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六朝文學集團「同題共作」的創作方式

第三章 六朝「詩歌遊戲化」與文學集團的關係

第四節、 六朝文學集團「同題共作」的創作方式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玉溜檐下垂。杯酒不相接。寸心良共知。(王丞融)飛雲亂無緒。結冰明 曲池。雖乖促席讌。白首信勿虧。(王蘭陵僧孺)飄素瑩檐溜。巖結噎通 岐。樽罍如未澣。況乃限音儀。(謝洗馬昊)原隰望徙倚。松筠竟不移。

隱憂恧萱樹。忘懷詩山卮。(劉中書繪)初昕逸翮舉。日昃駑馬疲。幽山 有桂樹。歲暮方參差。(沈右率約)

這首詩是謝朓和同一文學集團成員的江革、王融、王僧孺、謝昊(本集作「異」)、

劉繪及沈約等人,以聯句詩的形式共同創作而成。94聯句詩是一種以詩接力的遊 戲型態,多發生於宴會社交場合之中,作為文人間相互較勁並引以為樂的方式。

此詩每人各作五言四句,就寫作順序而言,由謝朓首作,眾人再唱和續作。就寫 作內容而言,謝朓先寫因為大雪阻礙交通,即使道路眾多,卻無異於相隔遠地的 離愁,所以其他文人的和詩,幾乎都是先寫冬天之景(如:「風庭舞流霰。冰沼 結文澌」、「珠霙條間響。玉溜檐下垂」、「飛雲亂無緒。結冰明曲池」),再寫思念 對方的情感(如:「杯酒不相接。寸心良共知」、「雖乖促席讌。白首信勿虧」、「樽 罍如未澣。況乃限音儀」等)。因此,雖然整體統稱為〈阻雪聯句遙贈和〉,但每 人所寫詩的內容及意義卻可獨立成篇。更為特別的是,這首詩並非七人同時同地 而作,而是以通信方法相互贈和,與一般聯句詩發生的時機與場合不同。這也讓 我們了解「詩歌遊戲化」的觀念,已完全深入了文人的生活中。即便在外出行動 不便的氣候下,文人還是可以在家中透過詩歌創作當作遊戲消遣,同時也能藉著 詩歌遊戲的傳遞,相互表達思念的訊息,或是完成社交問候的禮儀。 

第四節、六朝文學集團「同題共作」的創作方式

六朝具有遊戲性質的詩歌,最常見的創作方式即是「同題共作」。而「同題

94 胡大雷:《中古文學集團》:「此中只是謝昊一人未見記載為此文學集團中的成員,其餘都 是此集團的成員。」頁13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共作」又多產生於文學集團。因此,底下將就「同題共作」進行討論,以理解這 種創作方式在詩歌遊戲化發展的重要性。

一、「同題共作」釋義

所謂「同題共作」指的是由一人指定或眾人共同決定一個題目後,眾人再以 此題目各自寫作的創作方式。不過,因為歷來學者的研究角度不同,或者是將此 方式作更為細膩的劃分,所以產生了許多近似的名稱。例如:胡大雷根據出題之 人而分為兩種型態:第一種是「命題創作」。這種方式是由一人出題,眾人則因 題而作。出題之人常常是集團的核心角色或是具有相當權威之人。第二種是「同 題共作」。也就是指同一個題目大家同時作。95鄭良樹則透過對建安文學集團賦作 的討論,區分為「出題奉作」和「同題奉和」二種型態:「出題奉作」是指在同 一時空的作家,對某個人所出的題目,以同一種體裁進行創作的方式。「同題奉 和」則超越時空的限制,無論是否在同一個時空之下,只要針對同一個題目進行 相同體裁的創作。96這類的分法也持續多年。近年來,已有學者嘗試跳脫前人的 格局,而以新的角度重新分類。例如:沈凡玉以「同題」為主題進行討論,並將 其區分為「共作」(「同作」)與「和作」二種方式。他特別強調「後輩詩人對前 作自然只能以『遙和』的形式與之同題,但與時人同題則有『和作』與『共作』

兩種形式」。97基於此點,他也指出了鄭良樹所說的「同題奉和」的盲點,並認為

:「除了指涉異代同題之外,也可以是在同樣時空下,針對前人或共作中的先成

95 胡大雷:《中古文學集團》(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一版二刷),頁45-47。

96 鄭良樹〈出題奉作——曹魏集團的賦作活動〉:「『出題奉作』和『同題奉和』雖然都是一 種集體的文學活動,卻有相當大的差別。『同題奉和』可以指一群作家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

對一個共同題目進行相同體裁的文學創作﹔『出題奉作』卻指一群作家在相同的時間及空間內,

對某人倡導的一個題目進行相同體裁的文學創作。」收入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主編:《魏 晉南北朝文學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3年11月初版),頁181。

97 沈凡玉:《六朝同題詩歌研究》,頁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之作,共同進行模擬或對話的創作。」98 

        胡大雷的分類標準其實不夠準確,因為從其對「命題創作」及「同題共作」

的定義來看,二者同樣都是眾人因題而作,不同處僅在於「命題創作」是由一人 出題,「同題共作」則沒有說明出題者為何人。所以「命題」與「同題」的差異,

應是建立於是否有確實的史料,足以確認出題者。若能判斷出出題之人,則為「命 題」﹔反之,則為「同題」。如此看來,則「同題共作」實際上是可以包含「命 題創作」的。二類型態實可合為一類。 

