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探討國小學童創造力表現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探討國小學童創造力表現研究"

Copied!
48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班美術教育組 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郭禎祥教授. 從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探討國小 從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探討國小學童 國小學童 創造力表現研究. A Study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Creativity through Integrated Curriculum in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研究生:張家琳 撰 中 華 民 國 ㄧ 百 年 元 月.

(2)

(3)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學 位 論 文 授 權 書 本授權書所授權之論文為授權人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藝術. 學院. 美術 研究所 九十九 學年度第 一 學期取得 博 士學位之論 文。 論文題目:從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探討國小學童創造力表現研究 指導教授:. 郭禎祥 教授. 授權事項: 一、 授權人同意非專屬無償授權本校 無償授權本校將上列論文全文資料以微縮、 無償授權本校 光碟、數位化或其他方式進行重製作為典藏之用。本校在上述 範圍內得再授權第三人進行重製。 □同意 二、 授權人 □不同意. 非專屬無償授權本校及國家圖書館 無償授權本校及國家圖書館將前條典藏 無償授權本校及國家圖書館. 之資料收錄於資料庫,並以電子形式透過單機、網際網路、無線網 路或其他傳輸方式,提供讀者基於個人非營利性質之線上檢索、瀏 覽、下載、傳輸、列印等利用。本校得將上述權利再授權于第三者。 三、 論文全文電子檔上載網路公開時間:【第二項勾選同意者,以下須擇一勾選】 □ 即時公開 □自. 2016. 年. 2. 月. 20. 日始公開. 授權人姓名: 學. (請親筆正楷簽名). 號:896600026. 註:1. 本授權書須列印並簽署兩份,一份裝訂於紙本論文書名頁,一份繳至圖書館辦理離校手續 2. 授權事項未勾選者,分別視同「同意」與「即時公開」. 中. 華. 民. 國. 一百. 年. 二. 月. 二十三.

(4) 誌. 謝. 自己終於完成博士班的學業!回想這一路走來有很多的辛苦,自己靠著意志 力完成這些挑戰,心中真是百感交集,有說不出的喜悅。當然,憑我自己一個人 的力量是走不過來的,一路上照顧我、指導我與陪伴我的恩人,是你們成就了我, 家琳在此要向你們一一致謝。 我最感謝的人是自己的父母,從小對我細心的栽培與鼓勵,讓我能無後顧之 憂地努力前進,自己也才能有今日的成就,感謝你們一直相信著我,因為你們的 信任,讓我每一步都充滿力量。 其次,我必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郭禎祥教授,郭老師待人處世真誠與寬厚 的美德,是我在研究的學習過程中所推崇與敬仰的;郭老師對我論文許多寶貴的 建議,也幫助我提升許多學術研究的素養,感謝郭老師的辛苦指導。 師大的陳瓊花、趙惠玲、林仁傑與王秀雄老師,在藝術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 用上,給予了我許多寶貴的知識與經驗;本次擔任家琳口試委員的高震峰與羅美 蘭老師,也細心叮嚀了我許多論文進行時的細節與方式,對他們的培育之情,家 琳也是感恩在心。 此外,一路上陪伴家琳一起成長的這些好友們,國誠、崇名、劍峰、元東、 美慧、文妤、小婉、佩璇、麗秋、之元、明輝與明進,謝謝你們對我的包容與愛, 因為你們的關心與體諒,今日的我才能成功拿到學位,你們是有福同享,有難同 當的好夥伴。 這些日子的點點滴滴是如此的深刻與充實,回想當初的懵懂無知,到今日能 成為一位博士,這些日子幸虧有師大母校給予我學術研究上的滋養,我才能有如 此大的轉變與成長,所以最後我要向我的母校臺灣師範大學致謝,感謝母校讓我 有這些美好的學習回憶,感謝母校給我許多人生最珍貴的資產,最重要的,感謝 母校讓我成為一位博士! 張家琳 謹誌. 一百年元月.

