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檢閱

第二節、 「陽剛」、「陰柔」、「酷兒」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打破異性戀、同性戀的二元分野(卡維波,1998);「反現身派」則可以解釋 為反對無條件現身,如同王皓薇(1997)認為同志一定要掌握現身的自主權:

要不要現身、現身到何種程度、要不要冒險,都該由同志自己決定。但是,這 個社會對待同性戀有諸多的歧視,被當成正常人有太大的好處,使得幾乎所有 能夠蒙混過關之人都會在某些場合刻意這麼做(Goffman, 2009)。

另外,在研究同志出櫃的對象、順序,蘇准霆(2015)的研究在探討敘事治 療在同志出櫃議題上的應用,他提到受到父權主義的影響,男同志相較於女同 志是較難以出櫃的,這使得男同志通常最先出櫃的對象是朋友、女性手足、母 親、父親。周采潔(2010)針對青少年男同志向手足出櫃進行研究發現青少年 男同志對於向父母出櫃,抱持著「刻意忽略」、「偽裝與隱藏」、「避重就 輕」、「語帶保留」等教為被動態度,然而若青少年男同志向手足出櫃,獲得 正向支持與鼓勵,則會大大提高青少年男同志向父母親出櫃的機率。周佑儒

(2007)的研究對大學男同志出櫃進行了全面的分析,他發現大學男同志學生 考量出櫃的因素有:自我的身分認同、與同儕的互動良善程度、家人的接納程 度、不同性別展現的接納度差異。

第二節、 「陽剛」、「陰柔」、「酷兒」

壹、 男同志陽剛特質的概念與相關文獻

一、 男同志陽剛特質的概念

Connell(2005)所提出的陽剛四分法是在研究男性陽剛特質的重要指標,

但是在此前必須先了解何謂真正的男性陽剛特質以及它如何形成?一般的社會 大眾會設想有一種固定不變的陽剛特質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但這樣的想法不盡 然是正確的,二十世紀末關於陽剛特質是如何形成的便有三大說法,分別是:

社會生物學、社會建構主義、常識性折衷觀點。首先,二十世紀末的社會生物 學普篇的觀點是「陽剛特質天生論」,這是指男人的身體天生就是陽剛特質的 攜帶者,這是進化所賦予人類的結果。第二類說法是社會建構主義的論調,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身體看作是較為中性的表徵,在身體之上有多重的社會烙印痕跡。第三類較為 折衷的觀點認為,生物本質加上社會因素的結合導致人們在行為上的性別差 異。Connell 認為以上三類說法不盡然正確,他指出身體和社會是相互作用的,

每一個身體中必然有著屬於自己的生活軌跡,在身體長成的過程中必然有所改 變,透過反身實踐涉及種種社會關係、符碼系統、社會制度;身體的反身實踐 活動形塑著結構的同時也被結構形塑著,在此意義上,陽剛特質的實踐也具有 構成性;綜述之,陽剛特質不是一個連貫一致的概括性科學客體,而是一個大 結構的其中一部份。

據此,Connell(2005)所提出的陽剛四分法將陽剛氣質視為一種男性生命 歷 程 中 動 態 實 踐 的 過 程 , 分 為 : 霸 權 性 ( hegemony ) 、 從 屬 性

(subordination)、共謀性(complicity)與邊緣性(marginalization)。「霸權 性陽剛」是一個男性集團聲稱及擁有在社會中的領導地位,是目前被廣為接受 的父權制合法化的具體表現,而這可能發生在任何形式的組織中,例如:學校、

軍隊、幫派;但是,隨著時間遞嬗,新的團體可能會挑戰舊的模式建立起新的 霸權,也就是說陽剛霸權是一種歷史性可變化的關係。「從屬性陽剛」則是陽 剛特質中最被輕視的,這類型的實踐就是使異性戀男性處於主導地位,而同性 戀男性則是從屬地位,具體形式包含:文化上的排擠與汙衊、合法性的暴力、

