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決定台灣薪資成長因素的探討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決定台灣薪資成長因素的探討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8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林祖嘉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決定台灣薪資成長因素的探討. ‧.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Determination Factors on the Labor. Nat. n. sit er. io. al. y. Wage in Taiwan. Ch. engchi. i Un. v. 林佳雈. 中華民國 101 年 6 月.

(2) 摘要 近十年來,台灣出現薪資成長停滯的現象,實質薪資更是停留在十年前的水 準,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台灣薪資無法向上提升,是本研究所要討論的重點。. 本文利用台灣 1980 年 1 月到 2011 年 12 月共 384 筆月資料,以普通最小帄 方法(Ordinary Least Square, OLS)進行迴歸估計,找出顯著影響台灣薪資成長的因 素,實證結果發現消費者物價、名目放款利率、失業率、就業人數、人力派遣業. 政 治 大. 員工人數、帄均勞工保險投保薪資站帄均經常性薪資比重、基本工資、非經常性. 立. 薪資以及對外投資金額對於台灣的薪資有顯著的影響。本文並根據過去的數據資. ‧ 國. 學. 料,發現進十年來因為物價上漲吃掉名目薪資上漲的幅度,使得實質薪資倒退到 十年前的水準;另一方面,由於失業率對於薪資是顯著負向的影響,而自 1997. ‧. 亞洲金融風暴開始,台灣失業率節節攀升,因此近十年來相對較高的失業率是使. y. Nat. io. sit. 得薪資無法成長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結果也發現,雇主對於勞工保險的沉重負擔、. n. al. er. 實質基本工資停滯並未給予勞工實質的保障,以及名目放款利率大幅下跌、非經. Ch. i Un. v. 常性薪資及對外投資金額快速增加、人力派遣業快速成長等因素,亦是使得台灣 近十年來薪資都不漲的原因。. engchi. 除了針對全國的薪資影響因素做討論之外,本文也針對工業部門、製造業、 服務業部門以及金融保險業的薪資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實證結果發現,消費 者物價指數、失業率、帄均勞工保險投保薪資佔帄均經常性薪資比重等變數對於 工業部門、製造業、服務業部門以及金融保險業的薪資都有顯著影響。. 關鍵詞:薪資、薪資成長停滯、薪資決定因素、物價、失業率、勞工保險、基本 工資、名目放款利率、非經常性薪資、對外投資金額、人力派遣業 i.

(3) Abstract Wage is not only close related to labors' income and life, but also important to employers' production cost and profit, so “labor wage” is an very important issue. Recently, the nominal labor wage in Taiwan has been sluggish for ten years, furthermore, the real labor wage stays at the same level to 1999. What's wrong with it? People have different views about this topic. In this research, we also want to know why the wage in Taiwan doesn't increase in the near one decade.. 政 治 大 We use Taiwan monthly data from Jan. 1980 to Dec. 2011 and Ordinary Least 立. ‧ 國. 學. Square Method to conduct regressive estimation, finding out the factors tha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labor wage in Taiwan. According to the regression outcome. ‧. and Taiwan monthly data in the past 31 years, we discover that increasing consumer. Nat. sit. y. price level, decreasing nominal borrowing interest rate, high unemployment rate,. n. al. er. io. employers' heavy labor insurance burden, sluggish real minimum wage, increasing. i Un. v. FDI outflow, increasing irregular wage, and prosperous staff dispatch industry are the. Ch. engchi. main reasons that cause the real labor wage doesn't rise in Taiwan.. ii.

(4)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v 第一章 前言.................................................................................................................. 1 第二章 薪資影響因素的相關文獻回顧.................................................................... 4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開放外勞對薪資的影響........................................................................ 4 教育擴張政策對薪資的影響................................................................ 5 全球化對薪資帶來的影響.................................................................... 6 總體經濟因素對薪資的影響.............................................................. 1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第五節 最低工資對薪資的影響...................................................................... 13 第三章 薪資決定因素的理論模型.......................................................................... 15 第一節 古典學派的勞動市場模型.................................................................. 15 第二節 均衡薪資方程式.................................................................................. 16 第四章 資料說明與敘述統計.................................................................................. 25 第一節 資料與變數說明.................................................................................. 25. Nat. y. sit. n. al. er. io. 第二節 敘述統計說明...................................................................................... 30 附錄 重要變數敘述統計表................................................................................ 42 第五章 薪資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45 第一節 全國經常性薪資決定因素的實證結果.............................................. 45 第二節 工業部門經常性薪資決定因素的實證結果...................................... 51 第三節 製造業經常性薪資決定因素的實證結果.......................................... 56 第四節 服務業部門經常性薪資決定因素的實證結果.................................. 59 第五節 金融保險業經常性薪資決定因素的實證結果.................................. 6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9 第一節 薪資決定因素的實證結論.................................................................. 69. Ch. engchi. i Un. v.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74 參考文獻...................................................................................................................... 76. iii.

(5) 表目錄 表 3.1 勞動供需與重要變數影響效果之預期符號.................................................. 24 表 4.1 變數資料來源及資料處理之說明: ................................................................ 28 附表 4.1 名目經常性薪資的敘述統計表.................................................................. 42 附表 4.2 帄均非經常性薪資的敘述統計表.............................................................. 42 附表 4.3 經濟成長率的敘述統計表.......................................................................... 43 附表 4.4 就業人數的敘述統計表.............................................................................. 43 附表 4.5 其他變數的敘述統計表.............................................................................. 44 表 5.2 工業部門經常性薪資決定因素的實證結果.................................................. 52 表 5.3 製造業經常性薪資決定因素的實證結果...................................................... 57 表 5.4 服務業部門經常性薪資決定因素的實證結果.............................................. 60 表 5.5 金融保險業經常性薪資決定因素的實證結果............................................... 64. 立. 政 治 大. 表 5.6 各小節係數估計結果統整.............................................................................. 67.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Un. v.

(6) 圖目錄 圖 1.1 圖 1.2 圖 4.1 圖 4.2 圖 4.3 圖 4.4 圖 4.5. 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率、薪資成長率以及 GDP 成長率的時間變化趨勢.. 1 名目經常性薪資與實質經常性薪資的時間變化趨勢.................................... 2 帄均經常性名目薪資變化趨勢...................................................................... 31 帄均經常性實質薪資變化趨勢.................................................................... 31 帄均非經常性名目薪資變化趨勢.................................................................. 32 帄均勞工保險投保薪資佔帄均經常性薪資比變化趨勢.............................. 32 實質基本工資變化趨勢.................................................................................. 33. 圖 4.6 圖 4.7 圖 4.8 圖 4.9. 經濟成長率變化趨勢...................................................................................... 34 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化趨勢.............................................................................. 35 出口物價指數對進口工業原料物價指數比變化趨勢.................................. 35 季節調整失業率變化趨勢.............................................................................. 36. 立. 出口總值變化趨勢........................................................................................ 37 就業人數變化趨勢 ........................................................................................ 38 名目放款利率變化趨勢................................................................................ 38 大學學歷以上畢業生人數變化趨勢............................................................ 39 外籍勞工人數變化趨勢................................................................................ 40 對外投資金額變化趨勢................................................................................ 41. ‧. ‧ 國. 學. 圖 4.10 圖 4.11 圖 4.12 圖 4.13 圖 4.14 圖 4.15. 政 治 大. Nat. n. al. er. io. sit. y. 圖 4.16 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變化趨勢.................................................................... 41. Ch. engchi. v. i Un. v.

(7) 第一章 前言 薪資是人人都關注的議題,薪資過高,產業生產成本增加,壓縮雇主利潤空 間,對雇主有不利的影響;若薪資過低,勞工所得僅能勉強糊口而再無力增加消 費,或甚至無法賺取最低生活開銷,則會對內需市場有不利的影響,當內需長期 不振,也會對以內需為主的產業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過高或過低的薪資都不好, 追求合理的薪資一直是勞資雙方的共同目標,但卻也是勞資雙方長期角力所在。. 政 治 大. 究竟薪資要多少才合理?在理論上,合理的薪資相當於勞動的邊際產值,然. 立. 而在實務上也許會與理論有所差距,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合理的薪資應該跟著消. ‧ 國. 學. 費者物價指數上漲以及經濟成長而成長。然而近年來不斷聽到「什麼都漲,就只 有薪水不漲!」 、 「薪資倒退至十年前水準!」等口號,是不是台灣薪資結構出了什. ‧. er. io. al. iv n C 薪資、GDP、CPI年增率 hengchi U. n. 25. sit. Nat. 資成長率以及 GDP 成長率隨時間的變化趨勢:. y. 麼問題?這個答案可以從實際數據得知。圖 1.1 是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成長率、薪. 20 15 10 5 0 -5.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帄均經常性薪資年增率. GDP年增率. CPI年增率. 圖 1.1 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率、薪資成長率以及 GDP 成長率的時間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勞委會統計資料庫;行政院主計處。 1.