(5) 摘. 要. 本研究為「從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探討學童創造力表現研究」,研究 對象為臺北市某國小之二、四、六年級學童,主要的研究目的有三: 一、了解學童在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之反應與回饋。 二、探討不同年級與性別之學童,在當代藝術教育課程教學前、後的創造力表現 變化。 三、了解不同年級與性別之學童在當代藝術教育課程教學前、後的創作想法與作 品特徵之差異。. 研究者透過為期十三週之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之實施,並透過實驗法 與內容分析法的研究方法策略,以了解學童在課程實施前、後測的表現與變化, 在研究實施之後得到主要的三點結論: 一、學童在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想像與創作的「可能性」 概念連結,從一開始的微弱,到之後的豐富多元,顯示出當代藝術教育統整 課程教學,對於學童在創造思維與表現力有明顯之影響。 二、透過量化分析可以發現,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實施之後,三個年級學 童的創造力表現皆有所進步,且大部分的創造能力,六年級優於四年級與二 年級;四年級也優於二年級。這顯示出三個年級的學童同樣受到當代藝術教 育統整課程教學之影響,而表現出優於前測的創造力表現,且六年級受到的 影響最大;後測結果,女生學童與男生學童大部分之創造表現能力皆相似, 唯「分析批判能力」與「整體表現能力」,女生學童顯著得優於男生學童,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對不同性別學童的創造力表 現影響差異。.

(6) 三、從不同年級與性別學童對「一個美好家園」之創作想法與作品構成安排的內 容分析可發現,在不同三個年級之低、高分組學童的想法概念表現,後測 時已有明顯的拉近。低分組學童在前測時的想法表現,思考較為實際與簡 單,想像性與創意性的想法較少出現,但在後測時,其思考表現並不會遜色 於高分組學童之想像內容,甚至其創意超過高分組學童之想法,內容上也延 伸更多的觸角與概念,不像先前的單一思考面向;在作品的構成安排分析方 面發現,除了二年級低分組外,二年級高分組與四、六年級高、低分組之前、 後測作品構成安排的特徵大多由「以家園整體環境為中心,家園中的房子是 其中的一部分」轉向「以和非現實世界之事物(精靈、天使、糖果屋等)的 互動安排為主。 在性別分析方面,男、女生學童的創作想法後測,雙方出現最多的思考依舊 以「符合個人期望的特殊功能或狀態」的美好家園思考為主,但與女生相較 之下,「類似想像中的童話或夢幻國度」的想法反應,女生較多於男生,而 男生還是有許多的思考是比較偏重於「可以在家園裡玩樂」的反應;在作品 的構成安排分析方面發現,男、女生學童皆由「以家園整體環境為中心,家 園中的房子是其中的一部分」轉向「以和非現實世界之事物(精靈、天使、 糖果屋等)的互動安排為主,而房子不一定會出現」之特徵。. 此外,研究者亦針對本研究之研究發現與結果,提出幾項建議與心得,以供 日後涉及此相關議題研究之學者與教師參考之用。. 關鍵字:當代藝術教育、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創造力.

(7) Abstract “A study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creativity through integrated curriculum in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is a study which aims at school children in the second, fourth and sixth grades from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and has three major purposes respectively as followed: Firstly, understand the response and feedback from the school children during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s in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secondly, discuss the difference of school children’s creativity performance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gender groups after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s in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thirdly,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iation among creative ideas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artwork of the school children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gender groups after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s in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The researcher has preceded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s in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for thirteen weeks and adopted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the content analysis to understand school children’s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ce before the curriculums and after the curriculums. After the research, three points are concluded: I. During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s in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school children showed weak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ossibility” of imagination and creative artwork at the beginning, while they displayed diverse linkage later, which explains that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s in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do place great influence on school children’s creative thinking and performance. II. With quantitativ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children in the three grades have big improvement in creativity after being taught integrated curriculum in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Sixth-grade children do perform better than fourth and second ones in most abilities of creativity. This result shows that children in the three grad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in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and then have a better creativity performance than they did in the former test, especially the sixth-grade children. Among the gender group analysis, girls group generally have similar creativity performance in the post test as boys group except two categories: analytical ability and integral performance. In these two categories, girls group show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boys group. Thus, children are influenced by integrated curriculum in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and sh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ender groups..

(8) III. From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creative idea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rtwork toward the topic “perfect home”, it is found that the gap between the higher- scored group and the lower-scored group has been clearly reduced in the post test. In the pre-test, school children in lower-scored group showed practical and simple ideas and lacked imagination and creative ideas. However, in the post-test, those children expanded their content to wider dimension and showed greater ideas than children in the higher-scored group. In the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of artwork, most works (except the lower-scored group of the second grader) in the pre-test present the feature “home and the community are centered in the layout and the house is part of home”, while in the post test, the feature becom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nreal items (such as fairies, angels and candy house)”. In the analysis of the gender group, both boys and girls reveal the idea “perfect home is to fulfill individual expectation”. Boys still tend to the idea “home is for fun”, which is a contrast to girls’ idea “home is a fairyland”. In the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of artwork, both boys and girls show the feature “home and the community are centered in the layout and the house is part of home” first and then switch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nreal items (such as fairies, angels and candy house) without the house”. Besides, the researcher has raise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relevant scholars and teachers to go on further research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Integrated Curriculum in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Creativity.

