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探討影響消費者對QR Code使用滿意度之關鍵因素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探討影響消費者對QR Code使用滿意度之關鍵因素"

Copied!
12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 國立臺灣 灣師範 範大學 學工業 業教育學 育學系 科 應用管 科技應 管理組碩 碩士學 學位論 論文. 指導教授 指 授:洪 洪榮昭 昭 博士 士. 探 探討影 影響消 消費者 者對 QR Q Code 使 使用滿 滿 意度之 意 之關鍵 鍵因素 素 Explloring g Keyy Facctors to t Preedict C Consu uming Sattisfaction in i Relation n Q Coode Utiliza U ation to QR. 研究 究生:林 林佩欣 撰. 中華 華民國 10 02 年 7 月.

(2) 摘要 現今人類社會已逐漸走向「行動為王」的時代,放眼望去不管是在發 票、賣場 DM 、商品型錄、報章雜誌、網站、百貨公司、便利商店、觀光 景點、餐廳、戶外看板、捷運上的海報等等,在其一角總會發現一個方格 裡有 3 個「回」字特徵的圖案,這個在最近漸漸開始出現在我們生活之中 的小東西就是 QR Code,QR Code 現在已被廣泛運用在許多行動商務與行 銷傳播溝通上,儼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過去在消費者行為相關之文獻中, 「期望確認理論」(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 ECT)常被用來評估及 衡量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滿意度及購後行為等,因此本研究將體驗、體 驗價值與期望確認理論作為理論基礎,旨在探討消費者的體驗與體驗價值 對消費者使用 QR Code 時的滿意度之影響,研究對象為台灣地區曾經有使 用過智慧型手持裝置掃描 QR Code 任何應用的消費者,經由便利抽樣進行 網路問卷發放,回收了 200 份有效問卷作為預試的樣本,接著再發放正式 問卷,總共回收有效問卷 779 份,並以結構方程模型去驗證研究假說內容。 本研究結果發現(1)消費者的體驗可以正向預測體驗價值(2)體驗價值 可以正向預測使用滿意度(3)消費者對於目前 QR Code 的應用大致上抱 持著負面而且不肯定的看法。因此,業者如何將創意與 QR Code 做結合, 以吸引消費者的好奇心,讓消費者本身獲得良好的使用經驗,確實感受到 QR Code 可增進其生活效率與品質,以讓消費者感覺到較高的體驗價值, 對於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與 QR Code 的效益將會更有幫助。. 關鍵字:QR Code、結構方程模型、體驗價值、期望確認理論、使用滿意 度。. II.

(3) Abstract QR codes, developed by a Japanese company, have been around for over fifteen years. With the advent of smart and Web capable mobile devices, we witness a steady growth of interesting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using QR codes. The key to victory of enterprise in twenty-first century was created one kind of “experiential value” that customer can feel. Therefore created perfect experience to promote the customers of getting higher satisfactory, and then results of positive behavior intention was the key victory factor of earning profit to enterprise. Based on experiences, experiential values and 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 (E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consumers’ experiences, experiential values and satisfaction. The objects of study were the people who have used QR Code in Taiwan. An internet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there were 779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collected, achieving an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return rate at 97%.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ere used to test the proposed hypotheses. SPSS and AMOS software were applied as the analyzing tool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 (1)Consumers’ experience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on experiential values. (2)Experiential value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on user satisfaction. (3)Consumers generally hold negative opin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QR Code.. Keywords:QR Code, structural equational modeling, experiential value, 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ECT), user satisfaction. III.

(4) 目錄 摘要............................................................................................................................... II  Abstract ........................................................................................................................ III  目錄..............................................................................................................................IV  表目錄........................................................................................................................... V  圖目錄..........................................................................................................................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QR Code................................................................................................. 8  第二節 體驗...................................................................................................... 22  第三節 體驗價值.............................................................................................. 29  第四節 期望確認理論...................................................................................... 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0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40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4  第四節 資料處理方法...................................................................................... 50  第四章 實證資料分析.............................................................................................. 64  第一節 問卷預試.............................................................................................. 64  第二節 樣本特徵分析...................................................................................... 66  第三節 驗證性因素分析.................................................................................. 68  第四節 現況分析.............................................................................................. 76  第五節 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7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研究討論與結論.................................................................................. 89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96  第三節 研究限制.............................................................................................. 97  參考文獻...................................................................................................................... 98  附錄 預試問卷內容................................................................................................ 114  附錄 正式問卷內容................................................................................................ 117 . IV.

(5) 表目錄 表 2-1 表 2-2 表 2-3 表 2-4 表 3-1 表 3-2 表 3-3 表 3-4 表 3-5 表 3-6 表 3-7 表 3-8 表 3-9 表 4-1 表 4-2 表 4-3 表 4-4 表 4-5 表 4-6 表 4-7 表 4-8 表 4-9 表 4-10 表 4-11 表 4-12 表 4-13 表 4-14 表 4-15 表 4-16 表 4-17 表 4-18 表 4-19 表 5-1. 一維條碼與二維條碼的特性比較表…………………………………9 常見的二維條碼種類………………………………………………..10 常見的二維條碼種類(續)…………………………………………...11 國內 QR Code 的應用………………………………………………..18 調查方法比較………………………………………………………..43 行動網站設計的操作型定義與問項………………………………..45 虛擬社群信任感的操作型定義與問項……………………………..46 努力期望的操作型定義與問項……………………………………..46 功能價值的操作型定義與問項……………………………………..47 情感價值的操作型定義與問項……………………………………..48 條件價值的操作型定義與問項……………………………………..48 使用滿意度的操作型定義與問項…………………………………..49 配適度指標彙整表…………………………………………………..61 量表項目分析結果…………………………………………………..65 人口統計變數彙整表………………………………………………..67 行動網站設計構面正式問卷題項…………………………………..69 虛擬社群信任感構面正式問卷題項………………………………..70 努力期望構面正式問卷題項………………………………………..71 功能價值構面正式問卷題項………………………………………..72 情感價值構面正式問卷題項………………………………………..73 條件價值構面正式問卷題項………………………………………..74 使用滿意度構面正式問卷題項……………………………………..75 現況分析彙整表……………………………………………………77 區別效度彙整表……………………………………………………78 收斂效度彙整表……………………………………………………79 Bollen 檢定標準化相關係數………………………………………80 違犯估計檢定表……………………………………………………81 變數常態檢定表……………………………………………………82 MLE 與 bootstrap 1000 次相關估計值比較表…………………….83 配適度指標彙整表…………………………………………………84 模型交叉效度彙整表………………………………………………87 模型路徑係數彙整表………………………………………………88 研究假設結果彙整表………………………………………………..89. V.

(6) 圖目錄 圖 1-1 圖 1-2 圖 2-1 圖 2-2 圖 2-3 圖 2-4 圖 2-5 圖 3-1 圖 3-2 圖 3-3 圖 4-1 圖 4-2 圖 4-3 圖 4-4 圖 4-5 圖 4-6 圖 4-7 圖 4-8 圖 4-9. 使用 QR Code 的原因百分比圖………………………………………3 研究步驟流程圖………………………………………………………7 QR Code 示意圖……………………………………………………..12 QR Code 運作原理…………………………………………………..14 消費體驗過程與消費者行為之關係………………………………..29 消費價值理論………………………………………………………..31 期望確認理論架構圖………………………………………………..35 本研究概念性架構圖………………………………………………..40 本研究整體性架構圖………………………………………………..41 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步驟圖…………………………………………..53 行動網站設計一階驗證分析圖……………………………………..69 虛擬社群信任感一階驗證分析圖…………………………………..70 努力期望一階驗證分析圖…………………………………………..71 功能價值一階驗證分析圖…………………………………………..72 情感價值一階驗證分析圖…………………………………………..73 條件價值一階驗證分析圖…………………………………………..74 使用滿意度一階驗證分析圖………………………………………..75 本研究結構模型圖…………………………………………………..85 路徑係數圖…………………………………………………………..88. VI.

