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小筆電於國小教學應用之個案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小筆電於國小教學應用之個案研究"

Copied!
10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說明本研究之背景以及採用小筆電作為研究工具之 動機;第二節為提出具體的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說明本研究採用研究方 法,並簡述研究流程;第四節就研究中所提及的重要名詞作簡要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二十一世紀是資訊的時代,在資訊化的社會中,培養孩子具備資訊知識與應 用能力是目前各國教育發展的重點。依據教育部的九年一貫課程之精神,各學習 領域皆應使用資訊科技作為輔助學習之工具,以擴展各領域的學習,並提升學生 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部,2004)。 為因應未來的教學模式的改變之後,可能發生之學校內師生上網的大量需 求,台北市教育局已於 2004 年底完成全市公立各級學校校園內均可無線上網的 目標,期望未來教學活動可不受空間之限制,教師與學生能隨時隨地上網或進行 數位化的教與學(台北市政府教育局,2006)。 為提升國人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力,由政府所推動的「數位學習國家型科 技計畫」中,亦提倡以行動學習載具之發展,藉由行動學習輔具及應用平台的設 計與研發,期望讓學生在行動學習載具的輔助之下,能跳出傳統的學習型態,進 而與網路世界接軌,並增加學習效能。 在政府單位的推動下,走出戶外的行動學習模式,以及資訊科技融入各領域 的學習方式儼然將成為未來教學的新模式。以筆記型電腦(Lap Top) 、個人數位 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ed) 、聯網版(Web Pad) 、平板電腦(Tablet PC) 、 電子書包(E-bag,Electronic schoolbag)為行動學習載具的實驗研究報告相繼提 出,拼湊出新式教學型態的藍圖。. 1.

(2) 在政府及相關單位的推動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漸漸成為國小教學中常見的 教學模式,但以往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方式往往侷限於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以 行動學習載具輔助的學習方式雖打破了地點的限制,成為可行的學習方式,但卻 未打破學科的限制,往往僅侷限於特定學科施行,而其價格較為昂貴亦成為無法 順利推廣之因素。 隨著小筆電(Netbook)的推出,其外型輕巧、功能強大以及價格較低廉的 優點,儼然有成為新一代行動學習載具的潛力。因此,本研究嘗試以小筆電為學 習載具,規劃「國語」 、 「數學」 、 「健康與體育」及「藝術與人文」領域之融入教 學活動,探討小筆電於國小常態教學活動中,提升老師教學品質及學生學習效果 的情形。.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本研究旨於探討小筆電於國小教學應用之可能性,因此以國小六年級「國 語」 、 「數學」 、 「健康與體育」及「藝術與人文領域」四個學習領域為例,進行小 筆電融入教學活動之設計,並實際於教學情境中實施,藉由教室觀察的方式詳細 紀錄各項師生互動資料,並蒐集教師及學生使用觀點,歸納並提出運用小筆電於 國小教學應用之建議。 基於以上目標,本研究目的為由教學者及學習者觀點,探討教師及學生對於 使用小筆電增進敎學效能之看法。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教師對於使用小筆電增進敎學效能之看法為何? 二、學生對於使用小筆電增進學習成效之看法為何? 三、小筆電融入國小教學之可能產生的問題為何?. 2.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方式,探討小筆電於國小教學實施情況,觀察並分析參與 研究教師及學生對於小筆電輔助教與學之心理感受。本研究流程共分為三個階 段:第一階段為研究規劃階段,研究者經由文獻閱讀瞭解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教育 及行動學習相關背景,並進入研究場域進行研究對象分析,與參與研究教師共同 設計教學研究活動;第二階段為研究實施階段,配合各科教學進度實施教學研究 活動,並藉由實地觀察及研究工具進行質性資料蒐集;第三階段為研究分析階 段,將研究過程所蒐集之教室觀察紀錄、師生心得札記、問卷及訪談等資料進行 資料整理與分析,並撰寫研究結果。研究進行流程如圖 1-1 所示:. 第一階段. 擬定研究主題. 研究規劃階段 文獻閱讀與探討. 研究對象分析. 擬定教學研究活動. 教學研究活動設計. 第二階段. 教學研究活動實施. 研究實施階段. 教室觀察. 第三階段. 問卷調查. 心得札記. 資料歸納與分析. 研究分析階段 研究結果撰寫. 圖 1-1 研究流程圖. 3. 訪談.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節針對本研究所提及重要名詞作簡要釋義。. 一、行動學習載具(Mobile Learning Devices) 行動學習載具為在無線網路環境下,藉由資料傳輸及相關教材的搭配,讓教 師可於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教學上的運用之電子裝置,如筆記型電腦(Lap Top)、個人數位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ed)、聯網版(Web Pad)、平 板電腦(Tablet PC) 、電子書包(E-bag,Electronic schoolbag) ,本研究以小筆電 (Netbook)作為輔助學生學習的載具。. 二、小筆電(Netbook) 於 2008 年推出的 Asus Eee PC,原本以電腦初學者、低階使用者為主要訴求 對象,強調「易學、易玩、易攜帶」,但其輕薄的特性及低廉的價格卻造成行動 需求族群的注意,引發全球小筆電的風潮(鄭君仲,2009)。本研究以 8.9 吋, 搭載 Windows XP 作業系統,內建 802.11b/g 無線通訊及 30 萬視訊鏡頭之 Acer Aspire One 小筆電作為研究工具。. 三、合作學習(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由於電腦網路的特性,使得合作學習適合在資訊環境中發揮,在同一間教室 內或分在各地的學生將可有效合作。合作學習模式為資訊融入教學過程中常見的 教學模式,本研究指學生操作小筆電於教室內及校園中進行之線上及實體合作學 習。. 4.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針對與研究主題相關之理論及概念,進行文獻整理與探討。共分為三 節,第一節說明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發展及其帶來教學方式的改變;第二節說明 行動學習的發展及教學模式;第三節說明電子書包的發展。. 第一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對於教育產生很大的改變,近年來,政府不斷地提出 資訊教育政策,期望藉由提升全民資訊素養,進而提高國家生產力和競爭力。 行政院於民國八十六年推動「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加強中小學電腦硬 體建設,讓每校電腦教室上課時一人一機,並達到班班有電腦。教育部於民國九 十一年開始推動資訊科技融入領域學習,並加強培訓中小學教師資訊應用能力, 鼓勵教師均能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亦言明,各學習領 域應使用資訊科技為輔助學習工具,以擴展各領域學習,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 力(王建華,2003;何榮桂、陳麗如,2001;教育部,2003)。 隨著政府的大力推動,電腦硬體設備的進步,資訊科技漸漸融入國小教學現 場,帶來更多元的教學方式。師生角色也有所轉變,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 式,在資訊科技融入課堂之後,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而教師角色也由「講台上 的領導者」 (sage on the stage)轉變為「身旁的領導者」 (guide on the side)。 師生角色改變的同時,教師成為學生的學習輔導者,藉由學生的個別差異給 予適合的教材指引,協助學習者與資訊科技進行互動,主動積極的建構有意義的 學習活動(王建華,2003;高嘉蔆,2005;蘇麗華,2003)。 由於電腦網路的特性,使得合作學習適合在數位學習環境中發揮,在同一間 教室內或分在各地的學生將可有效合作。合作學習強調教師與學生彼此間的互. 5.

