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職生網路成癮與睡眠品質之相關研究 -以台北市某高職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職生網路成癮與睡眠品質之相關研究 -以台北市某高職為例"

Copied!
1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胡益進 博士. 高職生網路成癮與睡眠品質之相關研究 -以台北市某高職為例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addi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sleep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研究生:曾建勳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二月.

(2) II.

(3) 誌 謝 在完成論文後現在的感覺針的事吳比得開心,在論文完成 之際,回想過去在碩士班的生活中,大家一起打鬧以及寫論文 的時光過的還真快,轉瞬之間就完成了最終的測試,論文完成 最感謝的人莫過於指導教授胡益進老師,老師總是在最需要幫 忙的時候協助我,指引我一盞明燈,讓我能夠順利的完成。 另外也要感謝晴雲,總是在我最難過的時候陪著我,一起 度過難關,讓我能夠以開心的心情完成這一項艱難的挑戰;另 外也要特別感謝平常無聊時陪著我的人們林信甫、游高晟、徐 梓洋、王寵惠、吳俞慧、黃聖達,謝謝你們的陪伴,讓我在需 要歡笑時給予我最適時的幫助;除此之外也感謝我所有的碩班 同學,大家總是同進退的一起努力著,真的十分的感謝您們, 您們對我的大恩大德,我一定不會忘的;最後要謝謝我的家人, 讓我有個溫暖的避風港可以靠,謝謝你們。. 曾建勳 謹誌 一百零二年二月. III.

(4)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高職生網路成癮與睡眠品質的現況,並且探討背 景因素、網路使用習慣、網路成癮與睡眠品質的關係。 本研究以台北市某所私立高職日間部學生做為研究母群體,採分層 集束抽樣的方式,以問卷調查來收集資料,由就問卷包含四個部分:1. 背景資料 2.網路使用習慣 3.網路成癮 4.睡眠品質,共獲得 351 份有效樣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的網路成癮總分平均為 54 分,其中網路成癮總分正常. 者佔 59.8%、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 18.5%、網路成癮疑似個案佔 21.7%,顯示多數高職生的網路成癮傾向都是正常。而研究對象的網 路成癮問題最差的前三名變項分別為「耐受性症狀」、「戒斷症狀」、 「強迫上網行為」。 二、. 研究對象睡眠品質總分平均為平均值為 5.41,而睡眠品質佳者為. 多數佔 53%,結果顯示高職生睡眠品質佳者佔多數。而研究對象睡眠 品質較差的前三項變項分別為「睡眠時數」、「睡眠困擾」、「日間 功能障礙」。 三、. 背景因素以及網路使用習慣中的「目前在校成績」、「有無使用. 網路連線遊戲」以及「網路主要使用地點」在網路成癮上有達到統計 上顯著差異,而「每週上網天數」以及「每日上網時數」在網路成癮 IV.

(5) 上有達到統計上顯著相關。 四、. 網路使用習慣中的「有無使用 BBS」在睡眠品質上有達到統計上. 顯著差異,而「上網可利用的裝置種類」以及「每日上網時數」在睡 眠品質上有達到統計上顯著相關。 五、. 研究對象的「網路成癮總分」與「睡眠品質」有達到統計上顯著. 正相關,即網路成癮傾向越嚴重者,其睡眠品質越差。 六、. 研究對象的性別、網路成癮總分可解釋睡眠品質總變異量的. 26.30%,其中以網路成癮總分解釋力最高。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高職學生應該要減少上網時間以及避免沉溺於網 路連線遊戲。而學校與家庭要更加重視大學生使用網路的習慣以及睡眠 的品質,以改善生活習慣。 關鍵字:網路成癮、睡眠品質、高職生. V.

(6)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addi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sleep of senior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 A vocational school as an example.. Abstract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internet addiction and sleep quality, and examine the effects of personal factors, network habits, internet addiction, on sleep quality amo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subjects consisted 351students who were selected by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from a vocational school in Taipei county.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ich comprised four parts: personal factors, network habits, internet addiction and sleep quality.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average CIAS score of the total subjects is 54, 59.8% subjects are rated as normal network users,18.5 % subjects are rated as internet addiction of high risk groups, 21.7 % subjects are rated as internet addiction suspected cases. The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most students are normal network users. The worst of the top three components of CIAS are Tolerance Symptoms, Withdrawal symptoms and Compulsive symptoms. 2. The average PSQI global score of the total subjects is 5.41, 53% subjects are rated as normal sleepers (PSQI<5). The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most students are normal sleepers. The worst of the top three components of PSQI are sleep duration, sleep disturbance and daytime dysfunction. VI.

(7) 3. The personal factors and network habits like” academic achievement”, “play online game”,” the place of students use network “hav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And the variables “how many days use internet a week”, “how many hours use internet a day”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internet addiction. 4. The network habits like “use BBS” hav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leep quality . And the variables “how many hours use internet a day” and ” the number of Internet tools”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sleep quality . 5. The internet addiction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sleep quality. 6. Multiple regression indicated that personal factors, network habi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can explain 26.30% of the total variance of sleep quality. In these variances, internet addiction is the best predictor of sleep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vocational students should reduce the time to play online game. Schools and parents are highly recommend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habits of students use the Internet to improve their healthy lifestyle.. Key Word: internet addiction , sleep quality ,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VII.

(8) 目 第一章 緒 論. 次.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假設………………………………………………. 6. 第五節. 名詞解釋………………………………………………. 7. 第六節. 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 獻 探 討 … … … … … … … … … … … … … … … … … … … … …. 9. 第一節. 高職生網路的使用情形以及問題…………………………. 9. 第二節. 網路成癮定義以及影響因素…………………………………. 17. 第三節. 睡眠品質探討 ……………………………………………………. 27. 第四節. 網 路 成 癮 以及 睡 眠 品質 相 關 文 獻… … … …… … … … …… … ….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4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 41. 第四節. 研 究 步 驟 …… … … …… … … … …… … … …… … … … …… … …. 48. 第五節. 資 料 處 理 以及 分 析 …… … … … …… … … …… … … … …… … …. 5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3. 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與網路使用習慣之描述……………………………. 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網路成癮程度描述……………………………………………. 57. 第三節. 研究對象睡眠品質描述…………………………………………………. 62. 第四節. 背景因素、網路使用習慣與網路成癮及睡眠品質之關係……………. 68. 第五節. 網路成癮與睡眠品質相關性……………………………………………. 77. 第六節. 個人背景因素、網路使用習慣、網路成癮程度對睡眠品質之預測情形 80 I.

(9) 第七節. 討論……………………………………………………………………….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4 99. 第一節. 結論……………………………………………………………………. 99. 第二節. 建議……………………………………………………………………. 101. 參考文獻 ……………………………………………………………………………. 103. 附錄一 專家效度名單. ……………………………………………………………. 103. …………………………………………………………………. 113. 附錄二 預試問卷. 附錄三 CIAS 使用同意書 附錄四 正式問卷. ………………………………………………………. 117. …………………………………………………………………. 118. II.

(10) 圖. 目. 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5. 圖 4-7-1. 網路成癮次構面平均得分比較…………………………………………… 86. 圖 4-7-2. 本研究與相關研究之睡眠品質次構面得分比較………………………… 88. III.

(11) 表. 目. 次. 表3-3-1預試問卷內不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分析…………………………… 44 表 3-3-2 睡眠品質量表計分說明……………………………………………………… 46 表 4-1. 研究對向基本資料與網路使用習慣之分布情形……………………………. 55 表 4-2-1 研究對象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之得分分佈…………………………………… 57 表 4-2-2 研究對象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之得分分佈…………………………………… 59 表 4-3-1 研究對象睡眠品質總分及睡眠品質等級之分佈…………………………… 62 表 4-3-2 研究對象睡眠品質次構面之分佈…………………………………………… 66 表 4-3-3 研究對象睡眠品質次構面得分之分佈……………………………………… 67 表 4-3-4 研究對象睡眠困擾因素之分佈……………………………………………… 67 表 4-4-1 背景因素、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 t 撿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71 表 4-4-2 背景因素、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皮爾森積差相關………………… 72 表 4-4-3 背景因素、網路使用行為與睡眠品質之 t 撿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75 表 4-4-4 背景因素、網路使用行為與睡眠品質之皮爾森積差相關………………… 76 表 4-5-1 網路成癮總分與睡眠品質總分之皮爾森積差相關………………………… 79 表 4-5-2 網路成癮次構面因素與睡眠品質次構面因素之皮爾森積差相關………… 79 表 4-6-1 虛擬變項轉換表……………………………………………………………… 81 表 4-6-2 睡眠品質個預測變項之多元共線性診斷…………………………………… 82 表 4-6-3 個預測變項對睡眠品質之複回歸分析……………………………………… 83 表 4-7-1 相關研究之網路成癮總分比較……………………………………………… 85 表 4-7-2 相關研究之睡眠品質總分比較……………………………………………… 88 IV.

