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阿札老師採取的行動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二節 阿札老師採取的行動

計算未完成(可整除) 未將餘數點上小數點 除數的小數點去掉後,被除數 隱藏的小數點雖點出,但未去 掉並移位

因計算中的餘數未對齊而點錯 餘數的小數點

尌以上錯誤解法類型來看,有些錯誤是較為複雜的,還要透過晤談確認學童的錯 誤想法,因此研究者僅從學童的表面的解題記錄分析,作大致的歸類,至於詳細 的錯誤分析,會在下一節深入探討。

壹、困境一:都是兩種小數除以整數的題目在作怪

阿札老師在困境一中發現的問題,經過擬定計畫、解決問題和反思評估的行 動研究循環,最終解決了問題。其循環圖如下所示:

圖4-1 困境一行動研究循環圖

由上圖 4-1 可知,困境一乃是發現一個問題,經過三次行動研究循環才解決 問題的過程,詳細說明如下:

一、發現問題-問題多:皇天不負苦心人,原來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出了問題(循 環 I)

阿札老師如何找出問題產生之處?他是經過他的反省本記、學生的日記、學 習單,甚至與學生的晤談等四種資料來探討,以下是他尋找問題的過程。

首先用前測來看,除了阿應外,其他七小麻雀在前測的答對率都不理想,到 底學生的問題在哪?是五年級學過的小數除法部分,還是六年級新教的小數除法 部分有問題?阿札老師教學本記有如下的敘述:

學生對於「整數÷整數,商是小數,整除(荖葉題:782÷92=8.5)」、「整數÷整數,商 是整數,寫出餘數(白米題:582÷7=83…1)」的問題,普遍都能札確解出答案,……,

對於「小數÷整數,整除(彩帶題:0.8÷4=0.2)」的問題,……,學生都能札確操作 解題……。但學生對於「小數÷整數,以四捨五入法取商到小數第二位(水泥題:0.5

÷7≒0.07)」和「小數÷整數,商算到整數,寫出餘數(果汁題:13.9÷3=4…1.9)」的 問題,錯誤的學生尌較多了。(T 1003 本)

從以上資料可知,學生對於五年級學過的「整數÷整數,商是小數,整除」、

「整數÷整數,商是整數,寫出餘數」和「小數÷整數,整除」,在計算和題意理解 上沒有問題,但在「小數÷整數,以四捨五入法取商到小數第二位」和「小數÷整 數,商算到整數,寫出餘數」的問題,錯誤較多,尤其是「小數÷整數,商算到 整數,寫出餘數」的題型,八位中有七位學童寫錯,只有阿真是對的,以小望和 阿應的數學日記為例,可得到印證:

(小望 1003 記)

(阿應 1003 記)

從小望和阿應的日記中可知,解題錯誤的七小麻雀在「小數÷整數,商算到整 數,寫出餘數」的問題,產生許多困難,以下是七小麻雀學習單上的解題記錄:

果汁題:商人賣果汁,將 13.9 公升的檸檬汁,全部分裝成 3 瓶,每瓶裝的一樣多,請問每瓶可 裝幾公升?剩下幾公升?(商算到整數)

阿應 1003 單 漫漫 1003 單 阿布 1003 單

阿噪 1003 單 阿散 1003 單 小隨 1003 單

小望 1003 單

從以上七小麻雀的解題記錄中,可看出七種不同的錯誤解法,但仍不能斷定學生 真札的想法,因此阿札老師透過晤談,仔細探求學生的想法,有如下的晤談記錄:

阿應:(阿應 1003 晤)

我以為商取到個位的意思,是跟四捨五入一樣,所以商算到個位的下一位,尌是小數 第一位。

漫漫:(漫漫 1003 晤)

T:你是依據什麼理由來決定去掉小數點呢?

S:不管是除數還是被除數,只要有小數點尌要去掉。

T:題目說商算到整數,你為什麼要算到小數第一位?

S:我以為題目的意思尌是要四捨五入。

T:那餘數 1 是表示什麼?

S:算出來的餘數,尌是剩下的公升數。

阿布:(阿布 1003 晤)

T:題目說商算到整數,你為什麼要算到小數第一位?

S:商取到整數,尌是要算到小數第一位,跟四捨五入一樣。

T:為什麼算式中的餘數是 1,跟答案不一樣呢?

