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CW-FIT 方案對改善融合班學生課堂參與行為之成效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CW-FIT 方案對改善融合班學生課堂參與行為之成效分析

壹、 CW-FIT 方案對改善融合班團體課堂參與行為之成效

使用 CW-FIT 方案是否增加融合班團體課堂參與行為?透過課堂行 為觀察紀錄表,紀錄融合班學生每節課的團體課堂參與行為,以百分 比計算,蒐集其在各階段的資料點,繪製成曲線圖 4-1「融合班學生團 體課堂參與行為」,透過曲線圖中的資料點進行視覺分析與統計分析,

了解全班學生的團體課堂參與行為之變化。

以下就融合班全班學生在各階段的團體課堂參與行為,進行階段內 和階段間的變化分析。以了解研究對象在實施 CW-FIT 介入後,其團 體課堂參與行為之改變情形。

74

圖 4-1 融合班學生團體課堂參與行為

一、 階段內變化分析 (一) 基線期(A1)

本實驗的第一次基線期共進行五次觀察記錄,融合班全班的團體課 堂參與行為平均是 48%,水準範圍在 40-57.5% (標準差 5.7),水準穩定 度為 100%,呈現穩定。趨勢表現呈現些微的穩定增加,趨勢穩定度為 100%;雖然研究對象的團體課堂參與行為呈現些微增加的趨勢,然而 觀察其團體課堂參與行為的平均值或其水準範圍是較為穩定且低下的,

並參閱相關文獻之數據(Kamps et al.,2015;Jolstead et al.,2017),因此 研究者在蒐集 5 個資料點之後,即進入介入期一(B1)。

(二) 介入期(B1)

進入 CW-FIT 介入期(B1)之後,團體課堂參與行為平均增加至 84.2% ,水準範圍在 75-97%(標準差為 5.6),此階段共有 13 個資料點,

0%

20%

40%

60%

80%

10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

%

)

基線期 A1 介入期 B1 基線期 A2 介入期 B2

75

前面 6 個資料點僅實施 CW-FIT 第一層級,後面 7 個資料點則是加上 第二層級的實施。CW-FIT 第一層級介入後,團體課堂參與行為平均為 80%,再加上第二層級之實施後,平均又穩定的增加到 88%。整個階 段的水準穩定度為 92%,趨勢則呈現些微上升,趨勢穩定度為 92%,

均呈現穩定。顯然 CW-FIT 的介入使得團體課堂參與行為能夠有效的 提升至高於 80%,並呈現相當穩定的狀態,尤其是在 CW-FIT 第二層 級的介入後更加明顯。此階段團體課堂參與行為平均明顯上升,並且 收集的資料點已呈現穩定的趨勢(Alberto & Trautman,2013),因此,結 束介入期。

(三) 基線期二(A2)

當倒返至基線期二(A2)時,此時全班學生的團體課堂參與行為降至 39.3%,水準範圍在 25-48%(標準差為 10.2),此階段共有 3 個資料點,

水準穩定度為 67%,呈現不穩定;趨勢表現呈現穩定下降的趨勢,趨 勢穩定度為 100%。顯然沒有 CW-FIT 介入,教學現場就如同以往。由 於已有連續三個資料點顯示行為的改變和趨勢(Tawney & Gast, 1984),

因此,即進入介入期二(B2)。

(四) 介入期二(B2)

進入 CW-FIT 介入期二時,全班學生的團體課堂參與行為平均則又 提升至 92.5%。此階段共有 6 個資料點,是直接第一層級加上第二層級 的實施,即全班學生實施 CW-FIT 的第一層級,目標學生則加上自我 管理的實施,整個課堂參與行為全部高於 80%,水準範圍是 88-95%(標 準差 2.7),水準穩定度為 100%;並有些微上升的趨勢,趨勢穩定度為 100%,水準與趨勢都呈現相當穩定的水準。再度證明當 CW-FIT 介入 之後,全班學生的團體課堂參與行為呈現穩定的提升,因此,結束介 入期。

