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現代漢語「在+處所詞」與現代泰語相應形式之對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現代漢語「在+處所詞」與現代泰語相應形式之對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Copied!
25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現代漢語「 現代漢語「在+處所詞」 處所詞」 與現代泰語 現代泰語相應形式之對 泰語相應形式之對 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Zai+locatives”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Its Counterparts in Thai with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陳俊光博士 研究生: 研究生:林慧珍. 撰.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六月.

(2)

(3) 現代漢語「 現代漢語「在+處所詞」 處所詞」與泰語相應形式 的對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的對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摘要 關鍵字:漢語表示處所介詞「在」、 「在+處所詞」不同句式的用法、泰 關鍵字 語表示處所的系統、漢泰對比分析、教學語法. 本論文主要基於「格語法(Case Grammar)」、認知語法的「句式 語法」(Construction Grammar)以及「意象圖式(Image schema)」這 些理論來探討解釋「在+處所詞」語意句法及篇章兩個層次。本文圍繞 「在+處所詞」出現在句中不同位置而組成不同的句式類型這個概念將 「在+處所詞」的句式分爲三類基本句式來討論,句首(主語前)、句 中(動詞前)、句尾(動詞後)。然後分析討論「在+處所詞」各個相 關構式的語意及句法功能特徵。本文探討的「在」本身為「介詞」,本 身不具有實在意義,但並不是無義,由其本義引申出來的「存在」、 「所在」義。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按照語義格可以將「在+處所詞」 所引進的賓語分為「處所格(Locative)」與「終點格(Goal)」。正因 爲「在+處所詞」本身具有複雜語義特徵和多重語法功能,加上學者受 到母語的干擾 ,致使泰籍學習者使用介詞「在+處所詞」時有很高的偏 误率。偏誤類型主要有:错序偏误(errors of ordering)、遺漏偏誤(errors of omission ) 、 誤 加 偏 誤 ( errors of addition ) 、 誤 代 偏 誤 ( errors of selection)四類。 對於介詞「在」在泰語中的形式,詞彙上的功能對等於泰語介詞 「thi」是最爲恰當的。但通過「在+處所詞」介詞短語的漢泰對比分析 屬於「多對一」的形式。最後,本文以「結構複雜度」、「語義複雜 度」、「跨語言距離」三個平面為標準列出對泰籍漢語學習者「在+處 所詞」的教學排序並提出相應的教學對策。 我們之所以以這些為基礎,主要是爲了給泰籍學習者漢語學習者在 學習「在+處所詞」前,對這個語法點有個初步的概念,減少他們學習 「在+處所詞」的各個方面困難與干擾,包括種種類型的使用偏誤,從 而提高對「在+處所詞」的掌握度,以使他們能正確運用「在」的各種語 義功能。. I.

(4)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Pedagogy Application of 「zai + locatives」 」 in Modern Mandarin and Thai. Abstract Key words: Mandarin locative preposition 「zai」, 「zai + locative」sentence pattern, Thai locative system, contrastive study of Mandarin and Thai, Grammar Pedagogy. This research is mainly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 Case Grammar 」 , 「Construction Grammar」, and 「 Image schema」 to investigate the syntactic meaning and discourse of 「zai+locative」.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used 「zai+ locative」 in different sentence locations and patterns to discuss the sentence front (subject front), sentence middle (verb front), and sentence end (verb end). Further to analyze the constructive meaning and syntactic characteristics of 「zai+locative」. The 「zai」 in this research is a preposition. It has no concrete meaning, but does not mean it has no meaning. The 「zai」 that this research observe is the core meaning that circulate itself, which is 「existence」 and 「being」.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shows in semantic case, the object in 「zai+locative」 can be 「Locatvie」 and 「 Goal 」 . The reason being 「 zai + locative 」 itself has complicated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and multiple grammatical function. Moreover, the influence by ones native language can lead to numerous language errors. The four common types of errors found in Thai native learners are: 「 errors of ordering 」 , 「 errors of omission」, 「errors of addition」, and 「errors of selection」. Preposition 「zai」can be refer to as 「thi」 in Thai language, as they both has the similar lexical function. But, through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prepositional phrase,「zai+locative」,it appeared to be a 「multiple to one」 figure. Lastly, based upon the 「constructive complicity」, 「semantic complicity, and 「crosslinguistic rang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ome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for improving Chinese language pedagogy. The reason we focuse on these basics were to give Thai learners some precautions in using 「zai+locative」. Also, to reduce the difficulties and interference they face while learning 「zai+locative」. As well as, aim to prevent all other types of usage errors in 「 zai + locative 」 . Hopefully in the future, Thai learners can extend their language usage of the preposition of 「zai」 itself.. II.

(5) 謝辭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 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前書 13:4-8」 我記得以前,每天在寫論文的時候,我都會偷偷打開謝辭檔來寫,因爲在這過 程中,我每天腦中都會出現我很想感謝他們的人,那些愛我,然後我也愛他們的 人。 感謝對我最好、最棒、最了解、最能忍受我的爸爸、媽媽,還有外婆和妹妹, 從我還沒了解「愛」之前,你們就先「愛」我了。 感謝陳俊光教授,一直寬容地教導我,ㄧ路上給了我很多的指導與支持。也十 分感激口試委員蔡美智教授和巫宜靜教授對我論文提出諸多的寶貴建議。 真 正 的 好 朋 友 很 難 找 到 , 但 其 實 我 早 已 擁 有 了 。 感 謝 泰 國 朋 友 : Fon 、 Jibmon、Phueng、PMiew、JibO、Ae、Pia、Tui,謝謝你們一直關心我,還有關心 我的寶貝論文。在我偷懶的時候,總不時地接到你們的電話來逼我繼續寫,是你們 一直推我往前讓我可以奮鬥至今;msn 上的小瓠子許愛聯──我們的「拍米」都變 成了金色的了;還有 PNext,沒有你大力的幫助,我的論文可能交不出去了。 馨筠─moo 謝謝你一直幫我這麽多的忙,很多你替我辦、替我處理的事情,那 些解決不了的問題…還好有你。昭瑩─不後悔念華研所的其中之一,就是在 28 嵗 的時候多了一個「你」這樣的好朋友,謝謝你的陪伴與鼓勵,那些安慰、振奮的話 到現在我仍句句牢記在心。麗潔、嘉倫─我只能說,拼論文三人組的感覺真好,可 以三個人一起渡過那段艱苦時光,然後一起口試、一起畢業,這真是件非常感恩的 事情,有夥伴真好!當然,還有華研所境外班一起學習的同學們:學群、佩菁,一 起讀書的那些日子,真是又辛苦又快樂! 今日,ㄧ直陪伴在我周圍的你們讓我想到《聖經》中的這一段話。謝謝你們始 終讓我感覺到你們的存在,也感謝你們用你們獨特的方式愛我。 最後,感謝那巨大的壓力,讓我學會適應自己,面對刻苦不逃避。 林慧珍 Apinya Siriwan 于我春蓬最可愛的窩. III.

(6) กิตติกรรมประกาศ จําได้วา่ ฉันมักจะเปิ ดไฟล์ “กิตติกรรมประกาศ” นีข ึนมาดูบ่อย ๆ เปิ ดมันขึนมาเขียนตังแต่ เล่มวิทยานิพนธ์ยงั คืบหน้าไปไม่ถึงสามสิ บเปอร์ เซ็นต์ดว้ ยซํา เพราะระหว่างทางที0จะเดินมาถึง วันนีน นั ในทุก ๆ ช่วงเวลามักจะมีคนมากมายหลากหลยที0ทาํ ให้ฉนั นึกอยากขอบคุณเขาอยูเ่ สมอ ขอบพระคุณพ่อและแม่ที0เลียงดูฟูมฟักลูกตังแต่เล็กจนโต ให้ความรัก ให้โอกาส ให้ทุกสิ0 ง ทุกอย่างกับลูกมาโดยตลอด โอบอุม้ คําชูลูกเป็ นอย่างดี ในความดีใจที0เกิดขึนนัน ลูกรู ้ดีวา่ วิทยานิพนธ์ฉบับนีจะไม่มีทางเสร็ จสิ นได้เลยถ้าปราศจากความเชื0อมัน0 อย่างไม่มีอะไรมาวัดได้และ ความไว้วางใจในตัวลูกอย่างที0สุดของพ่อและแม่ ถ้าไม่มีพอ่ และแม่ รวมทังบ้านหลังนี ลูกก็เชื0อ เหลือเกินว่าวิทยานิพนธ์เล่มนีคงไม่มีวนั สําเร็ จ ขอบคุณมามาที0ทาํ ให้บวั มีความสุ ขในทุก ๆ วัน ขอบคุณมามาที0อยูใ่ กล้ ๆ ให้บวั ได้ดูแล บัว ยิม ได้ทุกครังที0เห็นหน้ามามานะคะ ขอบคุณฝน จิ7บม่อน เอ๊ะ ผึง จิ7บโอะ พี0เหมียว ทุย้ จาวหยิง ซิ นหยุน ที0เป็ นเพื0อนที0ดีและ หวังดีที0สุดสําหรับฉันเสมอ ขอบคุณที0อยูเ่ คียงข้างและประคับประคองฉันให้เดินผ่านเรื0 องต่าง ๆ หลาย ๆ เรื0 องมาได้อย่างราบรื0 น ขอบคุณจริ ง ๆ ขอบคุณกล้วยที0เป็ นน้องของพี0เสมอ ขอบคุณทุกสิ0 งทุกอย่างที0ผา่ นเข้ามา สวยงาม และ....ขอบคุณจริ ง ๆ บัว. IV.

