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Pintrich 的動機理論

壹、 Pintrich 的動機三成分理論

Pintrich 等人(1989)的動機理論模式,其基本假設是:對於明確工作持有高 度的成功期望者,比較會投入工作中,即使在遭遇困難時,也比較會堅持下去,

不會輕言放棄。學生在學習歷程中,包括「價值成分」、「期望成分」與「情感成 分」等三個主要的動機成分。

一、 價值成分(value components):主要指的是學習者對於從事一項工作的 理由,及其對於該工作之重要性和價值信念,包含了:

(一) 「目標導向」

1. 「內在目標導向」,指接受內在合理事物(如:熟練度、挑戰、學 習、好奇)的學習者,會為滿足自我的需求而堅持與努力。

2. 「外在目標導向」,此類學習者較具外在考量態度(如:來自他人 的讚美、回饋及認可、注意成績)。

(二) 「工作價値」:則包含重要性、效用性與興趣,指的是學習者對學習 工作的興趣、重要性、效用性之評價。工作價値的重要成分和目標 導向有密切的關係,學生對於學習的認知是否對他們有所用處,取 決於他們課程的認知,視課程是否能引發學生的興趣,對他們是否 有用處,Pintrich 並指出,效用價値對學生學習的選擇和參與,可能 有密切的關係。

二、 期望成分(expectancy components):指學習者對學習工作能否成功的 預期,包括了學習者的「控制信念」、「自我效能」及「期望成功」信念。

(一) 「控制信念」:為學習者對學習成功或失敗事件的歸因信念,一般而 言,將成功事件歸因於內在因素、將失敗事件歸因於外在因素者,

學習較具正向結果。Pintrich 發現,如果學生的觀念中認爲成就是需 要依自己努力的行爲而定,則其會具有較高的成功期望和堅持。反 之,若學生對成就結果不依自己的行爲來判斷的話,這種學生則容 易表現出消極、焦慮、缺乏努力和低的成就,這些現象通常被歸類 爲「學習無助」。

(二) 「自我效能」為學習者認為自己能否勝任學習任務的信念,即自己對 於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是有信心的。

(三) 「期望成功」為學習者對某種學習任務成功或失敗可能性的信念,

Pintrich 對「期望成功信念」的定義是「學生對於特定的工作成功或 失敗的可能性的認知信念」。所以,自我效能的知覺對於學生成就、

學習態度的堅持和成功的期望有正面的效果。

三、 情感成分(affective components):主要是包含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情緒 反應,或是在學習歷程中對自己的感覺或評價,亦即「測試焦慮」,可 分為二:1.認知干擾,指當學習者面臨考試情境,因焦慮而受到其他認 知干擾,及表現出情緒化反應之程度。認知干擾為學生在考試情境中 所表現出認知方面的擔心,如後悔、缺乏信心、擔心考試後果等負面 的成就預期。2.情緒化,指當學習者面臨考試情境中所產生的生理反應,

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腸胃不舒服等(程炳林,1991)。

2-7 Pintrich 的動機理論三種成分分類表

包含了動機、認知及資源經營三個量表。動機量表主要依據Eccles(1983)所提動 機的「價值一期望」模式,此模式根據 Atkinson(1964)的成就動機轉化而成,

Atkinson 認為工作難度決定學生成功的機率,Eccles 認為學生「知覺的成功機率」、

「工作難度的知覺」與對「本身能力的知覺」才是決定學生成功與否的主要因素。

Pintrich 等人乃依據 Eccles「價值一期望」模式,並統整最近與學習動機相關之研究,

將動機量表建構成包含「價值成分」、「期望成分」與「情感成分」三個成分的量

二、 「國小學習動機量表」(劉政宏等四人,2005)

研究者認爲教育相關人員若想眞正有效率的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必須先瞭 解學習動機所包含的成分以及各學習動機成分分別對各階段學生學習行爲的影響 力,並依據各階段學生在各學習動機成分之高低分配情形,瞭解各階段學生在學 習動機方面的問題出在哪裡,如此教育相關人員才能夠掌握努力的方向,加以對 症下藥。爲達成這樣的目的,此研究挑選國小六年級階段的學生爲研究對象,具 體分析國小學生在課業方面的學習動機成分,之後探討各學習動機成分對其學習 行爲的影響力,最後再了解國小學生在各學習動機成分的高低分配情形。

此量表爲研究者自編,分爲「價値學習動機」、「預期學習動機」與「情感 學習動機」三個分量表。學習動機預試量表共編擬32 題。在「價値學習動機」分 量表方面,共編擬 9 題,在「預期學習動機」分量表方面,共編擬 8 題,在「情 感學習動機」分量表方面,包含15 題,其中正向情感 7 題,負向情感 8 題。綜合 信度考驗結果,顯示三個學習動機分量表都有良好之內部一致性及可以接受之穩 定性。

三、 「國中小學習動機量表」(劉政宏等五人,2010)

要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所牽涉的面向很廣,例如:必須清楚釐清 學習動機所涉及的概念與包含的成分,以便了解所接觸學生學習動機的現況與值 得加強之處(劉政宏等,2005),也要能夠提出經得起客觀檢驗,可以有效提升學 生學習動機的策略或做法等等。為了解學生學習動機的狀況,或想透過客觀程序 檢驗具體策略或做法對學習動機的效果,都勢必需要有能夠周延與適切測量學生 學習動機個別差異的工具。此研究的目的在延續先前研究對於學習動機概念與測 量方法的探討,編製一份適用於國內小六至國三學生使用的學習動機量表,以提 供相關研究與教師教學使用。

此量表共包含價值、預期、情感及執行意志四個分量表,共35 題,施測時間

約 20 分鐘。總計以台灣地區小學六年級與國中學生預試與正式樣本共 1,417 名為 研究對象,結果顯示:在信度方面,「國中小學習動機量表」有相當好的內部一致 性信度,間隔 4 到 8 週的重測信度也顯示量表有理想的穩定性。在效度方面,以 學生自評學習行為、教師評定學習行為及學業成績做為效標,發現量表有良好的 效標關聯效度。另外,分別以預試與正式樣本進行的試探性與驗證性因素分析顯 示,各題目測量之因素符合理論構念,且量表的理論架構可得到實徵資料支持。

四、 「青少年正向思考、學習動機、正向情緒量表」(黃絢質,2010)

本硏究旨在探討青少年正向思考、正向情緒與學習動機之關係,採調查硏究 法,硏究樣本爲台灣本島地區公立國中的1459 名學生,硏究工具爲「青少年正向 思考量表」、「青少年之正向情緒量表」與「青少年學習動機量表」。「青少年正向 思考量表」包括「認爲正向事件是永久的」、「認爲負向事件是短暫的」、「認爲正 向事件是普遍的」、「認爲負向事件是特殊的」、「認爲正向事件是內在的」、「認爲 負向事件是外在的」六個分量表;「青少年之正向情緒量表」包括「愉悅」、「心流」

兩個分量表;「青少年學習動機量表」依據 Pintrich 主張的學習動機「價値」、「期 望」、「情感」成分,參考多為學者的見解,並參照吳靜吉、程炳林(1992)所修訂 的「激勵的學習策略量表」之動機量表與蘇佳純(2008)「英語課學習動機量表」後 編製而成。

「青少年學習動機量表」計有工作價值分量表 8 題、期望分量表 8 題、情感 分量表又分為「免於測試焦慮的認知干擾」分量表3 題,「免於測試焦慮的情緒化」

分量表 4 題,共 23 題。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效度良好,內部一致性 α 係數呈現 .8 值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