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Chung-Hua University Repository:Item 987654321/42448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Chung-Hua University Repository:Item 987654321/42448"

Copied!
20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

相關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work stress and

the desire to continue in the posi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ordinators at elementary schools

系 所 別:行政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10217013 林秀吟

指導教授:廖益興 博士

(2)

i

摘 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之關係,透過文獻 檢閱推衍出研究架構、提出研究假設,以自編的「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 與留任意願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本研究以台、澎、金馬地區,13 班以上公立國民小學編制內負責資訊相關業務之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普查,共 計發出 1240 份問卷,回收 679 份,有效回收率為 54.76%。以 SPSS for Windows 20 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並獲得以下研究結果: 一、國民小學資訊組長的工作壓力屬於中上程度;工作壓力各層面的壓力 感受由高至低依序為「工作負荷」、「上級要求」、「專業知能」、「人際 關係」和「內在衝突」層面。 二、國民小學資訊組長的留任意願屬於中等程度。 三、資訊組長的留任意願與工作壓力具有相關性存在。其中,留任意願與 工作壓力「工作負荷」、「人際關係」、「上級要求」層面間為低度顯著 負相關,與「專業知能」與「內在衝突」層面呈現中度顯著負相關。 四、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在「專業知能」和「內在衝突」兩個層面的工作壓 力感受對其留任意願具有預測功能;資訊組長在工作壓力「內在衝 突」和「專業知能」層面的壓力感受越高,則留任意願則越低,且具 有 31.2%的解釋變異量。 五、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以供學校行政措施與相關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資訊組長、工作壓力、留任意願

(3)

ii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stress and the desire to continue in the posi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ordinators at elementary schools. After literature review to create the study design and hypotheses, a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 titled as, “survey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ordinators at elementary school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of work stress and the desire to continue in the position” was used for this investigation. This study surveyed teachers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 area,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with 13 classes or more,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information related duties at school. Of the total 1240

questionnaires sent out, 679 valid questionnaires returned, an effectiveness ratio of 54.76%.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20 for Windows program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ordinators at elementary schools sense average to high degree of job stress. The sources of job stress felt by the teachers, cited in order, are: workload, supervisor’s dem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intrinsic conflict.

2. The desire to continue in the posi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ordinators at elementary schools is moderate.

3. There are correlations between work stress and the desire to continue in the posi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ordinators at elementary schools. Among the types of job stress: workload, supervisor’s demand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howed low level of negative correlation, whil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intrinsic conflict showed moderate level of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willingness to remain as the section leader.

(4)

iii

4.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intrinsic conflict, two sources of job stres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ordinators at elementary schools have predictive value to their willingness to stay in this position. The higher level of job stress related to intrinsic conflict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sensed by the section leader, the lower the likelihood for them to stay in the position, with 31.2% interpretation variability.

5. Last, based on the study findings,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vided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school administrative policy making and future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ordinators, work stress, the desire to

(5)

iv

謝 誌

回首碩士班兩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要感謝的人卻很多很多。 從一進入行政管理系就讀,就能感受到系上每一位老師對學生的關愛之情,不 論是課業上還是生活上,行管系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很高興有幸能在如此溫 馨的氛圍中完成我的碩士學位。其中,最要感謝的還是指導教授廖益興老師, 廖老師豐富的學術涵養及寬厚的性格在在都值得學習,更感謝廖老師的傾囊相 授,耐心地指引我寫作的方向,為我指點迷津讓我能順利完成論文;另外還要 感謝已經離職的羅晉老師,雖然只有一門課之緣,但這過程中羅老師的鼓勵和 指導讓我獲益良多。 除了中華大學親切的老師們外,還要感謝我親愛的同事兼同學。筱苹,感 謝當初妳的鼓勵讓我興起再次進入校園求學的念頭,也感謝妳不吝分享妳的經 驗,讓我能跟隨妳的腳步順利完成學業。文福和慧倫,感謝你們兩年來一路的 協助與支持,你們的陪伴讓我在進修過程中不感到孤單,你們的加油打氣是我 完成論文的最佳動力來源,感謝有你們我才能擁有 2014 這個美好的夏天。 最後更要感謝默默在背後支持我的家人,爸爸、媽媽和華全,感謝你們的 包容與付出,讓我能專心在課業上沒有後顧之憂,還要謝謝寶寶在最後這幾個 月乖乖地陪我一起挑燈夜戰。進修的過程難免有苦有樂,再次感謝周遭所有人 的鼓勵與協助,感恩有你們,祝福大家。 秀吟 謹誌 2014 年 6 月

(6)

v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研究動機 ... 1 研究目的與問題 ... 5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重要名詞釋義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研究假設推衍 ... 8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現況 ... 8 工作壓力的意涵 ... 15 教師工作壓力歷程 ...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61 研究架構 ... 61 研究假設 ... 64 研究對象 ... 67 研究工具 ... 77 調查實施程序 ... 99 資料分析 ... 10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103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之現況分析 ... 103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的差異分析 ... 111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的相關分析 ... 15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55 結論 ... 155 建議 ... 162

(7)

vi 參考文獻 ... 166 中文部分 ... 166 英文部分 ... 177 附錄 ... 182 附錄一 以資訊組長、資訊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之博碩士論文一覽表 ... 182 附錄二 國內外學者對壓力定義 ... 184 附錄三 國民中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相關研究一覽表 ... 186 附錄四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調查問卷 ... 189

(8)

vii

表目錄

表 2-1 六個縣市所規範的資訊組工作項目 ... 11 表 2-2 學校規模與減授鐘點關係 ... 12 表 2-3 學校指派人員協助資訊組的人數 ... 12 表 2-4 國內外學者對工作壓力的定義 ... 20 表 2-5 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來源統計表 ... 38 表 2-6 不同性別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感受研究結果彙整 ... 43 表 2-7 不同年齡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感受研究結果彙整 ... 44 表 2-8 不同婚姻狀況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感受研究結果彙整 ... 46 表 2-9 不同教育程度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感受研究結果彙整 ... 47 表 2-10 不同任教年資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感受研究結果彙整 ... 49 表 2-11 不同行政年資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感受研究結果彙整 ... 49 表 2-12 不同學校規模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感受研究結果彙整 ... 52 表 2-13 常見人格特質分類一覽表 ... 53 表 2-14 背景變項與留任意願之相關研究分析 ... 56 表 3-1 研究變項之操作型定義摘要表 ... 62 表 3-2 各縣市問卷回收情形一覽表 ... 67 表 3-3 填答者個人背景變項統計及後續統計分組編碼情形一覽表 ... 74 表 3-4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評估量表初稿編製之參考問卷一覽表 77 表 3-5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評估量表與參考依據一覽表 ... 78 表 3-6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留任意願評估量表初稿編製之參考問卷一覽表 80 表 3-7 資訊組長留任意願問卷題項一覽表 ... 81 表 3-8 內外控人格特質量表初稿編製之參考問卷一覽表 ... 82 表 3-9 內外控人格特質構面之衡量問項 ... 83

(9)

viii 表 3-10 量表各題項重新編碼對照表 ... 85 表 3-11 工作壓力評估量表工作負荷構面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 89 表 3-12 工作壓力評估量表專業知能構面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 90 表 3-13 工作壓力評估量表人際關係構面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 90 表 3-14 工作壓力評估量表內在衝突構面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 91 表 3-15 工作壓力評估量表上級要求構面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 91 表 3-16 留任意願評估量表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 92 表 3-17 內外控人格特質量表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 92 表 3-18 各量表的 KMO 指標值判別結果 ... 94 表 3-19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評估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 94 表 3-20 「內外控人格特質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 96 表 3-21 本研究工具之信度分析結果一覽表 ... 97 表 4-1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現況分析摘要表 ... 104 表 4-2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量表」各題項分析摘要表 ... 104 表 4-3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留任意願現況分析摘要表 ... 109 表 4-4 不同性別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之獨立樣本 T 檢定 摘要表 ... 112 表 4-5 不同年齡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114 表 4-6 不同婚姻狀況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116 表 4-7 不同教養未成年子女數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之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 118 表 4-8 不同專業背景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121