(9) 目. 錄. 目錄……………………………………………………………...……………………I 圖目錄………………………………………………………………………………III 表目錄………………………………………………………………………………X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問題……………………………………………………………………..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六節 名詞解釋……………………………………………………………………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15 第一節 當代藝術教育思潮與發展趨勢之探討……………………………………15 第二節 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的實施方式探究…………………………………35 第三節 從當代藝術教育的觀點來探討創造力內涵………………………………48 第四節 其他相關研究文獻探討……………………………………………………61. 第三章 研究方法………………………………………………………………...90 第一節 研究方法論…………………………………………………………………91 第二節 研究架構……………………………………………………………………94 第三節 研究設計……………………………………………………………………95 I.

(10) 第四節 研究樣本……………………………………………………………………97 第五節 研究工具……………………………………………………………………98 第六節 實驗課程規劃……………………………………………………………120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166. 第四章 結果與分析…………………………………………...…………..…...135 第一節 學童在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的學習情形與反應……………..…135 第二節 統整課程教學前後學童創造力表現之量化分析………………..…173 第三節 統整課程教學前後學童創造力表現之質性分析………………..…27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388 第一節 結論……………………………………………………………..…………388 第二節 建議………………………………………………………………..………401. 參考文獻……………………………………………………………………….....405 一、中文部份………………………………………………………………………..405 二、英文部分…………………………………………………..……………………408. 附錄 附錄 1………………..…………………………………………………………...…418 附錄 2………………..……………………………………………………………..436 附錄 3………………..……………………..………………………………………451 附錄 4………………..……………………..………………………………………452 附錄 5………………..……………………..………………………………………453 附錄 6………………..……………………..………………………………………454 附錄 7………………..……………………..………………………………………455 附錄 8……..…………..……………………………………………………………456 II.

(11) 圖目錄. 圖目錄 圖 1-1 研究程序與步驟圖…………………………………………………………..10 圖 2-1 單科課程統整…….………………………………………………….………..42 圖 2-2 跨科或複科課程統整………………………………………………………..42 圖 2-3 科際或多科課程統整………………………………………………………..43 圖 2-4 社會系統概念面向下的創造力生成之互動示意圖……………………… . .51 圖3-1 研究架構圖…………………………………………………………………...94 圖3-2 學童家園思考內涵與表現特色一………………………………………….121 圖3-3 學童家園思考內涵與表現特色二………………………………………….121 圖3-4 本研究之課程統整內涵…………………………………………………….123 圖3-5 本研究之課程實施架構…………………………………………………….124 圖 3-6 臺北居民的家園…………..…………………………….………………….127 圖 3-7 非洲居民的家園…………..………………………………….…………….128 圖 3-8 威尼斯居民的家園………..…………………………………….………….128 圖 3-9 馬爾地夫居民的家園……..…………………………………….………….128 圖 3-10 蒙古族居民的家園……………………………………………….……….129 圖 3-11 愛斯基摩人的家園(一)………………………………………………….129 圖 3-12 愛斯基摩人的家園(二)………………………………………………….129 圖 3-13 豪宅區居民的家園…….………………………………………………….130 圖 3-14 低收入居民的家園…….………………………………………….……....130 圖 3-15「籠屋」居民的家園………………………………………………………130 圖3-16 郭雪湖. 南街殷………………………………………...…..…….135. 圖3-17 郭雪湖. 圓山附近………….………….………………….……….135. 圖 3-18 今日迪化街週遭街道景象……………………………………….…….…136 圖 3-19 今日圓山附近景象………………………………………………….….....136 III.