(12) V.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重要性」;第二節為「研 究目的」 ;第三節為「研究問題」 ;第四節為「研究假設」 ;第五節為「名 詞解釋」;第六節為「研究限制」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在現今知識爆炸,科技快速演進的時代中,網路已經成為人們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了,網路資訊傳遞的快速、匿名性以及便利性等等 的特性,使的人們網路的使用率越來越高,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 中心 2010 年的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顯示,現在在網路使用上越來 越普及,且能夠上網的器具也越來越多元,例如:智慧型手機、掌上型 電玩、平板電腦等等,使的過度使用網路甚至產生成癮行為的案例也有 日漸增多的趨勢,因此網路成癮也慢慢受到重視。但是國內網路成癮方 面的研究比較少針對高職生,然而有研究指出(楊期泰,2002),高職生 在網路的使用情形是比一般學生還多的,因此本研究就針對高職生進行 探討。 睡眠是人類的基本生活需求,亦是維持人體健康的基礎。透過行政 院主計處於 2005 年社會發展趨勢調查中發現,個人對睡眠時間之需求多 1.

(14) 寡各異,就臺灣地區 15 歲及以上人口睡眠時間(含午睡)觀察,每日平 均睡眠時間為 8 小時 40 分與 4 年前之 8 小時 42 分相當,其中平日為 8 小時 29 分,週六為 8 小時 58 分,週日則為 9 小時 16 分。若按年齡別觀 察,無論平日、週六及週日均以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之睡眠時間最長, 且均達 9 小時 30 分以上,而 15-24 歲者大多處於就學階段,因此平日 之睡眠時間均低於其他年齡層,僅有 8 小時 11 分,惟週六及週日則高達 9 小時 3 分及 9 小時 30 分,差異情形較其他年齡層明顯。 莊靜如(2001)的報導中提出了,睡眠問題常常是許多身心疾病的症 狀之一,它不但會影響身心疾病的預後,往往也會影響到生活品質。且 睡眠失衡會造成胰島素大量喪失,使的壓力賀爾蒙升高,而造成血糖值 降低了 30%,這結果幾乎和糖尿病患者一樣。且睡眠時間的長短是健康狀 況和死亡的預測因子,除了導致憂鬱症狀等情感性精神病的發生率增加 之外,對於身體症狀也是一項惡化因素。即便沒有對身心疾病造成影響, 從而發生相關的意外事件對生命安全的威脅,以及對於生活品質和日間 功能障礙,都是需要個臨床領域工作人員必須去重是其嚴重性(李宇宙, 2000)。 行政院主計處於 2005 年社會發展趨勢調查中也發現以年齡別分 15 至 24 歲者每日平均上網時間最長,達 1 小時 14 分,並隨著年齡的增加 而有減少的趨勢。另就各時段使用網際網路觀察,利用晚間上網的人數 2.

(15) 較多,尤以晚上 8 點至深夜 12 點為上網最頻繁時段,且其中又以男性、 年輕族群為多。因此睡眠的時間往後延,而早上又需要因為學業的關係 早起上學,進而影響到其睡眠時間以及睡眠品質。且 Shigekazu、Yutaka、 Liu、Akira(2005)的研究中發現,晚上在黑暗中的環境中進行激烈的電腦 遊戲以及螢幕的光亮不但會影響到睡眠的潛期,也會縮短睡眠的快速動 眼期,而影響期睡眠品質。另外陳秀貞(2007)的研究中也指出,在深夜 中上網也會影響並降低其生活品質。 因此睡眠的問題不但會影響到身心健康以及生活品質外,其與網路 成癮所產生的問題也是需要被重視的,而這些問題也隨著時代的演進而 快速的浮現,但是還是有需多的人輕忽了這些問題,而導致生活品質降 低;再者社會價值觀的問題,在台灣,社會大眾都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但其重要性往往都排在金錢以及課業等等之後,任由這些問題不斷的發 生,甚至是有加重的狀況存在。國內外較少有網路成癮與睡眠品質的相 關研究,且國內有關於睡眠品質的研究期研究對象大多集中於老年人或 者是臨床及病患者,而學生的部分則以國中以及大學居多,較少以高職 生為對象,另外從網路使用率來看,高職生是較其他族群來說使用率最 高的。因此,本研究以台北某所高職學校的學生為研究對項,探討其高 職生網路成癮與睡眠品質的相關研究,且希望研究結果對未來的網路成 癮與睡眠品質的相關研究有所助益。 3.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 了解研究對象的網路使用情形。. 二、. 了解研究對象個人背景因素、網路使用習慣與網路成癮程度及睡 眠品質之間的 關係。. 三、. 了解研究對象網路成癮程度與睡眠品質之間的相關性。. 四、. 探討研究對象個人背景因素、網路成癮程度對睡眠品質之預測 性。. 4.

(17)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問題為: 一、. 研究對象的網路使用現況為何?. 二、. 研究對象的個人背景因素與網路成癮程度及睡眠品質之間的關 係為何?. 三、. 研究對象的網路使用習慣與網路成癮程度及睡眠品質之間的關 係為何?. 四、. 研究對象的網路成癮程度與睡眠品質之間的相關性為何?. 五、. 探討研究對象的個人背景因素、網路成癮程度對睡眠品質之預測 性為何?. 5.

(18)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假設如下: 一、. 研究對象不同的個人背景因素在網路成癮程度與睡眠品質上有 顯著差異。. 二、. 研究對象不同的網路使用習慣在網路成癮程度與睡眠品質上有 顯著差異。. 三、. 網路成癮與睡眠品質量表分數之間有顯著的相關。. 四、. 個人背景因素、網路使用習慣、網路成癮對睡眠品質具有顯著的 預測力。. 6.

(19) 第五節 名詞解釋. 一、. 高職生. 本研究指的是一百學年度某所私立高級職業學校日間部一、二、三 年級之學生。 二、. 背景因素. 本研究指的是性別、年級、家中經濟狀況、目前學業成績。 三、. 網路使用習慣. 本研究指的是網路使用時間、每天上網的平均時數、每週上網的平 均天數、網路使用目的、網路使用地點、上網設備。 四、. 網路成癮. 是指重複性地對於網路的使用所導致的一種慢性或週期性的著迷狀 態。本研究是採用陳淑惠(2003)所編製的「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修訂版 (CIAS-R)」 。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修訂版是由「網路成癮核心症狀」 、 「網路 成癮相關問題」兩分量所組成;將兩分量又可細分成「網路成癮耐受性」 、 「網路成癮戒斷症狀」、 「強迫性上網行為」 、「人際與健康問題」、 「時間 管理問題」五個因素成面,全量表共 26 題。 五、. 睡眠品質. 是指研究對象主觀評價個人對睡眠的滿足成度。本研究採用 Buysse、 7.

(20) Renold、 Monk、Berman 與 Kupfer (1989)所發展的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共有七項為指標包括:個人主觀 的睡眠品質 subjectivesleep quality)、睡眠潛伏期(sleep latency)、睡眠 時數(sleepduration)、睡眠效率(habitual sleep efficiency)、睡眠困擾 (sleepdisturbances)、使用睡眠藥物(use of sleeping medication)和白天 功能失常(daytime dysfunction)七個部分。. 第六節 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是以某高職 100 學年度下學期日間部的學生為研究對象, 因此研究結果僅能推論到該學年度下學期的學生。. 二、. 受限於時間的關係,本研究是採用橫斷式研究,所以無法再因果 關係推論上加以確定,而且採用問卷施測,屬於事後回憶的情 形,因此可能會有回憶偏差的狀況。. 8.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之目的是在探討高職生網路成癮與睡眠品質之間的關係,因 此必須參考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成果來進行文獻探討。本章共分為四節, 第一節為「高職生網路的使用情形以及問題」 ,第二節為「網路成癮的定 義及影響因素」,第三節為「睡眠品質探討」 ,第四節為「網路成癮與睡 眠品質相關研究」。. 第一節 高職生網路的使用情形以及問題 由於現今科技進步快速以及網路的普及,青少年接觸到網路的機會比 以前更高,網路所帶來的便利性也成為青少年愛不釋手的主因。但是也 隨著網路的普及,對人類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衝擊,過度使用網路的情 形也因此而發生。因此本節將分成「高職生網路使用情形」、 「過度使用 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二個部分來做為探討。. 一、. 高職生網路使用情形. 高職生網路使用情形可以由下列幾方面做為探討 (一) 使用頻率 根據交通部統計處 2007 年發布的「民眾使用網際網路狀況調查摘要 分析」來看,年齡以「12 歲~未滿 30 歲」者上網比例較高,三組皆高達 9.