(7) 目錄 摘要 .............................................................................................................. I Abstract ....................................................................................................... II 謝辭 ........................................................................................................... III 目錄 .............................................................................................................V 表目錄 .........................................................................................................X 圖目錄 .....................................................................................................X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方向與範圍 .....................................................................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 5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有關「在+處所詞」之基本概念與一般性原則 ................. 9 一、「在」的語義引申概念............................................................. 9 二、介詞「在」之歷時語義發展................................................... 11 三、「在+處所詞」短語中内部關係........................................... 15 第二節 有關「在+處所詞」之相關理論 ....................................... 20 一、意象圖示(image schema)與「在」的「空間」概念 ....... 20 二、「在」的「構式語法」理論之研究....................................... 22 (一)Goldberg(1995) ............................................................... 23 (二)沈家煊(1999)................................................................... 24 (三)小結 ....................................................................................... 28 三、「在」的相關語義研究—「格語法」研究 .......................... 28. V.

(8) (一)Fillmore ................................................................................. 29 (二)鄧守信 ................................................................................... 30 (四)小結 ....................................................................................... 33 第三節 「在+處所詞」之文獻探討 ................................................. 33 一、「在+處所詞」句法分佈位置............................................... 33 二、「在+處所詞」之認知語法的角度....................................... 37 三、「在+處所詞」之事件結構研究 ............................................ 47 四、現代漢語「在+處所詞」 篇章角度之研究 ......................... 51 第四節 泰籍學習者使用「在+處所詞」常見偏誤的相關研究 ... 60 第三章 論文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 65 第一節. 論文架構 .............................................................................. 65. 一、本文分析「在+處所詞」的基本理論................................... 65 二、本研究架構 ............................................................................... 66 第二節 研究工具 ............................................................................... 67 一、問卷 ........................................................................................... 67 二、語料蒐集 ................................................................................... 69 第三節 小結 ....................................................................................... 70 第四章 「在+處所詞」之界定............................................................. 71 第一節 「在+處所詞」語義分類和句法功能 ............................... 71 一、「在+處所詞」的語義分類................................................... 71 二、「在+處所詞」之句法功能................................................... 72 三、「在+處所詞」介詞短語的綜合分類表............................... 73 四、動詞的語意特徵之分類........................................................... 74 第二節 現代漢語「在+處所詞」之語料分析與驗證 ................... 76. VI.

(9) 第三節 「在+處所詞」的語義句法界定 ....................................... 78 一、「在 1」的語義句法功能 ........................................................ 78 (一)「在 1A」的語義句法功能 .................................................. 81 (二)「在 1B」的語義句法功能................................................... 86 (三)「在 1C」的語義句法功能................................................... 90 二、「在 2」的語義句法功能 ........................................................ 94 三、小結 ......................................................................................... 104 第四節「在+處所詞」的篇章功能................................................. 104 一、「在+處所詞」的管轄範圍................................................. 104 二、信息焦點 ................................................................................. 110 三、前景與背景 ............................................................................. 114 四、「在+處所詞」的銜接與連貫功能..................................... 118 五、小結 ......................................................................................... 125 第五章 現代泰語處所表達法探討 ..................................................... 127 第一節 論 説 現 代 泰 語 表 處 所 形 式 與 類 型 之 界 定 — — 以 介 詞 「ˈtʰîi」為例 ............................................................................................. 127 一、泰語表處所形式之特徵......................................................... 128 (二)泰語中表處所的概念......................................................... 130 二、泰語表處所介詞的語義分類................................................. 132 四、泰語表處所介詞的語法特徵................................................. 140 (一)論説「ˈtʰîi」與其他表處所標記之詞性 ........................ 140 第二節 現代漢語介詞「在」的功能意義與泰語相對應詞語 ..... 153 一、《現代漢泰詞典》對「在」之泰語對應詞語 .................... 153 二、從泰漢詞典探討現代泰語「ˈtȹîi」的功能語義 .................. 156. VII.

(10) 三、現代泰語「ˈtʰîi」的功能語義延伸情形 .............................. 164 四、泰籍學習者所用來翻譯「在+處所詞」介詞短語的泰語形 式 ............................................................................................................. 169 第六章 漢泰對比分析 ......................................................................... 171 第一節 漢泰對比分析的基本概念與理論 ..................................... 171 一、對比分析的依據與對比範圍................................................. 171 二、漢泰對比的基本概念............................................................. 172 第二節 功能性對比與形式對比 ..................................................... 179 第三節 「在+處所詞」與泰語相應形式語義句法對比分析 ..... 183 一、「在 1」的語義語法對比 ...................................................... 183 2. 二、「在 」的語義語法對比....................................................... 192 第四節 漢泰篇章對比分析 ............................................................. 194 第五節 泰籍學習者使用「在+處所詞」介詞短語的偏誤 ......... 197 一、錯序偏誤(Misordering) ..................................................... 198 二、遺漏偏誤(Omission) ......................................................... 202 三、誤加偏誤(Addition) .......................................................... 203 四、誤代偏誤(overrepresentation) ........................................... 205 第七章 教學排序與教學内容 ............................................................. 207 第一節 教學語法的基本原則 ......................................................... 207 第二節. 漢語「在+處所詞」介詞短語對泰籍學習者的教學排序 .. ............................................................................................ 210. 一、結構:結構愈複雜,困難度愈高。..................................... 210 二、語義:語義愈複雜,困難度愈高。..................................... 213 三、跨語言:跨語言差距愈大,困難度愈高。 ........................ 216. VIII.

(11) 四、「在+處所詞」的教學排序................................................. 219 第三節. 漢語「在」介詞短語對泰籍學習者的教學内容 ............ 223. 一、「在 1」的教學内容 .............................................................. 224 二、「在 2」的教學内容.............................................................. 227 第四節 小結 ................................................................................. 228 第八章 結論 ......................................................................................... 229 第一節 總述 ..................................................................................... 229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省思 ................................................................. 231 參考文獻 ................................................................................................. 233 中文部分 ............................................................................................. 233 泰文部分 ............................................................................................. 235 英文部分 ............................................................................................. 237 網路資訊 ............................................................................................. 238 附錄 ......................................................................................................... 239. IX.

(12) 表目錄 【表 2-1】Li&Thompson 解釋方位詞之總表 ................... 17 一. 【表 2-2 】:沈家煊對介詞「在」有關的句式之分類表 ........ 25 二. 【表 2-3】袁毓林(2002)的環境論元之概念表格 ............. 31 三. 【表 2-4】同時袁毓林(2002)還將環境論元分爲場所、源點和終點 四. 三種角色: ................................................... 31 【表 2-5】袁毓林(2002)的場所、源點、終點三種輪圓之介詞搭配 五. ............................................................. 32 【表 2-6】往前學者將「在+處所詞」之句式分類 .............. 37 六. 【表 2-7】「A 類」轉換成「B 類」之病句顯示表 .............. 41 七. 【表 2-8】崔希亮(1997)對能進入「在+處所詞」「B 類」與「C 八. 類」結構的動詞語義特徵 ....................................... 47 【表 2-9】張國憲(2009)對「B 類」句式與「C 類」句式的語義浮 九. 現表 ......................................................... 50 【表 2-10】張國憲(2010)對「表示狀態呈現的處所」之兩類「在 十. +處所詞」結構之篇章層面綜述.................................. 55 【表 2-11】張漢民和徐赳赳(1992)在篇章層面上討論「在+處所 十 一. 詞」三種句式的分佈狀況 ....................................... 57 【表 2-12】張漢民和徐赳赳(1992)在篇章層面上討論「在+處所 十 二. 詞」三種句式的停頓狀況 ....................................... 58 【表 2-13】張漢民和徐赳赳(1992)在篇章層面上討論「在+處所 十 三. 詞」三種句式的管界狀況 ....................................... 59 【表 2-14】李珊(2008)顯示泰籍生對「在+處所詞」的使用偏誤頻 十四. 率 ........................................................... 63. X.