(6) 動, 「知識」為社會建構的結果,因此,教師成為主要的協助者,負責支援學習、 提供學習機會,並鼓勵學生一同合作建構知識(王建華,2003;王緒溢、劉子鍵、 王瑀 & 賴慧珉,2000)。 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之整體願景為「資訊隨手得,主動學習樂;合作創新 意,知識伴終生」,就是希望教師能善用各項資源及協同、合作、專題導向和問 題解決等教學模式,設計創新的教學活動,學生藉由資訊科技的輔助進行主動學 習、合作學習,進而具備運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何榮桂、陳麗如,2001) 。 然而,隨著資訊教育建設的推動,各中小學電腦及網路設備普及,但學生接 觸資訊科技的機會還是相當低。Russel, Bebell, & Higging(2004)指出雖然國小 各班教室中皆有班級電腦,但電腦的使用權由教師所掌控,學生須在教師的指示 下使用電腦,因而造成學生接觸資訊科技的不夠普及。因此,本研究以小筆電作 為,藉由兩人一機的方式,嘗試增加學生於課堂上接觸資訊科技的機會,進而達 成學生藉由資訊科技的輔助進行主動學習、合作學習,進而具備運用資訊科技解 決問題的目標。. 第二節 行動學習. 由於無線網路的發展,資訊融入教學開創出新的一種學習型態─行動學習, 本節說明行動學習的定義及國內外應用行動學習的模式,並整理行動學習所產生 的問題。. 一、行動學習的定義 行動學習(mobile learning)指在無線網路環境下,藉由資料傳輸及相關教 材的搭配,讓學習者可於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同步或非同步的方式,進行學 習的方式。蘇怡如、彭心怡和周倩(2004)將行動學習定義為:「依據行動學習 理論的理念,行動學習者使用無線網路與行動學習裝置,在適當的時間,學習適. 6.

(7) 合的活動與內容,以獲得行動學習的便利性、權宜性、立即性」。因此,透過無 線網路及行動載具,讓行動學習具有教學情境不受限制,能在任何情境下進行立 即性教學的優勢。 Chang, Sheu & Chan(2003)指出行動學習的三項基本要素為:行動學習裝 置、行動學習環境及學習活動模式。其中,行動學習裝置又稱為行動學習載具, 具有無線傳輸功能、體積小、重量輕等重要特點,目前主要為運用之行動學習裝 置為筆記型電腦(Lap Top) 、個人數位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ed) 、聯 網版(Web Pad) 、平板電腦(Tablet PC) 、電子書包(E-bag,Electronic schoolbag) , 而本研究以小筆電作為輔助學生學習的新一代行動學習裝置。. 二、行動學習模式 Chang 等(2003)將行動學習活動分為四種模式:個人室內行動學習、個人 戶外行動學習、小組室內行動學習、小組戶外行動學習。以下就此四類行動學習 活動模式及相關研究加以說明: (一)個人室內行動學習(Mobile Indoor Individual Learning) 此學習模式多用於博物館導覽教學活動,學習者於參觀博物館時,透過無線 網路或紅外線傳輸,將展覽品的相關解說資訊傳遞到學習者的行動裝置中。 而在 e 台灣計畫的推動下,台灣各大國立博物館(如:國立故宮博物院、國 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皆以無線網路 為基礎,開發出具有行動學習特質的數位化導覽模式,期望透過 PDA 人數位導覽 系統的協助,讓來館參觀地民眾對館內展品有更深入的了解(馬瑞璿,2005;李 華隆、徐新逸、周立德、劉子鍵、王緒溢 & 梁仁楷,2004)。. (二)個人戶外行動學習(Mobile Outdoor Individual Learning) 此模式讓學習者可以隨時在戶外擷取資訊並透過網路與外界聯絡,透過導覽 系統,學生可以取得場域依賴型資訊並且與戶外環境互動。. 7.

(8) (三)小組室內行動學習(Mobile Indoor Group Learning) 此學習模式可於傳統教室中進行,教師透過行動學習輔具及互動學習平台與 學習者互動,學習者可以分組進行討論學習,合作來完成任務,國內相關研究如 下所示: 王瑀(2003)結合平板電腦及線上平台,於國小六年級寫作課程實施同儕互 評討論模式。研究者認為學生於線上平台進行互評及面對面的討論的過程中,能 揣摩學習他人寫作方法並反思自己的作品,提升創作能力。 黃仕棋(2003)與潘威明(2006)將 PDA 結合自然實驗系統,於國小六年 級學生自然實驗課程實施,學生可藉由 PDA 中的引導問題,於校園中或教室內 蒐集數據後,並藉由自然實驗系統的協助將蒐集的數據轉為統計圖表,便於小組 分析討論使用。研究者認為行動學習輔具與系統具有提供學習者「學習中介產物」 以利其建構解釋的角色功能與意義。 上述研究中皆發揮行動學習輔具的「及時性」的特性,讓學習者在學習活動 中,能立即與同學就互評分數或實驗數據進行討論,促進學生反思及學習成效。. (四)小組戶外行動學習(Mobile Outdoor Group Learning) 此模式能支援教師及學生在戶外建構一完善的教學環境,教師與學生能隨時 隨地在不同地點進行教學,國內有關行動學習的研究大多屬此學習模式: 吳姈蓉(2004)與沈佳萍(2006)將小組戶外行動學習模式運用於數學領域, 考量數學領域特性,選用具有手寫功能的平板電腦作為學習輔具,發展任務導向 數學步道行動學習模式。研究結果顯示行動學習運用於數學步道能提供學生解題 輔助、及時異地合作的功能,增加學生解題時反省、思考的機會,因而造成學生 數學學習成就地明顯提升;而戶外行動學習活動則提供讓學生於真實活動中運用 所學知識的機會,使所學的知識成為真正實用的知識。 吳玟萱(2005)與高嘉蔆(2005)將平板電腦與生態園學習網站作結合,讓 學生攜帶平板電腦於校園中進行生態池的實地觀察,藉由學習網站中常見物種圖. 8.