(22) 九成以上,其中尤以「15 歲~未滿 20 歲」者上網比例超過九成五(95.4 ﹪), 「12 歲~未滿 15 歲」者亦達 91.1﹪,「20 歲~未滿 30 歲」者則達 90.9﹪;而「未滿 6 歲」及「60 歲以上」者上網比例較低,分別為 13.4 ﹪及 6.5﹪。各年齡層上網比例與 94 年結果比較,以「30 歲~未滿 40 歲」增加 13.6 個百分點最多,而「6 歲~未滿 12 歲」及「未滿 6 歲」者 之上網比例分別增加 12.2 及 9.3 個百分點,顯示我國資訊教育已逐漸向 下紮根。另外,上網比例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從小學以下教育 程度的 26.4﹪遞增至研究所以上的 94.4﹪。 另外從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顯示,從 2003 年至今台灣地區上 網人口年齡以 16~20 歲的比例最高(99.45%),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且在性別上,男性 74.16%;女性 70.93%,男生是有略高於女性(財團法 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0)。 楊期泰(2002)指出,在平均每天使用時間上,高中生有八成以上集 中在兩個小時以下,且以一個小時以下佔最多(48%),而高職每天使用兩 小時以下的僅佔五成左右,且每天使用超過 5 小時的比例上則是明顯多 於高中組的。且在每周平均使用天數上,以高職生 3.9 天佔最多,高於 綜合高中的 3.8 天以及高中學生的 3.1 天。 由此可知,在 15~20 歲的青少年在網路使用上是較高於其他年齡層 的。且在高職生的部分,整體在網路的使用情形是較高於高中組的,且 在課餘之後上網也成為高職生主要的活動之一。 (二) 網路使用的目的 10.

(23) 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公布 2010年 7 月「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 報告結果,國人最常使用之寬頻上網功能依序是「搜尋資訊」(52.70%)、 「看新聞氣象」(31.39%)、再其次是「瀏覽資訊、網頁」(28.09%)。最 常使用寬頻上網的網站類型以「入口網站類」(56.24%)為最多,其次為 「新聞媒體」(23.78%),再其次為「購物網站」(22.72%)。 根據游森期(2001)調查結果依次為瀏覽網頁資訊WWW 、電子佈 告欄系統 BBS 、電子郵件 E-mail 以及網路遊戲。 根據韓佩凌(2000)的調查顯示,中學生網路使用者常使用的網路 功能分別為 BBS、E-mail、WWW,而 FTP 則是中學生網路使用者較少 使用網路的功能。更進一步來看,中學生網路使用者常瀏覽的網站類型 為分別為「生活休閒資訊類」、「聊天交友類」、「遊戲類」,而「情 色類」則是較少瀏覽的網路類型。中學生網路使用者常進行的網路活動 分別為「資訊查詢」、「聊天交友」、「參與熱門活動或話題」,「上 情色網」則是中學生網路使用者較少進行的網路的功能。另溫雅馨(2005) 調查中等學校學生使用網站以「娛樂型網站」所佔比例 44%最高,其次 為「搜尋網站」 41%、「聊天室網站」 7%、「教育型網站」 4%。 而楊期泰(2002)的研究指出,有89%的高中職學生使用過全球資訊 網WWW.。有83%的高中職學生使用過E-mail,使用過BBS的佔68%。 另外在網路連線遊戲的方面,有48%的學生表是使用過。 11.

(24) 在陳國文(2007)的研究中發現高中學生網路活動的使用頻率,以 「查詢資料」最高,其次依序是「網路聊天」、 「下載軟體」、 「收發電子 郵件」 、「瀏覽部落格」,而「瀏覽情色網」則是最低的。 由此可知多數的學生都是使用全球資訊網WWW.,而再細分的話已 蒐集資料最多,而整體來說瀏覽色情網頁的比率較低。 (三) 網路使用地點 吳雅玲(2003)針對高職生的調查發現上網地點而言,高職生上網最 多的地點為家中(66.9%),其次為網路咖啡廳(20.3%),而最少的為學校 只占10.3%。 而就行動上網部分,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公布 2010年7月「台灣 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結果,目前台灣地區12歲以上民眾近半年使用 行動上網比例約有一成(10.86%) 。從調查結果顯示,在有使用行動上網 的受訪者中,其個人使用行動上網費用以「1~150元」的比例最高,占 16.23%,整體而言,每月行動上網費用在500元以下已占45.13%。另外大 約四成四 (44.00%) 左右的使用者,以「3.5G」方式行動上網,其次為 「3G」(28.10%) 、以及「GPRS」(15.10%)。. 二、. 過度使用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 這部分將從心理、生理、社會三部分來做探討 12.

(25) (一) 心理層面 青少年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屬於不成熟的,往往表現出更多網路成癮 的問題比其他年齡層。網絡成癮在青少年中正在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 可能導致許多身體和精神健康問題。上網成癮青少年更容易患焦慮,抑 鬱,孤獨和社會隔離,衝動,和自我輕視。此外,在青少年當中,網路 成癮者與非網路成癮者相比具有較高水平的憂鬱以及考慮自殺(Jang, Hwang, & Choi, 2008)。Whang、Lee與Chang (2003)將網路使用者分為 三類, 「網路成癮者」、 「可能網路成癮者」與「非網路成癮者」 。發現受 測者感覺悲傷時,隨網路成癮程度不同,而在網路使用有差異,越高成 癮程度則越會在有壓力時去使用網路,當遭遇憂鬱症狀時, 「網路成癮者」 有最高的網路使用比率;而相較於「網路成癮者」 , 「非網路成癮者」則有 較高看電視或錄影帶,代表「網路成癮者」的確比其他組在使用網路時 更感覺舒服與慰藉。且Whang等人(2003)認為本身有憂鬱傾向的人,當 過度使用網路時會使的在人際關係相處上更困難,而因此又更加重憂鬱 的情形。且Kraut(1998)也提出類似的概念,因為負向情緒而進行網路 使用,進而導致網路成癮者容易走向憂鬱。Jang 、Keum Seong、Seon Young Hwang與Ja Yun Choi(2008)將研究對象依照網路成癮的程度分成 「無網路成癮組」、 「間歇網路成癮組」以及「網路成癮組」來探討不同 程度的網路成癮在心理健康上是否有差異,其中在憂鬱程度的變項中各 13.

(26) 組是有達到顯著的差異,且網路成癮得程度越嚴重者,其憂鬱程度也越 高。 黃一玲(2002)以相關因子包含憂鬱症狀、社會焦慮、生活壓力、人 口統計資料與網路使用情況等共十個變項預測網路成癮,發現憂鬱症狀 是最能預測網路成癮的因素,解釋量達9.5%,依據研究結果,研究者認 為憂鬱症狀是成為研究參與者大學生被歸為網路成癮高危險群,相當重 要的影響因素。 且在戴秀津、楊美賞、顏正芳 (2004)的研究指出,網路成癮傾向者 其心理健康狀況及自覺一般性健康狀態顯著較差。且經由網路,青少年 可以滿足現實生活中所得無到的需求,逃避面對現實中的焦慮沮喪,再 加上網路設備之便利、網咖盛行,因此網路成癮對身心健康影響不容忽 視。 (二) 生理層面 戴秀津等人在 2004 年的研究中發現,網路對於青少年具有強大的吸 引力,因長時間的上網而無法自拔,造成眼乾,視力模糊、腰酸、手腕 背部與頸肩部疼痛、頭痛及睡眠不足等身體不適之健康問題,甚至還出 現身體化、強迫性及焦慮症狀,因用眼用腦過度等原因,常常可見視力 衰退、手腕手臂肌腱炎、緊張性頭痛、肩頸痠痛等。 網路對青少年具有強大吸引力,應由網路可以滿足現實生活中所得 14.

