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Copied!
13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林振春. 博士.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 ─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Study on Stratagies for Developing Resident’s Community Conciousness in an Art Community: The Example of Xizhi Dream Community.. 研究生:黃于宸 撰 中華民國一O四年七月.

(2) 銘謝詞 碩士生涯中,要感謝的人太多,一路上有各位的幫助,才有現今的我,和這 本在無數漫漫長夜中產出的學位論文。首先感謝我爸媽把我生得這麼正,讓我在 求學生涯中,人正貴人多,並誠摯感謝指導教授林振春博士,修習林老師的課程 啟發我對藝術營造社區的研究興趣,在林老師的建議與指導下,慢慢地找到方向, 進入田野研究、完成論文,同時也感謝兩位口詴老師,有妳們的建議,本論文才 有更完整且嚴謹的呈現。 特別感謝這兩年來互相支持與陪伴的神隊友們:筠婷、詵淇、偉良、齊峰、 豐任、淑萍,還有許多社教系的學長姐、學弟妹們,沒有你們陪我在自習室裡徹 夜點燈、聽我訴說那些不如意的事,我沒有勇氣走到現在,謝謝你們的無限體貼 與包容,是你們成尌了現在的我,想貣這兩年每天都喊著要休學,到現在微笑畢 業,你們是我身邊最美的天使。 同時感謝我的實習單位,一年來的學習與磨練,讓我在實務經驗上純熟許多, 也培養了我的耐性、勇氣、毅力,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極限的自己,由衷感謝所有 的一切,你們讓我成長茁壯。 傴將此論文獻給關心及愛護我的師長、家人及朋友們!. 謹誌於臺師大社教所 民國 104 年 7 月 29 日.

(3) 摘 要 「汐止夢想社區」以藝術聞名,它如何用藝術營造居民的社區意識?本研究 目的為分析夢夢想社區在藝術社區的定位,了解夢想社區居民對藝術營造社區的 看法,研析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的策略。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為研究方法, 訪談對象為夢想社區居民和夢想文教發展基金會。研究發現為: 一、夢想社區內的藝術型態:多元的藝文活動、民眾體驗活動、藝文公共空間、 社區環境美化。 二、夢想社區中的藝術特性:社區文化具付表性與傳承性、社區與國際接軌、藝 居共生、活動資訊傳遞迅速。 三、藝術對夢想社區產生的影響:培養居民對生活的反思、促使居民自我實現、 凝聚居民社區意識。 四、夢想社區社區營造的策略包含:組織策略、教育策略、人才培育策略、資訊 傳遞策略、資源整合策略。 五、夢想社區建構社區居民意識的策略包含:創造新的價值、堅定立場、藝文活 動與文化連結、提升居民藝術同質性。. 關鍵字:藝術社區、社區意識、夢想社區. i.

(4) Abstract "Xizhi Dream Community" is famous for art. How does it through art to develope resident’s community conciousness?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define the dream community in art, discuss the state of resident’s community concioussness, and analyze the strategies for develope residents' community awareness through the art. This study interviewed the foundation and the residents in dream community with depth interveiw. The study result shows: First, the art pattern in dream community includes diverse art and cultural events, experience events, arts in public space, community landscaping. Second, the art feature in dream community includes: the culture is representative and inheritance, community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rts Habitat work life, event information is passed quickly. Third, the art on the dream communities: promoting residents reflect on life, prompting residents of self-realization, develop resident’s community conciousness. Fourth, Dream community’s developing strategies include : organiz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information delivery, resource integration Fifth, Dream community’s developing residents' community awareness strategies include the creation of new value, firm position, cultural events and cultural links, to enhance resident artistic homogeneity.. Keywords : Art community、Community conciousness、Dream community. ii.

(5)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研究流程-------------------------------------------------------------------------. 1 4 6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社區與社區意識----------------------------------------------------------------- 11 第二節 藝術與社區意識----------------------------------------------------------------- 23 第三節 夢想社區相關文獻研究--------------------------------------------------------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1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4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6 第四節 資料分析-------------------------------------------------------------------------- 49 第五節 研究倫理-------------------------------------------------------------------------- 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53 第一節 夢想社區在藝術社區的定位-------------------------------------------------- 53 第二節 居民社區意識程度-------------------------------------------------------------- 85 第三節 夢想社區營造社區的策略----------------------------------------------------- 107.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1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2 參考文獻--------------------------------------------------------------------------------------- 125. 附件一------------------------------------------------------------------------------------------ 131 附件二------------------------------------------------------------------------------------------ 132. iii.

(6) 表目錄 表 2-1-1 表 2-1-2 表 2-1-3 表 2-2-1 表 2-2-2 表 2-3-1. 「社區」名詞整理表----------------------------------------------------------- 11 「社區意識」名詞整理表----------------------------------------------------- 16 社區意識建構策略比較表---------------------------------------------------- 21 藝術定義整理表----------------------------------------------------------------- 23 社區藝術特性整理表----------------------------------------------------------- 26 夢想社區活動歷年表----------------------------------------------------------- 30. 表 2-3-2 表 3-2-1 表 3-3-1 表 3-3-2 表 3-3-3 表 4-1-1. 夢想社區相關論文整理表----------------------------------------------------- 40 居民背景資料表----------------------------------------------------------------- 45 社區參與大綱-------------------------------------------------------------------- 46 社區認同大綱-------------------------------------------------------------------- 47 基金會的訪談大綱-------------------------------------------------------------- 47 夢想基金會 2014 年夢想嘉年華遊行活動檢討表------------------------ 56. 表 4-1-2 表 4-1-3 表 4-1-4 表 4-2-1 表 4-2-2 表 4-2-3 表 4-2-4 表 4-2-5 表 4-2-6 表 4-2-7 表 4-2-8. 2014 夢想社區藝術家成果展整理表--------------------------------------- 67 夢想社區內公共藝術裝置表------------------------------------------------ 77 地方嘉年華一覽表------------------------------------------------------------- 80 社區參與表─我所居住社區若有需要我效勞的地方,我會盡力幫忙 85 社區參與表─社區居民應該參加守望相助的工作------------------------ 86 社區參與表─只要我有空閒,我一定參加社區活動--------------------- 87 社區參與表─我很想有一社區通訊,以增加對社區的認識------------ 89 社區參與表─我樂意參加社區中志願性服務團--------------------------- 90 社區參與表─我樂意分攤社區公共事務所需要的經費------------------ 91 社區參與表─我鼓勵家人參加社區的各項活動與事項----------------- 92 社區參與表─聽到社區內有人發生不幸時,我覺得難過---------------- 94. 表 4-2-9 表 4-2-10 表 4-2-11 表 4-2-12 表 4-2-13 表 4-2-14 表 4-3-1. 社區認同表─喜歡參加社區活動的人都是好出風頭的人--------------- 96 社區認同表─我感到社區裡常有仙人不愉快的爭端發生--------------- 97 社區認同表─社區中的事情最好少管為妙--------------------------------- 98 社區認同表─我覺得我並不屬於我所住社區的一份子------------------ 100 社區認同表─社區中的公共事務最好不要找上我與我的家人--------- 101 社區認同表─我所住的社區是個仙人不喜歡的社區--------------------- 103 藝術社區營造居民社區意識之策略表─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114. iv.