(8) 由圖 1.1 可以發現,在 1985 年到 1989 年這段時間,台灣的薪資有跟著物價 上漲而提升,而 1990 年到 2003 年這段期間,薪資的成長跟物價的成長都是呈現 下跌的狀態。雖然台灣的薪資成長率絕大多數都是高於物價成長率的,不過也有 薪資成長率趕不上物價成長率的時候,像是 2004 年、2005 年、2008 年以及 2009 年。過去三十年來,薪資的成長在絕大多數時候明顯跟不上經濟的成長,尤其自 1990 年以後,薪資成長開始減緩,到 2008 年金融海嘯時期,台灣的帄均經常性 薪資甚至衰退,直到 2010 年後才又開始出現正成長。薪資成長率的減緩於台灣 的經濟成長成了明顯的對比,在過去三十年中,台灣勞工明顯無法分享到經濟成 長的果實。. 立. 政 治 大. 圖 1.2 是台灣近 30 年來的名目經常性薪資與實質經常性薪資隨時間變化的. 20,000 15,000. ‧ 國. y. sit. al. n. 25,000. io. 30,000. 元. er. 35,000. 薪資變化趨勢. Nat. 40,000. ‧. 元. 學. 趨勢圖。. Ch. engchi U. v ni.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00. 100. 5,000. 50. 0. 0. 帄均名目經常性薪資(左軸). 帄均實質經常性薪資(右軸). 圖 1.2 名目經常性薪資與實質經常性薪資的時間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由圖 1.2 可以看到,過去 30 年來,台灣名目經常性薪資(左軸)雖然一直呈現 上漲的趨勢,但是台灣的實質經常性薪資卻在 2000 年以後成長逐漸減緩,而且 2.

(9) 到了 2004 年以後台灣的實質經常性薪資變開始下滑,2011 年的實質經常性薪資 大約維持在 1999 年的水準,而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感受到台灣薪資成長停 滯,薪水過去十年都不漲的原因。由於薪資是相當重要的議題,本文希望能先藉 由找出影響薪資水準的因素,再進一步解釋為什麼過去十年台灣薪水都不漲的原 因。. 在章節安排的部分,第二章會先回顧過去討論關於薪資的文獻;第三章則是 本文欲進行實證的理論模型闡述;第四章會就本文所使用的實證資料說明資料來 源以及資料處理方式,並針對變數做敘述統計;第五章是影響薪資因素的實證結. 治 政 果分析;第六章是結論與建議,將會根據第五章的實證結果,搭配第四章敘述統 大 立 計的圖形,來回答為什麼近十年台灣薪水都不漲這個問題。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 i Un. v.

(10) 第二章. 薪資影響因素的相關文獻回顧. 影響工資變化的原因有很多,個人特質會影響工資,外在環境的改變也會影 響工資。基於本研究想要探討是否外在環境的改變使得工資近十年來都不上漲, 因此個人特質影響工資的部分就不在討論範圍。歷史文獻中,影響工資變化的外 在環境因子很多,可分為三大類:勞動供給面、勞動需求面和總體經濟面。勞動 供給面的文獻多討論引進外勞、教育擴張等政策對工資的影響。勞動需求面改變 影響工資的部分,過去文獻多探討全球化、基本工資調漲對工資的影響;其中全. 政 治 大 產業結構調整和競爭策略改變進而影響薪資成長或工資差距。總體經濟面影響工 立 球化的方式很多,包括對外直接投資、委外代工和國際貿易,這些都將導致國內. ‧ 國. 學. 資的因子則為 GDP、物價水準和失業率。以下就這些影響工資的因子分成各小 節來呈現歷史文獻的探討結果。. io. sit. y. ‧. Nat. 第一節 開放外勞對薪資的影響. n. al. er. 1989 年我國政府為因應公共工程建設所需,首度開放重大公共工程建設可. Ch. i Un. v. 以引進外勞補充勞動缺口,隨後政府逐漸擴大引進外勞行業範圍,使外勞人數不. engchi. 斷攀升,也造成台灣勞工必須面臨與外勞競爭工作機會的情況。. 為研究引進外勞對台灣勞動市場的衝擊,江豐富(2006)採用 1996 年至 2002 年主計處「人力運用調查」的個體合併資料,研究引進外勞對本國勞工失業、職 業選擇和薪資的影響。其中引進外勞對薪資影響的部分,江豐富(2006)的估計結 果顯示,在大多數的職業中,外勞使用密集度雖然對薪資會有負面的影響,但並 不顯著;不過,外勞的引進確實會排擠掉本國基層勞工的就業機會,並同時使台 灣勞工失業的機率上升。. 4.

(11) 陳坤銘(2007)則是利用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運用主計處之民國 80 年投入 產出表,並配合民國 83 年國民所得以及其他相關資料,來進行引進外勞對台灣 經濟影響之模擬分析。模擬結果發現,引進外籍勞工對實質工資影響不但沒有不 利的影響,反而可能帶來正面的效果,也有助於高技術勞工薪資的成長,不過對 於高低技術勞工之間的相對報酬並無不利影響。另外,引進外籍勞工會增加低技 術勞工的失業率,但影響有限。. 第二節 教育擴張政策對薪資的影響. 政 治 大 學院校的限制,造成大學生人數在短短十年之間成長了 3 倍。由於薪資與學歷往 立 1994 年之後教育部開始廣設大學,並且放寬技術學院和專科學校升格成大. ‧ 國. 學. 往成正向關係,大學畢業生的薪資通常相對較高,而大學生畢業人數的大量增加, 是否會因為高學歷人數供過於求,使得高學歷員工的薪資下降,進而導致全國薪. ‧. 資成長不易,也成為大家關注的議題。. sit. y. Nat. n. al. er. io. 陳紹綸(2010)以高中職畢業生的薪資做為對照組,檢視大學畢業生的相對薪. i Un. v. 資受教育擴張政策的影響。結果發現,大學畢業生的相對薪資的確受教育擴張政. Ch. engchi. 策影響而顯著下降,推翻過去文獻的結論。探究其結論與歷史文獻結論相左的原 因,在於先前文獻多以過去幾年的大學畢業生薪資當對照組,但薪資變化通常十 分緩慢,導致過去文獻的統計結果雖然發現教育擴張政策對大學畢業生薪資有負 向影響,但影響不並顯著。國外也有類似的文獻,像是 Freeman(1976)、Katz and Murphy(1992)、Mincer(1993)等,他們同樣支持大學畢業生供給人數的增加,可 以解釋 1970 年代大學畢業生薪資相對高中畢業生薪資差距所小的現象。. 邱麗芳(2003)也有類似的結論,邱麗芳(2003)分析 1978 年到 2003 年間大學 教育報酬率的變化,其將影響大學教育報酬率的因素區分為勞動供給、勞動需求. 5.

(12) 及總體經濟三方面。研究結果發現,在 1980 年代初期,國內對於高等教育人才 的需求增加,使得大學教育報酬率有上升的趨勢;1987 年以後教育部廣設大學, 使得擁有大學學歷的勞動供給右移,造成大學教育報酬率呈現下降的情況。不過 李靜洵(2009)的研究結果則與上述文獻相反,她認為在 1975 年到 2001 年的這段 期間,高等教育的擴張並未對教育報酬率產生顯著負面的影響。. Lin(2003)的研究結果顯示,教育擴張政策使得剛進入職場不久的大學學歷員 工薪資相對已具有工作經驗的大學學歷員工明顯減少,這代表教育擴張政策對剛 進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薪資影響較劇,但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這種衝擊也相對 減輕。.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Duncan and Hoffman(1981)對美國資方對於勞方所要求的教育水準以及員工. ‧. 的教育水準做研究,結果則顯示,過度教育還是能帶來經濟上的價值,當教育水. sit. y. Nat. 準超過所要求的教育水準越多,其薪資也會提升。由 Duncan and Hoffman(1981). io. er. 的研究結果推論,教育的擴張應有助於整體薪資的提升。. al. n. iv n C hengchi U 第三節 全球化對薪資帶來的影響 台灣是個十分仰賴國際生存的海島型國家,全球化的趨勢也影響了國內的薪 資成長。主計處統計通報於 2011 年 9 月的文章中提到,在全球化趨勢下,企業 的資金與機械設備較國內勞工能快速跨國移動,因此廠商可以進行國際分工,使 用新興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大量廉價勞動力生產,如此一來既能迴避與國內的工 會談判,也能追求生產成本極小化與利潤極大化,而在技術進步及工資均等化效 應下,發展程度較高國家的低技術勞工工作機會流失,工會的力量也因全球化而 削弱,導致薪資增長空間受到壓縮,甚至面臨向下修正壓力。. 6.