(10)

ix 表 4-9 有無資訊專業證照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之獨立樣 本 T 檢定摘要表 ... 122 表 4-10 不同任教年資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 126 表 4-11 不同行政年資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 127 表 4-12 不同資訊組長年資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 128 表 4-13 不同學校規模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 130 表 4-14 不同縣市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134 表 4-15 不同人格特質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 136 表 4-16 不同背景變項與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整體與各構面之組間 差異情形一覽表 ... 139 表 4-17 不同背景變項與國民小學資訊組長留任意願之組間差異情形一覽 表 ... 146 表 4-18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留任意願與工作壓力整體與各構面之相關摘要 表 ... 152 表 4-19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對留任意願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 表 ... 154 表 5-1 研究假設驗證摘要表 ... 155

(11)

x

圖目錄

圖 2-1 資訊組長各項工作的負荷程度 ... 12 圖 2-2 反應取向壓力模式圖 ... 16 圖 2-3 刺激取向壓力模式圖 ... 17 圖 2-4 互動取向壓力模式圖 ... 19 圖 2-5 個體-環境適應理論模式圖 ... 24 圖 2-6 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式 ... 25 圖 2-7 職業壓力指標模式 ... 28 圖 2-8 統合性工作壓力模式 ... 29 圖 2-9 Kyriacou 和 Sutcliffe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 32 圖 2-10 Moracco 和 Mcfadden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 34 圖 2-11 Tellenback、Brenner 和 Lofgren 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 35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61 圖 3-2 問卷實施程序 ... 99

(12)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近年來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IT)的快速發展對人類社會造 成莫大的衝擊,生活中食、衣、住、行各個向度幾乎都與資訊科技息息相關, 資訊科技的發展已成為衡量一國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何榮桂,2001)。隨著 電腦、網路的日漸普及,資訊科技的學習與應用遂成為現代教育關注的課題。 各國紛紛提出多項計畫,如美國的「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何榮桂,2001);日本「資訊科技教育學習指導要領」(Guide Book of IT Education)、「一百所學校網路計畫」(100 schools project)(Okamoto,2001;杜 玲均譯);新加坡的「IT2000」、「資訊科技教育計劃」(IT Master Plan in

Education)(蔡志禮,2001;賴錦緣、吳正己、何榮桂,2001);香港的「與時 並進─善用資訊科技學習五年策略」(蔣義剛,2007)等,皆將資訊科技視為教 育改革的重要關鍵。 在我國,行政院於 1982 年成立了「資訊教育推動小組」,著手研擬資訊教 育課程及設備標準,開始有計劃地推展資訊教育(何榮桂,1998;陳文進, 2000)。1997 年教育部推動了為期十年的「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教育部, 1997),提升在職教師資訊素養與技能、推動各科結合電腦輔助教學改善教學模 式,並配合擴大內需方案,補助國中、小學建置電腦教室及連線臺灣學術網路 (TANET)設備,讓資訊教育得以在國小階段落實扎根。其間教育部又陸續提 出「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教育部,2001a)、「挑戰 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世代人才培育」(教育部,2002),以及近年來的「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 皮書 2008-2011」(教育部,2008)、「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計 畫」(教育部,2009),在國民中小學建置「多功能 e 化專科教室」、「多功能 e

(13)

2 化數位教室」,為中小學資訊教育的實施提供了完善的教學環境。 資訊教育的推動除了充實校園資訊設備外,更有賴資訊相關人員的努力, 尤其隨著資訊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後,於校園內設置專職人員負責 資訊相關業務已成為各國的趨勢。在學校中專責資訊相關業務的教師,在我國 名為資訊組長或系統管理師;在香港稱作資訊科技統籌員;在新加坡稱為科技 助理(technology assistant);在西方國家稱呼各有所異,較常見的為科技協同教 師(technology coordinator)。僅管國內外對校園資訊負責人的名稱或有不同, 但工作內容與性質並無太大歧異,包括擬訂各項資訊相關計畫、推動資訊融入 教學業務、協助各處室行政電腦化、辦理教職員資訊研習與學生資訊相關活 動、指導學生參加資訊競賽、提供電腦軟、硬體技術支援與諮詢、管理校內所 有資訊設備、管理校園網路系統及學校網站等(Lai, Trewern & Pratt, 2002; Fox & Selwood, 1992; Kennewell & Selwood, 1997; Strudler, 1995;香港教育 署,2000;詹智傑,2002),業務範圍可謂相當繁瑣。尤其相較於教育部諸多資 訊計畫推動、校園資訊設備質與量大幅提升之際,使得國民中小學中資訊業務 大幅地增加,但學校資訊人員的編制卻未能有所增加,維修和管理這些資訊設 備變成資訊組長一項繁重的業務。因此,在日漸沈重的工作負荷下資訊組長面 臨了什麼樣的工作困境,是本研究關心的焦點之一。 壓力是現代人生活中無可避免的課題,工作即是主要的壓力來源之一。從 上述資訊組長的工作內容可以發現,資訊組長不僅是一般的行政人員,更需具 備專業的電腦知識及網管技能,才能有效維持校園資訊環境的運作、處理資訊 相關問題。其次,資訊組長在資訊教育的推動上扮演著先驅者的角色(劉守 喬,2004),但隨著時代進步,資訊技術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暫,持續改變及提 升的軟、硬體技術,使得資訊組長的工作性質相對充滿挑戰。面對資訊科技日 新月異,資訊組長必須不斷付出額外的時間和精力接受專業訓練或自我學習, 才能適時掌握科技新知,提供教師教學支援,或訓練教師運用資訊科技創新教

(14)

3 學方法。而這些職務上的自我要求,常導致資訊組長工作時間增長亦帶來沉重 的壓力,長期的壓力若無法得到有效的減輕,易造成組織承諾低落,甚而產生 焦崩等情緒問題,進而影響組織的發展(陳有智,2012)。 在教育現場,資訊組長不僅肩負推動資訊教育的重責大任外,凡是與電腦 或資訊有關的事務,教師或行政人員大多認為是資訊組長的「責任」;諸多無法 預測的資安事件、網路斷線、設備老舊故障、緊急維修等問題,往往讓資訊組 長成為影響教學的眾矢之的。此外,國民小學的行政職務多是由教師兼任,資 訊組長本身還有教學甚至班級導師的工作,須同時具備教學、行政與資訊的專 業知能,才能兼顧學生、家長、學校同仁和上級主管的需求,並做好維護、管 理資訊設備的工作。資訊組長在面對資訊科技的快速變遷、沉重的工作負荷、 多重的角色扮演及不同的專業需求下,長期處於動態、陌生、負擔重的情境 中,將比一般教師更容易產生工作壓力;而工作壓力若無法達到有效的紓解或 工作滿足時,將會降低資訊組長的工作績效甚至產生工作倦怠。如前所述,資 訊科技是此波國內外教育改革熱潮著重之處,而資訊組長對資訊教育計劃的執 行與推廣上具有關鍵的影響力(夏如春,2001; Strudler, 1995),因此探討資 訊組長因工作而產生的壓力感受為何?瞭解資訊組長的工作壓力現況,進而提 出有效的壓力管理方式,此相關研究有其進行的必要性。 人力資源是組織中的重要資產,資訊專業人員可視為組織中的隱性知識工 作者,資訊人員流失造成新進人員必須重新學習相關技術,間接影響組織的運 作,因此資訊人員的高離職率在業界已逐漸受到重視(陳彥宇,2012;蘇守 謙,2000)。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國民中小學資訊組長一職。根據詹智傑 (2002)對全國國中資訊組長的調查結果顯示,願意繼續留任的只有 33.1%; 劉守喬(2003)的研究也指出國民中小學資訊組長不續任意願偏高;國外科技 協同教師離職之情況,同樣說明了學校的資訊負責人留任意願偏低(Evans-Andris, 1995)。筆者自 2007 年擔任國小資訊組長至今,深知資訊組長工作的辛

(15)

