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電子白板融入教學

本節旨在探討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之實施與成效,分為三部分加以論 述:首先針對電子白板的硬體組成與軟體功能作說明,接著探討電子白 板融入普通教育教學相關研究的成效,最後聚焦到電子白板應用於身心 障礙學生教學之相關研究。

一、電子白板的硬體組成與軟體功能

資訊融入教學是全球教學的新趨勢,然而資訊融入教學不同於以往 的電腦輔助教學:電腦輔助教學是利用電腦設計一套教學或學習的材料 來協助教師進行教學,或是學生按照自己的能力與進度來自行操作學習,

而電腦多媒體會提供立即性的回饋,透過人機互動來增強學習成效的一 種教學方式;資訊融入教學則是指讓資訊科技成為教師不可或缺的教學 工具與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學習工具,資訊科技不是獨立的學科而 是融入各領域中學習需要且用得到的統整課程,範圍涵蓋較為廣泛(王 全世,2000)。

電腦融入教學有助於將如數學領域中抽象難解的知識轉化成視覺化 教材,以增進學習效果,又透過電腦結合文字、圖片、動畫、音效等方 式將教材重新編製成多媒體教材,較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注 意力更為集中,然而電腦簡報的展示要留意不僅只是有趣,多媒體的結 合要有助於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認知理解才有意義,使用過多或太過複 雜,反而會引起認知負載而降低學習效果(張國恩,1999)。

互動式電子白板起源於商業辦公室所使用的設計,直至近十餘年始 導入校園,成為近代各國中小學資訊融入教學發展的革命性新趨勢,其 中較早且較普遍推廣應用在教育現場的國家有英國、美國、加拿大與澳 洲等地(陳惠邦,2006;Smith, Higgins, Wall, & Miller, 2005)。據英國 BECTA(2003)調查,中學教室有 85%設置有電子白板,而小學則有 37%

(Jones, 2004)。陳惠邦(2006)指出英國的中學教室內設置互動式電子

白板的比率已高達 97%,小學也達 70%。互動式電子白板(電子感應板)

利用 USB 與電腦連線,電腦再與投影機連結並將電腦顯示的內容投射於 電子白板上,電腦會同步顯示電子白板上書寫的內容,在白板上連續書 寫即具數位墨水之功能,使用者可利用手指、感應筆或指揮棒直接在電 子白板上書寫與操作各項內建的功能與應用軟體,構成 e 化教學與互動 式的學習環境,也可視教學需求增加其他設備,此系統有助於促進師生 間、學生間、與人機之間多樣性互動,其模式如圖 4 所示。市面上的互 動式電子白板依照硬體規格與感應技術的不同,目前互動式電子白板主 要可分為:紅外線感應、壓力觸控感應、電磁追蹤感應、超音波感應等,

雖然工作原理與相關軟體系統不同,但電子白板應用於教學的基本操作 功能大致類似(王梅錦,2010)。

圖 4 電子白板系統運作模式

互動式電子白板操作簡單便利,直覺般地看按鈕圖示選擇操作,學 習軟體的門檻尚不高,除了能操作各種應用程式、書寫及繪圖外,還具 有以下各種豐富的功能:多媒體資料庫、畫面擷取、調整筆的線條粗細、

筆的色彩及螢光筆效果、縮放頁面與移動板面、板擦擦除、基本圖形與 手寫自動辨識、註解、聚光燈與拉幕遮蔽、照相機與錄製、記錄與匯出 等(陳惠邦,2006;莊護林、李肖蘭,2006;網奕資訊,2014)。互動白 板保有教師教學的自主與自由,又利於教師掌握課程的銜接與教學進度、

USB 連接 電腦

投影機

網際 網路

印表機 數位相機 掃描機 IWB

並提供學生多樣化的練習與自行複習的機會。

二、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效果

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相關研究關切的議題有:電子白板的軟體功能 對教學的彈性與變通性之增進;多媒體的教學資源整合與多感官的教學 呈現對注意力與學習記憶之促進、抽象概念之理解;教師教學效能的提 高;提升學生資訊運用能力、學習動機和態度;增進學生參與度及師生 互動等(陳惠邦,2006 ; Smith, Higgins, Wall, & Miller, 2005)。相關調查 即指出教師認為電子白板對教學的課程素材搭配靈活度、集中學生注意 力和增加師生互動上有助益(陳韻雯,2009)。電子白板引入校園後使得 教室內產生了許多改變,如教室管理、教材呈現方式、教學方法、師生 間的互動與討論關係等,而互動白板的相關文獻都提及其能引起學生的 學習動機、提升其注意力、自信、與課程參與度、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 性與變化性等(Glover , Mille, Averis, & Door, 2005;Jones, 2004;Knight, Pennant, & Piggott, 2005)。