(13) 黃于玲、張一穗、陳建名、苗坤齡等四人於 2006 年 12 月主計月刊中所發布 的文章提到,我國經濟十分仰賴國外需求,是出口導向國家;然而受到全球化趨 勢的影響,我國商品必須與全球商品在價格上競爭,出口物價指數下跌,導致企 業必須降低生產成本來提升產品競爭力,而這也使得薪資成長不易。出口產品的 價格競爭,使得出口廠商不得不採取降低成本的策略,亦即只求大量且便宜地製 造,而忽略質的提升。詹建隆(2011)就指出,這種薄利多銷的代工生產,使得台 灣在勞動市場上需求多為技術人員而非專業人員。專業人員可以透過研發來提升 品牌價值,而技術人員只須遵照客戶的要求代為生產,故專業人員的薪資水準較 高,因此台灣大廠多採降低成本策略的結果,就使得台灣薪資缺乏上漲動能。葉. 治 政 懿倫(2011)從附加價值的角度切入,發現企業重視的是量與成本的競爭而非質與 大 立 服務,導致企業附加價值率不斷下降,薪資上漲空間自然受限,與詹建隆(2011) ‧ 國. 學. 的看法不謀而合。. ‧. Nat. sit. y. 全球化的結果,也使台灣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李宜(2008)指出,台灣自 1990. n. al. er. io. 年代中期以來與中國大陸的產業內貿易比重逐年上升,與中國大陸的垂直分工模. i Un. v. 式加速台灣產業升級,朝研發、行銷等高技術層面邁進,提高對高技術人力的需. Ch. engchi. 求,因而造成國內高低技術工相對工資差距擴大。葉懿倫(2011)也認為,由於近 二十年來台灣走向資本密集產業,機械化、資本化的結果雖使得產能提升、帶動 經濟成長,不過也造成企業對本國勞動需求越來越少,就算生產過程中仍然需要 勞工投入,也都是可引進外勞來替代的低層職位,因此造就國內受雇人員的薪資 難以上漲的結果。在台灣這個海島型國家,想要生存就必須走向世界,因此全球 化對台灣勞動市場所帶來的影響也顯得特別重要,下就國際貿易、對外直接投資 與委外代工三個面向,分析世界經濟活動日益全球化的趨勢,對台灣勞工勞動報 酬所帶來的影響。. 7.

(14) (一) 國際貿易 傳統貿易理論認為,當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進行貿易時,已開發國家將 專注生產技術密集產品,因而對高技術工的需求增加、對低技術工的需求減少, 使得國內工資不均度惡化;開發中國家的情況則恰好相反,因開發中國家將專注 生產勞力密集產品,因而對高技術工的需求減少、低技術工的需求增加,使得國 內工資不均的程度獲得改善,例如亞洲四小龍在 1960 年代開放貿易之後就歷經 國內工資持續縮小的現象。. 上述的理論在 Lovely and Richardson(1998)年的文章中獲得印證,他們觀察. 治 政 美國 1981 年到 1992 年的貿易情形,發現美國跟新興工業國家進行貿易時,發生 大 立 工資不均的機率比與其他已開發國家進行貿易來的高。不過,傳統理論並不盡然 ‧ 國. 學. 成立,像是 Xu and Zou(2000)以 1985 到 1995 年的中國大陸為研究對象,發現貿. ‧. 易自由化跟工資差距並不存在顯著相關性。更有學者的研究推翻傳統貿易理論的. sit. y. Nat. 觀點,Chen and Hsu(2001)研究台灣 1979 到 1995 年間貿易對相對工資的影響,. io. er. 發現台灣與已開發國家貿易時會擴大相對工資差距,與開發中國家貿易卻會減緩 工資不均情形,此結論與傳統理論所認定的結果完全相反。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 al. n. iv n C 1960 年到 1996 年的智利,由 Beyer, and Vergara(1999)等三人的實證結果顯 h eRojas, ngchi U 示,當智利的貿易量越多,國內工資差距也會越大。. 蔡敏仁(2008)根據台灣 1989 年至 2006 年的數據,發現國際貿易的確會對工 資差異產生顯著影響,不過跟不同地區貿易所產生的影響不同。例如跟同為開發 程度較高的 OECD 國家和開發程度高於我國的亞洲國家進行貿易結果並不完全 相同。當進口時,與前者貿易會擴大工資不均度,與後者反而縮小工資不均度; 但換成出口時,兩者都會顯著地擴大國內的工資不均現象。與發展程度低於我國 的中國大陸、亞洲低開發國家和非 OECD 國家進行貿易,亦隨著進出口和貿易 地區的不同而對工資差距有不同影響,故蔡敏仁的結論為,國際貿易對於工資的 8.

(15) 影響實取決於比較利益和技術學習效果的相對重要性。. 蔡昌言(2004)研究台灣於 1980 年至 2000 年間,勞工薪資受經濟全球化的影 響情形。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全球化對全體勞工的薪資並無顯著影響,但若將產 業分成國際貿易取向產業和本國貿易取向產業,可以發現國際貿易取向產業的貿 易總額佔 GDP 比重會對該產業勞工的薪資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貿易總額比重 上升,勞工薪資就越低;反觀本國貿易取向產業,其產業下的勞工薪資則不受貿 易總額佔 GDP 比重的影響。在蔡昌言(2004)的研究中也提到,之所以會有這樣 的差別,原因在於國際貿易取向的產業為了在國際上獲得必要的利潤和訂單,必. 治 政 須壓低生產成本,因此抑制了工資成長;而國內取向的產業因其主要著眼於國內 大 立 市場,故全球化現象對國內取向產業的薪資成長較不具影響力。 ‧ 國. 學 ‧. Breau and Rigby(2006)的文獻則針對洛杉磯 1990 年到 2000 年的資料,分析. y. Nat. 出口成長是否真能帶動薪資成長,研究結果發現,在出口總值較大的廠房的製造. 際上,出口總值的增加並不能真正帶來薪資的上升. n. al. Ch. engchi. er. io. sit. 業員工,在剔除一些員工本身特性的因素後,1出口成長溢酬便消失了,意即實. i Un. v. 不過 Bernard and Jensen(1995)研究美國製造業的資料、Bernard(1996)研究墨 西哥製造業的資料以及 Bernard and Wagner(1997)研究德國製造業的資料,均發 現有出口的廠商通常比沒有出口的廠商給予員工更高的薪水,因為有出口的廠商 通常獲利表現較沒有出口的廠商來的好,因此會願意給予員工較高的薪水,故出 口總值對於薪資有正向的影響。研究台灣的 Liu et al.(1999)也獲得類似的結論。. (二) 對外直接投資 自 1987 年新台幣大幅升值開始,台灣對外直接投資熱潮湧現,台商紛紛尋 1. 例如年紀、性別、教育、種族、國籍等因素。 9.

(16) 找工資低廉的國家與地區成立生產基地,以應付國內工資成本上升的不利因素。 隨著政府開放投資大陸,前往大陸投資的台商絡繹不絕,因此更加帶動台灣對 外直接投資金額大幅成長。對外直接投資的盛行可能引發國內產業空洞化、對 國內低階勞動需求銳減、失業率攀升等現象,對外投資因此也可能成為台灣工 資不均度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也引發學者的關注。. 蘇儀品(2004)運用 1981 年到 2000 年的台灣資料,證實在台灣對中國大陸直 接投資的過程當中,由於生產過程轉向資本與技術密集,因此國內將提高國內 技術性勞動的需求,進而帶動技術勞動工資上漲,擴大工資不均度。. 立. 政 治 大. 許瓊瑤(2005)研究 1981 年到 2004 年製造業對外投資對台灣薪資差距的影響,. ‧ 國. 學. 其先根據經濟部工業統計局將台灣製造業劃分為四大工業,發現若將所有工業. ‧. 混在一起討論,對外投資份額對工資的影響將導致不顯著的結果。但如果細分. sit. y. Nat. 至各類型工業來探討對外投資對工資差距的影響,則會發現對於民生工業而言,. io. er. 對外投資份額上升將使該產業工資不均等現象擴大,而化學工業、金屬機械工 業及資訊電子工業等產業的工資不均度受對外投資份額影響並不顯著。許瓊瑤. al. n. iv n C (2005)也進一步針對對大陸地區或大陸地區以外投資做區分,來檢視對外投資的 hengchi U 影響,整體來說,台灣對外直接投資會擴大工資不均度,因台灣對外投資多集 中於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等開發中國家,造成國內勞動市場對低技術勞工需求減 少,對監管人員等高技術勞工需求增加,兩種效果皆會令國內工資不均度上升。. 黃慈嫺(2003)以 1989 年到 1999 年台灣全體製造業為研究主體,討論對中國 大陸進行直接投資對國內製造業工資的影響,結果顯示台灣對中國大陸直接投 資時,將不利整體製造業工資的提升,但對於高技術勞動與低技術勞動比例低 於全體製造業帄均的產業和資本密集度高的產業而言,對外投資反而有助工資 提升。 10.

(17) (三) 委外代工 Feenstra and Hason(1996)先設立一個理論模型,當北方國家將部分生產過程 委由南方國家進行時,將使南北兩方對高技術勞動的需求增加,理由是,這些轉 移產業對北方國家而言是低技術勞動密集產業,但對南方國家而言卻是高技術勞 動密集產業,因此委外代工的結果將使南北兩國技術勞工與非技術勞工的相對工 資都上升。Feenstra and Hason 接著利用美國製造業 450 個 SIC 產業的資料,證 實了當美國將低階產業移轉至墨西哥生產時,兩國的相對工資都是上升的。. 黃慈嫺(2003)以 1989 年到 1999 年台灣全體製造業為研究主體,討論對中國. 治 政 大陸進行委外代工對國內製造業工資的影響,結果顯示台灣對中國大陸進行委 大 立 外代工的生產行為,將不利於台灣製造業工資的提升,而且對於低技術勞動較 ‧ 國. 學. 密集產業的工資也有負面的影響;不過對於資本密集高的產業而言,委外代工. ‧. 對其工資提升是有助益的。. sit. y. Nat. io. er. 但也有學者認為委外代工並不影響工資提升。葉懿倫(2011)利用台灣 1997 年到 2010 年台灣各產業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重資料,搭配各產業 1997 年到 2010. al. n. iv n C 年月帄均薪資資料,發現海外生產比重擴大的產業,其薪資上漲幅度還比並未擴 hengchi U 大海外生產比重的產業來的高,因此認為委外代工並不是造成台灣近 10 年來薪. 資上漲停滯的元兇,真正造成台灣近十年來薪資成長停滯的原因是產業結構改變 和代工產業的降低成本策略。. 林晉勗(2008)研究 1981 到 2004 年間台灣製造業委外生產對工資差距的影響, 結果則是發現僅有電子電機機械類別的委外代工會造成工資差距顯著減小,對於 民生工業和重工業則不會有影響。他認為原因在於,電子電機機械類雖然在零組 件部分越來越仰賴開發中國家生產,但由於產值大幅成長,在台灣的組裝仍然需 要大量的非技能勞工,因此減緩工資不均度的情況。 11.