(9) 譜及植物型態特徵說明,搭配學習環策略的應用,促進學生對於生態園的學習興 趣,提升學生自然科學領域學習成效。蘇麗華(2002)研究以 PDA 進行戶外賞 鳥學習活動,學生藉由 PDA 及學習單系統的協助,進行鳥類特徵的辨認。研究 者認為 PDA 可作為科技輔助鷹架,協助學生建立賞鳥基礎概念,並引發學生的 學習興趣。 上述研究中,皆發揮行動科技的特性,讓學生將學習觸角延伸至校園或大自 然中,藉由資訊科技輔助學生觀察和親身體驗,達到「小組戶外學習」最高的學 習功效。 由表 2-1 比較發現,國內研究者進行行動學習活動時,皆以單一學習領域進 行研究,而有些學習活動並非於正常上課時間施行,此可能為行動學習輔具無法 順利融入國小教學現場之原因,為探討行動學習輔具是否能自然地融入於國小教 學現場,本研究以「國語」 、 「數學」 、 「健康與體育」及「藝術與人文」作為研究 領域,配合教學進度進行行動學習輔具融入國小教學之研究。. 表 2-1 行動學習教學模式 研究者. 學習輔具. 實驗對象. 學習. 單元. 學習模式. 任務導向戶外. 小組戶外行動. 數學步道. 學習. 任務導向戶外. 小組戶外行動. 數學步道. 學習. 戶外賞鳥. 小組戶外行動. 備註. 領域 沈佳萍. 平板電腦. (2006) 吳姈蓉. 數學. 個班學生 平板電腦. (2004) 蘇麗華. 國小六年級兩. 國中一年級一. 數學. 個班學生 PDA. 三所國小. 自然. (2002) 王瑀. 學習 平板電腦. (2003) 黃仕棋. (2006). 國小六年級兩. 國語. 線上寫作互評. 個班 PDA. (2003) 潘威明. 兩人一組. 國小六年級四. 自然. 探究式教學. 個班 PDA. 國小六年級兩. 小組室內行動. 綜合活動. 學習. 課實施. 小組室內行動 學習. 自然. 個班. 探究式教學. 小組室內行動 學習. 9.

(10) 表 2-1 行動學習教學模式(續) 研究者. 學習輔具. 實驗對象. 學習. 單元. 學習模式. 備註. 提供線索方式. 小組戶外行. 一人一機. 之植物學習. 動學習. 學習環. 小組戶外行. 社團課實. 生態園學習. 動學習. 施. 問題導向. 小組戶外行. 生態園學習. 動學習. 領域 林廷彥. PDA. 國小四年級一. (2006). 筆記型電腦. 個班學生. 吳玟萱. 平板電腦. 國小四年級. 自然. 自然. (2005) 高嘉蔆. Tablet PC. 國小四年級. 自然. (2005). 三、行動學習所面臨的問題 在相關研究者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以行動學習輔具輔助國小學童進行學習時 所遭遇的問題,整理如下: (一)小行行動學習載具螢幕過小,解析度不足 小型的行動載具由於體積的限制,螢幕表現的資訊有限,並不適於長時間閱 讀(陳祺祐、林弘昌,2007) 。而蘇麗華(2002)觀察以 PDA 進行戶外賞鳥學習 活動時發現 PDA 中字體過小、照片不夠清晰,在大太陽底下時更難辨識,無法 達到比查詢鳥鑑更佳的效果。 林廷彥(2006)為解決 PDA 螢幕過小,無法讓兩位以上學習者同時觀看, 進行合作學習的問題,將 PDA 結合筆記型電腦,以共同顯示螢幕概念進行行動 學習。 以上研究顯示在眾多行動學習載具中,PDA 因螢幕過小畫面較不清晰,若 欲進行較長時間的學習,應考慮螢幕較大的行動學習輔具以避免學生用眼過度。. (二)大型行動學習載具重量過重,影響其行動性 Gardner, Morrison, Jarman, Reilly, & McNally(1994)的研究報告指出在為期 一學年的手持式電腦實驗中,手持式電腦的使用率下降,原因在於手持式電腦過 重。有鑑於此,Inkpen(1999)認為手持式電腦的大小和重量最終將影響學童攜. 10.

(11) 帶的便利性。 因此,除了考量螢幕畫面的大小之外,載具的重量也是需考量的重點,具備 輕薄短小、攜帶方便特點的行動載具,才能支援學生進行長時間的學習活動。. (三)行動輔具成本高昂 高嘉蔆(2005)歸納多位研究者研究結果後提出「資訊科技設備成本昂貴」、 「功能及使用方式未受老師及學生認同」及「為科技而科技,未見教學活動意義」 等行動學習輔具實際運用於教學現場的疑慮。除了行動輔具成本高昂為行動學習 無法順利推行的因素之外,行動學習輔具的發展應考量輔助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 的便利性,而非為科技而科技。. (四)資訊科技本身問題 黃仕棋(2003)研究發現,實驗過程中兩人共同使用一台 PDA 會產生使用 時間分配不均的爭執及教師質疑僅單人學習的狀況,因而認為 PDA 適合一人一 機使用。 高嘉蔆(2005)研究發現使用平板電腦進行水生生物生態學習時,受網路連 線及觸控筆操作不順等問題困擾。而蘇麗華(2002)觀察時亦發現 PDA 容易當 機或產生連線問題,不僅造成學習活動的不順暢,學生轉而自願以鳥鑑作為學習 工具,並積極翻閱的行為。 資訊科技的使用,應該在於幫助教學者增進教學效能,並提升學習者學習效 果,若因資訊科技本身的問題,造成教學流程的延宕,則反而產生負面影響。因 此,教學者應思考教學的本質為何,科技的使用端賴人的操作,操作得當便有助 於問題的解決(蘇麗華,2002)。而行動學習輔具的使用,不是要讓教育的情境 被資訊科技所掌控,而是要讓行動學習輔具成為傳統教學中的一部分,成為教學 中一種隨手可得的資源或輔助性工具(Pinkwart,2003). 11.