(13) 【表 2-15】相關研究對介詞「在」之偏誤分類 ................ 63 十五. 【表 3-1】泰國國家語料庫(Thai National Corpus :TNC)所蒐集 十六. 到「thi」之語料庫 ............................................ 69 【表 4-1】「在+處所詞」的相關語義分類 ................... 72 十七. 【表 4-2】介詞「在」的相關句式分類表 ..................... 72 十八. 【表 4-3】「在+處所詞」介詞短語之綜合分類表 ............. 74 十九. 【表 4-4】與「B 類」、「C 類」其搭配動詞的語義特徵 ........ 75 二十. 【表 4-5】「在+處所詞」各句式出現頻率之分析表 ............ 76 21. 【表 4-6】「在+處所詞」語義特徵之出現頻率 ............... 77 22. 【表 4-7】現代漢語介詞「在」之語義及語法的總結表 ........ 104 23. 【表 5-1】泰語介詞「thi」語義特徵之語料庫中出現次數表 ... 139 24. 【表 5-2】泰語表示方位介詞之典型句法結構 ................ 143 二 十五. 【表 5-3】泰語介詞「thi」出現在句中的位置總表 ........... 146 26. 【表 5-4】泰語表方位介詞之合成形象 ...................... 148 二 十七. 【表 5-5】泰國三個時代的單純介詞與合成介詞之出現情況 .... 149 二 十八. 【表 5-6】表終點介詞與省略介詞之用法 .................... 151 二 十九. 【表 5-7】 對「ˈtʰîi」所具有的語義 ..................... 164 三十. 【表 5-8】Pornthip Kitsombat 對泰語介詞「ˈtʰîi」在泰國三個 三十 一. 時代的用法及功能的縂表 ...................................... 167 【表 5-9】 泰籍學習者翻譯「在+處所詞」介詞短語之現象... 169 三 十二. 【表 6-1】漢泰語屬於孤立語語系類型表 .................... 173 三 十三. 【表 6-2】根據語言類型學之漢泰分類比較表 ................ 178 三十 四. 【表 6-3】漢泰表述方位介詞組對照表 ...................... 182 三 十五. 【表 6-4】漢泰介詞短語内部結果 .......................... 182 三 十六. XI.

(14) 【表 6-5】漢泰句法結構之對比表 .......................... 199 三 十七. 【表 6-6】「在+處所詞」之錯序偏誤表(一) .............. 200 三 十八. 【表 6-8】「在+處所詞」之錯序偏誤表(二) .............. 201 三 十九. 【表 6-9】「在+處所詞」之遺漏偏誤表 .................... 202 四十. 【表 6-10】「在+處所詞」之誤代偏誤表 ................... 205 四 十一. 【表 7-1】對泰籍學習者「在+處所詞」教學排序 ............ 220 四 十二. 【表 7-2】對泰籍學習者「在+處所詞」教學排序 ............ 221 43. XII.

(15) 圖目錄 【圖 2-1】從動詞「在」變成後引處所之演變 ................. 11 1. 【圖 2-2】「在+處所詞」之内部結構 ........................ 16 2. 【圖 2-3】引借「意象圖式」解釋「位置「在」」與「位移「在」」 3. (一) ....................................................... 21 【圖 2-4】引借「意象圖式」解釋「位置「在」」與「位移「在」」 4. (二) ....................................................... 22 【圖 2-5】范繼淹(1982)對「在+處所詞」之三分法 .......... 40 5. 【圖 2-6】「A 類」之結構特徵 .............................. 42 6. 【圖 2-7】「B 類」之結構特徵 .............................. 43 7. 【圖 2-8】「C 類」之結構特徵 .............................. 43 8. 【圖 2-9】「B 類」句式與「C 類」句式的語義浮現表 .......... 50 9. 【圖 3-1】本論文之研究架構 ............................... 66 10. 【圖 4-1】「在+處所詞」三類句式出現頻率百分比總表 ........ 77 11. 【圖 4-2】兩類「在+處所詞」語義特徵百分比總值 ............ 78 12. 【圖 4-3】表述處所「在 1」之「意象圖式」 .................. 80 13. 【圖 4-4】表述終點之「在 2」之「意象圖式」 ................ 95 14. 【圖 4-5】「在+處所詞」之篇章功能總結圖表 ............... 125 15. 【圖 5-1】泰語介詞「thi」語義特徵之語料庫中出現次數圖表 . 139 16. 【圖 5-2】泰語介詞的語義框式 ............................ 140 17. 【圖 5-3】泰語介詞「thi」之典型位置 ..................... 143 18. 【圖 5-4】表示泰語介詞「thi」出現在句中的位置圖 ......... 146 19. 【圖 5-5】泰語介詞之内部結構 ............................ 147 20. XIII.

(16) 【圖 6-1】主要分枝方向與中心語參數 ...................... 176 21. 【圖 7-1】結構困難度之排序(一) ........................ 212 22. 【圖 7-2】結構困難度之排序(二) ........................ 213 23. 【圖 7-3】語義困難度之排序(一) ........................ 214 24. 【圖 7-4】語義困難度之排序(二) ........................ 215 25. 【圖 7-5】「在+處所詞」跨語言困難度之排序 .............. 219 26. 【圖 7-6】對泰籍學習者「在+處所詞」之教學排序 .......... 221 27. XIV.

(17) XV.

(18)

(19) 現代漢語「在」與泰語相應形式之對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筆者在收集泰籍學習者對介詞「在」的使用情況時的某個晚上,無 意間看到一個泰國學生在我臺灣朋友的 facebook 上留言「老師工作在哪 兒?我現在學習中文在臺灣」和「老師您好,我很高興見你在 facebook」。看到這些病句,增加了筆者對介詞「在」研究的好奇心。衆 所皆知,介詞「在」是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語法點之一,使用頻率極高 1. ,洪于惠(2007)指出「在」是使用頻率極高的一個介詞,高佔詞頻排. 1. 1)根據《教育部四部電子辭典 1998 年版,1997 年版》。教育部建置的口語語料庫與 書面語料庫1中的「在」字在常用介詞句中的排序數據口語序為 6,書面語序為 2。在 常用介詞中排序第一。表列如下:(資料來源:陳立元 2005;3) 【表 1.1】 常用介詞在教育部口語語料庫與書面語料庫中前 500 個詞的排序1 介 詞 口 序 書 序. 在 到 對 為 讓 跟. 給. 被 把. 用. 6. 14. 27. 32. 55. 65. 67. 80. 108 132 140 183 238 251. 2. 8. 35. 7. 80. 278 127 67. 91. 111 96. 將. 36. 從. 使. 62. 叫. 受. 122 609 146. 2)根據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1986 年版的《現代漢語頻率辭典》(取自陳立元:漢語把 字句教學語法,2005 年,第 3 頁),前 50 個常用詞中語法詞的排序,「在」字句出現 的頻率排序是 6。序表如下: 【表 2.1】 詞 序號. 的 1. 了 2. 是 3. 不 5. 在 6. 個 9. 著 13. 和 17. 也 19. 來 25. 都 26. 詞 序號. 把 28. 去 29. 又 30. 要 32. 能 34. 得 38. 兩 43. 甚麽 45. 從 46. 沒 47. 自己 50. 還 27. 3)根據朱學鋒等(2004)(取自陳立元:漢語把字句教學語法,2005 年,第 3 頁)針 對 1998 年全年 2,600 萬字《人民日報》基本標註語料庫的分析計數據資料,顯示「在 字句」的排序佔所有介詞的第二。數據如下:「在」字的介詞性「在字句」,使用頻 率是 154,646,比率佔 95.22%。. 1.

