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九年一貫生活科技課程教學評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九年一貫生活科技課程教學評量"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九年一貫生活科技課程教學評量

林明志 台灣師大工業科技教育所碩士班 壹、前言 教學(instruction)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一種活動歷程。教師在預定的教 學目標指引下,運用各種方法,循序漸進,以期學生的學習行為能夠隨著教學的 進展而有所改變,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而要知道教學結果是否達成預期的目 標,就必須針對教學效果實施客觀而又正確的評量。因此,教學評量便成為教學 歷程中重要的一環。(余民寧,1997) 自教育部頒佈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以來,國中生活科技課程產生了許多現 象與問題,新課程的內容與教學,除了面臨授課時數的壓縮(黃麗真、汪巧玲, 2003),課程內容由科技系統的次領域轉為兩大主題「生活科技」、「創造與文 明」與九項次主題「食品」、「材料」、「機械應用」、「電及其應用」、「訊 息與訊息傳播」、「居住」、「運輸」、「創意與製作」、「科技文明」。九年 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2003a)強調「能力指標」,並據以檢視學生的學習成 效。因此,依據課程綱要中各學習領域的能力指標檢視教學活動並進行評量,成 為每一位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但如何運用各種評量方法來評量學生學習結果是 否達成能力指標呢? 本文擬探討課程教學與教學評量的概念,並針對九年一貫生活科技課程教學 與評量,參考美國科技教育的評量方法提出幾點淺見,供各位科技教育先進與位 於教學現場的教師做為參考。 貳、生活科技課程教學 「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裡有明訂出各領域教材的內容要項,說明各主題 及次主題。不過這些主題及次主題並不代表教材的順序或名稱,在編寫教材時僅 做為參考,教師得自行重新安排組合。而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有關生活科技 教材細目(教育部,2003b)如下: 次主題 410 食品

(2)

4a.了解溫度、壓力與烹製食物的關係(例如悶燒鍋、壓力鍋)。 4b.了解醃製、脫水、真空包裝,進行食品加工的原理。 4c.透過實驗、參觀或蒐集資料了解食品(例如酒、醬油、醋、優酪乳)的釀製 及發酵原理與油脂的精煉,並能應用所學的化學知識檢測食物中的成分 (例如醣類、蛋白質、尼古丁、咖啡因、維他命)。 次主題 411 材料 日常材料的特性應用 4a.認識以下各種人造材料的特性、簡單的製造過程及其在生活上的應用:(1) 石化工業產品,(2)衣料纖維(例如聚合物),(3)清潔劑,(4)常用金屬製品, (5)玻璃與陶瓷,(6)新的科技產品(例如液晶、魔鬼貼、精密陶瓷、微波爐 等)。 4b.了解改變材料形狀的方式。 4c.了解改變材料材質的方式。 4d.了解材料表面處理的方式。 4e.了解材料接合組裝的方式。 次主題 412 機械應用 熱機工作原理 4a.由氣體體積、溫度與壓力的關係,知道熱機的工作原理。 簡單機械的原理 4b.知道簡單機械(槓桿、滑輪、輪軸、齒輪、斜面)的工作原理,並能設計實 用的裝置或玩具。 光學儀器 4c.知道很多光學儀器都是透鏡成像的應用。 次主題 413 電及其應用 用電安全 4a.了解電力供應與輸送的大概情形,知道如何安全的使用家用電器。 發電機與電動機工作原理 4b.製作直流電動機及由電動機反向操作,製發電機。 次主題 414 訊息與訊息傳播 訊息

(3)

4a.知道利用超聲波可作測量。 4b.了解訊息編碼的處理方式。 4c.了解訊息解碼的處理方式。 4d.了解訊息儲存的處理方式。 訊息傳播 4e.了解訊息傳送的處理方式。 4f.了解訊息接收的處理方式。 4g.了解訊息取出的處理方式。 4h.設計將資料含在訊號中,用特殊方式傳遞。 網路應用 4i.應用網路查詢資料。 4j.應用電子郵件傳遞訊息。 4k.製作個人網頁。 4l.設計一主題,嘗試由各種管道獲得相關資料。 次主題 415 居住 4a.察覺住屋環境(通風、陽光、衛生、地基安全… )。 4b.了解住屋的結構(例如樑柱、樓板、牆、門窗、樓梯… )。 4c.了解住屋的維生系統(例如供水、供電、瓦斯安全… )。 次主題 416 運輸 4a.認識陸上、水上、空中、太空等各型運輸工具 4b.知道各種運輸工具的功能及其應用 次主題 530 創意與製作 4a.製作模型。 4b.規劃製作程序。 4c.測試與調整。 4d.改良技術。 次主題 531 科技文明 4a.了解科技與社會的關係。 4b.了解現代社會與科技相關的職業。 國民中學階段自1997年開始實施生活科技課程,生活科技是以思考為核心的

