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六朝「詩歌遊戲化」現象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六朝「詩歌遊戲化」現象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8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101 學年度 博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劉漢初 先生.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六朝「詩歌遊戲化」現象研究.  . Ch. engchi. i n U.  . 研究生:朱錦雄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v.

(2) 論文摘要 本文題目為《六朝詩歌遊戲化現象研究》,主要是探討六朝時期的詩歌,在 「言志」與「緣情」的變化之外,逐漸朝向遊戲化發展的演進過程。 將文學視作「遊戲」的行為,並不是一種單獨存在於某時代或某文學集團中 的現象,在漢代已有之。而這種現象又在詩歌盛行的六朝時期特別突出,不僅成 為一種當時文人階層中的文化,也影響後代文人對於詩歌的觀念。然而,目前學 術界常以「言志」和「緣情」二種詩體本質觀,來解釋詩歌的發展時,詩歌「遊 戲化」的現象便往往容易被忽略,或是以非主流的觀念簡單提及。導致此類的作. 政 治 大 這麼說並不是否定現今學者對於詩學體系建構的成果,而是認為在六朝詩歌中清 立. 品不是被認為沒有情志而棄之不談,就是強加以作者的生平來賦予意義。當然,. ‧ 國. 學. 楚可見的「遊戲化」現象,也應是當時文人看待詩歌的主流觀念,絕不可輕易忽 視。因此,本文將透過討論此種自社會行為所產生的文化現象,呈現出不同於文. ‧. 學批評史中關於六朝詩學的面貌。.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關鍵詞:六朝、詩歌、遊戲. engchi. i n U. v.

(3) 目 次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101學年度 ................................................................. 1  博士學位論文 ....................................................................................................... 1  指導教授:劉漢初 先生 ..................................................................................... 1  六朝「詩歌遊戲化」現象研究 ........................................................................... 1  研究生:朱錦雄 ................................................................................................... 1  中華民國102年6月 ............................................................................................... 1  第一章. 政 治 大. 緒論 ............................................................................................................... 1 . 立.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 ‧ 國. 學.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步驟............................................ 8  第三節、研究範圍義界............................................. 11 . ‧. 第四節、前人研究成果回顧......................................... 14 . y. Nat. io. sit. 六朝文人的「遊戲」心態 ......................................................................... 19 . er. 第二章. 第一節、「詩歌」與「遊戲」....................................... 19 . al. n. v i n Ch 第二節、時代風氣與六朝詩歌遊戲化之關係........................... 22  engchi U 一、漢代貴遊文學作風...................................................................................... 22  二、清談的風氣.................................................................................................. 28  三、博物隸事之風.............................................................................................. 36  四、政治動盪的氛圍.......................................................................................... 45  第三章. 六朝「詩歌遊戲化」與文學集團的關係 ................................................. 53 . 第一節、文學集團的定義........................................... 53  第二節、六朝文學集團與詩歌創作動機「遊戲化」..................... 56 . 一、鄴下文學集團所開啟的轉變...................................................................... 59  1.

(4) 二、太康時期文學集團所呈現的模糊觀念...................................................... 65  三、南朝文學集團對「詩歌遊戲化」的確立.................................................. 70  第三節、六朝文學團體透過「詩歌遊戲化」增強社會功能............... 83 . 一、政治權力的依附.......................................................................................... 86  二、同儕之間的交遊.......................................................................................... 91  第四節、六朝文學集團「同題共作」的創作方式....................... 93 . 一、「同題共作」釋義...................................................................................... 94  二、「同題共作」在六朝的發展及其對六朝詩體的影響.............................. 97  第四章. 政 治 大. 六朝之前文體對六朝「詩歌遊戲化」的影響 ....................................... 111 . 立. 第一節、賦體與六朝「詩歌遊戲化」的關係.......................... 111 . ‧ 國. 學. 一、漢代賦論的兩種觀念................................................................................ 111  二、六朝時期賦體「遊戲」觀的興盛............................................................ 123 . ‧. 三、賦體「遊戲」觀對六朝「詩歌遊戲化」的影響.................................... 130 . Nat. sit. y. 第二節、樂府詩與六朝「詩歌遊戲化」的關係........................ 137 . er. io. 一、漢代樂府詩的發展與特質........................................................................ 137 . n. a 二、樂府詩娛樂性質對六朝「詩歌遊戲化」的影響 141  v i .................................... 第五章. l C hengchi Un 六朝遊戲化詩歌所呈現的類型 ............................................................... 151 . 第一節、六朝遊戲化詩歌的特質.................................... 151  第二節、六朝遊戲化詩歌的主要類型之一:「先有題後有詩」.......... 157 . 一、六朝遊戲化詩歌的特殊類型.................................................................... 158  二、六朝遊戲化詩歌的主要模式.................................................................... 209  第三節、六朝遊戲化詩歌的主要類型之二:「先有韻後有詩」.......... 221  第六章. 遊戲筆調下的嚴肅心態 ........................................................................... 227 . 第一節、如何判定的問題.......................................... 227  2.

(5) 第二節、透過創作動機確認其涵義.................................. 232  第三節、透過作品呈現之意義詮釋其涵義............................ 241  第七章. 結論 ........................................................................................................... 249 . 參考書目 ................................................................................................................... 261  一、古籍........................................................ 261  二、現代學術論著................................................ 265  三、期刊論文.................................................... 269  四、學位論文.................................................... 274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 i n U. v.

(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4. i n U. v.

(7)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詩,是中國文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文體。從古至今,不僅創作數量非常龐大 ,對中國古典文學批評理論更是影響深切。然而,究竟什麼是詩?如何判斷出什 麼是好詩?這其實涉及了一個根本的問題:什麼是詩的本質?而這也正是歷代中 國文人亟欲解釋的問題。但因為對詩的認知不同,當然也就產生了不同解釋。目 前學界探討中國古典詩的本質問題時,大多以「言志」與「緣情」為兩大主流的. 政 治 大 成為詩體的最高價值判斷。而隨著漢末五言詩的興起, 「言志」觀念已經無法完 立. 理論體系。多數學者均認為先秦「詩言志」的觀念,在經歷兩漢的論述發展後,. ‧ 國. 學. 整詮釋新起之詩的全貌,「緣情」的觀念便因此而產生。而朱自清是第一個將此 兩個理論體系作為並列的概念,並且進行討論者。他認為「言志」與「緣情」是. ‧. 詩體發展的兩個階段。1先秦「詩言志」的本質觀,在經歷兩漢的論述發展後,. sit. y. Nat. 成為詩體的最高價值判斷。但隨著漢末五言詩的興起, 「言志」觀念已經無法完. al. er. io. 整涵蓋、詮釋新起之詩的全貌,以「緣情」為詩的本質的觀念便因此產生。自從. v. n. 朱自清提出這樣的詩學發展現象後,後世之學者大多依此為基礎,進行不同層面. Ch. engchi. i n U. 的論述。例如:王瑤認為中國詩是由「言志」發展至「緣情」,而且還指出漢末 的建安正是轉變的關鍵時期。2除此之外,廖蔚卿、鄭毓瑜、蔡英俊、陳昌明、. 1. 朱自清《詩言志辨》:「『詩言志』一語雖經引申到士大夫的窮通出處,還不能包括所有的詩. 。《詩大序》變言『吟詠情性』,卻又附帶『國史……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的條件,不便 斷章取義用來指『緣情』之作。《韓詩》列舉『歌食』『歌事』,班固渾稱『哀樂之心』,又特 稱『各言其傷』,都以別於『言志』,但這些語句還是不能用來獨標新目。可是『緣情』的五言 詩發達了,『言志』以外迫切的需要一個新標目。於是陸機《文賦》第一次鑄成『詩緣情而綺靡 』這個新語。『緣情』這詞組將『吟詠情性』一語簡單化、普遍化,並檃括了《韓詩》和《班志 》的話,扼要的指明了當時五言詩的趨向。」(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2年元月5 日初版),頁37。 2. 王瑤《中古文學史論》:「中國詩底發展的主流,是由『言志』到『緣情』,而建安恰是從『. 1.

