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Copied!
15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郭建華 先生

陳致元自寫自畫圖畫書中兒童觀研究

研 究 生: 詹小青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七 年 八 月

(2)
(3)
(4)
(5)

~ 致謝 ~

論文指導教授 郭建華 圖畫書創作者 陳致元

寫論文時 未曾謀面,拔刀相助者 陳曉玲 劉維中 關崴 協助翻譯英摘的 小明 阿 J

給我機會成為兒文所的幸運兒之 林同學 在兒文所裡給予溫暖又貼心協助的同學兼學姊 雅惠

兒文所可愛又可敬的師長~

張大俠 杜掌門 寶山人 芸公主 楊幫主 芬姊姊 淑女姊 引介閱讀兒童電影的 陳老師

台東四暑一起吃吃喝喝 上山下海 嬉戲玩耍的 秀琴等 25 位同窗 一起秉燭夜讀 趕報告 耐酷暑的 子芳 育秀 佳蓓 穗如

來台東考研究所以及寫論文時

不時給予支持鼓勵的郁君 怡如 佳珍 乙庭 羊ㄇㄟㄇㄟ 玉蘭……

最後當然還有 詹爸爸詹媽媽

寫謝詞的這個時候,感覺好似站在領獎台上 有機會發表得獎感言

於是 體會到得獎者站在台上時 心裡的五味雜陳 寫完論文,有太多人想感謝

於是列出了像一座塔的名單 這一座由多人名單堆起的字塔

是一組悄悄與我共同成就這篇論文的親戚朋友與師長 這個字塔

像個陀螺 轉動之後 就可見到花樣炫爛的圖樣 那浮現腦海的圖樣

是進入東大兒文所歷來的點點滴滴……

總之

成為台東兒文一份子的幸福感 可敵

台東的 酷暑與強颱 暑假期間仍得 挑燈夜戰 的辛苦

以及

寫論文過程中經歷的 煎熬與孤獨

無論如何 完成就是一份成就 感謝參與我這份小小成就的諸君。

(6)

陳致元自寫自畫圖畫書中兒童觀研究

詹小青

國立台東大學 兒童文學研究所

摘 要

一般說來,圖畫書的指涉讀者以兒童為主,圖畫書創作者的兒童觀影響其創 作出何種作品給兒童閱讀,透過閱讀影響兒童讀者形塑其對兒童形象的想像。本 研究以本土圖畫書創作者陳致元於 2000 年至 2007 年所出版六本自寫自畫作品為 探討範圍,以文本細讀與作者訪談方法,採用兒童自主與存在主義中的自由哲學 觀點,析論陳致元自寫自畫圖畫書中所呈現之兒童概念。

研究結果發現:陳致元相信人可以在其所處的當下境域中,展現身為人的自 由與自主,並且將此人生哲學融入他的創作裡。他將自身經驗與現今社會現象的 觀察寫成寓言性的故事,結合圖畫書圖文合作敘事、故事主題的氛圍營造、象徵 與符碼的使用等方式的運作,讓圖畫書中的兒童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也因而讓 兒童讀者在閱讀的行為中,感染故事裡兒童角色的自主性形象。

另外,陳致元的作品隱含世間存有美和愛的生命意境,並以其作為兒童自主 性開展的支撐力,因而顯現其作品對兒童的價值,以及作品本身的藝術性。

關鍵詞:陳致元 圖畫書 兒童觀 兒童自主

(7)

An Analysis on the Concept of Child in  Chih­Yuan Chen’s Picture Books 

Chan, Hsiao­Ching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Generally  speaking,  the  readers  of  picture  books  are  primarily  intended  to  be  children.  The  concept  of  child  that  authors  and  illustrators  hold  can  influence  what  kind of works they produce. Moreover, these works can affect the way how children  shape their ideas for children’s imag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oncept of child in  the  six  picture  books  written  and  illustrated  by  Chih­Yuan  Chen,  published  during  2000  to  2007.  The  methods  of  interview  and  close  reading  were  included  and  the  views  of  children’s  autonomy  and  the  liberal  philosophy  of  Existentialism  were  adapted to analyze Chen’s book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stated below: 

Chen  believes  that  people  can  perform  their  freedom  and  autonomy  in  which  they stay, and this  idea has  merged  into his creations. Based on his own experiences  and observations of phenomena in modern society, Chen transforms his thoughts into  metaphorical  stories.  He  combines  words  and  pictures  in  picture  book  format  with  establishing  atmosphere  of  story  topics  and  using  symbols  and  codes,  so  that  the  children  protagonists  of  the  books  are  presented  as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In  so  doing, child readers could feel the autonomy performance of the children’s roles in the  stories during a reading process. 

In  addition,  Chen’s  stories  imply  that  the  idea  of  beauty  and  love  in  life  is  in  existence  and  it  is  the  support  of  developing  children’s  autonomy.  Thus,  this  shows  the value of his work for children and the artistry of his creations as well. 

Keywords:Chih­Yuan Chen, picture books, concept of child, children’s 

autonomy

(8)

目 錄

表 次 ... iii

圖 次 ... iv

第 壹 章 緒 論 ... 1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方法與限制 ...4

第三節 文獻探討 ...7

第 貳 章 作 家 與 作 品 介 紹 ... 24

第一節 陳致元的童年時期 ...24

第二節 陳致元的創作故事 ...28

第三節 陳致元自寫自畫的作品 ...36

第 參 章 作 品 反 映 兒 童 所 處 的 現 實 人 生 ... 42

第一節 生物與社會的約束力 ...42

第二節 親情與自然的支撐力 ...51

第三節 在必然的現實人生裡自主決定...59

第 肆 章 作 品 中 兒 童 與 現 實 人 生 的 關 係 ... 61

第一節 自主選擇親子關係與面對成長變化...61

第二節 兒童創造的朋友關係 ...71

第三節 自主創造的人生...80

第 伍 章 結 論 ... 82

第一節 圖文表現的特性...82

第二節 兒童自主的形象...87

第三節 生命現實的呈現...93

參 考 資 料 ... 98

(9)

附 錄 一 : 陳 致 元 自 寫 自 畫 作 品 內 容 分 析 ... 104

附 錄 二 : 整 理 陳 致 元 自 寫 自 畫 作 品 中 的 兒 童 ... 108

附 錄 三 : 陳 致 元 訪 問 紀 錄 (一 ) ... 114

附 錄 四 : 陳 致 元 訪 問 紀 錄 (二 ) ... 132

附 錄 五 : 陳 致 元 相 關 記 事 ... 136

(10)

表 次

表 2-3-1 主角兒童的生長背景 ………39 表 2-3-2 「他人」與主角兒童的關係………40

(11)

圖 次

圖 3-1-1 《沒毛雞》跨頁 6 左局部……… 45

圖 3-1-2 《沒毛雞》跨頁 6 右局部……… 45

圖 3-1-3 《沒毛雞》跨頁 9 右局部……… 46

圖 3-1-4 阿里巴巴服裝……… 46

圖 3-1-5 阿拉丁服裝……… 46

圖 3-1-6 《沒毛雞》跨頁 6 右局部……… 46

圖 3-1-7 歐洲貴族服裝……… 46

圖 3-1-8 《阿迪和朱莉》跨頁 2 右局部……… 48

圖 3-1-9 《阿迪和朱莉》(2006 年 7 月版) 跨頁 10 右圖……… 48

圖 3-2-1 《小魚散步》 跨頁 16 右圖……… 51

圖 3-2-2 《小魚散步》跨頁 6 右圖……… 52

圖 3-2-3 《小魚散步》跨頁 9 ……… 52

圖 3-2-4 《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跨頁 3 右圖……… 53

圖 3-2-5 《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 跨頁 17 右圖……… 53

圖 3-2-6  Guji­Guji 跨頁 5 ……… 54

圖 3-2-7 《想念》跨頁 6 右圖……… 54

圖 3-2-8 《想念》跨頁 8 右圖……… 55

圖 3-2-9 《想念》跨頁 11……… 55

圖 3-2-10 《想念》跨頁 13……… 56

圖 3-2-11 《想念》 跨頁 14 右圖……… 56

圖 3-2-12 《小魚散步》蝴蝶頁……… 56

圖 3-2-13 《小魚散步》跨頁 2 ……… 56

圖 3-2-14 《小魚散步》跨頁 1 ……… 57

圖 3-2-15 《小魚散步》跨頁 6..……… 57

圖 3-2-16 《沒毛雞》跨頁 10……… 57

圖 3-2-17  Guji­Guji 跨頁 10 右圖 ……… 58

圖 3-2-18 《沒毛雞》 跨頁 13 右圖……… 58

(12)