街頭暴力,在這種情況下男同性戀的地位近似於女性。「共謀性陽剛」則是指 大多數的男性是無法完全符合各種對於陽剛特質的規範,大多數男性都會從霸 權性陽剛中攫取父權紅利,但是又不屬於霸權式陽剛,擁有共謀性陽剛的男性 往往能夠避開許多被抨擊的代價,這通常體現在男性從婚姻、父職、社區中得 到的特權。「邊緣性陽剛」是性別與其他因素(例如:種族、階級)雜揉之下 產生的型態,邊緣性陽剛通常與霸權性陽剛形成動態關係,兩者是在變化的關 係結構中的特殊情形下產生的性別實踐型態,例如:在美國,一名拉丁裔富有 的男子可以是邊緣性陽剛,但拉丁裔貧窮男子則否。

霸權性陽剛之於男同志的關係,Connell(2005)指出父權的文化對於同性 戀有一個很簡單的解釋:缺乏陽剛特質,意即倘若有人被男性陽剛所吸引,這 個人身體上或精神上一定具有女性氣質,因此在西方的歷史上霸權性陽剛與男 同性戀的關係通常是牽涉歧視、恐嚇、以法律禁止的;但是這樣的定義顯然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錯誤的,(大部分)同性戀陽剛特質對於結構化的性別秩序而言是一種悖論,

原因在於這些男同志選擇對象的標準是陽剛性而非霸權性陽剛所認定的女性氣 質,而在霸權性陽剛的觀點中,霸權性陽剛是只能夠異性戀的,在某種程度 上,必須打破這樣的陽剛霸權主義,才能成為同性戀。不過與之相反的是,異 性戀男子風格逐漸地影響同性戀男子的認同並構建了一個新的性別實踐結構,

同性戀的陽剛特質在西方社會越來越明顯。

Nardi(2000)則是從分析陽剛特質的歷史、近現代的陽剛特質、陽剛特質 之於同志等面向進行論述;他提到,在過去人們慣常性地認為同志就是柔弱

(effeminate),在十九世紀晚期,就有「性變態」(sexual perversion)一詞用 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不符合兩性的行為準則,這樣的性變態(陰柔男、陽 剛女)也被認為威脅到了傳統的陽剛特質;然而近現代美國的男同志們為了要 破除這樣的聯想,複製了異性戀陽剛霸權,通常男同志建立陽剛特質的作法為 健身、減少女性化行為等。也因為極欲擺脫同志就是陰柔的思潮迅速蔓延,

1970 年代美國出現了「同性戀大男人主義克隆體」(gay macho clones)這一群 人秉持著陽剛至上的思潮,其特色是:健美的體態、藍領裝扮、短髮、蓄鬍。

對此 Harris(1999)提出嚴厲的批判,他認為自由主義的同志們創造出了新的 同志認同問題,割裂且加深了陰柔與陽剛之間的鴻溝,若再繼續沿用如此異性 戀男性演化特權的思維,同志社群將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並且作繭自縛。

二、 男同志陽剛特質之相關研究

關於男同志陽剛特質應用之相關文獻,筆者將其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國 外學者延伸應用陽剛特質的概念的相關文獻;第二部分是國內學者研究陽剛特 質對於男同志生活各個面向的影響。

由國外學者延伸應用陽剛特質的概念的相關文獻中,可以發現男同志陽剛特 質的建構是極為複雜的,異性戀與同性戀男子所追求的陽剛特質有相互模仿、

雜揉的關係;再者,不同族裔的同志陽剛特質的成因以及想像也有極大的不 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Bridges(2014)觀察到了現代社會中出現了「非常同志化的直男15」,他們 擁有混和性陽剛(hybrid masculinities)。Bridges 引用了 Connell 和