(12) 圖 3-20 今日台北車站週遭景象…………………………………………….…….137 圖 3-21 未來台北車站週遭景象………………………………………….………..137 圖 3-22 Jonathan Stephens 的“Future City” …………………………………...…..138 圖 3-23 Malcolm Cochran 的“Field of Corn” ……………………………...……..138 圖 3-24 美好的家園景象…………………………………………………………..143 圖 3-25 家園中的貧富差距問題…………………………………………………..143 圖 3-26 家園中的人口擁擠問題…………………………………………………..144 圖 3-27 陳明德的“Grocery”…………………………………………...……...…..144 圖 3-28 全球化消費的侵入問題………………………………………………......145 圖 3-29 家園中的暖化威脅問題…………………………………………………..145 圖 3-30 家園中的空氣污染問題…………………………………………………..146 圖 3-31 家園中的垃圾污染問題…………………………………………………..146 圖 3-32 梵谷的「吃馬鈴薯的一家人」……………………………………………150 圖 3-33 陳澄波的「我的家庭 」………………………………………………….151 圖 3-34 Faith Ringgold 的“Tar Beach 2” ………………………………………..151 圖 3-35 瑞典藝術家 Johan Thörnqvist 以攝影插畫表現幻想中的家園………..152 圖 3-36 瑞典藝術家 Johan Thörnqvist 以攝影插畫表現幻想中的家園之二…..152 圖 3-37 幾米的「森林裡的秘密」………………………………………………….153 圖 3-38. Frank Gehry 的“Vitra Headquarters” ……………….…………………...158. 圖 3-39 迪士尼樂園所建造的夢想家園(一)…………………………………..158 圖 3-40 迪士尼樂園所建造的夢想家園(二)……………..…………………….159 圖 3-41 紐西蘭自然風光…………………………..……………………..………..159 圖 3-42 Hampton Court 的“William and Mary Garden” …………………..….....160 圖 3-43 Patrice Ledoux 的 “The fifth element” ……………….………………….160 圖4-1 二年級學童第一單元學習情形………………..…………………………168 圖4-2 四年級學童第一單元學習情形……………………………………………169 IV.

(13) 圖4-3 六年級學童第一單元學習情形…………………………………………….169 圖4-4 二年級學童第二單元學習情形……………………………………………174 圖4-5 四年級學童第二單元學習情形…………………………………………….174 圖4-6 六年級學童第二單元學習情形………………………………………….....174 圖4-7 二年級學童第三單元學習情形……………………………………………179 圖4-8 四年級學童第三單元學習情形……………………………………………179 圖4-9 六年級學童第三單元學習情形……………………………………………179 圖4-10 二年級學童第四單元學習情形………………………..…………………186 圖4-11 四年級學童第四單元學習情形……………………..……………………186 圖4-12 六年級學童第四單元學習情形…………………..………………………186 圖4-13 二年級學童第五單元學習情形………………..…………………………191 圖4-14 四年級學童第五單元學習情形……………..……………………………191 圖4-15 六年級學童第五單元學習情形…………..………………………………191 圖4-16 二年級學童第六單元學習情形………..…………………………………195 圖4-17 四年級學童第六單元學習情形……..……………………………………195 圖4-18 六年級學童第六單元學習情形……………………………………….….195 圖 4-19 SE 己 02 代號學童之後測繪畫作品……….………………………………196 圖 4-20 SE 己 13 代號學童之後測繪畫作品……….………………………………196 圖 4-21 SE 己 15 代號學童之後測繪畫作品……….………………………………197 圖 4-22 SE 己 22 代號學童之後測繪畫作品……….………………………………197 圖 4-23 SE 己 27 代號學童之後測繪畫作品……….………………………………197 圖 4-24 FO 己 05 代號學童之後測繪畫作品……….………………………...……198 圖 4-25 FO 己 08 代號學童之後測繪畫作品……………..…….…………………198 圖 4-26 FO 己 20 代號學童之後測繪畫作品………………………...…………..199 圖 4-27 FO 己 21 代號學童之後測繪畫作品………………………...…………..199 圖 4-28 FO 己 23 代號學童之後測繪畫作品………………………...…………..199 V.