(12) 第三節 電子書包. 隨著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發展計畫的推行,電子書包成為炙手可熱的行動學 習輔具,針對「電子書包」所進行的報導及研究也相繼推出。本節說明電子書包 的定義及國內應用行動學習的模式,並探討電腦書包發展不如預期之原因。. 一、電子書包的定義 電子書包是一種個人可以隨時攜帶,具電腦運算、儲存和傳送數位資料、無 線通訊等功能,並支援使用者在不同場地,進行各種有效學習方式的工具(陳德 懷,2002)。 政府於 2002 年推動「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發展計畫」 ,其一分項即為「行動 學習輔具及載具─多功能電子書包」,希望藉由計劃的推行協助產業界完成電子 書包的設計、開發與應用。根據計畫中的定義,電子書包為一種行動電腦,具有 無線通訊能力,以手寫為最主要的輸入與操作方式,重量輕可手持且攜帶容易, 提供上網學習。自動資料同步、紀錄學習歷程、互動教學、互動評量、數位內容 搜尋等功能(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發展計畫辦公室,2003)。 電子書包並無正確的規格與形式,PDA 是政府最初籌畫電子書包的形式,不 過考量學童的視力及維護問題,則轉而以 WebPad 於南湖國小進行實驗;大同高 中則因採購作業繁複等因素,以筆記型電腦作為電子書包的替代方案(賴盈如, 2002)。. 二、電子書包教學模式 由中央大學所主持的「大學追求卓越計畫」第一分項計畫中,特別規畫一項 子計畫「高互動教室」,目標在結合資訊科技與學習理論以建構高互動的學習環 境與應用模式,進而提昇班級成員之間互動的質與量,並輔助學習者產生有意義 的學習(劉子鍵、王緒溢、梁仁楷,2002)。該計畫中將電子書包教學模式分為. 12.

(13) 八項: 教學模式一:室內、群體、老師引導 教學模式二:室內、個人、學生自我學習 教學模式三:室內、群體、老師引導 教學模式四:室內、個人、學生自我學習 教學模式五:室外、群體、老師引導 教學模式六:室外、個人、學生自我學習 教學模式七:室外、群體、老師引導 教學模式八:室外、個人、學生自我學習 其中,大同高中屬於「戶外群體,由老師指導的學習模式(outdoor teacher guided group learning)」(賴盈如,2002)。南湖國小使用的適性化非同步學習 模式應屬於「室內個人,由老師指導的學習模式」(劉子鍵、王緒溢、梁仁楷, 2002)。 由表 2-2 整理發現,電子書包相關研究集中於 2002 年至 2004 年,隨著「數 位學習國家型科技發展計畫」的結束,顯示電子書包於教學應用上並無如計畫所 預期的順利推廣。. 表 2-2 電子書包教學模式 研究者. 學習輔具. 年級. 科目. 單元. 學習模式. 劉子鍵、王. 電子書包. 國小五年級. 國語. 前段教學. 小組室內行. 緒溢、梁仁. (WebPad). 後段隨堂測驗. 動學習. 電話交談對話練. 小組室內行. 習. 動學習. 外國師生遠距同. 小組室內行. 步互動. 動學習. 楷(2002) 賴盈如. 電子書包. (2002). (筆記型電. 高中一年級. 英語. 腦) 邱玉菁. 電子書包. 高中一年級. 英語. (2004). 13. 備註.

(14) 三、電子書包所面臨的問題 在相關研究者的研究過程中,發現發展電子書包於教學上的應用時所遭遇的 問題,整理如下: (一)電子書包本身問題 邱玉菁(2004)的研究指出,教師認為教學活動過程中會因電子書包本身軟 硬體的問題,造成教學上或學習上的不便,耽誤課程進行。因此,電子書包的實 驗,僅由少數電腦自我效能較高的藝能科教師參與,因教學進度與評量的壓力, 無法順利推廣至其他領域。. (二)電子書包成本高昂 胡六金(2002)根據問卷調查桃園縣七百多名教師對於電子書包於國小實施 之看法發現,「電子書包價錢過於昂貴,大多數家長無法負擔」為國小實施電子 書包較不利的因素。顯示電子書包及其相關系統價格過高,無法進行推廣使用。 而胡六金(2002)之研究也指出,國小教師認為較適合學生進行學習的行動 學習輔具,重量應介於「1001~1500 公克」 ,價位則約「5001~10000 元」 。而以輕 薄短小的特性及低廉的價格引發科技產業風潮的小筆電,似乎相當有潛力成為新 一的行動學習輔具。 因此本研究以小筆電為學習輔具,規劃「國語」 、 「數學」 、 「健康與體育」及 「藝術與人文」領域之融入教學活動,期能藉由小筆電融入各領域教學活動之施 行,提升老師教學品質及學生學習效果。. 14.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於探討小筆電可如何運用於國小教學,並由「教師」及「學生」之 使用者角度分析小筆電於國小教與學。研究者藉由教室觀察與紀錄方式,瞭解教 師及學生於課堂中操作小筆電的行為與反應,並從教室觀察紀錄、師生心得札 記、學生問卷與訪談資料,分析師生使用小筆電的情形。 本章主要說明本研究進行之方法與研究歷程,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對 象,說明立意取樣緣由及研究對象背景;第二節為研究設計與流程,說明本研究 架構及研究規劃、實施、分析之流程;第三節為研究工具,說明選用質性研究作 為研究方法之緣由,並以教室觀察、心得札記、問卷調查及訪談做為研究工具; 第四節為資料處理與分析,說明質性資料處理方式。. 第一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台北市士林區某國小做為研究場域(以下簡稱 P 國小)。該校屬大 型學校,教學資源豐富,擁有三間電腦專科教室。校內之普通及專科教室皆已連 上校園網路,且該校之無線網路已建置完成,校園內均可無線上網。普通教室內 備有至少一台桌上型電腦,且平均每四班使用一台單槍投影機,電腦設備充足, 足供課堂上進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用。因此,研究者選擇該國小作為小筆電於 國小教育應用的研究場域。 P 國小之教師平均年齡約 37 歲,教師組成相當年輕,嘗試新科技融入教學 的意願頗高。研究者在該校校長與行政人員的支持下,與該校展開為期一學年的 研究合作。 一、 參與研究教師 參與本研究之教師為 P 國小高年級導師—王老師。王老師畢業於台北市立教. 15.

(16) 育大學教育學系,畢業後隨即進入 P 國小進行教育實習,並於教育實習結束後繼 續留在該校任教。王老師在教育實習期間曾協助架設 P 國小之鄉土教學網站,積 極參與教育部所舉辦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意競賽、台北市教學創新案例甄選、 台北市多媒體單元教材甄選等競賽,均獲佳績。 由於王老師的優異表現,校長極力推薦她參與本研究活動。研究者在瞭解王 老師的教學經驗及相關背景之後,即與其連繫並說明研究目的與內容,獲其同意 協助本研究之進行。 二、 參與研究學生 本研究以王老師擔任導師之六年級班級為研究對象。該班共有二十九名學 生,學生家中電腦擁有率將近九成。該班學生從國小三年級開始,每週皆有電腦 課,他們在本研究進行之前已學過電腦基本操作、文書處理(Word) 、簡報製作 (Power Point、魅力四射) 、影像處理(PhotoImpact)、動畫製作(Flash)及網 際網路應用(Skype) ;研究進行期間,該班學生正在學習如何架設個人部落格。 根據該班學生已具備之電腦操作技能,研究者研判他們應能順利地以小筆電做為 學習工具。.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本研究流程如圖 3-1 所示,共分為三個階段,分別說明於下。 第一階段:研究規劃階段 教學研究合作初期,研究者每週皆會進入參與研究教師所任教的班級進行 「教室觀察」,採旁觀者角色實地觀察與記錄該班師生互動情況,藉此瞭解教師 教學風格,並分析該班學生的學習特質。 由於研究者與其他觀察者須於研究進行期間,於教室現場近距離觀察並記錄 師生使用小筆電情形,因此,研究者選擇於研究合作初期即進入該班教室進行現 場觀察,以培養與研究對象之間的感情,並取得他們的信任。. 16.