Messerschmid 的研究,他們承認「特定的男性特質可能被挪用進入其他陽剛特 質中」,因此混和性陽剛指的是納入邊緣性和從屬性陽剛,有時甚至包含一些 女性氣質。Bridges 提出混和性陽剛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是,他們(非常同志化 的直男們)是否挑戰及改善或延續了不平等的制度。Bridges 的研究發現:第 一,同性戀美學(aesthetics)和直男美學之間的關係有助於打破性別界線;第 二,擁有混和性陽剛的這些人利用象徵性的性邊界與異性戀霸權陽剛保持距 離,但不一定是放棄所有的特權;第三,異性戀男性對同性戀美學的依賴,可 以豐富他們的異性戀的性別認同,同時軟化異性戀歧視同性戀的一些主張。透 過這項研究他發現,混合性陽剛確實存在社會中,但並不意味著社會不平等正 在減少,換言之,混合性陽剛正在以新的且難以識別的方式使不平等現象長期 存在,這說明了當代性別和性別不平等是風格而非實質地有所轉變。

Han(2000)研究美國社會中亞裔男同志的陽剛氣質,他發現美國男同志無 法認可將男同志更加陰柔化的亞裔美國男同志,美式文化痴迷的身體形象代表 著終極的陽剛特質是一個強壯的白人男性、肌肉發達、性慾強烈,在這種侷限 的想像中排斥了亞洲男性的身體類型。亞裔美國男性無論同性戀或是異性戀都 困囿於一種的刻板印象,即他們的陽剛氣質被描述為無性的、欠缺的、退化 的。該研究的研究對象為中國、韓國、日本裔的美國男同志,三個民族有著共 同的文化價值觀,包含:儒家、佛教和道教的教義。在亞洲的家庭,父親被視 為家庭中的權威人物,並且受到孩子們的尊敬,母親主要是情感的提供者和孩 子的看護人,此外,在這樣的集體社會中「面子」的概念超越了個體,它將群 體共有的價值觀強加在自我以及家庭的發展上,因此,一個身為同性戀的兒 子,跟他的家庭披露了同性戀身份,父母會認為他是自私且不尊重家庭的;簡 言之,亞洲的父母普遍認為同性戀是羞恥、令他們沒面子的。由於這些強烈嵌 入的文化價值觀和實踐,身為同志常會在家裡扮演符合大家期待的異性戀兒 子,甚至展示一種能夠被接受的陽剛特質或男性特徵。這類亞裔的美國男同志 必須面臨三種獨立的社群的挑戰:同志社群、民族性的社群、整體社會,每個

Han(2000)研究美國社會中亞裔男同志的陽剛氣質,他發現美國男同志無 法認可將男同志更加陰柔化的亞裔美國男同志,美式文化痴迷的身體形象代表 著終極的陽剛特質是一個強壯的白人男性、肌肉發達、性慾強烈,在這種侷限 的想像中排斥了亞洲男性的身體類型。亞裔美國男性無論同性戀或是異性戀都 困囿於一種的刻板印象,即他們的陽剛氣質被描述為無性的、欠缺的、退化 的。該研究的研究對象為中國、韓國、日本裔的美國男同志,三個民族有著共 同的文化價值觀,包含:儒家、佛教和道教的教義。在亞洲的家庭,父親被視 為家庭中的權威人物,並且受到孩子們的尊敬,母親主要是情感的提供者和孩 子的看護人,此外,在這樣的集體社會中「面子」的概念超越了個體,它將群 體共有的價值觀強加在自我以及家庭的發展上,因此,一個身為同性戀的兒 子,跟他的家庭披露了同性戀身份,父母會認為他是自私且不尊重家庭的;簡 言之,亞洲的父母普遍認為同性戀是羞恥、令他們沒面子的。由於這些強烈嵌 入的文化價值觀和實踐,身為同志常會在家裡扮演符合大家期待的異性戀兒 子,甚至展示一種能夠被接受的陽剛特質或男性特徵。這類亞裔的美國男同志 必須面臨三種獨立的社群的挑戰:同志社群、民族性的社群、整體社會,每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