(14) 圖 4-29 SI 己 07 代號學童之後測繪畫作品………………………...…………..200 圖 4-30 SI 己 24 代號學童之後測繪畫作品………………………...…………..200 圖 4-31 SI 己 27 代號學童之後測繪畫作品………………………...…………..201 圖 4-32 SI 己 34 代號學童之後測繪畫作品………………………...…………..201 圖 4-33 SI 己 40 代號學童之後測繪畫作品………………………...…………..201 圖4-34 各年級學童的創造力表現前、後測各項分數之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 分析流程…………………………………..….....………………………256 圖 4-35 編號 SE02 學童前測作品……………….…………...……………………313 圖 4-36 編號 SE02 學童後測作品……………….…………...……………………313 圖 4-37 編號 SE09 學童前測作品……………….…………...……………………313 圖 4-38 編號 SE09 學童後測作品……………….…………...……………………313 圖 4-39 編號 SE13 學童前測作品……………..………......………………………314 圖 4-40 編號 SE13 學童後測作品……………..………......………………………314 圖 4-41 編號 SE14 學童前測作品……………..………......………………………314 圖 4-42 編號 SE14 學童後測作品……………..………......………………………314 圖 4-43 編號 SE16 學童前測作品……………..………......………………………315 圖 4-44 編號 SE16 學童後測作品……………..………......………………………315 圖 4-45 編號 SE17 學童前測作品……………..………......………………………315 圖 4-46 編號 SE17 學童後測作品……………..………......………………………315 圖 4-47 編號 SE19 學童前測作品……………..…………......……………………316 圖 4-48 編號 SE19 學童後測作品……………..…………......……………………316 圖 4-49 編號 SE21 學童前測作品……………..…………......……………………316 圖 4-50 編號 SE21 學童後測作品……………..……….........……………………316 圖 4-51 編號 SE22 學童前測作品……………..………......………………………317 圖 4-52 編號 SE22 學童後測作品……………..………......………………………317 圖 4-53 編號 SE24 學童前測作品……………..………......………………………317 VI.

(15) 圖 4-54 編號 SE24 學童後測作品……………..………......………………………317 圖 4-55 編號 SE06 學童前測作品……………..………......………………………318 圖 4-56 編號 SE06 學童後測作品……………..………......………………………318 圖 4-57 編號 SE08 學童前測作品……………..………......………………………318 圖 4-58 編號 SE08 學童後測作品……………..………......………………………318 圖 4-59 編號 SE15 學童前測作品……………..………......………………………319 圖 4-60 編號 SE15 學童後測作品……………..…………......……………………319 圖 4-61 編號 SE20 學童前測作品……………..………….....……………………319 圖 4-62 編號 SE20 學童後測作品……………..………….....……………………319 圖 4-63 編號 SE27 學童前測作品……………..………….....……………………320 圖 4-64 編號 SE27 學童後測作品……………..………….....……………………320 圖 4-65 編號 SE28 學童前測作品……………..………….....……………………320 圖 4-66 編號 SE28 學童後測作品……………..………….....……………………320 圖 4-67 編號 SE29 學童前測作品……………..……….........……………………321 圖 4-68 編號 SE29 學童後測作品……………..………......………………………321 圖 4-69 編號 SE30 學童前測作品……………..………......………………………321 圖 4-70 編號 SE30 學童後測作品……………..………......………………………321 圖 4-71 編號 SE33 學童前測作品……………..………......………………………322 圖 4-72 編號 SE33 學童後測作品……………..………......………………………322 圖 4-73 編號 SE35 學童前測作品……………..………......………………………322 圖 4-74 編號 SE35 學童後測作品……………..………......………………………322 圖 4-75 編號 FO04 學童前測作品……………..………….....……………………323 圖 4-76 編號 FO04 學童後測作品……………..………….....……………………323 圖 4-77 編號 FO07 學童前測作品……………..………….....……………………323 圖 4-78 編號 FO07 學童後測作品……………..………….....……………………323 圖 4-79 編號 FO10 學童前測作品……………..………….....……………………324 VII.

(16) 圖 4-80 編號 FO10 學童後測作品……………..………….....……………………324 圖 4-81 編號 FO12 學童前測作品……………..………….....……………………324 圖 4-82 編號 FO12 學童後測作品……………..………….....……………………324 圖 4-83 編號 FO15 學童前測作品……………..………........……………………325 圖 4-84 編號 FO15 學童後測作品……………..……….....………………………325 圖 4-85 編號 FO16 學童前測作品……………..……….....………………………325 圖 4-86 編號 FO16 學童後測作品……………..……….....………………………325 圖 4-87 編號 FO17 學童前測作品……………..……….....………………………326 圖 4-88 編號 FO17 學童後測作品……………..……….....………………………326 圖 4-89 編號 FO20 學童前測作品……………..……….....………………………326 圖 4-90 編號 FO20 學童後測作品……………..……….....………………………326 圖 4-91 編號 FO25 學童前測作品……………..……….....………………………327 圖 4-92 編號 FO25 學童後測作品……………..……….....………………………327 圖 4-93 編號 FO38 學童前測作品……………..………….....……………………327 圖 4-94 編號 FO38 學童後測作品……………..………….....……………………327 圖 4-95 編號 FO05 學童前測作品……………..………….....……………………328 圖 4-96 編號 FO05 學童後測作品……………..………….....……………………328 圖 4-97 編號 FO08 學童前測作品……………..………….....……………………328 圖 4-98 編號 FO08 學童後測作品……………..………….....……………………328 圖 4-99 編號 FO13 學童前測作品……………..………….....……………………329 圖 4-100 編號 FO13 學童後測作品………….…………..…...……………………329 圖 4-101 編號 FO21 學童前測作品…………...……………...……………………329 圖 4-102 編號 FO21 學童後測作品…………...……………...……………………329 圖 4-103 編號 FO23 學童前測作品…………...……………...……………………330 圖 4-104 編號 FO23 學童後測作品…………...……………...……………………330 圖 4-105 編號 FO26 學童前測作品…………...……………...……………………330 VIII.

