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體育班學生心理堅韌性與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對運動投入之預測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中體育班學生心理堅韌性與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對運動投入之預測"

Copied!
5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體育學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Sports and Recre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高中體育班學生心理堅韌性與 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對運動投入之預測 The Prediction of Mental Toughness and Perceived Coach-created Empowering Motivational Climate on Sport Engagement Among High School’s Student-Athletes. 許自雄 HSU, TZU-HSIUNG 指導教授:季力康 博士. 中華民國109年1月 January 2020.

(2) 謝誌 一開始接觸競技運動的時候,我已經國中二年級了,在競速的運動當中算是起步非 常晚的選手,從一個泳訓班跳脫出來進入到校隊,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宛如井底之蛙一般, 原來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不一樣,原來真正在接受訓練的選手比自己厲害這麼多,但是 就像我媽媽說的一樣,當我踏進游泳池的那剎那,我的雙眼是發光的,因為我是真的喜 歡游泳這項運動,所以即使我落後非常的多,也願意一步一步往前追趕,回想起當初進 到南門國中,跟教練說我要參加游泳隊,教練冷冷地回了一句: 「好啊!上一個練了三天 就不見了,看你可以撐多久」,從那天一直到現在,我雖然不是最亮眼的選手,但我仍 然出現在游泳比賽當中。曾經,面對嚴峻的要求、長期的訓練,但是十多年來繼續投入、 參與比賽,對游泳運動的熱忱不減,更不曾想要離開游泳運動,更因為游泳運動的關係, 讓我認識了師大,從國中就到師大自主練習,進到大學的第一場大專盃是在師大,親耳 聽見爸爸稱讚我游的不錯,也是在師大,所以師大就成為了我的一個理想目標。 這段研究之旅,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情,也成為了人生中奇妙的一段回憶,其中有 親情、有愛情、有友情,有工作問題、有兵役問題,更有著經濟的壓力,終於輪到我可 以好好寫下這段回憶的機會了,很高興自己有這樣的機會,進到師大,成為大師。感謝 大安國小及教練群體諒撰寫論文,協助調撥工作時間,使我無後顧之憂專注論文撰寫。 感謝家人的鼓勵與支持,成為我最強的後盾。感謝擔任口試委員的黃崇儒老師、東方介 德老師給予論文修改建與肯定,使研究者持續精進論文撰寫能力。感謝季力康老師,一 直到最後都還是鞭策著我,幫助我完成這篇論文,更讓我學會了,一個老師為了學生付 出的態度。. 文末,再次感謝在研究過程給予協助、肯定及激勵的人們,由衷感謝! 2020 年 1 月 自雄. i.

(3) 高中體育班學生心理堅韌性與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對 運動投入之預測 2020 年 1 月 研 究 生:許自雄 指導教授:季力康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高中體育班學生心理堅韌性及知覺教練賦權氣候對運動 投入的預測。以臺北地區高中體育班206名學生運動員為研究對象(男生160名、女生46 名) 。研究結果顯示:1.高中體育班學生之心理堅韌性與運動投入呈正相關,學生具有的 心理堅韌性越強,越願意投入運動中。知覺教練賦權氣候中亦與運動投入呈現正相關, 高中體育班學生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越高,其運動投入越高。2.在心理堅韌性及知覺 教練賦權動機氣候預測運動投入方面,迴歸分析結果顯示第一階層中心理堅韌性三個面 向僅「積極奮鬥」顯著預測運動投入。第二階層中,將「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再加 入模型後,發現整體模式解釋力為44.1%,其解釋效果提升10 %,顯示在此模式中,發 「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對運動投入具有顯著的預測力,表示「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 候」可正向預測高中體育班學生之運動投入。. 關鍵字:高中體育班學生、運動員、心理堅韌性、運動投入、教練賦權氣候. ii.

(4) The Prediction of Mental Toughness and Perceived Coach-created Empowering Motivational Climate on Sport Engagement among High Schools’ Student-Athletes. January, 2020 Student: Tzu-Hsiung Hsu Advisor: Li-Kang Chi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predictive utility of mental toughness and perceived coach-created empowering motivational climate on sport engagement among high schools’ student-athletes. The participants were 206 (160 males and 46 females) high schools’ student-athletes recruited from Taipei.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1) there w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toughness and sport engagement. In other words, high schools’ student-athletes who had greater mental toughness showed greater sport engagement. In addition, perception of empowering motivational climate also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port engagement. (2) with respect to the prediction of mental toughness and perception of empowering motivational climate on sport engagement,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ree aspects of mental toughness, only ‘active struggle’ could significantly predict sport engagement. Adding perception empowering motivational climate to the regression model indicated that the model increased 10% of explained varianc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empowering motivational climate predicted sport engagement significantly.. Keyword: Mental Toughness, perceived coach-created Empowering Motivation Climate, Sport Engagement. iii.

(5) 目次 謝誌 ................................................................ i 摘要 ............................................................... ii Abstract .......................................................... iii 目次 ............................................................... iv 表次 ................................................................ v 圖次 ............................................................... vi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前言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10 第一節 心理堅韌性理論與相關研究 ................................................................. 10 第二節 知覺教練賦權氣候理論與相關研究 ..................................................... 14 第三節 運動投入理論與相關研究 ..................................................................... 19 第四節 研究假設 ................................................................................................. 21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2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2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23 第三節 研究範圍、對象與實施程序 ................................................................. 2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2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27 第肆章 研究結果 .................................................... 28 第一節 人口統計變項分析 ................................................................................... 28 第二節 相關分析結果 ........................................................................................... 33 第三節 迴歸分析結果 ......................................................................................... 35 第伍章 討論 ....................................................... 37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 39 第一節 結論 ........................................................................................................... 39 第二節 建議 ........................................................................................................... 39 參考文獻 ........................................................... 41 一、中文文獻 ....................................................... 41 二、英文文獻 ....................................................... 43 附錄 ............................................................... 49. iv.

(6) 表次 表 3-4-1 個人基本資料 ................................................ 25 表 4-1-1 本研究樣本性別之次數與百分比分布情形 ........................ 表 4-1-2 本研究樣本年齡之次數與百分比分布情形 ........................ 表 4-1-3 本研究樣本運動項目之次數與百分比分布情形 .................... 表 4-1-4 本研究樣本從事此項目專長訓練的時間長度之次數與百分比分布情形 表 4-1-5 本研究樣本畢業後是否持續接受訓練之次數與百分比分布情形 ...... 表 4-1-6 研究樣本之描述統計量 ........................................ 表 4-2-1 變數間之皮爾森相關係數 ...................................... 表 4-3-1 心理堅韌性與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對於運動投入之階層迴歸分析 ... v. 28 28 29 30 30 32 34 35.

(7) 圖次 圖 3-1 研究架構 ..................................................... 22 圖 3-2. 研究流程 .................................................... 23. vi.

(8) 第壹章. 緒論. 本章共有四節,分別為:第一節闡述本研究之背景與動機;第二節說明研究 目的;第三節提出研究問題;第四節界定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說明研究之名 詞解釋。. 第一節 前言 競技運動的訓練過程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心力與時間,個人的特質及訓練環 境的氛圍皆是影響運動投入的關鍵因素。培養一位優秀的學生運動員,從起初的 訓練到最後的成材,至少花費需要 8 至 12 年的時間(張少熙、蔡虔祿、洪聰敏, 2010) ,而競技運動亦需要長時間投入訓練,故大部分的運動選手皆是從小學到大 學一路接受嚴格的運動訓練。然而,隨著比賽與訓練的壓力提高,學生運動員容 易發生身心倦怠的現象,進而影響到運動投入情形或選擇退出競技運動,因此在 求學階段兼顧學業與訓練的情況下,高中體育班運動員可能因為投入運動訓練而 導致課業落後於普通班學生,優秀學生運動員面臨透過學業成績升學及保持優異 運動成績的心理壓力(陳怡帆、程瑞福,2013) ,這些心理壓力也往往帶來負面的 運動成績表現,從心理技能的缺乏影響運動投入的其他關鍵面向。因此,如何讓 這些競技賽場上的青少年選手,在長期的訓練過程中仍保持對運動的熱情,並建 立良好的心理技能與素質,即為現今國內競技運動教育領域應關注的重要課題。 Gould, Tuffey, Udry, 與 Loehr (1996) 提到影響運動員競技倦怠而降低運動 投入的因素相當的多,包括情境需求、認知評估、生理要求、因應行為、和人格 與動機因素等。歸納而言,導致運動員產生競技倦怠的因素與一些個人特徵和環 境因素有關。人格特質、動機取向、和訓練情境脈絡上的因素,都可能影響運動 員的運動投入情形。 在運動心理學的研究中,心理堅韌性 (mental toughness) 是運動員必須具備的. 1.