4 勞,更體認到資訊設備維修管理上經驗累積的重要。然而在每年暑假的新竹市 資訊組長培訓時總可以看見許多的新面孔,見證到資訊組長一職的高流動率。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儘管每年都有許多新任的資訊組長,但任職 10 年甚至 15 年以上資深的資訊組長也大有人在,使筆者不禁興起探究影響資訊組長去職與 留任的動機,欲透過研究瞭解資訊組長留任意願的強弱與個人因素及職務工作 間的關係? 檢索國內博碩士論文發現,以資訊組長或資訊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相關 研究共計 40 篇(附錄一),除了資訊教育、資訊素養、電腦知能的研究外,不 乏有學者討論資訊組長的社會網絡、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角色壓力、工作滿 意度、工作倦怠等;其中論及資訊組長離職傾向或留任意願的研究僅三篇,兩 篇以工作滿意度為變項探討資訊組長的離職傾向(鄧拔銓,2009;溫文正, 2006),一篇透過 ERG 需求理論,來檢視影響資訊教師留任意願之關鍵要素 (廖本宏,2008),而關於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的研究付之闕如。 Ivancevich 與 Matteson(1978)認為:50%的缺勤、40%的離職和 5%的總生產 力降低所造成的損失,皆是由可預防的工作壓力所造成。因此,筆者希望能透 過此實證研究瞭解現任國民小學資訊組長的工作壓力感受,調查其工作壓力來 源與工作壓力現況,分析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各構面與留任意願的相 關,瞭解工作壓力對國民小學資訊組長留任意願的影響程度。以期能提出具體 建議,有助於教育主管機關改善資訊組長工作現況,降低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因 工作壓力所引發的去職行為,並作為現任及未來有意擔任資訊組長一職的國小 教師進行壓力管理或後續研究者參考。

(16)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擬以國內外學者對「工作壓力」與「留任意 願」之相關理論與實徵研究結果為基礎,配合本研究問卷調查的分析整理,瞭 解現任國民小學資訊組長的工作壓力感受程度及留任意願現況,分析國民小學 資訊組長工作壓力各構面與留任意願的相關,瞭解工作壓力對國民小學資訊組 長留任意願的影響程度。依據上述研究動機,進而衍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 下: (一)瞭解國民小學資訊組長的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現況。 (二)探究不同背景變項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的差異。 (三)分析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各構面與留任意願的相關。 (四)探討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對留任意願的預測力。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下列問題: (一)國民小學資訊組長的工作壓力現況為何? (二)國民小學資訊組長的留任意願現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國民小學資訊組長的工作壓力是否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國民小學資訊組長的留任意願是否有顯著差異? (五)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各構面與留任意願的相關情形為何? (六)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感受對其留任與否的預測情形為何?

(17)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範圍

本研究所界定之研究範圍,可從「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二方面分別述 明。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台、澎、金馬地區,公立國民小學編制內負責資訊相關業務 之教師為研究對象。以教育部統計處最新的統計資料,102 學年度全國共 有 2650 所公立國民小學(教育部統計處,2013),扣除 12 班以下的學校 1376 所,以及 13 班以上的國立、私立國民小學 34 所,共計 1410 所後,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 1240 所縣、市立國民小學。換句話說,本研究之調查 取樣範圍共計 1240 人。

研究內容

影響留任意願的因素很多,如人格特質、組織因素、成就動機、工作 壓力、工作滿足等變項,本研究僅針對工作壓力及留任意願進行探討,其 他因素則不在本研究範圍之內。

二、 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收集,受訪者在填答問卷時,可能因其個 人價值、態度、認知等主觀因素的影響;或基於環境期許效應,使填答結果有 所保留,以至於資料分析易產生偏誤,未能客觀的反應真實情形,因此在解釋 上將可能造成偏差。此外,影響教師留任意願相關因素甚多,且彼此間的關係 複雜,受限於時間、人力,本研究無法將所有因素均納入研究變項,只選擇部 份因素作為本研究之研究範圍。

(18)

7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本研究所涉略之重要名詞,界定如下:

一、 資訊組長

本研究所稱之「資訊組長」意指公、私立國民小學負責資訊業務單位之負 責人。包括班級數 13 班以上,經過地方政府機關所核定之國民小學行政編制, 稱之為「資訊組長」;高雄市則稱為「資訊推動小組執行秘書」;以及其他國民 小學雖然未設置資訊組長,但是仍設置負責資訊工作之負責人,稱為「網路管 理員」、「資訊連絡人」或「網路管理教師」等。因此本研究以「資訊組長」統 稱以上國民小學負責資訊業務工作者。

二、 工作壓力

本研究界定之「工作壓力」係指教師知覺到工作情境的變化與要求,經個 體主觀評估後認為無法負擔或承受時,在生理及心理上產生的失衡反應;且此 反應會因人而異,是一個持續變化的動態歷程。本研究將資訊組長的工作壓力 區分為「工作負荷」、「人際關係」、「內在衝突」、「專業知能」、「上級要求」五 個構面來進行討論。

三、 留任意願

留任意願係指成員認同組織的理念,願意留在原職務上,與組織共同成長 與努力的心理強度(吳明根,2011)。在本研究中,係指兼任資訊組長一職的教 師,自己願意或希望留在目前職位投入一己之力的意念傾向。

(19)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研究假設推衍

依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本章第一節旨在透過文獻瞭解國民小學資訊組長 辦理行政業務的工作現況;第二節探討工作壓力的研究取向及相關的理論模 型,藉此推衍出本研究工作壓力變項的相關構面;第三節由教師工作壓力理論 模式,探究教師工作壓力歷程,並透過相關研究結果與各變項關係的比較分 析,作為後續研究設計、問卷設計和結果討論的依據。

第一節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現況

「資訊管理人員」、「系統管理師」、「網路管理人員」等職稱,在資訊產業 界已是眾所皆知,但對國民中小學而言,這些名詞指的是因應資訊教育潮流而 衍生的新職務。有鑑於資訊管理為一門高技術導向的工作,校園內的資訊管理 人員由教師兼任是否適當一直存有爭議(劉建、曾秀平,2003),校園中的資訊 負責人似乎早已成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職缺。本節將從資訊組長的設置現 況、工作職掌、工作負荷、工作困擾項目來探討資訊組長的工作現況。

一、 資訊組長設立之背景與現況

我國資訊教育的發展最早從各大專院校開始,直到 1984 年教育部指定臺北 市民生國民小學參與國科會辦理的「國小電腦輔導教學實驗」,始建置了第一間 國民小學電腦教室(鄭秀真,1998)。國民小學資訊教育在教育部的積極推動 下,初期的目標在於充實校園資訊硬體設備;1998 年教育部耗資 64.7 億,補助 全國中、小學建置電腦專科教室及連線臺灣學術網路設備,並於 1999 年實現 「班班有電腦」的目標(教育部,1997;張湘瑜,1998)。吳鐵雄(2001)於全 國中小學網路應用環境調查報告指出,全國國民中小學的資訊硬體設施已因 1998 年的擴大內需方案達到先進國家之水準。

(20)

9 當電腦、網路等資訊科技與設備進入校園後,接踵而來的就是維護、管理 的工作。根據國科會於 1988 年全國性的調查研究結果指出,當時有電腦的國民 中小學中,86.8%設有專人負責管理資訊設備(吳鐵雄,1988,引自詹智傑, 2002)。依據教育部的規劃,對於校園資訊設備的管理與維護早期是採取調整現 有人力的方式來進行,因此當時絕大多數的學校是由設備組長兼辦此一業務, 或是以酌減電腦教師授課時數的方式由電腦教師來管理電腦教室(吳鐵雄, 1988,引自詹智傑,2002;郭嘉琪,2001);此時是國民小學資訊教育的起步階 段,資訊管理人員的業務量較單純,因此尚可在不增加員額編制的情況下來進 行資訊設備的維護與管理。但 1992 年國科會第二次的調查結果發現,設有專人 負責管理資訊設備的學校僅剩 57.7%,較四年前的 86.8%減少了近三成(吳鐵 雄、梁恆正,1992;引自詹智傑,2002)。推估其可能原因為:在政府大力推動 資訊教育下,國民中小學資訊設備越來越普及,且資訊設備的質與量都有大幅 提升,但維護、管理的人員編制卻未能適時調整,再加上教師本身可能缺乏資 訊管理的相關知能,因而導致校園資訊設備無專人管理或無力管理的窘境。 在資訊教育推動多年以後,資訊管理人員的業務內容逐漸繁雜,舉凡電腦 軟、硬體的更新維護、資訊設備的採購、機房與電腦教室的管理、網路管理與 規劃、資訊融入教學的支援、校務行政電腦化等等,已非少數一、二位教師的 兼任人力足以應付。學校在沒有正式人員編制及管理制度的情況下,對資訊教 育的推廣將造成莫大的阻礙,因此長期以來各界一再希望中小學能編制專職的 資訊組長(劉金和、葉晉華,1996;何榮桂、韓善民,1997)。有鑑於此,為因 應學校資訊人力的不足,教育部於 1999 年修訂「國民教育法實施細則」(教育 部,1999)第十七條第一、二款,明文規定各縣市國民中小學 13 班以上者,於 教務處設置資訊組,12 班以下者,必要時得置資訊教師。中小學資訊專責人員 的設置自始有了法源的依據,正式納入學校行政體系的一環。2001 年,教育部 根據組織再造及人力規劃精神再次修訂「國民教育法實施細則」,將學校設組辦

