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音樂教學評量的價值與重要性

本節分為兩部分,首先針對國內近幾年所辦理的音樂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內外專家學著所發表關於音樂教學評量的文章加以探討,說明國內對音樂 教學評量的重視;其次是關於音樂教學評量對學習的影響,國內外音樂教育學者 所提出之論述,內容分述如下。

一、音樂教學評量的重要性

近年來,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協會與師資培育大學致力於舉辦音樂教育學術研 討會,對於臺灣音樂教育之推廣極為重視,例如:2002 年「兩岸專業音樂教育學 術研討會—人才培育篇」、「2003 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邁向音樂教育新紀元」、

「2004 音樂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音樂教育的趨勢與展望」、「2005 音樂教育學 術研討會—社會、教育與文化脈絡的探討」、「2006 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音樂教 學法之探討」、「2007 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音樂教育評量—演奏、創造與聆聽」、

「2008 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合唱教學與研究」、「2009 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

音材施教:音樂教學法在臺灣之發展與創新」、「2010 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邁向 卓越之音樂教育理論與實務:從課程、教學策略、教材、音樂行為、評量與科技 探討」。其中,音樂教學評量更是國內外學者們最常討論的議題。

Thompson(2003)於「2003 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邁向音樂教育新紀元」中 發表『Assessing Music Learning』,Thomphon 指出評量和教學密不可分,任何有關 評量的討論都必須先考量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和教學活動。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 術,因此學習音樂離不開和聲音有關的活動,包括演唱、演奏、聆賞、創作和回 應,學生便是透過這些聲音的活動來學習音樂。既然學生必須藉由這些方法來學 習音樂,那麼評量就要依據這些活動的資料。不過音樂教師們很少能夠均衡重視

這些活動,因此如何在教學和評量之間取得平衡,就顯得很重要。

Mark(2004)於「2004 音樂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音樂教育的趨勢與展望」

中發表『Assessment in Music Education』,Mark 指出教育評鑑是許多國家主要的教 育趨勢,評鑑的主要議題包括:評鑑的需求、評鑑的焦點、評鑑的公平性、課程 與教學是否受評鑑方法的影響等。在提到音樂課程評鑑,就必須顧及相關的技術 和方法,其中質性和量化的方法都適用於特定目標的評鑑。此外,Mark 也提到 了學生檔案的評量,檔案評量需要學生去蒐集一段時期的作品,學生可藉由反思 與作品評量來分析自我的成長歷程,這是很有效能的評量工具,它也提供了有價 值的資訊,讓教師可針對個別學生做教學上的計劃與調整。

Brophy(2007)於「2007 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音樂教育評量—演奏、創造 與聆聽」中發表『Designing Effective Classroom Music Assessment』,Brophy 表示全 世界的音樂教育者,除了致力於把最好的音樂交給學生之外,更要去整合學生所 學的音樂知識,並讓音樂呈現出音樂性。評量就是整合學生所知與所學的最好的 歷程。Brophy 主張所有的音樂評量均是在真實的情境產生,因為真實,所以音樂 評量必須建立在有意義的學習經驗上。同時亦提出了評量音樂回應的三個主要模 式:表現、創作與回應。在表現的模式方面,學生可透過演唱、樂器演奏、肢體 律動和戲劇表演來呈現,這也是大多數學生最普遍使用的方式;在創作的模式方 面,學生可透過創作、作曲、編曲來展現音樂創造力;在回應模式方面,學生版 演著如同聆聽者與觀眾的角色,並運用音樂批判思考的技巧對所聆聽到的音樂做 合理的解釋與判斷,對於發展學生的音樂與文化素養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這三種 回應模式在整個音樂課程中相互連結,並使教學與評量相輔相成。

此外,Brophy(2007)於 2010 年再次來臺,並於「2010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中發表『Transforming Assessment: Systemic Assessment in the Music Classroom』,Brophy 除了釐清評量、評鑑與測驗的定義,更再次強調評量 音樂回應的三個主要模式:表現、創作與回應的重要性。並發表了許多音樂基本 能力的教學策略、有系統的教學評量設計等。

近年來的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除了邀請國外知名的學著發表相關音樂教育 評量的文章,國內許多教育先進也發表許多音樂教育評量之論文。姜旼(2003)

於國中音樂欣賞教學評量面項與方法之析探一文中,以文獻探討法與調查法分析 了國中音樂欣賞教學評量知內容與方法,瞭解多元評量在國中音樂欣賞課程的實 踐情形,其研究結果顯示,在音樂欣賞教學評量方式方面,問答法與學習單的運 用占最高比例,而傳統的指筆測驗逐漸被學習單的運用所取代;在音樂欣賞教學 評量內容方面,音樂作品名稱、作曲者歷史背景、創作背景等內容評量高居第一,

其次為音樂的整體感受與音樂的表現層面;在音樂本質各要素的評量方面,出現 了音色、曲調、曲式的聆聽分析、節奏、力度、織體與語法等,顯示音樂教師在 音樂欣賞評量之方式與內容面向以趨於多元化。