圖 4-1-1  Guji­Guji 跨頁 10……… 64

圖 4-1-2  Guji­Guji 跨頁 14 右圖 ……… 65

圖 4-1-3  Guji­Guji 前後蝴蝶……… 65

圖 4-1-4 《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跨頁 1 ……… 66

圖 4-1-5 《想念》跨頁 3.……… 68

圖 4-2-1 《想念》跨頁 10……… 72

圖 4-2-2 《小魚散步》跨頁 2……….. 73

圖 4-2-3 《沒毛雞》跨頁 9.……… 78

圖 4-2-4 《沒毛雞》跨頁 16(2005 年版)……… 78

圖 5-1-1 《沒毛雞》跨頁 4 ……… 83

圖 5-1-2 《小魚散步》跨頁 8 ……… 83

圖 5-1-3 《小魚散步》 跨頁 12 ……… 84

圖 5-1-4 《小魚散步》跨頁 3 ……… 84

圖 5-1-5 《沒毛雞》跨頁 6……….. 85

圖 5-1-6 《想念》跨頁 3 右圖局部……… 85

圖 5-1-7  Guji­Guji 跨頁 4 左圖局部……… 85

圖 5-1-8  Guji­Guji 跨頁跨頁 9 左圖局部……… 85

圖 5-1-9  Guji­Guji 跨頁 11 左圖局部 ……… 85

圖 5-1-10 《阿迪和茱莉》頁 2 右圖局部……… 86

圖 5-1-11 《阿迪和茱莉》頁 2 右圖局部……… 86

圖 5-2-1 《想念》跨頁 1……….. 88

圖 5-2-2 《想念》跨頁 6 左圖……… 88

圖 5-2-3 《小魚散步》跨頁 4 右圖局部……… 88

圖 5-2-4 《小魚散步》跨右 9 左圖局部……… 88

圖 5-2-5 《小魚散步》跨右 12 右圖局部……….. 88

圖 5-2-6  Guji­Guji 跨頁 5 右圖……… 89

圖 5-2-7  Guji­Guji 跨頁 7 右圖局部……… 89

(13)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身為幼教老師,選擇研究題材時,筆者以幼兒主要閱讀的文類—圖畫書作為 研究對象。在眾多圖畫書作品裡,筆者選擇本土圖畫書作家的作品做探究。選擇 本土作家作為研究的過程中,筆者從評論家的書評和圖畫書界的獎項裡發現,國 內圖畫書創作新秀陳 致 元( 1975 年 生 )的 作 品 受 到 國 內 外 童 書 界 的 注 意 , 自 2000 年 出 版 《 想 念 》 第 一 本 自 寫 自 畫 的 圖 畫 書 以 來 , 到 2007 年 止 共 有 六 本 自 寫 自 畫 創 作 出 版 , 依 序 還 有 《 小 魚 散 步 》、 Guji­ Guj

i

、 《一個不 能沒有禮物的日子》、《沒毛雞》與《阿迪和朱莉》 。

《 想 念 》、《 小 魚 散 步 》 與  Guji­  Guji 三 度 獲 國 內 著 名 信 誼 幼 兒 文 學 獎 的 肯 定, 1 其 中《小魚散步》獲選 2003 年義大利波隆那插畫獎,也被美國《出 版家週刊》評選為 2003 年度最佳圖畫書,Guji­Guji 曾 於 2004 年 九 月 在 美 國 上 市 時 高居亞馬遜網路書店童書銷售排行榜第 4 名、銷售總排行榜第 43 名,也 被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列為「必備典藏」星級推薦作 品,成為全美各級圖書館採購指標。從 Google 中搜尋陳致元的相關資料,還可 以查詢到除了中文以外,英、法、日等網站的相關資訊。

雖然陳致元年紀尚輕,其圖畫書創作資歷尚在發展,但是在以翻譯作品為多 的台灣童書市場,一位台灣土生土長的台灣之子,沒有顯赫的學歷,在國內與國 際間不同文化中,以及學者專家和讀者雙方面,能有如此肯定,其作品的內涵值 得探究。從評論家的書評裡可看見陳致元的作品,故事主題富有社會議題的蘊 意,不同一般圖畫書幸福快樂的基調,但是他的作品畫風卻又充滿童趣,相較之 下兩者之間形成一種觀點上的反差。社會議題似乎是屬於成人討論的範圍,圖畫 

《 想 念 》2000  年 獲第十二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評審委員推薦獎。 《 小 魚 散 步 》2001  年 獲第十二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評審委員推薦獎。Guji­Guji  於 2003 年獲第十五屆信 誼幼兒文學獎 3­8 歲圖畫書創作類佳作獎。

(14)

書卻是以兒童為主要指涉讀者,且陳致元又是以富有童趣的風格呈現,陳致元以 這樣看似是成人世界的主題,作為年紀小、社會經驗少的兒童讀者的閱讀題材,

凸顯了他的作品之特殊性,因此筆者想進入他的自寫自畫作品深入探究。

閱讀陳致元作品時筆者思索著不同的問題,包含在《想念》裡,筆者想到該 如何看待成長中獲得與失去的問題,還有童年經驗對一個人的意義。在《小魚散 步》裡,筆者會想了解小魚這個小女孩獨自玩想像遊戲背後的原因,以及為何她 必須一個人玩的問題。從《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裡,看到一個家庭在面臨 某種重要變化時,大人和小孩的不同反應,為什麼會有如此差別?而最後的溫馨 局面給人思考生命中真正的價值為何。

從 Guji­ Guji、《沒毛雞》與《阿迪和茱莉》裡,筆者看到因為個體或群體間 的差異而產生群體間的衝突與個體間自我認同的問題。另外,《一個不能沒有禮 物的日子》中所經營出引人入勝的溫馨情節,與甜蜜的家庭親情氛圍,以及此書 和《想念》、《小魚散步》、Guji­ Guji 與《阿迪和茱莉》等五本作品中對家庭的種 種描繪,讓筆者思考「家」這個單位在文化傳承與親情傳達上對「兒童與人」的 意義。

整體而言,以上提及的六本作品中,若將故事的主人翁皆視為兒童, 2 可以 看出故事中的氛圍並非全是歡樂、順心的,兒童所身處的境遇是一些人生難免的 衝突或困境。書中的情節和結局都可看到主角「兒童」隱含著自主性,在遇到生 活中的衝突或困境時,不僅最後都是笑著走出來,且過程中他們都沒有表現出退 縮、柔弱或依賴的一面,這點和書本外現實世界的兒童並不完全一致,因此,探 討陳致元如此描寫兒童的動機和用意何在是本研究的目的之一。

再則,本研究雖然在選擇研究對象時選取本土作家作品,且其作品中具有社 會意識與關懷,但本研究並不直接從陳致元作品中隱含的社會議題進行探究,而 

《小魚散步》 、Guji­ Guji、 《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與《阿迪和茱莉》這四個故事都有描寫 故事主人翁與父母互動的情節,自然地讓讀者認同他們是兒童的角色。 《想念》一書的主人翁則 是一位成人女性對童年的追憶,研究討論時將著重於兒時記憶中的兒童角色,並思考其與故事主 題的關聯性。 《沒毛雞》一書中並沒有明確地指示主人翁的年齡階段,在本研究論述時,則以兒 童角色的角度來思考。

(15)

是希望探討作品如何以隱含社會現實議題的情節呈現兒童角色,兒童與社會現實 的關係為何,兒童如何在現實的人生裡表現自己,以及如何與他人互動。因此,

透過分析文本中的情節、敘事觀點、文圖敘事的方式等與書中兒童的關係,對照 作家的圖畫書創作觀點,探討六本陳致元自寫自畫作品中所隱含的兒童觀是本研 究的另一個目的。

(16)

第二節 研究問題、方法與限制

壹、研究問題

基於研究目的的方向,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陳致元對兒童與圖畫書的想法:

陳致元為何想創作圖畫書?對兒童與圖畫書之關聯性有何想法?想創作什 麼樣的圖畫書?為什麼?

二、陳致元作品如何呈現兒童:

作品中的兒童處於哪些人生境遇?人生境遇裡呈現著甚麼樣的人生現實?

兒童在現實人生裡如何反應?作品詮釋出的兒童反映什麼樣的兒童觀?