(7)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成四個小節:第一節研究背景,第二節研究動機,第三節研 究目的,第四節研究流程,茲將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現今人類社會已逐漸走向「行動為王」的時代,行動通訊已無縫接合 我們的生活,放眼望去相信不管是在發票、賣場 DM 、商品型錄、報章雜 誌、網站、百貨公司、便利商店、觀光景點、餐廳、戶外看板、捷運上的 海報等等,在其一角總會發現一個方格裡有 3 個「回」字特徵的圖案,這 個在最近漸漸開始出現在我們生活之中的小東西就是 QR Code。QR Code 是 Quick Response 的縮寫,是由日本人發明、一開始運用在倉儲系統上的 二維條碼,其資訊儲存量是傳統條碼的好幾倍,而且沒有數字以及英文字 母上的限制,現在已被廣泛運用在許多行動商務與行銷傳播溝通上,儼然 已經成為一種趨勢。QR Code 的應用概念都是藉由掃描一個東西(圖像/ 條碼)進而去執行一個動作(搜尋/顯示條碼內容) ,並且 QR Code 的準確 度很高,因為它原本就有根據指令設定好了辨識條碼後是要進行連結、加 入書籤、顯示文字、撰寫郵件、撥出電話、傳 SMS 或 MMS 等指定動作, QR Code 比普通條碼能儲存更多資料,並隨著智慧行動裝置的普及化,使 得 QR Code 在日常生活的應用變得更加普遍。 相較於過去被動的平面宣傳,若希望刺激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行為, 各商家勢必要用更活潑、更具移動特性的行銷手法,提供更立即的誘因, 使消費者能「主動進行搜尋」 。QR Code 即為最佳範例,消費者僅需透過 一個有相機及可上網的行動裝置,掃瞄條碼就可取得資訊,儼然已經成為 行動商務的一大利器(梁容容,2012) 。然而隨著 QR Code 的逐漸盛行, 也使得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正悄悄改變,近年來除了網路購物興起,手機行 動購物的比例也大幅成長,實體世界的超商、量販店等業者為了搶攻不同 1.

(8) 客群的商機,推出行動上網與 QR Code 結合的掃描技術,將銷售通路直接 拓展至行動購物,QR Code 成為連結虛擬與實體世界的橋樑,走到哪,買 到哪的「無縫消費」時代正式邁入新里程碑(黃莉涵,2012)。QR Code 巧妙地連結、結合虛擬資訊與實體世界之生活,這看似簡單的小方塊事實 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已逐漸成為企業、政府所重視之應用服 務。 根據資策會 FIND(2012)統計,臺灣已有超過 700 萬的消費者持有 智慧型行動裝置,透過智慧型行動裝置連接上各類應用漸趨普及,如個人 資訊管理、社群互動、即時資訊查詢等,消費者在行動過程持有智慧型手 機或平板電腦上網並從事各項應用服務,已經成為處處可見的場景,更帶 動了應用軟體的經濟發展,也使得 QR Code 的應用更為多元,進而成為企 業重要的行銷工具,加上台灣民眾對 QR Code 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等同 於為行銷業者開啟了另一道大門,根據 Econsultancy 在 2012 年的調查指出, 行動行銷除了最夯的 APP 之外,QR Code 也深獲企業主的青睞,2012 年 企業在發展行動行銷當中,有將近 50%會運用 QR Code (數位時代,2012)。 根據 EOLembrain 東方快線在 2012 年 3 月所做的調查顯示,在知道 QR-Code 的 925 位受訪者中,有高達 69%的人曾使用過 QR Code,其中男性(78%) 使用的比例顯著高於女性(61%) ;如圖 1-1 所示,使用 QR Code 的主要原 因依序為:51%是為了獲得優惠券及贈品、49%為了查看商品資訊、41% 為了參加促銷活動、37%因為新奇、32%因為對內容感到好奇、25 % 因為 可以獲得多樣化的資訊、22%因為方便、18%單純只是好玩、14%則是為 了購物。由此看來,QR Code 勢必將成為未來民眾接受訊息的主流方式之 一,企業也可藉由了解消費者對採用 QR Code 的行為與意向,設身處地為 消費者著想,利用 QR Code 發揮創意和消費者有更多的互動與連結。. 2.

(9) 購物. 14%. 單純只是好玩. 18%. 方便. 22%. 可以獲得多樣化的資訊. 25%. 對內容感到好奇. 32%. 新奇. 37%. 參加促銷活動. 41%. 查看商品資訊. 49%. 獲得優惠券及贈品. 5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百分比. 圖 1-1 使用 QR Code 的原因百分比圖 資料來源:東方快線 EOLembrain(2012). 第二節 研究動機 Pine and Gilmore(1998;1999)提倡體驗經濟(experience economy) 時代的來臨,認為經濟核心價值的進展過程,依序為貨品、商品、服務及 體驗,當企業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與競爭者的同質性愈來愈高,未來的 行銷戰場將會集中在美好體驗的建立,甚至體驗經濟的類別才是屬於高獲 利的經濟型態,所以「體驗」是公司的競爭力。科技日新月異、競爭對手 激增與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提昇,都將致使改變以提供服務為主的傳統經濟 型態,而朝向滿足消費者體驗的型態發展(Owens, 2000)。Jane(2000) 認為人藉由體驗而變得更有動機和需要,因此創造一個令人讚嘆和難忘的 體驗可以使顧客更忠誠、能使顧客願意付更高的價錢、使公司獲利更多、 而且與顧客維持更長久的關係。 Schmitt(1999)認為體驗行銷的特性為:焦點是集中在顧客體驗上, 換句話說,體驗是提供感官的、情感的、認知的、行為的、以及關係的價 值來取代功能的價值;重視消費情境,尤其體驗行銷人員相信,影響一個 品牌最有力的機會,是發生在購物後、或是購買中之階段,而這些體驗是 3.

(10) 顧客滿意度和品牌忠誠度的主要決定因素。Woodruff(1997)提出在衡量 顧客滿意度前必頇先考慮測量體驗價值,若未考慮顧客體驗價值,則缺乏 有關顧客取向的評估,因此會造成產品或服務在規劃與執行時會存在落差。 過去在消費者行為相關之文獻中, 「期望確認理論」(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 ECT)常被用來評估及衡量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滿意 度及購後行為等(Oliver, 1980; Anderson & Sullivan, 1993) 。Cardozo(1965) 認為消費者如果滿意於一產品就可能會重複使用,也會認同其他產品以及 正面的口碑宣傳。DeLone and McLean(1992)認為使用者之資訊滿意的 衡量,事實上就是在衡量使用滿意度(user satisfaction),使用滿意度經常 在許多研究中被用來當作衡量資訊系統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Poteat et al.(2009)指出,滿意度的衡量已被廣泛運用於各種互動關係的驗證上, 而了解顧客滿意度更是一個值得學者與企業界重視的議題。綜合以上所述, 業者首先必須讓消費者在使用 QR Code 的過程中得到良好的體驗,進而讓 消費者能得到更多體驗價值,最後讓消費者對 QR Code 產生高滿意度以刺 激消費與使用率,這將成為企業主所需關注的一部分。 目前台灣 QR Code 的應用已屬於成熟期的階段(資策會 FIND,2012), 街道上、傳單上、名片上 QR Code 的蹤跡,從無影無蹤到如今的顯而易見, 都可發現 QR Code 已經展現其影響力,QR Code 也一直不斷地被政府與企 業所推動,但是 QR Code 在台灣目前卻面臨普及推展的困境。根據創市際 市場研究顧問調查 (2012) ,仍有 48%的台灣民眾不清楚如何使用 QR Code, 並且其中 24%的民眾沒聽過 QR Code,即使 QR Code 普遍應用,智慧型手 機並非普遍流行,持有智慧型手機的民眾,僅有 55%的使用者有持續使用 QR Code,有 36%的民眾曾經掃描過,但目前無繼續使用。因此,創市際 市場研究顧問調查(2012)指出,因為現今 QR Code 掃描後的內容,幾乎 多為臉書粉絲頁與官方網站,內容缺乏豐富性,一個好的 QR Code 不應該 只是提供臉書粉絲頁或官方網站,應該提供獨特或是具互動性質的訊息。 4.

(11) QR Code 可以提供另類行銷機會,加上使用門檻低,提供無限的行銷遐想, 台灣行銷業者在這項技術的運用上還無法和使用者完全接軌套牢,所以仍 有進步空間。 綜合以上的說明,並考慮 QR Code 在目前的研究中多被用來探討政府 或企業導入 QR Code 技術的效益以及 QR Code 系統的建置為主,例如:林 冠榮(2012)一個以 QR Code 為基礎之智慧型公共自行車租借系統;周芳 玉(2012)QR Code 應用於家庭聯絡簿及親師溝通之探究;施能義、王憶 萍(2012)應用 QR Code 建立雲端行動導覽系統-以彰化孔廟導覽為例; 蔡美葉(2010)QR Code 庫存管理系統之研發與建置-以舊振南企業為例; 陳志鴻(2010)結合 QR Code 之 U-Learning 管理系統發展及在自然科學學 習應用實驗,由以上例子可以得知,至目前為止鮮少有研究會針對 QR Code 的使用者探討其體驗價值與使用滿意度,因此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 QR Code 在行動商務應用這一方面,消費者的體驗、體驗價值與使用 QR Code 時的滿意度之影響,並從中歸納出影響消費者對 QR Code 的滿意度之最主 要因素,繼而提供政府和企業在使用 QR Code 時之參考依據,企圖讓台灣 政府和企業能更加重視 QR Code 的功效,不只是濫用或是盲目的使用,而 是真正能為生活創造更多的驚喜與實際效益。. 5.

