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6),頁 187-190
自由評論
第 187 頁
觀課倫理~觀課時應重視的議題
王金國
靜宜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許中頤
彰化縣鹿港鎮鹿鳴國中老師
近年來,隨著公開課的倡導、教
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的推動,有愈來
愈多的老師願意把教室打開,讓其他
的老師進到教室中觀課或觀察。教室
的開放與觀摩,教學者與觀課者有機
會做專業交流,雙方都可能因此而獲
得專業成長。就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
來看,教師間彼此的觀摩與交流,有
其價值。不過,過往我們並沒有特別
規範「入班觀課」可以做什麼、不能
做什麼,使得偶爾會出現因「入班觀
課」損及教室師生權益的情形,此乃
突顯「觀課倫理」的重要。
事實上,教學觀摩由來以久,只
不過,早期的教學觀摩之觀課者大多
是同一校校內的老師,而擔任教學演
示者,常常是年資較淺的老師。但隨
著教師專業成長受到重視、公開觀課
理念的倡導,目前擔任教學演示者常
常是各領域的亮點教師,而且前來觀
摩 的 人, 也不 再只 限 於學 校內 的 老
師,校外的老師也會前來學習、交流。
倘若人數沒控管好,前來觀課的人,
還 可 能比 坐在 教室 內 學習 的學 生 還
多。除了這類的公開課外,校務評鑑、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教學觀察)
等,也都有規劃入班觀察或教學觀察
的活動。可預期的是,把教室打開讓
別人進來觀摩(或評鑑),或自己到其
他的教室觀摩(或評鑑)的機會將愈
來愈多。
筆者這兩三年常有機會到教學現
場觀課,有一次,有一所辦學很有特
色的學校開放教室讓校外教師前往觀
摩與交流。由於該校在教學方面已頗
負盛名,所以,到場觀課的校外老師
超過 50 人,當天,教室的兩個側邊及
後面,幾乎都站滿了人,還有部分前
來觀課的人,因教室空間容量不了,
站在教室外。
由於此校校內的教師社群平時互
動很活絡,老師常彼此相互觀課,對
學生來說,有授課老師以外的第三者
進到教室,他們似乎已很習慣。因此,
即使教學觀摩當天,有超過 50 位校外
教師在 教室內,學 生 似乎也 不太緊
張,上課參與仍是很積極,不怯場。
教學觀摩當天正式上課前,觀課
(觀摩)者即進入教室,有的坐、有
的站,無不希望站在一個好的位置以
便清楚看到教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學。
上課鐘聲響起後(開始上課)的前幾
分鐘,前來觀摩的人均安靜地在教室
旁及教室後觀看與聆聽,不過,過了
一會兒,一兩位觀摩的老師為了近一
步地觀看、拍照,就走到學生(小組)
旁。其他觀摩者看到有人移動位置、
走到學生旁拍照,也就紛紛站起來、
移動與 拍照,觀摩 者 雖然沒 有出聲
音,但卻走來走去,甚至擋到學生的
視線。觀課者除了走到小組旁邊拍學
生討論的畫面外,也有觀課者在學生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6),頁 187-190
自由評論
第 188 頁
進行小組討論或操作時開口詢問學生
問題,以及借學生的學習單來拍照。
其實,大家對於觀課時,能做什麼,
不能做什麼並沒有很清楚地界定,此
乃筆者撰寫本文之緣起,期待讓大家
更重視「觀課倫理」的議題。
倫理(ethics)原本指的是社會風
俗習慣之意,後來,逐漸延伸為人與
人之間互動應有的規範,而此規範與
特定社會脈絡有關。就倫理的類別來
說 , 它可 概分 為一 般 倫理 及專 業 倫
理。一般倫理適用於社會所有成員,
專業倫理則針對特定專業團體或領域
(王金國,2013)。在教育情境中,有
所謂的教師專業倫理。它可做為引導
教師行動的依據,也可以用以維護或
增進學生的權益。基本上,在教學過
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除不能損及學
生學習權益外,更應積極提昇學生的
學習。若以此概念類推到入班觀課或
觀察,則我們必須去思考如何在觀課
或觀察過程中維護(不損及)教師內
師生的權益。
很多專業團體都訂有專業倫理準
則或守則,全國教師會曾於民國八十
九年二月一日訂定「全國教師自律公
約」,期待教師在進行專業活動時,能
遵 循 此公 約, 以維 護 學生 的學 習 權
益。不過,在全國教師自律公約中,