(9) 心理技能之一 (Gould, Dieffenbach, & Moffett, 2002) ,它被認為是擁有一種自然或 是由發展而來的心理優勢,讓運動員 比對手有更佳好的能力去因應運動情境中的 各種需求;特別是在維持決心、專注、自信上,以及處在壓力之下的自我控制, 會比對手來得持續和穩定 (Jones, Hanton, & Connaughton, 2002)。黃崇儒(2004)也指 出心理堅韌性是一種運動員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性,其主要指在運動情境中運動 員知覺遭受威脅時心理上不容易被擊敗的特性,並展現對於運動的堅持不懈以及 克服運動中的困難與阻礙 (Bull, Shambrook, James, & Brooks, 2005; Jones, Hanton, & Connaughton, 2002 ; Thelwell, Weston, & Greenlees, 2005),此特性受到體能、技 術等內在因素和教練、社會支持等外在因素的影響。 過去研究指出動機與心理堅韌性有關(陳信宏,2008)。林彥志(2011)將心 理堅韌性研究類型分爲:運動心理堅韌性與參與動機、運動心理堅韌性與壓力因 應、運動心理堅韌性的發展與維持等議題,並發現運動心理堅韌性可以增進運動 員的參與動機,而在運動員的運動生涯中可以依據不同階段的訓練課程來增進其 運動心理堅韌性。在運動參與中,運動員邁向成為最優秀的選手,必須持續投入 訓練及努力才可能接近目標。Bull 等人 (2005) 強調運動選手的成長與訓練環境、 性格、態度和思維的相互影響,這些都是發展心理堅韌性的可能性,其認為所產 生的環境影響關鍵組成部分是童年經歷(父母的影響力)和次要影響力(需要獲 得成功,有機會經受早期挫折以及接觸所訓練的運動項目)。Connaughton 等人 (2008) 則重新了解選手對培養心理堅韌性的看法,這些參與研究的選手認為,心 理韌性的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涉及許多重要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動機氛圍, 運動員社交網絡中的關鍵人物(教練、同伴、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資深運 動員、運動心理學家和隊友) ,尤其是運動的生活經歷以及成功的內在動力。即在 投入訓練的過程中,運動員本身對運動的堅持是重要的關鍵外,父母、教練以及 同儕各自在運動員身旁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所展現的行為會間接的影響運動. 2.

(10) 員的運動表現及繼續持續參與運動的意圖 (Sarrazin, Boiché, & Pelletier, 2007)。 教練是運動團隊中的領導者,其領導行為會影響到個人及團隊的表現,包括 選手願意付出的程度、動機、或團隊凝聚力(王俊銘、陳其昌,2006) 。教練在運 動員的心理社會發展中起著核心且極有影響力的作用 (Wyllemann & Lavallee, 2004)。Keegan、Harwood、Spay 與 Lavallee (2014)以質性研究探討頂尖運動員知 覺父母、教練及同儕所塑造的動機氣候對維持動機與否的研究中發現,頂尖運動 員在不同運動階段知覺重要他人的影響力可能有所改變。因此,為了培育優秀的 運動員,以高中端考量,必須考量到教練對於高中運動員的影響。 教練,不僅為年輕運動員視為「專家」外,教練與運動員之間的直接互動通 常比與其他有影響力的成年人(如父母)的互動要多(Conroy & Coatsworth, 2006)。 當教練將環境塑造成較高的工作涉入、自主支持和社會支持時,選手會有更高的 基本心理需求,並且將其內化成持續投入運動訓練的動機,稱為賦權氣候。 Ames 在 1992 年提出的動機氣候 (motivational climate) 理論中提到,社會情 境因素會使個人察覺到環境的線索,進而激勵個人目標取向的發展,若給予個人 一段時間的環境刺激,將會塑形成特定的目標取向涉入狀態。動機氣候的主張裡, 動機氣候有兩種分概念:一種為工作涉入氣候 (task-involving climate);一種自我 涉入氣候 (ego-involving climate),工作涉入氣候強調的是自我的改善、努力表現 及工作精熟,自我涉入氣候強調促進社會的競爭和常模能力。動機氣候的實徵研 究內容,動機氣候是重要他人營造的教學或相處環境,具有改變隊員、學生等個 人情緒、行為表現等作用。Duda (2013)結合成就目標理論及自我決定理論,提出 教練所塑造的動機氣候可分為賦權動機氣候 (Empowering climates)及削權動機氣 候 (Disempowering climates)。此理論強調社會環境的維度,和選手的內在感受並 且指出教練可能影響運動經驗和反應。賦權動機氣候指的是選手知覺教練營造的 團隊氣氛是高工作涉入、高自主支持和高社會支持,也就是教練塑造的氣候是強. 3.

(11) 調技巧精熟並與自己做比較,教練會站在選手的立場做考量並提供選手關懷與照 顧,更讓選手有選擇的機會以及指導時會解釋原因徵求選手的參與何投入,選手 將會經驗更高的自主性,並且更加內化了持續運動的動機。 綜整上述國內外對於心理堅韌性、教練動機氣候及運動投入三者之間的相關 研究與論述,本研究以高中體育班學生為研究對象,高中運動員的生活經歷與一 般高中學生截然不同,不僅需要維持一定程度學業成績,以利未來升學;同時, 也必須投入從早到晚的訓練。在從事運動與追求卓越的過程中,常會遭遇許多的 阻礙,如受傷、低潮期、動機的喪失等等,等於運動員是否能持續參與運動或能 否順利達成自我所訂之目標(如:獲得比賽勝利) ,就必須仰賴運動員個人堅持努 力、絕不放棄的心理技能。這樣的心理技能即是運動心理堅韌性,不論在平日練 習遭遇到的困境、受傷或個人生、心理瓶頸,或者是在比賽時遭到對手頑強的抵 抗、自我體能的極限等種種的不順利。除了心理堅韌性之外,對於處於高中階段 的學生運動員而言,教練所提供的培育計畫及訓練環境更是營造賦權動機氣候的 重要因素,這些個人及環境的影響因素對於這些運動員是否有正向的預測力則是 本研究欲探究的方向,從心理堅韌性及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對於運動投入的預 測研究,期望藉由本研究的結果,能更加瞭解國內高中體育班學生運動員對於運 動投入情形。. 4.

(1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採用問卷調查為研究工具,針對高中體育班學生, 進行心理堅韌性、知覺教練賦權氣候及運動投入之探討,本研究擬達成之研究目 的為: 一、 探討高中體育班學生心理堅韌性與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及運動投入之 關係。 二、探討高中體育班學生心理堅韌性與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對運動投入之 預測。.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高中體育班學生在心理堅韌性、知覺教練 賦權氣候及運動投入等面向之研究,歸納出研究問題如下列: 一、高中體育班學生心理堅韌性與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及運動投入是否呈 正相關? 二、高中體育班學生心理堅韌性與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是否能正向預測運 動投入?. 5.

(1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體育班學生心理堅韌性與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對運動 投入之預測研究,研究範圍與限制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 研究地區:本研究以高中體育班為主要範圍。 (二) 研究對象:以就讀國內高中體育班為調查對象。 (三) 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 (四) 研究變項:本研究探討變項包含:「心理堅韌性」、「知覺教練之賦權 動機氣候」及「運動投入」。背景變項包含:「性別」、「年齡」、「就讀學 校」、「運動項目」、「運動投入訓練之長度」及「畢業後是否持續接受訓練」。.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因受人力、時間、經費等因素影響,致使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方面有 所限制。 (一) 研究對象部分:本研究僅以台北市高中體育班主為主要調查範圍,無法 推論至其他地區高中生投入運動之情形。 (二) 研究方法部分: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屬自陳量表,受試者背景不同且 填答較為主觀,因此研究結果推論較難顧及全面。. 6.

(14) 第五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使用之特定名詞,共有「心理堅韌性」、「 賦權氣候」、「 運動投入」以 及「高中體育班學生」,其操作性定義分述如下:. 一、心理堅韌性 本研究中所提及的心理堅韌性(mental toughness)是根據黃崇儒 (2004) 的定義, 心理堅韌性是一種運動員知覺遭受威脅時,在心理上不容易被擊敗的特性。心理 堅韌性包括積極奮鬥、抗壓性與忍受傷痛三個部分。. (一) 積極奮鬥:指運動員在接受辛苦的訓練情境當中,積極求取進步、努力不 懈的精神,以及在比賽時拼命追求勝利和榮譽的態度。. (二) 抗壓性:指運動員在競賽過程中遇到有壓力的情境,並能有效處理的能力。 (三) 忍受傷痛:指一般在知覺到身體狀況不佳或是體力不支時,可以忍受下來 的行為反應。 本研究根據「特質運動心理堅韌性量表」的三個分量表:「積極奮鬥」、「抗 壓性」、「忍受傷痛」三個分量表的得分來表示選手運動心理堅韌性的程度,各 分量表得分越高代表該向度的運動心理堅韌性的程度越高。 二、賦權氣候 Appleton、Ntoumanis、Quested、Viladrich 與 Duda (2016) 提出了結合成就目 標理論及自我決定理論的賦權 (empowering) 及削權 (disempowering) 動機氣候 概念及測量工具,擴增過去 Newton、Duda 與 Yin (2000) 單以成就目標理論為基 礎的自我涉入和工作涉入動機氣候測量的向度和內涵,遂指在運動情境中,選手 知覺教練所塑造的團隊動機氣候。本研究是季力康 (2016) 翻譯 Apleton、Ntoumanis、 Quested、Viladrich 與 Duda (2015) 的賦權動機氣候量表進行測量 (Empowering and. 7.