(21)

10 事的職權轉移至地方政府(教育部,2001b)。然而各縣市財政寬裕不一,並非 所有的縣市都能在國中、小設置資訊組一職(吳鐵雄,2001),對於其工作職掌 及職務定位也未必皆有明文規定,造成第一線推動資訊教育人員的困擾。但亦 有如北、高兩市,除設置資訊專責人員外,在不增加員額的情況下可視學校規 模增設系統管理師或資訊秘書,協助分擔資訊組長的工作負荷(臺北市政府教 育局,2002;劉憶慧,2012)。 由資訊組長一職的設立,可看出政府對中小學資訊教育的重視,期待藉由 此一轉變能加速落實資訊教育總藍圖中揭櫫之「資訊隨手得,主動學習樂;合 作創新意,知識伴終生」的願景(教育部,2002)。

二、 資訊組長工作職掌

自各縣市依法令於國中、小設置資訊組長後,各校之資訊組長也因各縣市 教育主管機關要求不同而有不同的工作重點。根據詹智傑、吳正己(2005)針 對全國已設置資訊組之國民中學資訊組長工作現況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各 縣市對於資訊組職掌規定不一,除了臺北市、臺北縣、桃園縣、臺中市、臺中 縣、臺南縣外,絕大多數的縣市並未明定資訊組的工作職掌。從上述縣市所規 範的工作項目來看,「管理電腦軟、硬體設備」、「管理校園網路系統/學校網 頁」及「辨理教職員資訊相關研習」,是六個縣市資訊組長皆須承辦的工作;與 推展資訊教育有關的工作,如「擬訂資訊教育發展計畫」、「推動資訊融入教學 業務」,則僅有少數縣市列於資訊組長工作職掌中。但作者也指出;有些工作項 目各縣市雖未明訂,但舉凡資訊有關的事務似乎均在資訊組的工作範圍之內, 有些縣市則概括的以「資訊(教育)相關業務」乙項來涵括未列舉之工作項 目。

(22)

11 表 2-1 六個縣市所規範的資訊組工作項目 職 掌 項 目 台北市 台北縣 桃園縣 臺中市 臺中縣 臺南縣 1.管理電腦軟、硬體設備 ˇ ˇ ˇ ˇ ˇ ˇ 2.管理校園網路系統/學校網頁 ˇ ˇ ˇ ˇ ˇ ˇ 3.辨理教職員資訊相關研習 ˇ ˇ ˇ ˇ ˇ ˇ 4.擬訂資訊教育發展計畫 ˇ ˇ ˇ 5.推動資訊融入教學業務 ˇ ˇ 6.協助行政電腦化 ˇ ˇ ˇ 7.採購電腦軟、硬體設備 ˇ ˇ ˇ ˇ 8.辦理學生資訊相關活動 ˇ ˇ ˇ 9.規劃學校電腦課程 ˇ ˇ 10.協助辦理多元入學及推甄工作 ˇ 11.資訊(教育)相關業務 ˇ ˇ ˇ ˇ 資料來源:詹智傑、吳正己(2005)。國中資訊組長工作現況調查。中等教育,56(2),P8。 註:2010 年行政區改制後,臺北縣以改制為新北市;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為臺中市;臺南縣、 市合併改制為臺南市。 從表 2-1 的職掌項目中可以看出,資訊組長大多扮演管理者與訓練者的角 色,負責校園資訊環境的運作以及提升教職員工資訊素養。資訊組長須具備辦 理行政業務的能力、運用電腦於教學的能力、維護軟、硬體設備的能力、建置 與管理網路伺服器的能力以及網頁製作與維護管理的能力,才能勝任資訊組長 工作的要求(何瑞雄,2008;徐振豐,2003)。

三、 資訊組長工作負荷

詹智傑(2002)以問卷調查國中資訊組長的工作負荷情形,如圖 2-1 顯 示,13 個資訊相關工作項目中,資訊組長認為負荷較大的項目高達 11 項,其

(23)

12 中超過八成的資訊組長認為負荷較重的工作項目依次是:「管理校園網路系 統」、「管理電腦教室軟、硬體設備」、「管理學校網站」及「管理電腦教室以外 的軟、硬體設備」。除了業務本身繁重外,這些屬於技術性質的工作,如網路管 理、硬體維修等,也是造成資訊組長工作負荷沉重的主因。夏如春(2002)亦 指出:設備維護是國小資訊教師的一大挑戰。 圖 2-1 資訊組長各項工作的負荷程度 資料來源:詹智傑、吳正己(2005)。國中資訊組長工作現況調查。中等教育,56(2),P11。 表 2-2 學校規模與減授鐘點關係 表 2-3 學校指派人員協助資訊組的人數 學校班級數 減授鐘點 指派人員 校數 % 備註 30 班以下 6 237 82 31~60 班 11.1 1 人 45 16 臺北市 20 校 61 班以上 17 2 人以上 6 2 臺北市 3 校 資料來源:詹智傑、吳正己(2005)。國中資訊組長工作現況調查。中等教育,56(2),P12。 從表 2-2、表 2-3 可以發現,學校規模越大資訊組長減授的節數越多。顯然 在大型學校中,資訊組長的工作可能比較繁重。另外有八成以上的學校未指派 14 14.3 15.3 17.9 19.5 25.9 27.7 38.9 43.9 53.8 55.5 58.8 66.6 30.9 35 35.2 34.4 36.1 34.2 35.7 37.5 30.9 27.6 29.8 30.2 23.5 1 3 . 指 導學 生 參加 資 訊競 賽 1 2 . 擔 任資 訊 相關 研 習活 動 的 授課 教 師 1 1 . 辦 理學 生 資訊 相 關活 動 1 0 . 請 購電 腦 軟、 硬 體 9 . 辦 理 教師 / 職員 資 訊相 關 研 習 8 . 擬 訂 各項 資 訊相 關計 畫 7 . 推 動 資訊 融 入教 學業 務 6 . 協 助 各處 室 行政 電腦 化 5 . 提 供 教師 / 職員 電 腦軟 、 硬 體技 術 支援 / 諮詢 4 . 管 理 電腦 教 室以 外的 軟 、 硬體 設 備 3 . 管 理 學校 網 站 2 . 管 理 電腦 教 室軟 、硬 體 設 備 1 . 管 理 校園 網 路系 統 (包 括 各 類伺 服 器 ) 負荷很重(%) 負荷次重(%)

(24)

13 人員協助資訊組業務,且有指派的學校以臺北市居多,此狀況應與臺北市可依 學校規模增設「系統管理師」的規定有關。整體而言,不論學校規模大小,絕 大多數的國民小學均由資訊組長一人負擔全校的資訊相關工作,而校園資訊業 務牽涉龐雜,舉凡資訊硬體基礎設備、網路管理、伺服器維護架設、資訊教 學、校園網頁製作維護、資訊安全到資訊融入教學等,每一面向都需平衡發 展,僅憑資訊組長一己之力實在難以完全支應。臺灣國中小資訊組長是經常、 且長期處於工作負荷較重的情況,這對國內資訊教育的推展並非有利的現象 (劉守喬,2004)。

四、 資訊組長工作困擾項目

楊孟泰與鐘樹椽(2002)針對彰化縣國小資訊組長進行普查性的問卷調查 發現,資訊組長在自行維護資訊設備方面遇到了諸多困難,主要的原因在於: 校內缺乏可支援的資訊人才、需維護的設備太多、資訊工作太繁重、電腦突發 狀況太多以及本身資訊能力不足等;且高達 80%的資訊組長有過請辭的想法 (引自謝連陽,2007)。此外,陳淑純與劉遠楨(2002)針對臺北市中小學資訊 管理人員的調查研究,歸納分析出四項資訊組長所面臨困境的構面:(1)「人力 資源構面」包括:系管師專業訓練及養成問題、同儕資訊素養不足問題及資訊 管理人力不足等問題;(2)「硬體設備構面」包括:設備維修支援不足問題、設 備品質不佳的問題及設備數量不足的問題;(3)「網路構面」包含:實體線路頻 寬不足問題、網路伺服器系統管理問題、網路硬體設備管理問題,以及網路架 構維護及管理的問題;(4)「軟體構面」包含:軟體授權價格昂貴問題、軟體選 購評估問題、軟體版本採用問題。詹智傑(2002)研究中發現資訊組長是由教 師兼任,除了擔任教學工作外,時常需扮演學校資訊設備的支持與支援者。因 此,調查中也顯示出高達 93.4%的資訊組長認為最嚴重的問題是「只要是電腦 相關的工作,大家都會找資訊組」,其實也顯露出「資訊組的人力不足」