(8) 呂正惠、陳良運等人皆有相關論述。3目前多數學者的論述基調,我們可以曾守 正分析此類論著後所得到的結論作為說明:. 自理論的發生意義來說,「緣情說」是在「言志說」的土壤發展出來的﹔ 從本質意義來說,「緣情說」與「言志說」相互對比著。而「言志說」與 「緣情說」兩者互斥的地方在於:前者強調文學功能的意義,而後者卻強 調文學本質的意義。4. 治 政 大 但兩者基本上是一種斷裂或是相對的關係。 「緣情」是一種新起的觀念,在漢末 立. 很明顯的,在這一類論述中,「緣情」觀雖然是接續在「言志」觀之後產生的,. 六朝時取代了舊有的「言志」觀念,成為創作及評論的主流價值觀。雖然近代已. ‧ 國. 學. 有學者開始挑戰或檢討這樣的說法,而認為「緣情」並非六朝時期完全新起的觀. ‧. 念,在漢代已可見出端倪。5或是直接認為陸機〈文賦〉 「專論辭條與文律,不談. y. Nat. 作者道德修養及作者如何抒情言志的問題」 。而且〈文賦〉中最受後人注目的「. n. al. er. io. sit. 詩緣情而綺靡」一句,其重點亦「在綺靡而不在情,情甚至還可因綺靡之文造出. Ch. engchi. i n U. v. 言志』到『緣情』的歷史的轉關。」(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二版二刷),頁175。 3. 廖蔚卿:《六朝文論》(臺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4年9月初版三刷),頁354-356﹔鄭毓瑜:. 〈詩歌創作過程的兩種模式——「詩緣情」與「詩言志」〉,《中外文學》第11卷第9期,民國7 2年2月,頁4-19﹔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臺北:大安出版社,民國84年3月一版三 刷),頁23-30﹔陳昌明:《緣情文學觀》(臺北:臺灣書店,民國88年11月初版)﹔呂正惠: 〈「物色」論與「緣情」說——中國抒情美學在六朝的開展〉,收入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 《文心雕龍綜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5年5月初版),頁285-312﹔陳良運:《中國詩 學體系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9月一版二刷),「言志篇」與「緣情篇」二 部分。 4. 曾守正:〈中國「詩言志」與「詩緣情」的文學思想——以漢代詩歌為考察對象〉,收入《淡. 江人文社會學刊》第10期,2002年3月,頁3。 5. 此種說法可參見龔鵬程:〈從「呂氏春秋」到「文心雕龍」——自然氣感與抒情自我〉收入《. 文學批評的視野》(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年4月初版二刷),頁47-84﹔曾守正:〈中國「 詩言志」與「詩緣情」的文學思想——以漢代詩歌為考察對象〉,頁1-33。. 2.

(9) 」 。6但整體來說,目前學界針對此時期詩體的研究,無論是贊同或質疑,無論是 從創作層面還是批評層面切入,大部分還是以「言志」與「緣情」為基礎觀念進 行討論。 然而,明代胡應麟《詩藪》中對六朝詩文的一段評論,反而讓我們產生了一 些疑問:. 詩文不朽大業,學者雕心刻腎,窮晝極夜,猶懼弗窺奧. ,而以游戲費. 日可乎?孔融〈離合〉 、鮑照〈建除〉 、溫嶠廻文、傅咸集句,亡補於詩,. 治 政 大 集中,不可勝數。詩道之下流,學人之大戒也。 立. 而反為詩病。自茲以降,摹倣實繁,字謎、人名、鳥獸、花木,六朝才士 7. ‧ 國. 學. 胡應麟提及的「離合」 、 「建除」 、 「廻文」 、 「集句」四種類型的詩,皆是屬於展現. ‧. 作者自身的才氣、學問且兼具遊戲性質之作。所謂離合詩是指用拆字法寫成的. io.  . er. 以胡應麟所提及的孔融〈離合作郡姓名字詩〉為例: . sit. y. Nat. 詩,閱讀者必須先將詩中的某個字離出一半,再和另一個字的一半合成其他字。. al. n. v i n 漁父屈節,水潛匿方。與 C h 進止,出行施張。呂公磯釣,闔口渭旁。九 engchi U. 域有聖,無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截,隼逝鷹揚。六翮將 奮,羽儀未彰。虵龍之蟄,俾也可忘。玟璇隱曜,美玉韜光。無名無譽,. 6. 龔鵬程:「陸機〈文賦〉專論辭條與文律,不談作者道德修養及作者如何抒情言志的問題﹔陸. 雲論文,先詞後情,代表的就是這一路思潮。近人講文學史,拿一套抒情史觀瞎糊弄,在陸機說 『詩緣情而綺靡』上做文章,大談緣情的魏晉如何跟言志的漢朝勢不兩立,魏晉之緣情又如何顯 示了人的自覺,此等自覺又如何建構了審美主體。不知緣情而綺靡者,重點在綺靡而不在情,情 甚至還可因綺靡之文造出,以致把一個『體情之製日疏』的時代,講成一則重情的神話,實在可 笑!」參見氏著《中國文學史》〈文學技藝的強化〉(臺北:里仁書局,2009年1月5日初版), 頁162。 7. 【明】胡應麟:《詩藪》(臺北:廣文書局,民國62年9月初版),頁462。. 3.

(10) 放言深藏。按轡安行,誰謂路長。8   此詩看似在描寫隱士,但無論在內容或用詞上,其實並無突出、獨到之處。但整 首詩的特殊之處並不在於表面的字詞,而是在於潛藏的遊戲意義。如果說一首詩 的題目,在詮釋詩的過程中,扮演著畫龍點睛的關鍵角色,那麼這首詩的題目, 即已明確告知其所隱涵的意義了。 「離合」是指解釋的方法, 「郡姓名字」則是指 隱藏的答案。以這樣的方向解釋,先用「離」的方法,則前二句「漁父屈節,水 潛匿方」所得到的字為「魚」,三、四句「與. 進止,出行施張」可解析出「. 治 政 大 最後可以得到「魯國孔融文舉」六個字,此即題目「郡姓名字」的答案。 立. 日」字。接著再用「合」的方法,故可得出「魯」字。以這樣的方法重覆進行,. 「建除」指的是一種依據天文曆法以占卜人事吉凶的方法。古代方士之一的. ‧ 國. 學. 「建除家」9以天上十二辰分別象徵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 ‧. 、開、閉等十二種人事的情況。10鮑照將這十二個字入詩,並分別冠在每聯第一. y. Nat. 句的首字。11後世便稱此種詩體為「建除體」。. n. al. er. io. sit. 迴文詩是指可以倒讀或反覆迴旋的詩篇。12胡應麟所舉溫嶠〈迴文虛言詩〉. Ch. engchi. i n U. v. 8.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上》(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5月1版4刷),頁196。. 9. 【漢】司馬遷《史記•日者列傳》:「孝武帝時,聚會占家問之,某日可取婦乎?五行家曰可. ,堪輿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叢辰家曰大凶,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 辯訟不決,以狀聞。制曰:『避諸死忌,以五行為主。』」(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一版 ),頁815。 10. 《淮南子•天文訓》:「寅為建,卯為除,辰為滿,巳為平,主生;午為定,未為執,主陷. ;申為破,主衡;酉為危,主杓;戌為成,主少德;亥為收,主大德;子為開,主太歲;丑為 閉,主太陰。」(臺北:世界書局,民國47年5月初版),頁48。 11. 鮑照〈建除詩〉:「建旗出燉煌,西討屬國羌。除去徒與騎,戰車羅萬箱。滿山又填谷,投. 鞍合營牆。平原亘千里,旗鼓轉相望。定舍後未休,候騎敕前裝。執戈無暫頓,彎弧不解張。 破滅西零國,生虜郅支王。危亂悉平蕩,萬里置關梁。成軍入玉門,士女獻壺漿。收功在一時 ,歷世荷餘光。開壤襲朱紱,左右佩金章。閉帷草太玄,茲事殆愚狂。」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 北朝詩•中》(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5月1版4刷),頁1300。 12.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論雜體則有……回文(起於竇滔之妻織錦以寄其夫也。. 4.

(11) 今僅存兩句: 「寧神靜泊,損有崇無。」13而無論是順著讀或逆著讀,意義皆相同 。這種簡單的迴文詩雖然沒有南朝詩人來得繁複,但已初具雛形。 至於集句詩則是採集其他人的詩句所合成的詩。14胡應麟所說「傅咸集句」 所指的是傅咸〈七經詩〉中的〈毛詩詩〉:. 無江大車,維塵冥冥。濟濟多士,文王以寧。顯允君子,大猷是經。. 聿修厥德,令終有俶。勉爾遯思,我言維服。盜言孔甘,其何能淑。讒人 罔極,有靦面目。15. 立. 政 治 大. 這兩首詩的句子,幾乎都是摘取《詩經》中各篇章之詩句所串聯出來。以第一首. ‧ 國. 學. 來說「無江大車,維塵冥冥」是引自〈小雅•北山之什•無將大車〉﹔「濟濟多. ‧. 士,文王以寧」是引自〈大雅•文王之什•文王〉﹔「顯允君子」是引自〈小雅. y. Nat. •白華之什•湛露〉。至於第二首則更是每句皆從不同之詩篇摘取。 「聿修厥德」. er. io. sit. ,出自〈大雅•文王之什‧文王〉﹔「令終有俶」出自〈大雅•生民之什‧既醉 〉﹔「勉爾遯思」出自〈小雅•祈父之什‧白駒〉﹔「我言維服」出自「大雅‧. al. n. v i n 生民之什‧板〉﹔「盜言孔甘」出自〈小雅‧小旻之什‧巧言〉﹔「其何能淑」 Ch engchi U 出自〈大雅‧蕩之什‧桑柔〉﹔「讒人罔極」出自〈小雅‧桑扈之什‧青蠅〉﹔. )……離合(字相析合成文。孔融『漁父屈節』之詩是也。)雖不關詩之輕重,其體製亦古。至 於建除(鮑明遠有〈建除詩〉,每句首冠以『建除平定』等字。其詩雖佳,蓋鮑本工詩,非因建 除之體而佳也。)」郭紹虞:《滄浪詩話校釋》(臺北:里仁書局,民國76年4月1日初版),頁 100-101。 13. 參見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頁871。. 14. 裴普賢《集句詩研究》:「所謂集句詩是完全採集前人的詩句或文句,以另行組合成一詩的. 作品,不許有任何一句自創之作掺雜其中,甚至更動前人的詩句或文句,也不被容許,(簡縮一 、二字,已屬例外。)與一般的創作完全不同,而形成一種特殊的詩體者。」(臺北:臺灣學生 書局,民國64年11月初版),頁1。 15. 參見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上》,頁604。. 5.