(15) Disempowering Motivational Climate Questionnaire-Coach; EDMCQ-C)。量表包含工 作涉入、自主支持、社會支持三個向度,說明如下:. (一) 工作涉入:指選手知覺其所屬團隊塑造的氣候是強調努力,注重學習或比 賽過程,強調和自己比較求進步,鼓勵選手不斷嘗試,認為犯錯亦是學習 的一部份。. (二) 自主支持:指選手知覺其所屬團隊的教練塑造氣候是自主支持的,提供選 擇,從選手的觀點做考量,徵求選手的投入和參與,減少外在要求與壓力, 指導時解釋原因。. (三) 社會支持:指選手知覺其所屬團隊的教練塑造氣候是高社會支持的,提供 關懷與照顧;當有需要的時候永遠在那裡,對待選手如同一個完整的個人, 教練不管選手的好壞,可以完全的接納選手。 三、運動投入 運動投入是一種堅持、正向的、認知—情感的運動經驗,它包含了四種特質, 自信心、奉獻、活力以及熱忱(Lonsdale et al., 2007; Lonsdale, Hodge, & Raedeke, 2007)。本研究是以東方介德(2015)之「運動投入量表」所測得的「自信心、 「奉 獻」、「活力」、「熱忱」四個分量表的得分來表示選手運動投入的程度。. (一) 自信心:一種能力信念就是一個人想要達到高層級的運動表現和成就渴望 的目標,實際知道自己可以完成這件事,而不是只是夢想會完成它而已, 這是一種自信而非自大的表現。. (二) 奉獻:一種想要投資努力和時間朝向成就目標的行為;一種成就自己目標 的渴望和驅力;不管結果是如何,願意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寧願嘗試失 敗也不願甚麼都不做。. 8.

(16) (三) 活力:身體的、心理的和情感的能量,或是一種元氣十足的樣子,我非常 的興奮,我的每一吋肌膚都在跳動,每天晚上都期待明天的到來,身體充 滿能量,想要去繼續參與運動。. (四) 熱忱:一種情感能量的經驗,一種興奮感和高層級的樂趣,會喜愛這項運 動,覺得運動是有趣的,參與運動是興奮的。 四、高中體育班學生 本研究所指的運動員為就讀高中體育班的選手。. 9.

(1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第一節將探討心理堅韌性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二節探討賦權動機氣候理 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探討運動投入理論與相關研究;第四節則論述研究假設。. 第一節. 心理堅韌性理論與相關研究. 「飛魚」菲爾普斯 2015 年在全美冬季游泳錦標賽強勢奪下三金,努力朝 2016 年在里約奧運復出參賽努力。而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 2008 年奧運奪下八金開創 輝煌的歷史;另外,他更在 100 米蝶泳比賽中上演逆轉的激勵人心劇碼,雖然與 夏季錦標賽的 1 分 52 秒 94 有段不小差距,但能在單一賽是贏得 3 金,可見得菲 爾普斯的決心與毅力。菲爾普斯於 2016 年在里約奧運奪下 5 金 1 銀,累計拿下 23 面奧運金牌,打破西元前 152 年古代奧運傳奇跑者 Leonidas of Rhodes 高懸 2168 年的紀錄,以近乎完美表現結束自己長達 24 年的游泳生涯。 心理堅韌性(Mental toughness)的意義,是指面對有威脅性的情境時,心理上具 有不容易被擊敗的特性,在健康心理學當中也有一個概念類似的的名詞為「韌性」 Headiness,為個體的性質,像是壓力以及對於壓力反應之間的緩衝器。例如個體 在面對心理或生理的傷痛時可以忍耐,或是個體可保持高度的專注,並擁有堅定 的求勝意志與高度自信心(黃崇儒,2004)。Dienstbien (1991) 認為心理堅韌性是 一種面對挑戰時反應型態,這反應型態包括心理的、情緒的和身體的。心理堅韌 度可看出個體如何有效率的因應有挑戰或有壓力的情境。從運動的角度切入,心 理堅韌性是許多運動員所具備的特性(Gould, 2002)。Gibson (1998) 提到心理堅韌 性與一個人的內在自我控制與自我效能有關,心理堅韌性會讓人透過努力來克服 生活中的困擾,或是使在努力的過程中有辦法面對挑戰。學者 Brennan (引自 Looney, 1998) 則更進一步認為,心理堅韌性除了可使人控制集中精神與堅持下去外,還可. 10.

(18) 以讓人處理任何所面對的事情,在身心情緒各方面呈現出「我可以」的氛圍。 國內學者盧俊宏(1994)將 mental toughness 翻譯為堅定的心智,是指不在意 強烈的批評,當表現不佳甚至失敗的時候並不沮喪,可以從逆境中繼續努力而不 灰心,不須他人額外的要求或鼓勵而能自動自發的練習。 Jones 、Hanton 與 Connaughton (2002) 認為,運動心理堅韌性強者必須具有下列的人格特質:一、自 信心;二、慾望;三、動機;四、專注力;五、抗壓力;六、能夠承擔與控制痛 苦與辛勞。國內對於運動心理堅韌性的研究則是在黃崇儒(2004)發展出「特質 運動心理堅韌性量表」之測量工具後,相關的研究越來越多。他提出運動心理堅 韌性強者的行為特徵應為:一、無論情境為何,皆能保持高度的專注;二、能忍 受生理上的傷痛;三、積極自律;四、努力追求完美及既定目標;五、擁有高度 的自信心;六、比賽時有堅強的求勝意志力;七、有因應壓力的能力。而黃崇儒 (2003)更提出運動心理堅韌性能透過學習過程逐漸醞釀,加強運動員的心理訓 練,並且增強其運動表現。季力康(2005)認為運動員心理堅韌性的特質等級可 依序分為:一、自信;二、壓力因應;三、承諾;四、堅持;五、投入;六、專 注;七、不怕失敗;八、控制;九、忍受傷痛;十、平常心。李靜、劉賀(2009) 探討青少年運動員心理堅韌性的特點,其研究對象是以中國青少年為主且不同運 動項目的選手,結果則發現運動等級越高的選手其抗壓性勝過於一級、二級選手, 也代表其訓練年限越長越具抗壓性。本研究採用黃崇儒(2004)的運動員特質心 理堅韌性量表,其中量表分為積極奮鬥、抗壓性及忍受傷痛的面向,加以探究。 林彥志(2011)在針對運動心理堅韌性研究中,根據過去文獻資料將運動心 理堅韌性研究類型分爲:運動心理堅韌性與參與動機、運動心理堅韌性與壓力因 應、運動心理堅韌性的發展與維持等議題,其研究結果亦發現到運動心理堅韌性 與個人能力層級、訓練時間、抗壓性與運動表現有其相關。黃相瑋(2012)探討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對運動心理堅韌性的知覺差異比較,研究發現大學羽球選手為. 11.

(19) 了追求其目標所展現的心理堅韌性越高,其幸福感受也越高。蔡貴蘭(2016)及 蔡貴蘭、李朝裕、陳昭彥及徐靜輝(2018)探討桌球肢體障礙選手運動動機、運 動涉入與運動心理堅韌性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運動動機會透過運動涉入而對運 動心理堅韌性造成間接的影響。國內後續也針對其他運動項目進行大量研究:大 專校院網球運動選手(方同賢,2009;蔡文程、郭志騰、楊坤芳,2010;溫廷傑, 2011)及高中網球選手(蕭丞邑、陳志榮、陳東韋,2017) 、跆拳道選手(林瑞瑜、 林清和、高志強、劉振華,2010) 、大專學生心肺適能(陳惠英、高全寬、謝瑄容, 2011) 、國小學生在慢跑課程上的反應(陳碧華、林如瀚、陳錦隆,2011) 、柔道選 手(陳宜蓁、何立安、王彥書、林其鈺,2012)等。 國外研究針對職業、大學及中學等三種不同運動水準的籃球選手進行調查, 發現不同水準的選手其心理堅韌性確實不同,表示不同運動水準的運動員在心理 堅韌性上的確有差異性存在(林彥志,2008) 。學者劉靜等人(2009)發現不同運 動水準的運動員在心理堅韌性中積極奮鬥與抗壓性有明顯不同,較高運動水準的 運動員其抗壓能力會高於低運動水準者。而運動成績較好的選手,意志力的得分 有比較高的傾向(張永政,1995) 。李雅玲(2007)的研究發現心理堅韌性中的積 極奮鬥可正向預測內在動機控制策略、外在動機控制策略以及情緒控制策略,而 忍受傷痛可以正向預測意志力控制策略。劉馥綺和黃英哲 (2008)探討大專球類 運動員特質心理堅韌性隊競技倦怠之預測情形,結果顯示積極奮鬥能負向預測降 低成就感,抗壓性能正向預測降低成就感。積極奮鬥、忍受傷痛能負向預測隊運 動的貶價。整體競技倦怠的結果顯示,忍受傷痛能負向預測競技倦怠。心理堅韌 性不僅能協助運動員持續投入運動,並且能協助運動員減低倦怠感。Gucciardi 及 Gordon (2009) 研究 16 位板球選手的心理堅韌性內涵及發展測量工具,結果發現 到心理堅韌性中的情感智慧、注意力控制、回復、自我信念、、求勝慾望和運動 倦怠感呈負相關。其認為心理堅韌性越高的選手越不容易產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倦. 12.