(1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研究背景與動機,由於 QR Code 已逐漸成為企業、政府所 重視之應用服務,QR Code 一定不是靠「技術」本身就能有好表現,它需 要的是針對這門科技而設計的應用,才能把目標給達成。加上台灣民眾對 QR Code 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因此本研究想探討台灣民眾對於 QR Code 的真正看法為何?以及什麼因素會影響民眾使用 QR Code 的使用滿意度。 本研究以體驗(experience)、體驗價值(experiential value)與期望確認理 論(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 ECT)為理論基礎,並綜合了研究動機 所述,因此本研究運用消費者之體驗、體驗價值與使用滿意度等因素去進 行因果關係的探討,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運用消費者的體驗、體驗價值、使用滿意度等構面,建立其因果模式。 二、探討 QR Code 消費者之體驗與體驗價值的關係。 三、探討 QR Code 消費者之體驗價值與使用滿意度的關係。 四、衡量 QR Code 消費者之體驗、體驗價值、使用滿意度。 五、給予 QR Code 業者建議未來的推廣與改善方向。. 6.

(1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首先根據研究動機與背景的探討,訂出研究主題並進行相關文 獻蒐集,並從相關理論分析及文獻的回顧中,整理適合本研究的研究架構 及理論背景依據,並確立研究問題,後續採行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研究, 問卷回收將所得資料加以分析,整理提出本研究的研究結論,並針對後續 研究提出建議。本研究的研究步驟如圖 1-2,茲將內容分別說明如下: 一、確定研究主題:提出研究目的與動機,進而確認研究題目。 二、收集相關文獻:收集與研究主題相關的研究論文、書籍及期刊資料等。 三、擬定研究設計:針對本研究之目的與內容,提出具體可行之研究方法。 四、研究模式與假設之建立:針對研究問題擬定研究假設與架構。 五、發展測量工具:根據研究主題、研究假設與相關文獻進行問卷編制。 六、問卷實施:問卷預試實施,正式問卷發出、回收與資料整理。 七、資料分析:採用適當的統計方法,以分析蒐集得來的資料。 八、結論與建議:針對本身的研究做結論,並針對未來的研究做建議。. 確 定 研 究 主 題. 收 集 相 關 文 獻. 擬 定 研 究 設 計. 研 究 架 構 與 假 設 之 建 立. 發 展 測 量 工 具. 問 卷 實 施. 圖 1-2 研究步驟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 資 料 分 析. 結 論 與 建 議.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藉由相關的文獻來探討 QR Code 消費者的體驗、體驗價值與使用 滿意度之相關問題,本章共分為四節,分別為 QR Code、體驗、體驗價值、 使用滿意度等研究文獻整理,並綜合各相關文獻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 第一節 QR Code 一、二維條碼 (一) 二維條碼的演進 近年來使用條碼來儲存與呈現資訊內涵的應用需求日與俱增,我們慣 用的一維條碼(one-dimensional barcode) ,其資料容量很小,大約只能儲 存 15 個文數字,以至於它在交易資料的直接傳輸應用上受到了限制 (Johnston & Yap, 1998) ,而且一維條碼也因儲存量太小,僅能作為物品標 識,而不能描述物品。因此,一維條碼通常被應用為儲存資料庫的關鍵索 引值(Pavlidis, Swartz, & Wang, 1992) ,它必須透過電腦網路和資料庫的連 結以取得更多資訊,若離開了資料庫,則一維條碼即會變得毫無意義可言, 因此無法攜帶資料之缺點,使其應用範圍受到了極大之限制,因此,為了 解決「儲存量太少」 、 「需要網路及資料庫連結」等問題,促使了二維條碼 (two-dimensional barcode)的發展及成長。 二維條碼是由一維條碼的概念所發展出來,而且是為了資料收集自動 化的目的所衍生成的技術,因此其優越性可完全取代一維條碼(趙怡晴、 陳玲慧,2000)。一維條碼的包含資訊只有橫向,而二維條碼則包含橫向 與縱向的資訊,所以可存放的資料量比較大,而且二維條碼並不需要專門 設計的硬體掃描器來解碼,它有許多編碼的選擇,包括數字字元、字母字 元、日文及中文等等。由於它具有高速的資訊傳遞、更大的資訊容量、抗 損性強、成本便宜等特性,所以可提供使用者更多的便利性(姜誠威,2009) 。 8.

(15) 黃慶 慶祥(1997)即針對 對一維條碼 碼與二維條 條碼兩者的特 特性進行比 比較,如下 下表 2-1。 表 22-1 一維 維條碼與二維 維條碼的特 特性比較表 表 特 特性. 一維條碼 一. 二維條 條碼. (one-dim mensional baarcode). (two o-dimensionnal barcode). 儲 儲存性. 15 個文數 數字(不含 含中文). 1100 0 個文數字 (含中文). 安 安全性. 無, ,立刻可讀出 讀出. 可於 於編解碼時 時加上密碼. 追 追蹤性. 僅為關鍵字 字,須連結 結資料庫. 資訊與產品一 資 一起攜帶. 抗 抗損性. 無法 法順利讀出 出. 50 0%磨損者皆 皆可讀出. 備 備援性. 無. 可立 立即支援讀出 出完整資料 料. 效 效益性. 經傳真和 和影印後無法 無法使用. 經傳 傳真和影印後 後仍可使用 用. 圖 圖例. 資料 料來源:黃 黃慶祥(19 997)。 (二)) 二維條碼 碼的種類 二維條碼 碼的種類相 相當多,其 其中以美國的 的 PDF417 7、美國的 的 Maxi Cod de、 美國 國的 Data Martix M 、日本的 日 QR C Code、韓國 國的 Magi Code C 以及 及台灣的 Qu uick Marrk 這六種二 二維條碼為 為最常見 (方柏人, ,2011) 。楊 楊慶隆等人 人(2007)指 指出 二維 維條碼的規 規格主要可 可分為堆疊 疊式二維條 條碼與矩陣式 式二維條碼 碼兩種,堆 堆疊 式是 是基於一維 維條碼的基 基礎上向二 二維條碼擴 擴展,通常是 是將一維條 條碼層疊起 起來 表示 示資料,其 其中最具代 代表性的堆 堆疊式二維 維條碼即為美 美國的 PD DF417;矩 矩陣 式則 則是利用圖 圖像辨識原 原理,採用 用幾何結構 構設計出二維 維條碼,其 其中最具代 代表 9.

(16) 性的 的堆疊式二 二維條碼即 即為 QR Coode、Magi Code、Qu uick Mark、 、Maxi Cod de、 Datta Martix 等。為了更 等 更加了解這 這六種常見 見的二維條碼,故本研 研究將此六 六種 常見 見的二維條 條碼進行彙 彙整與說明 明,如下表 表 2-2、2-3。 見的二維條碼 碼種類 表 22-2 常見 圖例. 二維條碼. 說明 1991 年由美國符號 年 號科技公司 司(Symbol Technollogies, Inc.) )的王寅君博 博士所發表 表。 一個 PD DF417 碼包 包含 3 到 900 列,儲存容 容量. PDF417. 可達 11 100 位元,並 並具有錯誤 誤糾正的能力。 另外還有 有 MicroPD DF417 格式 式,可應用在 在較 小面積的 的印刷表面 面,為目前廣 前廣為人知的 的一 個堆疊式 式二維條碼 碼。 1992 年由美國聯合 年 合包裹服務 務公司(UPS S)所 發表,也 也被稱為 UPS U Code。為了能快速 速掃. Maxi Code. 瞄與解碼 碼,它的符 符號大小固定 固定,且在中 中央 有一個同 同心圓狀的 的公牛(bulll-eye)用來定 定位 二維碼。主要用途 途是郵包的搜 的搜尋與追蹤 蹤。 1989 年由 年 CiMatriix 提出,是 是一個正方形 形的 二維碼,其大小可 可依儲存量多 量多寡而變動 動。 它的上邊 邊與右邊是 是由虛線組成 組成,而下邊 邊與. Data D Martixx. 左邊則是 是由實線組 組成,這個特 個特徵可用來 來判 斷二維碼 碼的方向。 。通常被用來 用來做小型物 物品 的標籤,例如 IC 的辨識標籤 的 籤,它具有 有錯 誤糾正的 的能力。. 資料 料來源:整 整理自張勝 勝茂等人(22009)、方 方柏人(2011)。 10.