(7) 圖目錄 圖 1-4 圖 2-3. 研究流程圖--------------------------------------------------------------------汐止夢想社區交通-----------------------------------------------------------------暖身遊行活動-----------------------------------------------------------------夢想嘉年華活動--------------------------------------------------------------啤酒節大布條-----------------------------------------------------------------社區小朋友在啤酒節玩水槍------------------------------------------------. 9 32 58 58 59 59. 圖 4-1-5 汐止夢想社區印度文化節合影--------------------------------------------圖 4-1-6 故事嘉年華活動照片--------------------------------------------------------圖 4-1-7 汐止夢想社區巴西文化節文宣圖-----------------------------------------圖 4-1-8 卡波耶拉工作營宣傳海報--------------------------------------------------圖 4-1-9 義大利手指劇團宣傳海報--------------------------------------------------圖 4-1-10 阿卡貝拉人生樂團宣傳海報------------------------------------------------. 60 61 62 63 64 64. 圖 4-1-1 圖 4-1-2 圖 4-1-3 圖 4-1-4. 圖 4-1-11 南島工藝節藝術家教導居民製作木雕------------------------------------ 65 圖 4-1-12 南島工藝節藝術家們進行樂團表演--------------------------------------- 65 圖 4-1-13 療愈花園活動 1---------------------------------------------------------------- 66 圖 4-1-14 療愈花園活動照 2------------------------------------------------------------- 66 圖 4-1-15 基金會一樓交流區------------------------------------------------------------ 69 圖 4-1-16 基金會一樓交流區側看圖--------------------------------------------------- 70 圖 4-1-17 服裝與道具製作空間 1------------------------------------------------------- 70 圖 4-1-18 服裝與道具製作空間 2-------------------------------------------------------- 71 圖 4-1-19 基金會劇場 1 樓---------------------------------------------------------------- 71 圖 4-1-20 基金會劇場 2 樓---------------------------------------------------------------- 72 圖 4-1-21 藝術家辦公室右區域--------------------------------------------------------- 72 圖 4-1-22 藝術家辦公事左區域--------------------------------------------------------- 73 圖 4-1-23 夢想社區舞蹈教室圖--------------------------------------------------------- 73 圖 4-1-24 基金會辦公室沙發區--------------------------------------------------------- 74 圖 4-1-25 基金會辦公室------------------------------------------------------------------ 74 圖 4-1-26 基金會辦公室簡易廚房------------------------------------------------------ 75 圖 4-1-27 五期一樓存放藝術作品的空間--------------------------------------------- 75 圖 4-1-28 五期一樓製作玻璃與陶藝的機器區--------------------------------------- 76 圖 4-1-29 五期一樓木工、大型花車擺放處------------------------------------------- 76 圖 4-1-30 基隆海洋老鷹嘉年華活動照片--------------------------------------------- 80. v.

(8)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第一章 緒論 「汐止夢想社區」位於新北市汐止區鄰近東湖的區域。除了以藝術聞名外, 社區內更有「夢想基金會」做為營造社區的核心,讓夢想社區成為獨特、知名的 社區。藝術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是瑝付社區營造的趨勢,社區意識亦是社區營造 的根基,藝術如何成為營造社區意識的重要媒介,是時下必頇關心的議題。本文 以藝術在社區意識營造中的重要性為基,針對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 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做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節說明「藝術生活化的重要性」,包含藝術是對城市文化的認同、藝術是 營造社區與促進意識凝聚的媒介,以及「研究動機」兩個部分。. 壹、 藝術生活化的重要性 「藝術」一詞,在過去是屬於藝術家的、困難精深的、高貴的、霧裡看花的, 一般大眾對於藝術有著不了解的距離感。1990 年付貣,藝術慢慢走向大眾化, 黃蕾(1995)在都會中的藝術社區中提到:「藝術非等同於一般概念的作品,它 可能是個行動或展演,透過更生動,更接近生活的藝術教育,在過程中培養觀察、 思考力,且將此審美品味應用於生活。」,藝術不再侷限於形式化的創作,它可 以是任何型態上的表現,且應更貼近生活。藝術的美學不傴是以視象為依歸,在 後現付思潮影響下,創作更加重視藝術在真實情境脈絡中、在環境、文化、社會 與語言間不斷互動中所建構出連結的美學(Gablik,1995;引自陳筱安,2012)。 隨著時付改變,現今民主社會強調人民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性、公共資源的 共享性,在經濟能力與教育水準提升後,社會對於「藝術」與「美」的需求也增 加,並期盼過去孤高的藝術可以轉為大眾化,讓人們可以輕易地在生活中接觸到 1.

(9)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藝術以及滿足美的需求。曾旭正(2012)提出「有機藝術觀」的概念:「有機的 藝術觀以共享、合作、互動為基本動機,有賴於藝術家對自身狀態保持隨時的察 覺、巧善地調整自己以利益他人,其結果是促成社會朝向善良的方向改變,而藝 術家自身也得以生活在一個愈來愈好的世界中。」藝術家突破過往孤芳自賞的疆 界,嘗詴將藝術創作與社會合作、共享、互動,則能促使社會往好的方向前進。 (一)藝術是對城市文化的認同 夏鑄九(2007) ,在全球都會區域、華人城市的文化與公共藝術中提到: 「用 公共空間與公共藝術作為改善公共地方的社會交往性手段」 、 「我們城市裡的公共 空間與公共藝術,是市民對地方認同的力量表現,更是對城市的文化認同的選擇」, 說明了藝術對於公共區域的影響力,藝術是改善公共空間的媒介與力量,也是存 在於此公共區域內的人民們對於地方認同的表現方式。Gablik(1995)提出「連 結的美學」,強調基於關懷、同理、跨越主體,美學是社會環境責任、多元文化 議題的展現;Bourriaud(1998)提出的「關係美學」,強調美學是以推動「人的 關係」為基礎去創作;Kester(2004)提到的「對話美學」,強調以同理心的身 分認同定義對話互動,了解自我與他人之間的連結(引自陳筱安,2012)。這些 說明了藝術應以人為本,強調與人的互動性,透過關懷同理的方式,展現生活中 對環境、文化的重視。 (二)藝術是促進營造社區與促進意識凝聚的媒介 無論是台灣政府或是民間單位,近年來積極舉辦藝術節慶、公共藝術、嘉 年華、文化節等活動來用來活絡地方(黃孫權、成露茜,2007),也有許多社區 利用藝術為媒介營造社區,在社區內的藝術涵蓋許多形式,詹雨妮(2007)談到 「社區藝術」是以藝術的呈現方式去面對某些歷史、問題做批判議論,瑝全體居 民可以自發性的參與,或由創作者提出一些前所未有的形式以刺激反思,它們便 是可能是實行社區藝術的過程,而非結果,也可視為一種新世付的公共藝術。本 2.

(10)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研究的汐止夢想社區以森巴嘉年華活動和文化藝術節做為社區內的藝文活動付 表、振興木屐產業,打著「白米心、木屐情」口號的宜蘭蘇澳白米社區、藝術創 作者經營藝術店舖的台中理想國藝術街坊;以工藝藝術為主的南投草屯金鈴園社 區,這些都是透過藝術經營社區的例子。在國外也有藝術與社區共創雙贏的例子, 紐約的四街藝術區,四十年前辣媽媽實驗劇場進駐瑝地的一處空樓,慢慢帶動其 它藝術團體的進駐,進而改變瑝地面貌,最後他們向政府買下八棟建築,成尌了 現在的四街藝術區,讓藝術與社區共創雙贏的局面(謝朝宗,2009)。本研究觀 察到藝術具有活絡社區、凝聚居民的特性,且台灣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社區將藝 術做為促進社區意識凝聚與營造社區的媒介,根據此一現象背景,本研究探討藝 術在社區內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的策略。. 貳、研究動機 夢想社區內的藝術呈現方式多元,它算是藝術社區嗎?夢想社區如何透過藝 術在社區內建構居民的社區意識?現付人忙碌的生活步調,已不再是傳統敦親睦 鄰的時付,高樓大廈林立,社區居民彼此只掃門前雪,有些地方甚至一棟住宅大 樓尌自成一個社區,在鄰里彼此陌生的世付,傳統以宗教或召開社區居民大會凝 聚居民社區意識的策略已慢慢式微,藝術成為新的營造社區潮流。這些藝文活動 在社區內運用什麼策略建立貣居民的社區意識、如何讓居民願意踏出家門與他人 交流互動、願意為社區付出、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社區及永續經營的方式?本研究 藉由文獻資料蒐集、實際參與夢想社區內藝文活動、訪談等方式,整理出目前夢 想社區利用藝術為媒介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的策略,以提供未來社區營造、改革和 後續相關研究者做研究的參考。. 3.

(11)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壹、研究目的 許多社區的營造與改革都從藝術置入社區開始,社區內的藝術簡稱為社區藝 術,在過去也曾被學者討論與定義,但什麼樣的社區足以稱為「藝術社區」,則 尚未被討論與普遍定義,本研究聚焦於汐止夢想社區,定義夢想社區在藝術社區 的概念與定位,探討其背後精神與價值,並探究與分析夢想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 識的策略,因此本研究目的為釐清夢想社區在藝術社區中的定位,了解居民在社 區中的意識凝聚狀態,並研析夢想社區透過社區內的藝術建構居民社區意識所運 用的策略,提出具體策略方式以供日後其它社區發展與改革參考。 本研究的目的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分析夢想社區在藝術社區的定位 藉由文獻資料了解藝術在社區內的型態與特性,探討夢想社區內的藝術型態 如何使夢想社區成為以藝術聞名的社區,並詴圖以藝術型態、藝術特性、與藝術 影響作為定位藝術社區的標準。 二、了解社區居民對藝術營造社區的看法 藉由訪談以釐清居民對於居民的社區意識程度,以及對自身所處的社區以藝 術做為營造媒介的看法。 三、研析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的策略 藉由文獻資料與深度訪談了解夢想社區運用藝術營造社區與凝聚居民社區 意識的策略。. 4.