(17) 二月. 第一階段. 文獻閱讀與探討. 研究規劃階段 研究對象分析. 擬定教學研究活動. 修改 專家評鑑. 教學研究活動設計. 八月 九月. 教學研究環境設置 第二階段. 學生電腦態度前測. 研究實施階段. 教學研究活動實施. 國語 . 數學. 藝術與人文. 鷸蚌相爭. 比與比值. 千結島之旅. 標示停看聽. 夢想 . 數學步道 . 處處都是美. 男女大不同. 十二月 一月. 第三階段 研究分析階段. 學生電腦態度後測. 學生訪談. 資料歸納與分析. 六月. 健康與體育 . 研究結果撰寫. 圖 3-1 研究流程圖. 17. 教室觀察紀錄 學生心得札記. 性侵害不要來. 教師心得札記. 原住民嘉年華 . 教學活動評鑑.

(18) 研究者並利用王老師的課餘時間,與其共同研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與行動學 習相關之文獻,以探討國內外小學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及行動學習的情形,同 時進行教學活動的發想。經由不斷地討論與溝通,研究者與王老師決定將小筆電 運用在王老師所任教之國語、數學、健康與體育、及藝術與人文等四個學習領域。 為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之學習,我們以「學生操作小筆電從事學習活動」為主, 「教 師使用小筆電輔助教學」為輔,針對四個學習領域分別設計了多項教學活動。這 些教學活動設計經指導教授及 5 位國小資深教師審查後(審查者資料如表 3-1 所 示),研究者將審查意見再與王老師進行討論與修改。經過不斷溝通與修改,最 後完成十項教學活動,教學架構圖如圖 3-2 所示。. 表 3-1 教學研究活動專家審查名單 審查者. 相關專業背景. 林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專任教授. 曾老師. 台北市中山國小系統管理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中. 蕭老師. 台中縣中華國小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中. 李老師. 台北縣三光國小教務主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中. 楊老師. 雲林縣文正國小訓導組長,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班進修中. 黃老師. 雲林縣大興國小教師,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進修中. 圖 3-2 教學研究活動架構圖. 18.

(19) 茲將本研究所設計之各領域教學活動詳述於下:. 一、國語領域 本學期所選用之國語教科書以「美」為核心概念,期能引導學生領略文學之 美。研究者與王老師由教科書中選擇兩個合適的單元,設計了以下兩項教學活 動,試圖以延伸學習活動方式提升學生之語文能力。. (一)鷸蚌相爭 此單元選自戰國策的寓言故事「鷸蚌相爭」。在此單元的尾聲,我們以延伸 學習活動帶領學生發掘文學中所出現的各種「動物」相關成語,以體會古典文學 的自然美。傳統的成語教學活動多以教師口頭講述為主,這對於學生而言往往過 於抽象。若能以圖片或動畫輔助教學,應能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成語典故具象化, 從而增進其理解與記憶。因此,我們以小筆電為學習輔助工具,讓學生在線上學 習平台中觀看成語相關影片(如圖 3-3 所示),並由選項中選擇符合該成語涵義 及典故之選項。因考量學生語文程度的差異,本活動發揮小筆電支援個別化學習 之特色,由各組學生各自調整影片觀看步調,反覆觀看直到理解該成語之涵義為 止。王老師在學生分組觀看影片時,在線上查看各組的答題情況,並於活動結束 後進行檢討教學。本活動之實施流程如圖 3-4 所示。. 19.

(20) 圖 3-3 「鷸蚌相爭」教材畫面. 教學者. 學習者 (兩人一組). 登入線上學習平台. 依影片內容選擇正確選項 答案送出. 查看各組答題狀況. 閱讀系統回饋. 進入下一則成語. 再次觀看影片. 觀看動物相關成語影片. 錯誤. 作答完成 針對答題情形進行說明及教學. 圖 3-4 「鷸蚌相爭」教學活動實施流程圖. (二)夢想 本單元以新詩體裁向學生傳達人類因有夢想而偉大、有夢最美的概念。有感 於學生對新詩體裁的陌生,王老師希望藉由小筆電的輔助,讓學生在線上學習平 台上進行「新詩重組」的練習,使學生在重組過程中能經由嘗試錯誤的方式推敲 出正確的詩句順序,以瞭解新詩結構和語感,進而進行「新詩仿作」練習。教師. 20.

(21) 於線上完成批改後,挑選優秀作品置於平台上,供同學觀摩參考。教學活動實施 流程如圖 3-5 所示。 教師進行新詩美讀教學 帶領學生孰悉新詩語感 教師帶領學生撰寫習作習題 配合習作第四大題 學習者 (兩人一組). 登入線上平台 新詩重組練習. 教師統整說明 新詩仿作練習 線上繳交 線上批改作品 選出優秀作品 優秀作品分享. 圖 3-5 「夢想」教學活動實施流程圖. 二、數學領域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2003)中強調,數學教學除了「數與量」 、 「幾 何」 、 「代數」 、 「統計與機率」 、 「連結」等五大主題內容外,亦應培養學生的數學 「連結」能力,亦即察覺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情境,將情境中察覺到的規律「轉 化」成數學思考的問題,運用觀察、分類、歸納、演繹、類比等方式來解決問題 的能力。為發揮小筆電「及時性」 、 「行動性」之優勢,研究者與王老師將數學與 生活環境做結合,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外,於校園中領略生活中的數學,並運用觀 察、歸納、演繹等方式來解決數學問題。所設計之教學活動共有以下兩項:. 21.

(22) (一)比與比值 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很多正比例的現象。本活動讓學生藉由戶外竿影測量 的活動,察覺竹竿與竿影數據之間的規律性,轉化為「比與比值」的關係,藉由 竹竿長度與竿影長度之座標關係圖,瞭解成「正比例」的概念。 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將不同時間所測量到的竿影數據輸入小筆電中,藉由 研究者以試算表自編的學習輔助教材(如圖 3-6 所示),讓學生列表歸納不同時 間之竹竿長度與竿影長度的「比」與「比值」,教師則引導學生觀看竹竿長度與 竿影長度之座標關係圖,以歸納其規律性,進而帶領學生進入「正比例」的教學 內容。教學活動實施流程如圖 3-7 所示。. 圖 3-6 「比與比值」學習輔助教材. 22.