而鄭良樹的分法,也存在著與胡大雷類似的問題。若按照鄭良樹的定義,那 麼「出題奉作」和「同題奉和」其實也都是針對同一個題目進行創作。亦即「出 題」與「同題」的差異,同樣只是在於能否確認出題者的身份。因此,二者最大 的不同,還是要從「奉作」與「奉和」的意義來判斷。「奉作」是文人並時性的 創作,「奉和」則可以是歷時性也可以是並時性的創作。由此定義來看,「同題奉 和」應該可以涵蓋「出題奉作」的範圍。所以鄭良樹雖然分成二種類型,但實際 上與胡大雷一樣,合併為一類即可。而且「奉作」與「奉和」之名稱,並無法直 接判斷出創作上的歷時性與共時性,所以不能算是很完善的分類。 

相較於胡大雷與鄭良樹的分類,沈凡玉以「同題」為主軸,就去除了「命題」、

「出題」、「同題」三者在性質上過於雷同的困擾。不過即使沈凡玉認為「共作」

與「和作」在定義上有差異,卻又無法否認二者在實際創作中,常常互相交涉、

難以切割。99如此看來,「同題共作」所牽涉的範圍頗大,若想在此範圍內重新分 類,往往容易左支右絀,似乎不是一件易事。但這其實是討論者將問題複雜化了。

98 沈凡玉:《六朝同題詩歌研究》,頁8。不過從鄭良樹在談「同題奉和」時,所用「可以指」

之語來看,雖然作者沒有明說,但卻可能已意識到共時性的創作部分。

99 沈凡玉:《六朝同題詩歌研究》:「『共作』理論上應該沒有成詩時間差,而是競技般的各 自寫作,但事實上卻往往並非如此。在許多並未標明唱和的文學團體同題共作中,卻可以發現 一作回應另一作的關連性對話,……或可推測,同題『共作』有時也可能是時間差較短的『和作

』,先成之作會被誦讀或傳閱,致使後成詩人受到影響,或故意針對它來加以回應、戲謔。」頁 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從他們的論述來看,無論是使用「命題」還是「出題」之詞,最後所呈現的皆是

「同題」之義。差別僅在於出題者的身份是否獲得確認罷了。同樣的,無論是「奉 和」、「奉作」還是「和作」、「共作」,論述者所想呈現的意思,都是眾人圍繞在 一個題目上創作。只是在文體形式及時間順序上,略有差異。所以這些名詞雖然 看似有某種程度的區分,但究其所欲表達的意義來說,其實都非常接近。因此,

只要掌握幾個共通的關鍵點,應可用一個名詞為這種文學行為下一定義。從上述 幾位研究者的定義來看,「同題共作」應是容納涵義最廣之詞。因為「同題」點 出了題目的一致性,「共作」則包含了寫作的集體性與共時性。當然,除了這些 最基本的定義外,還可以再透過一些其他的條件,使「同題共作」的定義更為完 整。例如馬予靜即認為: 

 

同題共作是一項集體性的創作活動,它應當包括了兩個方面的要素,其一 是寫作的共時性,其二是題目的一致性。這當然不指以仕進為直接目的的 科場應試,而主要是一種具有邀約參與性質的文化創作活動。100

 

他指出「同題共作」除了是集體性的創作活動外,也是一種具有邀約參與性質的 文化創作活動。以「邀約性質」作為「同題共作」的條件之一,確實亦能成立。

陳恩維則是以時代為斷限,而認為建安同題共作具有「即興而作」的特點,101同 樣能夠視為建安時代獨特的「同題共作」條件之一。 

至於雖然是「同題」,但並非同時期而作的情形,就應直接以能夠明確區別 的名稱取代,或是在「同題」上面冠以其他足以識別的名稱。例如:韓高年以時

100 馬予靜:〈論魏晉南北朝的同題共作賦〉,收入《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3卷 第5期,2003年9月,頁56。

101 陳恩維〈創作、批評與傳播——論建安同題共作的三重功能〉:「建安同題共作或因物起、

或因事起、或因情興,即興而作是其共同特點。」收入《中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4期(總第7 5期),頁4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代為標準分成「同體繼作」和「同題共作」二類: 

 

同體繼作,就是不同時期或時代的作家對前人創作的文章體式予以模仿,

相繼進行創作的文學現象。……同題共作範式是產生於文人雅集活動的一 種特殊的創作範式。它始於詩歌的創作,是文人借助於宴飲儀式就某一特 定主題或題材而進行的詩歌創作活動,其具體方式是在宴會上由尊者命題 並規定一種特定的形式,在場的文人依次按要求進行創作。102

 

雖然「同體」所包含之範圍較「同題」更為廣大,但將「繼作」定義為「不同時 期或時代的作家對前人創作的文章體式予以模仿」,便與「共作」的共時性有了 顯著的區隔。除此之外,沈凡玉在「同題」上冠以「異代」二字,以凸顯「異代 同題」的異時性與「同題共作」的共時性,103這種作法同樣能夠清楚識別二者的

雖然「同體」所包含之範圍較「同題」更為廣大,但將「繼作」定義為「不同時 期或時代的作家對前人創作的文章體式予以模仿」,便與「共作」的共時性有了 顯著的區隔。除此之外,沈凡玉在「同題」上冠以「異代」二字,以凸顯「異代 同題」的異時性與「同題共作」的共時性,103這種作法同樣能夠清楚識別二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