(4)

做中學,採用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評量以學生為中心,兼顧形成性與總結性評 量,不一定會有具體的作品。生活科技課程內容以科技系統之次領域如資訊傳 播、能源與動力、運輸科技、營建與製造為主。如今,九年一貫課程中的生活科 技內容則以上述九項次主題為內容,若依科技系統分類仍不外乎這四大類,但也 納入了新的食品主題。九年一貫課程的生活科技強調以學生合作學習為主,透過 學生討論、發展及實驗的過程中學習科技的程序,教師教學時應顧及學生的個別 能力發展,生活科技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內容應不僅侷限在選用的教科書版本 上,更應發揮我們的特色,進行多樣化教學設計並善用媒體增進學生學習動機。 此外,與其他領域課程相比較,生活科技的課程變革也遠比其他課程來得顯著, 面對此一挑戰,生活科技教師更應主動吸收新知並積極參與課程研習活動。目 前,多數的自然與生活科技版本教科書所列內容不外乎上述九項次主題,其所列 課程內容如知識、情意、技能部份之評量方式可參考本文所探討評量方式,並依 各生活科技教師實際教學所安排內容及學習活動做調整。 參、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是依據教學目標,運用科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從事研究和 分析的一系列活動(簡茂發,1984;引自郭生玉,1999),評量之後不但可以瞭 解教師所用的教材教法是否適當,而且又可分析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其在教學歷 程的重要性可從圖1的教學模式看出來。(Glaser,1962;引自余民寧,1997) 從圖 1 的教學模式來看,整個教學歷程包括四大部份;教學目標、起點行為、 教學活動和教學評量。每一個部分都與教學評量有密切關係。根據郭生玉 (1999),教學評量對教師與學生具有下列各項的回饋作用。茲敘述如下: 一、對教師的回饋作用 (一)瞭解學生起點行為 教學目標 起點行為 教學活動 教學評量 提 供 回 饋 圖 1 基本的教學模式

(5)

為了教學有效,教學前瞭解學生的起點行為,是一件必要的事。配合 學生起點行為教學,不致使教學過於艱難,或過於容易。在教學前,老師 可以運用各種測量工具,如性向測驗、成就測驗或診斷測驗,分析學生的 起點行為,以決定教學的起點。在教學之後,亦可透過評量結果,瞭解學 生是否具備學習下一個新單元的起點行為。瞭解學生的起點行為後,老師 又可協助學生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 (二)瞭解教學的效果 根據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材教法進行教學之後,預定的教學效果是 否達到?教學是否有缺失?教學評量的結果可以提供此項回饋的訊息。利 用回饋的訊息,老師可以評鑑教學過程中的每項活動,如教學目標是否切 實可行?教學方法和教學材料是否適當?教材的組織是否合理?如果教學 未能達到預定的目標,就必須依評量的結果,調整教材和教法,或修改教 學目標。 (三)暸解學生的學習困難 學生的個別差異很大,在學習過程中,誰有學習困難?困難發生在那 裏?評量的結果不但可以顯示個別學生的優缺點,而且,也可以看出團體 的優缺點,這些回饋可以使教師針對學習的困難,適時採取補救教學的措 施,或者改進自己的教材教法。尤其,當評量的結果和學生討論時,至少 獲得診斷困難的線索。評量的資料貴在提供分析學生學習困難的回饋,而 不在做為判斷學生成績的高下。然而,一般教師的作法常與此背道而馳。 二、對學生的回饋作用 (一)增進學生瞭解教學目標 教學評量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因此,無論在教學中或在教學後所實 施的評量,均有助於學生更清楚瞭解教師所強調的教學目標。如果在評量 之前,讓學生瞭解教學目標,有助於提高其學習動機。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有效的教學評量適合提供回饋給學生,使他們知道自己的進步情形。 如果獲知自己進步了,其努力的行為就得到增強,如果知道自己退步了, 就會檢討反省,力求改進。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評量內容與方法必 須適當,避免使學生有太多的挫折感和失敗的經驗,而導致學習信心的喪

