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毛澤東形象之建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毛澤東形象之建構"

Copied!
2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關向光博士. 學. 論文題目. ‧. ‧ 國. 立. 政 治 大. y. sit. io. n. al. er. Nat. 毛澤東形象之建構. Ch. engchi. i Un. v. 研究生:黃淑嫆 中華民國 100 年 7 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5) 摘要 毛澤東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創建後的第一位最高領導人,自他崛起以至逝世 為止,被建構出的形象若說沒有任何變化,那是匪夷所思的事。本論文以創作於 1929 年的目前所知最早論及毛澤東形象的小說為起始,以 1976 年毛澤東逝世這 一事件為終點,從版畫、油畫、年畫、宣傳畫、雕像、像章、郵票等圖像,以及 小說、民歌、中共黨史編纂學等與毛澤東相關的媒體,較全面地探討他於這段時 期的公眾形象。 1930 年代末至 1940 年代,隨著毛澤東權力的擴張、整風的進行以及國共關 係的變化等,毛澤東被形塑成可與蔣介石相抗衡的新領袖人物,而其「救星」形 象也使傳統對神靈的崇拜轉移到了毛澤東和其領導的黨身上,使毛澤東像代替了 農村家庭中供奉的神像。1949 年以後,中共傾國家之力,逐步建構起一套關於 毛澤東的新信仰體系,最終並演化成文革時期的造神運動。在這過程中,各式各. 政 治 大 樣的稱號、形容詞被冠冕在毛澤東身上,他的形象逐漸被加載了更為繁雜的政治 立 符號,並以各種物化的樣貌展現在眾人面前。. ‧ 國. 學 ‧. 關鍵詞:毛澤東、圖像、形象、個人崇拜.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6)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概念界定:媚俗(kitsch)-------------------------------------------------------2 第四節 文獻回顧 ---------------------------------------------------------------------------3 第五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7 第六節 研究架構 --------------------------------------------------------------------------10 第二章 崛起(1949 年之前)----------------------------------------------------------------- 13 第一節 初展鋒芒:紅軍領袖的形象(1931 年之前)--------------------------13 第二節 虛銜?實官?:中共最高領導人的形象(1931 年至 1937 年)--19. 學. ‧ 國. 第三節 第四節. 政 治 大 系統建造:邁向權力之巔(1937 年至「七大」及其以後)-------35 立 民俗傳統的借用:走向神位的人民救星形象 -------------------------47. y. Nat. io. sit. 形神與史實:繪畫中的形象再現 ------------------------------------------86. al. er. 第四節. ‧. 第三章 建構明朗的天(1949 年—1966 年)---------------------------------------------59 第一節 孵化不渝的信仰 ---------------------------------------------------------------59 第二節 分身「有術」:真實與理想之間 ------------------------------------------68 第三節 慶典中的毛澤東:以「十一」為例 -------------------------------------74. v. n. 第四章 神化(1966 年—1976 年)----------------------------------------------------------95 第一節 「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接見紅衛兵 -----------------------------------95 第二節 太陽頌:毛澤東肖像 ------------------------------------------------------103 第三節 無所不在:看不見的毛澤東 --------------------------------------------118 第四節 毛澤東去世 ------------------------------------------------------------------127 第五章. Ch. engchi. i Un. 結論 ----------------------------------------------------------------------------------133. 參考書目 -----------------------------------------------------------------------------------------139 附錄一:圖版 --------------------------------------------------------------------------------------153 附錄二:毛澤東圖像編年 ----------------------------------------------------------------------201.

(7)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曾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 世紀百大人物」1的毛澤東(1893~1976),做 為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創建後的第一位最高領導人,就像是不斷轉動巨大紡 車輪的紡織手,編織著新成立政權的走向。可以說,在他生前,有近三分之二的 中共歷史與他息息相關。2有關他的生平、個人崇拜和毛澤東思想的研究多如過 江之鯽,但本論文的重點並不是真實的毛澤東這個人,而是他的形象(image)。 若說毛澤東的形象直至他去世前都沒有任何改變,那是匪夷所思的事。在目 前所知最早描述到毛澤東形象的小說《嫌疑》3中,形容他是「一位瘦削文弱, 中等身材」的人,其「語音低得幾乎使人聽不見,像似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但態. 政 治 大 度卻是十分鎮定自然」 ,這段文字描述的形象就和 1933 年紅色中華出版社出版 立 的《革命畫集》 中的一幅毛澤東素描肖像(圖 1)相若;然而,在中共建政後到 4. 5. sit. y. Nat. 1. ‧. ‧ 國. 學. 毛澤東去世為止,舉凡民眾所見的毛澤東肖像畫卻幾乎都展現出紅光滿面、神采 奕奕的神態。 大致來說,對毛澤東形象的研究,多半是以文化大革命時期為主,它分散在 各類中國藝術史研究或與毛澤東個人崇拜相關的探討中;然而,以毛澤東形象為 主題所做的綜觀性研究卻寥若晨星。因此,撰者嘗試比較全面地研究延安時期至. n. al. er. io. 1999 年,時值世紀之交,《時代》雜誌首度發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Time 100)名單,而這 份「20 世紀百大人物」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of the 20th Century)名單中有三位華人,即毛 澤東、李小龍以及「六四天安門事件」中隻身阻擋坦克車離開廣場、據聞名為王維林的年輕人。 2 自毛澤東於 1940 年前後逐步構築其在黨內的強勢地位開始,在 1921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 1976 年毛澤東去世的 55 年間,毛澤東幾乎主導了中共的發展走向。 3 《嫌疑》作者為徐雉(1899~1947) ,該短篇小說於 1929 年在上海發表,收錄在徐雉的《不識 面的情人》文集中,由當時上海的「新文化書社」印行。 《嫌疑》主角歸帆的角色設定是一位曾 以國民黨員身分當過北伐軍政工幹部的報館編輯,因稿荒而打算將其耳聞目見的一些中共黨人的 瑣聞軼事做為撰述題材,但僅寫了〈毛澤東的名片〉一段內容,即被懷疑是共產黨人而後遭到開 除。事實上,徐雉 1926 年時為國民革命軍第六軍政治部宣傳科科員,而共產黨人林伯渠則為第 六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徐雉即是將自己的這段經歷借小說主角之筆,穿插描寫了 1926 年北 伐軍駐紮江西南昌,毛澤東到第六軍政治部探望林伯渠的軼事。林伯渠於 1926 年 11 月的日記中, 記有「27 日,雨。早起潤之來,同訪潤安談事。旋至政委會。又到軍部西餐。6 時郭沫若召飲」, 詳見林伯渠著, 《林伯渠日記(1926 年 7 月—1927 年 6 月) 》 (北京:中央中央黨校出版社,1981 年) ,頁 48。 4 徐雉, 《不識面的情人》 (上海:新文化書社,1929 年) ,頁 32~33。 5 該畫集共收錄 50 幅作品,以木刻版畫居多。當時做為中華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的毛澤 東,其素描肖像在「圖目錄」中排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之後,其後是朱德。該幅依據照片描 繪而非寫生來的毛澤東肖像幾未經過多修飾,樸實得就像是一般人。事實上,在當時為留蘇派掌 握的中共中央主導下, 「毛主席」實則為一虛職,遑論其政治權威形象的建立。1959 年,中華人 民共和國建國十週年之際,江西人民出版社在《革命畫集》的基礎上,重新編印出版了《紅色畫 集》 ,選入的作品增加為 80 幅。詳見楊昊成, 《毛澤東圖像研究》 (香港:時代國際,2009 年) , 頁 11~13。. Ch. engchi. 1. i Un. v.

(8) 1976 年的毛澤東形象,並探討他在當時民眾心目中的地位轉變。. 第二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 在不同階段,毛澤東的形象所呈現的樣貌並不完全一樣,公眾所認識的毛澤 東,其實是經由一連串不同形式的再現(representation)而來的,其形象塑造者 存在於各個領域,有當時的版畫家、畫家、雕刻家、作家、說書者等等,而這些 媒體的主要觀眾或聽眾也會有不同。 透過編年角度研究,可以看出在不同時空背景下,因環境或其他因素,在再 現毛澤東形象時,所藉重的媒體是否有所不同;而不同的媒體,在對毛澤東形象 的塑造上,是否有共時性的改變,還是各有其步調?藉此,可以觀察形象創作者 與其「文化環境」的互動關係,亦即藝術和政治權力間的互動關係。然而,要嚴 格遵守編年順序並不容易。有些關於毛澤東的革命歷史題材繪畫,在政治因素. 政 治 大 下,是為重新詮釋他早期的地位而打造的,例如 1967 年的油畫〈毛主席去安源〉 , 立 在審視這幅畫時,必須有兩套時間標準,一個是事件發生的時間,另一個則是繪 ‧. ‧ 國. 學. 畫的時間;而這,不僅呈現了較早時期的歷史事件,也呈現出 1967 年的歷史氛 圍。 本論文的重點並不是真實的毛澤東,而是他的公眾形象。筆者將從版畫、油 畫、新年畫、宣傳畫、雕像、像章、連環畫、郵票等圖像來審視毛澤東的形象及 變化,並將民歌、小說、中共黨史編纂學等其他與他相關的媒體納入探討的範圍,. y. Nat. sit. er. io. 以此來分析毛澤東的公眾形象,試圖探究是誰向誰談到了毛澤東,是在什麼樣的 背景下,使用什麼樣的表現方式,有什麼樣的動機,最後收到什麼樣的效果。. al. n. iv n C hengchi U 第三節 概念界定:媚俗(kitsch) 「媚俗」是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6一書中 的核心主題之一。在他筆下,媚俗是政治、社會、文化、宗教的基本特徵,是一 種經過喬裝打扮,將人類存在本質上無法接受的一切事物都排除在它的視野之外 後,所展現的具有崇高道德以及唯美美學的某種世界觀。政治媚俗,則是昆德拉 批判的一個重點。所有的政治人物、政治運動都有其美學理想,它會透過一些表 現、形象、話語和典型來呈現,在這過程中,各式各樣的「政治媚俗」也就被建 構而出。他在書中指出,無論是美國參議員看到在草地上奔跑的孩子,並遠遠地 以手指畫圈指稱那就是他所謂的「幸福」時所露出的微笑,還是站立在廣場看台 上向市民揮手微笑的共產國家領導人,他們的「笑」都同樣是「媚俗」的產物。 6.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著,尉遲秀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台北:皇冠,2004 年) ,頁 280~319。 2.