(18) 第四節 總體經濟因素對薪資的影響 研究物價與薪資兩者間關係的文章很多,一般來說,薪資與物價間的關係應 該是正相關,但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則還沒有定論。Barth and Bennett(1975)、 Mehra(1991)、Huh and Trehan(1995)、Emery and Chang(1996)、Hess and Schweitzer(2000)等人研究美國資料,皆認為物價會單向的影響薪資;而同樣以 美國為研究對象,Brauer(1997)、Chan-Lau and Tockarick(1999)、Ghali(1999)、 Mehra(2000)、Aaronson(2001)等人則是認為薪資會單向影響物價。同樣認為薪資 會單向影響物價的還有研究加拿大的 Aaronson(2001)、研究希臘的. 政 治 大 (2008)等人。也有支持薪資與物價兩者互相影響的文獻,例如:Mehra(1977)、 立. Hondroyiannis(2000&2003)、研究瑞士的 Zanetti(2007),以及研究中國的鄭孙容. ‧ 國. 學. Ashenfelter and Card(1982)、Palley(1999)、Rossiter(1999)和 Schmidt(2000)等人研 究美國的文章,即認為薪資與物價兩者存在雙向影響的關係。當然也有認為物價. ‧. 與薪資彼此毫無因果的文獻,例如以美國為研究對象的 Gordon(1977&1988)、. sit. y. Nat. Bazdarich(1978)、Mehra(1990)、Darrant(1994)及研究中國的王少帄、涂正革、李. n. al. er. io. 子奈(2001)、喬笙(2005)等人。. Ch. engchi. i Un. v. 另外,黃于玲、張一穗、陳建名、苗坤齡(2006)的文章中認為,企業面對全 球商品價格競爭,只能選擇壓低成本,使出口物價指數成長下降,薪資成長不易。 同時,躉售原物料物價指數增幅大於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增幅,顯示廠商為維持競 爭力,吸收原物料上漲的成本並未完全轉嫁給消費者,以致影響薪資成長。. 周信佑(2008)認為,實質薪資出現負成長的主要原因,就是名目薪資的漲幅 都被快速上漲的物價給侵蝕了,認為物價與實質薪資兩者呈反向關係。. 傳統經濟理論認為,隨著經濟成長薪資也將逐漸成長,故經濟發展程度較高. 12.

(19) 其勞動工資也相對較高。支持這種論點的有 Taylor(1993)、Krugman, Cooper and Srinivasan(1995)、 Dahlman and Sananikone(1997)和 Bayer, Rojas and Vergara(1999) 等文獻。. Rodgers and Nataraj(1999)的文章中指出競爭壓力變化是失業率影響工資的 主因。在高失業率環境下,競爭壓力大故資方有籌碼可以以較低的工資雇用員工; 反之在低失業率的環境下將會造成工資較高的現象。同樣支持失業率與工資成反 向關係的還有 Shapiro and Stiglitz(1984)、Blanchflower and Oswald(1995)等人。. 立. 政 治 大. 第五節 最低工資對薪資的影響. ‧ 國. 學. 設置最低工資的第一個目的是解決在職貧窮,也就是雖然有工作,但所得無. ‧. 法滿足最低生活開銷的現象,另一個目的是消除剝削。雖然設置最低工資有此美. sit. y. Nat. 意,但政策是否真能達到目標效益,或者反而造成低技術勞工就業更加困難,學. io. er. 界存在著不同的聲音。Dan Fuller 與 Doris Geide-Stevenson 在 2000 年針對「最低 工資對低技術勞工與年輕勞工會造成就業衝擊」的論點,對美國經濟學會 308. al. n. iv n C 位經濟學家展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 45.6%的學者同意此觀點,有 27.9%的學 heng chi U 者有條件的同意此論點,另有 26.5%的人則不同意,可見最低工資是充滿爭議性 的議題。. 在呂曜志(2007)年的文章中提到,要改善低所得者的生活水準,改善工資可 能是一種方式,卻也存在保護了低生產力的就業者,反而打壓現階段雖領取低工 資,但長期卻具有高薪資成長潛力就業者的副作用。而且最低工資或許可以短期 改善低勞動所得者的生活水準,但也可能導致廠商喪失提供「低底薪,高獎金」 激勵機制的誘因,對勞方長期所得成長不一定有正面效益。江豐富(2007)也認為, 基本工資調高會導致雇主的勞動成本增加,而且當實質基本工資超過勞動者的生 13.

(20) 產力時,雇主將減少對於領取基本工資者的雇用,因此基本工資的提升對於國內 的就業、物價、工資都是負向的衝擊,也可能減少廠商對於基層勞工實施在職人 力資本投資的動機,對於國內人力資本投資造成不利的影響。. 吳惠林(1999)利用 1984 年到 1998 年的月資料,運用 Granger 因果檢定方法 發現,基本工資跟薪資水準之間有緊密的互動關係,兩者為雙向且正向的關係, 也就是基本工資的調升會帶動月帄均薪資與經常性薪資的提升,反之,月帄均薪 資與經常性薪資的提升也會帶動基本工資的提升。. 治 政 黃仁德(1995)利用台灣 1988 年 7 月到 1993 年 大 12 月的月資料,估計基本工 立 資對於台灣地區就業、失業、勞動力參與以及產業工資的衝擊效果。實證結果顯 ‧ 國. 學. 示,基本工資上漲只對少數男女性年齡組群的就業、失業、及勞動力參與產生顯. ‧. 著不利但程度相當微小的影響,而且不會有推動台灣地區勞動成本以及物價的上. er. io. sit. y. Nat. 漲的壓力,意即基本工資的提升對於薪資並未有顯著的影響。. 以上的文獻討論了單一因素或部分因素對於薪資的影響,卻未曾有文獻將這. al. n. iv n C 些變數全部整合起來,分析其對於薪資的影響。再者,過去許多文獻只探討單一 hengchi U 2. 因素或部分因素對於工資不均度的影響,針對薪資成長影響因素的討論較少; 且 一些針對台灣近十年來薪資成長停滯進行探討的文獻,只根據數據資料的變化來 推測可能的原因並未進行實證估計,3故本研究將參考過去有關於薪資討論的文 獻,將其所探討的因素列為可能影響薪資成長的變數,並更針對台灣近三十年來 的發展情況,進一步找出其他可能影響薪資成長的因素,討論近十年來台灣薪資 不成長的原因。. 2. 例如在教育擴張政策影響方面,過去文獻多只探討到高等教育擴張會使高等教育相對報酬率下 降,但未進一步探討是否導致台灣薪資水準成長停滯。 3 例如葉懿倫(2011)、黃于玲、張一穗、陳建名、苗坤齡(2006)、李宜(2008)、詹建隆(2011)等。 14.

(21) 第三章. 薪資決定因素的理論模型. 第一節 古典學派的勞動市場模型 古典學派認為,均衡的薪資是由勞動供給與勞動需求共同決定的,其推演 過程如下。4 (一) 勞動需求面 勞動需求者為廠商,在資本為固定常數的假設下,廠商必須選擇最適雇用的. 政 治 大 PF ( L,K)  wL. 勞動人數來使利潤達到最大,因此廠商所面對的問題為. 立Max L. (3.1). ‧ 國. 學. 其中 P 為產品物價,L 是勞動,K 為資本,w 是名目工資。對 L 偏微分可得一階. ‧. F .O.C : P. (3.2). sit. Nat. F w L. y. 條件. io. n. al. er. 因此勞動需求線即為 wd  Pf ( Ld ) ,其中 f ( Ld ) 為邊際勞動生產力,由此方程式也. i Un. v. 可以看出廠商所願付出的薪資將等於勞工的邊際產值。. Ch. engchi. (二)勞動供給面 古典學派假設勞動供給為實質薪資的增函數,5也就是. w Ls  g ( ) , g   0 P. (3.3). 可得勞動者所要求的薪資水準是勞動供給的反函數,亦即. ws  Pg 1 ( Ls )  Ph( Ls ). 4. 5. (3.4). 古典學派關於勞動市場供需的討論,來自於 A.C. Pigou(1933)"The Theory of Unemployment" 這本書。 勞動供給函數的推導係由勞動者在分配休閒時間與消費時,效用最大化而來。 15.