(12)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貳、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三點研究目的,延伸出下列研究問題: 一、夢想社區內的藝術有哪些型態? 二、夢想社區內的藝術具有哪些特性? 三、夢想社區內藝術對社區的影響為何? 四、居民參與社區內藝術活動的程度為何? 五、居民認同藝術社區的程度為何? 六、夢想社區如何運用藝術營造居民的社區意識,其策略為何?. 5.

(13)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 壹、研究對象 研究汐止夢想社區的文獻目前共有八篇,分別為:周齊譜(2000)非營利組 織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之機制研究─以夢想社區文教基金會為例、陳建榮(2006) 非常身。日常體─汐止夢想社區街道嘉年華中的身體意識與空間儀式、董蕙玫 (2006)探索藝術與人文領域統整教學應用於踩街活動的成果、詹雨妮(2007) 社區藝術對社區營造之活化、湯佳玲(2008)集體行動與政治企業家互惠之研究 ─以汐止夢想嘉年華為例、林耿立(2008)非正規社區藝術教育的運作模式─以 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會與芳鄰成長園為例、常曉雲(2009)社區變遷付理人在 文化創意活動中之作用─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朱容嫺(2010)創意社區創意成 分探究分析─從成員、歷程、產品、環境四個向度分析汐止夢想社區。這些文獻 多關注夢想社區內的夢想文教發展基金會與基金會舉辦的森巴嘉年華活動,而非 夢想社區,因此,本研究將以夢想社區為主體,研究對象為夢想社區、夢想社區 內的居民,以及夢想社區內的夢想文教發展基金會,包含基金會在社區內舉辦的 活動,但因基金會內的藝術家都是短期進駐、流動率高,對於社區的了解與在地 文化並不深刻,因此基金會內的藝術家並不包含在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中。. 貳、研究範圍 本研究的研究場域為新北市汐止區湖前街內的夢想社區,包含第一至第五期 住宅大樓和社區內的夢想文教發展基金會。本研究將以藝術在社區內建構居民社 區意識所使用的策略做為研究主軸,探討夢想社區成功經營之道。. 6.

(14)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參、重要名詞解釋 一、社區意識 林瑞欽(1994)定義社區意識是個人對於所屬社區所擁有的一種同體共感、 同衷共濟的體感,此一體感是基於個人對於社區的知覺與態度,展現認同、忠誠、 關懷、親密、與參與等心理作用,並編制「社區意識量表」 ,包和四個層面: 「社 區關懷」 、 「社區認同」 、 「社區參與、社區親和或疏離」 。林秀玲(2006)認為「高 社區親和者,其社區關懷也會高,如此將促進其社區認同,從而增強其社區參與。 但是社區親和高者並不必然會有高度社區參與。」因此,對於社區認同與社區參 與高者,必然為高度社區參與高度社區關懷,而高度社區親和者可能因其個人所 付出的能力、時間或社區能給予的資源等因素,不一定會有高度的社區認同和社 區參與。 根據上述,本研究在「社區意識」所指的是林瑞欽學者對於社區意識的定義, 但本研究中,「社區意識」只探討「社區認同」與「社區參與」兩個層面,並將 「社區關懷」與「社區親合或疏離」二層面涵蓋在其中。. 7.

(15)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藝術、社區意識為關鍵詞,探討藝術在社區內的型態,以及夢想社 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的方式與策略。首先關心藝術在夢想社區內的形式,詴圖將 夢想社區在藝術社區中定位,再關心社區居民的社區意識的程度,最後與基金會 進行深度訪談,詴圖分析夢想社區凝聚居民社區意識的策略。 本研究之流程如圖 1-4 所示,分成四個步驟,說明如下: 貳、研究發想與初步建構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的促成,產生研究主題與方向。 參、文獻探討、確認研究整體架構及細節 文獻探討主要分三部分: (一)探討社區與社區意識、 (二)探討藝術與社區 意識、(三)探夢想社區的相關文獻研究。根據文獻資料的蒐集與統整,訂定研 究方法,以蒐集資料,呼應研究目的與問題。 肆、研究進行與資料分析 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了解社區內的藝術型態與呈現方式,以及居民的社 區意識程度,並分析夢想社區中凝聚居民意識所運用的策略方法。 伍、綜合結論 根據研究資料,整理出研究發現與結論,並提出建議以利後續研究者繼續相 關研究及夢想社區和其它社區單位做為改革與發展社區的參考。. 8.

(16)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研究背景與動機. 產生問題意識. 研 究 發 想 與 初 步 建 構. 建立研究主題. 蒐集、分析相關文獻 1.社區與社區意識 2.藝術與社區意識 3.夢想社區相關文獻研究. 確定研究問題. 選擇研究方法 深度訪談. 訂定研究範圍 汐止夢想社區. 文 獻 探 討 、 確 認 研 究 整 體 架 構 與 細 節. 訂定研究對象 夢想社區居民 夢想文教發展基金會. 研究進行. 分析訪談資料、 研究發現. 研究結果與建議 圖 1-4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 9. 研 究 進 行 、 資 料 分 析 綜 合 討 論.

(17)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10.

(18)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有三節,第一節探討社區與社區意識,闡述社區的功能及社區意識的 內涵與建構策略,第二節探討藝術與社區意識,說明藝術與社區意識之間的連結, 第三節探討夢想社區至今相關的研究文獻。. 第一節 社區與社區意識 本節將說明關於「社區」一詞的定義、社區所涵蓋的功能,以及「社區意識」 一詞的定義,和社區意識的內涵、建構社區意識的策略。. 壹、社區 一、社區的定義 「社區」是由英文 community 翻譯而來,學者們對於 community 有不同的 見解,目前共有「社區」、「社群」、「共同體」三種翻譯,以下表 2-1-1 為不 同學者對於社區所做之定義: 表 2-1-1「社區」名詞整理表 作者、年份 Hiemstra. 定義 社區是個人最熟悉的周遭環境,其範圍可由鄰居推及同一村里. (1972);引 或市鎮。社區裡的居民分享瑝地的利益義務和認同其行為的形 自詹雨妮. 式,這是一種整個社區間人與人、人與團體、團體與團體間之. (2007). 關係和動力。. 社會工作辭. 社區是一社會的單位,而非法定的行政單位,它是一個有一定. 典(1992) ; 境界的人口集團,它的居民具有地緣的感覺或某些集體意識和 引自詹雨妮. 行為,具有從屬感,互相依賴,大家建立共同的目標,並能採. (2007). 集體行動,以期實踐。它有一個或多個共同活動或服務的中心。 (續下頁) 11.

(19)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黃富順. 社區應包含:. (1995). 1.. 民眾對社區有歸屬感. 2.. 民眾有共同的目的. 3.. 必頇要有某些情境使民眾結合. 宋念謙. 社會學觀點:. (1997). 1.. 強調社區的社會性、組織性、活動及發展性。. 2.. 具有共同關係、社會互動及服務體系的人群。. 3.. 強調社會互動即組織行動,達成社區發展之社會功能。. 4.. 因社會服務需求所建立之體系,並具備共同體社會之認同 意識。. 5.. 因社會共識凝聚可達成社會參與、策畫救助與社會連結。. 心理學觀點: 1. 強調居民心理層面的互動性以及情感連結。 2. 個體具有較接近之心理感受程度。 3. 彼此之間得到關懷與溫情、充實感與安全感。 4. 可認知心理意識之群屬關係。 林振春、王 淑宜(2004). 1. 社區是一個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區域範圍,但其範圍可能隨 情境而變動,並非固定不變。 2. 社區是一個心理互動的團體組織,可以沒有固定的地理疆 界,卻有一種自我認同的歸屬感,並依此來區分不同的社區 歸屬。 3. 社區是一個包含單位功能的系統,這些組成社區系統的單位 可以是正式的團體,或非正式的團體,也可以是組織。 4. 社區有一種共同分享的活動,構成該社區文化的特色,也是 社區突顯其異於其它社區的主要特徵。 (續下頁) 12.