林小玉(2003)在國內外音樂創造力評量觀之演進與比較一文中,以文獻探 討與內容分析為研究方法,分別從實徵研究之分類脈絡、歷史脈絡、所蒐集之資 料類別與研究工具著手,首先探討國外、國內音樂創造力評量觀之演進,再比較 其異同,並推論國內外音樂創造力評量觀差異之可能原因,進而剖析國內外音樂 創造力評量觀對我國音樂創造力教育之啟示,其能對國內音樂創造力教育之落實 提供另一個思維面向。

莊惠君(2007)在音樂聆聽經驗於國小中年級學童音樂性向與音樂偏好評量 之研究中,探討不同樂聆聽經驗的國小中年級學童其音樂性向與音樂偏好評量之 相關與差異,研究中以 Gordon(1995)(引自莊惠君,2007)的 Music Aptitude Profile 為音樂性向測驗工具:音樂偏好評量工具則包含「音樂偏好評定量表」以及「音 樂偏好紙筆描述評量」。研究結果顯示四年級學童音樂偏好與音樂性向多呈正相 關,三年級學童音樂偏好與音樂性向則多呈負相關;再者,女生音樂性向高於男 生,且女生音樂偏好經由聆聽音樂後,其音樂偏好後測呈顯著進步,另外,音樂 偏好的「紙筆描述評量」成績普遍高於「五等第圖形評分表」,研究者也建議教 師使用多元的音樂偏好評量方式,以有效蒐集學生對於音樂的喜好與感受。

聆聽教學運用多元評分規準進行評量之可行性,並透過文獻歸納之「音樂聆聽模 式」進行聆聽教學及其教學成效之評量。「音樂聆聽模式」是依據 Copland(1939)、 Sessions(1950)、Wingell(1983)、Hoffer(1984)、Reimer(1985)(引自廖明玲,

2007)等學者的觀點,歸納出感覺、律動、聯想、形式、與創造等面向而設計;

並發展符合分析、綜合與評價等較高認知層次之建構型試題;試題中並佐以 Brophy(2000)之多元評分規準確保客觀性與便利性,在音樂聆聽教學與評量研 究中使用了評分規準以了解學生之聆聽反應,供作未來發展音樂聆聽教學與評量 之參考。

賴淑霓(2007)於學習歷程檔案評量運用於國小六年級歌唱教學之研究一文 中,探討學習歷程檔案評量在國小六年級歌唱教學的應用,為一探索性研究,於 研究中根據學習歷程檔案評量的相關文獻,規畫音樂學習歷程檔案評量的內容,

並以學生的音樂學習歷程檔案夾與學生個別訪談的內容,輔以研究者之教學省思 札記,及二位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的觀察回饋等資料,採取質性個案研究方式分 析歸納,瞭解學生學習音樂的概況、學生對音樂學習歷程檔案評量的看法,及教 師在實施學習歷程檔案評量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表 2-2- 1 國內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中音樂教育評量論文一覽表

年份 作者 論文名稱及摘要概述

2003 Thompson Assessing Music Learning

評量和教學密不可分,任何有關評量的討論都必須先考量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和教 學活動。

2004 Mark Assessment in Music Education

教育評鑑是許多國家主要的教育趨勢,提到音樂課程評鑑,就必須顧及相關的技術 和方法,其中質性和量化的方法都適用於特定目標的評鑑。

2007 Brophy Designing Effective Classroom Music Assessment

所有的音樂評量均是在真實的情境產生,因為真實,所以音樂評量必須建立在有意 義的學習經驗上。

2010 Brophy Transforming Assessment: Systemic Assessment in the Music Classroom

評量音樂回應的三個主要模式:表現、創作與回應。發表許多音樂基本能力的教學 策略、有系統的教學評量設計等。

2003 姜旼 國中音樂欣賞教學評量面項與方法之析探

以文獻探討法與調查法分析了國中音樂欣賞教學評量知內容與方法,瞭解多元評量 在國中音樂欣賞課程的實踐情形。

2003 林小玉 國內外音樂創造力評量觀之演進與比較

以文獻探討與內容分析為研究方法,首先探討國外、國內音樂創造力評量觀之演 進,再比較其異同,並推論國內外音樂創造力評量觀差異之可能原因,進而剖析國 內外音樂創造力評量觀對我國音樂創造力教育之啟示。

2007 莊惠君 音樂聆聽經驗於國小中年級學童音樂性向與音樂偏好評量之研究

探討不同樂聆聽經驗的國小中年級學童其音樂性向與音樂偏好評量之相關與差異。

2007 廖明玲 音樂聆聽教學與評量之個案研究

探討國中音樂聆聽教學運用多元評分規準進行評量之可行性,並透過文獻歸納之

「音樂聆聽模式」進行聆聽教學及其教學成效之評量。

「音樂聆聽模式」進行聆聽教學及其教學成效之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