(17) 表 22-3 常見 見的二維條碼 碼種類(續 續) 圖例 例. 二維條碼 碼. 說明 1994 年由日本 DENSO D WA AVE 公司發 發 明。Q QR 來自英文 文「Quick Response」的 縮寫,即快速反 反應的意思 。QR Codee 呈. QR Codde. 正方形 形,在 3 個角落印有較 個 較像「回」字 的正方 方圖案,這 這是幫助解碼 碼軟體定位 位的 圖案,使用者不 不需要對準 ,無論以任 任何 角度掃 掃描,資料 料仍可正確被 被讀取。 韓國 國獨家研發的 的二維條碼 碼,特徵為側 側邊 有四 四條直線,專 專為照相行 行動電話設計 計,. Magi Coode 特色為 為體積小、辨識容易且 且快速,平 平面、 電子 子、戶外媒體 體等都可看 看見它的身影 影。 由國內 內廠商金揚 揚科技所自行 行開發的特 特殊 格式,儲存量為 為 1108 位元 元,特徵為側 側邊 Quickk. 的四根 根短直線條 條及左下角的 的小圈,容 容錯. Markk. 等級分 分 L、M、H、U 四級 級,且支援 援 Unico ode,結合了 了行動科技 技與電子商務 務, 是相當 當具有未來 來性的二維條 條碼。. 資料 料來源:整 整理自張勝 勝茂等人(22009)、方 方柏人(2011)。. 11.

(18) 二、QR Cod de 介紹 經由上述 述二維條碼 碼的說明,可以得知 知二維條碼的 的種類很多 多,而且已 已經 被廣 廣泛地使用 用,成為生 生活中快速 速且便利的訊 訊息交流方 方式。由於 於 QR Code 在 20000 年已獲得 得國際標準 準組織 ISO O 的認可,QR Code 現在已經成 現 成為全球標 標準 的二 二維條碼規 規格,使得 得 QR Code 可以說是 是目前技術與 與商業效益 益最好的二 二維 條碼 碼(周芳玉 玉,2012),不僅在日 日本國內廣 廣受接受,在 在海外許多 多國家的使 使用 更是 是廣泛,而 而在台灣最 最受歡迎的二 二維條碼也 也是 QR Code,任何 C 何平面、電子 子、 戶外 外媒體等皆 皆可看見它 它的身影。因此本研究 究將針對 QR Code 的 的特性、讀 讀取 方式 式以及應用 用進行詳細 細的介紹。 (一)) QR Codee 的特性 QR Codee 是二維條 條碼的一種 種,1994 年由 由日本 DENSO WAV VE 公司發 發明。 QR R 來自英文 文「Quick Response」 R 的縮寫,即快速反應 應的意思 ,源自發明 明者 希望 望 QR Codde 可讓其內 內容快速被 被解碼。QR R Code 比普 普通條碼可 可儲存更多 多資 料,亦無需像 像普通條碼 碼般在掃描 描時需直線 線對準掃描器 器。如圖 22-1 所示,QR Codde 呈正方形 形,只有黑 黑白兩色, ,在 3 個角 角落,印有 有較小,像「回」字的 的正 方圖 圖案,這 3 個是幫助 助解碼軟體 體定位的圖 圖案,使用者 者不需要對 對準,無論 論以 任何 何角度掃描 描,資料仍 仍可正確被 被讀取(DE ENSO WA AVE, 2012 )。. 圖 2-1. QR Codee 示意圖. 資料 料來源:DE ENSO WA AVE(2012 2)。 12.

(19) QR Code 有別於傳統的一維條碼,其優勢分別包括儲存量大、安全性 高、辨識性強、低成本、高編碼密度、無方向性、無方向性,並且承載資 訊種類多,大小、尺寸、色彩也無限制,業者可藉由 QR Code 儲存更多的 文字資料外,還可以儲存圖片或記號等相關資訊提供給使用者(方柏人, 2011),以下即針對 QR Code 的各種特性進行詳細的說明: 1.. 儲存量大:可以容納 1100~2000 個文數字,較同面積密度的一維條碼 多出極多,因此可以記錄大量的產品相關資料,成為一個可攜式的資 料庫。. 2.. 安全性高:QR Code 的編碼方式特殊,且較微小,肉眼不易辨識,在 編碼或解碼時亦可加上密碼,故其安全性很高。. 3.. 辨識性強:QR Code 具有容錯能力,圖形如果有破損,仍然可以被正 確地讀取內容,最高可以到 50%面積破損仍可被讀取。. 4.. 低成本:與其他自動化識別技術相比較,QR Code 只需要一小張紙, 和相對構造簡單的光學光學掃描儀器,所以成本相當低廉。. 5.. 高編碼密度:QR Code 是利用組成單元(module)的存在與不存在(黑 色或白色)來進行編碼,點所佔的空間相較於一維條碼利用線條要小 得很多,因此密度大為提高,造成更高的容量。. 6.. 無方向性:QR Code 圖樣中四個角落中的三個,各有一個像「回」字 的小方塊,那是用來作為方向的定位,因此無論旋轉至任何角度皆可 讀取。. 7.. 讀取速度快:100 字元可以在 32ms 內讀取完畢,加上沒有方向的限制, 所以不需要像普通條碼在掃描時需要直線對準掃描器。. (二) QR Code 的讀取方式 如圖 2-2 所示,QR Code 的讀取方式可利用 30 萬畫素以上的照相手機, 搭配手機內的 QR Code 解碼軟體,對著 QR Code 掃描,解碼軟體就會自 動進行解碼的動作,所以就能直接獲得相關資訊,如網址、文字、圖片等 13.

(20) 等(施能義、 、王憶萍,2012) 。此 此外,QRD DOOR、Q QuickMark 提供了 PC C版 的Q QR 碼解碼 碼軟體,讓 讓沒有照相 相手機的使 使用者也能直 直接透過 P PC 版 QR 碼 解碼 碼軟體直接 接截取螢幕 幕上的 QR 碼,以得 得到相關資訊 訊,讓一般 般手機和 PC P 使用 用者也能體 體驗 QR 碼帶來的方 碼 方便性。. 圖 2-2. QR Code 運作原理 運. 資料來源:王宗松(2012)。 (三)) QR Codee 於行動商 商務的應用 用 一維條碼 碼早期應用 用在產業存 存貨管理中 中,一般人較 較無法直接 接使用,主 主要 是因 因為讀取設 設備缺乏以 以及後端資 資料庫建置 置困難,但 但因科技不斷 不斷地在進步 步, 二維 維條碼的儲 儲存量大幅 幅增加,可 可攜帶更多 多資料,再加 加上智慧型 型行動裝置 置的 普及 及率日益增 增加,擁有 有高畫素相 相機鏡頭且 且能行動上網 網的智慧型 型手機或平 平板 電腦 腦便成了二 二維條碼最 最佳的讀取 取解碼與連 連結設備,因 因此二維條 條碼的應用 用層 面大 大幅提升。 。然而談到 到智慧型行 行動裝置的 的應用,自然 然而然會聯 聯想到行動 動商 務,而 QR Coode 在台灣 灣的應用可 可以用行動 動商務的角 角度來說,根 根據我國行 行動 上網 網聯盟(2006)「行動 動條碼應用 用共通標準 準規範」中指 指出,QR R Code 目前 前於 行動 動商務之應 應用範圍大 大致可分為 為自動化文 文字傳輸、數 數位內容下 下載、網址 址快 速連 連結、身分 分鑑別與商 商務交易等 等四類,以 以下即針對 對這四類應用 應用加以說明 明: 1.. 自動化文 文字傳輸 通常應用 用在文字的 的傳輸,利 利用快速方便 便的模式,讓人可以 以輕鬆輸入 入如 位址、電 電話號碼、行事曆等 等,進行名片 片、行程資 資料等的快 快速交換。 。例 如:掃描 描名片上的 的 QR Codee 後,即可 可快速的將對 對方的個人 人資料輸入 入儲 存於手機 機中。 14.