(9) 其笑容背後隱藏了兩種意義:一是真心地發出微笑,展露出對自己政治制度的美 好的盲目認同;二是面對公眾時,出於政治需要所進行的一種表演。概言之,政 治要遂行其權力,是需要媚俗的,它的矯情迷惑、感動的不僅僅是他人,也包括 了政治人物自己。 大致而言,一切未經審視的「應然」 ,都可以說是一種「媚俗」 。無論是共產 主義的價值,還是西方民主的價值,當人們在為這些理念、信仰,展現出一種理 所當然的堅持或一種「非如此不可」的情感時,「媚俗」也就由此而生。米蘭‧ 昆德拉並指出,若在一個允許諸多思潮並存的社會中,那麼,這些「媚俗」還能 互相抵銷、限制,人們還可以保有個人的獨創性;然而,若在一個極權社會中, 當政治運動掌握一切權力,那麼,所有將有損於「媚俗」的不被接受的個人主義、 懷疑主義、嘲諷以及任何與其美學理想相違背的事物,全都會被「驅逐出境」。 因此,在這極權的媚俗的王國裡,實施的是一種對心靈的專政獨裁,用社會意志 代替個人追求,召喚的是一種極富渲染力的平庸的感性激情;在這種愚民教育 下,所有的答案都是預先給定的,它不僅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也使藝術失去了個 性和原創性。. 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第四節 文獻回顧. ‧. 毛澤東做為 20 世紀影響中國深遠的人物之一,他的圖像曾很長一段時間大. n. al. er. io. sit. y. Nat. 量存在於版畫、油畫、國畫、雕塑、紀念章、戲劇、建築等藝術中;因此,在《新 中國美術圖史 1949—1966》7、《新中國美術圖史 1966—1976》8、《從英雄頌歌 到平凡世界》9、 《中國油畫百年史》10、 《中國漫畫史》11、 《The Winking Owl: Art 12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Painters and Politic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1979》13、《Art and Artists of Twentieth - Century China》14等 20 世 紀中國藝術史的綜觀性研究中,必然也都會涉及他對近現代中國藝術的影響以及 他在當中被形塑的形象;然而,在這些綜觀性的中國藝術史專著中,毛澤東的圖 像如同附在花上的茸毛般,只被視為是其中一個小小的組成部分,零散、破碎地 被提及。. Ch. engchi. 7. i Un. v. 陳履生,《新中國美術圖史 1949—1966》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 年) 。 王明賢、嚴善諄,《新中國美術圖史 1966—1976》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 年) 。 9 易英著, 《從英雄頌歌到平凡世界——中國現代美術思潮》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年) 。 10 林惺嶽,《中國油畫百年史》 (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 年) 。 11 甘險峰,《中國漫畫史》 (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 年) 。 12 Ellen Johnston Laing, The Winking Owl: Ar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8) 13 Julia F. Andrews, Painters and Politic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1979,(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14 Michael Sullivan, Art and Artists of Twentieth-Century China,(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6) 8. 3.

(10) 一、毛澤東圖像主題研究 大體而言,甚少有人概覽過毛澤東的公眾形象。就如《毛澤東圖像研究》15 一書中所點出的,毛澤東圖像研究在各類毛澤東專題研究中一直缺乏系統的研 究,而顯得片面、零碎。在中國美術史研究中,則多半是在論及毛澤東個人崇拜 現象時才順勢提及,僅將其視為中國美術史中的一個短章節,也甚少將其獨立出 來探討。在國外的相關研究中,則是偏重於「文革」以及「後毛澤東時代」的演 變。針對這個缺憾,楊昊成以圖像學研究的方式,試圖填補毛澤東專題研究中有 關毛澤東圖像發展脈絡的這一塊空白,並將其分為四個階段。 楊昊成首先以「東方紅,太陽升」的視角,論述中共建政前毛澤東在中共政 治舞臺上由「常人」到「普通領袖」而至「人民救星」的身分轉變歷程,並試圖 找出這一階段中最早出現的毛澤東圖像。在中共建政後至「文革」前的十七年中, 毛澤東做為中國的領導人,他順理成章地成為新政權的象徵,描繪他就等於在描. 政 治 大 繪著中共所言說的「新中國」。這段作者稱之為「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時期,毛 立 澤東圖像製作雖然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創作空間,但隨著各種政治運動的發 ‧. ‧ 國. 學. 展漸漸受到越來越嚴格的規範。至「文革」爆發,作者將這時期中「烈日炎炎似 火燒」的造神工具——毛澤東圖像,分為可見毛澤東自然身的「直接圖像」以及 更具有政治象徵意義的「間接圖像」兩大類。而在「後毛澤東時代」,就如作者 以毛澤東《菩薩蠻‧大柏地》一詞中的「雨後復斜陽」為題所喻指的,在經歷「後 文革」 、「'85 美術新潮」、「'89 現代藝術展」以及約在 1990 年前後興起的「毛澤. y. Nat. sit. n. al. er. io. 東熱」等階段後,毛澤東雖不再是熾熱的烈日,但那深深烙印在中國民眾生命的 曾經殷熱翻騰的激情依舊在其血液裡流竄,殘存於他們的記憶中。 〈美術向度的毛澤東形象建構〉16一文也是少數從圖像探討毛澤東形象構建 與政治間的關係的研究。該文作者直指中國對於毛澤東及其形象的言說和建構與 政治意識形態形成了一種「共謀關係」,亦即,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在建構毛澤東 形象的同時,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又被其所建構的毛澤東形象建構著。作者隱晦地 認為,至今民間有些地方為毛澤東修廟膜拜,不過是對現實某些不滿的表達,談 不上什麼藝術性,但只要毛澤東的歷史地位未被動搖,「以藝術的方式建構毛澤 東形象的歷史性政治美學化實踐也就不會終止」。17. Ch. engchi. i Un. v. 文中簡略地指出 1935 年遵義會議後,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黨內的領導地 位,這使得毛澤東的形象也正式進入了藝術領域,尤其是在經過「延安整風」的 政治梳理後,「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共黨的指導思想的同時,也標誌了毛 澤東形象美學化的正式開端。1949 年後,有關毛澤東形象的製作則顯示出規模 化、批量化、精緻化的特色,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作者並約略地陳述天安. 15 16 17. 楊昊成,《毛澤東圖像研究》(香港:時代國際,2009 年) 。 董慧敏、胡新亮,〈美術向度的毛澤東形象建構〉 ,《文學前沿》 (北京),2006 年,頁 22~31。 董慧敏、胡新亮,〈美術向度的毛澤東形象建構〉 ,頁 30。 4.