(20) 怠感,因此較能持續長時間的接受運動訓練。 黃崇儒(2004)認為影響運動員心理堅韌性的因素包括:體能和技術、社會 支持、成就感、外在誘因、目標設定、隊上的風氣、情境因素、競爭壓力及個人 特質。從許多研究中也發現,許多學者也將影響運動心理堅韌性的因素歸納為內 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Beawick, 2000; Garner-Holman & Giacobbi, 1998; Warner, 2002; Yessis, 2000),內在因素包括:體能、技術、因應壓力的能力,當參與運動的個體 用這些因素成分高時,堅韌性可能會比較高;外在因素包括:情境的知覺和社會 支持,當所從事的運動項目容易受傷、場地環境較為惡劣得不到他人支持時,堅 韌性就可能容易瓦解。 Graham、Sheldon 與 Declan (2002) 認為心理堅韌性是一位優秀運動員應具備 的心理特質之一,並且表示心理堅韌性意指擁有天生的或是後天由發展而來的心 理優勢,使選手能夠比對手有更佳的抗壓及許多運動選手的需要,特別是在保持 決定、專注、自信及壓力下的控制上比對手更好、更一致。在所有的運動中,運 動員的成功或失敗,主要是依賴生理(力量、速度、平衡、協調)及心理(專注、 自信、焦慮處理)等能力的組合,大部分的教練認為運動競賽至少有百分之五十 要靠心理,像是高爾夫球、網球、體操等,所佔的比例可能更高一些(黃崇儒, 2004)。 心理堅韌性已被視為調適高壓及在運動競賽中取得成功的關鍵心理過程 (Anthony, Gucciardi, & Gordon, 2016 ; Connaughton et al., 2010; Gucciardi & Gordon, 2011),其因在於運動員如何迎應壓力的能力和對一個人調適壓力的信念是心理堅 韌性的關鍵 (Gucciardi, Gordon, & Dimmock, 2009 ; Gucciardi, Hanton, Gordon, Mallett, & Temby, 2014 ; Levy, Nicholls, & Polman, 2012)。在教練與選手關係上,相 關研究也指出對於運動選手之心理堅韌性影響。薛堯舜(2018)探討國中拳擊運 動代表隊教練與選手關係,研究發現教練-選手承諾關係會顯著正向影響運動表. 13.

(21) 現,教練選手承諾關係、互補關係會顯著正向影響心理堅韌性,心理韌性會顯著 正向影響運動表現。劉義傳、王清欉及黃崇儒(2013)探究 207 位甲組高中棒球 選手的心理堅韌性、知覺教練威權領導對競技倦怠的反應,研究發現教練過度的 嚴格強調紀律與年輕棒球選手的成就感知覺降低和對運動的價值貶低有關;倘若 選手本身能不畏艱難積極參與訓練,所知覺到的競技倦怠也會較少。王清欉(2018) 探討 232 名大專棒球選手之運動熱情、教練-選手關係對心理堅韌性的預測關係, 研究發現對教練而言,引導運動員發展對專項運動的熱情,以及營造一個具有支 持性的教練和選手互動關係,可以有助於運動員發展出較佳的心理堅韌性。然而, 目前對於心理堅韌性、運動員知覺教練賦權氣候及運動投入的關係尚未獲得進一 步的探討。. 第二節. 知覺教練賦權氣候理論與相關研究. 個人特質與環境因素如同研究所證實,與運動員的心理堅韌性發展有關,個 人特徵包括自我決定動機或流暢特質都曾被探討(Crust & Swann, 2013),而在環境 因素部分,教練則被認為能提供社會支持(Connaughton et al., 2008),其中教練塑造 的動機氣候會影響運動員的認知、情緒和行為 (Fry & Gano-Overway, 2010; Gano-Overway & Guivernau, 2014)。Ames (1992) 認為教練動機氣候是指教練評論 隊員能力和努力的方式,隊員因接收教練的情境因素而產生的目標取向。意即在 教練與運動員的互動過程中,經由教練展現出語言或非語言的酬賞、期望等訊息, 造成運動員對環境是自我涉入或工作涉入之知覺(陳律伶、季力康,2014) 。在系 統性文獻回顧研究中,Harwood、Keegan、Smith 及 Raine (2015)發現投入運動過 程中,投入的動機氣候和適應性的動機結果 包含能力知覺、內在動機、情緒狀態、 心流體驗等有關;然而,自我或表現動機氣候則與外在動機、無動機、負向情緒、 反社會的道德態度等呈正相關,但卻與正向情緒、自主性、關係感呈負相關。事. 14.

(22) 實上,在 Hogue、Fry 及 Fry (2017)探討參與體育課程青少年不同動機氣候對心理 及身體壓力反應的影響研究中,結果顯示,被營造為工作涉入動機氣候及關懷取 向氣候(caring climate) 的青少年反映出較高的運動樂趣、較好的心情及較低的壓力 反應。上述研究皆指出教練與選手關係,包含教練和選手的情緒、想法及行為處 於相互關聯、互相依賴的情況,皆對於選手的投入成果產生巨大影響(Jowett & Cockerill, 2002)。 動機氣候最早由 Nicholls (1989) 的成就目標理論演變而來,Nicholls 認為每 個人都有證明自己的能力和避免展現沒有能力的一面,因此他假設人們評估能力 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稱為工作取向,個人知覺到能力的展現來自於自我比較 (self-reference),講求盡個人最大的努力和個人改善或熟練;第二種為自我取向 (ego orientation),個人知覺到能力的展現來自於常模間的比較,藉由比別人較好的 技巧和表現較好,來肯定自己。根據 Nicholls (1989) 和 Dweck (1999) 的研究, 個體會依據他們的目標取向和運作中的動機氣候,在任何時間解釋其成就活動(特 別是參與者想要展現技巧或是勝任能力)為工作或自我涉入的目標取向,也就是 說在參與運動時,選手可以是處在工作涉入或自我涉入的狀態,意即除了個人的 特質差異外,情境的要求也會突顯出個體的目標與方向,進而影響到個體建構能 力與定義成功的方式(Ames & Archer, 1988)。當環境被塑造成相互競爭的氣候,並 強調社會比較,以客觀的結果為其能力評價的標準時,個人則容易注重表現的結 果此即為自我取向氣候(ego orientation climate);若所處的情境是強調學習的過程, 重視技術的精熟,並以主觀的進步與否為能力評量的標準時,精熟技巧即為成就 感的來源,稱為工作取向氣候(task orientation climate)。教練所塑造的運動動機氣 候,會影響選手認知、情感及行為等相關結果。例如當教練較強調比賽的勝利, 在訓練或比賽過程中,總是以選手是否優於其他隊友為依據來評斷選手優劣,那 麼選手知覺到教練塑造的運動情境則會是強調社會比較、要與隊友或他人相互競. 15.

(23) 爭,並以客觀結果作為評量能力高低的標準時,他們表現的行為將傾向於獲勝、 競爭,不擇手段以求能打敗別人,因此賽前會有高度的競賽焦慮,無法享受運動 樂趣,同時在比賽後往往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在連續失敗後,其參與運動減退, 可能產生身心倦怠甚至選擇退出該項運動。倘若目標取向的運動員處在強調努力 的價值、學習的過程與精熟的環境所塑造出來的工作涉入氣候中,個體對自我的 能力會有良好的立意,因產生較有較適應性的成就行為。 目前對於教練動機氣候的國內研究方面有馬君萍(2003)對中央獅子盃參賽 的女子成員作教練領導行為、知覺動機氣候、團隊凝聚力與內在動機的相關研究, 結果指出知覺教練工作涉入氣候可預測工作凝聚力、社會凝聚力和選手內在動機。 王俊明、陳其昌(2006)探討大專院校教練效能及領導行為對 200 位大專運動員 運動動機及運動態度的影響,接產生正相關且可預測的結果。許蕎麟(2007)以 大專運動員為受試者探討 2×2 成就目標取向、動機氣候與運動動機的研究,發現 工作涉入氣候對內在動機有預測性。王潔玲(2008)對大專 286 位的籃球選手做 知覺動機氣候與運動員倦怠相關研究發現,知覺教練工作涉入氣候可以預測滿足 感,知覺教練自我涉入氣候(正向預測)和工作涉入(負向預測)可以預測運動 貶值和低成就,以及選手退出意圖。顏智淵(2009)對 176 位(14-18 歲)參與網 球比賽選手,做教練知覺動機氣候與家長參與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發現在高知 覺教練工作涉入氣候下會讓青少年有繼續想參與的想法。柯秋溢及季力康(2010) 分析運動動機氣候影響個體參與身體活動之動機、認知、情緒及其後續行爲,透 過應用策略介入觀察運動動機氣候的動態變化。陳盈吉、劉榮聰及黃崇儒(2012) 則針對 364 名大專籃球、排球選手探討大專籃球、排球選手知覺運動動機氣候、 自主性、運動自信心來源和運動自信心的關係,研究發現自主性越高的運動員似 乎會傾向於以較不可控制的訊息來源當作自信心的基礎,與運動技術水準有關; 而精熟取向的動機氣候能使團隊成員同時去運用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訊息來源,. 16.