(21) 2.. 數位內容下載 通常應用在電信公司遊戲及影音的下載,在帳單中列印相關的 QR 碼 資訊供消費者下載,消費者透過 QR 碼的解碼,就能輕易連線到下載 的網頁,下載需要的數位內容。例如:中華電信的產品銷售 DM 上印 有 QR Code,用手機解碼後即可下載歌星音樂鈴聲。. 3.. 網址快速連結 於使用手冊、產品規格、報章雜誌、廣告宣傳資料等資料附加行動條 碼資料,以提供使用者進行網址快速連結、電話快速撥號等。例如: 高雄夢時代、Taipei Walker 利用 QR 碼行銷,使顧客能經由網站及 DM 上的 QR 碼得到特別優惠。中華電信與 2010 年國際花卉博覽會合作, 觀光客可藉由掃描 QR Code 取得花卉相關資訊。. 4.. 身分鑑別與商務交易 利用商品提供的 QR 碼連結至交易網站,付款完成後系統發回 QR 碼 當成購買身分鑑別,應用於購買票劵、販賣機等。在購買物品時,消 費者只需利用行動電話拍下商品目錄旁的 QR Code,再透過無線網路 將資料傳給業者以及二維條碼平台,在經過驗證之後,消費流程即告 完畢。例如:高鐵超商取票服務,於付款完成後所取得的高鐵車票在 票面上印有 QR 碼,在搭乘高鐵列車時將車票的 QR Code 面對準高鐵 驗票閘門的條碼掃描區感應後即可通過閘門。. 15.

(22) 三、QR Code 在台灣的發展 台灣的二維條碼之建置與推動是從政府開始,在 2005 年,經濟部工 業局委託宏碁建置「二維條碼示範應用系統」作為共通平台,結合無線區 域網路與行動通信網路環境,提供二維條碼拍攝辨識與對應條碼的即時商 品資訊服務。在 2006 年,由行動上網聯盟聯合六家行動電信業者(中華電 信、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亞太電信、威寶電信、大眾電信)、四家手 機業者(明碁、集嘉通訊、Nokia、Motorola)以及系統整合業者(宏碁)等組 成行動二維條碼聯誼會,定義出共同的行動二維條碼編碼規格,然後舉行 了「行動條碼 GO 無限便利通記者會」,使得台灣的手機業者與電信業者 開始有行動條碼應用標準之規範可以依據(李捷聲,2007)。 在台灣,中華電信是最早應用 QR Code 作為介面的電信公司之一,其 emome 636 影城通服務也是一種利用手機直接訂購電影票,並以 MMS 簡 訊傳送附有 QR Code 的訂位記錄給訂購者,訂票人只需在開場前至櫃臺出 示手機中的 QR Code,即可確認訂位記錄;台灣農委會推廣生產履歷的機 制,民眾可藉由生鮮產品上面所附有的 QR Code 標誌,用自己的照相手機 一照,在藉由手機內建的 QR Code 解碼功能,便能看到生鮮產品的生產資 訊;台灣高鐵在 2010 年 2 月時所推出的高鐵超商取票服務,於付款完成 後所取得的高鐵車票在票面上印有 QR Code,在搭乘高鐵列車時可直接持 該車票,將印有 QR Code 的一面朝下對準高鐵各車站驗票閘門的條碼掃描 區,利用感應方式即可通過閘門,2011 年 10 月 28 日起,以智慧型手機購 票後下載條碼,開啟後即可以手機畫面感應通關,免持紙票使得購票與搭 車流程更為流暢;夢時代購物中心為台灣百貨界最先將 QR Code 做為行銷 介面的購物中心,在 2010 年 8 月 25 日推出 QR Code 專屬商品及相關應用, 方便顧客能經由館內外、網站及 DM 上的 QR Code,得到特別優惠;植享 家(bonnie house)為台灣天然保養界最先將 QR Code 做為行銷介面的零 售商,在 2011 年 6 月 10 日推出 QR Code 專屬購物商城及相關應用,方便 16.

(23) 顧客能經由 VP 點、立牌、網站及 DM 上的 QR Code,得到特別優惠;當 舖搜尋網是台灣當舖業專業集結網站入口,在 2012 年 4 月於業界首先採 用 QR Code 於各會員網站,以便利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查詢各地區當 舖流當品及典當資訊;台鐵公司在 2012 年起,也在新竹站引進了 QR Code 行動導覽,提供旅客行車資訊與旅遊資訊(周芳玉,2012)。 除此之外,在最近這幾年也有越來越多的 DM、雜誌、廣告、甚至是 電視節目播出,上面都出現了 QR Code 以提供使用者檢視相關資訊或優惠 活動等;繳費單及電子發票上面也都印有 QR Code 以提供使用者做驗證 (周芳玉,2012) ;2009 年壹傳媒在香港和台灣同步推出利用 QR Code 可 以上網觀看相關新聞影音內容,並將其命名為「壹斑碼」;2012 年摩斯漢 堡推出了 QR Code 店內點餐服務,讓消費者可以透過 QR Code 直接點餐 (劉勁緯,2012);華航率先推出預辦登機的 App,藉由手機的 QR Code 快速省去劃位時間(梁容容,2012);2012 年統一超商也在實體店面推出 直接以手機拍攝 QR Code 商品雜誌的行動消費,讓消費者也可以購買實體 店面無法陳列的商品,是目前為止台灣超商業者跨足行動購物的先例(黃 莉涵,2012) ;2012 年遠東商銀推出國內首創的智慧型手機 QR Code 繳信 用卡帳款服務。由以上越來越多元的應用及服務可以得知,行動通訊科技 的進步、智慧型動裝置的普及、3G 時代的來臨,讓各式接收訊息的工具 型態因應而生,人們對於資訊處理的重點,也從過濾雜訊過渡到如何更快 取得訊息,因此也開啟了 QR Code 行動商務與行動行銷的新紀元。由此可 知,QR Code 已經滿足了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機能,茲將彙整 如表 2-4。. 17.

(24) 表 2-4 國內 QR Code 的應用 生活機能. 應用例子 z. 食. 摩斯漢堡推出了 QR Code 店內點餐服務,讓消費者可以透過 QR Code 直接 點餐,節省更多等待時間,讓民眾能夠快速享受美食。. z. 台灣農委會推廣生產履歷的機制,民眾可藉由掃描生鮮產品上的 QR Code 標 誌,便能看到生鮮產品的生產資訊。. 衣. z. Asics 在其產品的標籤上,印有產品介紹網頁連結的 QR Code。. z. 植享家(Bonnie House)為台灣天然保養界最先將 QR Code 做為行銷介面的 零售商。. 住. z. 台灣房屋推出了具有 QR Code 的「物件資訊帶著走」服務供民眾使用。. z. 台北市旅館公會舉辦「入住台北旅館結能減碳省荷包」專案,參與的飯店業 者用 QR Code 來提供活動 DM 或者飯店相關資訊。. 行. z. 台鐵公司在新竹站引進了 QR Code 行動導覽,提供旅客行車與旅遊資訊。. z. 台灣高鐵推出高鐵超商取票服務,將車票印有 QR Code 的一面朝下對準高鐵 各車站驗票閘門的條碼掃描區,即可通過閘門。. z. 華航率先推出預辦登機的 App,藉由手機的 QR Code 快速省去劃位時間。. z. 華信航空推出的手機購票功能,只要掃描海報上的 QR Code 就可以直接購買 華信航空機票。. z. 中華電信與 2010 年國際花卉博覽會合作,觀光客可藉由掃描 QR Code 取得 花卉相關資訊。. z. 政府機關或企業在其官網上,放置著紀錄該網址資訊的 QR Code,讓使用者 可省時又省力的連結到該網站。. 育. z. 政府提供了國人旅外急難救助的公共服務,民眾可利用掃描 QR Code 連結至 「旅外救助指南」程式,隨時獲得旅遊警示、我駐外館處緊急聯絡電話號碼、 護照遺失處理程序等資訊。. z. 台灣有將 QR Code 與數位學習結合的例子,學生掃描講義題目旁的 QR Code 便能看到老師講解的影片。. z. 高雄夢時代購物中心、Taipei Walker 利用 QR Code 行銷,使顧客能經由網站 及 DM 上的 QR Code 得到特別優惠。. z. 樂. 壹傳媒在香港和台灣同步推出利用 QR Code 可以上網觀看相關新聞影音內 容,並將其命名為「壹斑碼」。. z. 統一超商也在實體店面推出直接以手機拍攝 QR Code 商品雜誌的行動消 費,讓消費者也可以購買實體店面無法陳列的商品。. z. 台糖亦規畫易拉展虛擬貨架,消費者透過刷 QR Code 即可直接進入行動購物 平台,享受「台糖健康易購網」行動購物的樂趣。.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8.