(6)

失。因此,教學評量應盡可能做到使學生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成 就感。 (三)增強學生的自我瞭解 評量結果的回饋,有助於學生瞭解自己學會哪些?哪些尚未學會?自 己的長處是什麼?自己的短處是什麼?以及有哪些觀念是誤解需要加以修 正?運用這些資料做為客觀的依據,學生可以擬定自己的學習計畫和選擇 升學的方向。例如,教學評量的結果顯示,應用原理原則的能力是自己的 弱點,此時,就必須擬定一套學習計畫,針對自己的困難,逐步改進。總 而言之,評量的結果在於幫助學生瞭解自己,進而發展自己。 教學評量可以提供教師、學生回饋,幫助兩者改善教學與學習以達成教學目 標。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以能力指標做為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效,因此教師進行教學 時應檢視其教學能否達成能力指標。 肆、科技課程的教學評量 一、九年一貫課程教學評量 教師在進行評量時,必須超越以往標準化測驗或紙筆測驗的單一模式,採取 多元化的評量方式。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針對教學評量有以下列幾點敘述(教育 部,2003b): 1.評量的主要目的在於了解學生學習實況,以做為改進教學、促進學習的參 考。 2.評量應具有引發學生反省思考的功能。導引學生能珍惜自我心智的成長、 持平的面對自己的學習成就、察覺自己學習方式之優缺點。評量要具有敦 促、鼓勵的效果,使學生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或更加專注,定能獲得更好的學 習成效。 3.教學評量應以課程目標為依歸,考查學生是否習得各階段之基本能力及學 習進步情形。教學評量應伴隨教學活動進行之。 4.教學評量不宜侷限於同一種方式,除由教師考評之外,得輔以學生自評及 互評來完成。其型式可運用如觀察、口頭詢問、實驗報告、成品展示、專案 報告、紙筆測驗、操作、設計實驗及學習歷程檔案等多種方式,以能夠藉此 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調適教學為目的。例如,教學目標若為培養學生的問

(7)

題解決能力,則可採用成品展示或工作報告的評量方式,而非純以紙筆測驗 的方式做評量。 5.在選編教材時,常為了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提供相關的圖表資料 供學生參考,這些圖表資料未必在課程綱要的範圍之內。評量時仍應提供這 些資料以供學生參考,不應要求學生記憶。 6.教師對於自己的教學工作如教材選編、教學策略的引用、班級管理等,能 時常參考評量的結果並做自我評鑑及調適。 7.評量的層面應包括認知、技能與情意。 8.評量的時機應兼顧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9.評量的結果應用於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的優缺點,藉以達成引導學生自 我反思與改善學習的效果。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之學習以探究和實作的方式來進行,強調手腦並 用、活動導向、設計與製作兼顧知能與態度。由上述幾點,科技教育的教學評量 應強調多元評量,並且包括認知、技能、情意三方面。傳統教育使用紙筆測量, 如:是非題、填充題、簡答題。通常這些測驗是在課程或單元結束後,評量學生 對事實或概念的了解。這種測驗的主要問題為,所評量的是較低層次的認知技能。 近來的評量改革,採用各種不同評量工具來測量較高層次的認知技能,像解 決問題、探究、傳達、以及人際溝通間的技巧。這個多樣化的工具以各種不同的 形式出現,如圖 2 的多樣評量系統(Reynolds, D., Doran, R., Allers, R., & Agruso, S.,1996;引自林曉雯,2003)所示。 多樣評量系統 選擇題 填充題 問答題 短文/日誌 書面報告 小組視察 教師觀察 訪談 檔案 操作技巧 實驗實作 課後研究 方案計劃 概念圖 V 形圖 關係圖 學生書寫的形式 老師參與的形式 實作的形式

(8)