貳、研究方法

因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陳致元自寫自畫作品中的兒童觀,而圖畫書作品的完成 需要文字和圖畫兩者合作,兩者有共同的目標,非陳致元自寫自畫的作品,作品 所呈現的特性和意涵會受另一方文字創作者的影響。因此,本研究針對陳致元六 本自寫自畫圖畫書為研究文本,依出版年代順序分別為《想念》、《小魚散步》、  Guji­Guj

i、

《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沒毛雞》、《阿迪和朱莉》,採用作家訪 談與文本分析兩種方法行研究,藉由訪談作家了解作者對兒童與圖畫書的想法,

以及以文本分析的方式,析論作品中隱含的兒童觀。

依據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本研究實施的步驟如下:

一、細讀文本:

細讀研究文本中的文圖,首先整理每一則故事的時空背景、角色人物、敘述 觀點、蘊含主題、圖像特色和閱讀時產生的問題(整理內容詳見附錄一),對故 事有較全面的認識。接著再整理每一則故事中,兒童的角色選取(真人或動物)、 生長背景、性別、穿著和身上的色彩、人際關係與互動情況,解析兒童與人互動

(17)

中是否產生衝突、衝突點為何、如何解決(整理內容詳見附錄二),從以上兒童 本身以及與他人的互動情形,對圖畫書中的兒童作初步的了解。

二、訪談作家:

整理作家曾接受的相關訪談和評論資料,依作家的成長與創作背景,和作家 對圖畫書及兒童兩者的看法,整理期刊報導及訪談資料,進而擬定尚須了解的問 題,與作家進行訪談(半結構式訪談問題與紀錄見附錄五)。將文獻與訪談資料 整理歸納在下一節文獻探討,與下一章作家與作品介紹之中。

三 、 文 本 分 析 :

以兒童有自主意識的角度,依圖畫書中文圖所表現的角色和情節,整理研究 文本中兒童所身處的人際互動中之現實狀況,分析兒童在其中的互動關係、產生 的問題、面對問題的過程與結果,是否能以自我依賴完成自己的目標,或能獨處、

能有自己的想法無須大人過多的支持,可以在當下面對的狀況中作選擇和決定,

讓自己自主的存在。

四 、 總 結 :

整理研究結果,歸結陳致元如何在圖文世界裡,形塑兒童的自主形象,以及 歸納其作品的圖文特性,再從作者與作品蘊含的兒童觀,與圖畫書創作觀,說明 作品對兒童的蘊意。

參、 研究限制

一、研究觀點的限制

每一部作品都有多種的詮釋角度,可因詮釋者的興趣、生活背景、時空背 景、採用的理論觀點、對理論和作品的掌握程度等等,而為作品下不同的註解,

或解讀出不同的意涵。本研究因以作者作品反映的兒童觀為研究主軸,因此,

陳致元作品裡所隱含的社會議題層面,或陳致元作品所呈現的整體創作風格等 面向,在本研究中將無法完全囊括。

(18)

二、研究時間的限制

作家陳致元仍在圖畫書的創作之路持續前行,時代在變、社會文化價值在 變、人的思想會變,所以本研究所探討出關於作者對兒童與圖畫書創作想法的部 分,提供的是關於創作者創作生涯中一種階段性觀點,也反映著某種和某段時期 社會文化觀點,非亙古不變之定見。

(19)

第三節 文獻探討

兒童與圖畫書的存在在社會上受到不同的看待方式,因此陳致元所創作的圖 畫書相同的也受到不同的評價,筆者在進入陳致元的圖畫書之前,先對三者作進 一步探討。第一,了解「兒童」此概念的來源、定義方式與兒童文學的關係,和 兒童自主性之存在與否與意義;第二,了解圖畫書的內涵與解讀方式;第三,了 解報導評論中對陳致元作品的看法。

壹、兒童概念的相關探討

一、「兒童」概念的產生與意涵

除以「成熟階段說」來看待兒童是生理上處於發展狀態且有階段性之外,近 代多位學者在研究兒童及童年的結果上,似乎都趨向「兒童是一建構出來的概 念」。

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在《童年的消逝》中,於不同的時代背景與 文化環境史料中尋找兒童的身影,得知兒童群體在相異的時空中有不同的生活與 被對待的方式,接著尼爾.波茲曼以羞恥心的發展完整與否、口語溝通能力的發 展情形、印刷術發明後識字能力的與否,及兒童在社會文化環境裡是否被特別看 待,析論出童年概念是被發明出來的,所以也就會有消逝的可能性。 3

柯林.黑伍德(Colin Heywood)從社會學家普魯特(Alan Prout)和詹姆斯

(Allison James)對兒童社會學提出的新典範中,找到三個命題作為研究兒童史 的歷史學家參考,在其著作《孩子的歷史:從中世紀到現代的兒童與童年》中即 以此三個面向論述兒童與童年的概念,此三個命題分別是:「童年被理解成社會 建構物」、「童年是社會分析的一個變項,應該與其他變項如階級、性別及種族這

3 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著,蕭昭君譯,《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

(台北:遠流,2003 年),頁 15-97。

(20)

鐵三角一起考慮」、「兒童在決定自己和周遭他人的生活上具有主動性」。 4

沈恬妤在《盧梭的兒童觀及其人生論設定》一文裡,探討從歐洲中世紀到十 八世紀兒童史的進程,得到的結論是:「兒童為一流動的主體,隨著時代的的更 替,社會思想的轉換,對兒童將也有著不同的概念想法,甚至有所謂『三度的世 界觀』 的說法。……三度世界觀中,兒童是獨立的存在類型,在組成宇宙世界上,

人、兒童、萬物可以說是鼎足三立了。」 5

在兒童哲學領域裡,馬修斯(G.  B.  Matthews)指出兒童是清新充滿創意的 思想者、哲學家,他認為:「各種童年論可以刺激我們的研究,也可以挑戰我們 對兒童的理解;……但是我們要小心,千萬不能讓那些理論模型歪曲了小孩,也 不能因為這些模型,而降低了我們把孩子當作同等的人來看待的意願。」 6

在成人中心研究觀點之外,以上三位學者又加入「兒童」的觀點(主動性、

主體、思維意識),使得成人了解和研究兒童的方法得以更完整。在「兒童」是 一具建構的、浮動的、綜合的概念等意義之下,成人看待兒童時應持續保持開放、

積極主動了解的心態,以多方面的角度認識所面對的兒童。

熊秉真論述中國的兒童與童年史時,同樣指出兒童與童年是具多面向意義,

是社會與文化因素營造而成,以及主張要細心探查兒童自主性的聲息動作。 7 另 外,他還擴增領域地談到由兒童和成人合組的「人生」面向,在中國歷史曾經出 現的童年觀裡熊秉真發現:

一個「兒童」或一個人的「童年」不再是一種年齡上的絕對劃分,……兒 童與成人都變成一種相對、交錯、連續的生命過程,並非絕對、機械般固定、

階段性的對比。如此的設想,理念上說,不但可能帶給兒童另一種地位,而

4 柯林.黑伍德(Heywood, Colin)著,《孩子的歷史:從中世紀到現代的兒童與童年》 (A History  of Childhood:Children and Childhood the West from Medieval to Modern Times) ,黃煜文譯(台 北:麥田,2004 年),頁 11-2。書中引用普魯特與詹姆斯的話說明兒童被理解為社會建構物的意 思是: 「兒童的不成熟是生命的生理事實 ,但如何理解不成熟以及如何賦予意義則是文化的事實 。 」

5 沈恬妤,《盧梭的兒童觀及其人性論設定》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2006 年,頁 20。

6 G. B. 馬修斯(Gareth B. Matthews)著,王靈康譯,《童年哲學》 (The Philosophy of Childhood)

(台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1998 年),頁 42。 

熊秉真,《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 (台北:麥田,2000 年) ,頁 21-3。

(21)

且可以留給成人一份純真和解放。這種對人生的構想,與晚近生物醫學論述 主導下的人生分段法及社會年齡群之角色設定,相當不同,確曾在過去時段 中被視為一種有助於兒童與成人的「雙贏」之局。 8

這樣的觀點將兒童與成人間的距離與地位拉近,讓兒童與成人都有其主體價值存 在。

二、兒童文學與「兒童」

兒童文學從文學中分類出來,說明的是為兒童而存在的文學。然兒童是不穩 定、建構出來的概念,成人對兒童的概念為何,將影響其創作出何種兒童文學,

如傅林統指出兒童文學中,成人對兒童的態度主要有三種:其一是忽視兒童的本 性,視兒童階段為成人生活的準備期,因此兒童文學在此的目的是灌輸知識、教 訓兒童、指導兒童;其二是視兒童為天真無邪的群體,成人應該尊重兒童的特質,

反對第一種對兒童的看法,因此,傅林統認為此種觀念的成人創作出的書是能使 兒童真心喜愛的書;其三是前兩者的折衷,認為兒童期有它的意義,以及童書要 能引起兒童的真正興趣,但非讓兒童任意生長,應該將其導向真善美的境界。

Deborah Cogan Thacker 和 Jean Webb 在《兒童文學導論:從浪漫主義到後現 代主義》中,探討從十九世紀浪漫主義到二十世紀後現代主義等不同時代背景的 經典兒童文學作品中,也見到與上述相似的兒童觀,其中 Thacker 和 Webb 也看 見作者和讀者在文本的產生方面具有某種權力關係, 10 這說明著變遷的兒童觀,