(27) 不到的需求,逃避面對現實中的焦慮與沮喪,再加上網路的便利,常常 因為缺乏節制使的日常生活作息受到影響,而造成眼乾、腰痠、腕肌痛、 頭痛以及睡眠不足等身體狀態問題,且透過研究結果發現網路成癮與青 少年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 (三) 社會層面 廖全涼(2009)的研究提出,過度使用網路可能會使學生逃避與真人 面對且害怕面對之後的窘境,而造成人際疏離的問題。因此,青少年在 網路世界中雖然和他人的關係良好,但並不代表其在現實的人際關係中 依然順利,甚至可能導致現實人際關係的退化。 在白育甄(2004)的質性研究發現,研究參與者為了有更多的時間投 入在網路遊戲,以犧牲現實生活其他事情,來達成其與網友多相處的目 的,為此研究參與者對身邊的人、事、物顯的較不在乎,唯一關注的便 是網路遊戲的發展情形。因此,研究參與者在學業方面的表現,研究生 仍會分心於學業。在社團方面的表現大學生只有一人不喜歡參與社團活 動,其餘三人對社團或是系上活動都積極參與,但在玩網路遊戲之後, 都減少出席活動的次數,甚至是不再參加,因此其人際關係的發展轉向 網路人際拓展,現實人際因為投入的時間少,而有退縮的現象。 由此可見,網路成癮對青少年的影響很大,網路成癮不但會對身心 健康產生影響,也甚至會因為網路成癮的關係而使的在自己的日常生活 15.

(28) 以及人際關係都會受到波及,而在青少年的階段又因為身心還未發展成 熟,且這個時期的人際關係也對學生而言相當的重要,因此網路成癮的 問題是必要受到重視。. 16.

(29) 第二節 網路成癮的定義及影響因素. 由於過度的使用網路可能會造成網路成癮的產生,然而有關網路成 癮的定義與界定標準,各界所抱持的看法都有所不同,但大都著重於在 不當使用網路後所產生的耐受性、戒斷與退癮等症狀,以及所引發在時 間管理、人際、財務以及健康等等的問題。因此本節將從「網路成癮的 定義」 、「網路成癮界定標準」、 「網路成癮相關因素」三個部分來做為探 討。. 一、 網路成癮的定義 Young(1996)認為網路的互動特質最具成癮性,這種行為上的衝動 性失控並沒有涉入任何麻醉劑的使用,所以與病態性賭博最為接近,因 此提出較正式的「病態網路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Brenner(I996)在進行有關網路成癮的研究時表示,他的目的在於想 試著瞭解是不是真的有「網路成癮」這個現象的存在,若真有此種現象, 也應該算是心理學上的成癮,屬於行為上無法抵抗一種會造成其他角色 功能問題的衝動;概念上,這種現象比較類似於病態性賭博行為 (pathological gambling)。不過,Brenner 指出用「網路成癮」這種字眼雖 然或許有些誤導,不過既然已經廣被接受,所以還是選擇使用「網路成 癮」這個用語(蕭銘鈞,1998;Brenner,l996)。. 17.

(30) 英國心理學者 Griffths(1997)以一些傳統上的成癮臨床病例來研究 網路成癮。他將網路成癮當作一種「科技性的成癮」 ,並將這種屬於科技 性的成癮,定義做一種涉有人互動且無干化學藥物的成癮習慣。且 Griffiths認為網路成癮有以下幾種特性:顯著性( salience )、心境轉變 (mood modification) 、忍受度(tolerance) 、退癮症候(withdrawal symptoms) 、衝突性(conflict)、重複性(relapse)。 周榮、周倩(1997)將網路成癮定義為: 「由重複性地對於網路的使用 所導致的一種慢性或週期性的著迷狀態,並帶來難以抗拒再度使用的慾 望。同時會產生想要增加使用時間的張力與忍耐、克制、退縮等現象, 對於上網所帶來的快感會一直有心理與生理上的依賴。」. 二、. 網路成癮界定標準. Goldberg(1996)在網站中建了一個依據DSM-IV 範本而成的「網路成 癮失序症」網頁,並且列出「網際網路成癮失序症」的七點判定準則, 若一個人的行為符合下列敘述其中三項至四項症狀,且症狀表現長達十 二個月以上者: (一) 耐受度(tolerance),包括希望增加上網時間以求得滿足;繼續 使用同等時間量上網,會產生滿足的遞減效應。 (二) 戒斷(withdrawal),包括停止或減少重度的使用網路,而導致數 天或一個月內發生心理性肌肉運動的不安現象、焦慮、不時的去 想網路此刻會發生什麼事情、對網路存有某種的幻想與夢境的症 18.

(31) 狀;及因為上述的徵狀,導致在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性功能運 作上的損害;經由使用網路或是類似的線上服務,可以舒緩或是 避免上述的徵候出現。 (三)上網時間與頻率度越來越超出原先所預期。 (四)有一種想去停止或控制網路使用的衝動或突然的努力出現。 (五)花很多的時閒在網路相關活動上(諸如:在網路上訂購書籍、測試 新的瀏覽器、研究網路上的販售商、整理從網路下載的檔案)。 (六)因為網路的使用而放棄或減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社交、職務或是 娛樂休閒活動。 (七)即使察覺出這種因為網路的使用,而造成各種持續性重複出現在 生理、心理、社交及職務上的問題(諸如:睡眠減少、婚姻遭挫、 晨間約會的遲到、怠忽職守,或是身旁重要的人有被遺棄的感 覺),依然照常使用網路。 Young(1998)提出八項標準來判定是否有網路成癮的現象出現,若以 下八項問題有五項回答為「是」 ,就符合網路成癮症。 (一)我會專注於網路上所進行的活動,並在離線後仍持續想著上網時的 情形。 (二)我覺得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線上才能感到滿足。 (三)我曾努力想過要控制或停止使用網路,但並沒有成功。 (四)當我企圖減少或停止使用網路時,會容易覺得沮喪、心情低落或脾 氣。 19.

(32) (五)我會為了上網而願意承擔重要人際、工作、教育或工作機會損失的 風險。 (六)我花費在網路上的時間比原先預期的還要長。 (七)我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說謊以隱瞞我涉入網路的程度。 (八)我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如無助、罪惡感、焦慮或沮喪等。 陳淑惠(2003)綜合「精神疾病統計與診斷手冊第四版」(DSM-IV)的 診斷標準以及臨床個案的觀察,依循傳統成癮症的診斷概念模式,側重 心理層面的原則,編製「中文網路成癮量表」(CIAS),將網路成癮症狀 分為四個面向,分別是:網路成癮耐受性、網路成癮戒斷症狀、強迫性 上網行為與網路成癮相關問題,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 網路成癮耐受性(Tolerance Symptoms):隨著網路使用的經驗增. 加, 原先所獲得的上網樂趣,必須透過更多的網路內容或使用時間才能得 到滿足。例題如「其實我每次都只想上網待一下子,但常常一待就呆 很久不下來」 。 (二). 網路成癮戒斷症狀(Withdrawal Symptoms):如果突然被迫離開電. 腦,容易出現不愉悅的感覺,或挫敗的情緒反應。例如,情緒低落、 生氣、空虛感、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寧、坐立不安等。例題如 「我只要有一段時間沒有上網,就會覺得心裡不舒服」。 (三). 強迫性上網行為(Compulsive Symptoms):指稱的是一種難以自拔. 的上網渴望或衝動。在想到或是看到電腦時,會有想要上網的欲望或 是衝動。使用網路之後,精神較為振奮並渴望有更多的上網時間。例 題如「我不能控制自己上網的衝動」。 (四). 人際與健康問題(Interpersonal & Health Problems):指的是,因為. 沉溺於網路上的時間過長而忽略原有的家居與社交生活,親友疏遠; 20.

(33) 耽誤工作或學業;為掩飾自己的上網行為而撒謊;身體出現不適反 應。例如,眼乾、眼酸、頭痛、肩膀酸痛、腕肌受傷、睡眠不足與腸 胃問題等。例題如:「我發現自己投注在網路上而減少和身邊朋友的 互動」 。 (五). 時間管理問題(Time Management Problems):因為沉溺於網路的. 時間太長,因而耽誤睡眠、三餐進食、工作、學業等之時間安排。例 題如: 「我曾不只一次因為上網的關係而睡不到四小時」。. 三、. 網路成癮之相關因素. (一). 性別 從 2010年 台 灣 寬 頻 網 路 使 用 調 查 報 告 中 發 現,現 行 台 灣. 在 2010年 的 網 路 使 用 情 形 , 在 性 別 上 男性為74.16%;而女性為 70.93%,可以得知網路使用情形男性是些為高於女性的。另外透過何 振珮(2007)的研究發現網路成癮傾向者中,男性人數百分比是女性的 2倍,而非網路成癮傾向者的男女人數百分比相近且經過檢定顯示網 路成癮傾向者,男性人數與女性人數呈現顯著差異。且在張高賓(2009) 的研究中以雲嘉南地區(包括台南縣、嘉義縣市、雲林縣) 之國民中 小學的學生為研究的母群體,抽樣年級從國小5年級至國中9年級,結 果中顯示,男性的網路成癮傾向是顯著高於女性的。陳淑惠(2001) 則以心理病理學的角度,針對網路成癮這個現象進行研究中也發現到 男性上網時間比女性長(男性12 個小時,女性8.9 個小時),上網歷 21.