(20) 第一章. 緒論. 行榜的第四位。對於泰籍學生而言,介詞「在」是他們從初級班就必須 學的詞語,同時「在」也成為教學上一個基礎而必要的語法點。 (1). a)*他在醫院死。. b)他死在醫院。. (2). a)*小安在書櫃後躲。. b)小安躲在書櫃後。. (3). a)他在食堂吃飯。. b)*他吃飯在食堂。. (4). a)媽媽在國際學校教泰文。. b)*媽媽教泰文在國際學校。. (5). a)*妹妹在椅子上坐。. b)妹妹在椅子上坐著。. (6). a)*他在醫院裏死。. b)他在醫院裏死了。. 目前「漢語熱」在泰國興起,使學習漢語的泰國人數急劇增加。針 對上述筆者所列出的例句,爲什麽(1a)、(2a)句不能成立,但換成 (1b)、(2b)句法後就合語法了,而(3)、(4)句却相反呢?,再 加上像(5a)、(6a)的病句,加上了「著」與「了」後,(5b)、 (6b)就能成立了。為什麼同是動詞或同是名詞,有的能進入該格式, 有的就不能進入該格式?筆者一直認爲「在+處所詞」的使用規則一直 是困擾漢語學習者的關鍵點,並且這類偏誤在華語學習與教學的過程中 也不斷地出現,筆者當初參考關於泰籍學習者使用「在+處所詞」介詞 短語的偏誤研究文獻後,也發現泰籍學生在學習漢語過程中出現這類偏 誤的頻率也極高。 Chowvanich(2002)提出泰籍學習者在句中經常把「在+處所詞」結 構 放 在 不 應 該 出 現 的 位 置 , 造 成 語 序 錯 位 的 偏 誤 。 李 茜 ( 2009 ) 與 Maneekanjanasing(2000)發現泰籍學習者在使用「在+處所詞」短語時 經常出現謂語與「在+處所詞」的位置錯誤現象。李珊(2008)也同樣 指出泰國學生使用「在+X」時出現的偏誤主要有遺漏偏誤、誤加偏誤與 錯序偏誤。李(2008)指出有不少的泰國學生使用帶有方位詞的「在+處 所詞」短語時,錯誤地省略介詞「在」或省略方位詞,甚至兩者都省略。 同時也有一部分學生不理解「在+處所詞」短語出現在動詞後的這種句 式。因此,筆者認爲「在+處所詞」對泰籍學習者來說是有一定難度 的,對「在+處所詞」不同句式的特徵不夠瞭解也是他們學習中一個共. 2.

(21) 現代漢語「在」與泰語相應形式之對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同的特點。而且這種現象足以證明介詞「在」對泰籍學習者來説是一個 有相當難度的語法點。這些偏誤,尤其是「錯位」類之偏誤,顯示泰籍 學習者對「在+處所詞」的不同句式沒有完全掌握,筆者從這些偏誤上 得到啓發。換言之,泰籍學習者對「在+處所詞」的使用偏誤證明他們 對「在+X」處所短語還處於理解不深的狀態,這些是本論文主要的研究出 發點。 從另一方面來説,對泰籍學生而言,現代漢語介詞「在」無論是詞 性、用法或詞彙本身的意思都與泰語中表處所的介詞「thi」 完全相同, 兩者語義與結構難以分析,因此泰籍學習者都把「在」注上為泰語 「thi」。若查漢泰詞典或許多泰語的漢語教材等,筆者發現這些工具書 都會使用泰語介詞「thi」來對應於漢語介詞「在」。漢語介詞「在」是 否與泰語介詞「thi」屬於一對一的對應關係呢?問題在於,若現代漢語 介詞「在」之各種層面真的完全可對應於現代泰語介詞「thi」的話,那 麽當泰籍學習者使用介詞「在」加上了處所名詞組合成「在+處所詞」 短語時,爲什麽會反覆產生上述的偏誤呢?實際上,漢語介詞「在」與 泰語的 ที「thi」的意義和用法有同有異。在泰語中,能夠對應於漢語「在 +處所詞」介詞短語的形式相當多元,漢語介詞「在」除了可翻譯成泰 語介詞「thi」之外,還能以其他形式來對應。因此,一般認爲漢語介詞 「在」相等於泰語介詞「thi」的看法,並不能反映語言事實。此現象是 否反應了泰籍學習者對「在+處所詞」的語義及句法的層次上還不夠了 解?综上所述,可以說現代漢語「在+處所詞」短語對泰籍學習者來講 具有一定的難度。並且,到目前爲止尚未有人深入研究過 「在+處所 詞」與泰語相應句式,對漢泰對比這部分還缺乏比較細緻、深入地研 究,並以此題目進行深入地對比分析。因此, 筆者從這些偏誤上得到啓 發,換言之,這些泰籍學習者對「在+處所詞」的使用偏誤是本論文主 要的研究動機,也是筆者很想研究的問題。 筆者希望能透過泰籍學習者掌握 「在+處所詞」介詞短語的過程, 找出介詞「在」的核心功能,及其在語義句法及篇章平面所起的作用, 並找出泰語中相對應形式,進一步深入探討現代漢語「在+處所詞」短 語與泰語表處所相應句式在語義句法語篇章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並且. 3.

(22) 第一章. 緒論. 找出兩種語言之間潛在的異同之處,包括引借對比分析的結果來考察偏 誤情形以及偏誤產生的原因,針對泰籍學習者設計出最適當的教學法, 幫助泰國學生學習「在+處所詞」短语。同时期待本研究會對泰國華語 教學起到一個參考作用,對未來的相關研究工作有所幫助。. 第二節 研究方向與範圍 本論文的研究主題為“現代漢語「在+處所詞」介詞短語與泰語表處 所中相應形式的對比分析與其教學應用”。本文主要只考察現代漢語後 接引處所、地點、方位詞等名詞的介詞「在」,組合成「在+處所詞」介 詞短語結構,至於現代漢語動詞及進行態標記的「在」都不屬於本論文 的研究範圍之內。 研究範圍注重對比分析漢語「在+處所詞」介詞短語與泰語所相應形 式。以現代漢語「在+處所詞」及泰語相應句式為研究對象。論文從「在 +處所詞」短語的不同句式本體出發,探討「在+處所詞」的語義句法及 篇章兩個層面,在繼承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把「在+ 處所詞」在句中的幾種分佈進行歸納總結,透過對比分析找出泰語表處 所中對應於現代漢語「在+處所詞」的形式及用法。 研究範圍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找出現代漢語「在+處所詞」介詞 短語不同句式之特徵與功能以及現代泰語相應形式。二是觀察泰籍學習 者使用偏誤現象,進行漢泰對比分析,借引對比結果來解釋漢語「在+處 所詞」分佈在不同位置時如何與泰語相對應形式表現?再加上探討兩種 語言異同之處如何影響到學習者的使用狀況,如何產生使用偏誤,引借 對比分析的結果解釋其偏誤原因。三將對比分析與偏誤分析的結果應用 在教學上,強調泰籍學習者該注意的事項,爲了能夠使泰籍學習者學習 「在+處所詞」的效果更好,也爲了便於對比,筆者以「在+處所詞」的 各個方面爲主要對比項目。將「在+處所詞」與泰語相應形式在語義句法 和篇章層次的表現,包含語法意義、句法結構、篇章功能等方面進行對 比,討論漢泰兩種語言中的異同之處、使用條件的差異,並且考察泰語 的分佈規律。. 4.

(23) 現代漢語「在」與泰語相應形式之對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因爲本文是從泰籍學習者對「在+處所詞」短語不同句式的偏誤出 發,筆者發現雖然漢泰「在」在詞彙上的意義及用法相同,但泰籍學習 者總會在句法層面上產生偏誤。因此筆者以不同句式的「在+處所詞」為 出研究出發點進行分析語義句法與篇章層面,涵蓋功能性的對比。與泰 語相對應形式對比分析中筆者注重在句法層面上以偏誤項目進行對比, 分析其偏誤並借此對比結果解釋導致偏誤的原因。論文最後以討論漢泰 對比分析的結果,透過對大量相關文獻進行分析考察及結合泰籍學習者 對表處所的「在+處所詞」所犯的偏誤類型及原因。本研究不涵蓋統計或 數字的分析,只以對比分析的結果加上前人研究過的結果,推論歸納各 種類型的偏誤的情形及其原因,引借兩種語言之間的異同點分析泰籍學 習者對「在+處所詞」所犯的主要偏誤及原因。對比分析的結果能讓我們 對偏誤有所瞭解,也可以由此说明對比分析結果的異同之處與泰籍學習 者犯的偏誤之間有很密切的關係。. 第三節 研究架構 本論文共分爲八章 第一章 緒論 说明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向與範圍以及研究架構等 内容。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的部分針對介詞「在」與「在+處所詞」介詞短 語的基本概念和相關理論,回顧較具代表性的語言學家們對現代 漢語介詞「在」的研究語義、句法和篇章不同層面進行討論。最 後的文獻探討還包括泰籍學習者「在+處所詞」使用偏誤研究的 相關文獻。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為本文説明研究架構、語料來源、範圍,研究工具與過 程。. 5.