讓兒童文學作家為兒童創作出不同的作品,而兒童自己對其所閱讀的兒童文學作 品有積極和消極的作用等差異。

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在《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裡提到:「目前 的文學作品、玩具與遊戲以及電影電視當中所傳達之意識形態,會如何影響孩子

8 熊秉真,《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頁 38-9。

9 傅林統著,《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台北:富春文化,1998 年),頁 55-6。

10  Thacker, Deborah Cogan & Webb, Jean 著,楊雅捷,林盈蕙譯,《兒童文學導論:從浪漫主義到 後現代主義》 (Introducing Children’s Literature:from Romanticism to Postmodernism) (台北:天 衛文化,2005 年)。

(22)

對自己和所處世界的看法。」 11 這提醒我們:關於童年的文學和電影,界定和維 繫著我們大人想要凌駕兒童之上的權益,也操縱著我們想要兒童具備多少凌駕他 們自己之上的權益。一般大眾對童年具有近似的假設,這是一個社會文化中所存 有的意識形態,談論兒童文學時可留意自身對兒童的看法所隱含的意識形態,並 判斷和決定這些意識形態中,所存在關於自己和彼此的假設是否合理或明顯,並 也鼓勵兒童對那些做出決定。 12

以培利‧諾德曼在鼓勵成人及兒童辨識與判斷吸收的訊息中所隱含的意識形 態這一觀點,猶如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曾提及的說書人透過交換經驗來解 放自己與觀眾的力量,以及他將觀眾對電影那些製作與再製作能有部分控制權,

設定為認同電影的重要性之前提, 13 兩者都說明吸收訊息者對訊息本身的自覺性 以達到再創造之重要意義。所以當一些兒童文學理論書籍中,述說著為兒童創作 的文學應該如何符合兒童性,或為兒童而書寫的各類兒童文學創作者,在進行創 作時,如何想像著兒童性,以及倡導兒童文學應該具備,和提供兒童哪些特性或 功能等等的同時,也很需要提醒自己和教導兒童反讀文本中的各類意識形態,避 免讓創作和閱讀兒童文學成為只是複製再造的過程,讓人類文化與經驗的傳承流 於死水一攤,甚者,也需要去思考讓兒童文學與兒童本身都具有創造性的意義,

讓兒童真正成為世界的希望,人類的未來。

從以上「兒童」在人類的社會文化裡是一浮動概念,以及兒童與成人並非決 然斷層的概念,還有兒童文學在功能上具陶冶和教化的目的等方面可以看出,這 些觀念底下其實都是成人在定義兒童、成人在為童年尋找意義,這除了表示成人 和社會對兒童的重視之外,也說明了「兒童」和「童年」在普遍社會文化和個人 的人生里程裡其實具重要價值。另外,由馬修斯、柯林.黑伍德、熊秉真等兒童

11 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著,劉鳳芯譯,《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The Pleasures of  Children’ s Literature)(台北:天衛文化,2002 年),頁 115。

12 同上註,《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頁 89。

13 此處關於班雅明理論的詮釋參考自傑克.齊普斯(Jack Zipes)著,張子樟校譯,《童話.兒童.

文化產業》 (Happily Ever After :Fairy Tales, Children, and the Culture Industry) (台北:東方,2006 年),頁 232。

(23)

哲學與童年史研究者主張加入兒童主體的觀點進行研究,以及兒童和兒童文學創 作者間具有的權力關係,並鼓勵兒童反讀文本等等的觀念中可以推論出,在成人 的主觀世界裡已發現兒童自主意識的存在,並且與成人意識具有交互影響的作 用。

三、兒童自主之相關論述探討

(一)兒童自主意識的發現

繼兒童是被發現的群體之後,兒童擁有自主意識,被以主體視之即是在「兒 童」被發現之後的另一波兒童被關注與討論的焦點。

盧梭於《愛彌兒》中說,教育兒童是要教他懂得如何生活,他說:「生活,

並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動,那就是要使用我們的器官、使用我們的感覺、我們的 才能,以及一切使我們感到我們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並 不就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14 表示他要兒童運用他 們的天性,以各種感官和自由意願自主探索生長,盧梭雖不認為兒童具有理性思 維能力,但他以兒童為中心的自然主義教育觀,其中含藏著兒童具有自由意識之 意涵。另外他提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裡,

就全變壞了。」 15 道出兒童雖有自由意識,但成人以違反兒童天性的方式施與的 對待與教育,對兒童自主發展具嚴重不良的影響。

蒙特梭利於 《童年的秘密》 裡以兒童天性、人類發展和人類生命價值等角度,

提出兒童有自我主導的本能之意義和重要性,她說:「兒童不受固定的和預定的 主導本能的束縛,這個事實表明他有天生的自由權和行動的自由。……兒童是一 個謎。我們所能知道的是,他有著最豐富的潛力,但我們不知道他將成為什麼人。

他必須得到他自己意志的幫助才能成為實體。」 16 另外,她也指出成人把自己的 標準作為兒童的典範,視自己為兒童的創造者,這是在壓抑兒童個性的發展。她

14 盧梭(Rousseau, J. J.)著,李平漚譯,《愛彌兒》(Emile)(台北:五南,1989 年),頁 1。

15 同上註,頁 9。

16 瑪麗亞.蒙特梭利(Montessori, Maria)著,馬榮根譯,《童年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ldhood)

(台北:五南,1992 年),頁 41-2。

(24)

認同「兒童是成人的父親」, 17 一位成人的完美與取決於他的童年時期是否能善用 其各種感官知能發展的敏感時期與周圍環境互動,所以成人可以協助兒童的是適 應環境,完善兒童生活的則是兒童自己。 18

艾瑞克森指出兒童早期就強烈的想發展自己獨立自主的人格,在各種動作的 探索和能力的增進之中,兒童經驗著他們個體化的過程和自由意識及自主能力的 發展,因兒童容易受他人影響,所以兒童能否順利發展出獨立自主的人格,將與 父母或照顧者在兒童早期發展自主能力的關鍵期時,教養態度是否與兒童具親密 的依附關係、是否對兒童展現自由意識和自主性時給予支持的態度有重要相關 性。 19

熊秉真在過去中國社會與文化的歷史脈絡裡,從成人與兒童的互動和彼此對 待情形之史料,以及史料裡呈現的兒童眼光與感受,和兒童透露出來的聲音和立 場,是有別於成人的角度,因此,也可從中看見兒童本身可能是自變自動的主體、

有自我意識的存在。 20

林慧芬在其對兒童自主的文獻探討中,整理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學者們的觀 點指出人天生有自主的意識,嬰兒期至青少年期是個體是否發展出獨立自主的人 格特質之重要時期,至於兒童能否在青少年與成人時期,依然展現而非壓抑或放 棄自身的自主性,將與兒童在建構自主性的敏感期中與父母的互動關係如何相 關,受到父母過多嚴厲的限制,則兒童也容易發展成自我限制、缺乏獨立的人格;

在個人事務上擁有較多自由選擇權、在情感表達上受到父母正向的支持、與父母 有親密情感的連結,則兒童教能夠發展出獨立自主的人格特質。 21

整理上列文獻得知,兒童自主性發展的敏感關鍵期,兒童向外利用各種感官

17 此言出自十九世紀英國浪漫派詩人華茲華茨之作品〈Ode: Intimations of Immortality from  Recollections of Early Childhood〉,文中歌頌兒童自然天性中擁有的直觀能力以及天生自由的光 輝之力量,並視其為成人所殞滅的特性,是無常與負有重擔的人生中之光源。

18 瑪麗亞.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頁 258-9。

19  Erik H. Erikson,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New York:W. W. Norton, 1968), pp. 107-14.

20 熊秉真,《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頁 292-315。

21 林慧芬,〈大台北地區母親對「兒童自主」教養信念之詮釋性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 , 台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第 17 卷第 2 期,2004 年 9 月,頁 232-235。

(25)

主動積極探索世界,向內則自我探索人我和物我間的關係,而這些其實都是兒童 自主意識的表達,對兒童獨立自主人格的建立有重要的助益。若於發展的敏感關 鍵期,主要照顧者能夠給予適當的指導和支持,則兒童較容易發展出自主獨立的 人格特質。兒童能在發展過程裡擁有自主性,實是人生中重要的指標性能力,自 主使兒童成為一個實體的存在,讓童年可以過得更有意義。