(12) 「有靦面目」出自〈小雅‧小旻之什‧何人斯〉。 上述這些詩作,很難以「言志」或「緣情」的觀念來解釋,在內容上所呈現 的多是作者的才氣與學識。對胡應麟來說,詩文本是不朽之大業,即使窮盡心力 、日夜學習,都不一定能夠窺見箇中奧妙。但六朝有些詩人不努力體會詩文精深 之處,反而將作詩當成一種遊戲,終日爭相鑽研在那些文字修辭的枝微末節處, 成為不足為後人法的「詩道下流」 。 《詩藪》的這段文字,雖然主要用意是在勸誡 後人,學詩需謹慎為之,若落入遊戲性質之作,則離詩文之大道遠矣。但是從另 一個角度來看,反而讓我們也注意到了六朝時期,這種具有遊戲性質之詩作,不. 治 政 大 」與「緣情」的觀念。但這不就與目前學界所認為六朝詩歌為「緣情」的說法, 立 僅在文士間十分的興盛,也可以發現他們對於詩的認知與作用,並不止於「言志. 有很大的差異嗎?而且從六朝時期的文獻來看,文士們也不是完全排斥將詩歌視. ‧ 國. 學. 作遊戲的觀念。例如:劉勰《文心雕龍•明詩》:. ‧. y. Nat. 若夫四言正體,則雅潤為本;五言流調,則清麗居宗,華實異用,惟才所. er. io. sit. 安。……至于三六雜言,則出自篇什;離合之發,則萌於圖讖﹔回文所興 ,則道原為始﹔聯句共韻,則柏梁餘製。巨細或殊,情理同致,總歸詩囿. al. n. ,故不繁云。. 16. Ch. engchi. i n U. v. 以及鍾嶸〈詩品序〉:. 至若詩之為技,較爾可知。以類推之,殆均博弈。17. 16. 【南朝梁】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民國87年9月28日初版. 三刷),頁85。 17. 【南朝梁】鍾嶸著、王叔岷箋證:《鍾嶸詩品箋證稿》(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民國81年3月初版),頁89。. 6.

(13) 劉勰不僅沒有對「離合」 、 「回文」 、 「聯句」這類具有遊戲性質的詩,產生貶抑、 唾棄的想法,甚至還認為這類詩與「正體」的四言詩和「流調」五言詩,只有外 在體製上的差異,在內容情理上殊途同歸,皆屬於詩體的一部份。鍾嶸則不僅直 接將詩當成一種技藝,還以用來遊戲的博弈比擬之。而且由「詩之為技,較爾可 知」一句來看,將詩當成一種技藝,似乎已是當時文人對詩歌的共識。創作詩歌 既然成為一種技藝,那麼難免會滲入遊戲或競技的心態,而容易產生一較長短的 情形。在互爭高下的遊戲競技下,以文字技巧決勝負在所難免,至於詩的內容是 否承載作者的情志,就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因此,鍾嶸以「博弈」比擬,完全. 治 政 大 就六朝文人詩歌的實際創作而言,將詩歌當作一種「遊戲」競技看待的現象 立. 反映了當時文人創作詩歌時的心態。. ,確實十分常見。不僅有許多同時代、同集團的文人間,透過創作詩歌達到一種. ‧ 國. 學. 娛樂或相互較勁的目的,也有透過模仿擬作前人之詩,以達到「尚友古人」,甚. ‧. 至與古人一較高下的心態。不過,將文學視為一種具有「遊戲」性質的「技藝」. y. Nat. ,六朝時期並非首見,而早在兩漢時期便已出現。將文學視作「遊戲」的行為,. er. io. sit. 並不是一種單獨存在於某時代或某文學集團中的現象。只是這種現象在詩歌盛行 的六朝時期特別突出,不僅成為一種當時文人階層中的文化,也影響後代文人對. al. n. v i n 於詩歌的觀念。然而,目前學術界常以「言志」和「緣情」二種詩體本質觀,來 Ch engchi U 解釋詩歌的發展時,詩歌「遊戲化」的現象便往往容易被忽略,或是以非主流的. 觀念簡單提及。導致此類的作品不是被認為沒有情志而棄之不談,就是強加以作 者的生平來賦予意義。當然,這麼說並不是否定現今學者對於詩學體系建構的成 果,也並非認為「遊戲」即與「言志」 、 「緣情」對立,而是認為在六朝詩歌中清 楚可見的「遊戲化」現象,不僅應是當時文人看待詩歌的主流觀念,也可能與「 言志」和「緣情」有著密切的關係,故絕不可輕易忽視。因此,本文將透過討論 此種自社會行為所產生的文化現象,呈現出不同於文學批評史中關於六朝詩學的 面貌。. 7.

(14)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步驟 凡是人類,除非離群索居,過著遺世獨立的生活,或多或少都會與社會產生 聯繫。而這種聯繫便是一種「社會關係」 。 「社會關係」雖然是社會學家所積極探 討的核心觀念,但對文學研究者來說,卻往往成為一種背景資料,僅作為一種輔 佐論證的說明。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曾在其書《文學社會學》中提及二 者的關係:. 所謂的文學史仍往往侷限在人物和作品的探討(也就是作家生平研究和作. 政 治 大. 品解析),而僅把群體背景當做是一種飾景道具,將它視為政治性歷史文 件的研究範疇。18. 立. ‧ 國. 學. 埃斯卡皮的說法,正道出了以往中國文學研究者的問題。面對中國古典文學作品. ‧. 時,研究者通常會從二方面著手探討:第一,從「文學本位」的角度,也就是文. sit. y. Nat. 學的「內在性」因素。其研究主要在文學縱向的「歷史存在關係」 ,而主題多為. al. er. io. 作品的語言形式結構、美學性質、創作與鑑賞的經驗法則、文本意義的詮釋等觀. v. n. 點﹔第二,從「社會學」的角度,也就是文學的「外緣性」條件。其研究方向在. Ch. engchi. i n U. 於文學橫向的「社會存在關係」 。研究主題則為文學的生產方式、過程和結果, 以及其他的社會條件的關係(如:社會階層、政治條件、社會互動行為等)。第 一種以「文學本位」為基本觀點的研究進路,可說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者所廣泛 使用的方式。這種取向,當然也使得我們對於文學在前後的歷史存在關係上,如 何演變、轉化並展現其特色,獲得了更為深入的認識。相對之下,第二種從「社 會學」角度切入的研究取向,較不受到重視,或著是僅當作背景資料說明,簡單 帶過。. 18. 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份有限公司,1995年2月. 1日,初版二刷),頁4。. 8.

(15)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便常見這種情況。此書雖為通論性質之作,但由 於對學術界的影響甚鉅,故可作為範例說明。劉大杰在討論各個朝代的文體時, 一開始都會先將社會背景的相關因素列出。例如其在論述「唐詩興盛的原因」時 ,分成三點:1、詩人地位的轉移。2、政治背景。3、詩歌形式的發展。而在論 述「宋詞興盛之原因」時,也分成三點:1、社會環境需要。2、詞體本身的歷史 發展。3、政治力量的影響。19上述所列的這些原因,除了文體本身的發展這部分 之外( 「詩歌形式的發展」和「詞體本身的歷史發展」),其他的原因其實皆與當 時之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此書接下來並沒有順著這些「社會存在關係」. 治 政 大 ,變成近似導讀性質的說明。前後的論述明顯成為一種分割、甚至可以互不相關 立. 切入,探討當時代個別的文學家及其作品。使得最先所論述關於社會層面的影響. 的情形。這種論述也普遍影響了後來各家文學史的書寫。. ‧ 國. 學. 這種情形其實也顯示出了一個問題:許多關於古典文學和古典文學批評(尤. ‧. 其是詩歌)的論述,多半都會先從社會背景、作者生平談起,這是因為受到了傳. y. Nat. 統「知人論世」的詮釋方式影響。「知人論世」之說雖然由孟子提出,但其本意. er. io. sit. 原不在於對文學作品的箋釋。20在經過漢儒用以解經的實際操作後,才逐漸形成 一套文學箋釋理論。這套箋釋理論主要是「依據著對外緣歷史經驗的文本的理解. al. n. v i n 」,進而「歸趨於對主體心靈經驗,也就是他內在情志的理解」 。 Ch engchi U. 由此可見,論. 21. 述者並不是不了解由「外緣性」條件切入的方法,只是因為過於專注在「內在情 志」的解釋,導致了詮釋視野的窄化,而無法看見外緣性的社會背景,究竟在文 人創作時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當然,本文並不是在指明使用哪一種方式就一定是正確,哪一種方式就一定. 19.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民國85年7月版),頁367-371、608-611。. 20. 《孟子•萬章下•8》:「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 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參見【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 社,民國85年11月一版二刷),頁452。 21. 參見顏崑陽:《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中國古典詮釋學例說》(臺北:里仁書局,民國94年1. 1月30日修訂一版),頁70。. 9.