(24)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章 現代漢語「在+處所詞」之界定 本章内容注重在「在+處所詞」介詞短語的語義、句法及 篇章分析,根據文獻探討及實際語料中所獲得的資料,按照現 代漢語「在」字不同語義及句法形式,將其用法重新分類。並 針對各項用法從其語意句法及篇章層面做一深入討論。 第五章 現代泰語表處所的形式 第五章為現代泰語所對應於介詞「在」的語義句法與功能 之探討,整理出過去學者們對與漢語介詞 「在」之泰語的對應 形式「thi」以及泰語其他表處所相關形式的討論。 第六章 現代漢語「在+處所詞」介詞短語與現代泰語表處所的對應 形式的對比分析 本章將对漢泰兩種語言進行語義句法層面以及篇章層面各 項的對比分析。另一方面也會探討泰籍學習者偏誤產生類型並 分析偏誤產生原因。 第七章 針對泰籍學習者「在+處所詞」的教學排序與教學對策,教 學應用 根據第四章至第六章所討論的結果,討論如何將本研究的 結果應用到教學層面上,找出泰籍學習者學習現代漢語「在+ 處所詞」的教學排序與教學對策,并做教学设计。 第八章 結論 本章展示本論文的研究内容與研究結果,並指出本研究的 不足與省思以及後續研究。. 6.

(25) 現代漢語「在」與泰語相應形式之對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7.

(26)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8.

(27) 現代漢語「在」與泰語相應形式之對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第二章. 相關理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論與文獻探討. 很多漢語學者已經對「在+處所詞」結構做過深入的研究,筆者首 先通過前人對「在+處所詞」結構的研究,將與現代漢語「在+處所 詞」介詞短語有關的相關文獻在本章更進一步整理歸納,以作爲往後研 究討論的参考。 本章主要討論的内容可以分爲四部分:第一節討論「在+處所詞」 中,「在」的基本概念與一般性原則,包括「在」的歷時語義發展、 「在」的詞類、「在」的共時語義。第二節為探討有關「在+處所詞」 的相關理論。第三節擬就漢語語言學者對「在+處所詞」各個層面做文 獻回顧。筆者主要整理較具代表性的漢語學者對「在+處所詞」的看 法,再歸納出研究成果。第四節為泰籍學習者使用「在+處所詞」常見 偏誤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有關「 有關「在+處所詞」 處所詞」之基本概念與一般 性原則 衆所周知,現代漢語介詞「在」使用頻率很高。無論從哪個角度來 看,介詞「在」都是很重要的語法點。因此本節筆者先以介詞「在」為 出發點,將介詞「在」的一般性原則弄清楚再進行下節的研究,討論 「在+處所詞」介詞短語的基本概念。本節内容包括「在」的語義引申 概念、歷時語義發展、處所的概念、「在」的詞類、共時語義功能等内 容。. 一、「在」的語義引申概念 處所介詞「在」本身是一個虛詞, 「虛詞」一般都不表示實在意 義,但並不是完全「無義」。它主要起輔助造句的作用,用來表示某種 文法意義或文法關係。因此若我們要探討介詞「在」的原意,應從實詞. 9.

(28)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在」說起。對於「在」的語意變化現象,《說文解字2》解釋「在」是 個形聲字,從土,才聲。張國憲(2010:484)進一步説明「在」表示草 木初生在土上,認爲「可見其本義表示生存、存在等,是一個存在動 詞」。例如: (7) a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b 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 (《論語·裏仁》) (《左傳·恆公六年》). 張(2010)認爲(7a)句是「存活、健在」之義;(7b)句則是「存 在」之義。由於存在與處所休戚相關,常常帶上「處所賓語」,以表示 人或物處於某處。例如: (8) a 時莊宗遣明宗襲據鄆州,文矩以父母在鄆,一旦隔越,不知存 亡,為子之情,戀望如灼,遂閒路歸鄆,尋莊宗。 (《舊五代史·列傳七》) b 賀孫錄云:「古人之廟不遷。」如太王廟在岐,文王廟在丰。 (《朱子語類》). 張國憲認爲,物化構式的顯著變化是「物」充當句子主語的現象屢 現於文獻中,表述「物」存在於何處,如(8b)。張指出,這一現象違 背構式及物化的常規。因爲按照演化規則,隨著構式及物化程度的提 高,句子主語的生命度和施動力也會隨之增強。但事實上,雖然構式的 及物性得以提高但句子主語的生命度和施動力反而弱化。張認爲,這與 「在」的高頻語義由「存在、健在」轉變為「存在」以及隨之而引發的 構式的賓語是「處所」不無關係,也正是這種句子主語的生命度等級與 構式的及物化程度的扭曲促發了構式形式的進一步複雜化,以建構更爲 複雜的連動結構。就事件類型而言,這類構式的句子主語無論是「人」 還是「物」,表述得都是一個靜態事件,其關注的焦點在於處所。可. 2. 取自說文解字: http://www.shuowen.org/index.php?kaishu=%E5%9C%A8&pinyin=&bushou=&bihua=&jiegoulei bie=&jiegou=&xuxuanfanqie=&juanshu=. 10.

(29) 現代漢語「在」與泰語相應形式之對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見,動詞「在」經歷了一個及物化的過程,而由動詞「在」充任謂語的 構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其軌跡可以描述如下:(張國憲,2010:484). N+在 . N+在+處所. 【圖 2-1】從動詞「 從動詞「在」變成後引處所之演變 1. 一般來説,人們經常隨著客觀事物的多樣化和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 的深化,就很自然地借用原有的一些詞來表示其它相關事物和認知的内 容,進而造成了「一詞多義」(polysemy)的現象,因此出現多義詞是語 言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多義詞經過「隱喻」(metaphor)和「換喻」 (metonymy),從一個「核心意義」(core meaning)發展衍生其它相關 的「引申意義」(extended meaning)(邊琯植 2007;19)。這種現象可 以解釋「在」的「引申意義」(extended meaning)情形,「在」作爲 「動詞」,其原意表示「存在」、「所在」;作爲介詞與處所詞組成短 語可表所在空間,這類語義本質上都還是與原意相關聯,是「在」表示 空間中存在、所在此原意之擴張(洪于惠,2007:62)。. 二、介詞「 介詞「在」之歷時語義發展 黃宣範(1978)認爲現代漢語中的很多介詞如「在、向、對、從」 等在古代漢語裏就擔任介詞的责任了。根據張赬(2002)的看法,從先 秦時期就已經發現引進場所的介詞了,由「於」佔了絕大部分,其次是 「自」。據説,介詞「在」在先秦時期已經出現,但使用頻率低,只有 零星用例,先秦時期只收到 31 個用例。「在+處所詞」位於動詞之後, 引進動作的歸結點如「亡在草莽」、「越在他竟」,或引進滞留的場所 如「附在我身」、「藏在盟府」。同時可受「在+場所」修飾的動詞也 有限,主要是表示事物存在於某處及表示移動、離開義的兩類動詞,前. 11.

(30)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一類動詞有「著、藏、附、戴」等,後一類動詞有「出、去、反、走、 從、越」等。張指出先秦時期值得注意的特殊的現象就是,先秦時期的 引進場所的介詞組一般位於中心成分後,「在+場所」基本位於中心成 分後,不過有少數「在+場所」個別用例位於動詞前的句子,也被認爲 是介詞。例: (9)主人在右再拜。. (《仪禮。聘禮》).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論語。子罕》) (11)齊女侍者在桑上聞之,以告其主。 (《史記 1658》). 到了東漢時期「在+處所詞」修飾的 VP 不再局限於表示移動或位於 某處的動詞,還有很多表示其他意義的動詞,例: (12)我時亦共在其中學。. (《道行般若經 432》). (13)如不可食之物誤葅中。. (《論衝二〇》). 這樣的動詞有「沐浴、被、求、得、學、說、增、誤」等。這個時 期,介詞「在」的使用頻率也有了提高,佛經中「在」佔引進處所介詞 總數的 12%,《論衡》中佔 4%,《史記》中佔 0.1%,佛經中這一變化 體現得更明顯。與前一時期相比,最明顯的變化是使用頻率增多了,用 例的數量也有所增加。這一時期「在+處所詞」從分布上看,既有位於 中心詞前的,也有位於中心詞後的。位於 VP 前時表示 滯留的場所、存 在的場所、發生的場所。例如: (《修行本起經 464》). (14)今者何故在門求通。. (15)如是菩薩已在船若菠蘿蜜中住。 (《道行般若經 426》) (16)何以故,在王遍有威力故。. (《道行般若經 435》). 「在門求通」説明發生的場所,「在船若菠蘿蜜中住」説明滯留的 場所,「在王遍有威力故」説明存在的場所。位於中心成分後時表示滯 留的場所、發生的場所、動作的歸結點。例如: (17)身流在道,心囘鄉内。. (《論衡五八》). 12.