(22) 其中 ws  Ph( Ls ) 即為勞動供給線。 (三)均衡薪資 勞動市場均衡時,勞動供給等於勞動需求,勞工所要求的薪資水準也會等於 雇主所願付的名目薪資,因此 ws  wd  w*. (3.5). 可得 Ph( Ls )  Pf ( Ld ) ,也就是說,均衡薪資是由勞動供給與勞動需求所共同決定 的。. 政 治 大 第二節 均衡薪資方程式 立. ‧ 國. 學. 從前一小節中已推出均衡薪資是由勞動供給與勞動需求所共同決定的,因此 只要分別找出影響勞動供給與勞動需求的因子,這些因子就會影響均衡薪資,成. ‧. 為薪資決定因素之一。首先,在勞動供給面,影響勞動供給的因素有名目薪資水. y. Nat. sit. 準、消費者物價、勞動力、帄均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占帄均經常性薪資比率、基本. n. al. er. io. 工資以及非經常性薪資,因此勞動供給的方程式可表達如下:6. iv. n   6 IW   L   0  1W  C 2 P   3 N   4 LI   5 MW s. hengchi U. (3.6). 其中 W 為名目薪資水準(在此指的是經常性薪資水準),P 為消費者物價,N 為勞 動力,LI(labor insurance)為帄均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占帄均經常性薪資比率, MW(minimum wage)為基本工資,IW (irregular wage)為非經常性薪資,  為隨機 誤差項,並為白噪音。. 因為古典學派假設勞動供給是實質工資的增函數,因此當名目工資 W 越高, 6. 關於勞動供給方程式的模型,本研究參考周闖、張世偉(2009),「中國城鎮居民的勞動供給行 為-倒 s 型勞動供給曲線在中國城鎮勞動力市場上的實證檢驗」 。周闖,張世偉(2009)的文章 中,將勞動供給設為薪資及個人屬性變量的線性函數,而本研究則是參考過去探討影響薪資的 文獻,將可能影響勞動供給的變數加入周闖,張世偉(2009)的勞動供給模型中,成為本研究的 勞動供給模型。 16.

(23) 或者消費者物價 P 越低,勞動供給將增加,故預期係數 1 為正,  2 為負。從經 濟直覺來看,當名目工資越高,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之下,勞工可以購買到的 商品數量越多,所帶來的效用也會越高,因此勞工會願意多投入勞動而減少休閒, 故預期名目工資 W 的係數為正。而消費者物價越高,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勞動薪資的購買力下降,能購買到的商品數量減少,所帶來的效用也降低,因此 勞工會傾向減少勞動而多休閒,故預期消費者物價 P 的係數為負。勞動力佔總人 口的比重(N)越高,能夠投入工作的人口也就越多,故預期係數  3 為正。而帄均 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占帄均經常性薪資比率(LI)越高,代表勞工福利越好,因此勞. 政 治 大. 工會傾向多投入勞動,故預期係數  4 為正。基本工資是對勞工的一種保障,因. 立. 此基本工資越高,勞工的最低所得提升,勞工會更願意投入勞動,故預期係數  5. ‧ 國. 學. 為正。非經常性薪資(IW)是薪資的一環,其與經常性薪的總和即為勞工所獲得的 總薪資,故非經常性薪資越高,代表勞工投入勞動所獲得的總薪資越高,勞工會. Nat. er. io. sit. y. ‧. 願意增加勞動投入,故預期係數  6 為正。. 在勞動需求面,影響勞動需求的因素相當多,包括:名目薪資(在此指的是名. al. n. iv n C 目經常性薪資)、消費者物價、經濟成長率、名目放款利率、出口總值、出口物 hengchi U. 價指數相對進口工業原物料物價指數比、外籍勞工人數、對外投資金額、外銷訂 單海外生產比、基本工資、非經常性薪資以及帄均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占帄均經常 性薪資比率。因此勞動需求的方程式可以表達為:7. Ld  0  1W  2 P  3GR  4i  5 EX  6 EOI  7 FL  8 FDI  9OS  10 LI  11 MW  12IW  . (3.7). 其中,GR(growth rate)表示經濟成長率;i 表示名目放款利率;EX(export)為出口. 7. 關於勞動需求方程式的設立,本研究參考韓穎、馬萍、馮艷(2009),「遼寧省勞動供給與需求 預測研究」。韓穎、馬萍、馮艷(2009)的文章中,假設勞動需求是經濟發展的線性函數,而本 研究參考過去關於薪資探討的文獻,找出可能影響勞動需求的變數加入韓穎、馬萍、馮艷(2009) 的模型中,形成本研究的勞動需求模型。 17.

(24) 總值;EOI(export price index over import price index)則表示出口物價指數相對進 口工業原物料物價指數比;FL(foreign labor)為外籍勞工人數;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表示台灣對外投資金額;OS(outsourcing)是委外生產,在此代表外銷 訂單海外生產比。. 勞動需求線為 W d  Pf ( Ld ) ,因為勞動邊際生產力遞減,8所以勞動需求線為 負斜率,表示當名目工資(W)越高時,雇主的勞動成本越大,利潤會減少,因此 為了維持利潤最大,雇主會減少對勞動的需求,因此預期係數 1 為負。消費者物. 政 治 大 廠商所獲得的利潤越大,這會誘使廠商提高生產數量,因此對勞動的需求增加, 立 價(P)越高,廠商所賣出的商品售價也會越高,表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 國. 學. 故預期係數  2 為正。經濟成長率(GR)越高,代表經濟發展情況良好、產出增加, 因此廠商會需要更多的勞動來投入生產,所以預期係數  3 為正。名目放款利率(i). ‧. 是資本的價格,當名目放款利率(i)越高,表示資本的價格上漲,從生產上的替代. y. Nat. io. sit. 來說,廠商會傾向多用勞動少用資本;但是資本與勞動也有生產上的互補關係,. n. al. er. 所以當資本減少,廠商對於勞工的需求也會減少,是故名目放款利率(i)對於勞動. i Un. v. 需求的影響取決於這兩種力量何者較強,係數  4 的符號無法判斷。出口總值(EX). Ch. engchi. 越高,表示商品外銷的情況越好,廠商所獲得的利潤也越高,廠商會增加雇用勞 動來生產更多的產品外銷海外市場,以獲取更多的利潤,因此預期係數  5 為正。 出口物價指數對進口工業原物料物價指數比(EOI)代表的是廠商的獲利空間,當 出口物價指數對進口工業原物料物價指數比(EOI)越高,表示廠商的獲利空間較 大,廠商有能力雇用更多的勞工;反之,當出口物價指數對進口工業原物料物價 指數比越低,表示廠商的利潤空間被壓縮了,廠商不僅無法雇用更多的勞工,甚 至可能減少對本國勞工的需求,因此預期係數  6 為正。. 8. 勞動邊際生產力遞減是根據二階條件而來。 18.

(25) 外籍勞工技術水準較低,但薪資成本相對本國勞工低廉,因此外籍勞工和本 國基層勞工在生產上是替代的關係,外籍勞工人數增加,會排擠掉廠商對於本國 基層勞工的需求;另一方面,外籍勞工人數的增加,卻也可能使整個產業的產值 擴大,使得廠商需要更多的本國勞工,故外勞人數(FL)對於本國勞動需求的影響 取決於替代效果與產出效果的相對強弱,係數  7 符號無法判斷。台灣對外投資 主要投資在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等開發中國家,這些國家的勞動成本相對台灣低廉, 因此廠商會在這些地區設立生產基地,將一些較低階的生產過程由這些對外投資 的國家生產,而台灣母公司則轉型成行銷管理中心。因此當台灣對外投資在開發. 政 治 大 技術勞工需求的減少會大於對管理人員需求的增加,因此整體而言,廠商對外投 立 中國家時,會減少對低技術勞工的需求,而增加對管理人員的需求,但通常對低. ‧ 國. 學. 資將會減少對本國勞工的需求,故預期係數  8 為負。委外生產即是將一部份的 製程委由海外國家生產,因此當外銷訂單由海外生產的比(OS)越高,台灣所生產. ‧. 的比重就越少,外國勞工取代本國勞工,廠商對於本國勞工的需求也會跟著減少,. y. Nat. er. io. sit. 故預期係數  9 為負。. al. n. iv n C 勞工保險是勞工的福利,卻也會增加雇主的負擔,當帄均勞工保險投保薪資 hengchi U 占帄均經常性薪資比率(LI)上升,表示雇主在勞工福利方面上的負擔增加,廠商 利潤空間減少,因此對於勞動的需求也會減少,故預期係數 10 為負。最低工資 (MW)雖然給了勞工最基本的保障,但隨著基本工資調漲,廠商的勞動成本也會 隨之增加,為了追求最大利潤,廠商會選擇減少雇用勞動,因此預期係數 11 為 負。同樣的,非經常性薪資(IW)也是勞動成本的一部份,若產業的產值並沒有增 加,而非經常性薪資卻增加了,這表示廠商的勞動成本上升,利潤減少,廠商會 對勞動的需求也會減少,故預期係數 12 為負。. 19.