(17) 圖 4-106 編號 FO26 學童後測作品…………...……………...……………………330 圖 4-107 編號 FO28 學童前測作品…………...……………...……………………331 圖 4-108 編號 FO28 學童後測作品…………...……………...……………………331 圖 4-109 編號 FO32 學童前測作品…………...……………...……………………331 圖 4-110 編號 FO32 學童後測作品………..……….………...……………………331 圖 4-111 編號 FO33 學童前測作品………..……….………...……………………332 圖 4-112 編號 FO33 學童後測作品………..……………...…….…………………332 圖 4-113 編號 FO34 學童前測作品………..……………...………….……………332 圖 4-114 編號 FO34 學童後測作品………..….…………...………………………332 圖 4-115 編號 SI02 學童前測作品……………………...…………………………333 圖 4-116 編號 SI02 學童後測作品……………………...…………………………333 圖 4-117 編號 SI04 學童前測作品……………………...…………………………333 圖 4-118 編號 SI04 學童後測作品……………………...…………………………333 圖 4-119 編號 SI06 學童前測作品……………………...…………………………334 圖 4-120 編號 SI06 學童後測作品……………………...…………………………334 圖 4-121 編號 SI07 學童前測作品……………………...…………………………334 圖 4-122 編號 SI07 學童後測作品……………………...…………………………334 圖 4-123 編號 SI16 學童前測作品……………………...…………………………335 圖 4-124 編號 SI16 學童後測作品……………………...…………………………335 圖 4-125 編號 SI21 學童前測作品……………………...…………………………335 圖 4-126 編號 SI21 學童後測作品……………………...…………………………335 圖 4-127 編號 SI23 學童前測作品……………………...…………………………336 圖 4-128 編號 SI23 學童後測作品……………………...…………………………336 圖 4-129 編號 SI26 學童前測作品……………………...…………………………336 圖 4-130 編號 SI26 學童後測作品……………………...…………………………336 圖 4-131 編號 SI32 學童前測作品……………………...…………………………337 IX.

(18) 圖 4-132 編號 SI32 學童後測作品……………………...…………………………337 圖 4-133 編號 SI40 學童前測作品……………………...…………………………337 圖 4-134 編號 SI40 學童後測作品……………………...…………………………337 圖 4-135 編號 SI03 學童前測作品……………………...…………………………338 圖 4-136 編號 SI03 學童後測作品……………………...…………………………338 圖 4-137 編號 SI14 學童前測作品……………………...…………………………338 圖 4-138 編號 SI14 學童後測作品……………………...…………………………338 圖 4-139 編號 SI17 學童前測作品……………………...…………………………339 圖 4-140 編號 SI17 學童後測作品……………………...…………………………339 圖 4-141 編號 SI22 學童前測作品……………………...…………………………339 圖 4-142 編號 SI22 學童後測作品……………………...…………………………339 圖 4-143 編號 SI27 學童前測作品……………………...…………………………340 圖 4-144 編號 SI27 學童後測作品……………………...…………………………340 圖 4-145 編號 SI28 學童前測作品……………………...…………………………340 圖 4-146 編號 SI28 學童後測作品……………………...…………………………340 圖 4-147 編號 SI30 學童前測作品………………………...………………………341 圖 4-148 編號 SI30 學童後測作品……………………...…………………………341 圖 4-149 編號 SI33 學童前測作品……………………...…………………………341 圖 4-150 編號 SI33 學童後測作品……………………...…………………………341 圖 4-151 編號 SI35 學童前測作品……………………...…………………………342 圖 4-152 編號 SI35 學童後測作品……………………...…………………………342 圖 4-153 編號 SI37 學童前測作品……………………...…………………………342 圖 4-154 編號 SI37 學童後測作品……………………...…………………………342. X.