相關研究(Knight, Pennant, & Piggott, 2005)顯示電子白板對學生的 學習動機和參與度有正向的影響、能提升部分學生的自信心、提供學生 重溫先前學習意象的機會。然部分研究發現學童在視聽媒材上放較多的 注意力,而非數學內容本身的價值與任務的挑戰,可能會因少了鮮明動 態的軟體包裝而失去興趣,故當學習內容越漸挑戰或是要求更高層次的 概念理解時,科技本身恐無法維持參與度。學生們認為 IWB 是一項容易 使用的「友善」學習工具,因其易於編輯的作業環境:畫筆不會沒水、

能輕易地擦除乾淨、能畫出精美的圖或表等,易於呈現想法,能創造有 利於學習的環境;IWB 能記錄過去的學習,能讓學習進度較慢的學生循 著軌跡複習。

Glover 與 Miller(2001)指出應挑選具基本的資訊運用能力以及有 改變教學創新意願的教師為電子白板計畫的首先試用者,即種子教師

(Missioner),研究發現因電子白板清楚地呈現討論結果,學生能專注傾 聽,有效促進互動,然僅少數教室安裝,又參與教師多較具熱忱,故以 此短期之觀察和晤談的知覺反應作為研究結論之教學設計仍有待商榷。

Glover 等(2007)以錄影帶內容觀察分析數學教師及現代語言學教師使 用電子白板教學,建立中學生的學習型態、學習態度和學習取向間的關 係研究,並輔以結構式訪談瞭解教師對電子白板教學之態度與方法。結 果發現應用呈現光譜上有三個漸次增加的互動階段:(1)支持式講解

(Supported didactic),視電子白板為傳統黑板,僅操作簡單的書寫與資 料呈現,未能發揮電子白板特有的互動功能,仍採用傳統教學法;(2)互 動(Interactive):學生降低對電子白板的好奇且學習潛能未被開發,教 師僅使用部分電子白板的功能,此時是尋求外在資源的重要時刻,種子 教師(Missioner)需要上級的肯定及同儕間的分享以推動電子白板融入 教學;(3)增強互動(Enhanced interactive):教師成功地整合電子白板科 技、學生學習型態及教師教學方法,因應學生學習需求並激發其學習成 效。然單獨使用新科技並不能導致學習的增進,教師仍須接受適當的教 育訓練,能有效覺察「互動學習的方法」與「特定學科領域的概念和認 知發展」之間的關聯性。

Merrett 與 Edwards(2005)透過電子白板軟體教導學生圖形、空間 和測量的數學課,以學習紀錄及深度訪談的方式加以分析。結果發現學 生們喜歡電子白板的快速書寫、圖形動態移動、放大展示、配對遊戲等 功能,幫助學生理解和主動參與活動,其能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對答案 有更清楚、容易理解及更多細部的解釋,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也顯得更有 自信,學生數學思維的能力從中獲得進展。然而投影機的光線過於刺眼 而影響螢幕的閱讀、軟體的重新啟動也須有耐心等待,使用之初並不順 暢,如螢幕中斷、網站關閉等問題,故教師要有使用新科技的能力,也 要作好充足的課程準備,不過度依賴科技。

劉正山(2008)透過互動式電子白板對國小六年級學生進行數學領

域的教學,結果發現在電子白板環境下的「學習資源、交互活動、教學 模式」的教學設計優於單槍教學,教師持肯定的想法且師生互動的積極 性高,此外劉正山亦提及善用圖形化工具軟體能化抽象為具體、師生皆 由被動轉為主動,此外應更重視日常生活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陳彥至

(2008)使用電子白板教導國小五年級學生學習數學幾何單元,結果發 現提升了學習氣氛,且透過電子白板內建的幾何繪圖工具與縮放、拖曳、

旋轉圖形等功能,讓學生更專注於學習並有助於幾何概念的理解,教師 亦得到多元教學、資訊應用能力及尋求協助等的成長。

陳秀雯(2009)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進行面積與 分數之教學,其成效顯著優於一般黑板教學的學生;IWB 教學獲得師生 肯定:能提升教學效率、吸引學生注意、引發學習興趣、有助理解教學 內容;但 IWB 教學的學生在認知與行為層面的數學學習態度並無顯著影 響,在情感層面才有達顯著,可見短期內尚不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王俊卿(2010)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進行分數教學,控制組為傳統教學,

實驗組分為電子白板合作學習教學和電子白板教學,結果發現實驗組的 學習成效較控制組好,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對數學態度有正向影響,能增 加學生信心並降低焦慮,也增進了師生的互動,並獲得大多數實驗組學 生的肯定。

互動式電子白板引入國內學校教室後,普通教育相關的實徵性教學 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地紛紛湧現,研究者整理如表 8,綜觀國內有關電子 白板運用於教學的研究可加以歸納:研究方法大多採用準實驗法或行動

互動式電子白板引入國內學校教室後,普通教育相關的實徵性教學 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地紛紛湧現,研究者整理如表 8,綜觀國內有關電子 白板運用於教學的研究可加以歸納:研究方法大多採用準實驗法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