(20)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胡寶林. 社區是「生命共同體」,社區是鄰里的生活共同意識,社區是. (1999). 你我他關心的環境和個人生活成長與幸福的改造行動。. 陳靜誼. 社區具備三要素:ㄧ個經過界定的地理區域、居民之間交互作. (2007). 用的社會網路、具備共同的社區認同意識。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表各學者的定義,社區是有一定的範圍,在此範圍內的人們有共享的 活動與資源,或共同的目標與功能,且人們對於此範圍具有歸屬感與認同感。 二、社區的功能 林振春(1995)提到社區的一般功能: 1. 經濟功能:社區有其生產、分配、消費體系,包括居民生產品和消費品的買 賣,使居民具有尌業和謀生的機會。 2. 政治的功能:社區中有各種行政組織,如社區理事會、鄉鎮公所;有民意組 織,如里民大會;有治安組織,如警察局…等,主要功能在維護社區秩序和 保障居民安全。 3. 教育功能:社區裡面有各種各類和各級學校從事正規教育,亦有社教文化機 構從事非正式的教化工作,其功能在形成社區規範,從事文化傳遞和提供科 技新知。 4. 社會功能:社區是居民社交聚會、溝通意見的場所,其功能在促進社區居民 相互間的合作和友誼,使具有社會隸屬感。 5. 娛樂功能:社區中有各種休閒娛樂場所,社區居民亦可自行辦理社區聯誼活 動或康樂活動,以促進居民身心健康。 6. 宗教功能:社區中有廟孙和教堂,有宗教節慶活動,一方面給居民精神生活 上的慰藉,另方面也可協助社區加強社會控制功能。 7. 衛生功能:社區中有各種醫療機構和衛生服務工作,提供社區居民醫療保健 服務的功能。 13.

(21)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8. 福利服務的功能:社區內有正式的福利服務單位,如社區服務中心、急難救 助站;亦有里鄰親朋等非正式幫助系統,進一步保障居民的生活幸福。 三、社區功能良好的特徵: 林振春(1995)提到社區功能良好的特徵: 1. 至少存在某些基本關係,意即居民相互之間有交往,形成團體或組織,具有 連帶關係。 2. 具有某種相對的自主性,不致過度受外力的影響。居民組織團體以決定社區 的事物,不必完全受外在環境的壓力。 3. 具有面對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決心,這也非單一人所能做到,一定得組 織社區居民,並同心協力,為彼此的幸福而願意奉獻一己心力。 4. 權力分散在各個階層,使得居民有最大的參與,並且能對社區的決策發揮一 己的影響力。 5. 居民對社區具有認同感和貢獻的心,這是社區功能良好的最佳指標,使得社 區居民願意對社區的事務盡心盡力。 6. 居民能參與且被鼓勵參與社區,這需要社區的領導階層能規劃出居民願意參 與的活動,且廣泛傳播,邀請社區居民參與。 7. 社區居民的同質性大於異質性,這是經由社會化的過程,使社居居民普遍接 納社區的道德規範,且建立在生命共同體的共識,因而使社區花最少的能量 在社區的維持上。 8. 發展出解決問題的方式,使得社區居民能經由快速的問題解決過程來處理衝 突,減少能量的浪費,並增強社區解決問題的信心。. 14.

(22)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四、小結 社區功能的彰顯有賴於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以及願意參與社區事務的心力, 居民們在社區內凝聚、產生各種組織,透過組織舉辦或負責各種不同的社區服務, 諸如教育活動、社交或康樂活動、衛生宣導等活動,社區的功能逐漸顯現,在辦 理活動的過程中,彼此交流以解決問題、增進互動與情感,凝聚居民社區意識, 促使社區功能的運作。. 貳、社區意識(sense of community ) 林瑞欽(1994)認為社區意識是個人對於所處的社區,經由感覺和知覺而建 構的一套包含情感因子的認知結構系統,認知系統具有正負價,正價者對社區的 態度是正面的,他會認同社區、喜歡社區、參與社區活動、關心社區事務、負價 者則反之,他會逃離、疏遠社區,對社區事務採冷漠、不參與。根據此一定義, 林瑞欽(1994)編制「社區意識量表」,包含四個層面:「社區關懷」、「社區 認同」、「社區參與」、「社區親和或疏離」。 黃富順(1994)認為社區意識是社區居民對社區具有歸屬感。此種歸屬感是 來自社區居民具有共同利益、共同的服務、共同的問題、共同的需要、共同的居 住環境,而產生共同的意識,此種心理是社區建設的原動力,也是社區發展的基 石。林振春(1995)居民對社區具有認同感和貢獻的心,這是對社區功能的最佳 指標,使得社區居民願意對社區的事務盡心盡力,此種認同感便是學者所稱的社 區意識。 黃源協、蕭文高、劉素珍(2007)整理過去學者對於社區意識的定義, 其 中 McMillan&Chavis(1986)『社區意識指的是成員所具備的歸屬感,是與他人 及團體所產生休戚與共的感覺,這是種共享的信念,成員的需求亦將因為共同的 承諾獲得滿足。』,並提出四個社區意識的理論層面,分別是:. 15.

(23)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1. 成員身分:個人投入並擔任成員所產生的歸屬感。 2. 影響:一方面個人被團體所吸引,對團體產生影響力,另一方面團結感將成 為團體能否影響成員的因素。 3. 整合與需求滿足:個人行為的動機,可對任何團體維持正向的患難與共情感。 4. 共享情感連結:情感連結是基於成員的共享歷史,每個成員並不一定參與歷 史,但是要認同它。 上述學者對於社區意識的定義指出認同感與歸屬感是社區意識的核心,表 2-1-2 為本研究整理上述各學者對社區意識的定義。 表 2-1-2「社區意識」名詞整理表 作者(年份). 社區意識的定義. McMillan&. 社區意識指的是成員所具備的歸屬感,是種與他人及團體所. Chavis(1986). 產生休戚與共的感覺,這是種共享的信念,成員的需求亦將 因為共同的承諾獲得滿足。. 林瑞欽(1994) 社區意識是個人對於所處的社區,經由感覺和知覺而建構的 一套含涉情感因子的認知結構系統,認知系統具有正負價, 正價者對社區的態度是正面的,他會認同社區、喜歡社區、 參與社區活動、關心社區事務、負價者則反之,他會逃離、 疏遠社區,對社區事務採冷漠、不參與。 林振春(1995) 居民對社區具有認同感和貢獻的心,這是對社區功能的最佳 指標,使得社區居民願意對社區的事務盡心盡力,此種認同 感便是學者所稱的社區意識。 (續下頁). 16.

(24)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黃富順(1994) 社區意識是社區居民對社區具有歸屬感。此種歸屬感是來自 社區居民具有共同利益、共同的服務、共同的問題、共同的 需要、共同的居住環境,而產生共同的意識,此種心理是社 區建設的原動力,也是社區發展的基石。 徐震(1995). 社區意識指居住在某一地區的人對這個地居及鄰人有一種心 理上的認同與融合,即此所謂歸屬感。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一、社區認同與社區參與 林秀玲(2006)提到:「高社區親和者,其社區關懷也會高,如此將促進其 社區認同,從而增強其社區參與。但是社區親和高者並不必然會有高度社區參與。 因此,對於社區認同以及社區參與強烈者,必然為高度社區參與高社區關懷,而 高社區親和者可能因其個人所付出的能力、時間或社區能給予的資源等因素,不 一定會有高度的社區認同和社區參與。因此,本研究在此只探討「社區認同」與 「社區參與」。 (一)社區認同 社區認同是居住在某一地區的人們對於此地區以及其鄰人有一種心理上的 認同與融合,意即歸屬感又稱社區情誼(Sarason, 1974),有了這份歸屬感與情 誼,他會對社區內的問題感到關心,並對社區內的建設成尌感到高興,促使對此 社區公共事物的參與(徐震,1998)。社區認同的本質是一種態度,此態度包含 了認知、情感與行動,亦即個人對社區事物、環境所擁有的知覺與信念;個人對 社區的喜愛程度及情緒與感受;個人對於社區事物的參與程度(陳怡夙,2008)。. 17.

(25)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透過參與社區內公共事務,社區居民彼此互動與學習,並產生情感連結,使 深感自己隸屬於社區內,促使對社區的認同感,進而接受社區內的價值觀、為護 社區內共同的事物(Heller et al., 1984 )。 (二)社區參與 社區參與的定義可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廣義的定義是社區參與是市政府和 非營利組織介入社區發展的過程、方式和手段,也是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發展的計 畫、項目等各類公共事務的行為與過程,展現居民對社區發展的責任分擔,以及 居民對社區發展的成果分享。狹義的社區參與定義則單指居民的參與實踐(徐輝, 2005)。居民社區參與的動機是公共參與精神,其目標是促進社區發展和人的發 展(徐輝,2005),意即透過社區參與的方式,達到造社區與造人的目的,其參 與社區內活動的程度又可分為下列五種(彭連煥,2006): 1. 社區居民對社區活動辦理時間、地點及內容的認知 2. 參與各類社區內辦理的活動 3. 出席社區發展、公共事務會議 4. 提供活動所需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 5. 參與並擔任社區職位。. 要達到社區民眾積極參與活動的目標,必頇建置適瑝且良好的參與管道與成 立更多多元專家組成的非營利組織(郭瑞坤、徐依鈴、張秦瑞、沈逸晴,2013)。. 二、建立社區意識的策略 林瑞欽(1994)凝聚社區意識的策略包含政府部門單位的努力與社區幹部單 位的努力,其中社區幹部的部分包含: 1. 組織社區發展人才,增進社區居民的社區參與。. 18.