(26) 依據以上的討論,我們重述勞動供給方程式與勞動需求方程式如下:. Ls   0  1W   2 P   3 N   4 LI   5 MW   6 IW  . (3.8). Ld  0  1W  2 P  3GR  4i  5 EX  6 EOI  7 FL  8 FDI  9OS  10 LI  11 MW  12IW  . (3.9). 由勞動市場均衡時 Ls  Ld,可解得均衡薪資是消費者物價、勞動力、經濟成長率、 名目放款利率、出口總值、出口物價指數對進口農工原物料物價指數比、外籍勞 工人數、對外投資金額、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帄均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占帄均薪 資比例、基本工資以及非經常性薪資的函數。在均衡的狀況下,本文亦將失業率、. 政 治 大 於薪資成長的影響,而其中就業人數與勞動力呈高度相關,因此剔除勞動力變數, 立 就業人數、大學學歷以上畢業生人數人力派遣業員工人數、以及加入,討論其對. ‧ 國. 學. 僅留就業人數,故可列出均衡薪資方程式為. W   0   1P   2GR   3i   4 EX   5 EOI   6U   7 L   8CG. ‧. + 9 FL   10SD   11LI   12 MW   13IW   14 FDI   15OS  . (3.10). sit. y. Nat. 其中,U(unemployment rate)表示失業率;L(labor)表示就業人數;CG(college. n. al. er. io. graduate)為大學學歷以上畢業生人數;SD(staff dispatch)是人力派遣業員工人數。. Ch. engchi. i Un. v. 一般來說,消費者物價水準(P)越高,勞工的生活成本上升,因此會要求雇 主提高薪資水準,而雇主因為商品售價上升而提高利潤,因此也越有能力提高勞 動的名目薪資水準,故物價的上升會帶動名目薪資水準上升,預期係數  1 為正。 經濟成長率(GR)越高,表示經濟發展得越好、產出提高,廠商需要更多勞工來增 加生產,在勞動需求增加的情況之下,名目薪資水準將會提升,預期係數  2 為 正。名目放款利率(i)越高,代表資本的機會成本越大,廠商會傾向多用勞動少用 資本,故就生產的替代面來說,名目放款利率(i)越高會使廠商的勞動需求增加。 另一方面,生產的互補面會使得資本減少的情況下,對勞動的需求也減少,因此 名目放款利率(i)對勞動需求的影響取決於這兩個力量的相對強弱,對於薪資的影. 20.

(27) 響也就取決於替代效果的互補效果的相對強弱,故係數  3 符號無法判斷。. 出口總值(EX)的提升,表示廠商營收增加,獲利空間相對較大,因此較有可 能給予勞工更高的薪水,預期係數  4 為正。出口物價指數對進口工業原物料物 價指數比(EOI)如果越低,廠商的利潤空間被壓縮了,廠商將更不願意提高名目 薪資水準,甚至可能減少勞動雇用量,因此不利薪資水準的提升,故預測係數  5 為正。失業率(U)越高,勞工談判力降低,廠商則更有以較低薪資雇用勞工的優 勢,導致帄均薪資水準下降,故預期係數  6 為負。. 立. 政 治 大. 就業人數(L)的多寡是勞動市場均衡的結果,若就業人數增加的原因來自於. ‧ 國. 學. 勞動供給的增加,則均衡薪資水準會下跌;若就業人數增加的原因來自於勞動需. ‧. 求的增加,則均衡薪資水準上升。所以就業人數(L)對薪資水準的影響視情況而. sit. y. Nat. 定,係數  7 符號無法判斷。擁有大學以上學歷的勞工,薪資水準相對較高,在. n. al. er. io. 其他學歷勞工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大學學歷以上畢業生人數(CG)的增加,會使擁. i Un. v. 有擁有大學以上學歷勞工的薪資水準下降,因此拉低了全國的帄均薪資水準。但. Ch. engchi. 大學教育的擴張,也可能讓擁有大學以上學歷的勞工人數增加了,低於大學學歷 的勞工人數減少了,因此雖然使得擁有擁有大學以上學歷勞工的薪資水準下降, 但整體而言,薪資相對較高的勞工人數增加,薪資相對較低的勞工人數減少,因 此全國的帄均薪資水準還是提高了。故大學學歷以上畢業生人數(CG)的增加對於 薪資水準的影響視情況而定,係數  8 符號無法判斷。. 外籍勞工人數(FL)增加會替代雇主對本國勞工的需求,而本國基層勞工也因 為怕會被替代而不敢要求更高的薪資水準,廠商則更有降低本國基層勞工薪資水 準的優勢,因此外籍勞工人數的增加會拉低本國低技術勞工的薪資;但外勞的加 21.

(28) 入也擴大了產業的產值與利潤空間,廠商不僅更有空間提升薪資水準,也會增加 對於本國勞工的需求,使得本國勞工的薪資上升,故外籍勞工人數(FL)對於均衡 薪資的影響無法確定,係數  9 符號無法判斷。一般來說,人力派遣業的帄均薪 資水準低於全國的帄均薪資水準,因此當人力派遣業員工人數佔就業人口比重越 高,將會拉低全國的帄均薪資水準,故預期係數  10 為負。. 雇主必須按月將給付給勞工的薪資中提撥一定比例為員工投保勞工保險,這 部份的員工福利是雇主的成本之一,因此若帄均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占帄均薪資比. 政 治 大. 例(LI)越高,代表雇主在給付勞工福利方面的成本也越高,廠商將傾向降低按月. 立. 給付給勞工的經常性薪資水準以節省勞動成本,故預期係數  11 為負。最低工資. ‧ 國. 學. 的實施設定了工資的下限,當基本工資調漲,工資的下限跟著提升,因此整體的 帄均薪資水準也會上升,故預期係數  12 為正。非經常性薪資包含加班費、獎勵. ‧. 金、年終獎金、差旅費等並非定時給付的薪水。非經常性薪資的好處是廠商可以. y. Nat. io. sit. 不必定時給付,隨獲利情形來決定是否給予非經常性薪資,因此若非經常性薪資. n. al. er. 越高,通常經常性薪資水準會較低,以節省每個月的薪資成本。不過也可能存在. Ch. i Un. v. 經營狀況良好,利潤提高,且產業前景依然看好,讓雇主不僅增加非經常性薪資,. engchi. 同時也願意提高經常性薪資,鴻海富士康就是一個例子。故非經常性薪資的發放 不盡然會排擠到經常性薪資,所以係數  13 符號無法判斷。. 過去三十年,台灣對外投資的金額中帄均有 51.7%投資在中國大陸,而自西 元 2000 年之後,此比重更是節節上升,在最近十年台灣對外投資的金額中,帄 均有 62.99%投資在中國大陸,到了 2010 年,比重更高達 83.8%,因此對中國大 陸的投資對台灣勞動市場的均衡工資影響較大。根據黃慈嫺(2003)對台灣投資中 國大陸的研究中,發現台灣投資中國大陸將不利製造業整體工資的提升,而且對 外投資金額越多,可能也會影響投資在國內的金額,因此預期係數為  14 負。外 22.

(29) 銷訂單海外生產比越高,廠商對於台灣勞工的需求降低,使得台灣勞動市場的均 衡薪資下降,故預期係數  15 為負。最後,茲將上述分析之係數正負符號結果統 整如下表。.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3. i Un. v.

(30) 表 3.1 勞動供需與重要變數影響效果之預期符號 勞動供給面. 勞動需求面. 名稱. 解釋 變數. 係數. 預期 (+/-). 係數. 預期 (+/-). 名目薪資. W. 1. (+). 1. (-). 消費者物價. P. 2. (-). 2. 經濟成長率. GR. -. -. 名目放款利率. i. -. 出口總值. EX. -. 出口物價指數對進口工 業原物料物價指數比. EOI. (+). 3. (+). 2. (+). -. 4. ?. 3. ?. -. 5. (+). 4. (+). (+). 5. (+). -. 6. (-). -. -. 7. ?. -. 8. ?. ?. 9. ?. 治  政 大 6. -. -. N. 3. (+). -. L. -. -. -. CG. -. -. -. -. sit. y. -. er. io. (+). 1. ‧. Nat. aFL  iv l C hengchi Un. n. 外籍勞工人數. 預期 (+/-). -. 就業人數. 大學學歷以上畢業生 人數. 係數. 學. 勞動力. 立U. ‧ 國. 失業率. 均衡薪資. 7. SD. -. -. -. -.  10. (-). 帄均勞工保險投保薪資 占帄均薪資比例. LI. 4. (+). 10. (-).  11. (-). 基本工資. MW. 5. (+). 11. (-).  12. (+). 非經常性薪資水準. IW. 6. (+). 12. (-).  13. ?. 對外投資金額. FDI. -. -. 8. (-).  14. (-). 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 OS. -. -. 9. (-).  15. (-). 人力派遣業員工人數.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4.

(31) 第四章. 資料說明與敘述統計. 第一節 資料與變數說明 本研究採用 1980 年 1 月至 2011 年 12 月為研究期間,屬性為月資料;解釋 變數 15 個,而每個解釋變數有 384 個月份的資料。 (一) 被解釋變數 經常性薪資(w). 1.  . 政 治 大 資料處理方式:未做季節調整;經常性薪資原為名目資料,但由於迴歸估 立 資料來源: 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 (二) 解釋變數. ‧ 國. 資」。. 學. 計時必須經過物價調整,因此本研究的被解釋變數為「實質經常性薪. sit. y. Nat. 消費者物價指數(P). 2.. . 資料說明: 未做季節調整;基期為 2006 年(2006=100)。. n. 經濟成長率(GR). 3. . al. er. 資料來源: 台灣經濟新報(TEJ)。. io. . Ch. engchi. i Un. v. 資料來源: 主計處總體經濟資料庫、主計處『國內各業生產毛額(季)』統 計表。. . 資料處理方式:未做季節調整;由於政府公佈的經濟成長率只有季資料, 因此本研究假設一季中每個月的經濟成長率相同來估計月經濟成長率。 名目放款利率(i). 4. .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 資料處理方式:未做季節調整;採用五大銀行基準放款利率為名目放款利 率。. 25.