(31) 現代漢語「在」與泰語相應形式之對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18)王宿願人,今系在獄. (《中本起經 152》). (19)不遇退在下流。. (《論衡一》). (20)處在空中。. (《道行般若經 155》). 「身流在道」説明發生的場所,「今系在獄」説明滯留的場所, 「退在下流」、「處在空中」説明動作的歸結點。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處所詞」除含有前面的語義以外,還有表 示動作的起點的用法,这一用法是在這一時期才出現的。魏晉南北朝時 期「在」的使用頻率大大提高了,非佛經類文獻中「在+處所詞」的用 例佔引進場所介詞詞組縂用例的 14%,佛經類文獻中這一筆率為 16%, 由此可見「在」已迅速而廣泛地被使用。張(2002)顯示這時期「在+ 處所詞」位於中心成分前後均可,但位於 VP 前的用例多一些,「在+處 所詞」由主要位於中心成分後變爲主要位於 VP 前,這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在+處所詞」與中心成分詞序上的一個重要變化。 同樣,「在+處所詞」在中心成分前後表示的語義不同,表示動作 的歸結點時只能位於中心成分後,如: (《雜寳藏經 464》). (21)致心頂禮,卻在一面。. 表示發生的場所、動作的起點時一般位於 VP 前,如: (《雜寳藏經 459》). (22)於是須達,在外行經。. 表示滯留的場所時位於中心成分前後均可,如: (《雜寳藏經 497》). (23)正在如來左邊力。. 總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在」產生了引進動作的起點、引進對象 的用法。「在+處所詞」已開始大量前移,介詞詞組在中心成分前後已 開始形成語義對立,表示動作歸結點的「在+處所詞」不能位於 VP 前, 表示動作起點或發生場所的「在+處所詞」位於 VP 前。「在」引導的介 詞詞組位於中心成分後的用例比位於 VP 前的要少,這是這一時期的一個 發展变化。. 13.

(32)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到了唐五代時期,「在+處所詞」按照所表示的語義的不同而分別 位於中心成分前或後的規律大致形成,受介詞詞組修飾的中心成分比以 前要複雜得多。「在」的主要用法是引進發生的場所、之流的場所或動 作的終點,引進動作的起點或經過的場所的例子很少見。這一時期 「在」引進場所佔引進場所介詞詞組總用例的 18%,比魏晉南北朝時期 略有提高。此外,張還提出「在+處所詞」位於 VP 前已佔很大優勢。 張提出「在+處所詞」既可位於 VP 前也可位於中心成分後,位置不 同所表示的語義大致有不同的分工。位與 VP 前表示發生的處所、滯留的 處所、動作的起點等,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未見表示動作歸結點 的介詞詞組位於 VP 前的用例,如: (24)有一上座在山下住。. (《祖堂集十六》). (25)相公每日下朝,常在福光寺内聼道安講經。 (《敦煌變文集 178》). 位於中心成分後表示動作的歸結點或滯留的場所,如: (26)招慶落在什麽處?. (《租堂集十》). (27)恐衣冠親情持勢隱在私家。. (《唐五代卷 167》). 張(2002)總結出「在+處所詞」的位置與語義的關係為,表示動作的 起點、發生的處所、存在的處所的介詞詞組要位於 VP 前,表示動作的歸 結點要位於中心成分後,表示滯留的場所、動作的方向位於中心成分前 後均可。張(2002)將「在+處所詞」的這種分佈規律概括為「介詞詞 組的位置與其所表示的意義相對應」,這一規律也就是現代漢語中的 「在+處所詞」的分佈規律,唐五代時期這一規律已經確立,只有很少 的用例不符合這一規律。 「在」引導的介詞詞組在中心成分前或後時還有一個明顯的區別, 即「在+處所詞」位於中心成分後時 VP 大多數為光棍單音動詞,而位於 VP 前時 VP 大多數都不是光棍單音動詞。張指出 161 例「在+處所詞」 後置的例句中的 VP 為光棍單音動詞的有 140 例,192 例「在+處所詞」 前置的例句中 VP 為光棍單音動詞的有 42 例。此外,他指出 VP 帶真賓語. 14.

(33) 現代漢語「在」與泰語相應形式之對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時介詞詞組大多位於 VP 前,VP 帶補語時除有個別引進方向的介詞詞組 位於是中心成分後外,基本都位於 VP 前,VP 帶准賓語或其他成分時 「在+處所詞」全部位於 VP 前,這些與現代漢語的情況基本一致。 宋代「在+處所詞」的用法與以前一樣。這一時「在」的使用頻率 上升,成爲除「於」以外最常用的介詞。這個時期「在+處所詞」位於 中心成分前後均可,介詞詞組的位置與它所表示的語義基本對應,位於 VP 前表示發生的處所、存在的場所、滯留的場所、經過的場所、動作的 起點,位於中心成分後表示動作的歸結點、滯留的場所。這種語義上的 對立可從下面兩組例句的對比中看出。 (28)公卻只管在這裡說到如何理會。. (《朱子語類 2934》). (29)若裏面有屈曲處,聖入亦必說在上面。. (《朱子語類 2934》). (30)每日只在門外走。. (《朱子語類 2919》). (31)走在什麽處去。. (《宋代卷 70》). A 組「在裏邊說道」表示發生的處所,「說在上面」指出動作的歸 結點。B 組「在門外走」表示發生的處所,「走在什麽處去」表示動作的 歸結點。 元明時期使用最多的介詞就是「在」。「在」還是同樣引進發生的 處所、存在的處所、滯留的處所或動作的歸結點、引進動作的起點的用 法要少一些,但在各類文獻中均有用例,説明當時「在」仍保留著引進 動作起點的用法。這一時代「在」位於 VP 前的用法更为常见。. 三、「在+處所詞 處所詞」短語中内部關係 短語中内部關係. 介詞起標記作用,依附在實詞或短語前面共同構成「介詞短語」。 前面我们探讨過有關介詞「在」的一般性原則,現在開始探討能與介詞 「在」組合成「在+處所詞」之空間處所語義所謂「處所詞」的概念。 首先我們來界定什麼是處所詞,筆者爲了把這一點弄清,針對「在+處 所詞」語義内容一般性原則,介紹一些可充當「處所」成分詞語或短語 的相關資料,作爲基礎的考察參數,爲了可以在下一節進一步的深討。. 15.

(34)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Li & Thompson(1983)解釋以及將「在+處所詞」表處所短語的内 部結構如下解釋:. 3. 在 + 名詞組 (方位詞). 【圖 2-2】「在+處所詞 處所詞」 處所詞」之内部結構 2. (32)他們在房子後面修理電視機。 (33)我把鉛筆插在瓶子裏頭。. 全部畫底線的部分就是我們所要討論的「處所詞」部分,仔細分析 結構會看到「處所短語」包括三個部分,介詞「在」、名詞、方位詞。 此外,黃婉梅(2002) 「在+處所詞」短語中的「處所詞」基本上以屬 於方位詞結尾的體詞性結構。根據 Li & Thompson(1983)與黃婉梅 (2002)的解釋,「方位詞」是出現在名詞後面的成分,包括很多格式 如顯示的下表所示:. 3. 在 + noun phrase(NP) – (locative particle). 16.

(35) 現代漢語「在」與泰語相應形式之對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表 2-1】 】Li&Thompson 解釋方位詞之總表 一 一 一 一. 邊. 面. 頭. 上. 上邊. 上面. 上頭. 下. 下邊. 下面. 下頭. 裏. 裏邊. 裏面. 裏頭. 外. 外邊. 外面. 外頭. 前. 前邊. 前面. 前頭. 後. 後邊. 後面. 後頭. 旁. 旁邊. 中間/當中 左. 左邊. 左面. 右. 右邊. 右面. 東部. 東邊. 南部. 南邊. 西部. 西邊. 北部. 北邊. 這兒/這裡. 這邊. 這面. 這頭. 那兒/那裏. 那邊. 那面. 那頭. 關於「在+處所詞」短語中所謂「處所詞」的概念,到底「處所」 指明的是什麽類型的詞語呢?。劉月華(1983)(取自陳靜子:2004 年,63 頁)總結出處所構成種類,並指出所謂的處所詞語就是「名詞+ 方位詞」,劉的此説法與 Li&Thompson(1983)大致相同。這裡指的名 詞就是表示空間方位的參照物,而方位詞指的是表示以參照物為准的方 向和相對位置,按照構成特性可分爲單純方位詞和合成方位詞。劉月華 (1983)將「在+處所詞」中的「處所詞」構成分爲以下四類:. 17.