(16) 是錯誤的。之所以特別提出這點,主要是認為文學的發展,除了文體自身因素的 傳承、演變外,社會因素、條件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絕對不僅是一種背景知識 。偏重其中一種方式,容易使研究視野窄化,導致無法全面性的觀看問題。因此 ,當我們想深入研究某一個時期所產生的特殊文學現象時,這兩種研究進路不應 有所偏廢,而且還應該結合二種研究進路所得到的結果,建構出一個完整的體系 。基於上述的想法,本文除了從文體內在的傳承、影響探討之外,也嘗試透過「 社會學」與「文化學」的研究角度,以探討「詩歌遊戲化」的現象如何產生和演 變,以及這種現象對詩體發展有什麼影響。. 治 政 大 再以此為基礎,從「六朝『詩歌遊戲化』與文學集團的關係」作為討論的切入點 立 因此,本文的研究步驟,是先在第二章探討六朝文人的「遊戲」心態。而後. 。因為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詩歌遊戲化的產生和興盛,與文學集團的發展有很. ‧ 國. 學. 大的關聯。而六朝時期的文學集團,不僅在人數上超越了之前任何的文人群體,. ‧. 整個集團的創作風格、創作方式,更是直接影響了六朝文學的發展。. y. Nat. 接著,第四章論「六朝之前文體對六朝『詩歌遊戲化』的影響」。本章共分. er. io. sit. 為兩部分:第一節是論賦體與六朝「詩歌遊戲化」的關係。此節先從「漢賦的兩 種本質觀」談起,接著論述「六朝時期賦體『遊戲』觀的興盛」部分,最後再論. al. n. v i n 「賦體「遊戲」觀對六朝『詩歌遊戲化』的影響」 。第二節則是論述樂府詩與六 Ch engchi U 朝「詩歌遊戲化」的關係,然後從「漢代樂府詩的發展與特質」,以及「樂府詩 娛樂性質對六朝『詩歌遊戲化』的影響」二部分,進行討論。 第五章論「六朝遊戲化詩歌所呈現的類型」。本章主要是從作品的角度出發 ,討論六朝遊戲化詩歌所呈現的多種類型。共分為三個部分:首先,先論六朝遊 戲化詩歌的特質為何。然後再從六朝遊戲化詩歌兩種主要的類型: 「先有題後有 詩」、「先有韻後有詩」分別進行詳細的論述。 最後在第六章則談論「遊戲筆調下的嚴肅心態」。在遊戲化的時代風氣下, 是否有文人藉著遊戲化的筆法,以凸顯心中的情志?針對此問題,本文首先討論 「如何判定的問題」 。然後再從「透過創作動機確認其涵義」和「透過作品呈現 10.

(17) 之意義詮釋其涵義」二個部分,透過實際的例子以探討確認詩歌涵義的可行性。. 第三節、研究範圍義界 所謂「六朝」,本是一歷史所慣用之詞。通常是指三國孫吳、東晉,以及南 朝的宋、齊、梁、陳六個定都建康的朝代。但若借用於文學時,其指涉的範圍便 擴大許多。劉漢初曾針對這部分進行論述:. 治 政 大 陳六代,是以空間建康為主,所包括的時代與所代表的時間,不能增減延 立. 「六朝」本來是史地名詞,指三國孫吳、東晉,以及南朝的宋、齊、梁、. 縮,但借用到文學觀念上,範圍應有不同。三國文學以魏為主,晉世文學. ‧ 國. 學. ,不能遺二陸潘左不論,沈約甚至說西晉文學較東晉為盛,而魏與西晉本. ‧. 不在史地觀念中的「六朝」之列。因此,文學觀念中的六朝,其實等於指. io. er. 麼,六朝又是「漢魏六朝」的省語了。22. sit. y. Nat. 「魏晉南北朝」,而七子上入東漢建安,既為言六朝文學者所不可少,那. al. n. v i n 劉漢初所謂「漢魏六朝」中關於漢代的範圍,應是指東漢末年的建安時期。這是 Ch engchi U. 因為建安時期往往與魏初放在一起討論,所以也常常被歸於魏晉南北朝的範圍內 。而本文所使用「六朝」的定義,即是遵循此一概念。不過,在詩歌的創作、發 展與流變上,南朝顯然遠較北朝興盛。因此,在北朝相關的史料較少的情形下, 本文論及南北朝時,還是以南朝為主。 關於「遊戲」之義, 《說文解字》解釋「遊」和「戲」二字,皆與軍隊有關:    游,旌旗之流也。. 22. 劉漢初:《六朝詩發展述論》,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2年5月,頁1。. 11.

(18)   戲,三軍之偏也。一曰兵也。   段玉裁《注》云:    (游)又引伸為出游、嬉游。俗作遊。   (戲)引申之爲戲豫,爲戲謔。以兵杖可玩弄也,可相鬥也。故相狎亦曰 戲謔。23  . 立. 政 治 大. 從這些解釋來看, 「遊」似乎比較強調嬉戲遊樂之義, 「戲」則較為強調戲弄調笑. ‧ 國. 學. 的部分。又《論語•述而》云:「游於藝」,所謂的「藝」,雖然後代注疏者多半. ‧. 認為是指「六藝」24,但「藝」在先秦兩漢時亦有才能技藝之義。例如: 《論語•. y. Nat. 雍也》:「求也藝。」孔安國便解視為「多才藝」。25又《禮記•樂記》云:「藝成. er. io. sit. 而下。」鄭玄注曰: 「藝,才技也。」26因此,就「藝」的實質內容而言,應該也 可以解釋為貴族生活中的休閒技藝。而「游」之義,朱熹解釋為「游」為「玩物. al. n. v i n 適情之謂」 , 可見孔子所說之「游」應具有遊戲的涵義。若是如此,那麼「游於 Ch engchi U 27. 藝」即是指以技藝作為遊戲進行的方式,並以此抒發自身的情緒。這或許是中國. 23. 【東漢】許慎、【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6年4月初版九. 刷),頁314、636。 24. 例如:【魏】何晏《論語集解》:「藝,六藝也。」參見程樹德:《論語集釋》(北京:中. 華書局,1997年10月北京一版四刷),頁443。 25. 【魏】何晏《論語集解》「求也藝」句下引孔安國:「藝,謂多才藝」。參見程樹德:《論. 語集釋》,頁380。 26.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90年12月初版十四刷),頁6. 85。 27.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朱熹. 《注》:「游者,玩物適情之謂。」頁126-127。. 12.

(19) 最早針對技藝遊戲與人類情緒抒發的論述了。  近代學者討論「遊戲」一詞時,多半涉及精神上的愉悅超脫。李豐楙在談及 六朝詩人的精神面向時,就強調了「遊戲」在精神上的層面:    從時間之流所區隔出來的休閒時間應是自由的、無關心的,從宴飲的放縱 到創作的自由投入,遊戲即是進入完全自由自在的狀態中,在忘我中表演 自己。這種自由自主之極致即為「放蕩」,即是「遊戲」精神所高懸的狂 歡。28. 治 政 大,正是指遊戲者精神層面 所謂的「完全自由自在的狀態」、「在忘我中表演自己」 立  . 的部分。不過,這種自由自在的精神,卻是建立在自願遵守一個眾人所認同的秩. ‧ 國. 學. 序規則下。荷蘭學者胡伊青加(Johan Huizinga,一譯赫伊津哈)指出了「遊戲」. y. Nat.  . ‧. 的這部分: . er. io. sit. 在某種時空限度之內,有一可見的秩序,遵守自願接受的規則,在生活必 需或物質有用性的領域之外。29. n. al.  . Ch. engchi. i n U. v. 從這個說法來看,則「遊戲」有兩個重要的充要條件:一是遊戲者自願接受規則, 一是遊戲本身存在於生活必須性及實用性的領域之外。遊戲存在的規則是一種限 制,而存在於生活必須性及實用性的領域之外,卻是一種精神性的超越。遊戲即 是同時具備這兩種看似矛盾,卻又完全交融在一起性質的活動。不過,這類說法. 28. 李豐楙:〈嚴肅與遊戲:六朝詩人的兩種精神面向〉,收入衣若芬、劉苑如主編《世變與創. 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民國89年2月初版 ),頁49。 29. 胡伊青加(Johan Huizinga)《人:遊戲者——對文化中遊戲因素的研究》(貴州:貴州人民. 出版社,1998年1月一版一刷),頁133。. 13.