(24) 並與針對籃球員知覺其本身成就目標取向與教練動機氣候的研究(李伯倫、陳魁 元、李志雄,2017)達到相同結果。王俊明(2013)探討 300 位專院校甲組選手 知覺的教練領導行為及知覺團隊動機氣候對選手的運動自我效能及團隊集體效能 的預測情形,研究證實教練的領導行為及團隊動機氣候都可以有效預測選手的運 動自我效能及團隊集體效能,且應注意選手性別的差異而要有不同的帶領方式。 此外,體育教師對於班級的角色,和教練對於隊員的角色很相似,都是主導 教育,主動營造教育環境的角色,所以教練動機文獻中研究者也納入體育教師的 部份。Sproule 等人 (2007)對 1122 位新加坡的 14 到 16 歲的青少年探討體育教師 的動機氣候對學生的內在動機、目標取向、知覺能力和身體活動意圖相關探討, 發現在工作涉入氣候下可以提升內在動機、能力表現、身體活動意圖及會有工作 取向,而在自我涉入氣候下會有自我取向。 近年來,Duda (2013)結合成就目標理論與自我決定理論發展出賦權及削權動 機氣候,並且進一步 Appleton、Ntoumanis、Quested、Viladrich 與 Duda (2016) 提 出了結合成就目標理論及自我決定理論的賦權(empowering)及削權(disempowering) 動機氣候概念及測量工具,擴增了過 Newton、Duda 與 Yin (2000)單以成就目標理 論為基礎的自我涉入和工作涉入動機氣候測量的向度和內涵,融入成就目標理論 所無涉及的自主性支持、控制性和社會性支持等動機氣候面向。賦權動機氣候指 的是選手知覺教練營造的團隊氣氛是高工作涉入、高自主支持和高社會支持,意 即教練所塑造之氣候強調技巧精熟,站在選手的立場做考量提供選手關懷與照顧, 並且讓選手有選擇的機會以及指導時會解釋原因徵求選手的參與和投入。過去研 究以成就目標取向進行探討, Goudas 及 Biddle (1994) 對 254 位英國國中生(13-15 歲)做目標取向、動機氣候對內在動機和自我能力的研究,發現在工作涉入氣候 會引起內在的動機且較好的自我能力,而在自我涉入氣候下剛好相反。Smith 等 (2009)針對 290 位籃球隊的隊員,在知覺教練工作涉入氣候教育環境下,觀察季初、. 17.

(25) 季後的目標取向的變化情形,發覺選手的工作取向增加,而自我取向減少。Appleton 與 Duda (2016) 針對 406 位英格蘭運動員,探討教練創造的賦權動機氣候與削權 動機氣候對運動員的健康和最佳功能之間的交互作用,研究結果發現賦權動機氣 候與最佳功能中的享受和自尊呈正相關 ,與貶低和不適的身體徵狀呈負相關,指 出當教練塑造賦權動機氣候時可以減緩削權動機氣候的負面反應。因此建議教練 應塑造高自主、高社會支持以及高工作涉入的賦權動機氣候,藉此減緩削權動機 氣候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運動員的心理正向發展。Apleton、Ntoumanis、Quested、 Viladrich 與 Duda (2015)亦說明賦權動機氣候包含以下三個教練行為所組成: (一)工作涉入 (task-involving):指選手在競技運動情境中知覺教練所塑造的動 機氣候是強調努力、精熟技巧、進步以及與自己比較,鼓勵選手不斷嘗試,並且 認為犯錯亦是學習的一部份。 (二)自主支持 (autonomy-supportive):指選手在競技運動的情境中知覺教練所 塑造的氣候提供選手選擇的權利、站在選手的立場做考量、指導時會解釋原因, 並徵求選手的投入和參與及減少外在壓力。 (三)社會支持 (socially-supportive):指選手在競技運動的情境知覺教練塑造的 氣候是提供選手關懷與照顧、對待選手如同一個完整的個人而不只是選手而已, 並且完全的接納選手本身。 在謝欣妤(2018)探討 259 位國內高中甲組排球選手在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對心 理堅韌性的預測情形之研究中,將動機氣候分為賦權與削權動兩種情況,並探討 在預測心理堅韌性的積極奮鬥時,產生交互作用。本研究則進一步探討在知覺教 練之賦權動機氣候下的高中體育班運動員對於運動投入的相關及預測情形。. 18.

(26) 第三節. 運動投入理論與相關研究. 最早出現參與是在解決雇員的倦怠,組織心理學家指出促進員工對工作的有 承諾是預防倦怠最有效的方式,認為投入是一種堅持、無所不在、正向的,實現 有個人抱負與工作有關的一種心情狀態 (Schaufeli, Salanova, Gonza′lez-Roma, & Bakker, 2002)。Maslach、Schaufeli 及 Leiter (2001) 等人的研究,員工對工作的融 入是一種多向度的構念,並定義雇員投入的向度為活力(vigor)、奉獻(dedication)、 效能(efficacy)和全神貫注(absorption)四個向度。瞭解員工的投入可以助長正向工作 環境發展,這樣可以增加保證和預防倦怠 (Maslach & Leiter, 1997)。雖然工作情境 倦怠與投入是相反的概念,是否在運動情也是如此? Shank 和 Beasley(1998)指出 運動投入是持久參與(或個人內在動機的來源)的一部分,因為一個人通常具有 穩定的對運動的興趣,並且一刻之間都不會失去對體育的興趣。針對運動員方面, Lonsdale 等人(2007)對運動投入的研究,運動投入是一種堅持、正向的、認知—情 感的運動經驗,它包含了四種特質,自信心、奉獻、活力以及熱忱等四個向度 (Lonsdale et al., 2007; Lonsdale et al., 2007) 。分別敘述如下: (一)自信心 自信心是種能力信念,就是一個人想要達到高層級的運動表現和成就渴望的 目標,實際知道自己可以完成這件事,而不是只是夢想會完成它而已,這是一種 自信而非自大的表現。也就是說,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在這項運動中完成自己的 目標,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參與運動是有成就感的,對自己的能力是有充滿自信 的。 (二)奉獻 一種想要投資努力和時間朝向成就目標的行為;一種成就自己目標的渴望和 驅力;不管結果是如何,願意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寧願嘗試失敗也不願甚麼都. 19.

(27) 不做。在這項運動中會努力的朝向自己的目標前進,盡力的完成自己的目標,願 意奉獻心力在這項運動上。 (三)活力 身體的、心理的和情感的能量,或是一種元氣十足的樣子,我非常的興奮, 我的每一吋肌膚都在跳動,每天晚上都期待明天的到來,身體充滿能量,想要去 繼續參與運動。當自己參與這項運動時,會覺得精神百倍,全身充滿能量,全部 的精力都投入於運動當中。 (四)熱忱 一種情感能量的經驗,一種興奮感和高層級的樂趣,會喜愛這項運動,覺得 運動是有趣的,參與運動是興奮的。 Lonsdale、Hodge 及 Jackson (2007) 也指出滿足基本心理需求增進運動動機發 展而產生更多的運動投入,促進正向運動經驗或狀態的發生頻率。因此,運動投 入可以使選手對自己的專長運動擁有正面的情緒與認知,較持久且相對穩定的運 動經驗(東方介德,2015) 。運動投入與倦怠是相反的心理狀態,增進運動投入可 預防倦怠發生(Schaufeli & Salanova, 2007) 。過去研究探討運動投入在基本心理需 求與流暢之間的中介效果,以 201 位加拿大運動中心運動員,發現滿足基本心理 需求可正向預測運動投入,經驗到理想的幸福感(Lonsdale, Hodge, & Jackson, 2009)。 以運動情境而言,若是運動員投入運動,他就會對自己有自信,相信自己會成功, 對運動充滿精神的活力,所以是對運動較不會有倦怠的現象。若是運動員投入運 動,他就會認同運動、喜愛運動,願意投入心力來參與訓練和比賽,所以投入和 認同的概念息息相關。. 20.

(28) 第四節 研究假設 依據上述研究問題,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一、心理堅韌性與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及運動投入呈正相關。 二、心理堅韌性能正向預測運動投入。 三、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能正向預測運動投入。. 21.

(2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探討高中體育班學生心理堅韌性與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對運動投 入之預測研究,本章共有五節,分別為: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流程; 第三節為研究範圍、對象與實施程序;第四節為研究工具;第五節為資料處理與 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經由研究動機、研究目的以及心理堅韌性、知覺教練之賦權動機氣候及運動 投入相關文獻探討,分析、歸納和統合出研究架構如圖3-1所示如下:. 圖 3-1 研究架構. 22.