(11) 門城樓上那幅毛澤東肖像不是一直都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那樣,它隨著時代政治 情勢的變化而歷經了多次變動。 作者舉出一些代表性畫作,概略地分析「文革」前和「文革」期間的毛澤東 形象的差異。作者指出「文革」前的毛澤東形象多帶有親民和善的特點,他或面 帶微笑,或站立、坐在人們目光的焦點處。即至「文革」,無論是畫作中的紅太 陽、盛開的向日葵、四射的光芒等象徵符號,還是這時多以紅色或金色圓形為造 型,附之以紅太陽、青松、忠字、毛澤東詩詞短語的毛澤東像章,都與西方中世 紀的聖像畫十分相似。因此,作者認為「文革」的藝術符號有著西歐中世紀的神 權意義,這時國家意識形態的控制不僅涉及藝術的取材內容,也掌控了技術層面。. 二、毛澤東模式的大眾宣傳藝術. 政 治 大 宣傳藝術。一般認為,自毛澤東 1942 年發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以 立 後,以此為基準發展的毛式大眾宣傳藝術在中共的黨國意識形態下,幾乎可說是 在探討毛澤東的形象時,勢必會談論到在一次次政治運動下形成的毛式大眾 18. ‧. ‧ 國. 學. 半個世紀中國藝術的標準,而「文革美術」更是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時至今日, 即便做為自然人的毛澤東逝去已久,但其時代的「遺產」仍像是個無聲的幽靈, 不時飄盪、隱現於中國當代藝術中。 《中国のプロパガンダ芸術:毛沢東様式に見る革命の記憶》19一書即指出, 現代中國的大眾宣傳藝術就是一種「毛樣式」 (Maoist model)的大眾宣傳,並將. y. Nat. sit. n. al. er. io. 這種毛式大眾宣傳藝術的發展過程分為「生成」、 「隆盛」、 「變容」三個階段。此 外,作者也注意到中國在面對毛澤東肖像時的態度和日本對於天皇「禦真影」 (肖 像)的尊崇兩者之間,存在著某些相似的儀式和禁忌。 作者將 30、40 年代視為毛式大眾宣傳藝術的「生成」階段,從市民商業藝 術的上海仕女月份牌談起,論及農村的文工團宣傳組織與鬥爭大會的互相作用關 係,以及吸收了農村版畫、年畫風格的延安木刻版畫,由此分析具有「媚俗」 (kitsch)特性的毛式宣傳藝術的起源。而中共建國後至文革期間的 70 年代,則 為毛式宣傳模式的「隆盛」階段,其宣傳模式並為北韓、越南以及周圍的社會主 義國家所吸取,此外,毛澤東肖像在這時期中大量的出現,尤其是在 1950 年於. Ch. engchi. i Un. v. 南京舉行的國慶慶祝遊行中,出現了手拿統一標準的毛澤東肖像的遊行隊伍,自 此,中國逐漸走上了文革時期對毛澤東個人神聖化的偶像崇拜之路。在文革結束 後的 80 年代則進入了「變容」階段,這一時期隨著政治、經濟氛圍的變化,出 現了「星星美展」、「'85 美術新潮」、「中國現代藝術大展」等藝術潮流,但毛式 大眾藝術模式實則仍潛藏於中國當代藝術中,轉變成了一種象徵或消費符號;尤 18.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 年 5 月 23 日) 。竹內實監修,毛澤東文獻資料 硏究會編集,《毛澤東集》 (第 8 冊) (東京:蒼蒼社,1983 年) ,頁 111~148。 19 牧陽一、松浦恆雄、川田進著,《中国のプロパガンダ芸術:毛沢東様式に見る革命の記憶》 (東京:岩波書店,2000 年) 。 5.

(12) 其自 1990 年代以來,大量模仿毛話語的藝術作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解構毛 澤東的同時,某種程度上,卻又表現出了對毛澤東話語模式的崇拜傾向,並走上 商業化的路途。 在〈論毛澤東的大眾藝術模式〉20一文中,高名潞認為 20 世紀世界藝術發 展的趨勢,是從個性化(individual)藝術轉向大眾流行(popular)藝術,而這 種大眾藝術又可分為波普藝術(Pop Art)與「極權主義藝術」(Totalitarian Art) (又稱「專政藝術」,Art of Dictatorship)兩大類。很顯然,毛式大眾藝術即隸 屬於「極權主義藝術」一類,它甚至比蘇聯、納粹德國和法西斯義大利的「大眾 藝術」大眾化得更徹底;不再只是「化大眾」 ,而是「大眾化」 ,走上了群眾「喜 聞樂見」的「媚俗」之路。 高名潞將毛式大眾藝術的發展階段分為 1942 年至 1949 年延安時期的稚拙時 期、1949 年至 1966 年的「蘇化」時期以及「文革」的成熟期三個階段。他指出 延安時期的中共政權與蘇聯、納粹德國和法西斯義大利,在和其本國藝術界的關 聯上有一共通點:在革命初期,他們往往會尋求其國內當時具有反社會「革命精. 政 治 大 神」的前衛藝術家的支持,試圖藉由與當時前衛藝術的親近來贏取激進的知識界 立 的支持;然而,隨後卻又很快拋棄這些前衛藝術,返回傳統去尋找一種更為適合 ‧. ‧ 國. 學. 大眾的「通俗」藝術形式。延安時期的木刻版畫改造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並為毛 式大眾藝術埋下了「媚俗」的種子。中共建政後,不僅延續延安時期通俗的農村 藝術形式,也吸取了 1930 年代上海月份牌所代表的「甜美」的市民商業藝術形 式,並深受蘇聯藝術流派的影響,於 1950 年代末,出現了一批不再只是簡單敘 事,而以學院式的寫實技巧描繪一些具有浪漫和象徵意義的主題創作。文革時. y. Nat. sit. n. al. er. io. 期,則出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紅色波普」運動,依照「三突出」 、 「高、大、全」、 「紅、光、亮」的公式,廣泛地利用各種傳播媒介的力量,最終完成了毛式大眾 藝術的全部歷程。及至今日,中國當代藝術仍然深受毛式大眾藝術的影響。 就如高華所言,毛澤東透過延安整風將中共改造為毛澤東的中共;21在文藝 領域上,毛澤東在形塑其思想的同時,也將中國的文藝塑造成一種毛式的大眾藝 術。在這過程中,毛澤東圖像做為毛式大眾藝術的其中一個具體展現,透過對毛 式大眾藝術的瞭解,將有助於更深入理解圖像中所見證而可能未被文字所表達的 東西。 《毛澤東圖像研究》一書在以圖像學分析綜觀毛澤東圖像的同時,也以〈開. Ch. engchi. i Un. v. 國大典〉和〈毛主席去安源〉兩幅油畫,點出了圖像學研究上「圖像證史」可能 存在的陷阱。然而,作者並未擺脫中共黨史編纂學的窠臼。22在探索不同時期的 20. 高名潞,〈論毛澤東的大眾藝術模式〉 ,劉青峰編,《文化大革命:史實與研究》 (香港:中文 大學出版社,1996 年) ,頁 377~390。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9302057.htm 21 高華,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5 年) ,頁 xii。 22 依據何方所指出,1945 年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及 1981 年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 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兩個歷史決議,為中共黨史編纂學奠定了基礎,而其對中共黨史的論斷則 被中國官方視為黨史研究上不可逾越的準則,這使得中共黨史的相關研究不免受到官方意識形態 6.

(13) 毛澤東形象時,無形中仍將 1981 年《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對於毛澤東的歷史評價的觀點,以及官方的歷史斷限帶入論述中。如此,有時會 陷入官方歷史觀中過於簡化認知的泥沼,很容易忽視在其所設定的同一個時期 中,毛澤東形象可能有的不同特徵或轉變。此外,在官方於毛澤東死後才設定的 歷史觀條件下,也易忽略中共建政前以及建政後的環境,因而無法深入瞭解集體 創作下所形成的毛澤東形象,而有隔靴抓癢、搔不著癢處之憾。 另一方面,如同〈美術向度的毛澤東形象建構〉一文中所說,毛澤東形象的 建構和中共形象的建構有著千絲萬縷的牽連,且自 1949 年中共建政後,毛澤東 的肖像逐漸呈現出統一規格的模式。然而,無論是《毛澤東圖像研究》或是〈美 術向度的毛澤東形象建構〉,都忽略了歷經四次改版的毛澤東標準像對毛澤東形 象規範的影響力。再則,關於毛澤東早期歷史形象的建構,是否如〈美術向度的 毛澤東形象建構〉所論,於文革時才廣泛地以藝術的方式描繪?基於延安時期確 立的「文藝服從於政治」準則,23在 1945 年早已制定《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 議》 ,從黨史編纂上確立了毛澤東和其思想,甚至在 1951 年中共建政後兩年,即. 第五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 al. er. io. sit. y. Nat. 一、研究途徑. 學. ‧ 國. 政 治 大 公佈由胡喬木根據 1945 年《歷史決議》精神所撰寫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 立 的背景下,其論點仍有待檢證。. v. n. 本論文主要採取「新文化史」(New Cultural History)的研究途徑,從圖像 學(Iconography)的分析,配合彼得‧柏克(Peter Burke)提出的人類學式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的視角,來看毛澤東去世前被形塑而成的毛澤東形 象。 1925 年,毛澤東代理汪精衛主持國民黨宣傳部事務後,在他發表的〈宣傳 報告〉一文中,將宣傳分為「文字宣傳」 、 「圖畫宣傳」和「口頭宣傳」三大類, 並分析指出「中國人不識文字者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全國民眾只能有一小部分接. Ch. engchi. i Un. 受本黨的文字宣傳,圖畫宣傳乃特別重要」,而「口頭宣傳,於宣傳中,在分量 上,在效力上,均占重要地位」 。24而後,當他離開國民黨宣傳部後所發表的〈湖. 的制約。見何方, 《黨史筆記——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整風》(香港:利文出版社,2005 年) ,頁 633~706。 23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 年 5 月 23 日) ,竹內實監修,毛澤東文獻資料 硏究會編集,《毛澤東集》 (第 8 冊) (東京:蒼蒼社,1983 年) ,頁 135。 24 毛澤東,〈宣傳報告〉 (1926 年 1 月 8 日) ,竹內實監修,毛澤東文獻資料硏究會編集, 《毛澤 東集》(第 1 冊)(東京:蒼蒼社,1983 年) ,頁 141~151。 7.