(20) 雖然細膩,也涉及到了哲學的層次,但畢竟是從西方文化的角度論述,多少與中 國傳統解釋的意義有些差異。因此,本文擬以自「游於藝」發展出的遊戲觀念為 主,討論六朝「詩歌遊戲化」的現象。. 第四節、前人研究成果回顧 關於詩歌的遊戲化,近代學者以此為題而有專論者不多。即便偶有提及,也 多半是一種附帶性的說明,談論不深。王夢鷗〈貴遊文學與六朝文體的演變〉、 〈從雕飾到放蕩的文章論〉30、〈從士大夫文學到貴遊文學〉、〈漢魏六朝文體. 治 政 大 文,是較早涉及相關議題且具有代表性的論著。底下先就這幾篇論文討論。 立. 變遷之一考察〉31,以及韓德林〈論中國古代文學的遊戲娛樂功能〉32等數篇論. 王夢鷗〈貴遊文學與六朝文體的演變〉、〈從雕飾到放蕩的文章論〉、〈從. ‧ 國. 學. 士大夫文學到貴遊文學〉三篇論文,有別於其他學者對於漢代至六朝時期的論點. ‧. ,特別從「貴遊文學」的角度,分述當時文體、文學批評及文學的演變。而〈漢. y. Nat. 魏六朝文體變遷之一考察〉一文則分成「魏晉以下文體之辭賦化」、「貴遊作風. er. io. sit. 與文體的關係」、「談辯風氣之影響文體」、「簡易的文字製造新奇」、「文集 類書之隨波助瀾」五項,進行論述。這四篇論文看起來應是一系列前後呼應的相. al. n. v i n 關著作。在這幾篇論文中,「貴遊文學」可說是整體論述的核心。而其對於「貴 Ch engchi U 遊文學」的討論大多以「文學集團」(或「文人集團」)的組成及影響為主要論 述主線。加上王夢鷗在這幾篇論文中又不斷的重申:「以寫作為遊戲,正屬於貴 遊文學的本領」33、「貴遊文學的本質,重要的乃在作家與欣賞者都是從遊戲或. 30. 收入王夢鷗:《古典文學論探索》(臺北:正中書局,民73年2月臺初版),頁117-136、137-. 151。 31. 以上兩篇均收入王夢鷗:《傳統文學論衡》(臺北:時報文化,民76年6月30初版),頁11-22. 、67-130。 32. 收入《文學遺產》,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硏究所,1992年第6期,頁15-22。. 33. 王夢鷗:〈貴遊文學與六朝文體的演變〉,收入《古典文學論探索》,頁134。. 14.

(21) 娛樂的觀點來欣賞文章。」34這類觀點,由此可見詩歌的遊戲化與「貴遊文學」 、「文學集團」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也是王夢鷗這一系列論文最有特 色且具先驅代表性之處。許多後學皆承其觀點而有更進一步的討論。 韓德林〈論中國古代文學的遊戲娛樂功能〉一文,是屬於全面性的論述各個 朝代所展現以文學為遊戲的情形。他認為「只要是真正的文學作品,必然具有某 種程度的遊戲娛樂性。」35而這種遊戲娛樂性又往往在「言志」的旗幟下,遭到 忽視,甚至排擠。這也導致我們對於古代文學的認識容易產生片面的印象,或是 偏頗的評價。這篇論文雖然論述層面不深,但卻為一篇具有開創性價值的論文。. 治 政 大 纖巧圓潤——試論蕭繹詩歌的社會功能及藝術特色〉、 立. 在王夢鷗、韓德林之後,開始出現直接針對文學的遊戲性進行討論的論文。 例如:韓寧〈娛情遊戲. 纖巧圓潤——試論蕭繹詩歌的社會功能及藝術特色〉一文. ‧. 韓寧〈娛情遊戲. 學. 精神面向〉。. ‧ 國. 王瑞雲《齊梁詩歌創作中的遊戲觀念》和李豐楙〈嚴肅與遊戲:六朝詩人的兩種. y. Nat. 討論的範圍較小,主要是針對南朝梁元帝蕭繹的詩歌作品及評論。他認為「蕭繹. er. io. sit. 的詩以表現男女情愛為主要內容,且有明顯的娛情遊戲傾向。」蕭繹「以自己的 理論和創作實踐,實現了文學由抒情向娛情的轉變。」36此篇文章雖然常常以「. al. n. v i n 娛情遊戲」作為段落的結論,但實際上論文的前半部分,是利用量化的數據為蕭 Ch engchi U. 繹的詩歌作品進行分類,後半部分則在分析其詩歌風格。整篇文章並沒有詳細論 述何謂「遊戲」的詩作及其涵義,其所言之「娛情遊戲的傾向」往往都是其想當 然爾的推論。 王瑞雲《齊梁詩歌創作中的遊戲觀念》提出了「以詩為戲」的觀念,直接觸 及到了詩歌遊戲化的核心概念。他認為「以詩為戲」是齊梁時代「詩歌創作領域. 34. 王夢鷗:〈漢魏六朝文體變遷之一考察〉,收入《傳統文學論衡》,頁88。. 35. 韓德林:〈論中國古代文學的遊戲娛樂功能〉,頁17。. 36. 韓寧:〈娛情遊戲. 纖巧圓潤——試論蕭繹詩歌的社會功能及藝術特色〉,《河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6期,2000年12月,頁76、78。. 15.

(22) 的主流意識型態﹔同時,與『詩言志』、『詩緣情』兩種詩學觀念相較,固然有 著自己先天的不足,但是在唯美主義追求、娛情化的嘗試與開掘方面,有著自己 獨到的美學旨趣。」37這種說法雖然前有所承,但王瑞雲將「言志」、「緣情」 、「以詩為戲」並列為三種詩學觀念,無論其論述是否言之成理,確實令人眼睛 為之一亮,同時也帶給我們另一種思考模式。可惜的是,此書的討論不僅不夠深 入,也有許多在章節安排或寫作上的缺失。例如:第四章〈遊戲觀念在詩體型態 中的體現〉與第五章〈遊戲觀念在詩歌作品中的體現〉二章,就其內容而言,作 者並沒有明確的弄清楚何謂「詩體型態」及「詩歌作品」,因此會在「詩體型態. 治 政 大 「豔情詩」。又其第六章〈遊戲觀念的影響〉僅以一頁多的論述簡單帶過而沒有 立. 」時討論「雜體詩」,卻又在「詩歌作品」中論「山水景物詩」、「詠物詩」和. 詳細論述,十分的可惜。. ‧ 國. 學. 李豐楙〈嚴肅與遊戲:六朝詩人的兩種精神面向〉一文,從人的精神面向探. ‧. 討,認為六朝詩人「既有寫作生命感受上的『嚴肅』,也有文學表現上放蕩的『. y. Nat. 遊戲』,而以文藝為社交,消遣其日常工作之外的餘暇時間」。38李豐楙不僅正. er. io. sit. 視六朝詩人的遊戲詩作,也將「遊戲」與「嚴肅」並舉,視為當時代詩人的主流 觀念。其中第四節「消遣與娛樂:貴遊文學的遊戲旨趣」以及第五節「競技與遊. al. n. v i n 藝:南朝文風新變的動力」,應是敘述六朝時期「詩歌遊戲化」的變遷過程。對 Ch engchi U 本文的撰寫有很大的啟發。. 另外,尚學鋒、過常寶、郭英德合著的《中國古典文學接受史》在談到魏晉 南北朝文學接受方式的新變時,論述了「娛情悅性」的接受活動。這當中有一些 觀點非常具有啟發性:第一,他們認為「在追求娛樂的同時,淋漓盡致地抒發真 情,表達生活感受和體驗,是建安時期文學接受和創作的共同特點。」第二,「 娛樂性的文學接受還造成創作方法上任氣使才的特點。」第三,「由於接受主體. 37. 王瑞雲:《齊梁詩歌創作中的遊戲觀念》,河北大學文學碩士論文,2004年6月,頁33。. 38. 收入衣若芬、劉苑如主編《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頁2。. 16.

(23) 的生活追求、精神境界和審美趣味的變化,娛樂型的文學接受逐漸變成純粹的消 遣,其中的情致也愈發清淺庸俗。」39作者在第一項的論述正與本文的觀察進路 不謀而合,也就是遊戲娛樂之作難道一定沒有真實的情志存在?而第一項與第二 項的論述,雖然作者指的是建安時期,但在其他時期是否也存在?至於第三項, 遊戲娛樂性的文學是否具有如此的演變,也正是本文可以仔細討論之處。本文雖 然不是從文學接受的角度探討,但此篇論文確實有值得參考之處。 吳承學、何志軍〈詩可以群——從魏晉南北朝詩歌創作型態考察其文學觀念 〉一文,則從魏晉南北朝所出現和風行的一些具體創作形態,例如:唱和、公宴. 治 政 大 「詩可以群」的文學觀念。本文雖然從儒學「詩可以群」的觀念切入,但其所論 立. 、分題分韻、賦得、聯句等為討論對象,以分析當時的文學創作如何體現出儒學. 與六朝遊戲化的詩歌,實有密切的關聯。尤其是分題分韻一項,更是說明了詩歌. ‧ 國. 學. 遊戲化在六朝時期的進行方式。而「賦得」體的風行,也指出了當時詩歌遊戲化. ‧. 所創造出來的詩體。這篇論文最後認為「這些創作型態從總體上呈現一種當時詩. y. Nat. 壇上帶共性的審美趣味:它們都體現出詩歌創作上注重集體性、功利性與交際功. 法,也與本文所要討論的議題不謀而合。. al. er. io. sit. 能的傾向,這反映了與當時人們所公開標榜的文學理論迥然不同的趣味」40的說. n. v i n 除了上述這些論著之外,張亞新〈論六朝詩美觀念的確立〉其實也有談論到 Ch engchi U. 相關的議題。他認為詩歌之所以可以在六朝時期確立「詩美」的觀念,其中一個. 原因便是「帝王士族好尚娛樂」。而這些帝王士族在一定程度上是把詩歌創作當 作娛樂的手段看待。41張亞新的推論看似有理,但其實所下的結論並沒有經過詳 細的論證,反而容易成為一種憑空想像的結論。. 39. 尚學鋒、過常寶、郭英德:《中國古典文學接受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1. 版2刷),頁114、117。 40. 吳承學、何志軍:〈詩可以群——從魏晉南北朝詩歌創作型態考察其文學觀念〉,收入《中. 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5期,頁173。 41. 張亞新:〈論六朝詩美觀念的確立〉,《文藝研究》,1999年第2期,頁58。. 17.