(25) 四、QR Code 在國外的發展 (一) 日本 在日本 QR Code 已經很普遍,日本的行動電話公司已經在有相機的行 動電話加入 QR Code 讀取軟體,為 QR Code 帶來更廣泛、更新穎的消費 者相關用途,主要能讓使用者減少在手機上輸入文字等資料的麻煩。在日 本其普遍程度已經融入一般人的生活中了,當走在日本的大街小巷時,在 五花八門的廣告看板、雜誌、護照簽證、海關、DM、海報、旅遊和導覽 手冊、產品包裝、名片、餐廳菜單、甚至是衣服上等,皆可以看到 QR Code 的蹤跡。另外,在公共事務上,QR Code 也有很多應用機會,在日本許多 公共汽車站牌都已經增加 QR Code,乘客只需用手機閱讀解碼,就可以及 時獲得該站牌的路線與班車時刻資訊(周芳玉,2012)。此外,有些行業 連結 QR Code 和手機,透過手機的讀取,可以上班打卡,還能看體檢結果; 日本海關也以 QR Code 當作出入境旅客的個人身分識別;大型的日本網站 如 Yahoo 等也有應用 QR Code,為消費者提供網址及優惠等資訊;84%的 日本雜誌廣告都有 QR Code,還有一本雜誌整本都是 QR Code 和相關產品, 照進手機就可以直接購買;在日本麥當勞漢堡包裝上也可以看見 QR Code 標誌;甚至日本墓碑製造商 Ishinokoe 的新型墓碑,設計成讓家屬利用手機 掃過鎖在門內的 QR Code,進入記錄往生者影片、照片的網站,還可以打 卡或者留下思念的訊息,讓後續掃墓的人知道有哪些親友來過,或者觀看 其他掃墓者的留言(梁容容,2012)。根據報導指出,日本的調查公司 Infoprant 在 2005 年 9 月所做的調查,民眾對手機條碼的總體認知度達到 96.5%,且對手機條碼的實際使用率為 73.3%(吳秀春,2007),由此可得 知,QR Code 在日本的普及程度真的是超乎想像。 (二) 韓國 在韓國,專門為照相行動電話設計的二維條碼叫做「Magi Code」, 最常見的應用就是以手機透過 Magi Code 進行手機圖鈴的下載。在韓國首 19.

(26) 爾的街上,常常可以看到民眾將照相手機對著商店門口的 Magi Code,經 過手機的解碼之後,直接連結到該商家的網站,下載商品的折扣優惠證明, 舉凡商家資訊、海報、網頁、旅遊手冊、名片等,只要你拿起手機讀取條 碼,經解碼後便可得到內含的資訊。另外值得關注的是,Magi Code 是韓 國唯一的現行條碼,Iconlab 是 LG、KTF、SKT 韓國三家電信商的唯一合 作夥伴,特別的是在政府及相關產業的配合,對於推動韓國行動加值服務 市場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以目前來說,韓國新出廠的照相手機都內建解 碼軟體,Iconlab 也積極與平面媒體、廣告商等獨家合作,去行銷 Magi Code 的相關應用(吳秀春,2007) 。全球知名連鎖超市 Tesco 於南韓更名為 Homeplus,為了快速提升銷售業績,在地鐵站以平面廣告形式模擬實體通 路,顯示價格與商品資訊,消費者只要透過手機拍攝商品 QR Code,即可 連上購物網站完成消費,充分結合實體和虛擬的行銷策略讓 Homeplus 在 南韓網路購物市場獨占鰲頭,網路會員人次增加 76%,網路購物業績也提 升 130%(黃莉涵,2012)。由上述可得知,Magi Code 在韓國的普及程度 一樣是超乎想像。 (三) 美國 當 QR Code 行動條碼應用已在日本與韓國大行其道多年,對於美國與 台灣等國家來說,行動條碼始終未真正普及,但業界相信這將是下一波智 慧型手機流行重點(李宜穆,2011) 。不過隨著現在智慧型手機愈趨普及, 根據著名市調公司 comScore 的統計數據指出,2011 年單 6 月份就有 1400 萬名美國手機用戶掃描過 QR Code。專門研究從事 QR Code 行銷的公司 Paperlinks 執行長 Hamilton Chan 也指出,在這行動生活正夯的年代,行動 條碼扮演著最短的超連結捷徑,巧妙地結合虛擬資訊與實體世界之生活, 這看似簡單的小方塊事實上扮演得相當重要之角色,因此 QR Code 也逐漸 地成為企業、政府所重視之應用服務(楊皓凱,2012)。 亞馬遜(amazon)日前推出購物應用程式「Amazon Flow」 ,提供使用 20.

(27) 者以更簡便的方式查詢、瀏覽,進而購買商品,並利用擴增實境技術讓消 費者瀏覽商品實際外觀,而消費者只要透過手機掃瞄商品的 QR Code,即 可獲知商品在亞馬遜網站內的販售資訊、價格與評論等訊息(黃莉涵, 2012) 。美國紐約珠寶飾品業者 Gale Grant 為了打響品牌在行動市場上的知 名度,透過擴增實境虛擬穿戴功能,並結合 QR Code 提供行動優惠折價券, 消費者甚至可透過行動應用程式量身訂做個人化珠寶飾品,帶給消費者全 方位的行動消費體驗,藉此開發國際消費市場與潛在的消費客群,開創品 牌行銷新版圖(黃莉涵,2012) 。美國知名服飾品牌 Ralph Lauren 結合 QR Code,在店面外建立互動櫥窗(interactive window) ,即使消費者在非營業 時間點經過店舖,也可以進行商品消費(梁容容,2012) 。Apple 於今年 WWDC 所宣佈的 Passbook,這項 Apple 的新服務,結合了適地性服務與 行動支付;其中許多服務如登機證、折價券及電影票的整合,都將應用上 QR Code 的技術(Bloomberg Businessweek, 2012) 。美國 Simon On The Streets 協會就運用 QR Code 取代現金的捐助,直接將印有 QR Code 的紙 箱放在街頭,讓有意捐款的民眾可透過 QR Code 連結至協會的捐款頁面, 並進行小額捐款,同時也可以在上面看到所有捐款專案以及訊息(張鴻, 2012)。由此上述可以得知,美國地區近年來透過行動裝置進行線上購物 的比例也越來越高,並且隨著 QR Code 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未來科技與 購物的結合將會帶來無限創新,成為業者與消費者互利雙贏的消費新模 式。. 21.

(28) 第二節 體驗 體驗(experience)一詞源於拉丁文「Exprientia」,意指探查、試驗體 驗(項退結,1998) 。Lebergott(1993)美國消費者在二十世紀令人回憶的 東西在於經濟活動不再是為了輸出,而是為了憑藉體驗的消費。Pine and Gilmore(1998)提出體驗是指一個人達到情緒、體力與智力,甚至精神的 某一水平時,意識中產生的美好感覺。Schmitt(1999)的觀點中,體驗是 指個體對某些刺激回應的個別事件,體驗包含整體的生活本質,通常是由 事件的直接觀察或是參與造成的,不論事件是真實的、如夢的、或是虛擬 的,對於行銷人員來說,消費行為不僅包含對體驗的追求,消費者體驗通 常不是自發的而是誘發的,體驗亦被視為是複雜的,明確地說,沒有兩個 體驗是全完相同的。McLuhan(2000)認為體驗是許多記憶的基礎,沒有 人的體驗會完全一樣,因為體驗是來自個人的心境與事件的互動,而且體 驗不僅是關於娛樂,只要讓消費者有所感受、留下印象,就是提供體驗。 Abbott(1995)認為產品是提供消費體驗服務的表現,而人們真正想要的 並非產品本身而是一個令人滿意的體驗。Pine and Gilmore(1999)認為消 費者的體驗是充滿情感的,且來自購買者心中,具備難忘的價值。因此體 驗者會珍惜其參與其中的感覺,而當體驗活動結束後,這些活動所創造出 來的價值會一直留藏在其記憶裡。經由以上不同學者對體驗的定義可以歸 納出,所謂體驗是指個人參與事件的活動,生理、心理、情緒受到外在環 境的刺激與誘發後,所留下的美好印象,且體驗的感覺是每個人都不相同 的,體驗可說是消費者享受服務的美好經歷。 Lapierre(2000)認為體驗價值會受到產品品質、產品客製化、社會性、 形象、顧客關係傾向與信任的影響;Haytko and Baker(2004)認為體驗價 值會受到個人特性、實體環境與特徵情境的影響;Sweeney and Soutar(2001) 認為體驗價值會受到品質與社會性的影響;Burns(1993)認為體驗價值會 22.