(25)

14 (89.1%)與工作的繁瑣程度(83.3%)。這些繁瑣的工作,讓資訊組長在學校 必須扮演經常性的技術或教學活動的支援者,因此常有感覺時間不足或被迫暫 停手邊之工作,以致在調查中顯示出高達 80.7%的資訊組長表示得「經常利用 非上班時間來完成資訊組的工作」。 上述三篇研究的結論頗為一致,總結三篇研究針對資訊組長所面臨工作困 境大多為資訊人員人力不足、軟硬體維護、校園網路及網站的管理等。

(26)

15

第二節 工作壓力的意涵

工作壓力已是現代人不可避免的課題,工作壓力大更是成了現代社會的職 場通病。本節試圖從壓力的研究取向、工作壓力和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以及 工作壓力的理論模型來探究工作壓力的意涵,藉此推衍出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 作壓力變項的相關構面。

一、 壓力的研究取向

壓力(stress)一詞原是物理學的用語,指發生在兩個物體接觸表面的作用 力。1932 年,美國生理學家 Walter Cannon 延伸了壓力的概念,從生物學、心 理學的角度指出人的心理和情緒狀態會影響生理變化。Cannon 認為面對重大壓 力時,個體為了適應生活會採取挑戰或逃避(fight or flight)的行為來加以因應 (葉重新,2006;游恆山,2006)。Cannon 的學生 Hans Selye 以科學驗證的方 式更深入去探討壓力對人類生活的影響。Selye(1956)指出壓力會破壞個體內 部的平衡,在壓力源的刺激下,個體會耗費額外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滿足恢 復正常狀態的需求(王以仁、林淑玲、駱芳美,2006;葉重新,2006)。被人稱 為「壓力研究之父」的 Selye 首度將壓力的概念引入社會科學領域,其所提出 的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簡稱 GAS)是早期壓力研究 的重要理論依據。 隨著社會的變遷與進步,壓力的研究逐漸趨於多元,越來越多的學者嘗試 從生物學、醫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不同領域,探討壓力對人類生活 的影響。從國內外學者對壓力所下的定義(附錄二)可以發現,壓力的研究雖 然多,但各領域所持的觀點不同,對「壓力」一詞的概念與定義亦有所差異, 大致可歸納為反應取向、刺激取向、互動取向三大類,茲說明如下:

(27)

16

反應取向的壓力定義

此派觀點根源於醫學領域,將壓力視為依變項,以生理學的角度探討 人的壓力反應。這個取向的學者將壓力視為個體面對環境中不同壓力源所 產生的反應,而壓力通常會反應在心理、生理與行為三方面,且三種反應 間有相互關係(Travers & Cooper, 1996)。換句話說,此觀點的壓力研究著 重在壓力的表現形式上。

外界環境 個人

壓力源 壓力

刺激 反應

圖 2-2 反應取向壓力模式圖

資料來源:Cox, T.(1978). Stress. Balitmore: University Park Press. P12.

此派觀點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Seley 的實驗室研究。Seley(1956)將壓 力定義為:個體因應外在要求而產生一系列非特異性的反應(nonspecific responses);其認為壓力是生理反應系統的一種設計,當個體面臨環境的壓 迫或威脅時,個體內部組織會產生變化,進而引發身體的適應性反應。如 面對考試壓力,心情會感到緊張,生理上會有心跳加速、冒冷汗、口乾舌 燥等反應,而且 Seley 認為不管壓力是來自於什麼,個體都會產生類似的 生理反應。Selye 的壓力概念有三個特點:1、他相信壓力的反應不因外在 壓力源(stressors)的性質或承受壓力的個體之不同而異;2、將個體承受 壓力刺激的反應稱為「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簡 稱 GAS),包括三個階段:警覺期(alarm)、抗拒期(resistance)、耗竭期 (collapse);3、若抗拒期的反應過強或壓力刺激長期持續存在,會導致 「適應性疾病」(Disease of adapta)(陸洛,1997)。

(28)

17 生理影響結果,而忽略了壓力對個體心理的衝擊和個體對壓力的評估能 力,亦無法充分說明環境刺激、個體認知、壓力來源之間的關係(洪婷 琪,2010;林韋君,2009)。

刺激取向的壓力定義

此取向根源於物理學及工程學。持此觀點的學者著重於引起壓力的因 素,認為壓力是環境中的一種刺激,可能導致個體產生壓迫、負擔、不適 等反應。Travers 與 Cooper(1996)指出環境中存在許多會侵害個人的事 件,如現實生活中的重大改變、影響個人的重大事件、日常生活的困擾 等,這些事件往往會讓人產生生理或心理的變化,若壓力事件持續發展, 可能導致個人的緊張(strain),而緊張的程度與類型必須視壓力事件的持 續度與強度而定。 外界環境 個人 壓力 緊張 刺激 反應 圖 2-3 刺激取向壓力模式圖

資料來源:Cox, T.(1978). Stress. Balitmore: University Park Press. P12.

簡而言之,刺激取向的壓力觀點將壓力視為一種外來的力量,而環境 中會造成個體緊張的各種刺激事件都是壓力來源;且主張不管是無機體或 是有機體,都有一個忍受的程度,若超過這個忍受程度,就可能會造成暫 時性或是永久性的傷害(林韋君,2009)。持此取向的壓力相關研究主要集 中在界定各種情境的刺激,關心壓力的來源是什麼。由圖 2-3 可知,以刺 激為主的壓力定義將壓力視為自變項,是原因而非結果,強調以客觀環境 的刺激特性來描述壓力,雖然可以從生活事件或壓力事件的研究結果分析 出產生壓力的外在因素,但同樣沒有考慮到個體對壓力程度的感知和評

(29)

18 價,忽略了個體的人格特質、認知、經驗等個別差異對壓力歷程的影響 (吳瑞樺,2012;蔣寧,2007)。

互動取向的壓力定義

互動取向的壓力定義強調個體與環境的關係,認為壓力是環境的刺激 與個體交互作用所產生的結果,是一種複雜的動態過程;當環境的要求超 過個體的能力時,壓力就會產生(Lazarus & Folkman, 1984)。此取向的學 者(Woolfolk & Richardson, 1978;Greenberg & Baron, 1997;葉重新, 2006;Albertson & Kagan, 1987)將壓力視為個體對環境評價的結果,強調 個體對壓力源的主觀知覺、評估與詮釋,因此個體的人格特質、信念系統 佔有關鍵的地位,壓力的產生與程度將因人而異。換句話說,環境中的潛 在壓力源是否對個體造成實質壓力,決定於個體對此壓力源的認知,是個 體經過評估的結果。

(30)

19

圖 2-4 互動取向壓力模式圖

資料來源:Sutherland, V. J. & Cooper, C. L.(1991). Understanding stress: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for health professional. London: Chapman & Hall. P18.