(24) 類似這樣子的情形,常常可在論述六朝詩學的文章見到。對於「詩歌遊戲化 」的現象,許多學者往往持一種「理所當然」的態度。加上習慣因循借用他人說 法,反而忽略了這種說法必須要有確實詳細的論證為基礎。因此,本文擬透過詳 細的分析論證,並借鏡前人研究的成果,使六朝時期詩歌遊戲化的現象更為清楚 且更有說服力。.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8. i n U. v.

(25) 第二章. 六朝文人的「遊戲」心態.         劉勰《文心雕龍•時序》云: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繫乎時序。」1這正指出 了文學創作與時代風氣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不過一種特殊文化的盛行,不會只 有單向的影響,而應是在其內在創作者的心態與外在的時代風氣,甚至是傳統文 化的積澱,幾種因素不斷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2因此,底下將以這幾種內、 外在的因素為論述基礎,分點論述。以了解這種帶有「遊戲」性質的詩歌,之所 以會於六朝時期大量產生,與當時文人的「遊戲」心態和時代風氣有相當密切的 關聯。 . 政 治 大 第一節、「詩歌」與「遊戲」   立. ‧ 國. 學. 詩歌可不可以當成一種「遊戲」?或是能不能在詩歌中摻入「遊戲」的性質 ?在中國古典詩相關的批評論述中,這類觀念很難被認同。因為在漢代儒家詩學. ‧. 的影響下,後代文人莫不以「情志」作為詩歌最高的價值標準。3即使是發展出. sit. y. Nat. 「緣情」觀念的六朝,也以個人真實情感的流露為核心價值。所以視詩歌為「遊. al. er. io. 戲」之論,不僅難以為文人接受,甚至還認為是「詩道之下流,學人之大戒」(. v. n. 胡應麟《詩藪》之語)。雖然在古典詩歌的理論建構及批評上,文人多強力抨擊. Ch. engchi. i n U. 以詩為「遊戲」的觀念,但自六朝之後,大量產生的實際作品中,帶有遊戲性質 的詩歌卻又屢見不鮮。這種看似矛盾的情形,其實並不全然是兩種詩歌價值觀的. 1. 【南朝梁】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民國87年9月28日初版. 三刷),頁816。 2. 蔡英俊〈「擬古」與「用事」:試論六朝文學現象中「經驗」的借代與解釋〉:「一個時代所顯. 現的知識的內容與性質其實是與當時的社會政治文化等因素有密切的關係,而所謂的『社會政治 文化等因素』則可以指社會地位、階級、生產方式、權力結構,甚至於競爭、流動等『社會過程 』 ,也可以指價值觀、時代思潮、民族精神或文化心態等『文化結構』 。」收入《文學、文化與世 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頁87。 3. 顏崑陽〈從〈詩大序〉論儒系詩學的「體用」觀〉:「儒系詩學發展到了漢代,以〈詩大序〉. 為總結,的確已在詩『體』的構成要素上,明確的建立『情志融合』的觀念。」收入《第四屆漢 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2005年5月),頁307。. 19.

(26) 衝突,反而可能是緣於文人著重的層面不同。  以「情志」為詩歌終極價值的論述,是以詩歌為主體,認為詩歌的本質就是 用來表現人類的情志,離開了「情志」就不是值得讚賞、甚至不是值得閱讀的詩 歌﹔「遊戲性」的詩歌則是以「遊戲」為主體,所重的是「遊戲」所帶來的愉悅 效果。遊戲者在過程中遵循詩歌創作的限制與規範,如同遵循其他遊戲的規則, 然後透過完成目標以獲得趣味。詩歌在這裡僅是一種用以娛樂的工具。即使不用 詩歌,文人仍舊還有許多足以進行「遊戲」的工具。由於著重的層面不同,兩者 自然可以同時存在於同一文人的觀念中。也因此才會產生許多在詩歌理論上明顯. 治 政 大 。例如:認為文學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典論•論文》語) 的曹丕 立 認同「情志」的本質觀的文人,在實際作品中卻常寫出帶有「遊戲」性質的詩歌 4. ,卻也有著「憐風月、狎池苑、述恩榮、敘酣宴」(《文心雕龍•明詩》語)5的. ‧ 國. 學. 作品。因此,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遊戲性」 ,尤其是六朝時期,很少涉及到本質. ‧. 論或起源論的理論範圍,而多是作為一種在宴席上,引以為樂的工具或一較長短. y. Nat. 的技藝。若是從文學或詩歌的「遊戲起源論」 ,或是引用西方對於詩歌與遊戲之. er. io. sit. 間的關聯性理論,來直接談論中國古典詩歌的「遊戲性」,反而容易忽略這種特 殊現象,也較難理解六朝之後的詩人,如何在「情志」的價值觀與「遊戲」的工. n. al. 具性中游移。 . Ch. engchi. i n U. v. 這類帶有「遊戲性」的詩歌,從文字內容以及創作動機來區分的話,大致可 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文字表面看似具有「情志」,但在創作動機上卻帶有「遊戲」性質 。例如:曹丕、曹植的〈代劉勳妻王氏雜詩〉 。然而,要脫離文字表面所呈現的 意義,而認定作品具有「遊戲」性質,往往必須有充分的史料佐證其創作動機, 否則極容易流為自說自話的推測。因此,有一些詩作,雖然其創作動機應該具有. 4. 參見【南朝梁】昭明太子、【唐】李善注:《昭明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7年12月. 初版十三刷),頁734。 5. 參見【南朝梁】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頁84。. 20.

(27) 「遊戲」性質,但因為並無確切的資料可為證明,所以不容易說服他人。例如: 王康琚的〈反招隱詩〉6非常有名,研究六朝隱逸議題的學者,皆會引用此詩來 論述六朝的隱逸思想,但往往都忽略了王康琚還有一首〈招隱詩〉7。由於這二 首詩的立場完全相反,就不得不令我們懷疑,這兩首詩是否可能為了「遊戲」而 寫?抑或是在練習正反思辨時,所產生的作品?雖然這些推測亦屬合理,但畢竟 缺乏直接的證據,所以仍有其他的可能。因此,這類僅能憑藉推測作為論斷其創 作動機的詩作,本文就不予以討論。  第二種是文字或形式看似為遊戲之作,但就創作動機而言,卻具有嚴肅的心. 治 政 大 稽列傳〉中的諷刺手法,使詩歌在充滿詼諧、荒誕或有趣的內容中,含有深切的 立. 態。這類作品實際上可算是詩歌「情志」傳統下的一種變體。作者透過近似〈滑. 寓意。例如:孫皓〈爾汝歌〉、鮑照〈數名詩〉皆屬於此類。 . ‧ 國. 學.         第三種則是無論從文字表面或創作動機來看,都是純粹屬於「遊戲」的詩作. ‧. 。這類作品在南朝時期尤其盛行。由鍾嶸所言「詩之為技,較爾可知,以類推之. y. Nat. ,殆均博弈」等語觀察,詩歌發展至此時期,被視為一種技藝已是常態。詩歌既. er. io. sit. 是一種技藝,鑽研文字之精妙、變化便是首要之務。透過「遊戲」方式,不僅可 以切磋彼此在文字使用上的能力,同時還能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效果。南朝大量產. al. n. v i n 生的「藥名詩」、「郡縣名詩」、 C「姓名詩」等類型的作品,皆屬此類。  hengchi U. 以上三種帶有「遊戲性」的詩歌,主要都是自六朝時期才大量出現。本文也. 將於其他章節中,將所舉之詩及相關作品詳細論述之。由於這種原本以「情志」 本質觀獨重,再逐漸發展為與「遊戲化」詩歌並存的過程,又與當時文人的遊戲. 6. 王康琚〈反招隱詩〉:「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伯夷竄首陽,老聃伏柱史。昔在太平時,. 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放神青雲外,絕跡窮山裏。鵾雞先晨鳴,哀風迎夜起 。凝霜凋朱顏,寒泉傷玉趾。周才信眾人,偏智任諸已。推分得天和,矯性失至理。歸來安所 期,與物齊終始。」參見【梁】昭明太子、【唐】李善注:《昭明文選》,317-318頁。 7. 王康琚〈招隱詩〉:「登山招隱士,褰裳躡遺蹤。華條當圜室,翠葉代綺牕。」參見【唐】歐. 陽詢等編:《藝文類聚•卷第三十六•人部二十•隱逸上》(臺北:文光出版社,民國63年8月 初版),頁641-642。. 21.