76

二、 階段間變化分析

從基線期一(A1)到介入期一(B1)時,融合班全班學生的團體課堂參 與行為平均值,從基線期的 48%到介入期的 84.2%,平均水準變化 36.2%,介入的效果量為 6.2(p < .001),介入效果顯著。階段間水準變 化達 40.5%,表示有立即的介入效果。趨勢都是呈現些微上升的穩定趨 勢;而資料點重疊百分比為 0%。

從基線期二(A2)到介入期二(B2)時,融合班全班學生的團體課堂參 與行為從基線期階段平均值為 39.3%,到介入期階段平均值上升至 92.5%,平均水準變化 53.2%,介入的效果量為 5.2(p < .001),介入效 果顯著。此階段間水準變化 63%,表示有立即的介入效果。趨勢方向 從下降到些微上升,說明團體課堂參與行為是進步的;兩階段資料點 重疊百分比為 0%。

綜合上述,藉由兩次倒返設計的實驗實施與結果分析,可以說明 CW-FIT 方案是可以有效增進融合班全班學生的團體課堂參與行為,除 了有立即效果之外,兩次介入均呈現顯著且穩定之行為改變。

貳、 CW-FIT 方案對改善融合班級目標學生課堂行為之成效 一、 CW-FIT 方案對疑似目標學生課堂行為之成效分析

依據研究設計,目標學生之篩選標準是在介入期 CW-FIT 第一層級 實施兩週之後,在課堂參與方面仍有困難者,亦即其在「課堂行為觀 察紀錄表」中的課堂參與行為平均低於 80%,或是課堂干擾行為平均 高於 30%的學生。為了能在基線期即蒐集到目標學生的資料,先由自 然科教師提出平時上課參與度較低,或是容易會有干擾行為出現的學 生,在基線期時即進行觀察,所以一開始即針對自然科教師所提之四 位學生進行觀察,觀察結果如表 4-1 所示。

在基線期階段,從四位疑似目標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表現,發現僅

77

78

基於上述,發現經過 CW-FIT 第一層級的實施之後,乙丙丁三位疑 似目標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即獲得提升,三者均超過 80%,並且干擾 行為均未超過 30%。因此,四位疑似目標學生經過觀察記錄的篩選後,

確認僅對甲生實施 CW-FIT 的第二層級自我管理策略。

二、 CW-FIT 對目標學生課堂參與行為之成效分析

使用 CW-FIT 方案是否改善目標學生之課堂參與行為?由於甲生在 實施 CW-FIT 第一層級之後,課堂參與行為平均仍低於 80%,因此對 其採取 CW-FIT 第二層級的介入,實施自我管理策略,而該班級其他 學生仍繼續實施 CW-FIT 第一層級。透過課堂行為觀察紀錄,將目標 學生甲生每節課的課堂參與行為以百分比計算,蒐集各階段的資料點,

將其繪製成曲線圖 4-2「目標學生課堂參與行為」,透過視覺分析與統 計分析來了解目標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之變化情形。

圖 4-2 目標學生課堂參與行為

0%

20%

40%

60%

8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

基線期 A1 介入期 B1 介入期 C1 基線期 A2 介入期 C2

79

以下就目標學生在各階段的課堂參與行為,進行階段內和階段間的 變化分析,以了解在實施 CW-FIT 方案介入後,目標學生的課堂參與 行為之改變情形。

(一) 階段內變化分析 1. 基線期(A1)

甲生在基線期共進行五次觀察記錄,其課堂參與行為平均為 48%,

水準範圍在 37-63%(標準差 10),水準穩定度為 40%,呈現不穩定,顯 示甲生在課堂參與行為的表現變化較大。趨勢方面,此階段呈現些微 增加的趨勢,趨勢穩定度為 60%,呈現不穩定;雖然甲生的課堂參與 行為呈現些微增加的趨勢,然而其平均值或其水準範圍都是較為低下 的。甲生自然課的參與度會受教學方式所影響,若是影片欣賞或是習 寫活動時,較能專注的參與;而在實驗操作或是教師講述時,最容易 出現干擾行為或是分心行為。