Sutherland 與 Cooper(1991)的壓力互動模式(如圖 2-4)是此派觀點 的典型代表。Sutherland 與 Cooper 認為個體為了處理壓力,會選擇所處的 環境或改變其對刺激的反應方式,以求讓個體與環境的關係達到契合 (fit)狀態,個體會對環境要求與因應資源進行評估,而評估是以個體的 經驗、人格特質及信念系統等特質為中介變項(劉雅惠,2011)。其壓力互 動模式有五個主要的層面:1、認知評估(cognitive appraisal);2、經驗 (experience);3、環境要求(demand);4、人際影響(interpersonal

(31)

20

influence);5、失衡狀態(a state of imbalance)。其中個人的認知評估是決 定事件是否成為壓力的關鍵,而「回饋」(feedback)是此模式特有的概 念。 綜上所述,儘管學者們對壓力概念的解釋莫衷一是,但其總體方向皆是從 關注生理反應到關注生理和心理的反應,最後綜合考慮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反 應。其中,互動取向的壓力定義整合了反應取向和刺激取向的觀點,能更彈性 的解釋各種壓力現象;其次,互動取向的壓力觀點將個體的經驗、人格特質等 個別差異納入研究模型中,凸顯了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強調個體知覺及認知評 估的動態過程,使壓力反應具個別化的特性獲得解釋。因此,本研究在理論依 據上採用互動取向的壓力定義。

二、 工作壓力的定義

日常生活中,與個人產生密切關係的個人空間為社會、家庭、工作或學習 場域,壓力的產生亦不外乎來自此三者,其中又以工作壓力對現代人的影響最 為深遠,是壓力研究領域的重要範疇。工作壓力(work stress)從壓力衍生而 來,1964 年 Kahn 等人首先將壓力管理的概念導入企業管理中,開啟了工作壓 力的相關研究(Kahn, Wolfe, Quinn, Snoek, & Rosenthal, 1964)。然而和壓力的概 念一樣,因研究領域、研究角度的不同,中外學者對工作壓力所下的定義亦不 盡相同,茲將各學者對工作壓力的定義彙整如表 2-4。

表 2-4 國內外學者對工作壓力的定義

學者 年代 工作壓力的定義

Beehr & Newman 1978 工作壓力是工作相關因素與工作者互動以改變、破壞 或加強個體的生理、心理狀況,迫使個體的身心偏離 正常運作的一種情境。 Arthur, Randall, & Mary 1981 工作壓力是人們與工作特性發生變化時之交互作用, 而使人們的正常功能產生脫序之現象。

(32)

21 學者 年代 工作壓力的定義 Macneil 1981 工作壓力是工作情境中許多內外在變項與個人人格因 素的交互作用下產生的現象,若個人察覺到工作情境 中發生某種狀況,以致威脅其心理的平衡時,此種現 象即構成壓力,此種壓力將引發若干心理、認知與生 理上的反應,甚至造成身心的職業倦怠現象。 Parker & Decotiis 1983 工作壓力是描述一個人在工作場所中遭遇一些與重要

的工作結果有關的機會、限制及需求時,被要求脫離 常態,或是與自我願望不符合時的一種感覺。 Marie & Shirley 1994 工作壓力為個體在面臨競爭或組織變革時,由於不確

定性或組織特性改變,所引起的壓力反應。 吳秉恩 1986 工作壓力可視為個人面對環境,而形成之生理及心理 之調適狀態。 吳宗立 1996 凡與工作有關的因素而引起的壓力,均稱為工作壓 力,它具有三個條件:(1)它是外在環境的要求與個 人內在的能力與需求交互作用下,產生的差異與不平 衡狀態。(2)它已經造成個體身心狀況脫離正常功能 而引起主觀不愉快的感覺的心理反應。(3)這些工作 壓力反應,必須因工作有關的因素而引起。 陸洛 1997 工作壓力是在個人(工作者)與環境(職場)的特異 性關係中產生的壓力感受,此工作壓力感受是主觀 的、個體化的。 洪文章 2005 工作壓力是指個體在面對工作環境的變化及需求時, 因為無法負擔或承受,導致身、心理感受到威脅,產 生緊張、焦慮、挫折、壓迫、急迫或苦惱種種不舒服 之情緒反應,進而造成與自我期望不相符之感受,致 使工作績效有所影響的一種現象。 吳清山、林天佑 2005 工作壓力是指個人於工作情境中,精神與身體對內在 與外在事件的一種生理與心理反應,而這種反應會導 致個人心理不舒服或有壓迫的感受。簡單而言,工作 壓力即是個人於工作情境下知覺到的壓力感。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觀專家學者對工作壓力的解釋可知,工作壓力是個體因工作相關因素所 引發的壓迫感受,且會對個體的心理或生理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影響個體行為 導致職業倦怠或降低工作績效。

(33)

22

三、 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探討工作壓力時,工作特性和職業特性皆是不容忽視的變數。在國內外教 育研究中,有關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對教師個人及學校的影響一直是學者重視 的課題(Coates & Thoresen, 1976;Kyriacou & Sutcliffe, 1977;Keavney & Sinclaire, 1978;Kyriacou, 1980;林幸台,1986;蔡璧煌,1989;葉龍源, 1998;陳青勇,2001;林家任,2003;徐永明,2006;劉雅惠,2011;吳瑞 樺,2012)。1995 年,一項針對英國、美國、澳洲與紐西蘭教師進行的研究指 出,將近三分之一的教師壓力感受的程度已達大或極大(Pither, 1995)。此外, 根據美國教育學會統計,教師每天平均得做五百個以上的教室管理決定,僅次 於機場航管人員,是精神壓力極高的職業類型(劉亞婷,2010)。 研究教師工作壓力的著名學者 Kyriacou 和 Sutcliffe(1977)認為,教師工 作壓力是指教師因職務上賦予的要求、期許與職責,主觀感受到的負面情緒, 如沮喪、緊張、挫折、憤怒…等;Kyriacou 亦指出,這些負面情緒經過長期的 累積,很可能引發教師生理或心理上的疾病(Kyriacou, 2000)。Litt 與 Turk (1985)將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為,當教師的幸福受到威脅,並發現待解決的 問題超過其能力範圍時,所產生的不愉快情緒以及苦惱的經驗。Pithers (1995)認為教師工作壓力來自於外在的工作要求、本身所扮演的角色、大量 工作與期望所引發的負面情緒。國內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所持的觀點與國外學 者相似。郭生玉(1978)將教師工作壓力定義為,教師遭受到威脅其自尊或福 祉問題,而超過其自身能力時所知覺到的不愉快、消極情緒與苦惱不安的經 驗。莊淑灣和呂錘卿(2005)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個體主觀知覺到工作要求 或工作負荷量超過他的能力,導致個體身心失衡,因而產生威脅、挫折或無力 的感受。許瓊文(2010)認為教師工作壓力為個體在工作環境中,當內在能力 及可運用資源,與外在工作環境需求產生交互作用,發生無法調適的狀況時,

(34)

23 所造成身心失衡的狀態。 從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可知,教師工作壓力的產生包含下列 三個條件:(一)因工作相關因素所引起;(二)是教師個人知覺與工作環境交 互作用的結果,是一種主觀的感受;(三)導致教師生理、心理的失衡反應。因 此,根據上述學者所下的定義,並沿襲前述互動取向的壓力觀點,本研究將教 師工作壓力界定為:教師在工作情境中,於教學、行政、親師生及同事等人際 關係層面,知覺到工作職務的變化與要求,經個體主觀評估後認為無法負擔或 承受時,在生理及心理上產生的失衡反應;且此反應會因人而異,是一個持續 變化的動態歷程。

四、 工作壓力的理論模型

工作壓力的研究在西方已經進行了數十年,累積了相當多的理論模式。茲 將與本研究所持互動取向壓力觀點一致,且較被學者廣泛接受的工作壓力理論 模式分述如下:

個體-環境適應理論(Person-Environment fit theory)

個體-環境適應理論是組織心理學的重要範疇,主要涉及到個體如何融 入職場環境,並在工作要求中取得平衡。此理論由 French 和 Kahn (1962)所提出,探討個人與環境主、客觀互動之關係。French 和 Kahn 認為引起壓力的因素不是單獨的環境因素或個人因素,而是個人與環境相 聯繫的結果;並以「契合」(Fit)的觀點指出人與環境的配合情形是壓力 產生與否的主要關鍵。根據理論,個體與環境契合的形式有兩種類型,一 為個體能力(capacity)與環境需求(demand)的契合程度;另一為個體需 求(need)與環境供給(supply)的契合程度(王秀枝,1986)。當個體知 覺到環境的期待或要求超乎其能力,或是若無法滿足這些期待或要求將會 導致嚴重後果的時候,就會產生壓力感受;而個體感受到的壓力程度乃視

(35)

24

其與環境的契合情形而定。換言之,工作特性與個體特性相適應情形決定 著工作壓力的反應程度。

從個體-環境適應理論來看,個體的能力、個人特質若能適應工作環境 需求,對個體與組織都有正面影響,反之,則會導致負面的工作後果,影 響個體的留任意願(Van der Doef & Maes, 1999;張婷婷、陸洛、黃睦芸, 2011)。換句話說,個體是否具備工作所需的能力將會影響其工作壓力的產 生;相較於其他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資訊組長主要的工作項目除了資訊教 育的推動外,尚須有維護、管理校園網路及資訊相關設備的資訊專業知 能,才能有效因應工作環境的需求。根據個體-環境適應理論,研究者認為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是否具備從事資訊技術性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能」,將是 影響其工作壓力產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資訊組長的人格特質則可以發揮 調節工作壓力的作用,展現工作壓力感受的個體差異。 圖 2-5 個體-環境適應理論模式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翻譯自 Caplan, R. D. (1987). Person-Environment Fit Theory and