(二) 兒童自主的定義

關於自主性的意思,英文的詞彙是 Autonomy,張春興指出心理學上定義自 主性與「獨立」之意義相近,指個人獨立自主的能力。在社會情境中,遇到團體 壓力、社會規範以及個人價值觀念三者不能協調一致時,個人所做的獨立判斷與 抉擇,所表現的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態度,即代表他的自主性。 22 依林慧芬整理的 文獻指出自主的主要意涵為在他人和自己的意志間取得平衡,以達到自我管理、

自我決定和自我控制。在發展心理學上指出自主的發展源自嬰幼兒時期,不同領 域與階段有不同的自主性意義,以 Osterweil 和 Nagano 的探究將幼兒自主分四面 向:能區分我和非我、工具性獨立、情緒性獨立、有能力控制自己。在幼兒與他 人關係的互動性自主方面,互動性自主的意思指,當與社會的規範和大人的預期 不同時,能與他人溝通和做好自我控制,以在他人面前伸張自我意志。在不同的 社會文化境域裡,「自主」的意義也將有其特殊性的存在。 23

從哲學的角度方面探討自主性,東方的莊子與西方的沙特所關注的人之自由 的存在與人的自主性有相近的意義。莊子談的自由屬於精神上的自由,陳鼓應 說:「莊子認為,要求得精神自由,一方面,人要培養『隔離的智慧』,使精神從 現實的種種束縛下提昇出來;另一方面,要培養一個開放的心靈,使人從封閉的

22 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重訂版)》(台北:台灣東華書局,2006 年),頁 74。

23 林慧芬,〈台灣母親對幼兒自主的內涵與相關文化信念初探〉《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 ,台北: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第 19 卷第 1 期,2006 年 3 月,頁 142-6。其中關於 Osterweil 和 Nagano 對自 主的定義,能區分「我」和「非我」的意思是能自我表達和自我主張;工具性獨立指能自我依賴,

發展技能,能控制環境以完成自己的目標:情緒性獨立指能獨處,能主張自己的意見且無須過多 大人的情感支持。

(26)

心靈超拔出來,從自我中心的格局超拔出來。」 24 在此,莊子從人生的負面角度 切入,他認為人因感受到束縛而產生對自由的渴望,進而想從現實外在的束縛與 自我閉鎖心靈等困境的超脫中獲得自由。所以要達到莊子逍遙遊的境界成為真正 精神自由的人,要先能夠從現實世界中看清自己的困境,接著跳脫任何外在或自 我限制的框架,從自我的精神層面將之消解,進而得到絕對的精神自由。 25

同樣從人的困境裡談人的自由,沙特說:「自由只存在於狀況之中,狀況只 有靠自由才存在。」 26 人必須在自己的狀況中作選擇才算是自由。每個人在選擇 中自由地存在,也因人自由的選擇而決定他自己當下的狀況,一切自由的選擇與 行動都由自己決定與負責,所以沙特認為人不只是自認為什麼,而是自願成為什 麼,人是自己在創造自己。 27 與莊子所談「求得自由」不同,沙特認為人命定是 自由的,人同時要對他本身的存有,與對作為他存在方式的世界擔負責任,所以 是將世界的重擔擔在自己的肩上。 28 簡而言之,沙特指的自由即是人在現實處境 裡的自我選擇、自我創造與承擔責任。

莊子與沙特談的自由論與陳致元創作圖畫書時,主題意識包含要告訴兒童可 以在社會現實裡自主決定的觀點雷同。因此,綜合以上各理論層面的論點,本論 文從兒童與生俱有自主意識此一觀點著眼,以兒童是否可以在所處的狀況中,自 我依賴以完成自己的目標、能獨處、或能有自己的主張無須大人過多的支持,是 否可以在當下狀況中作選擇、決定或創造等等不同的行為,探討書中塑造出的兒 童主角之自主性樣貌。

24 陳鼓應,《老莊新論》(台北:五南,2006 年),頁 318。

25 楊子翎,《論莊子「自我」與「自由」概念》 ,東吳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頁 30-40。

26 松浪信三郎於《存在主義》中指出人都「受時代、地點、環境的影響,背負著整個過去,以這 樣不定的一身,又與無數不定的別人共同受著死的威脅而活著。這一件事情的綜合,形成了我 們每個人每個人的『狀況』。」(頁 141-2)

27 沙特(Jean­Paul Sartre)著,張靜二譯,〈存在主義與人文主義〉 , 《沙特隨筆》(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Essays)(台北:志文,1999 年),頁 109。

28 高宣揚,《存在主義》(台北:遠流,1993 年),頁 257。

(27)

貳、圖畫書之相關論述

一、圖畫書的內涵

林德姮將圖畫書分為「非敘事類圖畫書」和「敘事類圖畫書」。「圖畫故事書」

屬於敘事類圖畫書,其內涵為:「由物質成書設計和內容的傳達形式兩方面來定 義『圖畫故事書』,將圖畫故事書定義在圖文敘事體上,以別於其他圖畫書類別,

聚焦在圖文敘事技巧的討論,圖像與文字天生與俱的差別性,兩者結合產生獨特 的效果。」 29

鄭明進對於圖畫書的意義提出一些看法,其中針對圖畫書內涵,他認為:「圖 畫書是以優美的、富創意的圖畫為主,以淺意的文字為輔……、是一種以圖畫符 號來傳達思想、知識、文化、習俗的、好玩的書。也是三歲到一百歲的人都愛看 的書。」 30

曹俊彥和曹泰容認為圖畫書中的圖畫與文字兩者非主副關係,圖文間具有互 動、對話、對立等情形存在,圖畫書透過這樣的圖文關係展現故事意義,他們並 且指出:

嚴格講,圖畫書不是一種單一、固定形式的出版品,它不只是圖文組合,

或是圖文合併閱讀的讀物,它的讀者也不一定只有兒童,它沒有絕對的編 輯規則與標準,也沒有限定書中繪畫表現的媒材或形式,因此,圖畫書本 身即是『多元體』,……所以在寫作上實在不適合以名詞定義的方式來說明 甚麼是圖畫書……。 31

接著再細探圖畫書的內涵和深層意義,則「會先看見作者的思考模式,進而發覺

29 林德姮,〈圖畫故事書的意義與界說〉《為兒童為文學-台灣資深圖畫作家作品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2004 年) ,頁 50。

30 鄭明進著,馬景賢主編, 〈圖畫書的認識〉, 《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 會,1997 年) ,頁 64。

31 曹俊彥、曹泰容,《台灣藝術經典大戲[插畫藝術卷 2] 探索圖畫書彩色森林》(台北:文化 總會,2006),頁 12。

(28)

圖畫中透露出其在的時空背景、社會環境與文化脈絡。」 32

整體說來,圖畫書的內涵從創作者、作品和讀者三方面來看,以圖畫書本身 而言,其包含了文圖形式和由文圖兩種符號系統交織岀的故事內容,創作形式、

媒材和選用題材均相當多元;以讀者群來看,閱讀者眾,無年齡層地區別;以作 者而言,包含創作者選用的形式、媒材和題材等背後時代、環境和文化等深層的 意義。

二、閱讀圖畫書可進行的面向

對於圖畫的欣賞,珍.杜南(Jane  Doonan)說明一幅畫是由下列一些不同 的系統組織而成:

l 色彩的系統 l 明暗的系統

l 大小比例與距離的間隔 l 形狀的組合

l 大小圖案的有序排列 l 線型律動交之成的網路

同時她也指出圖畫的傳達方式基本上有兩種,分別為意義從具體圖像上一目瞭然 的「指涉」,和用以表達抽象的情況和思維想法的「示意」。 33

曹俊彥和曹泰容說:「圖畫書的『文學性』有時藏在圖像的隱喻、象徵與文 字難以形容的氛圍中,看一幅圖,讀者可以感應一個情境,看兩、三幅連續的圖,

便有了因果與先後的概念理解……。」 34

培利‧諾德曼具體的提出下面幾點,作為讀者解開圖畫書故事訊息的謎底之 切入點,包含:

l 版式與最初的印象:封面、書本裡面

32 同上註,頁 17。

33 珍.杜南(Jane Doonan)著,宋珮譯,《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Looking at Pictures in Picture  Books)(台北:雄獅美術,2006 年),頁 21-2。

34 曹俊彥、曹泰容,《台灣藝術經典大戲[插畫藝術卷 2]探索圖畫書彩色森林》,頁 15。

(29)

l 情緒與氛圍:顏色、黑與白、形狀與線條、媒材

l 風格:超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國族的風格、各個藝術家的風格、援用 風格的意義

l 視覺事物的意義:象徵、佛洛依德的象徵、符碼與手勢 l 圖畫的流動:

* 二度空間的效果-形狀、大小、佈局和構圖、身形與背景、從左到右,

以及從上到下、顏色

* 三度空間的效果-透視、觀點、焦點、重疊、光源與陰影、佈局 l 圖畫的動作與時間:未完成的行動、線性的連續感、扭曲、由左向右移

動、連續的故事、情境、其他圖畫書的上下文 35

以上幾位學者說明了閱讀圖畫書時細讀圖像中,各項基本的視覺元素實為重 要,圖像裡由各基本視覺元素組合,單幅圖畫和多幅圖畫的串聯整合出完整的故 事情節,其中作者創作時選用與安排的視覺元素,蘊含著暗示性和象徵性意義,

也是故事要訴說的內涵之一。這就像諾德曼將圖畫書比喻成「拼圖」的原因,他 說:「圖的細節要我們注意其意涵;靜止的畫面則需要我們解開所代表之行動與 動作的迷惑;無字書中的圖需要我們揭開所暗示故事的謎底;而有文字的書中,

文與圖一塊兒講不一樣的故事,而需要我們解出關聯性的謎。」 36

另外,培利‧諾德曼說:「一本圖畫書至少包含三種故事:文字講的故事、

圖畫暗示的故事,以及兩者結合後產生的故事。」 37 也就是說,閱讀圖畫書時,

需從上述書中包含的三種故事裡拼解出故事到底說了些甚麼,而本研究即從閱讀 圖畫書的三條軸線中,依據文圖所指涉和示意的線索,拼組出陳致元作品中兒童 角色的意涵。

35 培利‧諾德曼,《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頁 251-67。

36 同上註,頁 271。

37 同上註,頁 268。

(30)

參、陳致元自寫自畫圖畫書相關評析

關於陳致元作品的相關評論中,筆者整理之後依據圖畫書的創作要素,將其 分成「圖文表現」與「蘊含主題」兩類做說明。

一、圖文表現

劉清彥曾說過陳致元是用圖畫說故事的人 38 ,也就是說陳致元的圖像敘事能 力佳,閻雅萍也指出陳致元的作品中每一張圖都具有相當的故事性。 39 在圖像表 達中所使用到的技巧方面,閻雅萍提及陳致元運用了電影的特寫方式,對具有 資訊性的物件或人物作放大,這樣的技法可見於《想念》、Guji­Guji、《沒毛雞》

與《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另外,閻雅萍也指出陳致元在畫面中的空間運 用,在《小魚散步》裡以空間上的位置關係,呈現人和物之間的多角關係,在

《想念》與 Guji­Guji 則以迂迴折路的圖像給讀者對故事有更多的想像。 40 蔡皋和 周翔則點出在《小魚散步》裡,陳致元利用對細節的描繪,傳達角色之背景和 個性, 41 周翔還認為《小魚散步》是充滿匠心的創作,他說:「匠心就在于埋線,

不斷地埋暗線在裡面,不斷讓讀者發現你埋的線,這本書就是這樣的。一次次 發現,讓你不斷地有驚喜。」 42

在色彩運用方面,閻雅萍指出:「除了《想念》一書以外,陳致元其他作品 的顏色皆屬黑、灰色調,但這樣的色調在他的圖像裡並不顯暗沉,我們看到小魚 開心地享受他的買蛋之旅、Guji Guji 的天真瀾漫、小熊的樂觀、以及沒毛雞帶著 無厘頭的童趣。」 43 《出版人週刊》指出 Guji­Guji 灰色和棕色的水墨畫法讓這本 圖畫書具有古典味。 44

38 參考自吳昭怡著,〈陳致元 用童書精釀純真〉《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315 期,

2005 年 1 月,頁 178。

39 閻雅萍,〈畫裡總是充滿童意的陳致元〉,《兒童文學家》 ,台北: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

36 期,2006 年 6 月,頁 21。

40 閻雅萍,〈畫裡總是充滿童意的陳致元〉,《兒童文學家》 ,頁 22。

41 轉引自張月錄音整裡,「東方娃娃 東方寶寶 」 《讀書會》第三期,2007.5.28。

42 同上註。

43 閻雅萍,〈畫裡總是充滿童意的陳致元〉,《兒童文學家》,頁 22。

44 Publishers Weekly, 2004.11.8,p.54。

(31)

在媒材的運用上,宋嘉行認為: 「《小魚散步》與其他繪本不同之處,還包 括它的美術表現方式。除了單純的線條畫(line  drawing)之外,陳致元還用拼 貼剪紙的方式,讓畫面顯的更有層次。」 45

在敘事的視角方面,周翔說《小魚散步》裡,陳致元結合第一人稱觀點和全 知觀點,「在閱讀的視覺上,一下子把讀者拉近了,彷彿走入了小魚的世界。但 他也不是完全讓你走進去,他也會讓你退出來。」 46

在書名的設計上,小瑩說《小魚散步》這個標題點出故事主角的心境,雖然 故事是講小魚去買雞蛋,但標題及說明了對小魚來說,小魚很享受這趟過程。 47

在整體的風格方面,《出版人週刊》評《小魚散步》中以流線型、簡潔的風 格將故事焦點放在人際的互動和情感上更甚於環境。這個超越時代的故事以淡 淡的幽默表露出兒童豐富地生活和重視當下。 48 關於《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 子》,盧貞穎認為此書:「文字故事本身的精神一定超越了什麼,是可以用『我 們』這個範疇溫柔包圍的、從中提煉的東西;而圖像又將一個場域帶到觀者的 眼前,喚醒一些有著獨特共同經驗的『我們』,讓這個『我們』更加清晰。」 49 陳璐茜則提出:「作者文字簡潔清淡,搭配用牛皮紙和鉛筆構成的角色、對比明 晰的色塊和陰影,呈現出一種復古純樸之美,最特別的是畫面裡不經意的出現 小熊的身影,也是本書趣味的重點,令人倍覺溫暖。」 50 關於《沒毛雞》,許敏 雄認為此創作:「筆法大方流暢,有貼近兒童畫般的童稚趣味。」 51 戴芳煒對此 書除了有近似許敏雄的評析之外,還指出書中:「數種畫材交疊運用,將風吹水 濺的動感、大自然的精神,恰到好處地映落在繪本中。引人入勝的是,沒毛雞 略顯笨拙的模樣與遭遇,同伴們從趾高氣昂、到垂頭喪氣的表情,非常生動而

45 轉引自宋嘉行,〈閱讀繪本《小魚散步》(下)〉《台灣立報》專題,2004.7.26。

46 轉引自張月錄音整裡,「東方娃娃 東方寶寶 《讀書會》第三期」 ,2007.5.28。

47 同上註。

48 Publishers Weekly, 2004.11.8,p.62。

49 盧貞穎,〈我們的故事〉《毛毛蟲月刊》,台北: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第 163 期,

2003 年 12 月,頁 4。

50 陳璐茜,〈一個不能沒有關懷的日子〉 ,台北市立圖書館第 45 梯次好書大家讀入選圖書書單,

〈http://intra.tpml.edu.tw/gb/2003045A/2345654.htm〉 。檢閱日期:2008 年 1 月 1 日。

51 許敏雄,〈沒毛雞〉 ,和英出版社網站,〈http://www.heryin.com/bkclub10.htm〉 。檢閱日期:2008  年 1 月 1 日。

(32)

直接。」 52 在專 責 為 家 長 、 老 師 和 圖 書 館 挑 選 好 書 的 英 國 非 營 利 機 構  BookTrust 53 任 職 的  Alexandra Strick 認 為 陳 致 元 的《 沒 毛 雞 》簡 單 有 力 。

54 在圖像意義的運用上,劉清彥指出《沒毛雞》中雞的衣服符碼其實具有象徵意 義。美術插畫工作者柯明鳳對於《阿迪和茱莉》的評論是:「整本書不管編排插 畫或是故事結構均顛覆傳統,在童話世界裡,本來就應充滿無限幻想。」 55

在藝術價值方面,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 NPR 知名主持人 Scott Simon 曾在  Weekend Edition Saturday 的童書單元中,與童書作家 Daniel Pinkwater 大力讚賞 此書為:「老少咸宜,以達美術館典藏水準,值得代代相傳。Pinkwater 認為一 本傑出的圖畫書應該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視覺美感,Guji­Guji  絕對可以發揮這樣 的功用。」 56

整理以上的評論,歸納出陳致元圖畫書的圖文呈現下列特性:

(一)圖像敘事能力佳,富有童趣。

(二)圖像運用的技法有:電影特寫鏡頭、象徵法、暗示性、數種畫材交 疊、色彩以灰色居多、畫面空間安排、對細節的描繪、採取多重的 敘事觀點。

(三)圖文均顯現出簡單而有力的特質。

(四)具古典味和美感的藝術品。

二、蘊含主題

傅林統說:「凡是不朽的作品,他的主題決不是趕時髦的。換句話說是掌握 了超時空的真實性和普遍性,然後才能永垂不朽。」 57 安可思也提到一本好繪本 是:「故事後面會存在更深刻的含意。當中的主題可能跟社會議題或新聞議題有