(34) 史也比女生長(男性21 個月,女性17 個月),網路成癮傾向男性亦比 女性高。Teresa Borowska(2009)對高中生所作的網路成癮相關 研究 中發現,男生在對網路使用的成癮程度是明顯的高於女生的。Lam, Lawrence T.、 Zi-wen Peng、Jin-cheng Mai 、Jin Jing (2009)的研究 中,對象為廣州市13~18歲的高中生,其研究結果也顯示出男性跟女 性的勝算比為(OR=1.5, 95% CI=1.1–2.2),由此可知道男性的網路 成癮危險性,是高於女性的。從上述各研究以及調查的結果顯示,性 別不同,其網路成癮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而從多數的研究來看,男 性的成癮程度是明顯的高於女性的。. (二). 網路使用時間. 許多的研究調查中都發現得了網路的使用時間與網路成癮上有顯著 的相關。林旻沛(2003)調查研究結果,南區大專院校學生平均每週使 用網路時間為16.75 小時,而平均每週使用網路的次數為 8.67 次,所 以使用網路頻率是每次1.93 小時。溫雅馨(2005)調查高中職使用網路 頻率中以每天上網以「未達一個小時」最常見,每次使用時間,則以每 次一小時或二至三小時最為常見。而中小學學生上網的頻率以一週上網 一、二次居多(31.9%),每週上網超過五、六次(含)者,佔 14%;超 過 57.5%的學生,每次上網時間在一個小時以內(卓美玲,2001)。吳 22.

(35) 雅玲(2003)於台灣地區公私立高級職業學校為母群體的研究中發現,每 週使用網路情形不同的高職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之差異中得知,每週上網 時間愈高者的網路成癮傾向是高於每週上網時間低者。 一週上網時數越高的人,對網路使用的需求就越大,網路的使用時 數和網路成癮行為具有正相關的關係,也就是說每週上網時間越長,網 路成癮指數也越高,網路成癮者與非成癮者的網路使用時數有顯著的差 異,網路成癮者比其他網路使用者更需要去依賴網路上虛擬的人際關 係。(周榮、周倩,1997;陳淑惠,2004;蕭銘鈞,1998)。. (三). 人際關係與心理因素. 有研究發現為自尊低落者、經常被拒絕與否定者、或對生活感到不 滿足者,較容易產生網路成癮 。在自我認同方面,高沉迷者較會變換自 我且易自我懷疑(方紫薇,2002)。而且網路世界的「去社會規範」之 特性,可以將自己在社會角色、期待、性別上重新定位,這樣對於自卑 感重、易退縮的青少年而言,反而能打造出一個新的自我(陳淑惠, 2001)。何振珮(2007)的研究顯示網路成癮傾向者之人格特質傾向於 自尊低、情緒穩定性差、自我效能差、內外控能力差。另外呂謂正(2008) 的研究中提出人際關係問題、學業或工作上困境為造成網路成癮的看 法。因此除了在自我認同以及自卑感的內在因素之外,其環境所造成的 23.

(36) 影響,也是相當嚴重的。 目前有許多青少年,迷失在網路上,流連在色情網站、上網聊天、 上網賭博及希望發展網路性愛的網路使用行為,用虛擬的、幻想的角色 與他人的虛擬角色交往,迷失於自己的認同感和友誼關係,或在角色扮 演遊戲中,以不同於日常生活中表現的另一面。網路,已經成為現代人 逃避現實及困境的工具,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欠佳,希望藉由 匿名的方式來尋找慰藉(朱美慧,2000)。因此可知人際關係與網路使用 行為有著某種程度的關係。. (四) 上網設備 Gary Small與Gigi Vorgan(2008)的調查有提到,由於科技的進步,能 夠使用的媒體以及上網的數位器材越來越多,而導致青少年網路成癮的 問題持續的升溫,且也意識到,手機上網的使用上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這種網路媒材的成癮,對青少年的生活習慣造成極大的影響。Michael Brody(2006)提到說,現在網路如此發達,讓許多的兒童容易流連忘返, 在美國有許多的兒童會使用Blog來抒發情感,而現今更只要運用手指輕 鬆的在手機輸寫即可傳送至網路,科技的進步使的接觸網路更加的便 利,因而影增加了網路成癮的可能。 而其實現在的社會中,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以及平板電腦,且在等 24.

(37) 車以及搭車時低頭使用手機上網的現象愈來愈嚴重,因此本研究想要探 討,具有多種的上網設備與網路成癮之間的關係為何。 (五) 在學成績 戴秀津等(2004)的研究顯示,高中職學生學業成績與網路成癮傾 向具有顯著關係,成績於全班後四分之ㄧ者比全班前四分之三者更容易 有網路成癮的傾向。可能是由於網路成癮之高危險群使用網路的時間過 長,因而耽誤學業之時間安排。游森期在2001年的研究中發現,大學生 的網路成癮行為中,網路成癮學生的學業成績明顯較差。而何振珮(2007) 的研究中發現,網路成癮傾向與總成績排名、學期總平均成績皆呈現負 相關。表示當網路成癮傾向愈高,總成績排名愈差;網路成癮傾向愈高, 學期總平均成績也愈差。因此在學成績的好會也可能會影響到網路成癮 的程度 (六) 網路使用目的 韓佩凌(2000)的調查顯示,中學生網路使用者常使用的網路功 能分別為BBS、E-mail、WWW,而FTP 則是中學生網路使用者較少使 用網路的功能。更進一步來看,中學生網路使用者常瀏覽的網站類型 為分別為「生活休閒資訊類」、「聊天交友類」、「遊戲類」,而「情 色類」則是較少瀏覽的網路類型。中學生網路使用者常進行的網路活 動分別為「資訊查詢」、「聊天交友」、「參與熱門活動或話題」, 25.

(38) 「上情色網」則是中學生網路使用者較少進行的網路的功能。然而透 過何振珮(2007)的研究中發現到,當利用網路來進行網路遊戲、或者 是尋求色情資訊以及刺激時,其網路成癮的可能性就越大。而陳國文 (2006)的研究中也發現到,藉由網路來玩遊戲以及聊天等等都較一 般人容易成為高度網路成癮者。 (七) 年級 Yang & Tung (2004)發現臺灣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者高一生人數. 高於高二生,高二生高於高三生(Yang & Tung, 2007)。游森期(2001) 的研究也發現,臺灣大學生網路成癮的年級集中在大一及大五的學 生。因此年級的高低也可能是網路成癮的一項危險因素之一。 (八) 網路使用地點 何振珮(2007)提及有一群網路使用者通常上網的地點在網咖,由 於長時間在網咖使用網路,而且因家長對於子女使用網路的監督與關 心不足,造成這一群孩子使用網路的行為產生偏差,引發了許多問題 發生。因此使用習慣網路的地點相當重要,若在獲得管束下的空間長 時間的進行網路的使用,則能是網路成癮的一項危險因素之一。. 26.

(39) 第三節 睡眠品質探討. 睡眠品質的好壞往往都會影響生活品質,且現今有許多人都有睡眠 不足以及,睡眠品質不好的問題產生進而影響其健康。因此本節將分成 「睡眠品質的定義」 、「睡眠品質的評量」以及「睡眠品質的影響因素」 三部分來作探討。. 一、 睡眠品質的定義 陳美妃和王秀紅在1995年將睡眠品質解釋為個案的睡眠型態和主觀 睡眠的滿足感,包括白天精神狀況、自覺睡眠時數是否足夠、自覺睡眠 滿意度等。好的睡眠品質定義:為睡眠潛伏 (Sleep Latency)入眠所需的 時間≤15 分鐘,快速動眼期 (REM Latency) 約為80 分鐘,睡眠效率 (Sleep Efficiency;SE) 約≥85%以上,總睡眠時間>7 小時;針對「差」的 睡眠品質定義:乃是個人認為睡眠無法有效恢復精神充足感,睡眠時數 <6 小時,或睡眠潛伏期>30 分鐘,或夜裡醒來≥3 次,滿足上述的其中 一項表現皆可稱之(引自黃鈺理,2008)。. 二、 睡眠品質的評量 睡眠問題需多角度來觀察及測量,除收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睡 眠史、生活型態、睡眠習慣、睡眠環境、日夜節律,還有個體對睡眠的 27.