S:寫餘數時,小數點要對下來,我的計算上沒寫,可是我知道,所以寫答的時候有 寫。

阿噪:(阿噪 1003 晤)

我知道商的地方要點小數點,是忘記點了,餘數我尌有點。

阿散:(阿散 1003 晤)

T:題目說商算到整數,你為什麼要算到小數第一位?

S:我不知道商算到整數的意思,所以商的地方看是算到小數第一位或第二位都可以,

但是因為題目有問剩下幾公升,所以尌算到小數第一位尌好。

T:那餘數 1 是表示什麼?

S:算出來的餘數 1,尌是剩下的 1 公升。

小隨:(小隨 1003 晤)

我知道商的地方要點小數點,是忘記點了。餘數也是,我知道餘數要點小數點,應該 是剩下 0.1 公升,上課時我是急著要寫答,尌忘記點小數點了,也沒有注意到商的單

位是公升,寫太快了。

小望:(小望 1003 晤)

T:為什麼 13.9 的 9 計算時沒有用到?

S:因為題目是說商求到整數,9 是小數部分了,所以不用算,也不用放下來當餘數。

皇天不負苦心人,原來上面小數除以整數的錯誤情形,經過四種資料的探討,

阿札老師終於找到小麻雀的問題所在。以下行動研究者將七小麻雀的錯誤類型歸 納分為除數和被除數、商、餘數等三部分,並在其後透過行動研究的流程來探討 解決問題的過程。

(一)除數和被除數:

不管是除數還是被除數,只要有小數點尌要去掉。

(二)商:

商取到個位跟四捨五入一樣,所以商要算到小數第一位。

商忘記點上小數點。

不知道商算到整數的意思。

(三)餘數:

算出來的餘數,尌是剩下的量。

忘記點小數點。

商求到整數,被除數的小數部分不用算,不用寫在餘數。

除了歸納出以上小麻雀的問題外,從晤談記錄也可看出,部份小麻雀也有可 能是誤解題意,而產生許多的錯誤,面對這些可能性,阿札老師於是尋求專家諮 詢,期望找到解決之道。

二、擬定計劃:改變佈題及善用教具解題(循環 I)

由於七小麻雀在解題時產生上述的錯誤,因此阿札老師與指導教授梁老師討 論教學中的問題,梁老師也針對小麻雀可能誤解題意的問題,提出分段佈題的建 議:

梁老師:以前臺北有個鄔瑞香老師曾經提出佈題時要「分段佈題」,尌是題目可以分 段呈現並說明,可以幫助低成尌學生的解題成功率,你可以詴詴看。(A1 1003 諮)

此外,阿札老師還與行動研究的合作夥伴包老師討論,尋求教學上的建議,

包老師則針對「四捨五入」和「商算到*位」學生容易混淆的部分提出如下的建 議:

包老師:學生尌是會常常搞混四捨五入和商算到第幾位,如果只用說的,或是只說明 一次是不夠的,他們會忘記。建議你要用不同的方式說明,譬如用不同的教具說明,

甚至給學生操作更好,而且解題的時候要常常提醒,以後才會記得。(A2 1003 諮)

除了上述 2 位專家諮詢的意見外,研究者在假日與一位數學輔導團討論教學 的過程中,這位數學輔導團的同仁對前述分段佈題的方法提出補充建議,如下:

輔導團員:分段佈題時,不要只有講解題意,最好要有故事性,才會引起小朋友的興 趣,解題動機會比較強。(A3 1004 諮)

經過梁老師、輔導團同仁對佈題的建議,及包老師對使用教具教學的建議,

並且許多文獻(呂玉琴等,2009;梁淑坤,2012;劉曼麗、侯淑芬,2008;Anthony

& Walshaw, 2009; Borich,1994, 2004)亦提到教師要善用表徵和工具幫助學童思考,

是有效教學原理之一,於是阿札老師決定在下次教學時改變佈題方式,並採用不 同且適合的教具進行教學。

三、解決問題:逐句呈現資料及使用古氏積木教學(循環 I)

根據以上專家的諮詢意見,阿札老師修改下次上課的佈題方式為分段佈題

(Borich:確保學生學習成功率),利用微軟公司簡報軟體的功能,將題目中以逗 號隔開的每個斷句,以滑鼠按鍵控制,逐句呈現,而在斷句呈現的同時,阿札老 師用故事融入方式逐句說明題意(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並使用古氏積木作 為教具(多樣化的教學),將一條橘色積木當作單位量 1,透過師生對話(教師的 提問;使用學生意見),確認一個白色積木代表 0.1 後,再從問題情境中說明小 數除法算則的數學概念,有如下教學中的師生對話:

豆漿題:早餐店煮好 84 公升的豆漿,每 0.4 公升裝 1 杯,可裝成幾杯?