(23) 學習者 (兩人一組) 校園中 第一節課. 第一次竿影長度測量 (15cm、20cm、30cm、60cm) 教室. 歸納第一次竹竿和竿影長度之比與比值 第二次竿影長度測量 (15cm、20cm、30cm、60cm) 校園中. 歸納第二次竹竿和竿影長度之比與比值 第二節課. 教室. 分析兩次竹竿和竿影長度之折線圖 說明竹竿和竿影長度比值相同 即為「正比例」 說明課本「正比例」內容. 圖 3-7 「比與比值」教學活動實施流程圖. (二)數學步道 為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本活動以闖關方式進行,旨在幫助學生將學期間所習 得之數學知識與生活環境做結合。由於 P 國小校園中並無「數學步道」關卡的設 置,因此研究者與王老師以翰林版六上數學教材為依據,於校園中尋找合適的地 點(包括校園中的籃球場、躲避球場、電梯口磁磚排列等),設計了四道關卡, 由各小組針對每道關卡的題目進行討論與解題。各關卡的內容及教學活動實施流 程如圖 3-8 所示:. 23.

(24) 學習者 (五人一組) 教室 線上平台下載電子地圖及關卡關卡 線上平台下載電子地圖及活動關卡 校園 數學步道. 電梯口瓷磚. 球場旁跳格子. 籃球場電線桿. 躲避球場. 平面圖形的性質. 比與比值. 比與比值. 長方形面積. 圖形的面積公式. 座標圖. 長度的估算. 列式與解題 一億以上的數. 小組討論、解題 教室 線上平台繳交. 教師統整與回饋. 圖 3-8 「數學步道」教學活動實施流程圖. 本活動因考量教學活動時間只有一節課,因此僅設置了四道關卡,並將活動 範圍限制在該校操場及週邊,且為避免學生於活動中遭遇無線網路無法連線問 題,王老師要求學生在教室先下載活動檔案並開啟,以離線方式於校園中進行填 答,待學生完成所有關卡回到教室後,再進行線上繳交。. 三、健康與體育領域 健康教育的教學活動通常都是以閱讀課本教材為主,往往提不起學生的學習 動機。研究者與王老師由本學期的健康與體育教材中,選擇四個單元,試圖運用 多媒體相關教材,進行融入小筆電之教學活動,以增加健康教育課程的活潑性。 各教學活動設計如下:. 24.

(25) (一)聰明消費者 本活動試圖幫助學生認識各種優良食品標誌,並讓學生明瞭食品包裝上的營 養內容,進而得知如何選擇安全、營養的食物。教師於課堂中播放教學軟體─「聰 明消費者」 (選自台北市 95 年度多媒體單元教材甄選佳作作品)之後,隨即讓學 生(五人一組)帶著小筆電,至校園各處(包括資源回收室、保健室、廚房和訓 導處等)進行尋找食品資訊的任務,並以小筆電記錄各項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成 份,並拍攝其外觀及商品標示,帶回教室與他組同學分享。教學活動實施流程如 圖 3-9 所示。 學生拿出蒐集的各種食品標誌 第一節課. 教師播放「聰明消費者」教學軟體 以引導學生認識優良食品標誌. 學習者 (五人一組) 校園中. 攜帶小筆電尋找該組任務提示中的食品 第二節課. 資源回收室 食品 GMP 健康食品. 保健室. 廚房. 藥品 GMP. 優良水 產 CAS. 訓導處 鮮奶 標章. 運用小筆電拍攝外觀並紀錄食品營養標示 查閱「聰明消費者」教學軟體,認識食品標誌 各組上台介紹 教室. 圖 3-9 「聰明消費者」教學活動實施流程圖. (二)男女大不同 「性教育」對於高年級學生是相當重要的議題,但因此議題的敏感性,學生 在課堂上往往羞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研究者與王老師決定藉助教學軟體—. 25.

(26) 「只要我長大」(教材畫面如圖 3-10 所示,選自台北市 91 年度多媒體單元教材 甄選優等作品),讓學生學習以健康的心態面對青春期身心發展,建立良好的衛 生保健觀念。為發揮小筆電使用上的效益並避免開關機時間的浪費,本單元活動 第一節課由教師操作小筆電播放教學軟體—「只要我長大」,介紹青春期間男女 生理變化,而學生使用小筆電進行自學及於線上平台進行評量的時間則集中於第 二節課後半段(教學活動實施流程如圖 3-11 所示)。 (三)性侵害不要來 本單元接續「男女大不同」單元,由王老師先帶領學生閱讀課本內容,說明 身體不容許他人隨便碰觸的概念,接著由學生在小筆電上操作教學軟體—「小紅 帽歷險記」(教材畫面如圖 3-10 所示,選自台北市 93 年度多媒體單元教材甄選 優等作品),藉由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危險關卡,演練危機處理、應對之道,最後 於線上學習平台進行形成性評量,評量「男女大不同」 、 「性侵害不要來」兩個單 元的學習成效。 教師根據「男女大不同」 、 「性侵害不要來」兩個單元的課程內容及目標,擬 定 10 題是非題、10 題選擇題,以及 2 題配合題,事先於平台上輸入試題及回饋 內容,學生以兩人一組方式,於線上平台藉由點選方式回答問題,並閱讀回饋內 容,教師於評量結束後進行統整檢討。此二單元之教學活動實施流程如圖 3-11 所示:. 圖 3-10 「男女大不同」、「性侵害不要來」教材畫面. 26.

(27) 教師播放「只要我長大」教學軟體 藉由新生命的誕生導入「青春期」 介紹男性青春期生理變化以及男性生殖系統 第一節課. 介紹女性青春期生理變化以及女性生殖系統 課本. 介紹如何清潔與保護男、女性生殖器官 教師介紹如何預防性侵害. 學習者 (兩人一組) 登入線上學習平台. 第二節課. 下載「小紅帽歷險記」教材 危機處理模擬練習 線上學習平台. 形成性評量 教師統整說明. 圖 3-11 「男女大不同」 、「性侵害不要來」教學活動實施流程圖. (四)原住民嘉年華 本活動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及其他領域元素,由學生所熟悉的原住民歌手揭開 序幕,帶領學生認識台灣原住民的分佈與特色。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共 同操作小筆電於線上進行討論、搜尋、整理原住民的分佈、建築、飲食特色、歌 舞、服裝與工藝等相關資料,最後以簡報方式進行小組發表。 因學生對資料搜尋與整理較不熟悉,王老師以提供鷹架的方式,事先於 Google 文件上建立各主題文件,引導學生以共同編輯的方式進行資料整理。王 老師並於線上檢視各組合作狀況,依各組表現給予指導與回饋,並要求學生觀摩 同儕作品。各組簡報檔案完成後,隨即進行小組口頭報告。教學活動實施流程如 圖 3-12 所示:. 27.