(30)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首先蒐集相關議題與文獻,與評估自身社群後確定研究主題,訂定主 題為探討高中體育班學生高中體育班學生心理堅韌性與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對 運動投入之預測,接著進行相關文獻的閱讀與整理,確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分析、歸納出變項,進一步統整成研究架構,並依據相關文獻設計研究問卷,並 進行問卷預試。預試後進行信效度考驗、修改為正式問卷並實施正式問卷調查, 問卷回收後接著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歸納出研究結果並進行討論,最後,對照 研究問題提出結論與建議。本研究流程圖如圖3-2所示。. 確定研究主題. 相關文獻蒐集. 確定研究假構. 教授與專家學者審視. 心理堅韌性之相關研究. 賦權動機氣候之相關研究. 運動投入之相關研究. 編製研究問卷. 研究問卷預試與修改. 實施正式問卷調查. 資料處理與分析. 研究結果與討論. 提出結論與建議 圖 3-2 研究流程. 23. 信度與效度考驗.

(31) 第三節. 研究範圍、對象與實施程序. 本研究以量化研究之問卷調查法,採用立意取樣,選取台北地區高中體育班 學生運動員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所定義的學生運動員是指「高中同時具有學生及 運動員兩種身份者」。本研究於 2019 年 3 月底至 5 月間採取立意抽樣的方式進行 紙本正式問卷調查,共計發放 210 份問卷,扣除無效問卷 4 份,有效問卷共 206 份。設定之信賴區間為 95%,抽樣誤差為±5%以下,依據林惠玲與陳正倉(2009) 樣本數計算公式計算總樣本數至少為 132 份。研究者聯繫高中運動員的體育班及 運動代表隊,詢問其任課老師及代表隊教練經過同意後,在該班上課前或是訓練 前進行施測,測驗前也對於參與者說明研究目的以及問卷填寫的原則,並予以回 應其提問。待無任何疑問後,請參與者開始填寫問卷,結束後回收問卷並整理、 建立資料庫。.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體育班學生心理堅韌性與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對運動 投入之預測,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工具計有三個部分,分別為「特 質心理堅韌性量表」、「知覺教練動機氣候量表」與「運動投入量表」,修改編 製為本研究工具,並經與指導教授討論後,自編為預試問卷。量表如下: 一、個人基本資料 本研究欲瞭解以高中體育班學生之基本資料,包含性別、實際年齡、就讀學 校、運動項目、從事此項目專長訓練有多長時間、畢業後是否持續接受訓練,分 述如表 3-4-1。. 24.

(32) 表 3-4-1 個人基本資料 變項名稱. 基本資料. 1.性別. (1)□男性 (2)□女性. 2.實際年齡 3.就讀學校 4.運動項目 5.從事此項目專長訓練有多長時間 6.畢業後是否持續接受訓練. (1) □是 (2)□否. 二、運動員特質心理堅韌性量表 採用黃崇儒(2004)的運動員特質心理堅韌性量表,此量表分成三個量表, 分別為積極奮鬥 16 題(分別為 1、2、3、8、12、13、14、18、19、23、24、26、 27、29、30、32,共 16 題) (例題:訓練是很嚴厲的,我通常會咬緊牙關撐過去)、 抗壓性 11 題(分別為 4、5、6、9、10、15、16、20、21、28、31,共 11 題) (例 題:有壓力時,我的抗壓能力很好) 、忍受傷痛 5 題(分別為 7、11、17、22、25, 共 5 題) (例題:練習的時候身體常會有一些酸痛,我都會忍下來) ,合計共 32 題, 採 Likert 五點量尺。此量表在本研究中內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 o 值分別為 積極奮鬥 .94、抗壓性 .89、忍受傷痛 .88,總量表為 .95。. 三、賦權動機氣候量表 本研究採用季力康 (2017) 翻譯自 Appleton、Ntoumanis、Quested、Viladrich 與 Duda (2016) 所編制之賦權與削權動機氣候量表,共 34 題,7 點量尺,賦權 Cronbach’ronb 值為 .93,削權 Cronbach’ronb 值為 .90,此量表工具的信效度達 到一定的檢驗度。此量表分成 2 個部分,分別為賦權動機氣候量表 17 題(分別為. 25.

(33) 1、2、4、6、8、11、13、14、15、17、20、21、27、28、30、32、34 ,共 17 題) (例題:教練會敞開心胸傾聽選手的想法,不會評斷選手的個人感受)其中分為 三個面向:工作涉入氣候 9 題(1、2、3、4、5、6、7、8、9) 、自主性支持氣候 5 題(10、11、12、16、17)、社會性支持氣候 3 題(13、14、15);削權動機氣候 量表 17 題(分別為 3、5、7、9、10、12、16、18、19、22、23、24、25、26、29、 31、33 ,共 17 題)(例題:為了完成訓練,教練經常利用酬賞或讚美的方式來控 制選手),而本研究在題項上採用賦權動機氣候量表 17 題,並採用 Likert 五點量 尺,此量表在本研究中內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 on 值分別為工作涉入 .98、自 主性支持氣候.94、社會性支持氣候 .93,總量表為 .95。. 四、運動投入量表 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是採用東方介德(2015)根據英文版的運動投入量表 (Lonsdale et al., 2007) 編製之中文版的運動員投入量表,原問卷共有四個分量表共 有 16 題,採用其修正後量表 4 題。 「自信心」 ,一個人達到高層級的運動表現和成 就想要的目標的一種能力信念,例如: 「我相信我有足夠的技術能幫助我在這項運 動中成功。」。「奉獻」,是一種想要投資努力和時間朝向成就目標的行為,例如: 「我將自己完全奉獻於這項運動。」。「活力」,這就是身體、心理和情感的能量, 或是元氣十足的樣子,例如:「當我參與這項運動時,我感到充滿了活力。」「熱 忱」,一種興奮感和高層級的樂趣,例如:「我熱衷於這項運動。」 採 Likert 五點 量尺,此量表的 Cronbach’s α 值為 .80,顯示這是一個信度良好的問卷。. 26.

(3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以 SPSS 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並以下列方法檢驗研究各個假設。 一、以皮爾森績差相關(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檢驗心理堅韌性、知覺教練 動機氣候與運動投入之間的關係。 二、以階層迴歸檢驗(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分析心理堅韌性、知覺教練 之賦權動機氣候以及兩者同時對於運動投入之預測效果。 三、本研究中所有統計考驗之顯著水準均訂為 α = .05。. 27.

(35) 第肆章 研究結果 本章主要在呈現本研究資料分析的結果與討論。內容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 人口統計變項分析;第二節為描述統計分析;第三節為相關分析結果;第四節則 為迴歸分析結果。. 第一節 人口統計變項分析 本研究彙集高中體育班學生有效問卷共計206份進行統計分析,而樣本在性別、 年齡、曾參加比賽層級之次數與百分比之分布情形詳述如下: 一、 性別 受試者男性共有160人佔全體有效樣本的77.7%,女性共有46人佔全體有效樣 本的22.3%,全體有效樣本共計206人,如表4-1-1 所示。 表 4-1-1 本研究樣本性別之次數與百分比分布情形 性別. 次數(n=206). 百分比. 160 46. 77.7 22.3. 男生 女生 二、 年齡. 本研究樣本其中16歲佔47%(98人)、17歲佔37.9%(78人)、18歲佔12.6%(26 人)、19歲佔1.9%(4人),顯示受試者的年齡層多數集中在16至17歲間,如表4-1-2 所示。 表4-1-2 本研究樣本年齡之次數與百分比分布情形. 年齡. 次數(n=206). 百分比. 16.0. 98. 47. 17.0 18.0 19.0. 78 26 4. 37.9 12.6 1.9. 28.

(36) 三、 運動項目 本研究樣本其中游泳佔22.3%(46人)、羽毛球佔6.6%(31人)、田徑佔13.5%(28 人)、橄覽球佔13 .1%(27人)、拳擊佔12.1%(25人)、跆拳道佔10.2%(21人)、網球 佔3.9%(8人)、輕艇佔3.4%(7人)、手球佔2.4%(5人)、擊劍佔2.4%(5人)、西划 佔 .5%(1人)、體操佔.5%(1人),顯示受試者的運動項目多數集中在游泳及羽毛球, 如表4-1-3所示。 表4-1-3 本研究樣本運動項目之次數與百分比分布情形. 年齡. 次數(n=206). 百分比. 游泳 羽毛球 田徑 橄欖球. 46 31 29 27. 22.3 15 14 13.1. 拳擊 跆拳道 網球 輕艇 手球 擊劍 西划 體操. 25 21 8 7 5 5 1 1. 12.1 10.2 3.9 3.4 2.4 2.4 .5 .5. 四、 從事此項目專長訓練的時間長度 本研究樣本其中最少為3年、11年、15年及16年佔.5%(1人);最多為5年佔 18.4%(38人),顯示受試者的運動項目多數集中在4年、5年間,如表4-1-4所示。. 29.