(32) 出口總值(EX). 5. . 資料來源: 台灣經濟新報(TEJ)。. . 資料處理方式:經季節調整;出口總值經過物價調整為實質資料。 出口物價指數對進口工業原物料物價指數比(EOI). 6. . 資料來源: 主計處總體經濟資料庫、物價統計月報。. . 資料處理方式:未經季節調整。 失業率(U) . 資料來源:勞委會統計資料庫、台灣經濟新報(TEJ)。. . 資料處理方式:經季節調整;勞委會提供 1978 年 1 月以後之季節調整. 治 政 失業率,故此段時間資料直接採用勞委會提供之資料。1977 年 1 月至 大 立 1978 年 12 月之季節調整失業率則由 TEJ 中台灣地區失業率再自行做 學. ‧ 國. 7.. 季節調整。9. 資料來源: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 資料處理方式:未經季節調整。. er. io. sit. y. Nat. . ‧. 就業人數(L). 8.. 大學學歷以上畢業生人數(CG). al. iv n C 教育部『歷年校數,教師,職員,班級,學生及畢業生數(39~100 hengchi U n. 9. . 資料來源:. 學年度)』 統計表。 . 資料處理方式:未經季節調整;包含大專學歷以上之畢業生人數,但僅有 年資料,故假設當年 6 月至隔年 5 月之月畢業生人數皆等於該年度畢業 生人數。. 10. 外勞人數(FL) . 資料來源: 勞委會統計資料庫、勞動統計月報。. . 資料處理方式:未做季節調整;1989 年開放引進外勞,而勞動統計月報於 民國 82 年起提供相關勞動統計資料,資料缺漏部分則以內插法估計。. 9. 迴歸估計時需要落後三年之失業率資料。 26.

(33) 11. 人力派遣業員工人數(SD) . 資料來源: 勞委會統計資料庫、勞動統計月報。. . 資料處理方式:未經季節調整;2009 年起始有人力派遣業員工人數官方統 計資料,2002 年至 2008 年之資料則以「支援服務業」員工人數之一定 成數估計。又人力派遣業在台灣約於 1998 年後興起,故 1998 年至 2002 年間資料以內插法估計;1998 年以前則假設為 0。. 12. 帄均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占帄均經常性薪資比率(LI) . 資料來源: 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 資料處理方式:未經季節調整;1991 年 8 月以前僅有年資料,故假設一年. 學. ‧ 國. 13.. 治 政 中每個月比重皆相等來進行月資料估計。 大 立 基本工資(MW) 資料來源: 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 資料處理方式:未經季節調整;最低工資為名目資料,故需經過物價調整. ‧. . 14. 非經常性薪資(IW). 資料來源: 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al. iv n C 資料處理方式:經季節調整;非經常性薪資經物價調整為實質資料。 hengchi U n. . io. . er. sit. y. Nat. 為實質資料。. 15. 對外投資金額(FDI) . 資料來源: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 資料處理方式:有做季節調整;投資金額為名目變數,故需經過物價調整 為實質變數。. 16. 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OS) . 資料來源: 經濟部統計處經濟統計資訊網路查詢系統。. . 資料處理方式: 台灣 1987 年對外投資潮流湧現,委外生產的現象逐漸增 加,故 1987 年以前之比重假設為 0,1987-1998 的資料以內插法估計。. 27.

(34) 表 4.1 變數資料來源及資料處理之說明: 被解釋變數 單位. 資料來源. ‧ 國. io. 就業人數(L) 大學學歷以上畢業生人數(CG). 千人 人. 主計處總體經濟資料庫 主計處『國內各業生產毛額 (季)』統計表 中央銀行 台灣經濟新報(TEJ) 主計處總體經濟資料庫 物價統計月報 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台灣經濟新報(TEJ). al. n %. X. 基期為 2006 年(2006=100)。. X. 假設一季中每個月的經濟成長率均同 來估計月經濟成長率。. X V. 資料採用五大銀行基準放款利率。 經過物價調整為實質資料。. ‧. Nat. % 百萬元. 學. 解釋變數 台灣經濟新報(TEJ). %. 名目放款利率(i) 出口總值(EX) 出口物價指數相對進口工業原物料 物價指數比(EOI) 失業率(U). 政 治 大. y. 立 經濟成長率(GR). X. 原為名目資料,但由於迴歸估計時必 須經過物價調整,因此本研究實為影 響「實質經常性薪資」的因素。. 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元. 消費者物價指數(P). 附註說明. sit. 經常性薪資(W). 季節 調整. X. er. 變數名稱. Ch. engchi. i n U. 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教育部『歷年校數,教師,職 員,班級,學生及畢業生數 (39~100 學年度)』 統計表. 28. v. V. 1978 年 1 月以後資料採勞委會提供之 季節調整失業率數據;1977 年 1 月至 12 月則由 TEJ 中台灣地區失業率資料 再行季節調整。. X X. 包含大專以上學歷之畢業生人數;假 設當年 6 月至隔年 5 月之月畢業生人 數皆等於該年度畢業生人數。.

(35) 外勞人數(FL). 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勞動統計月報 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勞動統計月報. 人. 人力派遣業員工人數(SD). X. 人. V. al. Ch. engchi. 29. sit. V X. er. 經濟部統計處經濟統計資 訊網路查詢系統. y.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千美元. n. 資料來源: 本研究整理。. X. 1998 年以前資料假設為 0;1998-2002 年間資料以內插法估計;2002-2008 年 間資料以支援服務業員工人數之一定 成數估計;2009 年以後有官方統計數 字。 1991 年 8 月以前僅有年資料,故假設 一年中每個月比重皆相等來進行月資 料估計。 經過物價調整為實質資料。 經物價調整為實質資料。. ‧. 元. %. X. 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io. 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OS). 元. Nat. 對外投資金額(FDI). %. 學. 最低工資(MW) 非經常性薪資(IW). 政 治 大 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立. ‧ 國. 帄均勞保投保薪資占帄均經常性薪 資比率(LI). X. 1989-1992 資料缺漏部以內插法估計。. i n U. v. 經過物價調整為實質資料。 1987 年以前之比重假設為 0;1987 年 到 1998 的資料以內插法估計。.

(36) 第二節 敘述統計說明. 在這一節,我們將呈現各個變數的時間序列圖,將變數分成(1)薪資類;(2) 總體經濟類;(3)勞動力類;(4)對外投資類,讓圖表有系統地呈現,而敘述統計 表則統一放在此小節的附錄。. (一) 薪資類 被歸納在薪資類的變數有帄均經常性名目薪資、帄均經常性實質薪資、帄均 非經常性薪資、帄均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占帄均經常性薪資比率,以及實質最低工 資。除區分全國、工業部門以及服務業部門之外,也將製造業以及金融服務業加 入探討.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在帄均經常性名目薪資方面,由下圖 4.1 可以看出整體而言,帄均經常性名 目薪資是在上漲的,但 2000 以後則呈現成長趨緩的趨勢,且在 2008 年金融海嘯. ‧. 時,帄均經常性名目薪資下跌,到 2009 年才又開始回升。整個來說,帄均經常 性名目薪資成長最快的時期是 1990 年代。細看個別產業部分,服務業部門整體. y. Nat. sit. 的帄均經常性名目薪資是高於全國的,尤其是金融保險業明顯較高;工業部門整. n. al. er. io. 體的帄均經常性名目薪資是低於全國的,且工業部門整體的帄均經常性名目薪資. i Un. v. 跟製造業的帄均經常性名目薪資相當接近,這表示在工業部門當中,製造業所佔 的比重較大。. Ch. engchi. 在帄均經常性實質薪資的部分,由下圖 4.2 可以看出在 2000 年之後,大部 分產業的帄均經常性實質薪資開始下跌;而金融海嘯後雖然止跌但有停滯的現象。 以全國的帄均經常性實質薪資來看,現在的實質薪資水準還比十年前低,大約是 1998 年代的水準,而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感覺到近十年台灣薪資都不漲的主 要原因。10. 10. 天下雜誌第 457 期賴建孙的《薪水不漲的十大荒謬》文章中,就有討論台灣 1995 年以後低薪 化,薪資不隨經濟成長與生產力增加而成長的現象,並認為隱藏薪資和機器折舊是使台灣薪資 不成長的原因。另外像是 101 年 4 月 17 日工商時報郭慧敏的《編輯室報告-「薪」酸的台灣 人》文章中,也提及了在 1999 年到 2010 年十年間,台灣薪資帄均僅成長 4.7%,而新加坡和 韓國在同期間則分別成長了 68.8%及 65.2%,呼籲政府重視薪資不漲的問題。 30.

(37) n. 500. 全國. sit. io. 600. al er. 700 工業部門. 1980/01 1981/03 1982/05 1983/07 1984/09 1985/11 1987/01 1988/03 1989/05 1990/07 1991/09 1992/11 1994/01 1995/03 1996/05 1997/07 1998/09 1999/11 2001/01 2002/03 2003/05 2004/07 2005/09 2006/11 2008/01 2009/03 2010/05 2011/07. 立. Ch. 工業部門 服務業部門. 圖 4.1 帄均經常性名目薪資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帄均經常性實質薪資. engchi. 服務業部門. 圖 4.2 帄均經常性實質薪資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31. i Un. y. ‧. ‧ 國. 全國. 學. 元. Nat. 1980/01 1981/03 1982/05 1983/07 1984/09 1985/11 1987/01 1988/03 1989/05 1990/07 1991/09 1992/11 1994/01 1995/03 1996/05 1997/07 1998/09 1999/11 2001/01 2002/03 2003/05 2004/07 2005/09 2006/11 2008/01 2009/03 2010/05 2011/07. 帄均經常性名目薪資. 70000. 元.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政 治 大 製造業. 製造業. 金融業. v. 400. 300. 200. 100. 0. 金融業.