(28) 教師播放原住民歌手音樂 介紹台灣原住民 第一節課. 以「卑南族」做示範,介紹該族文化特色 學生分組決定報告族別 教師介紹 Google 文件 說明各組任務 學習者 (5 人一組) 第二~四節課. 小組工作分配 一組 2 台小筆電. 搜尋原住民相關資料 登入 Google 文件. 整理原住民相關資料 工藝. 服裝. 歌舞. 飲食. 建築. 分佈. 教師視各組 資料整理情 形給予指導 與回饋. 製作簡報檔案 第五~六節課. 學生分組報告. 同儕填寫回 饋單. 圖 3-12 「原住民嘉年華」教學活動實施流程圖. 四、藝術與人文領域 在藝術人文領域,「勞作」是該班最常進行的教學活動,教學模式通常是由 教師示範後,學生自行製作,教師在旁輔助。本研究中,研究者與王老師試圖以 教學軟體輔助學生學習編製中國結,並結合國語課的「處處都是美」單元,進行 小筆電融入教學之活動設計。教學活動詳述如下: (一)千結島之旅 王老師曾在班上以單槍投影方式播放「千結島之旅」的中國結編製教學軟體. 28.

(29) (選自台北市 91 年度多媒體單元教材甄選特優作品) ,然而繁複的編製過程使得 學生仍然遭遇諸多學習困難。因此,本教學活動試圖藉由小筆電的「個別化」特 性,讓各組學生能在小筆電上各自觀看教學軟體,由學生根據編製速度及學習需 求,自行操控該教學軟體,以達到更佳的學習效果,教師則於學生編製中國結的 過程中進行巡視,依據學生個別編製狀況給予指導。教學活動實施流程如圖 3-13 所示:. 學習者 (兩人一組). 操作小筆電播放「千結島之旅」教學軟體 學生依照教材內容進行中國結編製 可依編製速度自行調整教材. 教師依照學生個別編制情形給予指導. 圖 3-13 「千節島之旅」教學活動實施流程圖. (二)處處都是美 本活動由「藝術與生活」的角度出發,試圖帶領學生領略生活中的美。先由 學生至生活週遭環境尋找大型雕塑品,拍攝該雕塑品後,將照片檔案帶到課堂 中。王老師先以小筆電播放簡報,介紹視覺藝術品欣賞的方法,再由學生下載作 業樣板,依照作業樣板中的提示,以描述作品內容、解示、描述作品傳達的內在 情感及判斷四個角度,為自己所拍攝的大型雕塑品進行賞析,最後以簡報方式與 同學分享自己所拍攝的大型雕塑品及賞析。詳細教學活動實施流程參見圖 3-14。. 29.

(30) 學習者 (兩人一組). 於戶外拍攝(或上網尋找)大型雕塑品照片 教師播放簡報檔,帶領學生欣賞大型雕塑品 介紹視覺藝術品欣賞的方法 線上下載作業樣版 撰寫大型雕塑品賞析 判斷. 描述 內在 情感. 解釋. 描述 作品 內容. 小組上台分享. 圖 3-14 「處處都是美」教學活動實施流程圖.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 依照研究時程規劃(如表 3-2 所示),研究者於學期第二週針對班上同學實 施小筆電使用教學,教導學生如何操作小筆電。參與合作教師則於學期第三週至 第二十週,配合各科教學進度進行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進行期間,研究者採旁觀者立場,於課堂間實地觀察並記錄師生間 對話與互動行為。學生於課後填寫使用小筆電於學習活動之心得札記;王老師亦 於每次課後填寫心得札記,以記錄活動過程所遭遇之問題與困難,並檢視該活動 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研究者與王老師並於每次教學活動後,討論是否需要調整後 續的教學活動設計。而教學研究活動實施階段後期,研究者還邀請該校專業背景 之教師進班進行教學活動評鑑,給予小筆電於國小教學現場實施的寶貴建議。. 30.

(31) 表 3-2 研究時程規劃表 週次. 研究事項. 第一週. 研究準備週. 第二週. 小筆電使用教學(2 節). 備註. 態度問卷前測 第三週. 藝術:千結島之旅(2 節). 學生心得札記單 1. 國語:鷸蚌相爭(1 節). 教師心得札記單 1、2. 第四週. 健體:標示停看聽(認識商品標示)(1 節). 第五週. 健體:標示停看聽(校園大搜查) (2 節). 學生心得札記單 2 教師心得札記單 3. 第六週. 健體:男女大不同(1 節). 教師心得札記單 4. 第七週. 健體:性侵害不要來(1 節). 教師心得札記單 5. 第八週. 藝術:處處都是美(2 節). 學生心得札記單 3 教師心得札記單 6. 第九週. 期中評量複習. 第十週. 期中評量週. 第十一週. 體育表演會. 第十二週. 健體:原住民嘉年華(誰是原住民)(1 節). 第十三週. 健體:原住民嘉年華(揭開原住民的面紗)(2 節). 第十四週. 健體:原住民嘉年華(原住民嘉年華)(2 節). 教師心得札記單 7 教學活動評鑑表 1. 第十五週. 學生心得札記單 4. 國語:夢想(1 節). 教師心得札記單 8 教學活動評鑑表 2 第十六週. 教師心得札記單 9. 數學:比與比值(2 節). 教學活動評鑑表 3 第十七週. 學生心得札記單 5. 數學:數學步道(1 節). 教師心得札記單 10 教學活動評鑑表 4 第十八週. 期末評量複習. 第十九週. 期末評量週. 第二十週. 態度問卷後測 學生訪談. 第三階段:資料分析階段 所有的教學活動結束後,研究者將蒐集之影音資料轉成逐字稿,接著進行. 31.

(32) 資料彙整與質性分析。資料分析結果將於第四章中詳述。.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研究工具共有八項,包含:小筆電、線上學習平台、教 室觀察記錄表、學生心得札記單、教師心得札記單、教學活動評鑑表、學生學習 態度問卷、學生訪談大綱等。各項研究工具說明如下:. 一、小筆電 進行正式教學實驗活動之前,研究者與王老師針對教學活動的需求,對當時 市面上較為普及的兩種小筆電—Acer Aspire One 與 Asus Eee PC 的規格與配備 進行評比,結果詳列於表 3-3。由於學生較不孰悉 Linux 作業系統,可能導致教 學活動實施時的障礙,另亦考量鍵盤、螢幕大小等人因工程因素後,我們選定 Acer Aspire One 小筆電支援本研究。因研究經費所限,僅能採購二十部小筆電, 因此上述教學活動進行時,多以兩人共用一機為主。 研究者與王老師於試用小筆電之後,認為學生對滑鼠觸控板的操作較不熟 悉,可能影響使用上的流暢性,因此另外提供了外接滑鼠供同學使用。此外,為 了避免各組同學於播放多媒體音效時互相干擾,本研究另外提供每位學生一副耳 塞式耳機。 此外,由於 P 國小已有校園無線網路,因此本研究以無線網路為通訊模式, 並於教學實驗前完成所有小筆電無線上網的設定及測試。. 32.

