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素養導向教學的思考與課堂實踐 / 27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素養導向教學的思考與課堂實踐 / 27"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9,8(10),頁 27-30

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 主題評論 第 27 頁

素養導向教學的思考與課堂實踐

趙曉美 臺北市立大學師資培育及職涯發展中心副教授

一、 前言

108 學年度起,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於國小、國中及高級中等學校三個教育階 段的一年級開始實施(教育部,2017)。對於第一線的教師而言,「素養導向教學」 是一項須積極面對的專業挑戰與學習課題。教育部國教署表示,為達成課程改革 推動之目標,從 3 年前啟動各項政策配套,包括前導學校、課程、教學、師資、 教材、設備的準備等,總計投入的經費達 450 億元(中央社,2019),面對鋪天 蓋地的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相關研習與專業成長活動,教師們或多或少都有所參 與,但是否能將所知、所學轉化至課堂之中?是否能由學生的學習表現,呈現出 素養導向教學的成效?是值得關切與探究的課題。 「素養」是指知識、技能與態度的群集整合能力,是在特定情境下能有效行 動的能力或潛力(蔡清田、陳延興,2013)。素養導向教學包括兩大意涵:一方 面是指培養各領域/學科素養,另一方面,則指促進總綱三面九項核心素養,透 過學習領域內容的選擇或教學方式的調整,既可發展領域/學科素養,亦能有助 於促進核心素養之養成(林永豐,2018)。在複雜的素養導向教學歷程中,有關 教學前的計畫、教學時對於師生互動的思考與決定、教學後學習成效的評估等, 都有賴教師思考。教學的思考判斷和決定,引導教師的教學行為(林進財,1997)。 本文將從班級經營信念、教師角色定位與活化教學、素養導向評量、以及教學檔 案建置等面向,探討面對素養導向教學,教師應有的思考與課堂實踐,希望逐步 調整課室教學的風景,有效達成素養導向教學的目標。

二、 調整班級經營信念,營造自主與互動的學習環境

長久以來,多數教師強調有秩序與效率的班級經營,以教師的規則為遵循依 歸,學生較缺乏自主性與互動性。因應課程改革,教師們著眼於各領域的素養導 向教學設計,往往忽略了班級學習環境的營造,對於教學效能有著關鍵性的影響 力。以班級常規為例,班級公約雖宣稱是師生共同訂定,但就現況而言,多僅傳 遞出教師對於班級管理的信念,如:上課時專心聽講、發言前先舉手等,實不足 以為學生建構一個具自主、互動、社會參與性的學習情境。此外,有關課室空間 的規劃與學生座位的安排,也影響著同儕的互動與動態性學習活動之進行。 班級經營是最好的教學示範(王政忠,2016),教師須回顧過去的教學實務, 並思考課程改革的精神,找到班級經營的「變」與「不變」:若要營造自主、互 動、共好的學習環境,需做哪些調整?可採取哪些策略?過去的班級經營策略,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9,8(10),頁 27-30

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 主題評論 第 28 頁 哪些是值得保留的?經由教師的思考與調整,相信可逐步營造出素養導向教學的 合宜環境。

三、 解構既有教學思維,重新定位教學者的角色,活化教學設計

學習「解構」,可以校正思考的歷程。知識傳遞者,是學校教師們最熟悉的 角色。課堂中,多透過直接教學法,以有效率的講述與示範來完成各領域的教學, 聲帶受損則是教師們常遇到的職業傷害。講述,是最經濟而省時,可以在有限的 教學時間內,將教材教完;是以教師為中心,透過系統的教學以達成目標;是讓 教師最為安心的課堂運作方式。但是面對十二年國教所強調「自主行動」、「溝通 互動」、「社會參與」核心素養,教師勢必要重新定位自己在課室教學中的角色, 更需活化教學,以因應素養導向教學之課程變革。 在素養導向教學脈絡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探索情境的設計 者、鷹架支持者,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者。學校成立專業學習社群,提供教師們 分享與討論的機制,在相互激盪與情感支持的同時,需深刻思考:為讓學生有充 分溝通表達的機會,如何有效提問?如何有效進行分組討論與合作學習?如何能 提供學生思考與探究的機會?教師要積極提升課程發展與設計的能力,採用不同 的教學活動與策略,在教導學科知識、技能的同時,也透過溝通與互動,引導學 生情意與態度的養成。教師要重新定位教學者的角色,將學習的主導權還給學 生,讓學生真正尋得動機與樂趣,進而能為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