(29) 受到產品價值、整體性的價值與使用價值的影響。綜合以上,本研究將 QR Code 提供之產品品質、產品客製化與品質等,歸納成 「行動網站設計」, 因為在體驗 QR Code 的過程當中,其所連結到的行動網站為提供重要訊息 給使用者的媒介;將使用者之個人特性、實體環境、特徵情境、顧客關係 傾向與信任等,歸納成「虛擬社群信任感」 ,因為使用 QR Code 的過程中 可能會遭不肖人士非法的複製、盜用、偽造等可能的安全性問題;將 QR Code 提供之產品價值、整體性的價值與使用價值,歸納成「努力期望」 , 因為現今資訊系統或科技必須具有高度親和的人性化介面與學習導引,才 容易被使用者所接受與使用。因此,本研究以消費者的體驗觀點,檢視 QR Code 的體驗元素,包括行動網站設計、虛擬社群信任感、努力期望, 以下便逐一探討這些因子的意涵,以及其之間的因果關係。 一、行動網站設計(mobile website design) 網站是使用者搜尋資訊的介面,網站提供重要訊息給現在與未來的目 標使用者,一個設計良好的網站能迅速提供或回應使用者所需訊息,吸引 目標使用者上網瀏覽,因此,如何讓使用者有效地和網站互動更顯重要(孫 思源等人,2008) 。從過去對網站使用意向的研究文獻中發現, 「網站特性」 是常被研究者所衡量的外部變數,其研究結果也證實網站特性是影響使用 者對特定網站認知的重要因素(Geissler, 2001; Page & Lepkowska-White, 2002; Rayport & Jaworski, 2003; Merwe & Bekker, 2003)。在網站品質方面 Aladwani and Palvia(2002)曾定義網站品質為使用者衡量評估網站的特徵, 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並且可以反映出整體網站的優點。Nielsen(2004)指 出使用者在網路上是目的導向的,並且無法容忍任何東西阻擋其達成網路 使用之目的,因此一個具備「使用性」的介面設計應該幫助使用者快速獲 取所需的資訊,如著名的搜尋引擎 Google(林怡君,2007) 。黃朝盟與趙 美慧(2001)指出為了要讓網站能易學、易記、少錯誤、高效率並且令使 23.

(30) 用者滿意,網站的使用介面應該要以使用者的需求和習慣作為主要的依 據。 智慧型手持裝置已經成為電腦之外,最主要的上網工具,繼網際網路 為主的電子商務(e-commerce)之後,行動商務(m-commerce)因行動通 訊市場的倍速成長而日受矚目。使用者利用手機等行動通訊裝置,經由行 動網站取得各種產品服務,而且行動網站也是業者與使用者互動的管道, 所以業者所經營的行動網站若能夠滿足使用者需求、提高使用滿意度,並 且獲得使用者價值認同,同時也能讓業者增加營收具有實質意義 (唐佳蕾, 2004)。因此,能不能給予使用者一個享受使用網站的關鍵要素在於瀏覽 網站是否可以讓使用者可以持續順利透過網站來達成目的(Su, Fu, & Yu, 2008) 。唐佳蕾(2004)研究結果顯示,行動行銷傳播評量構面之中有「產 品服務內容」 、 「價格」 、 「使用介面」 、 「客戶服務」 、 「產品服務內容」 、 「隱 私安全」 、 「廣告促銷」等七項,其均會對顧客滿意度具有顯著影響,並且 行動網站的七項行銷傳播評量構面之中,以「使用介面」對顧客滿意度最 具有預測效力,所以使用者對行動網站使用介面使用經驗愈好、滿意度愈 高,更能夠提升使用者對其行動網站的努力期望,同時也讓行動網站整體 的使用滿意度提升。 使用者的努力期望會受一些外部因素所影響,如不同的系統品質會影 響使用者對此科技有用性與易用性的知覺,系統品質的衡量通常焦注於系 統效能上,包括反應時間、穩定性、獲取性、資料正確性、完整性與容易 使用。因此藉由改善科技的設計、使用圖形、操控方式或使用者界面等, 可以提高科技的易用性,同時也會提升使用者的努力期望(邱郁文、方國 定,2005) 。羅月秀(2006)在招募網站使用意向影響因素之探討,發現 「網站特性」會正向影響「績效期望」 、 「努力期望」 、 「社會影響」 、 「安全 性」 ,進而間接影響「使用意向」 。邱郁文與方國定(2005)針對入口網站 使用者行為模式之研究的研究結果顯示,努力期望會受到網站特性的影響, 24.

(31) 並進而影響到使用者的使用意圖。 隨者現今科技發達與行動裝置的普遍流行,掃描 QR Code 後所連結到 的行動網站是消費者對業者的第一印象,所以行動網站設計可視為影響民 眾使用 QR Code 滿意度之因素。因此,本研究將行動網站設計定義為「QR Code 的使用者其使用行動網站能夠達到符合操作上需求的程度」。此外, 根據上述文獻探討可以得知,行動網站設計會對努力期望有所影響,所以 推論「行動網站設計」為影響 QR Code 使用者的努力期望之一重要因素。 二、虛擬社群信任感(trust of virtual community) 網際網路對現代社會已經造成了一波波的演化與革命,其影響力與重 要性幾乎是無庸置疑的,然而,網際網路的匿名、開放與連結等特性,造 成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的人際社會互動,有著相當殊異的面貌,例如扮演 與欺騙、真實與虛假、網路沈迷、網路敵意、社區意識、社會資本、自我 認同、斷裂與整合等種種議題,在在引起了資訊社會學與資訊心理學的興 趣與討論(王思峰、劉麗萍,2007)。Johnson(2001)指出所謂的虛擬社 群是運用網路科技,建立一個跨越圖形化介面與時空限制的區域。由於網 際網路的盛行以及網路虛擬社群的普及化,許多原本存在於傳統面對面交 易方式轉而藉由網路社群線上互動討論方式,來達成雙方交易的目標。不 過由於成員間相互陌生,又缺少傳統面對面之交易方式效益,往往在互信 基礎不穩的情況下而取消或減少交易。在學術探討上,許多的研究也認為 社群信任是決定人們彼此資訊分享及溝通意願的主要關鍵因素(Gefen, 1997; Jarvenpaa, Knoll, & Leidner, 1998; Mayer, Davis, & Schoorman, 1995; McAllister, 1995)。 現今,人們大量地參與虛擬世界,這意味著「信任」在虛擬社群中扮 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信任(trust)為對交易對象誠實履行承諾的期望, 亦即選擇相信對方不會有投機行為且會實現其承諾的信念,亦即雙方可以 25.

(32) 相互認知到雙方的可信度及善意(Doney & Cannon, 1997) 。Zolin et al.(2004) 定義信任是一種期望或信念,使個人能夠依賴他人的言行,並認為對方對 自己是有善意的。Feng et al.(2004)提出信任是一種個人在風險情境中, 對他人動機之信賴性的正面期待狀況。Moorman et al.(1993)將信任定義 為「依靠自己相信的交易夥伴的意願」,他們並認為信任的建立乃是由於 對方在執行能力、可靠度以及正直誠信等方面的表現而決定。Garbarino and Johnson(1999)則認為信任就是顧客對於組織所提供的服務的品質。Gefen (2000)認為信任在電子商務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若網路上的雙方存在風 險因素時,「信任」就成為最重要的議題,信任本來在商業活動中就是一 項重要的議題,在網路環境中亦是,因為在網路活動中更容易有投機行為 的發生(Reichheil & Schefter, 2000)。Warkentin et al.(2002)提出民眾的 信任是影響民眾是否採用電子化政府的重要催化劑,也就是說,民眾必須 對於政府以及所使用的技術具有足夠信心時,才能增加民眾使用電子化政 府服務的意願(Carter & Bélanger, 2005)。Flavián et al.(2006)指出信任 的程度是來自企業滿足顧客需求之能力的總合,顧客感受到滿意是由於他 們知覺到網站能夠實現對顧客誠信、善意與能力的要求水準。因此,信任 有助於降低使用者在網路上進行活動時所面臨的各種複雜情形,進而影響 使用者對於網路資訊系統的感知與採用。 Gefen(2000)以亞馬遜書店(amazon.com)為例,針對 217 位學生 進行了一項信任對購買決策影響程度的實証研究,結果證實:買方對網站 的「熟悉度」與「信任」會正向並且顯著地影響買方詢問商品資訊與購買 商品的行為,其中又以「信任」的影響力較大。Gefen(2002)在另一份探 討亞馬遜書店(amazon.com)的個案研究中,發現能力信任可以引起消費 者瀏覽網站的意圖,正直信任及整體的信任感則對消費者的購買意圖有最 顯著的影響。Pavlou(2003)指出信任能夠降低使用者瞭解、監督與控制 的情境,幫助系統的操作,換言之,當信任程度低時,使用者必須特別的 26.