(19) 表目錄 表 2-1 近代到當代的藝術教育思想重點與特質…………..………………………31 表 2-2 其他領域學者與當代藝術教育學者對於創造力觀點的分析比較………..55 表 2-3 近十年來「藝術統整課程」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一……………………61 表 2-4 近十年來「藝術統整課程」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二……………………62 表 2-5 近十年來「藝術統整課程」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三……………………63 表 2-6 近十年來「藝術統整課程」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四……………………65 表 2-7 近十年來「藝術統整課程」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五……………………67 表 2-8 近十年來「藝術統整課程」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六……………………70 表 2-9 近十年來「藝術統整課程」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七……………………72 表 2-10 近十年來「藝術統整課程」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八……………………74 表 2-11 近十年來「創造力表現」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一……………………76 表 2-12 近十年來「創造力表現」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二……………………78 表 2-13 近十年來「創造力表現」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三……………………79 表 2-14 近十年來「創造力表現」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四……………………80 表 2-15 近十年來「創造力表現」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五……………………82 表 2-16 近十年來「創造力表現」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六……………………84 表 2-17 近十年來「創造力表現」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七……………………85 表 2-18 近十年來「創造力表現」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八……………………86 表 2-19 近十年來「創造力表現」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九……………………87 表 2-20 近十年來「創造力表現」相關之博碩士論文資料十……………………88 表3-1 研究樣本人數統計表…………………………………………..……………97 表3-2 當代議題與藝術問題解決之創造力評量的測驗藍圖表………..………….99 表 3-3 「當代議題與藝術問題解決之創造力評量」問卷之影像內容(專家評鑑. XI.

(20) 修改後)………………………………………………………..…………..101 表 3-4 「當代議題與藝術問題解決之創造力評量」問卷之問題內容(專家 評鑑修改後)………………………………………….……………………102 表3-5 本研究評量工具之專家效度審核專家成員表…………………………….103 表3-6 本研究評量工具之專家效度審核結果彙整……….………………………104 表 3-7 當代議題與藝術問題解決之創造力評量評分標準範例…………...…….108 表3-8 當代議題與藝術問題解決之創造力評量評分者背景介紹…………….117 表 3-9 創造力表現面向評分者一致性之肯德爾和諧係數分析表………..…….118 表3-10 本研究實驗課程之專家效度審核專家成員表…………………………125 表4-1 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各單元教學對學童影響之狀況分析………….…203 表4-2 當代藝術教育統整課程教學對學童影響之綜合分析………..………...…204 表4-3 研究對象之各年級與性別統計表……………………………..………...…206 表4-4 各年級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辨識問題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平均數及標準差………………………………...……………..……...……207 表4-5 各年級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分析批判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平均數及標準差………………………………...……………..……...……209 表4-6 各年級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構想選擇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平均數及標準差………………………………...……………..……...……211 表4-7 各年級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創造實現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平均數及標準差………………………………...……………..………..…213 表4-8 各年級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整體表現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平均數及標準差………………………………...……………..………...…215 表 4-9 三個年級創造力表現前、後測各項分數之平均數及標準差綜合結果…217 表4-10 不同性別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辨識問題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平均數及標準差………………………………...…..………..…...………219 表4-11 不同性別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分析批判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XII.

(21) 平均數及標準差………………………………...………..…….…………221 表4-12 不同性別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構想選擇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平均數及標準差………………………………...………..…..………...…223 表4-13 不同性別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創造實現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平均數及標準差………………………………...………..….……………225 表4-14 不同性別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整體表現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平均數及標準差………………………………...……..……..……...……227 表 4-15 不同性別學童創造力表現前、後測各項分數之平均數及標準差綜合結 果……………………………. ………………...……..……..………...…229 表4-16 各年級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辨識問題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成對樣本T檢定………………. ……………......……..……..……...……232 表4-17 各年級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分析批判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成對樣本T檢定………………. ……………......……..……..…...………234 表4-18 各年級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構想選擇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成對樣本T檢定………………. ……………......……..……..………...…236 表4-19 各年級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創造實現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成對樣本T檢定………………. ……………......……..……..……...……238 表4-20 各年級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整體表現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成對樣本T檢定………………. ……………......……..……….…...……240 表 4-21 三個年級創造力表現前、後測分數成對樣本 T 檢定之綜合結果…….242 表4-22 不同性別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辨識問題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成對樣本T檢定………………. ……………......……..……..……...……244 表4-23 不同性別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分析批判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成對樣本T檢定………………. ……………......……..……..…...………246 表4-24 不同性別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構想選擇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成對樣本T檢定………………. ……………......……..……..…...………248 XIII.