52 戴芳煒,〈有毛沒毛都是雞!〉《中國時報》開卷,2005.9.5。

53 Book Trust 為英國慈善機構,機構的組成在鼓勵所有年齡和文化的人們喜歡和享受閱讀。

54 周月英,〈尋 找 台 灣 童 書 的 特 色 〉,原載於中國時報電子報,2006.4.10。轉引自樂多日誌,

〈http://blog.roodo.com/inca817/archives/1402220.html〉 ,檢閱日期:2008 年 7 月 27 日。

55 柯明鳳,〈推薦的話〉,台北市立圖書館第 51 梯次好書大家讀入選圖書,

〈http://intra.tpml.edu.tw/gb/2007051A/a444151.htm〉。檢閱日期:2008 年 1 月 1 日。

56 徐開塵報導,〈陳致元繪本 Guji-Guji 在美獲好評〉《民生報》@書,2004.10.24。

57 傅林統,《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頁 218。

(33)

關,但表面上是看不出來的。」 58 由此可知文學作品中蘊含的主題與作品的價值 和意義甚為相關。

吳昭怡指出陳致元在圖畫書中「談了失業、談身分認同,甚至也談死亡。

有點扎心,……」,劉清彥覺得以上那些「是真實世界裡,每個人都會面對的生 命經驗。」 59 陳婉茜專訪陳致元的文章中,也形容陳致元把社會問題裹進童書美 麗的糖衣裡。 60

林郡妙說:「陳致元將一個個溫馨與關懷的故事,搭配一張張輕鬆逗趣的圖 畫,告訴孩子社會確實存在許多不美好,但親情與愛永遠存在。因為愛與親情 無國界,讓陳致元的作品可以漂洋過海,讓外國小孩也愛讀他的故事。」 61 吳昭 怡也說到:「翻開陳致元的繪本,他反覆訴說的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親情之間 的愛。」 62

宋嘉行分析《小魚散步》時指出:「這種讓兒童自由不拘的聯想力與創造力 去扭轉實體環境帶給人的限制,因而有點類似魔幻旅程的主題,確實很容易引 起讀者的興味與評審的好感。…《小魚散步》雖然談的是一段童心未泯的旅程,

事實上也是一個「(傳統)在(現代)夾縫中求生存的故事。」 63 周翔說:「讀這 本書的時候,被裡面那種平常的生活氣息打動。…這本圖畫書把沉沉的中國人 情味兒淡淡地表達了出來。通過小女孩的肢體語言以及和小店老闆的對話,表 達了生活的美好與和睦的鄰里關係。」蔡皋表示此書具有「淡淡的幽默,老伯 就把她當作是媽媽,不說破,很有人情味,很有意思。」 64 總而言之,《小魚散 步》談論的是傳統與現代中的人際關係。

58 安可思,〈專題演講:理解波隆那〉,《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 ,台北:中民國兒童文學學 會,23 卷 1 期,2007 年,頁 18。

59 林郡妙,〈用畫筆捕捉純真 陳致元的童書外國孩子也著迷〉《卓越雜誌》 ,卓越國際股份有限公 司,255 期,2005 年 11 月,頁 29。

60 陳宛茜專訪,〈陳致元繪本 登上紐時暢銷榜〉《聯合報》文化,2005.1.9。

61 林郡妙,〈用畫筆捕捉純真 陳致元的童書外國孩子也著迷〉《卓越雜誌》,頁 29。

62 吳昭怡,〈陳致元 用童書精釀純真〉《天下雜誌》,頁 178。

63 宋嘉行,〈閱讀繪本《小魚散步》(上)〉《台灣立報》專題,2004.7.19。以及〈閱讀繪本《小 魚散步》(下) 〉《台灣立報》專題,2004.7.26。

64 轉引自張月錄音整裡,「東方娃娃 東方寶寶 《讀書會》第三期」 ,2007.5.28。

(34)

陳璐茜針對《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提出禮物:「誰說一定是新的東西 呢?也許失而復得更是一份溫馨的禮物,小熊的細心觀察和用心正是帶給家人 快樂的最佳禮物,因為家人彼此的關懷和體貼才是最好的禮物吧!」 65

《出版人週刊》說 Guji­Guji 是一個關於愛、包容和自我發現的故事。 66 《紐 約時報書評》也指出在書中愛克服了所有的差異。 67 School  Library  Journal 認為 本書可以談論重視欣賞家人和差異性之議題。 68 Cheryl 指出本故事輕輕的傳達了 一些關於做自己的重要、為自己認為對的事挺身而出、關懷他人、欣賞差異性、

不向同儕的壓力或他人對你的期許讓步、傾聽自己的聲音。 69 Anne Marie 提到此 書顯示家庭是由互相關心、喜愛的成員組合而成,不需要長像或行為都要相似 或一致。 70 綜合起來可見,Guji­Guji 中隱含了愛與包容、自我與他者之差異與認 識、家庭的組成等主題。

許敏雄認為《沒毛雞》中說明了友伴關係對孩子的重要,但不應以外表來 做決定。 71 劉清彥提到作者在此書點出了自我認同的核心價值,同時作者也利用 雞身上的衣服符碼「諷喻當今功利主義掛帥的文化迷思。」 72 陳玉金說:「 《沒毛 雞》雖是一個交友的故事,也提醒讀者『外在與認同』的議題。」 73 戴芳煒則指 出:「故事發生在大自然,簇擁而生的花草,圓又大的日頭和諧地出現在前後扉 頁,似乎暗示自然的開闊與守恆,沒毛雞雖屬於自然,富有天生的美好,特別

65 陳宛茜,〈陳致元繪本 登上紐時暢銷榜〉《聯合報》文化。

66  Publishers Weekly, 2004.11.8, p. 55。

67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2005.2.13,頁 17。

68  School Library Journal,2004.11, p. 94。

69  Cheryl,“Guji Guji Review”, Cheryl Rainfield:AVID READER, TEEN FICTION WRITER, AND  BOOK­A­HOLIC. ALL THINGS BOOKS, WITH A FOCUS ON CHILDREN’S AND TEEN FICTION,

〈http://www.cherylrainfield.com/picture­book­review_Guji­guji.html〉 。檢閱日期:2007 年 11 月 27  日。

70  Anne­Marie Nichols, My Readable Feast, Feb 14 2007. 

〈http://readablefeast.clubmom.com/readable_feast/2007/02/guji_guji_and_a.html〉。檢閱日期:2007  年 11 月 27 日。

71 許敏雄,〈沒毛雞〉,和英出版社, 〈http://www.heryin.com/bkclub10.ht m〉 。檢閱日期:2008 年 1 月 1 日。

72 劉清彥,〈沒毛雞 戳破國王新衣〉《聯合報》讀書人,2005.9.11。

73 陳玉金,〈一次奇特的繪本經驗 幽默逗趣的《沒毛雞》〉,《蒲公英季刊》,台北:新莊故事媽媽 種子團,第 31 期,2006 年,頁 3。

(35)

而且可愛。」 74

總括來說,《沒毛雞》這書可以談論自我認同的核心價值、文化的迷思、自 然的美好與可貴、友伴關係。

依據培利.諾德曼的說明:「主題就是意義,尋找意義則是一種可以應用在 文學作品當中,具有建設性的策略。…我們思考文本的各種方式,實際上只不過 是了解文本意義的種種方式。再者,這些意義讓讀者能夠洞悉他們自己的生活。」

75 從以上評論者對陳致元作品蘊含主題的分析,不論是對社會問題蘊含、對自我 之認識與認同,或是對親情、友情與愛的看重等,在圖畫書裡都被隱藏在角色性 格與行為、情節鋪成、文圖組合、敘事觀點等等之中,形成一組或多組意義,這 些意義如何和兒童生活以及兒童的認知結合,筆者將融入本論文接下來的章節裡 作探討。

74 戴芳煒,〈有毛沒毛都是雞!〉《中國時報》開卷,2005.9.5。

75 培利.諾德曼,《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頁 73-4。

(36)

第貳章 作家與作品介紹

「文藝表現情感思想,同時也就滋養情感思想使它成長。」

朱光潛《談文學》 76

台灣圖畫書作家陳致元,在他的圖畫書天地裡,表現出得以滋養不同文化土 地上童稚心靈的思想情感,陳致元創作圖畫書的動機與能量源自何方令人好奇,

本章將在接下來的三節裡分別探討兒時餵養作家成長的滋補品是什麼、作家對圖 畫書這塊文藝殿堂的想法,以及其作品中圍繞著主人翁「兒童」所創造出的想像 世界。

第一節 陳致元的童年時期

1970 年代的台灣,在退出聯合國之後,陸續與日本、美國等經濟大國斷交,

外交上嚴重受挫,接著國際上發生經濟風暴,兩大原因嚴重影響台灣經濟發展,

然而當時的台灣不囿於外在艱困的局勢,反而善用此時機反省自己的真實處境與 內外在問題,1974 年在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任內,推動十大建設與經濟轉型,