(14) 南全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決議案〉25、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26,甚至在上 井岡山後的「井岡山前委對中央的報告」27,即至「古田會議」的〈中國共產黨 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28等,都可以看出早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 上的講話〉之前,當毛澤東初嶄露頭角時,即已逐漸認知到宣傳、尤其是農村宣 傳的重要性,並在延安時期進而將之與階級劃分結合,指出文藝必須要用「人民 大眾的言語」29。 在中共各式各樣以「文藝服從於政治」準則下所使用的宣傳工具中,毛澤東 的公眾形象很大一部份是透過宣傳畫、版畫、油畫、漫畫等繪畫,甚至是雕塑、 紀念章、電影、戲劇、照片、地圖或建築等圖像來呈現。無庸置疑,圖像在中共 的官方宣傳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成為一種圖解政治、甚至參與政治鬥爭的工具, 尤其是在文盲仍普遍的時代中,其創造出來的毛澤東「應該要有」的形象所產生 的記憶效果,更是不容忽視。 在進行圖像研究時,帕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所提出的「前圖像學描 述」(Pre-iconographical Description)、「圖像學分析」(Iconographical Analysis)、. 政 治 大 「圖像解釋學的闡釋」(Iconographical Interpretation)的圖像學三層次區分,可 立 說是最常被研究者使用的分析模式,或者在其基礎上做修正。「前圖像學描述」 ‧. ‧ 國. 學. 指的是一種通過感官的直覺,對圖像和物件所做的最基本的辨認;而「圖像學分 析」是在觀看者具備一定文獻知識的基礎下,對構成形象、故事或寓言象徵的理 解;「圖像解釋學的闡釋」則是把圖像作品做為時代認知的記錄,從其中瞭解它 所處時代的社會文化背景,進行更深層的詮釋。30 大致來說,帕諾夫斯基認為圖像是整體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對那一文化. y. Nat. sit. n. al. er. io. 缺乏瞭解,便無法理解圖像。31在拋開圖像的美學性質前提下,透過它所處的社 會、文化背景,我們可以揭示特定圖像的製作原因與目的,闡明人們將某些圖像 視作某文化特徵的緣由,進而更生動地「想像」過去,甚至能重新審視一些我們 也許已知道但並未認真看待的事務。帕諾夫斯基的圖像學研究雖招致「主張特定 時代的文化是同質的是不明智的」批判, 32但在中共「文藝服從於政治」、甚至 「歷史為政治服務」的準則下,某種程度上,他將圖像認識的歷程區隔為三個階. Ch. engchi. 25. i Un. v. 毛澤東,〈湖南全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決議案〉 (1926 年 12 月) ,竹內實監修,毛澤東文獻 資料硏究會編集, 《毛澤東集補卷》 (第 2 冊) (東京:蒼蒼社,1984 年) ,頁 207~253。 26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1927 年 3 月 28 日) ,竹內實監修,毛澤東文獻資料硏究 會編集,《毛澤東集》 (第 1 冊) (東京:蒼蒼社,1983 年) ,頁 207~250。 27 毛澤東, 〈井岡山前委對中央的報告〉 (1928 年 11 月 25 日) ,竹內實監修,毛澤東文獻資料硏 究會編集, 《毛澤東集》(第 2 冊) (東京:蒼蒼社,1983 年) ,頁 25~66。 28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 (1929 年 12 月) ,竹內實監修,毛 澤東文獻資料硏究會編集,《毛澤東集》 (第 2 冊) (東京:蒼蒼社,1983 年) ,頁 77~125。 29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 年 5 月 23 日) ,竹內實監修,毛澤東文獻資料 硏究會編集,《毛澤東集》 (第 8 冊) (東京:蒼蒼社,1983 年) ,頁 115。 30 詳見陳懷恩, 《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 (台北:如果出版社,2008 年) ,頁 185~ 282。 31 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楊豫譯, 《圖像證史》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年) ,頁 37。 32 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楊豫譯,《圖像證史》 ,頁 42。 8.

(15) 段的方式,不失為一種研究毛澤東圖像的可行途徑。 另一方面,卻也不能過度擴大圖像所形成的影響,「無言」的圖像所傳達的 是一種抽象的訊息,即便是中共已歷經多次政治運動「改造」的「大眾化」圖像, 觀看者不見得都具有充分的知識,能對所見之圖像做出官方所認為「正確」或製 作者所欲傳達意念的解讀,他們依據其直觀,可能得到的只是一個籠統的印象, 而無法完全瞭解其中所欲展現的幽微意旨。然而,某種程度上,就如同彼得‧柏 克在研究路易十四的公眾形象時所說的: 我們必須學習從當時的環境來看,把路易十四的神聖形象視為集體創造的 結果,並且至少認為此事符合人民部分的心理需求——就算大眾並不完全 清楚他們要什麼,也是一樣。當人民並不完全清楚這種過程時,形象對支 撐權力的效果只會更大。33 當毛澤東在中共黨內樹立起權威後,他身為領袖的形象也是集體創造的結果,且 隨著政治局勢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了當時中國人民對「救星」或「聖 主明君」等一些模糊概念的心理需求。. 政 治 大 同時,圖像並非中共形塑毛澤東形象的唯一途徑,對於圖像的解讀,仍必須 立 輔以其他文本。除上述的圖像學三層次分析外,帕諾夫斯基也注意到,藝術家言 ‧. ‧ 國. 學. 論(文本)的世界觀雖然和其藝術作品的世界觀平行,卻不會等同。作家自己所 發表的論述和文獻資料,也必須被視為與作品同步的文本,這些文本和作品一 樣,都是有待詮釋的對象,而不是詮釋的判準。34由此來看,在對文本或圖像進 行解讀時,也應當瞭解其用途,以及製作者的不同目的和身處的時空環境,例如 中共黨史編纂學的形成或歷史畫的製作等。. y. Nat. sit. n. al. er. io. 假若忽視當時的時空環境,毛澤東那種如受膏者般帶領中共、甚至中國,走 過一切困境的神聖救世形象,自然會被我們認為過於誇大妄想。要瞭解或者「神 入」形象製作者所身處的時空,則可以運用人類學的研究視角。如同彼得‧柏克 於《製作路易十四》(The fabrication of Louis XIV)一書中所說: ……至於頌揚重要的人物,對我們民主時代的人來說,聽來則像奴顏奉 承。這種心態、價值觀和預期界線的變遷,對瞭解路易十四時代的藝術和 文學來說,是一個主要障礙。容易造成時代錯置的判斷。 由於這種文化上的差距,採行人類學者——那些研究其他文化的專家—— 的戰略,會比較明智。這樣我們比較能夠讓現代的讀者與觀眾明白當時的. Ch. engchi. i Un. v. 藝術、典禮和文學。35 人類學是一門瞭解他者的學問,重視「局內人」 (insider)與「局外人」 (outsider) 不同視角的差異。人類學式的歷史研究即藉此特質,嘗試用人類學的眼光看待過 去,將過去看作是異國他域,所重視的是人們是如何訴說以及其意義,至於事件 的真實(truth)則不是最主要關注的;並也集中注意力於特定民族藉以凝想、創. 33 34 35. 彼得‧柏克(Peter Burke)著,許綬南譯, 《製作路易十四》 (台北:麥田,2005 年) ,頁 18。 陳懷恩,《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台北:如果出版社,2008 年) ,頁 203。 彼得‧柏克(Peter Burke)著,許綬南譯,《製作路易十四》,頁 47。 9.