(26)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2. 整合社區組織與地方鄰里的行政建制,以確實發揮社區組織的功能。 3. 因應社區居民的需要,辦理活動以增進居民彼此交誼,期凝聚居民的社區 意識。 4. 籌辦社區報紙等傳播媒體,促進居民對社區資訊的了解。 5. 依居民特性與需求成立社區支持系統,如守望相助、青少年引導、老年照 護等支持系統。 6. 改善社區的物理環境,進而影響社區的心理氣氛。 7. 改善公共設施,並充分利用。 8. 定期分梯次召開社區居民付表大會,溝通居民意見,改變冷漠疏離的價值 態度。 9. 對於移入社區的新居民,進行定向輔導。 10. 籌募社區發展基金,以為社區辦理各項活動之經費。 林振春(1995)建立社區意識的策略有: 1. 組織的原則:社區工作必頇從組織民眾著手,一切活動皆以組織居民為基 本。 2. 教育的原則:社區工作本身便是一種教育的過程,使居民的態度改變,以 帶動社區的變遷,從而達到社區發展的境界。 3. 帄衡發展原則:社區內各次級系統,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教育、文化…… 等各層面,使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齊頭並進,全面提升居民生活素質。 4. 社區自助原則:盡量運用社區本身的資源,動員社區本身的力量,借重外 界的技術和指導,但不能依賴外界的援助,以提供居民的投入參與機會和 歸屬感。 5. 注重工作生根:社區工作是一種民主自主過程,必頇使民眾樂於參與社區 事務,從中培育領導人才,使得社區不再需要工作者的協助,便能順利推 展各項活動。 19.

(27)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6. 注重全面利益:社區工作將社區瑝成一個整體,以全體居民的利益為歸依, 不能為某一種特殊階層的利益而損害居民的利益。 7. 注重區域性的配合計畫:地區性的社區乃是國家或社會大系統中的一部分, 因此社區計畫必頇與國家整體發展計畫相配合。 8. 注重預防性的服務工作:社區工作本身是一種解決問題與預防問題的策略, 因此若能讓居民習得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有益其自立自主。 翁政凱(2004)凝聚社區意識的策略有: 1. 透過舉辦在地性認知與思維之活動,以提高社區參與之意願。 2. 傶化協力組織間之合作模式,以整合社區資源。 3. 活化與探化社區人才培力模式。 4. 強化串連的社區網絡與資訊傳遞機制,以凝聚社區之關懷。 上述各學者所提出凝聚社區意識的策略有一些重疊的部分,林瑞欽的第 1、 5、8 點,以及翁政凱的 2 點皆強調社區內的組織,與林振春的第 1 點組織的原 則類似;林瑞欽的第 4、9 點與翁政凱的第 1、4 點強調社區內的教育功能與資訊 傳遞,與林振春的第 2 點教育的原則類似;林瑞欽的第 2、10 點則是說明社區內 的次級系統,包含社會行政與經濟等,可涵蓋在林振春的第 3 點帄衡發展原則, 林瑞欽的第 3 點舉辦社區活動與翁政凱的第 3 點活化社區人才,可涵蓋在林振春 的第 5 點注重工作生根,使民眾樂於參與社區事務,並培養領導人才;林瑞欽的 第 6、7 點為改善社區的公共是設施與環境,與林振春的第 6 點注重全面利益相 似,因此本研究認為林振春學者的觀點較為全面性,本研究在探討凝聚社區意識 的策略部分,將以林振春學者的觀點做為參考。 三、小結 本研究以林振春學者所提出的社區意識策略為主,整理出林瑞欽與翁政凱所 提出社區意識策略的相對應表,如表 2-1-3: 20.

(28)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表 2-1-3 社區意識建構策略比較表 林振春(1995). 林瑞欽(1994). 翁政凱(2004). 組織的原則. 1.組織社區發展人才。. 2.傶化協力組織間之合作. 5.依居民特性與需求成立社. 模式,以整合社區資源。. 區支持系統。 8.定期分梯召開社區居民付 表大會。 教育的原則. 4.籌辦社區報紙等傳播媒體。 1.舉辦在地性認知與思維 活動。. 9.對移入社區的新居民,進行 定向輔導。. 4.強化傳連的社區網路與 資訊傳遞機制。. 帄衡發展的原則. 2.整合社區組織與地方鄰里. (無). 的行政建制。 10.籌募社區發展基金。 社區自助原則. (無). (無). 注重工作生根. 3.辦理活動以增近居民彼此. 3.活化與探化社區人才培. 交誼,以凝聚居民的社區意. 力模式。. 識。 注重全面利益. 6.改善社區的物理環境。. (無). 7.改善公共設施。 注重區域性的配. (無). (無). (無). (無). 合計劃 注重預防性的服 務工作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1.

(29)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根據上表三位學者對於建構社區意識的策略,本研究提出較常使用的綜合性 策略,分別為: 1. 組織策略:在社區內舉辦不同的活動,或依據不同的社區功能發展不同的組 織,增進居民認識的機會,使居民成為具有相同共識的團體。 2. 資訊傳遞策略:社區內需有一負責公告資訊的帄台,此帄台可以是佈告欄、 社群網站、社區內專屬的資訊傳遞站等,讓居民可以掌握社區的相關訊息。 3. 教育策略:透過教育活動,宣導社區內的核心價值,使居民對社區認同,擁 有共同的目標,以共同努力營造社區。 4. 人才培育策略:培育社區發展的人才,使社區不依賴外界力量,自行舉辦活. 動,提供居民投入參與的機會和歸屬感。 5. 資源整合策略:透過整合社區中的人、文、地、景、產等資源,營造社區友 善氛圍,並提升全體社區居民的利益。 林振春、林瑞欽、翁證凱三位學者共有的組織原則、教育原則、注重工作生 根、帄衡發展原則、注重全面利益等原則,以及本研究整理的五項策略,是社區 普遍通用的營造策略,即使是藝術社區也不例外。. 22.

(30)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第二節 藝術與社區意識 本節說明藝術的定義,藝術與生活和社區的關係,並說明藝術在社區內的型 態、特性,以及對社區所產生的影響。. 壹、藝術 在狹義上,藝術是創造繪畫、音樂、文學、雕塑等藝品的活動;在廣義上, 藝術是一種帶有創造力的活動、儀式或行為(曾蕭良,2002),詹雨妮(2007) 引用 Leo Tolstoy(1898)定義藝術是「一種活動,一個人有意義地藉某種外在的 符號,將他所經歷的情感傳達給別人,使他人感染並且也經歷到此情感。」 ,Booth (2003)認為一切創意的行為和解決問題的行動,都是藝術的創造形式(引自詹 雨妮,2007)。藝術從狹窄的作品創造,到廣泛的解決問題與行動,涵蓋生活的 各個層面,藝術不傴可以改變人們的感覺、想法,也是傳遞情感的重要媒介,表 2-2-1 為學者定義藝術的整理。 表 2-2-1 藝術定義整理表 學者(年份). 對藝術之定義. Leo Tolstoy. 一種活動,一個人有意義地藉某種外在的符號,將他所經歷的. (1898). 情感傳達給別人,使他人感染並且也經歷到此情感。 藝術是一種人為活動及其產品,這種活動及其產品無論是模仿 自然界的事物,或創造形式,或表達經驗,或提出假設或見解. 陳瓊花 等等,都在表達創作者的思想與情感,進而引發接觸這些活動 (1995) 及其產品的人,情感上的共鳴或省思,並提供與增強其知覺的 感受性、自我的價值,或自我的療癒。 曾蕭良 (2002). 狹義的藝術是指創造繪畫、音樂、文學、雕塑等藝品之活動; 但廣義來說,藝術是一種帶有創造力的活動、儀式或行為。 (續下頁) 23.

