的,與其他的物理主題如「光」……等無法參照。

2.程序性知識:有問題解決、知識論、和對探討的觀念和態度三方面。

Kathleen 認為在科學教育研究中,「錯誤率」的測量常被當作是研究科學學 習的工具,研究學生錯誤的類型及錯誤性質,將有助於「有效教學策略」的設計。

他將敘述性知識陳述錯誤分成四種:

1.概念間有不正確的關連。

2.概念間缺乏基本的關連性。

3.對概念有不正確的認知。

4.缺乏基本概念等(郭丁熒,1992)。

Mayer將學生解題錯誤分成三類:

1.遺漏的錯誤:對命題不能完整回憶的結果。

2.細節的錯誤:在陳述句中一個變數轉換到另一個變數的能力不足所致。

3.轉換的錯誤:無法將關係句的形式轉換為陳述句的形式(林清山,1993)。

Booth曾在民國75年應邀來台講學,講題是「學生數學學習上的困難」,他以 英國CSMS(Center for the Study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的研究所發現的學 習困難,目前仍然存在著,提出對於學生學習初等代數的錯誤分析,歸納出以下 幾種錯誤類型與原因:

1. 2a+5b=7ab。Booth 提到學生面對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教科書,處理代數問題 時卻發生相同的錯誤,其原因有以下三點:

(1)學生認為數學就是要求答案,而答案通常是「數」如果不是「數」,最 好也要是「單項式」,才像答案,如2a+5b 不是單項式,不像答案。

2. 5×e+2=5×(e+2)。Booth 認為學生知道求面積的方法,但學生為什麼會忽 略括號的原因?他提出以下原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洪有情(2007)採用乾實驗和探究教學法研究青少年數學概念,探究學生代 數運算概念學習困難的背後原因、發展代數運算概念的學習模組、提出代數運算 概念的假設性學習路徑,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晤談、施測、臆測、檢測來完成二 階分析。歸納學生在代數運算概念學習的主要錯誤類型有下列十項:

1.數字與符號的加乘混用。例如:3+5n=8n。

2.不同類項隨意合併。例如:2a+3b=5ab。

3.括號隨意省略。例如:3乘以n+8等於3n+8或n+24。

4.括號的誤用。例如:a-(b-a)=b。

5.不同文字代號只能代表不同的數。例如:a+b+c=a+b+d 一定不成立。

6.加減乘除運算的混用。

7.數字與文字分開運算,且忽略係數1。例如:3x-x=3

8.將甲、乙、丙、…看成1、2、3、…。例如:甲+2=丙,那麼甲+4=戊 9.係數與指數混用。例如:邊長為a的正方形周長為a4

10.將文字代號當成物品。例如:甲魚每斤甲元,買了3斤甲魚,3甲代表買甲魚3 斤。

而造成以上十項主要錯誤類型的原因可歸納下列三點及主要原因:

1.文字代號認知上的差異。例如:將文字代號當成物件、特定數、整數、相同的 符號代表相同的數,不同的符號代表不同的數。

2.代數式認知上的差異。例如:記號、制約認知上的差異、代數思維受算術思維 的影響。

3.對解題認知上的差異。例如:加減乘除運算的混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錯誤概念的研究方法

錯誤概念的研究方法,主要的有臨床晤談法、紙筆測驗、自然觀察法,為了 深究錯誤概念的想法內容,仍以臨床晤談法使用最多(鐘聖校,1995)。國內的 錯誤概念研究大多使用紙筆測驗與臨床晤談法,以下就這兩種方法加以說明:

1.臨床晤談法:

晤談是經常使用的調查法,主要的步驟依序為:敘述訪問目標、閱覽有關文 獻、選取樣本、設計訪問結構、發展訪問題目、選擇與訓練訪問者、執行測驗性 測試訪問、實施訪問、把訪問資料編碼與列表、分析與解釋結果。運用訪問調查 進行研究,具有以下優點:

(1)容易取得較完整的資料。

(2)較易深入了解問題的核心。

(3)可以揭示明確的目標。

(4)可評鑑答案的真實性。

(5)可適用於特殊的對象。

(6)可以控制環境。

(7)可以掌握問題的次序。

為增加晤談結果的可信性、客觀程度,會依晤談的結構來分,而有所不同,

約可分為三種:

(1)無結構性晤談訪問:又稱非標準化晤談,具有彈性,很少限制回答者的 答案,但收集資料過程缺乏一致性的程序。

(2)結構性晤談:又稱為標準化訪問,此種晤談的程序要求標準化與正式化,

即按照同樣方式與順序向訪問者提出相同的問題,其答案只有是、否或從一組變 通答案中選擇其一,本質上較符合科學要求。

(3)半結構性晤談:訪問者最初向受訪者發問一系列結構性問題,為做深入 探究基礎,再採用開放性問題,希望得到更完整的答案。此種晤談具備合理的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觀性,並允許受訪者充分反映己見,因此常使用於教育研究領域(王文科、王智 弘,2009)。

臨床晤談法最初在皮亞傑研究兒童的概念想法時大量使用,使用時要注意以 下五類型的反應:隨意回答、漫談式回答、被暗示的信念、解放出來的信念、自 發的信念(鐘聖校,1995)。

2.紙筆測驗:

紙筆測驗的主要特點是對參與測驗的受試者,用相同的文字發問的方式所得 到的測驗,常見有兩種形式:

(1)開放式紙筆測驗:無論如何組成,最後均要求受試者用文字回答問題,

在錯誤概念研究,最常見的是二階段式紙筆測驗。Treagust(1988)指出,晤談 法雖可深究學生的想法,但耗時費力,他發展了二階段式診斷測驗,包含三個階 段及十個步驟,第一階段是界定數學學習單元內容,確認命題知識的敘述,發展 所含的概念圖,檢視概念圖所含概念與命題知識的敘述均涵蓋相同的內容;第二 階段是回顧相關的研究文獻,經由開放性的晤談,對學生的錯誤概念有更廣泛的 觀點,發展開放式的選擇題試題;第三步驟是發展二階段式的診斷工具,設計雙 向細目表,並針對診測驗的試題不斷地修正改良。

(2)封閉式紙筆測驗:此種測驗採選擇題型式,答案批改簡易,整理時間較 少,適合大樣本的研究(鐘聖校,1995)。對於封閉式測驗的疑慮,陳啟明(1991)

指出在條件控制得宜的情況下,例如施測前要求受試者在測驗時務必誠實作答,

以及解題時儘量先看題幹而不要直接看選項等,可使封閉性測驗的暗示性與干擾 降到不顯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