(16) 造、再造他們的過去,以至把過去和他們身處的現在聯接在一起的各種方法和文 化理路。36也就是說,要去發現過去是如何影響現在,以及現在又如何利用過去、 如何重新形塑過去。. 二、研究方法 本論文採取「圖像學研究法」以及「文獻分析法」 (Documentary Analysis), 盡可能廣泛地收集與毛澤東相關的各類視覺形象以及文本(texts)。 在研究資料上,毛澤東的視覺形象除了表現在版畫、油畫、新年畫、宣傳畫、 連環畫等各種繪畫上外,還包括了攝影照片、電影、浮雕、雕像、像章、郵票等 視覺藝術品,甚至包括了建築;這些資料多見於各類藝術史專著、民間收藏品或 照片圖冊,以及相關報刊雜誌中。此外,毛澤東的形象也出現於文字或口語上, 例如小說、民歌、戲劇、中共黨史編纂學等,這類資料可見於中共中央的正式文. 政 治 大 件、由官方機構為領導人或元老所出版的傳記或文稿集,以及與毛澤東相關的回 立 憶錄、中外媒體採訪記行、專著或期刊中。除了上述書面資料外,網路也提供了. ‧ 國. 學. 不少相關史料,例如網路論壇、部落格(blog)或是毛澤東相關紀念網等。37. ‧. 第六節 研究架構. y. Nat. sit. n. al. er. io. 第一章 緒論:分為研究動機、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概念界定、文獻回顧、 研究途徑與方法等章節。 第二章 「崛起」(1949 年之前):第一節探討毛澤東 1931 年之前在文學作 品中的紅軍領袖形象;第二節討論 1931 年至 1937 年間,成為「毛主席」後的毛 澤東,在中共黨內、國民政府以及中西記者間所具有的不同形象;第三節探討 1937 年至「七大」期間,隨著毛澤東在中共黨內權力的擴張和穩固,由官方所 建構出的個人崇拜現象;第四節討論在中共統治區內所出現的民俗化的毛澤東崇 拜現象。 第三章 「建構明朗的天」 (1949 年—1966) :第一節討論中共建政初期,毛. Ch. engchi. i Un. v. 澤東在新統治區中的形象,以及做為新信仰準則的《毛澤東選集》的編修;第二 節討論毛澤東肖像的製作與規範;第三節以「十一」為例,探討毛澤東在國家慶 典中的形象;第四節討論在官方籌劃下,關於毛澤東歷史形象的繪畫創作。 第四章 「神化」 (1966 年—1976 年) :第一節主要討論文革中,毛澤東接見 紅衛兵時所展現的形象;第二節討論紅衛兵運動時期,所出現的太陽化的毛澤東 36. 西佛曼(Marilyn Silverman) 、格里福(P. H. Gulliver)編,賈士蘅譯,《走進歷史田野:歷史 人類學的愛爾蘭史個案硏究》 (台北:麥田出版,1999 年) ,頁 28。 37 例如: 「晶牛網」 (http://www.mzdthought.com) 、「成文軍的博客」 (http://chengwenjun.blshe.com)、「FOTOE 圖片庫」 (http://www.fotoe.com/main)等。 10.

(17) 肖像以及「雕像運動」 ;第三節探討各種與毛澤東有關聯的崇拜熱潮,例如像章、 毛主席語錄、 「早請示晚彙報」等;第四章討論毛澤東去世時,不同受眾的反應。 第五章 結論.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1. i Un. v.

(1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2. i Un. v.

(19) 第二章 崛起 (1949 年之前) 第一節 初展鋒芒:紅軍領袖的形象(1931 年之前)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像那個年代其他關心世事的年輕人一樣,有著滿腔的熱 血與憧憬,以創辦學會、學校、雜誌以及投稿發表文章等方式,做為其探索、實 踐理念或期望引起某些共鳴的第一步。在這過程中,自然也留下了不少照片。這 些留影如實地記錄了歷史的瞬間,也讓人可從中察看當時人們的容貌、衣著、舉 止等形象。毛澤東早期的照片多半是團體照的留影,這時的青年毛澤東總是穿著 一套傳統的中式長衫,並未排序在顯著的位置上,若沒有文字說明他在哪一排第. 政 治 大 幾位,當時又有誰會特別注意到他?這些照片就如「到此一遊」題字般的團體留 立 影(圖 1、2) ,為不同階段的活動留下記錄。在毛澤東尚未嶄露頭角之時,這些 ‧. ‧ 國. 學. 照片稱不上具有任何形象塑造的意義。在亂世之中,他和當時其他同樣對未來懷 有浪漫情懷的青年並無二致,嚮往著出國深造,抱持著濟世拯物、扶危定亂的理 想。 當毛澤東於 1927 年走上武裝革命之後,他的名字也出現在極少數的文藝作 品中;然而,這些作品都是創作者對於時勢的一種感受的抒發或批判,並非是被. y. Nat. sit. n. al. er. io. 安排用來宣傳毛澤東的。1929 年,比毛澤東小 6 歲、時在上海的作家徐雉依其 經歷,借小說《嫌疑》中的主人翁歸帆之筆,描寫毛澤東於 1926 年至第六軍政 治部探望林伯渠的軼事,成為目前所知最早論及毛澤東形象的創作。文中寫道:. Ch. engchi. i Un. v. 這是民國十五年一個秋天的早晨,距國民革命軍攻克南昌還不到兩個月。 那時孫傳芳已引軍遠退。我們第六軍駐紮沿南潯鐵路一帶,司令部和政治 部都設在南昌城內。 ……名片上墨瀋尚未乾,顯然是臨時在傳達室裡寫的。在它上面,我只看 得出一個「毛」字,「毛」字下面還有兩個字,因為字體潦草過甚,卻認 不清楚了。 ……傳達……出去把一位瘦削文弱,中等身材,年約三十餘歲的客人引了 進來,不過他身上穿的是什麼衣服,我是記不得了,彷彿是罩著一件灰色 的布質的棉袍。因為那時我並不曾想到今天我的筆兒會談到他,要像小說 家那樣精細地去觀察他,注意他。 「請問林主任在部內嗎?」他語音低得幾乎使人聽不見,像似肺病已到了 第三期,但態度卻是十分鎮定自然。 ……於是我便和這位毛先生攀談起來。. 13.

(20) 「先生府上在哪裡?」我打著帶寧波土音的普通話。 「湖南。」 「現在在哪裡做工作?」 「中央黨部。」他說時臉上露著驚奇駭怪的眼光,語音也提高了點,已不 是起先那樣從鴿子的翅膀裡發出的微聲了。他好像在疑惑我和他開玩笑, 不過態度仍是很謙遜的。 ……我聽見林主任喊他毛部長,纔曉得他是鼎鼎大名的共產黨領袖毛澤 東,因為那時中央黨部當部長姓毛的,只有他一個。我想起剛纔問他「府 上在哪裡」和「在哪裡做工作」,不覺暗自好笑。1 從這段記述可知,徐雉雖然在 1926 年時已知道毛澤東這號人物,但也僅止 於聽聞,在與毛澤東短暫的照面之前,並未曾知其長相。可以說,曾代汪精衛掌 管國民黨宣傳部事務的毛澤東在當時確實也有了些名號,但即便如此,也稱不上 是響叮噹的一號人物,因而徐雉對於毛澤東與小說主人翁歸帆對話時的音容樣貌. 政 治 大 雖寫得頗為傳神,但當下仍未有意識地「像小說家那樣精細地去觀察他,注意 立 他」。和 10 年後毛澤東已普遍被一般人們視為中共領導人之時,美國記者斯諾. sit. y. Nat. 1. ‧. ‧ 國. 學. (Edgar Snow)有計畫採訪下所特意觀察剖析的毛澤東形象相比,這時的毛澤東 不過是在國民黨中活動的中共黨員之一,徐雉並未意識也不可能預見到毛澤東未 來的發展,當然也不會進而想去「解讀」他。 事實上,毛澤東在 1926 年至 1929 年這段時期,在中共黨內地位一直是浮浮 沉沉,在 1927 年上井岡山後,頂多以軍事方面的才幹聞名於中共黨內。2這時,. n. al. er. io. 徐雉, 《不識面的情人》 ,頁 31~34。文中所說「中央黨部」指的是國民黨中央黨部。自 1924 年國民黨「一大」確立「聯俄容共」政策以來,以個人身分加入國民黨的中共黨員漸掌握國民黨 不少部門實權,毛澤東在 1925 年 10 月代汪精衛主持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事務;翌年 5 月,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二屆二中全會」 ,通過蔣介石所提的《整理黨務案》 ,規定中共黨員不得 擔任國民黨中央黨部部長之職,但還未完全排斥、反對中共黨員在國民黨內活動,中共黨員依然 可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惟人數不得超過三分之一。因之,毛澤東被迫離開國民黨宣傳 部,不再代理部長工作,轉而專心於 1926 年 3 月時就已被派任的農民部的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 工作。1926 年 11 月,毛澤東轉至上海,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不久即從上海 經南昌到武漢,途中探望時在南昌的第六軍政治部主任林伯渠。文中稱毛澤東為部長,實則當時 毛澤東應已不代理宣傳部部長一職。詳見楊奎松,《國民黨的「聯共」和「反共」》(北京:社會 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年) ,頁 137~138;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編, 《毛澤東年譜(1893~1949) 》 (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年) ,頁 137~138、158、164、173。 2 1924 年 12 月,毛澤東以養病為由離開上海回到湖南,未出席 1925 年 1 月中共於上海召開的 「四大」 ,會上,毛澤東未當選中央委員,而後長達 2 年也未再擔任任何中共領導職務,期間反 倒一度為國民黨的汪精衛所提攜,成為國民黨領導機構的成員之一。1925 年 9 月,毛澤東因組 織農民協會,發動「平糶阻禁」 ,被湖南軍政首領趙恒惕通緝,只得離開韶山;途經長沙至廣州, 為汪精衛所用,成為宣傳部代理部長,直至 1926 年 5 月,因蔣介石的《整理黨務案》而被迫離 開該職。1926 年 3 月,毛澤東兼任國民黨的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11 月,毛至上海擔任中共中 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1927 年 4 月,國民黨「清黨」後,中共於武漢召開「五大」 ,毛澤東僅 被選為候補中央委員;在漢口召開的「八七會議」上,毛澤東被選為新的「中央臨時政治局」的 政治局候補委員;9 月,毛澤東領導「秋收暴動」失敗,不久即上井岡山逐漸發展出「湘贛革命 根據地」 ,始成為擁有自己武力的一方之主,漸在中共黨內顯出其軍事才幹;12 月,在上海召開 的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未出席的毛澤東被撤銷政治局候補委員資格。1928 年 6 月,. Ch. engchi. 14. i Un. v.