(36)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1. 方位詞,如:上、下、前、後、外、左、右等 2. 表示地方的專有名詞,如: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北京大學等 3. 表示處所的代詞和一般名詞,如:圖書館、學校、門口、附近等 4. 表示處所的名詞短語,如:報上、身旁、橋下、天上等。. 除了多數學者對處所詞語提出看法之外,筆者主張將陳靜子 (2004)對「處所詞」的定義,爲了了解得更詳細明瞭,下面舉例來进 行補充討論。陳(2004)參考了劉月華的分類方式,並進一步將與介詞 「在」搭配的處所語義範疇的「方位詞」指稱擴大,陳(2004)指出, 在此通稱方位詞成分通指與介詞「在」詞組中,除了參照物以外,具有 指示方位和位置功能的語詞。並將「方位詞」分成六類如下: 1.單純方位詞。指的就是由單音節構成的方位詞,是最基本的方位詞,如 「上」、「下」、「裏」、「外」、「前」、「後」、「左」、「右」等。 如: 「四周除了風聲之外就是沙,鎊鎊地在空氣中飛揚著。」 2.合成方位詞。單純方位詞前加上「以」或「之」,或是後邊加上 「邊」、「面」、「頭」等構成合成方位詞如「上邊」、「下頭」、 「前面」、「北方」等。如: 「我們在石塊後面看得膽戰心驚。」 3.處所代詞。亦即代表處所的代詞,如:「這裡」、「哪裏」、「附 近」等。如: 「等這個女人蹲在那裏突然唱起歌時,我忍不住哈哈大笑。」 4.名詞+方位詞。這裡的名詞為一單音節貼著詞素,一般不能單獨存在於 句子中,而與方位詞組合成一個新的詞語,與劉月華所說的「一般名. 詞. +方位詞」不同。如:「門口」、「街上」、「身上」、「背後」等。如: 「我在鎮上買東西。」. 18.

(37) 現代漢語「在」與泰語相應形式之對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5.其他搭配方式。也就是說與介詞「在」搭配的不是方位詞,而是其他成 分,例如直接作爲介詞「在」賓語的「一起」。如: 「原來是一付駱駝的頭骨,慘白的骨頭完整地合在一起。」 6.零形式方位詞,亦即介詞「在」詞組中,除了介詞「在」以及表示處所 的名詞外,沒有任何的方位詞及搭配方式,故意次稱之。如: 「況且我就是去了,大半的時間也會在各處旅行。」. 總而言之,對於「何謂處所詞?」的問題,到現在應該有了一定的概 念。筆者認爲朱德熙(1982)對「處所詞」所下的定義很適合解答該問 題,朱認爲「處所詞」是能做「在/到/往」的賓語並且能用「哪兒」 提問,用「這兒/那兒」指代的體詞」。根據朱(1982)的這個定義我 們可以很容易地解答「何謂處所詞?」。 最後,從上述所提到的參考文獻中發現,充當「NP」成分的詞或短 語豐富多樣。黃婉梅(2002)認爲,實際上,其中「NP」成分有一个共 同點,即在語義上,句中使用的「在 NP」的這個義項屬「空間」這個大 語義場。當然空間的類型可點可綫,可面可體,也可大可小,可具體可 抽象。例如: (a). 在終點/在跑道上. (點/綫型空間). (b). 在黑板上/在大廳裏. (面/體型空間). (c). 在針尖上/在天地之間. (小/大型空間). (d). 在屋裏/在記憶深處. (具體/抽象空間). 筆者在此引借洪于惠(2007)對「在+處所詞」中之「處所詞」成 分解釋來作結語: 「如此可見,充當「處所詞」成分的範圍很廣, 從詞性的概念「處所」可 以是名詞、代詞、方位詞等,從空間範圍的形象,「處所」也可包括「非三 維空間」和「三維空間」,即從空間的體型「處所」也可分爲點、綫、面、 體,大、小、具體、抽象等豐富多樣。」 (洪于惠,2007). 19.

(38)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第二節 有關「 有關「在+處所詞」 處所詞」之相關理論 本研究參考的相關理論範圍分爲三:一為認知語言學的意象圖示 (image schema),二為「在」的相關句式研究,三為「在」的格語法相 關語義研究。. 一、意象圖示( 意象圖示(image schema) )與「在」的「空間」 空間」概念 據説,空間介詞在漢語語言應用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介詞不是 實詞,介詞作「虛詞」本身沒有意義,表示兩個實體之間的關係。因此 如果我們只從介詞本身的語義來探討其語法,就无法解释它 的用法与特 征。對於這種現象,我們可以依靠認知語言學的「意象圖示」。意象圖 式是一種高度抽象的類比。因為意象圖式是通過空間關係經過高度抽象 而獲得的,因此絕大多數意象圖式可以用線條等簡單圖形表示。這種圖 式在解說時可以給人一種具體的感覺。就像 Langacker(1987)曾經論 説:「imagery can be an essential aspect of meaning even if it is insufficient 4. by itself.」 。 根 據 Langacker ( 1987 ) 的 意 象 圖 式 , 主 要 由 射 體 ( trajector , TR)、陸標(landmark,LM)和路徑(PATH)三部分組成,表現的是 TR 與 LM 之間某種不對稱的關係,TR 為這一不對稱關係中的主體,其空 間方位有待確定,LM 為參照物,為主體的方位確定提供參照。TR 所經 過的路徑稱為 PATH。意象圖式既可表示 TR 與 LM 之間的靜態關係,也 可表示二者之間的動態關係。當所表示關係為靜態關係時,PATH 為零。 意象圖式結構雖然是確定的,但它們是動態的,它的動態性主要體現在 兩個方面:一方面,意象圖式是一種能動性結構。它來自經驗,但不是 被動容納經驗的容器。另一方面,它是相對靈活的,可作適當的調整以 適應于同一圖式上的不同情境。所以意象圖式的動態性對解釋詞彙的多 義現象有重要的作用(王新建 ,2008)5。. 4 《认知语法基础(Ⅰ)·理论前提》,1987 by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 9 月影印版 5 《例如:從認知角度看介詞 out of 句式隱喻》. 20.

(39) 現代漢語「在」與泰語相應形式之對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Johnson ( 1987 ) 6 提 到 一 般 常 見 的 意 象 圖 示 結 構 包 含 容 器 圖 式 (Container)、路徑圖式(Path)、力一動力圖式(force-dynamic)等。 爲了掌握地更清楚,筆者在此引借了洪于惠(2007)提出的例句來解釋 此理論,若以「他在圖書館裏」這個句子為例,我們便能用容器圖示理 解之,也就是把抽象的容器概念投射到空間的區域上。句中的「他」為 TR,「圖書館」為 LM,而 PATH 為零,TR 和 LM 間是靜態關係,表示 TR 存在於容器 LM 中。至於路徑圖示則有起點和終點,如「他走出房 間」,「他」為 TR,「房間」為 LM,且包含 PATH,以 LM 為參照 點,TR 產生位移,TR 和 LM 間是動態關係。 a.容器隱喻圖示. b.路徑隱喻圖示 LM TR. TR LM. 【圖 2-3】引借「 引借「意象圖式」 意象圖式」解釋「 解釋「位置「 位置「在」」與「位移「 位移「在」」(一 」(一) 3. 對於出現在狀語、補語及定語位置的介詞,洪亦利用第二節中出現 的一些句例,以意象圖示來解釋,結果發現出現在狀語、定語位置的 「在」可引介所在,即以容器圖示理解,如:「他在桌上寫字」,「寫 字」為 TR,「桌上」為 LM,而 PATH 為零,TR 和 LM 間是靜態關係, 表示 TR 存在於容器 LM 中,「寫字」這個事件發生在「桌上」;另外, 「在」還引介終點/所至,出現在動後作動詞補語的「在」表「終點」, 而引介終點的「在」也僅能出現於動後位置,例如:「字寫在桌上」, 「字」為 TR,「桌上」為 LM,且包含 PATH,以 LM 為參照點,TR 產 生位移,TR 和 LM 間是動態關係。(洪于惠,2007:62-65) 6 取自洪于惠《「在」之語料庫分析及其教學語法》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的整理。. 21.