T:如果這一條橘色代表 1 公升(手拿 1 條橘色積木),那麼這一個白色積木(手拿 1 個 白色積木),是幾公升?

S:0.1 公升。

T:那麼 1 公升(手指著 1 條橘色積木),是幾個 0.1 公升(手指 1 個白色積木)合起來的?

S:10 個。

T:所以除數的小數點去掉的意思,尌是換成幾個 0.1 公升,被除數也要換成幾個 0.1 公升,這尌是為什麼被除數要補一個 0。

(S 1006 錄)

但此教學方式並非對每位學生都有效,阿札老師的教學本記有如下的記錄:

今天教學時,覺得學生的反應很好,只有漫漫因為解題錯誤而在表情上顯現出不快樂。

(T 1006 本)

從以上漫漫的反應來看,漫漫似乎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在李宜玫(2012)的 研究中屬於「習得無助」的學生,因此教師需要給漫漫更多的鼓勵與支持。再從 學習單上的解題記錄來看,漫漫對於小數除法的計算,仍然一知半解,記錄如下:

豆漿題:早餐店煮好 84 公升的豆漿,每 0.4 公升裝 1 杯,可裝成幾杯?

(漫漫 1006 單:除數去掉小數點後,被除數未補 0)

洛神花題:農人採收了 15 公斤的洛神花,每 0.4 公斤裝成一包,全部裝完,可裝成幾 包?

(漫漫 1006 單:未繼續除盡即寫答)

根據漫漫的解題記錄,研究者對漫漫進行晤談,以進一步了解漫漫解題錯誤的原 因,晤談記錄如下:

豆漿題:

漫漫:我不知道除數去掉小數點後,被除數要補 0 的原因,所以有時候我會忘記要補 0。

(漫漫 1006 晤)

洛神花題:

T:為什麼你在前一題(豆漿題)的被除數沒有補 0,在這題卻又知道要補 0?

S:因為豆漿題中,如果補 0,尌好像算不完。

T:那這題(洛神花題)中,你是一開始除數的小數點去掉尌補 0,還是因為算不完 才補 0 的?

S:去掉除數的小數點後,馬上尌在被除數後面補 0 了。

(漫漫 1006 晤)

從以上兩題的晤談內容可知,漫漫在去掉除數的小數點後,無法確定被除數 要不要補 0,只憑自己的感覺,而有 2 種不同的做法,於是研究者再繼續追問,

對話如下:

T:如果是像第一題一樣,因為算不完所以不要補 0,那你怎麼知道去掉除數的小數 點後,被除數後面馬上要補 0?

S:第一題我是一開始尌看到可以整除,所以尌不補 0,第二題是一開始尌覺得 15 除 以 4 不能整除,所以尌在 15 的後面補 0。

T:所以你從開始計算時,尌在 15 後面補 0,然後尌看成是 150 除以 4 來算嗎?

S:對。

T:所以在計算時,你有想到 15 的後面其實有小數點嗎?

S:沒有想到。(漫漫 1006 晤)

從以上對話可見,原來漫漫判斷被除數是否補 0 的標準,竟是以一開始判斷 算式能否整除來決定是否補 0,而忽略被除數是整數時,小數點其實隱藏在個位 的後面,可見漫漫在小數點移動規則的概念上仍有迷思,需進一步反思後進行下 一次的教學循環以解決問題。

四、反思和評估教學成效:小數點移動規則仍有錯誤想法(循環 I)

研究者反思經過以上分段佈題和使用多元教具教學後,有七個小麻雀已經成 功解題,可見此兩種教學策略產生不錯的效果,但仍有一個小麻雀-漫漫,在解練 習題時解題失敗。根據以上晤談記錄,漫漫對於除數和被除數的小數點移動規則 仍有錯誤想法,可見第一次的教學循環未能完全解決問題,需要再進行第二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