(28) 心態以及時代風氣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本文將先就此部分,在下一節中進行討 論。 . 第二節、時代風氣與六朝詩歌遊戲化之關係  一、漢代貴遊文學作風 「貴遊」一詞稍早由青木正兒在談論漢賦時,以標題的方式提出。8雖然他 在書裡並未詳細解釋「貴遊」之義,但從其所寫的內容中,大概可以理解此詞為. 治 政 大 魏六朝文體變遷之一考察〉二篇文章,則以此為基礎進一步闡釋了「貴遊文學」 立 「貴族的」 、 「遊戲的」二者的合併義。王夢鷗〈貴遊文學與六朝文體的演變〉 、 〈漢. 之義: . ‧ 國. 學.  . ‧. 從前青木正兒先生在中國文學思想史使用「貴遊文學」一詞,以指稱宋玉. y. Nat. 以下一系列宮廷文士與侯門清客的文學,其涵義較可涵蓋此一事實,而大. er. io. sit. 意尤切近於班固在「兩都賦序」所指稱的「言語侍從之臣」。這些臣僚, 雖不盡是出身於貴族,但以言語的技藝伺候當時對文學有興趣的貴人,上. al. n. v i n 自天子,下及侯王,則是他們共通的職業性。因此貴遊文學家可包括天子 Ch engchi U 侯王以及其言語侍從之臣,而稍別於一般的士大夫9  . 所謂貴遊文學,是包括歷代帝室侯門及其招攬的一夥文人共為消閑而從事 的活動。……貴遊文學的本質,重要的乃在作家與欣賞者都是從遊戲或娛. 8. 青木正兒所下的標題為「賦家之貴遊風氣」。參見【日】青木正兒著、鄭樑生、張仁青譯:《. 中國文學思想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店,民國66年10月初版),頁32。 9. 王夢鷗:〈貴遊文學與六朝文體的演變〉,收入氏著:《古典文學論探索》(臺北:正中書局. ,民國76年8月臺初版二刷),頁122﹔. 22.

(29) 樂的觀點來欣賞文章。10   這二段論述,清楚說明了貴遊文學所具有的「遊戲性」。對於創作者與欣賞者來 說,文學不僅是一種為了娛耳悅目的「休閑活動」,也是一種透過文字語言以取 悅他人同時凸顯自己的技藝,故實際上與博弈等遊戲無異。11  這種以文學(當時主要為辭賦)為遊戲的風氣在西漢非常盛行。主要是因為 帝王貴族們對於文學的愛好,並網羅了擅長寫作這類作品的文人。梁孝王即是其 中一位。根據《西京雜記》記載:. 治 政 大 梁孝王遊於忘憂之館,集諸遊士,各使為賦。 立 12. ‧ 國. 學. 由此可以見出梁孝王對於文學有濃厚的興趣,其下也聚集了許多擅長辭賦之人。. ‧. 雖然《西京雜記》一書的作者,根據現代學者的考證,幾乎可以確定非漢代劉歆. y. Nat. 所作,而且成書的年代應在六朝之時。13因此,其記載的真實性也難免受到質疑. er. io. al. v i n (枚)乘久為大國上賓,與英俊並游,得其所好,不樂郡吏,以病去官, Ch engchi U n.  . sit. 。不過,若是參照《漢書•枚乘傳》: . 復游梁,梁客皆善屬辭賦,乘尤高。14  . 10. 王夢鷗:〈漢魏六朝文體變遷之一考察〉,收入氏著:《傳統文學論衡》(臺北:時報文化. 出版企業有限公司,民國76年6月30日初版),頁83、88。 11. 簡宗梧〈六朝世變與貴遊賦的衍變〉:「為娛耳悅目而寫作文章,原本是貴遊文學家的職志. ,也是他們所謂『文』的觀念。」收入李豐楙主編:《文學、文化與世變》(臺北:中央研究院 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頁35。 12. 【晉】《西京雜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8年),頁16。. 13. 成林、程章燦在其譯注之《西京雜記》「前言」部分,曾以前人之論為基礎,針對此議題作. 詳細而深入的探討。可為參考。(臺北:地球出版社,民國83年9月一版),頁1-24。 14. 【東漢】班固:《漢書•枚乘傳》(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一版),頁604。. 23.

(30) 以及《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司馬相如)以貲為郎,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非其好也。會景帝不好 辭賦,是時梁孝王來朝,從游說之士齊人鄒陽、淮陰枚乘、吳莊忌夫子之 徒,相如見而說之,因病免,客游梁。15   枚乘與司馬相如二位著名之辭賦家,皆主動離開不喜辭賦之景帝,而投身梁孝王 之下,我們大概還是可以推論出梁孝王確實對於文學辭賦有一定程度的愛好。因. 政 治 大. 此,即使今《古文苑》所載有賦若干篇,後世雖多以為非真作,16但梁孝王的貴 遊文學必甚興盛。. 立. 除了梁孝王外,稍晚的淮南王劉安,同樣對辭賦有濃厚的興趣。據《漢書•. ‧ 國. 學. 藝文志•詩賦略》所載: 「淮南王賦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賦四十四篇。」17可知. ‧. 其貴遊文學的盛況,不下於梁孝王。至於貴為帝王的漢武帝更是愛好辭賦。《史. y. sit. io. er.  . Nat. 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 . 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 al. n. v i n 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 Ch engchi U 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也。請為天子游獵賦,賦 成奏之。」上許,令尚書給筆札。相如以「子虛」 ,虛言也,為楚稱; 「烏 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為齊難;「無是公」者,無是人也,明天子之 義。故空藉此三人為辭,以推天子諸侯之苑囿。其卒章歸之於節儉,因以 風諫。奏之天子,天子大說。……天子既美子虛之事,相如見上好僊道,. 15. 【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一版),頁759。. 16. 《古文苑》所輯錄的相關賦作有:枚乘〈梁王菟園賦〉和〈忘憂館柳賦〉、路喬如〈鶴賦〉. 、公孫乘〈月賦〉、羊勝〈屏風賦〉等。(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2年元月初版),頁63-73。 17. 【東漢】班固:《漢書》,頁449。. 24.

(31) 因曰: 「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嘗為〈大人賦〉 ,未就,請具而 奏之。」相如以為列僊之傳居山澤閒,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僊意也,乃 遂就〈大人賦〉。18   司馬相如透過楊得意的關係,先以〈子虛賦〉獲得漢武帝的賞識及召見。再以〈天 子游獵賦〉 (亦即《文選》所收的〈子虛賦〉與〈上林賦〉)讓武帝在欣賞過後, 龍心大悅。可見漢武帝對於辭賦的愛好有多麼強烈。 不過,由於在上位者僅將此類文學當成遊樂的技藝,故也將創作之文人比擬. 政 治 大. 為專事表演娛樂的俳倡、俳優一類,19地位不高。《漢書•枚皋傳》記載:   . 立. 皋不通經術,詼笑類俳倡,為賦頌,好嫚戲,以故得媟黷貴幸,比東方朔、. ‧ 國. 學. 郭舍人等,而不得比嚴助等得尊官。……其文骫骳,曲隨其事,皆得其意,. y. Nat.  . ‧. 頗詼笑,不甚閒靡。凡可讀者百二十篇,其尤嫚戲不可讀者尚數十篇。20. er. io. sit. 枚皋雖以「嫚戲」之文而得寵幸,但卻無法晉升「尊官」。除了是因為枚皋「不 通經術」外,更重要的是漢武帝視其為地位低下的俳倡。既是俳倡之流,其工作. al. n. v i n 只需專注在如何令皇帝達到娛耳悅目的效果,所以為文也愈加偏向於褻狎戲謔的 Ch engchi U 方式與內容,最後甚至還創造出過度隨意荒誕,以至於「不可讀」的作品。就在. 18. 【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頁759、773。. 19. 高莉芬:「倡、優、俳三種職業身份,在漢人的解釋中,各有其表演專業,倡以『樂』為主. ﹔『優』,依許慎之釋,一曰『倡』,亦以『樂』為主﹔而『俳』則以『戲』為主。……漢代倡 優之職業,從不同專業技藝角度出發,可分別如下: 1、倡優、優倡:偏重音樂性,指歌唱樂舞的藝人。 2、倡俳、俳昌:偏重諧戲性,指言語諧戲的藝人。 3、俳優、優俳:同時兼有音樂與諧戲表演之藝人。 故『倡』與『優』皆以音樂表演為重﹔而『俳』則重談笑諧戲。」參見氏著《絕唱:漢代歌詩人 類學》第二章〈樂府歌詩與倡優表演〉(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2月29日初版),頁50-51。 20. 【漢】班固:《漢書•賈鄒枚路傳》,頁604、605。. 25.