2. 介入期(B1)

進入 CW-FIT 介入期(B1)之後,甲生之課堂參與行為平均增加至 75.7% ,水準範圍在 60-80%(標準差 7.1),此階段共有 6 個資料點。而 整個階段的水準穩定度為 83%,呈現穩定;相較於基線期,課堂參與 行為平均大幅進步,並且相當穩定,但是整體平均仍低於所設定的 80%;

並且趨勢呈現些微的穩定下降,趨勢穩定度為 100%,最後一個資料點 又呈現明顯下降的狀況,研究者同時參照甲生此階段之課堂干擾行為,

發現有急遽上升的趨勢(如圖 4-3)。因此,決定對甲生實施自我管理策 略,進入介入期(C1)。甲生剛開始能夠努力參與好行為活動,因此參與 行為有所提升,分心行為大幅減少,後期雖然仍能夠參與教學活動,

但是開始出現較多的干擾行為。

3. 介入期(C1)

80

研究者抽離甲生和兩名同儕於資源教室進行自我管理教學之後,由 自然科教師於自然課中實施 CW-FIT 第一層級和第二層級,本階段共 進行 7 次觀察,甲生之課堂參與行為平均增加至 96.1% ,水準範圍在 93-100%(標準差為 2.9)。而整個階段的水準穩定度為 100%;趨勢有些 微下降,趨勢穩定度為 100%,水準與趨勢均呈現穩定的狀態。在此階 段內,甲生在 7 次觀察紀錄中,課堂參與行為全數在 80%以上,顯示 課堂參與行為表現良好,且介入期(C1)的水準平均較介入期(B1)平均值 更高更穩定。由此可知,目標學生甲生在課堂參與行為方面,實施 CW-FIT 第一層級加上第二層級介入之後,較僅實施第一層級介入更有 提升的趨勢。透過定時的檢核與記錄自己的行為,甲生表現更多上課 應有的適當行為。由於研究者欲驗證及檢視 CW-FIT 第一層級加上第 二層級對融合班學生及目標學生課堂參與行為之成效,於觀察資料點 連續三點達穩定之後,倒返至基線期二(A2)。

4. 基線期二(A2)

當倒返至基線期二(A2)時,此時甲生的課堂參與行為又降至 42%,

水準範圍在 30-50%(標準差為 8.6),此階段共有 3 個資料點,水準穩定 度為 67%,呈現不穩定;趨勢表現呈現明顯的穩定下降,趨勢穩定度 為 100%。表示沒有 CW-FIT 介入,目標學生之課堂參與行為與全班學 生一樣,恢復以往。由於已有連續三個資料點顯示行為的改變和趨勢 (Tawney & Gast,1984),因此,即進入介入期二(C2)。

5. 介入期(C1)

再度進入 CW-FIT 介入期二時,目標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則又再度 提升至 93.2%,此階段共有 6 個資料點。本階段全班學生實施 CW-FIT 的第一層級,目標學生則直接加上自我管理的實施,整個課堂參與行 為又全部高於 80%,水準範圍是 93-97%(標準差 2.2),水準穩定度為

81

100%,有些微上升的趨勢,趨勢穩定度為 100%,兩者均呈現穩定。

可以再度說明實施 CW-FIT 第一層級加上第二層級之後,介入效果良 好並顯著。因此,結束實驗。

(二) 階段間變化分析

從基線期一(A1)到介入期一(B1)時,目標學生甲生的課堂參與行為 從基線期階段平均值為 48%,到介入期階段平均值上升至 75.7%,平 均水準變化 27.7%,介入的效果量為 2.7(p < .001),介入效果顯著。階 段間水準變化 27%,表示有立即的介入效果。兩階段資料點重疊百分

從基線期一(A1)到介入期一(B1)時,目標學生甲生的課堂參與行為 從基線期階段平均值為 48%,到介入期階段平均值上升至 75.7%,平 均水準變化 27.7%,介入的效果量為 2.7(p < .001),介入效果顯著。階 段間水準變化 27%,表示有立即的介入效果。兩階段資料點重疊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