訂定的內容是原則性的概念,它並沒
有很明確地列舉教師什麼能做,什麼
不能做,當然,它也沒有寫到觀課時,
觀課者應遵循的規範。
基本上,目前並沒有明文或倫理
準則載明將觀課者在觀課時可以做什
麼,不能做什麼。Barnard (1998)曾提
及,在教室觀察時應重視的倫理,包
括:入班觀課(觀察)須獲得教學者
的同意,以及在觀課(觀察)取得的
資料,若有使用這些資料時,亦應妥
適(appropriate use)。入班觀課(觀察)
者,必須尊重教室裡的師生。事實上,
開放觀課(觀察)的老師或學校,最
好能把觀課應遵循的準則寫出,讓所
有前來觀課的人都清楚哪些行為是被
允許的,哪些不被允許。就如同我們
到展覽會場參觀一樣,入口處或是導
覽人員會告訴參觀者,在本次展覽中
能不能拍照、能不能吃東西,可不可
以碰觸或操作。
為維護開放觀摩班級(公開課)
之師生權益,筆者列出幾項辦理公開
觀課(教學觀摩、教學觀察)應注意
的事項,期待供開放觀課的學校及老
師參考,也讓前來觀課的人能清楚遵
循。
一、觀課前:
(一) 辦理公開觀課(觀摩或觀察),
宜控管入班觀課人數,以維護上
課品質。
(二) 欲前來觀課的人,事先應獲得教
學者的同意(校務評鑑例外)。
(三) 教師開放觀課,事前應告訴學生
及學生家長。如果開放外校老師
觀課,宜事先告知學校主任、校
長及校門口的警衛,以便警衛能
放行及引導前來觀課的人。
(四) 教師開放觀課前,應詢問家長:
他的孩子是否同意觀課者拍照或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6),頁 187-190
自由評論
第 189 頁
訪談。可以拍正面,或是只能拍
側面與背面(不允許拍正面),
亦或是都不能拍。老師也在接到
新班級後,即發調查單詢問家長
意見。
(五) 教師應設定拍照規則讓觀課者依
循。例如:教學過程中完全不可
拍照攝影、可以拍教室佈置不能
拍老師與學生、只能拍老師不能
拍學生、教室內的活動都可以拍
沒有特別限制 ...等。若要拍學
生,須參酌前項調查結果(獲家長
同意)。
(六) 觀課者必須在上課前進入教室,
並將行動電話或 3C 產品改為靜音
或關閉。
二、觀課中:
(一) 觀課者在觀課過程,不可擋到學
生視線,或干擾到學生。若教學
者(班級)有畫定觀課區,則觀課
者只能在觀課區移動,切勿移到
非觀課區。有些教學者會請觀課
者坐在學生旁協助觀察學生上課
參與情形,基本上,亦應以不影
響學生學習為前提。
(二) 觀課中,觀課者請勿與其他觀課
者交談或講電話,干擾上課秩序
及教學。
(三) 觀 課 中 , 觀 課 者 不 可 與 學 生 交
談、對學生提問、介入指導或請
學生提供材料供己拍照...等影響
學生學習的行為。
(四) 觀課中,若獲允拍照,切勿使用
閃光燈。
(五) 觀課中,請勿進出教室,影響學
生學習。
三、觀課後:
(一) 若欲使用觀課中蒐集到的資料、
相 片 或 影 片 應 徵 得 教 學 者 的 同
意。
(二) 觀課結束後,建議觀課者當面、
寫卡片、以 e-mail 或傳訊息向教
學者致謝,為教師專業互動建立
良好氣氛。
入班觀課、教學觀摩、教學觀察...
等名詞 之內涵及目 的 或許不 完全一
樣,但進到別人的教室觀看教學卻是
一致的。到他人教室觀看教學可以看
到別人的教學設計或作法,觀課者也
可以反省自己的經驗,有助於教師專
業成長。只不過,以往並沒很仔細地
去規劃入班觀課(教學觀摩或觀察)
的作業流程,以致於也曾有學校衍生
一些問題。例如:學生回家後,向家
長訴說有外校老師進入教室觀課並拍
照,隔天,家長到校向老師及學校抗
議的事。
本文所列舉的「注意事項」也許
還不夠週延,同時,也可能出現其他
學者或教師不同意筆者所列之倫理準
則的情形。但筆者期待喚起大家對觀
課倫理議題的重視,也希望大家集思
廣義,擬出清楚週延的規範,讓被觀
課者及觀課者均能有所依循。希望在
推動公開觀課或教學觀摩(觀摩)時,大
家都清楚這些規範,在教師專業成長
的同時,不損及教學品質及師生權益。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6),頁 187-190
自由評論
第 190 頁
參考文獻
王金國(2013)。案例教學法與
教師專業倫理。臺北:高等教育出版
公司。
Barnard, R. C. G. ( 1998).
Classroom observation: Some ethical
implications. Modern English Teacher,
7(4),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