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陳致元的童年時期

1970 年代的台灣,在退出聯合國之後,陸續與日本、美國等經濟大國斷交,

外交上嚴重受挫,接著國際上發生經濟風暴,兩大原因嚴重影響台灣經濟發展,

然而當時的台灣不囿於外在艱困的局勢,反而善用此時機反省自己的真實處境與 內外在問題,1974 年在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任內,推動十大建設與經濟轉型,

國家的經濟因而進入快速起飛的階段,創造另一波台灣經濟奇蹟。走過 60、70 年代的國內外政經的大變動,80 年代的〈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 77 和〈愛拼才 會贏〉 78 兩首盛行的國台語流行歌曲,猶如台灣人民對之前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 精神意涵之回顧和延續,兩首歌曲的歌詞中說明人生路有起有落,不一定會依著 自己期望的劇本走,可是無論如何人依然要充滿著立志與奮發的積極精神。人不

76 朱光潛,《談文學》(台北:萬卷樓,1990 年),頁 8。

77 翁孝良作詞,〈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歌詞內容: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陽下低頭/流著汗水默 默辛苦的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著追 求/追求一種意想不到的溫柔/你是不是像我曾經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頭/因為我不 在乎別人怎麼說/我從來沒有忘記我/對自己的承諾/對愛的執著/[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我 認真的過每一分鐘/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跟著希望在動]

78 陳百潭作詞,〈愛拼才會贏〉,歌詞內容:一時失志不免怨嘆/一時落魄不免膽寒/那通失去希望 /每日醉茫茫/無魂有體親像稻草人/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好運歹運總嘛要照起 工來行/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能左右別人但可以掌握自己,困頓的現狀不等於未來就是窮途末路!陳致元生長 於那樣的時代氛圍裡,在他的生長歷程與他創作出版的六本自寫自畫圖畫書裡,

也可見到積極自主的時代精神反映其中。

壹、遊歷鄉間的童年

1975 年出生於台灣屏東。回想童年歲月時,陳致元說:

我家以前旁邊是很大的草原,早上起來都是霧,看到一條很小的路,可以 赤腳在那個草原上,那裡有鴨子,你可以趕他,然後他就會飛,一直跑。

然後可以放風箏,放到不見這樣,一直從中午放到不見。騎腳踏車到處走,

探險。然後看過雙頭蛇。以前釣青蛙,水裡面都是魚,都是爛泥巴。…踩 到爛泥巴那種感覺是什麼,然後你穿著夾腳拖鞋,踩下去之後,腳一拿起 來,鞋子在裡面,然後你要伸手去把他拔起來。 79

從陳致元的描述中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大自然寬廣自在的氛圍猶如一位母親 的大懷抱,孩提時的陳致元在大自然的懷抱裡,赤足踩在草地或泥地上或追、或 跑,和大自然孕育出的鴨子、青蛙和魚兒共同交通,手裡的風箏可以盡情的和風 競賽玩耍,有大自然相伴的童年對陳致元來說,是充滿快樂的回憶,好似一首歡 樂的詩歌,一幅令人駐足的畫作。黃武雄說: 「摩天大樓固然標示著人類近代文 明偉大的成就,但兒童屬於自然與無限,自然的浩瀚富於變化。複雜和詭譎更能 吸引兒童。在兒童尚未進入摩天大樓之前,讓他多一段歲月徜徉於自然的無限,

從自然吸吮曾經且一直哺育著人類文明的乳汁。」 80 陳致元感受到的幸福童年,

正是徜徉於無限的自然,從中吸取其多方養分的景象,這樣的氛圍與景像,我們 可在他的第一本圖畫書作品《想念》感受到。

79 關崴,〈在城市中光著腳丫走路的漫步者〉(作家專訪-陳致元 未出版之訪問稿),2005.9.7、

10.31、11.15。

80 黃武雄,《童年與解放》(台北:人本教育基金會,1994 年),頁 57。

貳、「沒有」等於「有」的童年遊戲

自幼家中經濟狀況不佳,但小時後他從來都不知道自己家境不好,還是天 天玩的很開心。因為家境不好沒有多餘的錢買玩具,四處打零工的媽媽想到讓陳 致元坐在她身旁的小椅子上,引導他觀看街上來往的行人,也因此培養了他細膩 的觀察力,陳致元認為沒有其實是等於有,因為沒有時他會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把 沒有的想出來。家中排行老么的他,哥哥姊姊都長他四、五歲,所以從小幾乎都 自己玩。長大一點,他跳下那張小椅子,在巷子裡漫步、觀看陽光灑落地上光影 的變化,進到森林裡聆聽動物的叫聲,回家的路上,假裝自己是導演,說故事給 自己聽。 81 沒有玩具、大人和兄姐陪伴玩耍成長的童年,陳致元用他的觀察力和 創造的精神為自己找樂趣,以想像的方式跟周遭的環境接軌,豐富自己的生活,

讓自己的童年不留白,這樣的生活場景與這樣的兒童,可在其第二本與第三本創 作《小魚散步》和《一個不能沒有禮物得日子》虧見一二。

參、生活中的活教材

小學時媽媽幫陳致元遷戶口到師院附小就讀,班上同學多來自醫生或律師等 高社經家庭,雖然自己的成績和社經背景和他們有差距,但卻和同學都相處的不 錯。只是即使被安排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之中,他對讀書依然沒有提起興趣,功課 仍舊不好,那時同學們幾乎早已知道自己的志向是長大以後要讀台大,而陳致元 則尚處在人生志向摸索階段 82

媽媽沒讀很多書,所以陳致元從小自媽媽那兒獲得的寶貴資產並非各類學業 知識,而是媽媽給予陳致元的尊重和安全感,那也是日後他踏上童書創作的重要 支柱。陳致元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曾經為了要媽媽買玩具給他,因而拿起原子筆在 牆上畫起海底世界,從客廳畫到廚房,當時雖然免不了被打的結果,但愛乾淨的

81 吳昭怡,〈陳致元 用童書精釀純真〉 , 《天下雜誌》,頁 178-80。

82 陳致元,個人訪談,2007.10.26。

媽媽竟然保留著他的畫沒有擦掉。媽媽平時點點滴滴所帶給他的生活教育,深深 影響著他。 83

小時候在工廠做過童工,跟著老師傅學習時學會了何謂專業。高職畢業之 後,還有很多其他的打工經驗, 84 這些經歷都讓當時年紀還小的陳致元從中獲得 很多人生體驗。

從以上陳致元的童年往事,我們可以看見他相當貼近生活層面的兒時經驗,

在他的生活裡可以瞧見許多創造的歷程,大自然裡的景物、生活周遭的親人、同 學、打工時的老闆、經過眼前的行人等等作者曾經驗到的人事物,無一不是他閱 讀的對象,在閱讀的過程中,陳致元用他自己的一套詮釋體系,讓閱讀的對像成 為餵養他豐富的生活知識和美感經驗的來源,活在當下的態度讓學習的材料俯拾 即是,不自我限制的觀念讓生命增添瑰麗的色彩!陳致元相信沒有甚麼事情是沒 有希望的!

83 同註 81,頁 180。

84 參考吳昭怡,〈陳致元 用童書精釀純真〉《天下雜誌》,頁 179;關崴,〈在城市中光著腳丫走 路的漫步者〉(作家專訪-陳致元 未出版之訪問稿) ,2005.9.7、10.3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