(33) 專注所有的交易過程,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因此信任能夠增加努力期望。 Gefen et al.(2003)以線上購物為研究對象,發展出信任與科技接受模式 之架構,認為信任會影響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與使用意圖。Pavlou(2003) 所提出消費者電子商務接受模式,亦是以信任為基礎,顯示信任會正向影 響消費者對網站資訊系統的知覺有用性與知覺易用性。Wang and Head (2007)研究線上顧客關係的建立,認為顧客信任線上商家會正向影響滿 意度。Lee and Chung(2009)以資訊系統成功模式,研究行動網路銀行對 使用者的調查,結果顯示當消費者對系統感到信任則會產生高度的滿意。 諸多學者的研究結論皆顯示信任與滿意度有正相關(Kassim & Abdullah, 2010; Kim et al., 2011)。 信任在新資訊科技上的採用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民眾在 QR Code 中的角色就好比是在網路上交易的另一方,會質疑是否會面臨不確定之情 況,因此信任亦可視為影響民眾使用 QR Code 滿意度之因素。綜合以上所 述,本研究將「虛擬社群信任感」定義為「虛擬社群帶給使用者心理上的 安全感,進而影響使用者對於虛擬社群的情感承諾」,此外,根據上述文 獻探討可以得知,虛擬社群信任感對努力期望有所影響,所以推論「虛擬 社群信任感」為預測 QR Code 使用者的努力期望之一重要因素。 三、努力期望(effort expectancy) Venkatesh et al.(2003)認為努力期望是指「個人對系統使用所必須付 出的努力之程度,亦即系統容易使用的程度」 。而在這個構面裡又包含了: 知覺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 、系統複雜度(complexity) 、操作簡單 性(ease of use)等三個子構面。研究結果顯示,努力期望對於使用意圖會 受到性別、年齡和經驗的顯著影響;個人對使用資訊科技的努力期望也會 因性別、年齡而有所差異,並會隨著使用經驗增加而減少其影響。另外, 這些影響對於女性使用者或年長者較為顯著,然而這些顯著均會隨著經驗 27.

(34) 的累積而遞減(Venkatesh & Davis, 2000; Venkatesh et al., 2003)。 當有新科技、新技術將引進時,使用者普遍不太能適應在操作上可能 會遭遇的難易程度,這會影響使用者要採用新科技或新技術的意圖,若新 科技、新技術太過於難操作時,使用者將產生為了轉換新科技、新技術下 的負擔,導致對於新科技、新技術的排斥,進而使用意願會降低(許瑄芳, 2010)。資訊系統或科技必須具有高度親和的人性化介面與學習導引,才 容易被使用者所接受與使用,諸多研究均證實,努力期望對使用意向具有 正向顯著的影響(Davis et al.,1989; Thompson et al., 1991; Moore & Benbasat, 1991)。何淑熏、柯盈吟與黃瓊慧(2007)從網路銀行自助服務探討創新 對顧客價值之影響的研究結果發現,容易性、有用性、節省成本及自我控 制,分別與顧客價值有顯著的正向關係。黃以淳(2010)在影響使用者採 用行動條碼關鍵性因素之研究中發現,消費者的努力期望對其行動條碼的 消費價值有正向影響。何家誼(2012)在擴增實境影像自拍系統對旅遊行 為之影響的研究中發現,擴增實境系統的「遠距臨場感」、「易用性」和 「有用性」對「體驗價值」有正面的顯著影響。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將 「努力期望」定義為「使用者認為 QR Code 容易使用的程度」,此外,根 據上述文獻探討可以得知,努力期望對體驗價值有所影響,所以推論「努 力期望」為預測 QR Code 使用者的體驗價值之一重要因素。. 28.

(35) 第三節 體驗價值 消費者選擇一項產品或服務的考量來自於此產品或服務能為消費者 創造出多少價值,Holdbrook(1994)認為價值是互動的,是一種消費者與 產品或服務之間的互動;價值是一種偏好,價值具備著偏好的判斷;價值 是相對性的,即依據一物相對另一物的評價或等級次序進而比較,且具個 人特色,不同於他人並藉由評價判斷發生後所決定的現況;價值是伴隨著 經驗的,價值不是存在所購買的產品上,也非所選擇的品牌,更不是產品 的擁有,而是來自於其中的消費經驗。Norris(1941)認為人們對商品的 需求,乃在於透過對商品的擁有,來達成一些渴望的事件,也就是說消費 的消費價值,建立在商品所提供的體驗上。Holbrook and Corfman(1985) 則認為體驗價值的知覺主要是以來自消費者與產品或服務在直接或遠距 狀態下的互動,而這些互動提供了個別消費者偏好的基礎。Zeithaml(1988) 認為體驗價值是指消費者基於獲得與付出的知覺,對產品或服務的效用做 全面性評估。王世澤(2003)認為,體驗媒介的應用與消費者之間可存在 各種消費價值,消費者在體驗過產品之後,會產生消費價值的認同,進而 產生最終的消費行為,消費體驗過程與消費者行為之關係如圖 2-3: 體驗行銷 體驗媒介 操弄. 消費者選擇模型 消費價值 感受. 體驗產生. 消費者最 終行為. 圖 2-3 消費體驗過程與消費者行為之關係 資料來源:王世澤(2003) 諸多學者對消費價值定義有不同觀點,大致上可區分為理性觀點(Gale, 1994; Monroe, 1990; Day, 1990; Frederick & Salter, 1995)與經驗觀點 (Holdbrook, 1994; Woodruff & Gardial, 1996; Butz & Goodstein, 1997; Huber, Herrmann, & Morgan, 2001)等二種觀點之定義。理性觀點之學者對 29.

(36) 消費價值定義,視顧客為理性的決策者,購買產品決策過程著重產品實用 性與效用性。Monroe(1990)定義消費價值,是指顧客自產品或服務所獲 得的品質或效益之認知,相對於支付價格所作的犧牲。另一方面,經驗觀 點之學者對消費價值定義,則強調顧客重視其消費產品或服務過程所留下 的印象與內心感受好壞,進而做為購買決策之依據,Holbrook(1994)定 義消費價值,為一種互動性、相對性及偏好性之消費經驗,亦即產品或服 務能產生價值的消費經驗可稱為消費價值。Sheth et al.(1991)則主張消 費價值衡量構面應包含功能價值、社會價值、情感價值、認知價值及條件 價值。Babin et al.(1994) 、Chaudhuri and Holbrook(2001)以及 Park(2004) 等多位學者則提出消費價值衡量構面應包含享樂價值與實用價值構面。 Ruyter et al.(1997)則主張消費價值應包含外在價值、內在價值,及系統 價值等三個構面。另外 Holbrook(1999)將消費價值分成三個構面,第一 種為內在或外在價值(extrinsic versus intrinsic value),外在價值是一般所 謂的工具性價值,重視產品的功能與效用,內在價值則指的是經驗性價值。 第二種為自我導向或他人導向(self-oriented versus other-oriented value), 當產品能產生自我內在深刻的思考,即為自我導向價值,若是因為外在緣 故而產生的價值則為他人導向價值。第三種價值為主動或被動價值(active versus reactive value),主動性價值重視役物性,重視主體性與過程,而被 動價值則相反,僅在乎投入與結果。 Sheth et al.(1991)將理性學派及經驗學派探討的每一個構面作歸納 整合後,提出了「消費價值理論 」(consumption values),是以價值為基 礎的消費行為模式,他們所提出的五種形態價值分別為:功能價值、條件 價值、社會價值、情感價值及嘗新價值,如圖 2-4 所示,提出這五種消費 價值來解釋消費者在面臨某一商品時選擇購買或不購買、選擇此產品而不 是另一個產品、和選擇此品牌而不是另一品牌的原因。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新竹科學園區科技生活館 (Life Hub) 2F 愛 因斯坦廳外牆利用 QR Code 拼出圖像.. QR Code

• 新竹科學園區科技生活館 (Life Hub) 2F 愛 因斯坦廳外牆利用 QR Code 拼出圖像.. QR Code

• 台鐵超商購票取票服務每天約有一萬兩千 多人次使用,為方便消費者,台鐵近日在 超商售出的火車票增印QR code,民眾不但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的說明,本研究主要是探討 Facebook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為上圖座標的意涵進行說明。橫軸是 D-R 原因度,縱軸是 D+R 中心度。當 D+R 越 大且 D-R

由於醫療業導入 ISO 9000 品保系統的「資歷」相當資淺,僅有 三年多的年資 11 ,因此,對於 ISO 9000 品保系統應用於醫療業之相關 研究實在少之又少,本研究嘗試以通過

本研究是以景觀指數進行對 1993 年、2008 年與擴大土地使用三個時期之評 估,其評估結果做比較討論。而目前研究提供研究方法的應用-GIS 與 FRAGSTATS 之使用方法。從 1993 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