圖 2 多樣的評量系統 而慣用的紙筆測驗轉換為其他更開放,更能反映評量學生真正理解、進步的 情形的其他評量形式,例如可將學生平日學習的成果抽取集結成一份檔案。可包 含此單元中: 1.學生動手操作的學習情形。 2.相關的文件,大綱,讀書報告以及一些說明性的、創造性的、敘述性的文 件。 3.學生學習中相互幫助的事實,例如:學習過程拍攝的相片、影片、錄音。 4.口頭報告的書面資料。 5.實際操作的步驟及結果所展示作品。 6.學生參考實際標準所進行的自評。 7.以壁報、圖表、或圖解方式說明此單元的內容。 8.學生在學習單元的學習成就或評量的結果。 9.學生和老師一同規劃下一次的學習內容。 10.評估檔案品質的評量基準。 二、美國中小學科技教育課程教學評量 美國中小學的科技教育常為國際科技教育人員所稱許,且對於全球科技教育 發展的影響甚鉅。隨著時代潮流的變遷,美國全民科技教育專案(Technology for All Americans Project,TfAAP)將美國的科技教育發展帶入另一個嶄新的階段,並 成為現行美國科技教育的典範(林坤誼,2003)。因此,其科技教育的評量方法 可做為發展適宜台灣科技教育的評量方法。在美國全民科技教育專案(TfAAP) 中介紹的評量方法如下: 1.學生訪談:學生訪談如同職務訪談一般,應包括規劃好的一系列問題。 反之,學生討論會建議學生與教師兩者能一起討論分享觀念。 2.檔案:檔案能以許多形式如利用相片描述經由一段時間完成作業後,學生 的成長或所瞭解的專業電子期刊以蒐集學生正式或非正式的作業。 3.專題/產品:採用多樣限制其時間、資源與想像之形式。 4.績效任務:包括提供學生技術性任務或專題藉由觀察、訪談其解決方案或

(9)

產品來評量他們實際知道及可以做的部分。 5.示範/呈現:學生透過表達解釋他們知道的重要觀念、概念、原理及呈現、 技巧、技能的能力。 6.非正式觀察/討論/會議:運用個別化或小組內觀察來評量、蒐集學生知道 的概念、學習傾向、能力、小組努力。 7.學術性提示:學生能運用寫作或表達開放式陳述或問題。例如:我們嘗試 解決的科技問題為何?接下來你需要什麼來完成?這是唯一的可能性或答 案嗎? 8.其他證據:例如:觀察、作業範例、對話。 9.學生反思/評量:學術性提示常用來鼓勵學生仔細地專注所學習的部分。 要求學生寫下在小組中有關問題的影響。如:當我與小組一起時,我對… 感到滿意。在小組合作之後,我現在可以藉…改善…。或當我們一起合作 時,我們需要…。 10.電腦化評量:有些電腦化評量的商業套裝軟體。而且,這些電腦化評量 可以自行發展及使用做為蒐集學生態度、觀念、正式問卷或對一般學生給予 評論如:當…時,我常放棄。當…,我很意外。有時候當我開始進行專題時, 我不知道我該做什麼。在小組內,我寧願單獨進行因為…。 11.檢核表:定期運用許多形式來報導進步的情形。 12.概念圖:教師蒐集有關學生的迷思概念,利用網絡圖來描述。 13.績效評量:包含所指出學生所需要的技巧與能力並檢核其績效層級。 14.紙筆測驗:如問題或測驗。 15.個別與小組作業 16.評量表:利用採用內容標準參照,於完成的階段安置重點或文字。這個 方法提供學生有關其作業的重要分類的回饋,並能讓家長與行政人員知道學 我不善於運用 科技完成事情 我善於運用 科技完成事情 現在,請做記號在你相信你是屬於哪一部分 在下列量尺做記號,你認為你是

(10)

生的成績表現。這個評量表範例設計來評量學生在活動中因「什麼」與「何 時」達到標準。

以上評量方法可做為發展九年一貫生活科技課程評量之參考,此外在美國科 技素養的精進:學生評量、專業發展和學程標準(Advancing Excellence in Technological Literacy:Student Assessment,Professional Development,and Program Standards,AETL)中,其學生評量方面:教師用以評量學生學習的標準,共有五 個主題而評量主要目的為改善教與學(the primary purpose of assessment should be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這與九年一貫課程教學評量所強調為同。