(37) 表4-1-4 本研究樣本從事此項目專長訓練的時間長度之次數與百分比分布情形. 時間長度. 次數(n=206). 百分比. 1 2 3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5 15 1 32 38 25 22 20 18 12 1 5. 3.9 2.4 7.3 .5 15.5 18.4 12.1 10.7 9.7 8.7 5.8 .5 2.4. 13 15 16. 2 1 1. 1.0 .5 .5. 五、 畢業後是否持續接受訓練 本研究樣本其中63.6%的受試者均於畢業後繼續接受培訓(131人);而36.4%(75 人)則不會繼續培訓,如表4-1-5所示。 表4-1-5 本研究樣本畢業後是否持續接受訓練之次數與百分比分布情形. 畢業後是否持續 接受訓練. 次數(n=206). 百分比. 否. 75. 36.4. 是. 131. 63.6. 30.

(38) 六、 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蒐集 206 份有效問卷,彙集資料後進行迴歸分析,表 4-1-6 列出本研 究迴歸模型中各變數之定義及其描述統計值。 由 4-1-6 表中顯示心理堅韌性之積極奮鬥平均數 4.11 (標準差 .58)、抗壓性 平均數 3.48 (標準差 .71)、忍受傷痛平均數 4.04(標準差 .66)。在運動投入趨近平 均數 4.01(標準差 .86);在賦權動機氣候趨近平均數 3.99 (標準差 .9)、工作涉入 平均數 4.15 (標準差 .69)、自主支持平均數 4.18 (標準差 .73)、社會支持平均數 3.97 (標準差 .90)。最後,個人變項中性別平均數 1.22 (標準差 .42)、年齡平均數 16.65 (標準差 .96) 及從事此項目專長訓練的時間平均數 6.11 (標準差 2.72)。在 個人變項方面,其中受訪者之性別,本研究將男性定義為 1,女性定義為 2;從 事此項目專長訓練的時間,以年為單位;受訪時之實際年齡,以年為單位。. 31.

(39) 表4-1-6 研究樣本之描述統計量. M. SD. 最小值. 最大值. 心理堅韌性. 4.15. .715. 1.50. 5.00. 積極奮鬥. 4.11. .58. 1.94. 5.00. 抗壓性. 3.48. .71. 1.73. 5.00. 忍受傷痛. 4.04. .66. 1.60. 5.00. 運動投入. 4.01. .86. 1.00. 5.00. 教練賦權動機氣候. 3.99. .94. 1.00. 5.00. 工作涉入. 4.15. .69. 1.67. 5.00. 自主支持. 4.18. .73. 1.33. 5.00. 社會支持. 3.97. .90. 1.00. 5.00. 性別. 1.22. .42. 1. 2. 年齡. 16.65. .96. 14. 22. 從事此項目專長訓練的時間長度. 6.11. 2.72. 1. 16. 名 稱. 32.

(40) 第二節 相關分析結果 在進行迴歸分析之前,從表 4-2-1 之本研究主要自變數間之皮爾森相關係數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發現到心理堅韌性中3種變項與運動投入的相關 方面,積極奮鬥與運動投入相關係數(r=.646, p < .01)、抗壓性與運動投入相關係 數(r=.485, p < .01)、忍受傷痛與運動投入相關係數(r=.422, p < .01)以及心理堅韌 性與運動投入相關係數(r=.625, p < .01)呈顯著正相關,顯示高中體育班運動員倘 若知覺自己在積極奮鬥、抗壓性及忍受傷痛等心理堅韌性特質越強者,則個體在 運動投入上的總分也越高。再者,賦權動機氣候與運動投入相關係數(r= .442, p < .01)呈顯著正相關,工作涉入與運動投入相關係數(r=.408, p < .01) 、自主支持 與運動投入相關係數(r=.402, p < .01)、社會支持與運動投入相關係數(r=.446, p < .01),顯示高中體育班運動員知覺到帶隊的教練賦權動機氣候越強者,在投入 運動過程中時,越能展現其自信心、奉獻、活力以及熱忱。. 33.

(41) 表 4-2-1 變數間之皮爾森相關係數 變項名稱. 1. 1. 心理堅韌性. 1. 2. 3. 4. 5. 6. 7. 8. 2. 積極奮鬥. .870*. 3. 抗壓性. .817* .650*. 4. 忍受傷痛. .780* .524* .370*. 5. 賦權動機氣候. .495* .552* .418* .264*. 6. 工作涉入. .499*. .547*. .250*. .447*. .974*. 1. 7. 自主支持. .437*. .499*. .250*. .343*. .890*. .810*. 1. 8. 社會支持. .415*. .471*. .252*. .312*. .897*. .804*. .760*. 1. 9. 運動投入. .625* .646* .485* .422*. .442*. .408*. .402*. .446*. 9. 1 1 1 1. 1. *p < .05 為免這兩項自變數之高相關程度,所導致之共線性問題,對本研究迴歸估計 式(1)造成估計誤差,故本文接著以 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 (VIF)檢定各自變數間 是否存在多元共線性(multicollinearity)的情形。Kutner、Nachtsheim及Neter (2004) 認為當 VIF 大於 10 時,各變數間會具有潛在的共線性問題。而本研究各自變數 之 VIF 值分別為1.189(運動投入)及1.189(賦權動機氣候),平均值為1. 189,故本 研究之各自釋變數間並無顯著之多元共線性問題,可進行後續之迴歸分析。. 34.

(42) 第三節. 迴歸分析結果. 本研究主要探討影響運動投入之因素,並以心理堅韌性、知覺教練賦權動機 氣候為自變項,運動投入為依變項,採用階層迴歸分析逐層討論各因素之影響情 形,其中將心理堅韌性分為「積極奮鬥」、「抗壓性」及「忍受傷痛」三種變項, 研究結果如表4-3-1。 表4-3-1 心理堅韌性與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對於運動投入之階層迴歸分析 依變數:運動投入 模型 1 模型 2. 變數. Β .519* .108 .107. Step1 積極奮鬥 抗壓性 忍受傷痛. β .459* .112 .095. Step2 賦權動機氣候. .119*. R2. .432* 2. R F. 52.208* F. .441* .10* 44.446* 3.932*. *p < .05 第一階層中,先將「積極奮鬥」、「抗壓性」與「忍受傷痛」等三變項投入 迴歸模式中,結果顯示「積極奮鬥」達顯著水準,表示學生運動員擁有積極奮鬥 的心理堅韌素質不同,會干擾後續迴歸係數的估計,造成係數估計得偏誤,即證 實應列為其他因素影響行為意圖之控制變項,而抗壓性及忍受傷痛則對後續結果 未達顯著之干擾。第二階層中,將「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再加入模型後,發 現整體模式解釋力為 44.1%,其解釋效果提升 10 %。在此模式中,發現「知覺教 練賦權動機氣候」對運動投入具有顯著的預測力,表示學生運動員之運動投入會. 35.

(43) 受到「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因素正向影響,其影響係數為.119。由上述之結 果可以發現心理堅韌性中的積極奮鬥、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皆為影響運動投入 之重要因素。. 36.

(44) 第伍章. 討論. 本章主要針對研究目的依序呈現資料分析之結果,探討高中體育班學生心理 堅韌性與知覺教練之賦權動機氣候對運動投入之預測情形。 本研究假設之一為探討 心理堅韌性與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及運動投入呈正 相關,透過皮爾森相關分析所得之,結果顯示高中體育班學生 心理堅韌性之積極 奮鬥、抗壓性、忍受傷痛及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中的工作涉入、自主支持、社 會支持與運動投入皆呈正相關,此研究結果符合研究假設。意即選手有越高的抗 壓性、忍受傷痛的能力及保持積極奮鬥的態度,就會有越高的運動投入程度;並 且,當選手知覺到教練塑造的動機氣候是高工作涉入、自主支持與社會支持時, 越能投入運動訓練中。此研究結果也符合過去研究所指出教練行為對於選手運動 投入的影響,倘若教練能給予選手鼓勵及支持(Gould et al., 2002)、強調努力學習和 進步(Martindale, Collins, & Daubney, 2008)及建立訓練環境的社會支持可以促進選 手的運動投入。當教練塑造高賦權動機氣候的環境,同時強調選手精熟技巧、鼓 勵選手及提供選手選擇的權利時,能提升選手在運動參與上的自信心、抗壓性、 奉獻、活力及熱忱,如同Hogue、Fry及Fry (2017)探討參與體育課程青少年不同動 機氣候對心理及身體壓力反應的影響研究結果相同。當青少年選手處於賦權動機 氣候及關懷取向氣候的訓練環境中,能反映出較高的運動樂趣、較好的心情及較 低的壓力反應,對於選手的比賽表現產生正向影響(Jowett, & Cockerill, 2002)。高 賦權動機氣候的環境,能使學生運動員具備堅強的心理堅韌性,對於目標能否達成的 堅持意志也就越強,也越能維持到最後,更能提升選手運動投入的意願。. 本研究假設之二及三為探討心理堅韌性及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分別能正向 預測運動投入,皆透過階層迴歸分析所得之,結果顯示高中體育班學生 在心理堅 韌性之變項中僅有「積極奮鬥」達顯著預測,此研究結果符合研究假設,代表學. 37.