(21) 堅持革命中心應在城市、遠在上海的中共中央,甚至覺得上井岡山的毛澤東就像 《水滸傳》裡上山落草的梁山好漢,雖然具有中共黨員身分,但建立的軍隊卻有 著「土匪習氣」 ,是去那為群眾殺富濟貧,而不是要去革命;3這時的毛澤東並未 曾真正居於公認的中共最高領導人之列。而中共黨內的紛爭,在當時並不為外界 所知。徐雉寫於 1929 年的這篇小說稱毛澤東是「鼎鼎大名的共產黨領袖」 ,是否 隱含著他個人對毛澤東的特定看法,並未可知。在 1925 年於國民黨內擔任重要 職務的共產黨員中,毛澤東得國民黨左派領袖汪精衛提攜,代其主持宣傳部事 務,實際掌握了這一中共自 1924 年春天以來就一直想謀取的美差,4因此,諸如 徐雉這類已屆而立之年、關注時事的人們,多少應對曾在國民黨中頗為活躍的毛 澤東有所認識。再則,自國民黨「清黨」後,走上農村武裝革命的毛澤東,在國 民政府的宣傳中雖被視為「匪」,甚至不知道「死」了幾次,卻也無形中成為另 一種為毛澤東宣傳的方式,進而加深了徐雉等對中共抱持好感的人們對他的印 象。另一方面,雖然沒有直接資料顯示這一時期徐雉的政治傾向為何,但若從他 寫此小說當時的背景來看,多少可以瞭解為什麼他會在書中寫到毛澤東。. 政 治 大 自 1927 年國民黨「清黨」以來,即逐漸加強對文化輿論、宣傳出版品的控 立 、《新出圖書呈繳規程》、《出版條例原則》、《宣 制,陸續頒布《新出圖書呈繳條例》 ‧. ‧ 國. 學. 傳品審查條例》 、 《取締銷售共產書籍辦法》等審查辦法,以各種「理由」查禁一 切其認為「政治不正確」的書刊。5小說《嫌疑》中當過北伐軍政工幹部的主角, 就是在此背景下,只因為了解決報館稿荒的問題,寫了一篇上述回憶性的〈毛澤 東的名片〉的文章,而被懷疑是共產黨人;雖然隨後他寫了一篇〈談共產黨的罪 惡〉,以澄清自己的立場,但依舊被報館開除其編輯職位。徐雉的該篇小說展現. y. Nat. sit. n. al. er. io. 出了曾經存在的社會面貌與集體記憶,除了呈現出當時社會環境對革命青年的歧 視和不友善之外,這無疑可看做是他藉用己身與毛澤東曾有一面之緣的過往經 歷,對當時苛刻嚴厲的審查制度的一種控訴。在 1937 年對日抗戰爆發後,徐雉 離開上海,輾轉到了延安,擔任過中華文藝界抗戰協會延安分會語文部部長、晉 察冀軍區秘書等職務,並主編過《邊政導報》。6. Ch. engchi. i Un. v. 中共在莫斯科召開「六大」 ,未出席的毛澤東被選為中央委員。1929 年 1 月,毛澤東和朱德率紅 四軍離開井岡山,轉戰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6 月,因「朱毛之爭」,毛澤東未當選紅四軍的前 委書記,不久以「養病」為由,退居於閩西;至陳毅傳達「中央九月來信」以及 12 月的「古田 會議」 ,才確立毛在紅四軍的領導地位。詳見菲力普‧肖特(Philip Short) ,仝小秋、楊小蘭、張 愛茹譯,《毛澤東傳》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 年) ,頁 132~217;高華, 《紅太陽是怎樣 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 ,頁 1~11。 3 見 R. 特里爾(Ross Terrill)著,劉路新、高慶國等譯, 《毛澤東傳》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年) ,頁 123。對於中國 1920 年代各地橫行的土匪之情境,以及土匪與各方政治勢力之間錯綜複 雜的關係, 《密勒氏評論報》主編鮑威爾據其曾被劫持的親身經歷,在回憶錄中有過記述。詳見 鮑威爾(J. B. Powell) ,邢建榕、薛明揚、徐躍譯, 《我在中國二十五年︰《密勒氏評論報》主編 鮑威爾回憶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0 年),頁 82~112。 4 詳見菲力普‧肖特(Philip Short),仝小秋、楊小蘭、張愛茹譯,《毛澤東傳》,頁 143。 5 詳見江沛, 〈南京政府時期輿論管理評析〉 , 《近代史研究》 (北京) ,1995 年第 3 期,頁 92~111; 宋慶森,〈書海殊塵:從禁書到偽裝書〉, 《中國網》 ,2011 年 1 月 13 日,取自: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archive/667252.htm 6 婁國忠,〈徐雉——第一個把毛澤東寫進小說的作家〉,頁 26~27。 15.

(22) 另外,1929 年春,比毛澤東大 6 歲、被視為國民黨左派的柳亞子7聽聞毛澤 東不久前在湘南一帶組織紅軍革命之事時,適逢國民政府正籌備將孫文遺體從北 京移靈至南京中山陵,因而於上海有感而發,隨口作了《存歿口號》一詩:「神 烈峰火墓草青,湘南赤幟正縱橫。人間毀譽原休問,並世支那兩列寧。」又在詩 末自注「兩列寧」為「孫中山、毛潤之」。8 一般認為,柳亞子與毛澤東初識於 1926 年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的「二屆二中 全會」期間,毛澤東當時是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中央候補執行委員的 身分,結識身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的左翼學者柳亞子,兩人並在珠江邊的一間 茶樓上晤面飲茶,促膝相談。9對蔣介石極其不滿、甚至曾憤而向惲代英提出暗 殺蔣介石建議的柳亞子,於 1929 年寫這首詩時,顯然對毛澤東在中共黨內的真 實地位並不清楚。10他依當時所聞所知以及個人的政治立場來抒發己之情懷,讚 譽湘南一帶工農階級的武裝革命活動,認為湘贛紅軍創始人、也是湘贛邊界組織 領導者的毛澤東正承繼著孫文的理念,因而以其詩人之狂氣將他與孫文同媲美, 共比成「中國列寧」。11. 政 治 大 從背景來看,毛澤東 1925 年 10 月代汪精衛主持國民黨宣傳部事務後,面對 立 11 月國民黨右派「西山會議」反共反蘇的決議,於 12 月當即在廣州創辦《政治. ‧ 國. 學. 7. ‧. 柳亞子(1887~1958)曾為「中國同盟會」成員, 「南社」創辦人之一,與成舍我曾有過爭論, 日後因與毛澤東多次詩詞唱和而隨著毛澤東詩詞在中國為人所知。1924 年,入國民黨籍,於國 民黨「一大」、 「二大」皆當選中央監察委員。1926 年,國民黨「二屆二中會」上,曾反對蔣介 石提出的《整理黨務案》 ,認為其所作所為違背了孫文的遺囑;而後不久,即前往上海,向陳獨 秀表達想入共黨的意願,但被委婉拒絕。1927 年, 「清黨」時因與中共親近的政治傾向而被列入 黑名單遭到通緝,5 月 28 日曾在《民國日報》上刊載啟事,澄清己為「先總理忠實信徒,服膺 三民主義」的立場,而後出逃日本。1928 年 4 月,回至上海。1941 年,因「新四軍事件」而批 評蔣介石,並拒絕出席國民黨五屆八中全會,終被開除國民黨籍。1945 年,於重慶得毛澤東題 贈《沁園春‧雪》 ,並與譚平山、李濟深、馬寅初等人創辦「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 。1948 年元 旦,與譚平山、李濟深等人在香港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 ,並當選中央監察 委員會主席。1949 年,中共建政後,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 務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等職。參見柳無忌編, 《柳亞子年譜》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 版社,1983 年) ;郭長海、金菊貞, 《柳亞子文集補編》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頁 200;侯煥昭,〈柳亞子的一樁未了心願〉 ,《南社》 ,2011 年 1 月 14 日,取自: http://www.nanshe.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7 8 柳無忌編,《柳亞子年譜》,頁 83。 9 柳無忌編,《柳亞子年譜》,頁 73。 10 柳亞子於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期間,曾向時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之一的中共黨員惲代 英提出刺殺蔣介石的建議,惲代英原笑而不答,後對柳亞子說:「人家叫我們共產黨是過激黨, 我看,你老兄倒是『過過激』 ,因為你比我們還要激烈呢!」。原出處為陳邇冬,〈一代風騷—— 談柳亞子詩事以紀念先生百年誕辰〉 , 《人民日報》 ,1987 年 5 月 28 日。轉引自王彬彬, 〈柳亞子 的「狂奴故態」與「英雄末路」〉, 《鳳凰網》 ,2011 年 1 月 15 日,取自: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book.ifeng.com/lianzai/detail_2010_05/10/1501767_43.shtml 11 在國民黨左右派爭鬥的背景下,1926 年 3 月 30 日,左翼的柳亞子曾在《中國國民》特刊第 1 期中發表《揭破偽代表大會的真相》一文。文中在批評西山會議派是「總理的叛徒」的同時,認 為「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也就是革命主義」,並將孫文的革命政策分為「聯合世界上的革命 民眾」 、 「集中全國內的革命勢力」 、 「團結革命的基本隊伍」三大點,進而分析出「為聯合世界上 的革命民眾而聯俄,是總理第一個重要的政策」 、 「為集中全國內的革命勢力而容納共產分子,是 總理第二個重要政策」 、 「為團結革命的基本隊伍而擁護工農階級,是總理第三個重要政策」三個 結論。郭長海、金菊貞, 《柳亞子文集補編》 ,頁 197~199。.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6. i Un. v.