(32) 帝王貴族的推波助瀾下,「遊戲性」逐漸成為西漢文人創作辭賦時的主要觀念之 一。雖然後來亦有文人認為反對這種類型的賦作,例如揚雄發現具遊戲性之賦, 容易產生「勸而不止」的問題,加上「頗似俳優淳于髡、優孟之徒,非法度所存」 , 21. 因而疾呼: 「壯夫不為」 。22無論揚雄的說法是否導因於個人的因素,但在那一刻. 他對於賦的評價畢竟不高。而此時文學朝向「遊戲化」的發展,也成為一股不可 遏止的趨勢了。          這股潮流到了東漢,雖然部分帝王的喜好有些改變,但貴遊文學的作風卻從 末停歇,反而還逐漸影響了民間文人的創作風氣。23到了東漢靈帝時,此風已達. 政 治 大. 前所未有的盛況。根據蔡邕上給漢靈帝〈陳政要事〉的第五事記載:   . 立. 夫書畫辭賦,才之小者,匡國理政,未有其能。陛下即位之初,先涉經術,. ‧ 國. 學. 聽政餘日,觀省篇章,聊以游藝,當代博弈,非以教化取士之本。而諸生. ‧. 競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頗引經訓風喻之言;下則連偶俗語,有類俳優;. sit. io. n. al. er.  . y. Nat. 或竊成文,虛冒名氏。24. 21. i n U. v. 【漢】班固:《漢書•揚雄傳》:「雄以為賦者,將以風也,必推類而言,極麗靡之辭,閎. Ch. engchi. 侈鋸衍,競於使人不能加也,既乃歸之於正,然覽者已過矣。往時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賦 》,欲以風,帝反縹縹有陵雲之志。繇是言之,賦勸而不止,明矣。又頗似俳優淳于髡、優孟之 徒,非法度所存,賢人君子詩賦之正也,於是輟不復為。」頁908。 22. 【漢】揚雄:《法言•吾子》:「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 俄而曰:『壯夫不為也!』或曰:『賦可以諷乎?』曰:『諷則已,不已,吾恐不免於勸也。』 」參見汪寶榮撰、陳仲夫點校《法言義疏•上》(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北京一版三 刷),頁45。 23. 王夢鷗〈漢魏六朝文體變遷之一考察〉:「這情形到了東漢,因帝室侯門對文學的趣味稍有. 改變,……似乎貴遊文學該隨而銷聲匿跡了。實則不然。因為東漢以下雖沒有職業的貴遊文學家 ,而貴遊文學的作風不但沿襲未改而且擴大普及了。」見氏著:《傳統文學論衡》,頁84。 24. 【晉】范曄:《後漢書•蔡邕傳》(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一版),頁522。此文於杜. 佑《通典》題為張衡所著之〈論貢舉疏〉。據譚德興的論證,認為此文應為蔡邕所作。參見譚德 興:〈《通典》所收張衡〈疏〉之作者辨証〉,上海:《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 3期,頁138-140。. 26.

(33) 從「諸生競利,作者鼎沸」之形容,可見當時的文人紛紛致力於撰寫辭賦,應制 趨時,以為升遷之道。而且競爭激烈到常有冒名頂替的行為發生。這些辭賦的內 容雖然有些具備「經訓風喻之言」,但「連偶俗語,有類俳優」之文亦不少。所 以蔡邕才會以辭賦為「才之小者」 ,可以作為休閒娛樂,但卻非「匡國理政」 、 「教 化取士」之本,來勸誡漢靈帝。這股風氣的產生當然也是因為漢靈帝喜好辭賦、 書法、繪畫之流,而建立了「鴻都門學」之故。25不過貴遊文學盛行的影響,也 是主因之一。  文人長期受到貴遊文學作風的影響,不僅容易創作出「遊戲」的作品,也容. 治 政 大 風,而獲得普遍的發展。而當文人「遊戲」的精神面向愈來愈強烈,又會回過頭 立 易培養出偏向「遊戲」的精神面向。文學的「遊戲化」,可說是透過貴遊文學之. 來影響創作風格,甚至影響整個時代文體的趨向。六朝文人便是在這種交互循環. ‧ 國. 學. 的作用下,創造出獨特的時代文風。李豐楙曾針對這個現象進行論述:. ‧. y. Nat. 在這種休閒氣氛下所進行的文戲、文賽,一旦次數頻繁蔚為風尚之後,自. er. io. sit. 會造成流行於一時的詩歌文體及遣辭技巧。……詩賦所表現的是否具有 『諷喻』的功能及價值,就不是決定文賽作品的關鍵,而要由不同時期的. al. n. v i n 社交集團自訂其遊戲規則,如此就會影響其文體、文辭的變化,形成一時 Ch engchi U 有一時的文風。26   六朝文人之所以產生這種「遊戲」 、 「放蕩」的精神,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正是. 25. 【晉】范曄:《後漢書•蔡邕傳》:「(靈)帝好學,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諸生能. 爲文賦者。本頗以經學相招,後諸爲尺牘及工書鳥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數十人。侍中祭酒樂松 、賈護,多引無行趣埶之徒,並待制鴻都門下,憙陳方俗閭里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 」「光和元年,遂置鴻都門學,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諸生皆勑州郡三公擧用辟召,或出爲 刺史、太守,入爲尚書、侍中,乃有封侯賜爵者,士君子皆恥與爲列焉。」頁521、523。 26. 李豐楙:〈嚴肅與遊戲:六朝詩人的兩種精神面向〉,收入衣若芬、劉苑如主編《世變與創. 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頁29、30。. 27.

(34) 受到了漢代貴遊文學作風的影響。 . 二、清談的風氣 「清談」是魏晉文士獨特的一種活動。唐翼明在考辨「清談」一詞後,為「魏 晉清談」下了定義:    所謂「魏晉清談」 ,指的是魏晉時代的貴族知識分子,以探討人生、社會、 宇宙的哲理為主要內容,以講究修辭與技巧的談說論辯為基本方式而進行 的一種學術社交活動。  . 立. 政 治 大. 清談有學術性的一面,也有藝術性的一面。因為有學術性的一面,所以可. ‧ 國. 學. 供研討、供切磋、供校練、供學習﹔因為有藝術性的一面,所以可供娛樂、. ‧. 供消遣、供欣賞、供觀摩。這兩面的結合,使清談成為當時貴族知識分子. y. sit. io.  . er. 彩。27. Nat. 中一項有益的文化活動及有趣的智力遊戲,從而染上相當程度的社交色. al. n. v i n 從這二段的敘述來看,唐翼明認為清談不僅是一種學術的社交活動,同時也是一 Ch engchi U 種「智力遊戲」。而且認為東晉之後,遊戲性質逐漸大於學術性質,清談的主要. 內容雖未改變太多,但談論時的語言用詞卻由簡約轉為華美。28即如唐翼明所言, 在東晉時期的「清談」,在許多場合上已具有很高的遊戲性質。王夢鷗的說法則 更為直接: . 27. 唐翼明:《魏晉清談》(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1年7月初版三刷),頁43、81. 。 28. 唐翼明:「大體來說,早期的清談求理的一面超過求美的一面,學術探討的意識較濃,說理. 貴簡約、貴理中,不涉或少涉意氣﹔東晉以後,清談中求美的傾向漸漸增強,遊戲的意味漸漸增 多,語言也就由貴簡至漸漸變貴華美、貴辭條豐蔚。」同前註,頁83。. 28.

(35)   魏晉清談在辯論,形式上雖頗似戰國時代談風的復起,但按其論題,既非 述道辨志,以個人獨得之見攻乎異端﹔而是摭拾古人既有的題目各逞其臆 解。這種辯論,看來似很嚴肅,其實也是貴遊生活中的一種變相的娛樂節 目。而且談者汲汲於談辯之勝負,其性質尤近於博弈。其間如有什麼相異 之處,那也是使用的工具不同,遊戲的方法稍異而已。29   他認為清談即是文人的娛樂節目,在性質上與博弈等遊戲相近。另外,錢穆在解. 政 治 大. 釋《世說新語•言語》 「諸名士共至洛水戲」30一條時,也認為西晉時的清談已有 「以談作戲」的趨向:   . 立. ‧ 國. 學. (渡江前)已見時人以談作戲。……各標風致,互騁才鋒,實非思想史上. y. Nat.  . ‧. 研覈真理探索精微之態度,而僅為日常人生中一種遊戲而已。31. er. io. sit. 錢穆明確的指出,清談僅是魏晉士人在日常生活中,「各標風致,互騁才鋒」的 一種遊戲。錢穆接著再論〈言語〉 「謝胡兒語庾道季」32一條時,又更清楚的說明. n. al. 「以談作戲」的觀點:   . Ch. engchi. i n U. v. 29. 王夢鷗:〈漢魏六朝文體變遷之一考察〉,《傳統文學論衡》,頁129-130。. 30. 【南朝宋】劉義慶著、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箋疏》:「諸名士共至洛水戲。還,樂令問. 王夷甫曰:『今日戲樂乎?』王曰:『裴僕射善談名理,混混有雅致;張茂先論史漢,靡靡可聽 ;我與王安豐說延陵、子房,亦超超玄著。』」(北京: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3月二版五刷) ,頁100~101。 31. 錢穆:〈略論魏晉南北朝學術文化與當時門第之關係〉,收入《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 》(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民國66年7月初版),頁187。 32. 《世說新語•言語》:「謝胡兒語庾道季:『諸人莫當就卿談,可堅城壘。』庾曰:『若文. 度來,我以偏師待之;康伯來,濟河焚舟。』」參見【南朝宋】劉義慶著、余嘉錫箋疏:《世說 新語箋疏》,頁163。.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童話 寓言 故事 童謠 童詩 詩歌 散文 戲劇 小說 古詩文 古詩文 古詩文 古詩文 傳記文學

孟浩然等所作的詩歌的詩意 譜寫而成,歌詞原文以德文 寫成。香港舞蹈團曾於 2002 年演繹這首作品,並邀請了

文學賞析能力:形式、節奏的感 悟、從詩歌與政治的關係了解詩 歌的怨刺作用,探討深層的主題

(李忱,公元 810 年-859 年,公元 846 年-859 年)的三十餘年間,最為活躍的詩 人是杜牧(公元 803 年-852 年) 、溫庭筠(公元 812 年-870 年)和李商隠(公元

1.4 體能活動對幼兒的成長來說,其意義不單是強健體格,它還可以作為

從視覺藝術學習發展出來的相關 技能與能力,可以應用於日常生 活與工作上 (藝術為表現世界的知

可以設定遊戲音 效以及是否離開

學生在專注理解遊戲時, 不自覺的要理 解文字提供的線索, 閱讀的目的明確而 有意義, 有助練習認字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