國家的經濟因而進入快速起飛的階段,創造另一波台灣經濟奇蹟。走過 60、70 年代的國內外政經的大變動,80 年代的〈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 77 和〈愛拼才 會贏〉 78 兩首盛行的國台語流行歌曲,猶如台灣人民對之前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 精神意涵之回顧和延續,兩首歌曲的歌詞中說明人生路有起有落,不一定會依著 自己期望的劇本走,可是無論如何人依然要充滿著立志與奮發的積極精神。人不

76 朱光潛,《談文學》(台北:萬卷樓,1990 年),頁 8。

77 翁孝良作詞,〈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歌詞內容: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陽下低頭/流著汗水默 默辛苦的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著追 求/追求一種意想不到的溫柔/你是不是像我曾經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頭/因為我不 在乎別人怎麼說/我從來沒有忘記我/對自己的承諾/對愛的執著/[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我 認真的過每一分鐘/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跟著希望在動]

78 陳百潭作詞,〈愛拼才會贏〉,歌詞內容:一時失志不免怨嘆/一時落魄不免膽寒/那通失去希望 /每日醉茫茫/無魂有體親像稻草人/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好運歹運總嘛要照起 工來行/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37)

能左右別人但可以掌握自己,困頓的現狀不等於未來就是窮途末路!陳致元生長 於那樣的時代氛圍裡,在他的生長歷程與他創作出版的六本自寫自畫圖畫書裡,

也可見到積極自主的時代精神反映其中。

壹、遊歷鄉間的童年

1975 年出生於台灣屏東。回想童年歲月時,陳致元說:

我家以前旁邊是很大的草原,早上起來都是霧,看到一條很小的路,可以 赤腳在那個草原上,那裡有鴨子,你可以趕他,然後他就會飛,一直跑。

然後可以放風箏,放到不見這樣,一直從中午放到不見。騎腳踏車到處走,

探險。然後看過雙頭蛇。以前釣青蛙,水裡面都是魚,都是爛泥巴。…踩 到爛泥巴那種感覺是什麼,然後你穿著夾腳拖鞋,踩下去之後,腳一拿起 來,鞋子在裡面,然後你要伸手去把他拔起來。 79

從陳致元的描述中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大自然寬廣自在的氛圍猶如一位母親 的大懷抱,孩提時的陳致元在大自然的懷抱裡,赤足踩在草地或泥地上或追、或 跑,和大自然孕育出的鴨子、青蛙和魚兒共同交通,手裡的風箏可以盡情的和風 競賽玩耍,有大自然相伴的童年對陳致元來說,是充滿快樂的回憶,好似一首歡 樂的詩歌,一幅令人駐足的畫作。黃武雄說: 「摩天大樓固然標示著人類近代文 明偉大的成就,但兒童屬於自然與無限,自然的浩瀚富於變化。複雜和詭譎更能 吸引兒童。在兒童尚未進入摩天大樓之前,讓他多一段歲月徜徉於自然的無限,

從自然吸吮曾經且一直哺育著人類文明的乳汁。」 80 陳致元感受到的幸福童年,

正是徜徉於無限的自然,從中吸取其多方養分的景象,這樣的氛圍與景像,我們 可在他的第一本圖畫書作品《想念》感受到。

79 關崴,〈在城市中光著腳丫走路的漫步者〉(作家專訪-陳致元 未出版之訪問稿),2005.9.7、

10.31、11.15。

80 黃武雄,《童年與解放》(台北:人本教育基金會,1994 年),頁 57。

(38)

貳、「沒有」等於「有」的童年遊戲

自幼家中經濟狀況不佳,但小時後他從來都不知道自己家境不好,還是天 天玩的很開心。因為家境不好沒有多餘的錢買玩具,四處打零工的媽媽想到讓陳 致元坐在她身旁的小椅子上,引導他觀看街上來往的行人,也因此培養了他細膩 的觀察力,陳致元認為沒有其實是等於有,因為沒有時他會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把 沒有的想出來。家中排行老么的他,哥哥姊姊都長他四、五歲,所以從小幾乎都 自己玩。長大一點,他跳下那張小椅子,在巷子裡漫步、觀看陽光灑落地上光影 的變化,進到森林裡聆聽動物的叫聲,回家的路上,假裝自己是導演,說故事給 自己聽。 81 沒有玩具、大人和兄姐陪伴玩耍成長的童年,陳致元用他的觀察力和 創造的精神為自己找樂趣,以想像的方式跟周遭的環境接軌,豐富自己的生活,

讓自己的童年不留白,這樣的生活場景與這樣的兒童,可在其第二本與第三本創 作《小魚散步》和《一個不能沒有禮物得日子》虧見一二。

參、生活中的活教材

小學時媽媽幫陳致元遷戶口到師院附小就讀,班上同學多來自醫生或律師等 高社經家庭,雖然自己的成績和社經背景和他們有差距,但卻和同學都相處的不 錯。只是即使被安排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之中,他對讀書依然沒有提起興趣,功課 仍舊不好,那時同學們幾乎早已知道自己的志向是長大以後要讀台大,而陳致元 則尚處在人生志向摸索階段 82

媽媽沒讀很多書,所以陳致元從小自媽媽那兒獲得的寶貴資產並非各類學業 知識,而是媽媽給予陳致元的尊重和安全感,那也是日後他踏上童書創作的重要 支柱。陳致元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曾經為了要媽媽買玩具給他,因而拿起原子筆在 牆上畫起海底世界,從客廳畫到廚房,當時雖然免不了被打的結果,但愛乾淨的

81 吳昭怡,〈陳致元 用童書精釀純真〉 , 《天下雜誌》,頁 178-80。

82 陳致元,個人訪談,2007.10.26。

數據

表  次
表 2-3-1:主角兒童的生長背景(續)  書名  兒童  生長背景  《沒毛雞》  沒毛雞  出生後被遺留在花叢裡,沒人照料,孵化出  來時是一隻沒有羽毛的雞。  小兔子朱莉  草食性動物,家中唯一孩子。  《阿迪和朱莉》  小獅子阿迪  肉食性動物,家中唯一孩子。  表 2-3-2: 「他人」與主角兒童的關係  題材  書名  關係  《想念》  母親(長大後去世、童年記憶中的血親家人)  《小魚散步》  爸爸(陪同在家、煮晚餐的家人)  媽媽(故事中未現身,職業婦女,因加班不能回家  一同晚餐的家人)
表 2-3-2: 「他人」與主角兒童的關係(續)  題材  書名  關係  Guji­Guji  其他鴨子(一同對抗三隻壞鱷魚、一同歡樂的異族  友伴)  《沒毛雞》  其他四隻雞(森林裡偶遇的同伴。) 朋 友 的 故事  《阿迪和朱莉》  朱莉和阿迪(互為亦敵亦友的異族) 。  筆者由以上整理之兒童所處的客觀情境與人際關係: 「家庭—家人與族人」  和  「家庭之外—朋友」  為探究的出發點,在接下去的第參章與第肆章的章節裡面,  從作品中兒童與他人互動所包含的人情世界,細探兒童在其中所遭遇的處境,以
圖 3-1-3《沒毛雞》跨頁 9 右局部  圖 3-1-4  阿里巴巴服裝  117  圖 3-1-5  阿拉丁服裝  118  圖 3-1-6《沒毛雞》跨頁 6 右局部  圖 3-1-7  歐洲貴族服裝  119  《小魚散步》中小女孩小魚和爸媽過的是市井小民的簡樸生活型態,住在一  棟公寓裡,家中客廳的擺設相當簡單,一張土黃色沙發椅,及一張灰白色小凳子,  灰色的牆面和白色的地板,沒有任何裝飾物品,沒有複雜多樣傢俱和電器用品,  顯得相當樸素,不只居家環境如此,簡樸的生活也顯現在小魚身著破了口袋的裙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榮 獲國家科學委員會優良研究獎、美國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2.1.1 The pre-primary educator must have specialised knowledge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 development before they can be responsive to the needs of children, set

• Contact with both parents is generally said to be the right of the child, as opposed to the right of the parent. • In other words the child has the right to see and to have a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Key Words: community,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s, interactions between community and villag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第一章

views of students’ errors and responding to errors (Son & Sinclair, 2010; Song & Pang, 2012), and on in-service teachers’ handling student errors in 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