(23) 周報》 (1925 年 12 月 5 日~1926 年 6 月 5 日) ,並兼任主編,多次撰文予以反擊。 從這些文中,可見得他當時站在由汪精衛領導的廣州政府一方,倡導廖仲愷的「革 命派團結起來」和汪精衛的「要革命的向左邊去」的口號,12並抨擊國民黨右派 是「冒了孫先生的牌」13等相關言論;毛澤東這些批評國民黨右派的言論,與柳 亞子的立場不謀而合。1926 年 4 月,國民黨中宣部依據毛澤東建議,曾欲在上 海創辦《國民日報》 ,即原定以柳亞子為主筆,但該報因故夭折,而未創刊;145 月,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後,毛澤東雖離開國民黨中宣部代理部長一職,重 心轉至農民運動,但與國民黨左派人士仍有聯繫。1927 年的「武漢分共」前夕, 其〈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曾刊載在由武漢政府創辦的《中央日報》的「中央 副刊」中。至 1927 年 8 月 1 日的「南昌暴動」當日,22 名第二屆國民黨中央委 員聯名於南昌《民國日報》上刊登〈中央委員宣言〉,文中斥責「武漢與南京所 謂黨部政府,皆已成為新軍閥之工具,曲解三民主義,毀棄三大政策,為總理之 罪人,國民革命之罪人」 ,甚至直斥蔣介石為「蔣逆中正」 ,而聯名者中即包含了 15 柳亞子和毛澤東。. 政 治 大 當柳亞子頌讚毛澤東與孫文同為「中國之列寧」時,毛澤東卻因其「書記獨 立 裁」的作風,使得紅四軍內部因朱德與毛澤東的權限範圍的問題爆發了一場嚴重 ‧. ‧ 國. 學. 爭論。161929 年 6 月,紅四軍在福建龍岩召開第七次全軍中國共產黨黨代表大會, 會上毛澤東並未當選前委書記,隨之以紅四軍前委特派員身分到閩西指導地方工 作,不久他因染上瘧疾而退居養病。10 月底,毛澤東收到上海黨中央的〈九月 來信〉 ,信中雖對朱德和毛澤東各打五十大板,但卻指明「毛同志應仍為前委書 記」 ,支持毛澤東做為紅四軍最高領導;17然而,在朱德、陳毅幾次去函相請後,. y. Nat. sit. n. al. er. io. 毛澤東至 11 月下旬始稱「我病已好」,再度復出。18 這期間,就在中共中央發出〈九月來信〉給毛澤東的前一天,上海《申報》 於 9 月 27 日刊載了福建的國民黨將領張貞所發出的電報,電文中稱「毛澤東, 在龍巖病故,黨代表由彭毅年繼」;10 月 21 日,又刊載了來自汕頭的電報,再 次指稱「毛澤東在龍巖上月暴死」。19關於毛澤東病故的訊息又不知何因輾轉於 翌年 3 月傳到了莫斯科,共產國際並在其新聞公報《國際新聞通訊》 (Imprecorr). Ch. engchi. 12. i Un. v. 毛澤東, 〈革命派黨員群起反對北京右派會議〉 (1925 年 12 月 13 日) ,竹內實監修,毛澤東文 獻資料硏究會編集,《毛澤東集補卷》 (第 2 冊) (東京:蒼蒼社,1984 年) ,頁 129。 13 毛澤東,〈國民黨右派分離的原因及其對於革命前途的影響〉(1926 年 1 月 10 日) ,竹內實監 修,毛澤東文獻資料硏究會編集,《毛澤東集補卷》(第 2 冊) ,頁 147。 14 侯煥昭,〈柳亞子的一樁未了心願〉 ,《南社》 ,2011 年 1 月 14 日,取自: http://www.nanshe.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7 15 〈中央委員宣言〉 (1927 年 8 月 1 日) ,竹內實監修,毛澤東文獻資料硏究會編集, 《毛澤東集 補卷》(第 2 冊),頁 291~295。 16 高華,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頁 7~8。 17 〈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關於軍閥混戰的形勢與紅軍的任務〉 (1929 年 9 月 28) , 中央檔案館編,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第 5 冊)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 年) ,頁 489。 18 毛澤東, 〈致中共中央〉 (1929 年 11 月 28 日) ,竹內實監修,毛澤東文獻資料硏究會編集, 《毛 澤東集補卷》(第 3 冊)(東京:蒼蒼社,1984 年) ,頁 59。 19 〈朱德全部竄集上杭〉 , 《申報》 ,1929 年 9 月 27 日,第 4 版; 〈朱毛部攻陷虎頭沙〉 , 《申報》, 1929 年 10 月 21 日,第 6 版。 17.

(24) 20. 中刊登一則關於毛澤東的訃告,寫道: 據中國消息:中國共產黨的奠基者、中國遊擊隊創立者和中國紅軍的締造 者之一的毛澤東同志,因長期患肺結核而在福建前線逝世。毛澤東是大地 主和大資產階級最害怕的仇敵。自 1927 年起,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 益的國民黨就以重金懸賞他的頭顱……。 毛澤東同志出身於湖南一個農民家庭……在安源煤礦,他建立了一個模範 工會,為現在湘贛地區的工會和布爾什維克黨培養了大批幹部。 毛澤東同志從 1923 起就是中共中央委員。他堅決反對黨內的機會主義錯 誤,在武漢時期特別是這樣。當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中遭到失敗時,他 違背了機會主義領導者的意志,繼續在湖南農民群眾中戰鬥,1927 年馬 日事變後,他在湖南發動了秋收起義。1928 年初,他的軍隊和朱德同志 的隊伍會師,建立了工農紅軍……去年夏天,國民黨從 6 個省抽調 6 萬多 人軍隊,又一次進攻毛澤東同志率領的紅軍。但是,裝備精良的國民黨部. 政 治 大 隊並未能趕走這支 1 萬人左右的紅軍隊伍……。 立 毛澤東同志是被稱之為朱毛紅軍的政治領袖。他在其領導的範圍內完全執 ‧. ‧ 國. 學. 行了共產國際六大和中共六大決議。他還幫助揭露和清除了在城市貧民、 農民和工人階級中的某些人那裡存在的改良主義。這些改良主義思想是國 民黨「左派」、第三黨以及陳獨秀造成的。 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名布爾什維克,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戰士,毛澤東同 志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中國的工農群眾將永遠銘記他的業績,並將完成. y. Nat. al. er. io. sit. 他未竟的事業。21. v. n. 這篇訃告在當時似乎並未引起任何注意,而為何為出現這份烏龍訃告以及撰 寫者是誰等問題,也仍有待考究。然而,就像一般只表彰死者德行,甚至「頌死 人以諛活人」,間接反映出一個時代特色的墓誌銘一樣,這篇訃告被發表在共產 國際的新聞公報上,在某種程度上,在敘述毛澤東「生平」中值得讚揚的事時, 也反映了當時共產國際所認為值得讚揚的事,也就是紅軍武裝力量的建立。此 外,就像對死者讚揚、悼念的墓誌銘一樣,這一段時期中,實際上中共中央和共 產國際對毛澤東頗有微詞的那些「頂風違紀」之行為,自然也隱諱一概不述。22. Ch. engchi. i Un. 在 1920 年代末至 1930 年代初的中共武裝革命草創年代,中共黨內擁武裝力 量各領一方的豪雄一時四起。23就如同毛澤東這時在中共黨內以軍事領導人之身 20. Imprecorr 為 International Press Correspondence(《國際新聞通訊》 )的簡稱,該新聞公報是共產 國際的英文版機關刊物之一。R. 特里爾(Ross Terrill)的《毛澤東傳》中譯本中,將 Imprecorr 譯為《印象通報》 。見 R. 特里爾(Ross Terrill)著,劉路新、高慶國等譯, 《毛澤東傳》 ,頁 136。 21 全譯文詳見袁南生, 〈1930 年莫斯科為毛澤東發訃告〉 , 《領導文萃》 (福州) ,2000 年第 7 期, 頁 120~121。 22 高華,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頁 1~9;菲力普‧肖特(Philip Short),仝小秋、楊小蘭、張愛茹譯,《毛澤東傳》,頁 194~221。 23 高華,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頁 10。 18.