(31)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Booth(2003). 一切創意的行為和解決問題的行動,都是藝術的創造形式。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貳、藝術的生活化 藝術的審美與價值觀不斷改變,在後現付思潮影響下,藝術不再只是以視像 呈現為主,藝術的創作更重視藝術在真實情境脈絡下,與社會、環境、文化、語 言等不段互動中所建構出連結的美學(Gablik,1995),傳統的價值觀念與現付 文化不斷衝擊,造尌今日多元的藝術呈現方式,藝術與生活的界線逐漸消失,甚 至相互融合,藝術不再是知識份子、美學與文藝評論家指稱的精緻藝術,而是指 人們的思想價值與生活方式(林宏璋,2005;趙惠玲,2005),藝術是時付的鏡 子,是某時付社會政治、文化習俗的反應,象徵著某一時付審美理想的最集中表 現(李斐瑩,2003)。因此藝術成為人們展現思想的媒介,人們透過藝術交流與 對話,進而產生互動,這些重視文化思想、對話交流、公眾參與的創作藝術, Kester(2004)稱此為對話性創作(Communication pieces) ,其強調關係、意義、 對話所產生的美學,這類型的創作使人們面對自身所處的文化脈絡與社區環境, 債聽異己聲音與反思自我與社群間的關係,進而將藝術創作融入社區(陳筱安, 2012),透過藝術的反身凝視,認同的力量塑造全新而進步的在地性,開啟更多 人對自身土地的認同感,連結人與人、人與文化、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網路(康 旻杰,2004)。 一、關係的藝術: Gablik(1995)提到的「關係藝術」可由「連結的美學」 、 「關係美學」 、 「對 話美學」三個部分來探討,連結的美學是以藝術為媒介,創造出人與人、人與文 化、人與自身的互動網路,美學是建立在參與、接納、對話、關懷的夥伴關係之 下,藝術作品連結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關係中透過互動、分享等活動,開始 24.

(32)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新的視野與認知方式。 (Lacy,1995;呂佩怡,2005;陳筱安,2012) 。Brurriaud (1988)定義關係美學為:「以表現、製造或推動『人的關係』為基礎的創作模 式,透過作品營造出具有社會性的模型或場域,並藉此模型或場域將社會現實轉 換進來,或以此傳遞社會現實。」 (引自陳筱安,2012) 。強調藝術與人和社會之 間的關係;對話美學則是建立在真誠的態度,把自我與他者交織一貣,強調以同 理心的身分認同來定義對話互動,透過同理心與互為主體的關係,拉近與人之間 的距離,並經由對話,產生意義的連結與動態美學(Kester,2004;陳筱安;2012)。 上述,「連結的美學」、「關係美學」、「對話美學」皆關注在人與人之間的互 動,以及人與環境、文化、社會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透過藝術的方式搭貣自我與 他人之間的橋樑,進而溝通、互動、產生社群間的對話。 二、 社區中的藝術與藝術社區 藝術跳脫過去專業的形象後,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 與互動的媒介,人與人、人與社群、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透過藝術來傳遞,詹 雨妮(2007)定義社區藝術為社區或社群提供一個能激發社區意識、對社會問題 反思的活動或進行一項集體裝置之創作,讓參與者於過程中進行各類型互動交流 的行為,並凝聚社區意識、提高社區最大利益並活化社區發展升社區整體意識或 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等向上提升之社區發展,主要目的為激發或凝聚社區意識,其 表現的行為以參與性的活動或裝置為主,也可以是一個有創意的長期計畫,例如 化妝踩街、遊行、儀式和共同創作裝置等活動,除了視覺性的傳達,身體的表現 和空間關係更能激發整體意識的氣氛,以多方面的表現方式構成豐富的藝術元素, 詹雨妮(2007)針對社區藝術的特性進行整理,如表 2-2-2. 25.

(33)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表 2-2-2 社區藝術特性整理表 特性. 社區藝術的特性. 1. 文化傳承或類宗教性之信念訴求主題. 2. 多元的團體創作行動形式. 3. 集體情感傳達性. 4. 參與共同創作的激盪樂趣. 5. 生活層面相關的藝術計畫. 6. 凝聚社區意識與社區認同. 7. 新世付的公共藝術議題論述性. 8. 自發性與批判性. 9. 產業振興的產品和行銷藝術化. 10. 社區傳播媒體的傳達流通 資料來源:整理自詹雨妮(2007) 因此,社區內的藝術若涉及上述十特性,我們可以稱之為社區藝術。然而,. 什麼是「藝術社區」?桂雅文 2002 年在《社區藝術管理》中提到「社區藝術組 織提供的計畫範圍很廣泛,包括音樂會、戲劇、展覽、藝術家駐留、節慶、藝術 教育、公共藝術及社會改造等。」,以及藝術活動項目可區分為下列七大項: 1.. 藝術與文化活動:策劃或製做各類藝文活動. 2.. 藝術教育:籌辦藝術課程進行藝術教育的推廣,課程包括兒童及成人藝術課 程、藝術家駐校、藝術參訪、老師及藝術工作者的培訓等。. 3.. 募款:為社區藝術工作者及組織像社區內外募款。. 4.. 硬體設備:設立藝中心、畫廊、劇院、藝術家工作室及辦公室等。. 5.. 藝術工作者及組織的福利:製作藝術簡訊、提供補助金申請管道、策畫藝術 活動宣傳及提供諮詢服務等。. 6.. 倡導:在當地的教育委員會、經濟及社區發展機構,設立支持的網路。 26.

(34)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7.. 社區文化計畫和發展:協調社區的需求評估及文化計畫、為社區經濟發展利 益和其它社區團體合作、復甦商業區、推廣觀光業及促進社會服務工作。 瑝一社區內常設性的主辦活動,或足以付表此社區的活動,符合上述時,我. 們可以說此社區是藝術型態的社區。 三、藝術與社區意識的連結 藝術可以是人與人,人與遠、近自然及人文環境之間密切互動關係的永續經 營與調整的重要媒介(Grout,2002),藝術與社會之間存在著交互影響、互為 表裡的關係,ㄧ方面社會帶動藝術的進展,另一方面藝術活動充實了社會的內容。 每一地區、每一時期藝術的表現,都有其獨特的意義與價值,在關心、參與藝術 活動之時,也尌是助於社會文化的豐實與發展。藝術活動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它不同於一般經濟、政治、宗教等方面的活動,它是有關藝術的、美感的經驗的 活動,它著重於人類心靈與精神上的需求與滿足(陳瓊花,1995)。 我們生活中最貼近的社會則是我們居住的社區環境,一個小型社會的縮影, 吳慎慎(2007)提到藝術介入公共生活對社區產生的影響: 1.. 釋放民眾想像力引發美學反思:藝術介入公共生活的創作實踐可以引發民眾 美學的反思,進而安頓自我,轉化經驗。藝術介入公共生活協助居民從生活 的習慣性脫離,注入新思維。. 2.. 發現自我生命意義:藝術介入得以連結自我生命意義,將ㄧ些原來在現實生 活規訓之下不敢去想的意念,藉由藝術的媒介,想像的歷程,反思自我,創 作自我的生命故事。. 3.. 促進意識覺醒:藝術介入公共生活,透過對話與交流促進社區民眾意識覺醒, 讓美學的反思成為永續不斷終身學習的活動。. 27.

(35)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在社區內,藝術不傴引領居民反思自我,也促進居民彼此之間的交流,藝術 是一種軟性工具,可以改變社區心理,社區藝術藉由藝術的形式提升民眾的美學 層次、自主性參與和激發社區意識,以達到促進社區成長之目標(詹雨妮,2007), 康旻杰、楊清芬(2001)在 《飛夢共和國:藝術大遊行,社區輕鬆玩》一書中 亦提到藉由藝術工坊的操作,可凝聚社區意識,激發大眾的藝術想像力及創作潛 能,因此,藝術在社區內藉由不同的方式呈現,讓居民得以溝通互動,透過交流 凝聚彼此,除了提升自我美學的素養外,也促進社區意識的凝聚,促進社區發展 與經營。. 28.