(40) 認知及態度等(李宇宙,2000)或者利用一些儀器以及實驗室診斷的方 式來評量,藉此來收及有效的睡眠品質指標。因此以下介紹幾種評量睡 眠品質的方式: (一) 自填問卷法:此種方式是利用研究對象自行填寫的方式所得知, 通常擁有良好的信度以及效度,而且所需費用較低廉,且適合大規模的 進行調查。以下提供幾種常見的睡眠品質問卷。 1.Johns(1991)設計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ESS)此量表是用來評量 白天的嗜睡情形,分數達10分以上,即被認為是有嗜睡的情形,而18 分以上則是代表有重度嗜睡的情形。 2.Buyss等人(1989),設計「皮茲堡睡眠品質量表」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廣泛的被應用在測量近一個月的睡眠品質,共 有七項為指標包括:個人主觀的睡眠品質(subjectivesleep quality)、 睡眠潛伏期(sleep latency) 、睡眠時數(sleepduration) 、睡眠效率(habitual sleep efficiency)、睡眠困擾(sleepdisturbances)使用睡眠藥物(use of sleeping medication)和白天功能失常(daytime dysfunction)七個部分, 每項分數是0-3分總分為21分,分數越高者表示睡眠品質越差。 3.Urponen、Partinen與Vuori(1991)所發展的睡眠品質指標量表(Sleep Quality Index)以睡眠潛伏期、難以維持睡眠、難以入睡、睡眠困擾程 度、夜醒次數白天疲券程度;早醒及使用安眠藥等8 項,總分16 分, 28.

(41) 分數愈高睡眠品質愈差,9 分以上即表示睡眠品質差(引自黃鈺理, 2008)。 (二) 主觀測量:個體主觀評分睡眠的方法。 1.睡眠日記法:受試者每天醒來所填寫紀錄睡眠的表單,醒來後半個小 時內回憶一下前夜的睡眠:包括前夜睡眠的時間、星期幾、上床時間、 大約入眠時間、夜裡醒來的時間量、早上醒來和下床的時間,以一週 為單位,再和醫師討論。常用的睡眠日記: 「睡眠尺」與「表格型睡眠 日記」 。睡眠尺:一般來說,睡眠尺可分為白天與夜晚兩段,分別有12 小時。因此我們可以將一天24小時依據自己的作息習慣及生理時鐘區 分為兩部份,例如可以是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也可以是晚上八點到 隔天八點等。當然如果可以的話,以一條24小時的標線也是可行的。 睡眠尺主要由一條時間標線以及附加說明的符號所組成。包括躺床、 入睡、睡眠狀態、起床、醒過來等睡眠相關符號;以及一些促進或干 擾睡眠的因子,比如睡前的活動、噪音、藥物、上廁所、其他外在干 擾或是自己的想法及情緒等。以下所舉例的附加符號多可依個人習慣 而做修改,比如你從不喝酒但卻經常頭痛,那可以用「P」來表示頭痛, 白天打瞌睡可以用「……」紀錄。表格型睡眠日記:這份記錄表一般 以七天為一個單位。每一天又分為上半部與下半部。一份記錄良好的 「表格型睡眠日記」至少可以提供三種睡眠健康的重要訊息。睡眠衛 29.

(42) 生、睡眠效率及睡醒作息的常態。同樣地,看診前若可以自行記錄至 少兩週的日記,醫師們有了這些重要資訊,就可以更正確地協助您解 決睡眠的困擾。(李宇宙,2007) 2.訪談法:專業人員以結構是訪談法來收集睡眠相關資料,此法較能澄 清問題以及闢免資料的遺漏,若大型調查研究的話訪談的人力相當可 觀。(陳秀貞,2007) (三)客觀測量 1.實驗室檢查:利用儀器操作,包括多項式睡眠檢查(polysomnography; PSG )、日間多次入眠試驗(multiple sleeplatency test;MSLT)、覺醒閾 值試驗法(arousal thresholds) 、腦波圖(electroencephalographic;EEG)、 眼球電波圖(electro-oculographhic;EOG)(廖士程、李明濱、李宇宙, 2000)。 2.活動紀錄腕錶:近幾年來也開始被用在臨床睡眠異常的評估,活動紀 錄腕錶是一個看起來類似手錶的記錄器,腕表中有一個震盪紀錄裝置 會將腕表活動的次數記錄下來並加以數位化,以便下載到電腦中,再 以特定的電腦程式換算出一天睡眠以及清醒的時間。活動紀錄腕錶使 用起來相當方便,而且研究報告也證實了在沒有睡眠異常的受測者, 腕表所記錄的睡醒時間與夜間多重波動掃描所記錄的睡眠狀況有相當 高的關係,然而也有報導指出活動紀錄腕錶會略高估某些失眠個案的 30.

(43) 睡眠時間(楊建銘,2000)。 3.睡眠觀察法:由他人觀察記錄個案睡眠情形,因觀察程度僅分睡著及 清醒,無法精確判斷睡眠階段,加上觀察者之間的不一致性,假如使 用觀察法來量化睡眠品質,其可信度不佳。(陳秀貞,2007) 綜合上述所呈現的方式,雖然透過實驗室的方式可以利用諸多的儀 器設備來了解研究對象的睡眠品質,以及許多的生物資訊,但由於操作 複雜,以及需要專業的人員來操作,在人力以及物力上對於大規模的調 查比較難以實際的執行;相對而言,選用具有良好的信度以及效度的睡 眠品質量表,可以做大規模的調查,也不需要像實驗室診斷的複雜步驟, 而匹茲表睡眠品質指標量表(PSQI)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也有眾多的研究 選用該量表來作睡眠相關的研究,施測後也都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因此 本研究利用此量表來作為睡眠品質指標的研究工具。. 三、. 睡眠品質的影響因素. (一) 性別 宋維村和高淑芬(2000)學者指出性別的差異會影響青少年的睡眠, 女生每天平均整體睡眠的時間較男生少(女生434 分鐘、男生450分鐘); 而女生晚上平均睡眠的時間也比男生少(女生404 分鐘男生433 分鐘)。 且黃鈺理(2009)的研究中,發現高職學生的睡眠問題當中,女性較容易 31.

(44) 會有失眠的問題產生。而有關實驗式研究方面顯示,年輕未婚的女性, 雖然睡眠品質會較男性好,但是女性所需要的睡眠時間多半比男性要多 (李宇宙,2000)。 雖然從上述的研究當中有發現到不同性別之間其睡眠品質之間是 有顯著的差異的,但是在黄有慶、吳侖瑾、陳青浩、隋安莉(2009)的研 究中發現,南部大專生性別的差異在睡眠品質與嗜睡程度上沒有達到顯 著的差異;且陳秀貞(2007)的研究中也發現到在性別方面,其男性以及 女性的睡眠品質總分方面,在統計上並無顯著的差異。有鑑於此,本研 究想藉由探討性別對睡眠品質的差異情形,來了解到性別對時高職生的 睡眠品質是否會有顯著的差異。. (二) 網路行為 近年來,許多學者發現到,青少年常因課業壓力、人際困難過度壓 力的感受,遂利用網路行為來抒解心中的不快,如此迂迴更讓上網時間 增加,其沉迷現象更是造成家人擔心。網際網路無遠弗屆,內容包羅萬 象,除了上網的時間長短外,其所上的網站內容更是師長們關切的,因 此青少年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身心發展進行資料利用,不讓上網使用者 造成身心不適應,影響人際互動、學業、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嚴重失序 及困擾,更是需睿智處理。「網路成癮」一詞,在國外學者的研究方面, 32.