四、 翻轉學習評量軸線,強調學習歷程的回饋與反思

學習評量,是促成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機制。Earl(2013)提出三種學習評 量的取向:學習結果的評量(assessment of learning)、促進學習的評量(assessment for learning)、評量即學習(assessment as learning)。透過對學生學習歷程的檢視 與回饋,不僅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亦可透過評量歷程,調整教學以幫助學生學 習,同時更可引導學生參與評量,反省並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以達到更好的學 習效果。此三種取向的評量對於學生的學習都有其價值與貢獻。 素養必須透過一次次的表現、反思和調整,逐步深化累加(吳璧純,2017), 因此,素養導向評量不僅重視學習結果,更重視學習歷程。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 教育總綱(教育部,2014)架構,素養導向評量必須對應及解讀核心素養,採行 多元化評量設計實施,始能達成目標;評量方式應依學科及活動之性質,採用紙 筆測驗、實作評量、檔案評量等多元形式,並應避免偏重紙筆測驗。然觀察教學 現場,迄今仍以紙筆測驗為大宗,學校定期評量也多採紙筆測驗進行,究其原因, 不外紙筆測驗省時、成本低、較客觀、易取得學生與家長的信任等。素養導向教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9,8(10),頁 27-30

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 主題評論 第 29 頁 學,教師應聚焦於學生學習與成長歷程,認知、技能、情意三者不可偏廢,因此, 適切的設計多元評量,將對於素養導向教學具有加乘的效果,並能確實掌握素養 導向教學之成效。 就課室教學而言,教師提問是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的核心關鍵,可透過學習 歷程中的師生互動評量,適時提供學生協助與反饋,以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狀 態;藉由建構反應評量,以評量學生分析、評鑑、創造等能力;設計實作評量, 了解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所表現的知識或能力;指導學生建立學習檔案(learning portfolios),找到多元的評量證據(趙曉美,2017)。身為教師,除了強化素養導 向紙筆測驗的命題能力外,對於實作評量與檔案評量之實施與評量規準建立,亦 應由做中學,逐步增進多元評量的實作能力。在素養導向教學脈絡中,關注學生 的個殊性,藉由有效的多元評量,提供學生豐富的回饋訊息,讓學生經由評量來 反省與調整學習策略,得以適性的學習與成長。

五、 建置個人教學檔案,強化對教與學的後設思考

教學檔案是最能代表教師在教學現場實踐素養導向教學的完整歷程(張德 銳、林偉人,2018)。目前教師們已漸漸習慣於與夥伴對話,透過共備與觀課的 教學模式,增進個人的教學反思,改善教學策略,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但 由於教師的思考、判斷與作決定,是一段長期的改變歷程,他人難以系統的觀察, 教師可藉由個人教學檔案的建置,就素養導向教學計畫、執行、行動成果不斷的 循環檢視,進行反省思考,以掌握專業成長的脈絡。同時,透過教學檔案的交流、 分享與討論,傳承素養導向教學的經驗,亦可有效提升素養導向教學的實踐能力。

六、 結語

教師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教師思考,能引導教學行為;教學策略,則能 將教師的思考落實於課堂。面對課程改革,教師既有的「教」與「學」習慣,無 法一朝一夕的轉變,唯有教師的思維先調整,透過不同的教學設計與策略,賞識 學生的學習表現,以行動來探究素養導向教學的方向,促進學生的學習,才能朝 向素養導向教學的精神邁進,並落實於課堂教學之中。 參考文獻  中央社(2019年8月8日)。108課綱上路教育部配套措施投入450億。取自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3977504  王政忠(2016)。班級經營就是最好的教學示範。取自

(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9,8(10),頁 27-30

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 主題評論 第 30 頁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2380  吳璧純(2017)。素養導向教學之學習評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30-34。  林永豐(2018)。素養導向教學設計的要領。載於周淑卿、吳璧純、林永豐、 張景緩、陳美如,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參考手冊,1-3。臺北市:教育部國民及學 前教育署。取自 http://fuxiao.ps.nutn.edu.tw/wp-content/uploads/a7cfe18fa58495b4ed9e0c5d5568428 c.pdf  林進財(1997)。教師教學思考:理論、研究與應用。高雄市:復文。  張德銳、林偉人(2018)。以教師領導促進素養導向教學的發展。臺灣教育 評論月刊,7(4),130-135。 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取自 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87/pta_18543_581357_62438.pdf  教育部(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修正發布令。取自 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87/pta_16461_5724983_49147.pdf  趙曉美(2017)。數學課室中的學習評量。載於鍾靜主編,建構反應題在國 小數學課室形成性評量之運用,p.15-25。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 蔡清田、陳延興(2013)。國民核心素養之課程轉化。課程與教學季刊,16(3), 59-78。

 Earl, L. M. (2013). Assessment as learning: Using classroom assessment to maximize student learning (2nd ed.).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 KSNvdJmevw

之處,並沒有完全無 知的人,也沒有絕對 的先知;那兒有的只 是一些正在進行嘗試 的人們,他們聚在一

• 教師若於領域學習或彈性學習 課程進行跨領域/科目之協同 教學,提交課程計畫經學校課

「同儕輔導」是一種教師同儕工作在一起,形成夥伴

集體備課 (教材 教法 評量) 公開授業/觀課 (分享 錄影) 共同議課 (反思 紀錄)..

教育部國教署 2022 年補助全臺 86 所高級中等學校辦理戶外教學,鼓勵學校推 動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奠定素養導向的教學本質。國教署於

課次 課題名稱 學習重點 核心價值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級本配對活動 第1課 我的朋友 ‧認識與朋友的相處之道.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