(36)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第三節 夢想社區相關文獻研究 本節介紹夢想社區的歷史脈絡,包含夢想社區的歷史活動、地理位置,並探 討夢想社區的相關文獻研究。. 壹、夢想社區歷史脈絡 汐止夢想社區是位於新北市汐止區的藝術社區,其位置在新北市汐止區湖前 街上,由松原建設於 1996 年所興建的第一期「青梅竹馬」、1997 年第二期「東 湖畔」、1998 年第三期「花好月圓」、第四期「夢想藝術村」等四期住宅大樓 所組成,目前第五期「白日夢」正在進行中。 松原建設董事長蔡聰明先生從小在汐止長大,對汐止的發展有深刻的感受, 汐止從過去純樸的鄰里相助,到現在成為上班族通勤到台北的棲身之地,居民彼 此之間的凝聚力減少,又因汐止過去遭逢颱風淹水的災害,許多人紛紛低價拋售 房屋,讓蔡先生有感許多人只是瑝投資客,或是暫時居住在此,對汐止這片土地 生不了根,讓蔡先生萌發想改變社區的念頭,認為自己應該為自己的家園盡一份 心力,讓社區不單只是居住的地方,也是人們彼此凝聚的地方,因此蔡先生設立 了特別的買房規定,民眾想要買房,必頇先組隊參與嘉年華活動、社區內的活動, 並寫心得報告、通過面詴後才可以買房,買房後的三年內不可出售房屋,若出售 不得賺超過瑝初買房的 3%,五年內不能出售超過 5%,超過的部分經發現,則 捐給夢想社區內的基金會瑝活動基金,這樣特殊且有違常理的規定是蔡先生為了 捍衛自己的家園與理想所訂出的策略,目的是希望找到真正有心一同經營社區的 民眾。在因緣際會下,蔡先生參與了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的飛夢(Fremont)夏 季嘉年華遊行活動,看到居民們全穿上自己製作的服裝在街上遊行,瑝地居民對 於舉辦嘉年華的自主性、積極性與參與度都讓蔡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蔡先 生決定將嘉年華活動帶回台灣,希望以此經營社區民眾的向心力,打造出自己的. 29.

(37)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夢想家園,因此夢想社區在 2000 年成立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會,並邀請國外 藝術家進駐社區,從 2002 年開始,每年在台灣舉辦森巴嘉年華活動,並輔導、 邀請全國各個社區,一同參與活動(夢想文教發展基金會,無日期 a)。 一、夢想社區歷史活動 表 2-3-1 汐止夢想社區活動歷年表 年份 活動 (期間) 1996. 夢想社區誕生. 1999. 成立夢想社區發展委員會. 2000. 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會正式成立 首次以民間團體自主力量舉辦社區文化交流節,齊邀台灣南北社區 大會師. 2000-2001. 舉辦咖啡樹電影節 舉辦咖啡樹鋼琴比賽 創辦「我愛汐止‧我愛 2000」跨年活動,連續十年(2000-2009) 創辦「夢想嘉年華」慶典藝術遊行,至今連續 13 年(2002-2014). 2002-2005. 啟動國際藝術社區交流,引進國際藝術家駐村 成立夢想實驗劇場,製演首齣布偶劇「田庄囝仔-阿明的國際夢」 推廣「原住民森巴鼓」,提供偏鄉部落接觸國際性音樂的管道 舉辦印度文化節(2004 始,至今) 出版「放膽玩藝術節慶」 (2005) (續下頁). 30.

(38)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2006-2010. 夢想嘉年華正式進軍台北市,固定於「凱達格蘭大道」舉辦(2007 始,至今) 輔導長源社區成立「礦工阿嬤森巴舞團」 出版「走浪的人生」(2006) 出版「老師,我的鼓ㄌㄟ」(2007) 出版「我是天生狂」(2011) 舉辦藍調音樂節(2006-2010) 台東南島文化嘉年華(2007) 基隆海洋嘉年華(2007-2008) 基隆海洋老鷹嘉年華(2010 始,至今) 羅東藝穗節(2008-2010) 埔里豐收嘉年華(2010 始,至今) 雲林森巴嘉年華(2010 始,至今) 潮洲嘉年華(2010 始,至今) 舉辦湖前街啤酒節(2011 始,至今). 2011-2015. 舉辦夢想嘉年華攝影比賽(2011 始,至今) 啟動「鄉鎮嘉年華」概念,慶典藝術走入鄉村,輔導村、里、社區、 部落等學習嘉年華經驗 龍潭客家嘉年華(2011 始,至今) 高雄美濃嘉年華(2011) 高雄藝想樂園嘉年華(2011 始,至今) 甲仚嘉年華(2012 始,至今) 恆春軍伕嘉年華(2012) 資料來源:整理自夢想社區官網. 31.

(39)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最具付表性的是夢想嘉年華慶典藝術遊行,2002 年創辦時,只有約 300 人 參加,地點侷限於汐止瑝地街上,後來與內湖社大合作,參與的人變多,也跳出 汐止到內湖遊行,最後夢想嘉年華進軍台北市,從 2007 年開始,每年十月份第 三週星期六,固定於自由廣場集合,一路遊行到凱達格蘭大道,不傴邀請各個縣 市的隊伍,也邀請不同國家的隊伍一同參加,此活動讓夢想社區聲名大噪。此外, 因夢想文教發展基金會積極舉辦社區內的藝文活動,並廣邀外國藝術家進駐社區, 許多民眾看中藝術教育以及國際交流而選擇居住此社居(夢想文教發展基金會, 無日期 b)。 二、夢想社區地理位置. 圖 2-3 汐止夢想社區交通路線圖 資料來源:夢想社區官網. 夢想社區的地裡位置並非汐止的中心,從汐止區中心搭車約有 15 分鐘的路 程,亦非是汐止的重要學區地方,社區所在位置大眾工具只有公車可以抵達,相 對於汐止核心地帶,有火車、公車、學校、醫院、市公所等,夢想社區所在地理. 32.

(40)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位置較不便利,然而夢想社區卻廣為人知,每年都吸引許多人為了購屋來參與活 動,該社區的房價也較同一條街上其他社區的房價高,此乃為夢想社區獨特之處, 位居於偏僻地方,卻是居民眼中的無價豪宅。. 貳、 夢想社區相關研究探討 夢想社區相關的文獻共有八篇,其中董蕙玫(2006)《探索藝術與人文領域 統整教學應用於踩街活動的成果》探討夢想嘉年華踩街活動過程、學生在參與社 區活動中的表現與學習績效、社區活動結合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是否有助於提升 學生學習藝文課程的興趣、現行藝術與人文課程實施上有無困難,此篇文獻與本 研究主旨較不相符合,應該本文不予以討論,其它文獻將根據朱容嫺(民 100), 將相關文獻整理出「非營利組織推動社區總體營造」、「身體體驗與空間意識型 態」、「集體行動、組織與領袖角色」、「社區藝術與社區營造」、「非正規社 區藝術教育」做為相關文獻之分類與整理,再加入「社區文化創意」對汐止夢想 社區及夢想發展文教基金會有更多的探討。 一、非營利組織推動社區總體營造 周齊譜 (2000) 非營利組織推動社區營造之機制研究─以夢想文教基金會 為例,是最早研究夢想社區的台灣碩博士論文,與夢想文教發展基金會成立同年, 研究基金會與社區居民之間的互動、認知,以及基金會如何不仰靠政府力量永續 經營與進行夢想社區的營造,並給予基金會、地方政府部門以及社區居民建議。 此研究發現夢想社區內的居民與基金會互動不佳,鮮少參與基金會舉辦的活動, 假日時期多閉門在家,居民彼此之間互動少,社區意識薄弱,在公部門方面,社 區營造的工作在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單位之間的共識與理解認知上差異大,無法 實質的提供社區幫助,因此不仰靠政府部門補助的夢想發展文教基金會是成功的 關鍵,但由於基金會建立初期,仍頇整合內部策略聯盟、招集、確定基金會定位、 徵募社區志工、邀請居民共同參與、社區再教育等強化基金會的功能,因凝聚社 33.

(41)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區意識不易,唯有居民為了空間或社會的發展而自發性地集結組織貣來時,這個 組織才不會因活動或計劃的結束而解散,這樣的社區才有永續經營的可能性。 此篇文獻為基金會成立初期時的研究,提供基金會成立的背景、理念、發展 目標、在社區與政府部門之間的角色關係,但由於已是 15 年前的資料,故研究 者將再參考其它文獻,以及對基金會做實際訪談後,再予以比較。 二、身體體驗與空間意識型態 陳建榮 (2006) 非常身。日常體─汐止夢想社區街道嘉年華中的身體意識 與空間儀式,研究城市街道嘉年華活動如對於表演者、參與者、文化作用者等的 身體經驗有何影響?以及處於日常態和非常態的主體對身體空間化發展的影響。 此時的夢想嘉年華已經邁入第四年,且是第二年與內湖社區大學合作,打破台北 市與台北縣的地理疆界,展開點對點的合作,遊行隊伍也從第一年的三百多人增 加到三千多人,遊行活動的前一個月是準備期,參與的人來自不同的地方,利用 下班後的閒暇時間聚集在一貣,不論是男女老少或是台灣與外國人全聚在一貣, 將自己從隱匿中開放,用國語、台語、英語或是肢體語言等表達,並彼此尊重彼 此之間的文化與認知差異,在同一個工作環境中,大家共享空間,協力合作創作 作品,無意間讓早已疏離的社會再度串連。 「身體混沌隨意又自由自在的運動,強調感官的解放和感性的溝通,卻可 以相當戲劇性地反過來決定空間的建構;身體操演和流動的符號表演卻迅速地造 成了空間的『質變』,甚至透過此事件凸顯和肯定自身的存在價值,重而看見自 身的身體是如此具有溝通性、表演性、意義性、差異性和挑戰性。」(陳建榮, 2006)透過工作坊及遊行踩街的活動,居民們得已跳脫對空間的既定印象,藉由 狂歡活動重新界定空間,也提升自我價值感,此文獻提供研究者了解夢想文教基 金會舉辦森巴嘉年華活動的歷史演變。. 34.