三、多元評量的類型 不論美國或我國的科技課程皆強調在實際進行學習評量時,除了紙筆測驗之 外,教師應視各學習領域之特性,適切運用各種多元評量。評量方式多元化方面, 較常用的方式有紙筆測驗、實作評量、軼事紀錄、口語評量、檔案歷程評量、闖 關評量、動態評量等。(楊銀興,2003;引自教育部,2003c)因本文的限制未 完整敘述其評量方式的意義及編製的要點或應注意的原則,如讀者需要請參考國 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教師手冊。 此外多元評量的概念除了評量方式多元化外,尚有幾點幾方面概念延伸: (一) 評量內容多元化:應包含認知、技能、情意三方面,不應著重於較易評 量的認知、技能方面。 (二) 評量過程多元化:評量過程可分教學前、中、後三階段,並可採用預備 性評量、安置性評量、診斷性評量、形成性評量、總結性評量。 (三) 評量人員多元化:依據評量時機及內容可由教師、自我評量、同儕互評、 行政人員、家長等人員協助評量。 (四) 多元化:過去傳統評量強調常模參照評量,容易造成惡性競爭,且未顧 及學生個別差異,應兼採標準參照評量及學生自我的比較。 (五) 評量成績報告多元化:成績紀錄方式應兼顧文字描述及量化紀錄。文字 描述應依評量內涵與結果詳加說明,並提供具體建議。 不論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所列教學評量要點、美國科技教育評量方法或學者建 議的多元評量方式,都支持教師在進行教學評量時採納多元的概念,充分發揮學 生的潛能,並發展學生多元智慧。

(11)

伍、結語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後,各學校實施生活科技課程之方式不同,有些是與自 然合科教學,有些則是將生活科技課程獨立,以每週一節的方式行之。前者由於 將科技與自然視為同一學科,因此科技教師與自然教師均是以班級為單位教授自 然與生活科技「一科」,科技教師教導自然課程或有障礙,但自然老師教導科技 課程能否將科技教育所要傳達的觀念完整的呈現,則有待研究;而後者則使得科 技教師在教學時每每因為時間不足,無論是評量或教學皆無法平順地達成。在此 種情形下,科技教育之教學評量是否能確實實施,則又是另一個問題。(李博宏、 王薰巧,2004) 在現實面,語文、數學、自然、社會課程實施常有考試壓力,在教學評量採 用多元評量常僅做為紙筆測驗的輔助工具。反之,科技課程較一般課程缺少考試 壓力,教師若能善用教學計畫,在教學進度各個階段,採用不同的評量方法對於 學生十大基本能力的培養具有正面幫助。此外,若能將生活科技課程教學成果定 期舉辦大型展示、競賽、觀摩活動,如台北市、高雄市定期舉辦的國中生活科技 競賽,倘若能聯合其他縣市共同籌畫舉行全國性活動,對於提升生活科技課程的 地位更有裨益。 參考文獻 余民寧(1997)。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李博宏、王薰巧(2004)。科技教育教學評量問題之探討。生活科技教育,37(3), 72-84。 林坤誼(2003)。美國與台灣的科技教育典範之比較。生活科技教育,36(6),18-27。 林曉雯(2003)。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評量的基本理念。2004年11月7日。取自 http://www.phy.ntnu.edu.tw/nstsc。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測驗(十三版)。台北:精華。 教育部(2003a)。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問題與解答2003編修版。2004年5月31 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 教育部(2003b)。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2004年3月14日。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fields/2003/natureScience-source.php。

(12)

教育部(2003c)。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教師手冊。台北:教育部。

黃麗真、汪巧玲(2003)。「生活科技」名存實亡?。生活科技教育,36(4),8-14。 蔣秋萍(2000)。國民中學生活科技學習評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al Association (ITEA). (2003). Advancing

Excellence in Technological Literacy: Student Assessm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gram Standards. Retrieved October 16, 2003 from

http://www.iteawww.org/TAA/PublicationsMainPage.htm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al Association (ITEA). (2003). Assessment Methods.

Retrieved October 16, 2003 from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 依【管道一】複選鑑定,數學及自然性向測驗成績兩科均達平均數正 2 個標準 差或 PR97

 為了更進一步的提升與改善本校資訊管理系 的服務品質,我們以統計量化的方式,建立

通過是次觀課與 評課活動,明白 到有需要擬定清 晰、可量度的評 估準則,才能幫 助學生了解是否

近年,教育改革強調多元化的㈻習模式和「促進㈻習的評估」 ,從而發

趣 趣、 、 、 、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等的不同,並有不同的學習需要。2.

策劃較為周全的學校,能善用質性和量性 的評估數據,辨識學生需要加強的質素,並根

6月上旬 於「統一登入系統」呈報新學年 課程開課月份及預計學生人數(表格1) 8月 – 7月(翌年) 於「統一登入系統」呈報更新的學生資料.

• 與資訊科技科、常識科、視藝科進行跨 科合作,提升學生資訊素養能力。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