(38) 帄均非經常性薪資. 元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治 製造業 政服務業部門 大 圖 4.3 帄均非經常性名目薪資變化趨勢 立 資料來源: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65. y. sit er. al. n. 70. io. 75. ‧. 80. 帄均勞工保險投保薪資佔帄均經常性薪資比. Nat. 85. 金融保險業. 學. %. 工業部門. ‧ 國. 全國. Ch. engchi. i Un. v. 60 55. 1980/01 1981/03 1982/05 1983/07 1984/09 1985/11 1987/01 1988/03 1989/05 1990/07 1991/09 1992/11 1994/01 1995/03 1996/05 1997/07 1998/09 1999/11 2001/01 2002/03 2003/05 2004/07 2005/09 2006/11 2008/01 2009/03 2010/05 2011/07. 50. 圖 4.4 帄均勞工保險投保薪資佔帄均經常性薪資比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32.

(39) 在帄均非經常性薪資方面,由於月資料較難看出非經常性薪資的時間變化趨 勢,因此在此以年資料呈現。如圖 4.3 所示,台灣全國、工業部門、服務業部門、 製造業、金融保險業的帄均非經常性薪資,都有隨時間增加的趨勢,由於非經常 性薪資增加可能排擠經常性薪資的成長,因此可以合理的懷疑,非經常性薪資的 提升可能會是不利於近十年薪資上漲的原因之一。由圖 4.4 可以看出帄均勞工保 險投保薪資佔帄均經常性薪資比重節節攀升,11目前已經逼近 80%的水準,顯示 雇主在勞保支出方面的負擔越來越沉重,這很可能是影響名目薪資成長停滯的另 外一個原因。. 1980 年初,基本工資只有月薪 3300,幾經調漲之後,目前的名目基本工資. 政 治 大 基本工資水準卻不是如此,由下圖 4.4 可以看出,由於 1997 年後基本工資調整 立. 水準是月薪 17880 元。名目基本工資水準雖然在調升,但受到物價的影響,實質. 停滯,使得實質基本工資水準不停下滑;2007 年後雖然再度調升基本工資,但. ‧ 國. 學. 漲幅被物價侵蝕,使得實質基本工資水準約只有 1995 年初的水準,對人民的實. 140. y er. al. sit. 實質基本工資. n. 160. io. 180. Nat. 200元. ‧. 質保障不似 1996 年以前不斷增加。. Ch. engchi. i Un. v. 120 100 80 60 1980/01 1981/03 1982/05 1983/07 1984/09 1985/11 1987/01 1988/03 1989/05 1990/07 1991/09 1992/11 1994/01 1995/03 1996/05 1997/07 1998/09 1999/11 2001/01 2002/03 2003/05 2004/07 2005/09 2006/11 2008/01 2009/03 2010/05 2011/07. 40. 圖 4.5 實質基本工資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勞委會統計資料庫。 11. 由圖 4.4 可以看出,帄均勞工保險投保薪資佔帄均經常性薪資比重在 2008 年與 2009 年間有 極大的增幅,原因在於,2008 年 7 月 17 日通過勞保年金法案,也就是自 2009 年元旦起,勞 工退休時領取的勞保年金由一次退改為月退制,同時保險費率也提高到 7.5%。除費率調高 外,勞工也可能因新制可領更多退休金,而自行選擇提高保費,所以造成比重有明顯的增加。 33.

(40) (二) 總體經濟類 被歸納在總體經濟類的變數有經濟成長率、消費者物價指數、出口物價指數 相對進口農工業原物料進口物價指數比、失業率、出口總值、總人口數以及名目 放款利率。經濟成長率是利用國內各業名目生產總值採 YOY 的計算方式,由下 圖 4.6 可以發現,在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前,金融保險業的波動程度較大, 對景氣循環尤其敏感。對景氣循環同樣敏感的還有製造業,製造業在金融海嘯時 受到重創,經濟負成長的幅度甚至大於直接受到波及的金融保險業,但恢復成長 的速度也比較快,力道也較金融保險業強。然好景不常,受到歐債危機影響,當 其他產業仍能勉強維持正成長時,製造業已出現逼近兩位數的負成長率,此顯示 製造業在金融海嘯之後對景氣循環敏感的程度有增加的現象。. 立. %. ‧ sit. io. al. n. -20. v. 1980/01 1981/03 1982/05 1983/07 1984/09 1985/11 1987/01 1988/03 1989/05 1990/07 1991/09 1992/11 1994/01 1995/03 1996/05 1997/07 1998/09 1999/11 2001/01 2002/03 2003/05 2004/07 2005/09 2006/11 2008/01 2009/03 2010/05 2011/07. 0. y. Nat. 20. er. 40. ‧ 國. 60. 經濟成長率. 學. 80. 政 治 大. Ch. -40. 全國. 工業部門. engchi 服務業部門. i Un. 製造業. 金融業. 圖 4.6 經濟成長率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主計處總體經濟資料庫;主計處『國內各業生產毛額(季)』統計表。 圖 4.7 則可以看出消費者物價在 1997 年到 2003 年間有和緩的現象,但 2004 年開始又有快速成長的趨勢。配合前面圖 4.1 提到,2000 年以後名目經常性薪資 成長趨緩,而消費者物價又在 2004 年以後有快速成長的趨勢,這也就造成了經 常性實質薪資在 2000 年以後停滯不前的現象。. 34.

(41) 1.1. n. 1.2. io. 1.3. sit y. 1980/01 1981/02 1982/03 1983/04 1984/05 1985/06 1986/07 1987/08 1988/09 1989/10 1990/11 1991/12 1993/01 1994/02 1995/03 1996/04 1997/05 1998/06 1999/07 2000/08 2001/09 2002/10 2003/11 2004/12 2006/01 2007/02 2008/03 2009/04 2010/05 2011/06. 立. al er. 1.4. ‧. ‧ 國. 圖 4.7 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新報(TEJ)。. Ch. 學. 出口物價指數相對進口工業原料物價指數比. Nat. 1980/01 1981/02 1982/03 1983/04 1984/05 1985/06 1986/07 1987/08 1988/09 1989/10 1990/11 1991/12 1993/01 1994/02 1995/03 1996/04 1997/05 1998/06 1999/07 2000/08 2001/09 2002/10 2003/11 2004/12 2006/01 2007/02 2008/03 2009/04 2010/05 2011/06. 消費者物價指數. 120. 100. 80. 60. 40. 20. 0. 政 治 大. engchi. 35. i Un. v. 1. 0.9. 0.8. 0.7. 0.6. 圖 4.8 出口物價指數對進口工業原料物價指數比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主計處總體經濟資料庫;物價統計月報。.

(42) 在出口物價指數相對進口農工業原物料進口物價指數比的部分,由圖 4.8 可 以看出自 1992 年以後比率逐漸下降,到了 2006 年以後甚至低於 1。這表示台灣 在出口方面,為了維持競爭力,多採低價競爭策略,然而國際原物料價格逐漸上 漲,侵蝕廠商的利潤空間,最後甚至出現虧損的狀況。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可以 合理懷疑這會是造成台灣近十年來薪資不漲的原因之一。. 在失業率方面,1979 年到 1981 年的石油危機引發台灣經濟成長減緩,失業 率大幅上升(如圖 4.9 所示),這是台灣第一次面臨嚴重的失業問題,但如果將時 間軸往後拉,會發現這次的失業問題只如鳳毛麟角。亞洲金融風暴時期,台灣的 失業率再度攀升,失業率與石油危機發生時差不多,但不像石油危機後有下降的. 政 治 大 升到台灣人未曾想過的水準,即使 2003 年以後失業率逐步下降,卻依舊處於歷 立. 趨勢,旋即而來的美國網路股泡沫、911 恐怖攻擊等事件,使得台灣的失業率飆. 史高點,並在金融風暴時再創新高。台灣的失業問題也許不像歐美嚴重,但 2000. ‧ 國. 學. 年後相對歷史較高的失業率,卻很有可能是造成台灣近十年來薪資不漲的原因之. Nat. 5 4. er. al. sit. 季節調整失業率. n. 6. io. 7%. y. ‧. 一。. Ch. engchi. i Un. v. 3 2 1 1980/01 1981/02 1982/03 1983/04 1984/05 1985/06 1986/07 1987/08 1988/09 1989/10 1990/11 1991/12 1993/01 1994/02 1995/03 1996/04 1997/05 1998/06 1999/07 2000/08 2001/09 2002/10 2003/11 2004/12 2006/01 2007/02 2008/03 2009/04 2010/05 2011/06. 0. 圖 4.9 季節調整失業率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勞委會統計資料庫;台灣經濟新報(TEJ)。. 3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更生受保護人、新住民、15 歲以上未滿 18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國內經濟部分,11 月份的工業生產、出口以及商業營業額均較上月減 少、較上年同月增加,預期 12 月份工業生產指數將與 11 月相近,商業營 業額可望高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