(36)

25 Behavior, 31, P250.

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式(Job Demand-Control-Support

model,簡稱 JDCS)

Karasek(1979)認為「個體-環境適應理論」雖強調個體與環境適應 不良會產生壓力與疾病,但未明說那些工作特性會引起生理的壓力反應, 因此提出了「工作需求-控制模式」,強調工作壓力來自於工作本身所包含 的兩個關鍵特性,即工作需求和工作控制的相互影響,高度的工作需求與 工作缺乏控制感,是引起工作壓力反應與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陳端 容,2006;蔣寧,2007)。而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式正是以 Karasek 的理 論模式為基礎,在「工作需求」及「工作控制」兩個概念中,增加了「社 會支持」的向度,進而發展出的工作壓力理論模式。 圖 2-6 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式

資料來源:研究者翻譯自 Carl Aborg(2013). Theoretical highlight 7: IT, Stress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線上檢索日期:2013 年 11 月 26 日。網址:

http://www.it.uu.se/edu/course/homepage/hcinet/ht13/lectures/Lecture7

有關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式的實證研究,以心血管疾病研究最多 (Karasek et al., 1988;Marmot et al., 1991;Bosma et al., 1998)。除了與心 血管疾病的相關外,其他研究也發現低工作控制者,較容易有胃腸道疾

(37)

26 病、憂鬱等心理方面疾病(曾慧萍,2002;陳端容,2006)。在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式中,「工作需求」是指工作情境中反應員工所從事之工作任 務的數量和困難程度等因素,主要包括任務多寡、任務複雜程度、時效 性、工作不確定性,以及問題解決要求等;而「工作控制」則反應了員工 能夠對工作行為施加影響的程度,其中包括了技能運用及決策自主性(于 文宏、李焰,2005;曾慧萍,2002);「社會支持」則是指職場中的人際關 係,主管和同事的支持可以減緩工作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工作需求-控制 -支持模式包含了兩個基本假設,第一個假設是:工作需求高且工作控制低 的工作特性,會造成壞的壓力(dis-stress),壓力反應及症狀就會產生,如 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第二個假設考量了壓力對人的激勵作用, 認為當工作需求和工作控制均高的時候,挑戰性的壓力會強化員工的工作 動機與學習動力,同時抑制工作需求面向的壓力感受,對心理健康有促進 之效(Karasek, 1979)。在此情況下,高工作需求非但不是工作壓力來源, 反而成為激勵因素。綜上所述可知,工作需求及控制感是工作壓力產生與 否的主要因素,工作壓力的後果不僅使個體產生焦慮、挫折、壓迫等負面 的情緒反應,也會影響個體生理健康,引發身心方面的疾病。而增加工作 自主性可以減輕個體的壓力感受,良好的社會支持也可以緩和工作需求對 身心健康的影響。 以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式來看資訊組長的工作現況,資訊組長需面 對資訊相關軟、硬體維護及管理等繁瑣的業務內容,再加上教育相關的科 技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來自於教育主管機關的諸多資訊融入教學、資訊創 新、行動學習等資訊教育計畫或競賽的推動與執行。誠如謝連陽(2007) 的調查研究發現:在教育主管機關的大力推動下,大量的資訊設備湧入校 園,但諸多資訊工作僅由資訊組長一人負責,使得資訊組長常感到人手不 足;其次,資訊組長擁有的資源太少,而教育行政機關或校長卻要求太

(38)

27 多,亦對資訊組長造成莫大的工作壓力。 此外,根據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式,高工作控制及社會支持面向雖 然可以緩和工作壓力對個體的影響,但若工作環境不如預期時,難免會使 人產生力不從心或不如人意的心理衝突,甚至加劇工作壓力感受。劉守喬 (2004)指出,資訊組長在資訊教育中理應扮演「管理維護者」、「支持 者」、「訓練者」、「計畫決策者」、「先驅創造者」的角色,但就其對全國國 民中小學資訊負責人的調查結果顯示,資訊組長最常做的事為:資訊設備 的管理、分配、維護、整修,以及對同事和主機的支援。換句話說,在國 內外皆重視資訊教育的氛圍下,資訊組長對於推動數位學習的教學型態應 有一定的使命感;然而在學校現場,最耗費資訊組長心力的卻是修繕資訊 設備等瑣事(詹智傑,2002;劉守喬,2004)。此種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亦 會導致資訊組長面對個人角色的適應、自我實現的滿足等方面之內在衝突 的工作壓力產生。綜上所述,研究者推論「工作負荷」、「上級要求」、「內 在衝突」與「人際關係」等,將會是造成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的重 要因素。

職業壓力指標模式

Cary Cooper 及其同事於 1988 年發表了一套衡量工作壓力源及工作壓 力後果的工具,名為「職業壓力指標」(Occupational Stress Indicator,簡稱 OSI)(Cooper, Sloan & Williams, 1988)。該指標由三大部份組成,從工作 壓力源、個性特徵、控制源、因應策略、工作满意度、生理健康狀況等七 個面向,全方位地衡量個體工作壓力狀況(蔣寧,2007)。職業壓力指標模 式基於個體-環境適應理論的觀點,同時考量了工作環境中潛在的壓力源和 工作者本身的特質及習慣性行為,主要聚焦於工作壓力的來源,如:工作 及組織本身因素、扮演的角色、與他人的關係、生涯與成就、家庭與工作 的互動等;工作壓力的後果,如:工作滿意度、身心健康、缺勤、職業傷

(39)

28 害事故等;以及造成工作壓力後果之個別差異的調節變數,包括人格特質 及因應方式等兩個調節變數(林健源,2009;陸洛、高旭繁,2011)。 由圖 2-7 可知,Cooper 等人的職業壓力指標模式涵蓋工作壓力源、個 體人格特質、因應方式,以及工作壓力的結果,力圖呈現出完整的工作壓 力歷程,同時說明了工作壓力後果會因為個人因應方式及人格特質而有個 別差異。 圖 2-7 職業壓力指標模式 資料來源:林健源(2009)。工作特性、學習型組織、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關係—海軍潛 艦部隊之研究(頁 59)。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統合性工作壓力模式

陸洛(1997)回顧有關工作壓力的相關研究,以職業壓力指標模式為 基礎,整合既有理論和研究成果,以心理學的角度提出了統合性工作壓力

(40)

29

模式,並發展了中文版的「職業壓力指標」(Occupational Stress Indicator, 簡稱 OSI-2)量表。陸洛認為工作壓力是在工作者本身與職場環境的特異 性關係中產生的,強調所謂的工作要求與個人能力的平衡與否,是個體主 觀知覺的結果,並指出探討工作壓力時,不可忽略個人所處的背景脈絡對 工作壓力歷程的可能影響。根據統合性工作壓力模式,工作壓力具有主觀 性、互動性、歷程性及特異性,是一個複雜且連續變化的動態歷程;個體 面對壓力源所產生的主觀感受就是工作壓力感受,而個人在工作壓力感受 上的極大差異,正是工作壓力特異性之根本(陸洛,1997;陸洛、高旭 繁,2011)。 圖 2-8 統合性工作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陸洛、高旭繁(2011)。工作壓力及其後果的組群差異:以 OSI 模式為理論基礎之 大樣本分析。臺大管理論叢,22(1),P242。 從上述四種理論模式可以窺見工作壓力理論的發展脈絡。綜合歸納上述工

(41)

30 作壓力理論可以獲得以下結論: 工作壓力是在個體與工作環境互動不良的情況下所產生。工作壓力主要來 自於工作本身的需求及組織相關因素,是個體主觀感知的結果,因此,個體的 人格特質、背景環境脈絡皆會影響其工作壓力感受。其次,個體若長期處於壓 力狀態,對個人容易造成生理、心理的疾病,對組織亦會有負面影響,導致職 業倦怠、降低工作績效、缺勤或離職等問題。根據工作壓力理論模式,本研究 歸納出「專業知能」、「工作負荷」、「上級要求」、「內在衝突」及「人際關係」 五大構面,是影響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感受的重要因素。