(45) 生運動員擁有越強的積極奮鬥心理,能夠擁有較佳能力面對運動情境,例如堅持 決心、專心、專注,提升其在運動投入上的自信心;而賦權動機氣候中的工作涉 入、自主支持、社會支持與運動投入達顯著預測,此研究結果符合研究假設。過 去研究指出心理堅韌性已被視為在運動競賽中取得成功的關鍵心理技能(Anthony, Gucciardi, & Gordon, 2016),持續投入的關鍵在於對於這項運動的興趣與熱愛,這 與Shank和Beasley(1998)提出的運動投入概念一致。而高中體育班學生知覺教練之 賦權動機氣候的研究結果與劉義傳、王清欉及黃崇儒(2013)的發現相比,教練 威權領導的紀律精神能正向預測整體競技倦怠及降低成就感、對運動貶值有關兩 個層面;此結果說明了選手知覺在球場上教練對其 嚴格要求學習態度及表現出不 服輸的奮戰精神,並為維護球隊形象要求選手在球場外個人行為的自我約束與規 範等威權行為越高時,選手越容易出現競技倦怠、降低成就感和對運動貶值等情 形。整體而言,教練過度的嚴格強調紀律與選手的成就感知覺降低和對運動的價 值貶低進而影響運動投入;而選手若本身越能不畏艱難積極參與訓練,所知覺到 的競技倦怠也會較低。因此,如何去適度要求紀律和賦予選手權利來提升選手積 極參與訓練的心態,是教練在提升運動投入時要考慮的課題。教練若能適時的關 心、體恤選手,並給予技術上的指導,強調努力與進步的重要性,不與他人比較, 也可以利用心理技能訓練強化其面對艱困環境的堅韌性,避免優秀選手提早退出 運動場,對於選手增進運動投入有正面影響,如此可讓選手有較高的意願持續參 與運動並付出努力。. 38.

(46)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節主要針對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整體總結,以回應研究問題的答案為目 的。經過結果分析與討論後,提出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本研究主要目的為高中 體育班學生在心理堅韌性、教練賦權氣候及運動投入之研究;本章分別以結論及 建議二節陳述之。.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探討高中體育班學生在心理堅韌性、教練賦權氣候及運動投入之研究 經收集得到相關資料。經過資料分析及討論後,獲得以下主要結論: 一、高中體育班學生心理堅韌性與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候及運動投入呈正相 關能。即學生是否具備較高的心理堅韌性之個人特質及能否知覺教練賦權動機氣 候與其運動投入有影響。 二、高中體育班學生心理堅韌性中的積極奮鬥能正向預測運動投入。學生具 備積極奮鬥的心理素質時,能正向預測學生的運動投入。 三、高中體育班學生知覺教練之賦權動機氣候能正向預測運動投入。學生知 覺當教練塑造高賦權動機氣候的環境,能正向預測學生的運動投入。.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針對研究者長期關注的高中體育班運動員作為研究對象,蒐集小樣本 以進行探索性研究,了解高中體育班學生在其所具備的心理堅韌性、感知到的教 練賦權氣候及對於運動投入的程度之預測情形。本研究結果部分與研究假設相符 合,其中心理堅韌性中的積極奮鬥變項與過去研究結果相符,呈正相關,顯示高 中體育班學生具備心理堅韌性中的積極奮鬥特質者可直接正向預測其在運動投入 的程度。本章對於未來研究與實際應用進一步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39.

(47) 在未來研究上,可以突破橫斷式研究的限制,在研究設計中加入時間的變項,探 索是否時間長度的變化對於高中體育班學生的心理堅韌性、知覺教練之賦權氣候 及運動投入產生影響,尤其高中體育班學生也必須面對升學的壓力與訓練的要求, 縱貫式的研究結果可能與橫斷式並不一致。從運動投入的結果而言,根據過去文 獻使用內在動機作為調節變項,未來也可以嘗試將內在動機作為調節或是中介變 項,深入了解學生運動員的心理狀況。在研究法上,亦可使用深度訪談法及參與 觀察法,對於青少年在參與訊聯時的實際情況進行紀錄、訪談與觀察,進而深入 挖掘選手對於教練所規劃的訓練與營造的環境之意見。 在實務建議上,依據心理堅韌性中積極奮鬥特質的發現,建議未來高中體育 班教練能根據學生運動員的個人特質予以合適的訓練,使其積極奮鬥的特質能充 分彰顯與運用,提升學生運動員在運動項目上的熱愛、投入程度,降低對於競技 運動的倦怠感。除了應重視運動員心理堅韌性發展,依據知覺教練之賦權氣候研 究結果,建議教練宜營造高賦權動機氣候之成長環境,予以選手更多正向回饋, 並強調進步精熟,鼓勵選手表達自身想法,以及讓選手有較多的選擇機會提高自 主支持,例如:訓練規劃可與選手一起討論,取得共識;積極創造選手表達意見 的管道及機會等。透過賦權動機氣候的環境,使選手更加投入在運動中。此外, 教練如何使用賦權動機氣候進行課程的介入,也可透過讓教練瞭解賦權動機氣候 的概念及賦權動機氣候對選手產生的影響,讓教練在平日訓練時塑造賦權動機氣 候,創造正向、積極與自主的訓練環境,以實驗法進行比較研究,瞭解賦權氣候 在運動投入上差異的實際狀況。. 40.

(48)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方同賢(2009)。優秀軟式網球選手之運動心理堅韌性。北體學報,18,13-23。 王俊明(2013) 。教練領導行為及團隊動機氣候對選手自我效能及團隊集體效能的 影響。運動與健康研究,2(2),13-30。 王俊明、陳其昌(2006) 。大專院校教練效能及領導行為對運動員運動動機及運動 態度的影響。臺灣運動心理學報,9,1-18。 王清欉(2014) 。運動熱情、教練-選手關係對大學棒球選手心理堅韌性之預測。臺. 灣運動心理學報,14(2),33-49。 李伯倫、陳魁元、李志雄(2017) 。UBA 公開組男子籃球員知覺其成就目標與教練 動機氣候相關之研究。金門體育學報,1(1),58-71。 李靜、劉賀(2009) 。青少年運動員心理堅韌性的特點。體育學刊,16(5) ,83-86。 李雅玲(2007)。2x2 目標取向、運動心理堅韌性與動機調整策略關係(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季力康(2005)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 東方介德(2015) 。賦權動機氣候介入對青少年籃球選手基本需求、動機與幸福感. 之影響。未出版博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大學。 林彥志(2011)。運動心理堅韌性研究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5(3),509-51。 張少熙、蔡虔祿、洪聰敏(2010) 。協助運動員完善生涯規劃之研究。臺北市:行 政院體育委員會。 林瑞瑜、林清和、高志強、劉振華(2010) 。運動特質性心理堅韌力與賽前狀態性 焦慮對跆拳選手運動表現之影響。文化體育學刊,35-41。. 41.

(49)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 柯秋溢、季力康(2010) 。運動動機氣候影響動機、情緒及行為之機轉與應用策略 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4(3),16-26。 陳宜蓁、何立安、王彥書、林其鈺(2012) 。心理技能訓練對柔道選手技能表現和 心理堅韌性之影響。文化體育學刊,73-88。 陳怡帆、程瑞福(2013)。以生態系統觀點析論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與升學進路。. 體育學報,46(4),443-457。 陳信宏(2008) 。運動員參與動機與運動心理堅韌性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陳律伶、季力康(2014)。重要他人塑造運動動機氣候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8 (4),323-330。 陳盈吉、劉榮聰、黃崇儒(2012) 。大專籃球、排球選手知覺運動動機氣候、自主 性與運動自信心的關係。臺灣運動教育學報,7(2),59-76。 陳惠英、高全寬、謝瑄容(2011) 。特質運動心理堅韌性、運動行為態度及身體質 量指數對大專學生心肺適能的影響。長庚科技學刊,15,133-140。 陳碧華、林如瀚、陳錦隆(2011) 。慢跑課程對國小低年級學童心理堅韌性之影響。. 臺東大學體育學報,15,53-67。 黃相瑋(2012) 。大學羽球代表隊運動心理堅韌性與主觀幸福感之研究-以一般生為 例。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3,91-112。 黃崇儒(2004)。運動心理堅韌性概念的建構與測量。未出版博士論文,臺北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黃崇儒(2004) 。運動員屬性對運動員自信心來源的影響。臺灣運動心理學報,5, 1-17。. 4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年青的學生如能把體育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便可提高自己的體育活動能

By means of the level meetings conducted by the “Campus Life Caring Committee”, the school facilitates information exchange among representatives of the

In light of the unique context and different student needs in every school, and the common goal of fostering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ies, the EDB has been encouraging schools

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動有特殊教育 需要的學生積極參與體能活動..

Exhibition of Student Visual Arts Work 2020/21 初小 Lower Primary 嘉許狀 Certificate of Merit.. 煙花下的維港 Victoria Harbour

Exhibition of Student Visual Arts Work 2020/21 初中 Junior Secondary 嘉許狀 Certificate of Merit..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Curriculum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each student at Chiayi City Schools are more than that of Chiayi County Schools because the size of class at most of Chiayi City Schools is

(authentic)與互動式學習情境 教師為主體,獎勵服從一致性 師生平等對待,學習者為主體 教師為知識傳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