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基本資料

1、在這一所學校服務了幾年?年資多少?

2、您為什麼會選擇當老師呢?

3、在當老師的過程中,有哪些學生是令您印象深刻?

4、在當老師的過程中,有哪些事件是令您印象深刻?

5、對於教育,您抱持什麼要的使命或信念呢?

6、您是哪裡畢業的?師資培育對您的影響為何?

(二)家政社群發展的歷程與經驗,追求高品質的學生學習 1、教師 – 家政社群

(1)當初(2013 年)為什麼想投入心力開設這一門特色課程呢?

(2)受到那些方面的影響或改變,促使發開設這一課程呢?如何說服其他老 師一起參與呢?或被說服呢?

(3)遇到那些事,曾經讓妳萌生放棄或退意呢?

(4)什麼樣的信念或支持或遇到那些人那些事,一直支撐著妳們社群的運作 或開課、研發課程呢?

(5)教師學經歷的經驗,在社群裡是否會有不同的影響與功能呢?

2、家政社群 – 學校環境

(1)為追求高品質的「學生學習」,學校給予的支持有那些呢?我們找了那 些校內外資源呢?

(2)在競爭型計畫中,在資源分配或課程發展協助其他方面與其他科社群互 動情形?是競爭?還是合作關係?

(3)校內其他老師如何看待這一門永續的餐桌呢?支持或不支持?那些事件 令妳心冷或無言呢?或感到興奮、窩心呢?

(4)這二年來來自家政社群以外的問題有那些呢?立場不一時,如何解決 呢?

(5) 社群邀請的外部專家,是如何找到的呢??外部專家又提供那些協助 呢?

(6) 社群遇到的困難令妳印象深刻的事是那一件呢?因應之道為何?

173

3、教師 – 學校環境

(1)社區的資源引入,是如何開啟的呢?(兼任校外輔導團、學科中心或課 綱委員、教科書審議委員、性平與家庭教育講師,這些職務工作有影響 嗎?)

(2)教師擔任學校的職務時,例如,課程規劃小組領域代表、教師會、合作 社職務工作有影響嗎?

(三)特色課程發展的歷程與經驗,教師考量課程內容、學生與環境要素 1、內容 – 環境

(1)雖然永續的餐桌是 99 課綱的延伸,當初是怎麼會想把這樣學習經驗帶 給學生呢?「永續」與「行動實踐」核心概念又是如何發展出來的呢?

(2)這樣的課程理念與價值,社群是如達成共識呢?其間有沒有發生有趣的 事情呢?或是特別印象深刻的事呢?

(3) 課程單元裡全球飲食行動力(日本的食育基本法推動、英國給我好 食、瑞典友善環境食物選擇指南、義大利慢食、美國我的盤子)、

school garden 可食地景、臺灣食農供需系統(糧食戰爭、糧食系統與食 物主權)、種植臺灣原生種食材(喜願小麥、穀東俱樂部)、思考臺灣 飲食議題(不僅止於食品添加劑,希望能關注食物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 係),這些課程的選擇與決定,考慮那些層面呢?如何選擇呢?

(4)上述的過程,有沒有那一個議題的討論是花比較久的時間呢?可不可以 多聊一聊那個情況,我好想聽?爭議的點是什麼呢?正反理由各是什麼 呢?

2、學生 – 內容

(1)課程內容「全球經驗」、「在地思考」、「務農體驗」、「學生行動實 踐」的課程架構是如何被建構出來的呢?

(2)學生修完高一家政 4 學分後,考量那些因素,促使在高二開多元選修?

為什麼不選高一開多元選修呢?

3、環境 – 學生

(1)課程發展,有考量「環境」嗎?一開始就想到要到梯田、花團變菜園、

植栽箱、育苗牆、回收水系統、落葉堆肥?可否多說一說這些故事呢?

有那些支持與限制呢?突破教室的牆,窗外有教室的學習環境,當時就

174

有考量了嗎?考量到多深呢?

(2)課程發展,有考量「學生」嗎?高品質的學生學習為何?對學生的期待 是什麼嗎?義賣、花蓮富里天主堂的營隊帶領,讓學生進行自行設計

「行動實踐」,當時考量到學生特質、學習能力、態度?如何引導?

考量到多深呢?

4、教師與社群

(1)教師在進行課程發展時,進行課程決定與教學安排時,如何在看待與衡 量內容、學生與教室環境等三個要素呢?是否還有其他考量因素呢?考 量教室環境與資源與考量學生特質,考量到多深呢?

(2)課程發展時考量「老師」要素時,自己或夥伴老師,會被優先考量嗎?

怎麼衡量「老師」的呢?更輕鬆的教同樣的內容?或更省力?考量到多 深呢?

(3)探究特色課程發展時,遭遇的困難有那些?那些是屬於可以自動解決的 內隱設計?那些是經過敏察與慎思而解決的外顯設計?那些是無能為力 的呢?這些問題解決之解決策略又是什麼呢?

(四)特色課程實施的歷程與經驗

永續的餐桌的課程已經跑了4 次循環,這其中有修正嗎?遇到那方面 的問題?有進行反覆溝通與討論嗎?形成多少的變通方案?分析與辯護各種 方案優缺點的理由?衡量與選擇的標準?實踐改良的方案效果如何?那是一 個什麼樣的情況?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