(45) 最早是在1996年由美國心理醫生Goldberg(1996)在網路上提出「網路成癮 失調症」(Internet AddictionDisorder;IDA),認為過度的電腻網路使用, 使得個人在網路使用的適應發生問題,造成個人職業、學業、社交、工 作、家庭生活、財務、心理與生理功能之影響與減弱。察覺出此種網路 使用行為已造成各種重複出現在生理、心理、家庭、社交、工作、學業 上的問題(例如睡眠減少、婚姻遭挫、怠忽職孚或是身邊重要的人有被遺 棄的感覺等),依然照常使用網路。另外,研究也指出不論娛樂型、社交 型及資訊型的學生類型,其隨著網路使用時間愈多,都出現較高的身心 症狀嚴重度、症狀總數及症狀困擾度(鄭淳憶、沈怡慧,2006)。且陳 秀貞(2007)的研究也指出,於午夜時上網以及會影響其睡眠品質。因此 網路行為與睡眠品質之間的關係值得再進一步探討。. (三)家中經濟狀況 陳美妃與王秀紅(1995)針對年滿65歲的婦人來作為研究對象,將經 濟歸在生活事件中探討,結果顯示出來擔憂家庭經濟狀況也是會成為失 眠的原因之一。Sutton、Harvey Moldofsky與Elizabeth M. Badley等人針對 15歲以上的加拿大人民所進行的研究發現到,在家庭收入方面低收入以 及中低收入的家庭,其容易會有失眠等等的問題影響期睡眠品質。 陳敬中(2008)對其18歲以上的成人所作的研究當中,結果顯示個人 33.

(46) 的年收入在夜間睡眠困擾與睡眠不足困擾均呈現顯著的差異,以低收入 者的夜間睡眠困擾最為嚴重,但是也發現到高收入戶的確比中收入戶的 嚴重,因此認為其收入狀況會對睡眠品質造成影響,但沒有一定的方向 性。 (五). 年級. 睡眠時間隨神經系統的成熟及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青春期約7-9 小時,成人睡眠周期約90 分鐘。研究指出到了青春晚期睡眠時間會與成 年期相似(李宇宙,2000)。宋維村及高淑芬(2000)的研究結果顯示 高年級較低年級睡眠時間相對減少、抱怨睡不夠頻率較多、打瞌睡現象 較多。但也有研究指出,黃文俐(2003)研究指出年齡與年級在睡眠時 數並無顯著差異,此研究結果較無一致,值得再進一步探討。 (六). 課業壓力. 課業壓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來自個人因素、外在環境對 課業表現的要求,知覺到環境中有妨礙課業表現的干擾因素,在評估過 自己的能力和可運用的資源,自覺無法達成要求排除干擾,經其主觀評 估後,形成的一種受壓迫的感覺,進而引發在身體上、認知上、情緒上 和行為上的連鎖反應(引自王大進,2007)。Suen, Lorna Ellis Hon, K.L.; Tam, Wilson (2008)指出睡眠障礙普遍存在校園現象裡,調查結果 睡眠品質差(PSQI>5)者佔57.5%,性別、年級、課業壓力、個人睡眠衛 34.

(47) 生與睡眠品質呈顯著差異。顯示課業壓力之現象仍值得再進一步探討。 從上述的研究當中可以發現到,家中的經濟狀況是會影響到睡眠品 質的,但大多數的研究多以成年人或者中老年人為主,較少針對到在學 的學生其家庭的社經地位是否位影響到其睡眠品質,因此本研究也探討 高職學生家中的社經地位是否會影響到其夜間的睡眠品質。. 35.

(48) 第四節 網路成癮與睡眠品質相關研究. 為了瞭解到網路成癮以及睡眠品質之間的關聯性為何,因此本節則 以探討過去所作過有關於兩者之間的相關研究來進行探討。 Cristina Jenaro、Noelia Flores、Mari Mwz-Vela、Francisca Gonza Lez-Gil 與 Cristina Caballo(2007)對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的大學生進行了 調查研究,其中有 81 位男性以及 252 位女性,進行了網路成癮的相關研 究,其研究結果發現到,高度網路成癮者,其通常會有失眠以及憂鬱的 情形產生。 另外 Kwisook Choi、Hyunsook Son、Myunghee Park、Jinkyu Han、 Kitai Kim、Byungkoo Lee 與 Hyesun Gwak(2009)在韓國對 445430 位學生進行 網路成癮與白天嗜睡的相關研究,其中男性佔 231868 位、女性佔 213562 位;而研究工具部分,網路成癮的問卷是採用韓版的青年人網路成癮問 卷,而睡眠品質的部分則採用嗜睡量表(ESS)來執行。其研究結果發現到 男性的網路成癮較女生高,而睡眠品質之間男性跟女性沒有顯著的差 異;且也發現到網路成癮與嗜睡症之間有顯著的相關,因而建議相關當 位可以從網路成癮的青少年著手來注意以及發現出嗜睡症的患者以進行 協助。 而 Cheung, Lee 和 Wong, Wing (2011)進行了一個網路成癮、失眠以及 憂鬱症的相關性的橫斷式研究,其對項是針對 719 位中國年輕人以學校 為基礎的研究,其研究工具是採用匹茲堡睡眠品質問卷(PSQI) 、中國網 路成癮量表(CIAS) 以及健康問卷(GHQ-12)來進行研究,以了間三者之 間互相的關係為何。其研究結果發現全體的學生中有 17.2%的學生友達到 網路成癮的界定標準,而其中有 51.7%被確診為失眠的個案,且失眠以及 網路成癮皆為憂鬱症良好的解釋因素,因此建議日後的研究可以朝著了 36.

(49) 解其三者的因果關係前進。 Anderson(2001)則調查了有關大學生網路成癮對學校生活的影響研 究,其針對 1300 個大學生以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其研究發現大學生平 均上網時間為每天 100 分鐘,而他將每天上網時間超過 400 分鐘的學生 定義為高度的使用者,而 1300 位大學生有 6%的人是為高度使用者,而且 也進一步的發現到,網路使用是為高度使用的人,他在睡眠得型態方面 會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武文月(2004)的影響大學生睡眠品質因素的研究中,藉由問卷的方 式調查 1000 位大學生,而睡眠品質的部分是採用匹茲堡睡眠品質問卷 (PSQI)。在研究結果的部分,其中在網路使用情形的調查發現到,大學 生習慣午夜後進行上網的動作以及因上網而延遲入睡的頻率愈多,其睡 眠的品質越差。 從上述種種的研究可以發現到,網路的使用上,使用的時間過長以 及午夜後使用網路等等的網路使用行為會影響到青少年在睡眠的品質 上,且也有研究指出網路成癮以及睡眠品質之間距有顯著的相關性。但 在國內外的文獻當中,很少有學者將網路成癮以及睡眠品質兩者之間作 相關性的研究,因此這也是本研究為什麼會選此議題來進行的原因之一。 總而言之,從整體的文獻探討來看,現在睡眠品質的問題以及網路 成癮的問題,會對學生造成一些生活品質上的影響,而且許多的學生常 常會忽視掉這一項問題,因而使這些相關的問題無法妥善的處理以及解 決。因此希望藉由本研究來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以提升各界對於此議 題的關注,以提供高職學生以及有關單位因應之道。. 37.

(50) 38.

(5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收集高職生網路成癮程度以 及睡眠品質之資料加以分析研究。本章節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架 構」 ,第二節為「研究對象」 ,第三節為「研究工具」 ,第四節為「研究步 驟」,第五節為「資料處理方式」 。.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的目的,並參考相關文獻的架構進行研究。本研究探討高 職生網路成癮程度以及睡眠品質之間的關聯性,並探討個人背景因素以 及網路成癮程度以及睡眠品質的關係,研究架構如下圖. 個人背景因素 (一) 性別 (二) 年級 (三) 家中經濟 狀況 (四) 學業成績 網路使用習慣 1. 網路使用時間 2. 每天上網的平 均時數 3. 4. 5. 6.. 每週上網的平 均天數 網路使用目的 網路使用地點 上網設備. 網路成癮程度 1、網路成癮耐受性 2、網路成癮戒斷症狀 3、強迫性上網行為 4、人際與健康問題 5、時間管理問題. 圖 3-1 39. 睡眠品質 1、 個人主觀的睡眠 品質 2、睡眠潛伏期 3、睡眠時數 4、睡眠效率 5、睡眠困擾 6、使用睡眠藥物 7、白天功能失常.

(5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一、. 研究母群體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所私立高級職業學校,一百學年度. 一、二、三年級之日間部高職學生為母群體,學生人數約為 2780 人。. 二、. 研究樣本. 本研究基於研究目的以及行政作業的考量,採分層集束抽樣法來選 取樣本。以年為分層的依據,以班級為單位,再隨機抽出各年級應受試 的班級。參照 Krejcie&Morgan(1970)之抽樣曲線建議,當母群體為 2700 至 3000 人之間的情況時,抽樣人數至少為 335 人。考慮到可能有廢卷以 及缺席等等的情況,因此回收率保守估計達九成的情況下,應抽出約 372 人,預估各年級各抽出 3 班。. 40.