(25) 分為人所知一樣,他在共產國際眼中,除了是中國共產黨的奠基者之一外,更是 中國遊擊隊創立者和中國紅軍的締造者之一。訃告著重敘述了毛澤東自上井岡山 後與朱德組建紅軍的大致發展,將其稱之為「朱毛紅軍的政治領袖」,在讚揚他 所發揮的軍事領導才能之餘,也指出了他對朱毛紅軍的前委書記的政治領導地 位。有趣的是,一個多月後,共產國際又仿佛從未為毛澤東發過訃告似的,在《真 理報》上宣稱: 「充滿了傳奇色彩的朱德和毛澤東領導的紅四軍」 ,在對敵鬥爭中 24 「屢戰皆捷」、「聲譽蜚然」。 總而言之,無論是《國際新聞通訊》的烏龍訃告還是《真理報》上對朱毛紅 軍的報導,都可以看出這時共產國際對毛澤東的武裝革命頗多讚賞。可以說,1927 年至 1931 年間,創建武裝根據地的毛澤東雖然不是衝鋒陷陣的軍人,卻以軍事 謀劃能力見長於中共黨內。身為紅軍領袖之一的他這時有了些許名聲,為國民黨 左翼人士與共產國際所讚賞。然而,這時的毛澤東即使不是中共黨內名不見經傳 的無名小卒,但也絕不是中共中央的核心人物,中央黨領袖之名未曾與他的名字 聯繫起來。.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第二節 虛銜?實官?:中共最高領導人的形象(1931 年 至 1937 年). ‧ y. Nat. 在 1931 年 11 月 7 日於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中華. sit. n. al. er. io. 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告成立,而後毛澤東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 臨時政府中央執行委員會和人民委員會主席,成為日後人們習稱的「毛主席」。 然而,事實上,在國際派掌握的中共中央主導下,毛澤東實則未能真正掌握大權。 1932 年 10 月的寧都會議上,毛澤東被剝奪了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職務,隨後再 度告假「養病」 。251934 年 1 月,中共在瑞金召開「六屆五中全會」 ,進一步削弱 毛澤東的權力,其人民委員會主席的職務改由張聞天接任,這使得毛澤東原先被 分割成中央執委會主席和人民委員會主席的政府主席一職,實則成為虛職。26 瑞金時期在中共國際派主導下,中央蘇區充斥著「以俄為師」的俄化氛圍。 新生的紅色政權不僅以俄化的「蘇維埃」命名,以《國際歌》為國歌外,最常見. Ch. engchi. i Un. v. 的代表中華蘇維埃的鐮刀、錘子加五角星的符號也是來自蘇聯,而政府體制也仿 效蘇聯,許多黨政機構或學校名稱也有著濃厚的俄式色彩,並成立了高級、初級 列寧師範學校以及眾多列寧小學。每逢列寧誕辰、十月革命紀念日、國際勞動節. 24. 袁南生,〈1930 年莫斯科為毛澤東發訃告〉 ,頁 122。 高華,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頁 62~65; 〈蘇區中央局寧都會 議經過簡報〉 (1932 年 10 月 21 日) ,中央檔案館編,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第 8 冊) (北京:中 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年) ,頁 530。 26 高華,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頁 70。 25. 19.

(26) 等與蘇聯相關的紀念日時,皆會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27此外,這一時期也 發行了有別於中華民國貨幣、通行於蘇區的獨立貨幣,無論是錢幣、布幣或是紙 幣,列寧肖像可說是上頭最常見的人物圖像。1934 年 9 月下旬,中共在國民黨 圍剿下被迫「轉移」28的前一刻,張聞天發表於《紅色中華》29的署名社論〈一 切為了保衛蘇維埃!〉中,稱「忠實於列寧主義的我們的黨」,並引用列寧關於 革命或遊擊戰的論述,為當時仍祕而不宣的「轉移」做事前輿論準備。30在中共 中央紅軍撤離中央蘇區後,仍在江西蘇區的瞿秋白依然繼續負責主編《紅色中 華》,在 1935 年 1 月 21 日的第 264 期最後一期報紙中,還依稀可見頭版上面印 有列寧畫像,並還刊登了《列寧的教訓》長篇文章(圖 3)。31 事實上,很長一段時間,中共高層內部的政治角力一直都不為外界所知悉。 在國民黨的認知中,1931 年 11 月的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將毛澤東 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委會主席和人民委員會主席的結果,無疑已將他捧 上了「中國列寧」的地位,成為中共名副其實的「最高領袖」,而朱德則以工農 紅軍總司令和軍事人民委員的資格,成為蘇區的「最高軍事領袖」。32在國民黨. 政 治 大 第五次圍剿攻佔瑞金的背景下, 「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於 1935 年 2 月出版 立 了《中國共產黨之透視》一書,這時「遵義會議」才剛結束不久。當中依據其取 ‧. ‧ 國. 學. 得的各式文件、情報,認為「毛澤東為匪區之創始人,亦為自始至終匪區最高領 導者。對於匪區之一切重要設施,毛澤東顯然有決定之權力,故毛澤東之理論與 政策,即為匪區之理論與政策」。 33在概括其所認知的毛澤東理論和政策後,還 直指「按現在匪區之政策,即毛澤東主義所決定」。34比中共自己更早創造出了 「毛澤東主義」一詞和其概念。35國民黨甚至認為「自共黨偽中央遷至匪區,在. sit. y. Nat. 27. n. al. er. io. 高華,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頁 72。 即「長征」 。中共中央最初並沒有「長征」的計畫,而「長征」一詞當時也尚未被使用來專指 從江西蘇區撤離後的長途行軍戰略,而多見「突圍」 、 「西征」等用詞。1935 年下半年後, 「長征」 一詞才逐漸為中共所用,並成為一專有詞語。見王作化、王晉陽, 〈 「長征」一詞的由來及二萬五 千里路程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黨史縱覽》 (合肥),2006 年第 7 期,頁 36~39;高華,〈紅軍 長征的歷史敘述是怎樣形成的〉 ,《炎黃春秋》 (北京) ,2006 年第 10 期,頁 27~32。 29 創刊於 1931 年 12 月 11 日,為中華蘇維埃政府的機關報之一,先後負責主持編務的有周以栗、 王觀瀾、李一氓、沙可夫、瞿秋白等。1934 年 10 月「長征」前後, 《紅色中華》於 10 月 3 日發 行第 240 期,即暫時停刊。而後,瞿秋白則持續在贛南繼續出版發行,目現由瞿秋白主編的《紅 色中華》所發現最晚一期是 1935 年 1 月 21 日出刊的第 264 期。1935 年 11 月 25 日,轉移到陝 北的中共中央因失去與中央蘇區的聯繫,不瞭解蘇區繼續出版《紅色中華》的情況,因此這時於 瓦窯堡復刊的《紅色中華》是從第 241 期開始印發。 30 張聞天, 〈一切為了保衛蘇維埃!〉 (1934 年 9 月 26 日) ,中央檔案館編,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第 10 冊)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年) ,頁 720~727。 31 〈 《紅色中華》報第 264 期〉 ,《韓進史料》 ,2011 年 1 月 21 日,取自: http://hi.baidu.com/%BA%EC%C9%AB%D6%D0%BB%AA/blog/item/3d0ca1c1340fd45cb319a8e1. html 32 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編, 《中國共產黨之透視》 (台北縣永和鎮:文海出版社,1982 年), 頁 150~151;高華, 〈新解博、毛、周「三國志」 :評《博古和毛澤東》〉 , 《中國選舉與治理》 ,2011 年 1 月 21 日,取自: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77231 33 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編,《中國共產黨之透視》 ,頁 26~27。 34 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編, 《中國共產黨之透視》 ,頁 29。 35 高華, 〈新解博、毛、周「三國志」 :評《博古和毛澤東》〉 ,《中國選舉與治理》,2011 年 1 月 28. Ch. engchi. 20. i Un. v.

數據

圖 5    1937 年 1 月 25 日,美國
圖 10    1937 年,〈毛澤東像〉 木刻版畫肖像。來源:《解放 週刊》 ,第 1 卷第 7 期,頁 2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大師這篇論文把二十世紀以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分成五個時期:秦漢

釋尊 50 歲時,於迦毘羅衛國釋種村夏安居,此時大愛道 90 歲(阿 難 15 歲) ,這一年淨飯王去世(壽約 91 歲)

人類文明的發源 近代歐洲的興起 20世紀的

有關歐拉的紀念郵票,最早在 1957 年,瑞士(圖一)及前蘇聯(圖二)為了紀念歐 拉二百五十週年誕辰而發行。圖三由前東德(DDR)於 1983

小毛今年8 歲, 大寶比小毛多6 歲, 小恩

( 簡 稱 系統 計畫 ) ,已 經創下最多人同 時演 奏的金氏世界紀 錄 (Guinness World Records)。系統計畫為該國工人階級家庭約 35 萬名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古典樂培訓,20

當時當地的希臘人非常強大。前 5 世紀薩姆尼特人佔領龐 培和附近地區。龐貝的建築受到薩姆尼特人非常深的影 響。薩姆尼特人還擴大了這座城市。前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有鑑於新冠肺炎疫情擾亂全球生活節奏,今年首度以「世界提琴 日」( World Violin Day )之名,在美國時間 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