(42)

31

第三節 教師工作壓力歷程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國民小學資訊組長,雖為學校行政人員,但現行國民 小學行政職務多為教師兼任,了解教師工作壓力歷程應有助於進一步發現影響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的相關因素為何。因此本節試圖藉由教師工作壓力 理論模式的探討,與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相關研究的分析,歸納出影響 國民小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的相關背景變項。

一、 教師工作壓力理論模式探討

當前較廣為被學者討論的教師工作壓力理論模式分別為 Kyriacou 與 Sutcliffe(1978)、Moracco 與 Mcfadden(1982)和 Tellenback、Brenner 與 Lofgren(1983)所提出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而後兩者皆是以 Kyriacou 與 Sutcliffe 的理論模式為基礎。因此,以下將先介紹 Kyriacou 與 Sutcliffe 的教師 工作壓力模式,再針對 Moracco 與 Mcfadden 及 Tellenback 等人所提出的教師工 作壓力模式與其之異同處加以比較說明。

Kyriacou 和 Sutcliffe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Kyriacou 與 Sutcliffe 是公認研究教師工作壓力的先驅,其在 1978 年提 出教師工作壓力模式,該理論模式認為工作壓力的發生與否,端視教師對 潛在壓力源的知覺與評估結果而定;當教師認定壓力源對其自尊或福祉有 威脅,又無有效的適應機轉時,就會產生工作壓力(Kyriacou & Sutcliffe, 1978)。

如圖 2-9 所示,在此模式中有四條回饋線,用以說明圖中各部分之間 的關係。A 回饋線表示適應機轉對壓力源評估的影響,若個體有較好的因 應策略,將可讓個體在評估過程中減緩對壓力的感受程度,將「實際壓力 源」的程度減至最低。B 回饋線表示教師對壓力的反應,會直接或間接影

(43)

32 響其評估更多的壓力事件;換句話說,教師處在壓力情境作用下,將更易 知覺到其他更多的壓力事件,進而影響評估的結果。C 回饋線表示長期壓 力所導致的慢性壓力徵狀,將可能轉變為非職業性的壓力源,並影響其評 估潛在壓力源。D 回饋線表示教師對於當下壓力的處理方式和反應,會因 個人特質、過去處理壓力的經驗而對評估的結果造成影響(王欽洲, 2006;李孟純,2011;吳瑞樺,2012)。 圖 2-9 Kyriacou 和 Sutcliffe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Brown(1983). An analysis of stress factors as perceived by elementary teacher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4, P27.轉引自紀翠玲(2002)。國小兼任行政教師制握信念. 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頁 24)。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 士論文。

Kyriacou 與 Sutcliffe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中,可能的壓力源是指教師 工作環境的客觀情況,如:高工作品質要求、人際關係不佳(心理的壓力 源)或工作量大、環境吵雜(物理的壓力源)等,這些潛在的壓力源只有

(44)

33 在教師知覺到對其自尊或福祉構成威脅時,才可能導致工作壓力。換句話 說,可能的壓力源(potential stressors)不一定是實際的壓力源(actual stressors),須視教師對環境要求的評估結果而定。教師對壓力源的評估情 形可能有下列兩種,一為個體感到沒有能力適應環境加諸的要求,另一種 則是環境的要求與個人的高層次需求產生衝突;評估的過程會受教師的人 格特質、高層次需求、適應能力、信念、態度等影響其評估結果(吳瑞 樺,2012;郭生玉,1989)。當教師意識到實際的壓力源產生時,適應機轉 會企圖減少壓力源對自我的威脅。郭生玉(1989)認為教師工作壓力直接 和因應機制無法處理實際的壓力源有關,工作壓力是試圖減少威脅的適應 歷程之結果,壓力的大小決定於威脅的程度,以及適應歷程的品質。個體 若沒有良好的適應機制降低壓力源的威脅,就可能引發工作壓力反應,如 心理上的不滿意工作、生理上的高血壓或行為上的缺席、職業倦怠等。壓 力長期累積的結果,對個體或組織都將有負面的影響。

Moracco 和 Mcfadden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Moracco 和 Mcfadden(1982)依據 Kyriacou 和 Sutcliffe 的教師壓力模 式,補充修正後提出另一教師工作壓力模式架構。如圖 2-10 所示, Moracco 與 Mcfadden 將教師潛在的壓力來源分成社會、工作、家庭三個面 向,將環境因素納入教師工作壓力模型中討論。Moracco 和 Mcfadden 指 出,除了學校的工作情境外,社會環境和家庭也是教師的潛在壓力來源之 一。三種潛在壓力源中,「社會」涵蓋了政治因素、社區水準、職業聲望、 課程目標等;「工作」方面包括工作負荷、角色內外衝突、專業知能、同事 相處等;「家庭」則包含教師婚姻狀況、子女教養等(陳慶寧,2012;黃昭 蓉,2011)。此三項潛在壓力源,以「工作」為主體,但「社會」和「家 庭」亦可能影響工作情緒造成壓力,三者相互影響交織成「潛在壓力源」 (許毓真,2012)。

(45)

34 除了對潛在壓力源的內涵看法不同外,Moracco 和 Mcfadden 的教師工 作壓力模式與 Kyriacou 和 Sutcliffe 的理論類似,同樣強調潛在的壓力源是 客觀的存在,需經教師主觀評估後,若無法有效調適與因應,才會形成實 際的工作壓力,進而引發慢性壓力徵狀。而教師的舊經驗、人格特質、價 值信念等因素,會影響其對壓力源的評估結果。 圖 2-10 Moracco 和 Mcfadden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Moracco, J. C. & Mcfadden, H. (1982). 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0(9), P550 轉引自林幸台(1986)。國中輔導人員工作 壓力之研究。輔導學報,9,205-238。

Tellenback、Brenner 和 Lofgren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Tellenback、Brenner 和 Lofgren(1983)針對瑞典 1466 名教師進行調 查研究,提出了教師工作壓力的概念模型,其中強調了「學校社會特質」 與「教師特質」對壓力源的影響。Tellenback 等人認為教師工作壓力至少 包含下列三個層面: 1、學校壓力源和教師壓力反應之關係:與前述教師工作壓力模式最大 的不同處在於,Tellenback 等人更具體地指出學校方面的環境因素對壓力 源的影響。如:學校規模、校長領導風格、學校組織氣氛、班級學生數、

(46)

35 家長社經背景以及教師人際生態等所形塑出的學校特性之差異(吳瑞樺, 2012;陳慶寧,2012),均會影響教師工作壓力的產生。 2、教師個人特質對壓力反應的影響:該模式指出教師個人特質在工作 壓力歷程中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以 A/B 型人格特質為例,若教師本身屬 於易緊張的 A 型性格,壓力評估過程就會產生一般性的緊張感受,此時壓 力便會對個體造成身心方面的損害(洪婷琪,2010;王欽洲,2006)。 3、評估、適應機轉和非職業性壓力源對壓力的關係:當壓力出現時, 個體對壓力情境評估後,可能產生緊張的情緒反應,並採取適應機轉以減 輕壓力反應。若個體沒有良好的適應,則適應機轉無法發揮作用,最後可 以會因為無法承受工作壓力而退出工作場域(黃惠玲,2007;陳政凱, 2012)。 圖 2-11 Tellenback、Brenner 和 Lofgren 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Tellenback, S., Brenner, S. D. & Lofgren, H. (1983). Teacher stress: 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 P25.轉引自蔡先口(1984)。國民中學教師工作 壓力和專業態度的關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頁 2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 文。

從 Tellenback 等人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可以看出,工作壓力歷程中因 應機制與調適的重要性,其運作的品質將影響壓力造成的結果。換句話

數據

圖  2-2  反應取向壓力模式圖
圖  2-4  互動取向壓力模式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this study, we took some elementary schools located in Taichung city as samples to analyze the quality properties of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ree questions (1) whether there is interaction between stock selection and timing, (2) to explore the performance of "timing and stock

For the next nitrogen delivery system, In this study, the high-tech industry, nitrogen supply, for example, to explore in dep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英文:A Study on Increasing Students’ Awareness and Actions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Using the Students at Chung Hua University Taking “Employment Market Analysis” Course as

Hoping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and supplement schools to elevate the quality of elementary supplement schools.. Th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It aims to understand the authentic English learning adjust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emote area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mily background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