(53) 第三節. 一、. 研究工具. 擬定問卷初稿 本研究所使用的問卷為「高職生網路成癮及睡眠品質調查問卷」,. 內容除了基本資料,尚包括使用「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以及「匹茲堡睡 眠品質量表」兩個量表。 第一部分為基本資料的部分,其中包括了「個人背景資料」以及 「網路使用習慣」。 個人背景資料. (一). 1. 性別:分男女兩類。 2. 學制:分成高職一、二、三年級三個選項。 3. 家中經濟狀況:分成「富裕」、「小康」、「中低收入戶」、「低收 入戶」四個選項。 4. 目前在校學業成績:分成「前三分之一」、「中間三分之一」、「後 三分之一」。 網路使用習慣. (二). 1. 網路使用時間:選項包括「上午八點到中午十二點前」、「中午十二 點到下午四點前」、「下午四點到晚上八點前」、「晚上八點到凌晨 十二點前」、「凌晨十二點到上午八點前」及「其他時段」共六個項 41.

(54) 目。 2. 每天上網的平均時數:包括「未滿一小時」 、「一小時以上未滿兩小 時」 、 「兩小時以上未滿三小時」 、 「三小時以上未滿四小時」 、 「四小時 以上未滿五小時」及「五小時以上」等共六個選項。 3. 每週上網的平均天數:包括「一至兩天」 、 「三天至四天」 、 「五天至六 天」及「每天」等四個選項。 4. 網路使用目的:其使用類型包括「WWW.」、「E-mail」、 「BBS」 、「網 路連線遊戲」 、「即時通訊軟體」及「其他」六個選項。 5. 使用地點:其目的在於瞭解高中職學生通常使會選擇什麼地點從事上 網的活動。使用地點包括「自己家中」、「同學家中」、「學校」、 「網咖」以及「其他」五個選項,可複選。 6. 上網設備:包括「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 「智慧型手機」、「掌上型電玩」及「其他」,可複選。. 第二部分為網路成癮量表 本研究採用陳淑惠等人編製之「中文網路成癮量表」,此量表綜合 「精神疾病統計與診斷手冊第四版」(DSM-IV)的診斷標準以及臨床個案 的觀察,依循傳統成癮症的診斷概念模式,側重心理層面的原則,編製 「中文網路成癮量表」(CIAS)。以台大學生為對象得到全量表之內部一 42.

(55) 致性係數Cronbach's α 為0.93 。兩週再測信度為0.83 。且魏希聖等人 (2006)調查台中縣霧峰大里地區高中職成癮之危險因子與偏差行為研究 中,研究之受訪者在此量表之Cronbach's α 亦達0.87,結果顯示亦有可 接受、穩定的內部一致性。. 第三部分為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 本研究採用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ventory,簡稱PSQI)。PSQI是由Bussy等人(1989)所發展的自填式問卷, 廣泛被許多研究使用來測量近一個月來,個體整體的睡眠品質,此量表 包含兩部分,分別有19題自填問題與5 題由床伴所填寫的問卷組成,只 有前面自填問題有列入評分,本研究考慮實用性及適用性,亦只採用前 面自填部分。. Bussy 等人(1989)對PSQI 所做的信效度檢驗顯示該量. 表良好的內部一致性(Chronbach’s α = .83)及再測信度(r= .85);當 切分點為5 分時,可正確篩選出88.5%有睡眠困擾的病人(敏感度為 89.6%,特異性為86.5%)。 且黃鈺理(2009)有針對高職生使用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作為其研究 工具,並且進行專家效度以及內部一致性信度,其專家效度聘請具博士 學位及該領域具有教育、社區及護理領域的專家,來評估中文版的明瞭 度,問卷內容的措詞合適性,逐題進行衡量題目是否適合用於評分及提 43.

(56) 供意見,而所作出的專家效度結果均屬非常符合。而內在一致性α係數 在PAQI的部分,全量表內在一致性度0.73;結果顯示亦有可接受、穩定 的內部一致性。 二、. 效度考驗. 為提高研究工具之內容效度,初稿擬定後函請衛生教育界學者共6位 針對量表內容進行修訂以完成本研究之預試問卷。 三、. 預試. 為了了解問卷題目之適切性以及可信度,因此隨機取樣該高職一、 二、三年級各一個班級(113 名)時師問卷預試,填答完畢後收集受試者對 問卷的建議,並且回收問卷之試題來做信度分析,以統計結果以及受試 者的意見,做為修改問卷的指標,預試問卷資料利用內部一致性系數 (Cronbach's α)進行各亮表之信度考驗(表 3-4-1),其α值介於 0.733、 0.939 之間,其結果顯示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而從受試者的意見當中其 第二部分:網路使用習慣中的第一題,因為網路使用時段的區間較不一 致,無法有效的做統整,因此刪除此題目以改善作答的情形。 表3-3-1預試問卷內不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分析 量表名稱. 題數. 預試(n=113). 網路成癮 睡眠品質. 26 18. 0.939 0.733. 44.

(57) 四、. 正試問卷. 依據預試結果及受試者的益建,適度修改問卷內容行成正試問卷,包 含以下四個部分: (一). 背景因素:包括性別、年級、家中經濟狀況、目前在校學業成績, 共4題。. (二). 網路使用習慣:包括每日上網時數、每週上網天數、網路使用目 的、網路主要使用地點、利用的上網裝置,共5題,其中網路使 用目的以及利用的上網裝置可複選。. (三). 網路成癮:網路成癮症狀分為五個面向,分別是:網路成癮耐受 性、網路成癮戒斷症狀、強迫性上網行為與時間管理問題以及人 際與健康問題,全量表共有二十六題,每題有四種回答選項(非 常符合~極不符合,每一題1-4分,總分最高104分。青少年量表 分數達58分以上,則符合網路成癮高危險群的篩選分數,則符合 網路成癮高危險群的篩選分數;若青少年於量表分數達64分以上 則是網路成癮的疑似個案。. (四). 睡眠品質 包含主觀睡眠品質、入睡時間、睡眠時數、睡眠效率、睡眠困擾、 助眠藥劑使用以及白天功能等七個面向,每項分數為0-3 分,總 分是21 分,分數愈高代表睡眠品質愈差。此外,量表以總得分5 分 45.

(58) 作為切分點,當個體總分≦5,表示其睡眠品質佳,當個體總分> 5,即表示睡眠品質不佳,計分方式如表3-3-1。. 表 3-3-2 睡眠品質量表計分說明 項目. 計分方式. 分數意義. 主觀睡眠品質. 第6題. 得分越高,表示對睡眠品質. 0:良好. 越不滿意. 1:還不錯 2:差了點: 3:很差 睡眠潛期. 第2題+第5-1題. 得分越高,表示睡眠潛期越. 0:0分. 長。. 1:1-2分 2:3-4分 3:5-6分 睡眠時數. 第4題. 得分越高,表示睡眠時數越. 0: ≥ 7小時. 短。. 1:6-6.9小時 2:5-5.9小時 3: ≤ 4.9小時 睡眠效率. 1.床上時間=題目3(起床時. 得分越高,表示睡眠效率越. 間)- 題目1(上床時間)。 差。 2.睡眠效率=題目4(睡眠時 間)÷床上時間×100% 0: ≥ 85% 1:75-84% 2:65-74% 3: ≤ 64% 睡眠困擾. 第5-2題到5-10題之總分. 得分越高,表示睡眠困擾越. 0:0分. 多。. 1:1-9分 2:10-18分 3:19-27分 4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Network behavior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s internet addiction factor, data collection factor, entertainment media factor, affection.. communication factor, and online

As to the effects of internet self-efficacy on information ethics, students who get high, middle, and low scores on basic computer operation also perform differently on

Methodologies used in this study comprise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questionnaires, which investigate customers’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of servic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whether the service qualit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services and whether th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This study uses ANSYS FLUENT commercial code coupled with User-Defined Function (UDF) program to numerically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ternal pressure and

The usage of computer and Internet has provided a passageway to satisfy the need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be into the Internet usage/online behavior and Internet

The study combined the concepts of Kano’s two-dimensional quality model and IPGA to classify online service quality factors for online sporting goods store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