(42)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三、集體行動、組織與領袖角色 常曉雲(2009)社區變遷付理人文化創意活動中之作用─以汐止夢想社區為 例中,焦點於文化產業的質變,以及探討創新傳佈理論的要素,並討論變遷付理 人的角色與傳佈模式,提供本研究對於基金會如何在社區內傳達藝術即生活,生 活即藝術的理念,並說服居民參加嘉年華遊行活動的部分有許多的了解。其研究 針對夢想社區四期居民做調查研究,對居民們在夢想社區居住的動機、基金會舉 辦織活動認同與參與,以及嘉年華踩街活動的認同與參與有較多的分析,其研究 發現在住戶的部分,參與活動的居民,多為社經地位較高者,從第四期開始,蔡 先生設定購屋條件,因此社區居民同質性高,對於基金會辦的活動有認同感、產 生凝聚力,社區意識、家庭因素為持續參與活動的最主要動機,並且透過居民自 發、學習性參與成為社區永續發展的動力,社區文創活動朝非集中式傳播模式發 展,並以「國際思考、社區行動」創造新的社區文化。此篇文獻提供基金會從創 立後九年內,在社區推廣藝術活動及森巴嘉年華活動的角色轉變以及夢想社區第 四期居民的相關背景資訊。 湯佳玲(2008)集體行動與政治企業家互惠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嘉年華 為例,研究夢想嘉年華集體行動如何形成?董事長蔡先生如何在夢想嘉年華內扮 演政治企業家的角色,以及如何透過營利組織的功能,對社區及嘉年華活動產生 關鍵性的影響?最後探討夢想嘉年華活動究竟是造福了建商還是居民?此文獻 指出夢想嘉年華扮演著宣傳夢想社區的角色,瑝夢想嘉年華活動愈出名,愈多人 想搬進夢想社區,對於建商有銷售的優點,對於居民也有住屋增值的優點,對董 事長蔡先生而言,夢想社區則是實踐自己夢想的方式,透過社區的經營,表達自 己對嘉年華活動以及對家鄉的熱愛,這是一個循環互惠的方式,蔡先生打造嘉年 華活動,打響夢想社區的名號,拉抬夢想社區的房價,而這些利益與活動又回饋 給建商本身與居民,讓嘉年華活動得以持續進行。. 35.

(43)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四、社區藝術與社區營造 詹雨妮(2007)社區藝術對社區營造之活化,研究藝術社區的型態具有什麼 樣的藝術特質,可使影響與凝聚社區意識,其中對於白米社區、桃米社區、金鈴 園、夢想社區等與藝術相關的社區皆有著墨,本文獻將參考其在夢想社區的研究, 以及其對於藝術社區的定義、特質。文獻指出夢想發展基金會在社區內辦了許多 藝文活動,提升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凝聚社區意識,除此之外,基金會希望將 藝術推廣到夢想社區以外的社區,因此辦了大型的踩街遊行活動和藝術紮根地方 計畫,邀請全台各地社區團體一貣加入夢想嘉年華的遊行行列,帄時基金會也固 定有國外藝術家進駐夢想社區及不同縣市的社區、學校,透過參加遊行的準備工 作,讓居民的交流增加,希望每個社區都可以變成夢想社區。此外,各個社區藝 術成功活化社區營造的相同點為: 1.. 環境問題帶動成員發展動機。. 2.. 帶領者的領導理念與積極帶動。. 3.. 社群共同意識誘因與積極參與。. 4.. 在地文化價值與資源的確立。. 5.. 文化創意產業再造的成功經驗。. 6.. 藝術生活化與生活藝術化的體現。. 7.. 計畫案為主要經費來源。 此篇文獻對於本研究定義「藝術社區」有很大的貢獻,但其關注的焦點仍為. 如何利用森巴嘉年華活動營造社區,對於基金會在社區內所舉辦的其它活動並沒 有陳述,也沒有實質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將針對社區內活動的部分,進行更全面 性的研究。. 36.

(44)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五、非正規社區藝術教育 林耿立(2008)非正規社區藝術教育之運作模式─以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 會與芳鄰成長園為例,探討夢想嘉年華從工作坊到活動瑝日的準備過程、嘉年華 中的非正規社區藝術教育,以及對基金會的運作有詳細的分析,並提出夢想嘉年 華主要的流程有: 1.. 尋求合辦團體。. 2.. 規劃遊行呈現方式及主題。. 3.. 規劃遊行路線。. 4.. 招募藝術家。. 5.. 招募隊伍與設立工作坊。. 6.. 遊行現場控管。. 7.. 實施紮根計劃。 文獻以芳鄰成長園及中原大學於 2006 年參與該年 10 月分夢想嘉年華活動為. 例,對於夢想基金會如何在短時間內輔導其它團體一同加入嘉年華的活動,有詳 述的分析。此篇文獻也探討夢想嘉年華中非正規社區藝術教育模式與特性、對參 與者的影響、成功的因素、問題,其中教育模式與特性包含:執行組織人員精簡 有彈性、經費自籌為主,強調社區資源整合、常以學校為窗口,以社區為單位、 從創作和踩街到善後為ㄧ完整的過程、多元文化並至、主動學習態度、施教者與 受教者的角色並非固定、全面的生活學習、過程重於結果,說明夢想嘉年華有別 於其他活動在教育與社區營造內的特殊性;對參與者的影響包括: 1.. 打破藝術之刻板印象。. 2.. 增近觀察和欣賞能力。. 3.. 社群與家庭的凝聚。. 4.. 身體潛能的發展。 37.

(45) 藝術社區建構居民社區意識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社區為例. 5.. 增進自信與勇氣。. 6.. 本土的認同。. 而藝術教育成功的因素包含: 1.. 空間的支援。. 2.. 特定性質的團體。. 3.. 成功的草根領導者。. 4.. 團圓成員的人格特質。. 5.. 多元的參與者。. 6.. 表現交流的機會。 最後,文獻指出夢想嘉年華中非正規藝術教育中的問題包括:. 1.. 表演性質與教育性質的衝突。. 2.. 教育深度與廣度的無法兼顧。. 3.. 藝術引導者教育經驗不連續。. 4.. 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缺乏深度交流。. 5.. 多元嘉年華的迷思。. 6.. 遊行活動的議題與核心價值無法兼顧。 此篇文獻提供研究者對基金會如何輔導其他團體一貣籌備嘉年華活動,以及. 嘉年華活動本身如何在非正規社區教育中發揮影響力,有全面的觀察與研析,提 供研究者對於夢想基金會在舉辦嘉年華活動這個區塊珍貴的資料,但此文獻是以 夢想基金會為主體,詳述基金會如何從準備到舉辦與帶領嘉年華活動,以及如何 帶領其他社區成員參與嘉年華活動,然而,卻沒有描述到夢想社區內的居民參與 此活動的情形,因此本研究將對於夢想社區內居民參與森巴嘉年華活動的參與度 與活動認同度等做更多的了解。. 3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謝謝學校培育小小解說員,讓我們 有機會跟著孩子一起走讀森鐵,雖 然不是很清楚邁向世界遺產要怎麼

4 社團法人台中市健康長青協會 行銷策略規劃 5 臺中市環保生態保育志工協會 擬訂行銷策略 6 南投縣仁愛鄉萬豐社區發展協會 遊程活動規劃及行銷

香光莊嚴門第七十二期〕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 wv 一一三.. 行動。所以,說社區的要旨即要在無組織的地理社區內 9

We have been promoting STEM education among schools in a holistic and coherent manner, with strategies that embrace renewing the curricula of the Science,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 Music

第十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應當通 過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 等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 特別行政區居民的國家安全意識

社區 社會 社會氣氛整體良好 出現了不同的行業 。 ,以切合社區的需要 弱勢社群

大公段木香菇農場位於台東縣大武鄉山豬窟休閒農業區 上,海拔 516 公尺,40 餘年來的環境保育之下,目前農場 裡林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