(40)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a.容器隱喻圖示. b.路徑隱喻圖示. TR. TR LM. LM. 「在+處所」作狀語. 「在+處所」作補語. 他在桌上寫字。. 字寫在桌上。. 在院子裏有一只狗。. 書掉在地上。. 【圖 2-4】引借「 引借「意象圖式」 意象圖式」解釋「 解釋「位置「 位置「在」」與「位移「 位移「在」」(二 」(二) 4. 簡單的說,表處所介詞「在」句式的意象圖式既可表示物體之間(TR 和 LM)空間關係的動態關係,又可表示靜態關係。 筆者認爲我們可以利用其意象圖式和相似聯想,通過對介詞「在」 句式隱喻和認知語義分析討論,找出潛在的語義功能與其特徵,揭開用 法复杂的介詞「在」的使用之谜。. 二、「在」的「構式語法」 構式語法」理論之研究 理論之研究 一般來説,介詞主要表達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係,它反映在句子結 構上就是一種句式。對漢語語法教學而言,現代漢語介詞短語「在+處 所詞」有著繁華多樣的用法,所以學習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不知所 措、混淆使用。據筆者觀察,當外籍學習者學習「在+處所詞」介詞短 語時,最感到困惑的地方為介詞「在」各句式所表达的不同語義。換言 之,介詞的語義特徵表現在不同的句式表現。然而泰籍學生對表處所介 詞「在」的複雜性還缺乏深刻的理解。這種現象會影響到他們對「在+ 處所詞」的理解掌握,甚至導致使用的偏誤。本文固引用認知語法理論. 22.

(41) 現代漢語「在」與泰語相應形式之對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的「構式語法」7(Construction Grammar )的觀點來探討「在+處所詞」 介詞短語,應用了認知理論的兩位學者,Goldberg (1995)與沈家煊 (1999)對於介詞「在」相關句式之看法,我們往下繼續討論。. (一)Goldberg( (1995) ) 構 式 語 法 ( Construction grammar ) 由 Goldberg ( 1995 ) 和 Kay (1995)等人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創立,以 Goldberg 為代表人物。該語 法理論源於 C.J.Fillmore(1982)的「框架語義學」,其認識論、方法論 與認知語言學一脈相承。後來,Goldberg(2006)把其構式語法稱作認知 構式語法。 上面說了,構式語法理論是根據 Fillmore 的框架語義學的理論思想形 成的。Fillmore 用「框架」這個詞涵蓋了諸多「圖式」(schema)、「腳 本 」 ( script ) 、 「 情 景 」 (scenario) 、 「 觀 念 框 架 」 ( ideational scaffolding ) 、 「 認 知 模 式 」 (cognitive model) 、 「 民 俗 理 論 」 ( folk theory)等概念。顯然,「構式語法」理論是以認知語言學為理論背景 的。 8. Goldberg(1995:4)對「構式語法」提出理論的觀點 : 「假如說,C 是一個獨立的構式,儅且僅儅 C 是一個形式(Fi)和意義 (Si)的對應體,而無論是形式或意義的某些特徵,都不能完全從 C 這個構 式的組成成分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構式推知。」9 (取自陸儉明: 「句式語 法 」理論與漢語研究,中國語文 2004 年第 5 期). 7. 「Construction Grammar」 亦被譯為「句式語法」、「架構語法」、「框架語法」、 「構塊式語法」等不同的稱法 。 8 取自陸儉明:「句式語法 」理論與漢語研究,中國語文 2004 年第 5 期 9 「C is a CONSTRUCTION iffdef C is a form-meaning pair <Fi, Si> such that some aspect of Fi or some aspect Si is not strictly predictable from C’s component parts or from other previously established constructions.」. 23.

(42)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從 Goldberg 所解釋的看法,我們可得知,構式的範圍不僅包括一般 所說的句式,還包括成語、複合詞、語素等。構式語法對語言現象的分 析不是從語言的組成成分入手,而是採取「所見即所得」的功能主義方 法,將詞彙、語法、語義、語用視爲一個整體,凡是構式,無論簡單複 雜都有自己獨立的形式、語意或功能。構式語法的觀點認爲:語言的功 能使語言的形式得以形成或改變,因此對語言的形式研究離不開對意義 和功能的審視。形式和意義是密不可分的結合體,任何一種語言形式, 只要不能從其組成成分或結構中預測出意義就可以稱爲構式。 從句式這個平面說,按 Goldberg 的構式語法理論來説,句式有獨立 的語義,強調構式的獨立性,即「一個意義一個構式」,語言形式和意 義之間存在一對一的映射關係,因此一個句子的意義,並不能只根據組 成句子的詞語的意義、詞語之間的結構關係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句式所 能推知,句式本身也表示獨立的意義。換句話說,不同的形式必然具有 不同的意義。 Goldberg 以構式(construction)的論元結構為研究中心,認爲動詞不 能決定句子的生成,並否定構式内部和構式之間存在轉換關係,構式的 意義才是構式生成的關鍵,因此語言就無所謂層級性和遞歸性。 根據構式語法理論的看法「一個句子的意義,並不能只根據組成句 子的詞語的意義、詞語之間的結構關係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句式所能推 知,句式本身也表示獨立的意義」。因此本文受了上述看法的啓發,而 引用該看法去討論本文的研究對象「在+處所詞」不同句式所表達的功 能。. (二)沈家煊( 沈家煊(1999) ) 沈家煊(1999)發現 「在 x」 可以在各句式中的分佈部一,沈在 《 「在」字句和 「給」 字句》主張把「在 x」 在句式可能出現的位置分 成 Z1、Z2、Z3 和 Z4(Z 句代表「在」字句),同時也包括 Z2′和 Z4′ (Z2′和 Z4′是 Z2 和 Z4 的壓縮形式)。沈提出一個觀點,不同的詞類. 24.

(43) 現代漢語「在」與泰語相應形式之對比分析及教學應用. 序列代表不同的句式,但是句式並不等於此類序列。一個句式是一個 「完形」(Gestalt),即一個整體結構。 所謂「完形」,有人稱之爲「圖式」(schema, Rumelhart 1975), 「框架」(frame, Fillmore 1982),「理想化的心理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Lakoff 1987)等,名稱雖異,但都是一個整體性的心理 意象,沈認爲只有把握句式的整體意義,才能解釋許多分詞類未能揭示 的語法現象,才能對許多對應的語法現象作出相應的概括。句式整體意 義的把握跟心理上的「完形」感知一致,都受一些認知原則的支配, 「完形心理學的重要原理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因此句式的整體意義 不等於各組成部分的就簡單相加。整體可能有這樣一些屬性,它們不是 從對組成部分的分析中推斷出來的,因此不能通過對各部分的分析來認 識整體的全部性質。沈家煊以認知原則來討論介詞「在」有關的各句式 的整體意義,筆者將沈對「在」的說明加以整理,如下【表 2-2】 所 示:. 【表 2-2 】:沈家煊對介詞 沈家煊對介詞「 介詞「在」有關的句式之分類表 二 二 二 二. 形式. 整體意義. 例句. Z1. 在 xSVO. 在某處所發生某時間. 在黑板上我寫了幾個字. Z2. S 在 xVO. 我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字 在某處所發生某動作. Z2′. S 在 VO. 我在寫字. Z3. SVO 在 x. Z4. SV 在 xO. 動作作用下事物達到某處所. 我寫在黑板上幾個字. Z4′. SVxO. 動作和達到是一個統一過程. 我放桌上一盆花. 動作作用下事物達到某處所 動作和達到是兩個分離過程. 25. 我寫了幾個字在黑板上.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畫分語言範疇(language categories),分析學者由於對語言的研究,發現

唯物主義 階級鬥爭 社會革命

敦煌患文雖然是禮懺法門的應用文書,有點格式化與過分老套的語言形式,但是卻保存

所謂 HPM,是 Relations between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 (數學史與數學 教學之關連)的縮寫,同時,它也代表一個以此為宗旨、且隸屬於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

「畫皮」之意 《現代漢語詞典》  【畫皮】 huà pí ㄏㄨㄚˋㄆㄧˊ 傳 說中妖怪偽裝美女時披在身上的人皮,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及絕大部分專上院 校接納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的「達 標」

加強「漢語拼音」教學,使學生掌握

Learning Strategies in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A Review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