(22) 表4-25 不同性別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創造實現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成對樣本T檢定………………. ……………......……..……..…...………250 表4-26 不同性別學童在創造力表現面向「整體表現能力」前、後測各項分數之 成對樣本T檢定………………. ……………......……..……..…...………252 表 4-27 不同性別學童創造力表現前、後測分數成對樣本 T 檢定之綜合結果.254 表4-28 三組學生「社會問題之辨識問題能力」分數之迴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257 表4-29 三組學生「社會問題之辨識問題能力」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257 表4-30 三組學生社會問題之辨識問題能力之調整後平均數…………………...258 表4-31 社會問題之辨識問題能力調整後平均數的成對比較分析……………...258 表4-32 三組學生「自然環境問題之辨識問題能力」分數之迴歸同質性考驗摘 要…………………………………………………………………………..259 表4-33 三組學生「自然環境問題之辨識問題能力」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259 表4-34 三組學生自然環境問題之辨識問題能力之調整後平均數……………...260 表4-35 自然環境問題之辨識問題能力調整後平均數的成對比較分析……...…260 表4-36 三組學生「未來發展問題之辨識問題能力」分數之迴歸同質性考驗摘要 表………. ……………………………………………………. …………261 表4-37 三組學生「未來發展問題之辨識問題能力」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261 表4-38 三組學生未來發展問題之辨識問題能力之調整後平均數…………...…262 表4-39 未來發展問題之辨識問題能力調整後平均數的成對比較分析……...…262 表4-40 三組學生「社會問題之分析批判能力」分數之迴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263 表4-41 三組學生「社會問題之分析批判能力」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263 表4-42 三組學生社會問題之分析批判能力之調整後平均數…………………..264 表4-43 社會問題之分析批判能力調整後平均數的成對比較分析……………...264 表4-44 三組學生「自然環境問題之分析批判能力」分數之迴歸同質性考驗摘要 表…………………………………………………………………………..265 表4-45 三組學生「未來發展問題之分析批判能力」分數之迴歸同質性考驗摘要 XIV.

(23) 表 ……………………………………………..…………………………..266 表4-46 三組學生「未來發展問題之分析批判能力」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266 表4-47 三組學生未來發展問題之分析批判能力之調整後平均數……………...267 表4-48 未來發展問題之分析批判能力調整後平均數的成對比較分析……...…267 表4-49 三組學生「社會問題之構想選擇能力」分數之迴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268 表4-50 三組學生「社會問題之構想選擇能力」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268 表4-51 三組學生社會問題之構想選擇能力之調整後平均數……………...……269 表4-52 社會問題之構想選擇能力調整後平均數的成對比較分析…………...…269 表4-53 三組學生「自然環境問題之構想選擇能力」分數之迴歸同質性考驗摘要 表……………………………………………..……………………..……..270 表4-54 三組學生「自然環境問題之構想選擇能力」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270 表4-55 三組學生自然環境問題之構想選擇能力之調整後平均數…………...…271 表4-56 自然環境問題之構想選擇能力調整後平均數的成對比較分析……...…271 表4-57 三組學生「未來發展問題之構想選擇能力」分數之迴歸同質性考驗摘要 表………………………………………………………….…………...…..272 表4-58 三組學生「未來發展問題之構想選擇能力」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272 表4-59 三組學生未來發展問題之構想選擇能力之調整後平均數…………...…273 表4-60 未來發展問題之構想選擇能力調整後平均數的成對比較分析………...273 表4-61 三組學生「社會問題之創造實現能力」分數之迴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274 表4-62 三組學生「社會問題之創造實現能力」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274 表4-63 三組學生社會問題之創造實現能力之調整後平均數……………...……275 表4-64 社會問題之創造實現能力調整後平均數的成對比較分析…………...…275 表4-65 三組學生「自然環境問題之創造實現能力」分數之迴歸同質性考驗摘要 表………………..................................................................................……276 表4-66 三組學生「自然環境問題之創造實現能力」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276 XV.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HKBUAS Wong Kam Fai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Hong Kong Teachers' Association Lee Heng Kwei Secondary School..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HKBUAS Wong Kam Fai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proposes to unify the implementation schedule of the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through adopting “Road Safety Education Week” in the school

The prevalence of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is making the study of In-service student satisfaction very important.. This study aims at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satisfaction

Based on a sample of 98 sixth-grade students from a prim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this study applies the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dex factors of the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Leung, Shuk-Kwan S.; Chou, Hui-Chi(2012).A Survey Stud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onference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