(33) 表 3-3 兩種小筆電產品規格比較表 Asus Eee PC. Acer Aspire One. 螢幕尺寸. 7吋. 8.9 吋. 鍵盤尺寸. 較小. 較大. 作業系統. Linux. Windows XP. 硬碟. 4G SSD 固態硬碟. 160GB SATA 硬碟. 通訊. 內建 802.11b/g 無線通訊. 內建 802.11b/g 無線通訊. 視訊. 內建 130 萬畫素視訊鏡頭. 內建 30 萬畫素視訊鏡頭. 重量. 0.92 公斤. 0.995 公斤. 電池續航力. 3.5 小時. 3 小時. 二、線上學習平台 為使教學活動施行上更為順利,本研究以 P 國小原有之「P 國小線上學習網」 (如圖 3-15)做為學習平台。該學習平台採用 Moodle 學習管理系統,教師可視 需要於平台上進行教學、測驗、作業繳交、線上資源連結與下載等等教學活動, 亦可於教學活動中,隨時在線上檢視學生的個別學習狀況。. 圖 3-15 線上學習平台. 33.

(34) 三、教室觀察記錄表 教學活動進行期間,研究者使用「教室觀察記錄表」詳細記錄師生對話與互 動行為。本研究所使用之記錄表,乃參考丁一顧、張德銳(2006)所編製之教學 觀察工具修改而成,其中包含了三大部分: 1. 教學觀察表 A(教學事件) :此表用於記錄課堂發生的特殊教學事件,以便於 活動結束後訪談當事者,以瞭解特殊事件之發生原因與詳細經過。(附錄三) 2. 教學觀察表 B(在工作中) :此表包括專注(8 種行為)及分心(5 種行為) 兩個面向,觀察者以三分鐘為單位,觀察全班學生行為並有系統地記錄學生之學 習情形,目的在於瞭解學生使用小筆電進行學習活動時之專注程度。(附錄四) 3. 教學觀察表 C(移動方式) :此表用於記錄教師與學生在教室中的移動方式, 以及師生間言語互動情形,觀察者根據師生於教室間移動狀況進行路線的畫記, 並根據教師及學生提問及回答狀況進行紀錄,目的在於瞭解小筆電之使用是否影 響了教師在教室的移動方式以及班級管理。(附錄五)。 教學研究過程中,除了研究者本身,另有兩位觀察者協同進行教室觀察,兩 位觀察者皆為修習過質性研究相關課程的國立台灣師範教育大學資訊教育所研 究生,為避免觀察者對於教室觀察之情形過於主觀,三人針對教學事件、在工作 中及移動方式於教室進行輪調式觀察。 研究者除了使用上述記錄表進行教室觀察記錄之外,為了避免紙筆記錄有所 遺漏,另於教室前、後各架設一部數位錄影機,以錄製課堂教學整體狀況,同時 再以一部錄影機搭配錄音筆,輪流錄製特定組別使用小筆電進行學習活動的情 形。. 四、學生心得札記單 Russel, Bebell, & Higging(2004)指出,透過學生對於自己在課堂上行為的 描繪,能幫助研究者更深入地瞭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了什麼、想了什麼。本研 究根據這種理念,採學習單方式設計了「學生心得札記單」 ,試圖透過問題引導,. 34.

(35) 讓學生以文字和圖畫的方式表達使用小筆電於各項學習活動的心得(附錄六)。. 五、教師心得札記單 本札記單乃參考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與蔡美錦(2004)所編製之「教學 行為自我檢視表」以及潘慧玲等(2007)所編製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 發展評鑑手冊之教師自評表」彙整、修改而成,由王老師於各項教學活動結束後 填寫。(附錄七) 此單(如表 3-4 所示)共分為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班級經營、資訊科技融 入、心得撰寫等五個向度。. 表 3-4 「教師心得札記單」內容要點表 向度 教學設計. 教學方法. 班級經營. 資訊科技融入. 其他心得. 內容 1.. 適合學生的認知發展程度. 5.. 提供學生多次的練習的機會. 2.. 能連結學生舊經驗. 6.. 選擇適當的評量方式及內容. 3.. 時間足夠、節奏得宜. 7.. 有效達到課程目標. 4.. 教學活動流程順暢. 1.. 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 4.. 選用合適的媒體資源. 2.. 教學活動能以學生為主體. 5.. 選擇適切的教學方法. 3.. 能促進學生相互合作、共同討論. 1.. 教室秩序常規良好. 4.. 妥善運用獎懲技巧. 2.. 師生間互動及溝通良好. 5.. 妥善處理學生的不當行為. 3.. 依學生不同學習條件給予指導. 1.. 能於適當時機使用小筆電. 5.. 能增進學生學習效果. 2.. 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 6.. 能讓教室氣氛更佳. 3.. 能讓學生更專注於課程活動. 7.. 教室座位安排得宜. 4.. 教師能適時給予協助. 1.. 教學活動設計有哪些優缺點?有哪些需要改進之處?. 2.. 教學過程中遭遇哪些困難?當時如何處理?. 3.. 以小筆電輔助教學之後,教學成效與學生學習效果有哪些改變?. 4.. 若無小筆電輔助時,可能會如何進行同一單元之教學?使用小筆電教學 與傳統教學方式有何不同?. 35.

(36) 六、教學活動評鑑表 如前所述,本研究於教學研究實施後期,邀請該校具有教學輔導證書之教師 進行評鑑(評鑑者資料如表 3-5 所示),以協助本研究評鑑小筆電融入教學活動 之實施成效。「教學活動評鑑表」即是為了給予這些教師填寫評鑑意見之用。此 表乃參考張德銳等(2004)所編製之「教學行為綜合觀察表」與潘慧玲等(2007) 所編製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手冊之教室觀察表」彙整、修改 而成。(附錄八) 此表(如表 3-6 所示)共分為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資訊科技融入、其他意 見等四個向度。教學活動評鑑表所評鑑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資訊科技融入向 度與教師心得札記單相同,僅其他意見部分有所不同。 表 3-5 教學活動評鑑者名單 審查者 黃主任. 相關專業背景. 評鑑單元. P 國小教務主任. 國語領域─夢想. 具有教學輔導之相關經驗 呂主任. 林組長. P 國小訓導主任. 數學領域─比與比值. 具有教學輔導之相關經驗、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經驗. 數學領域─數學步道. P 國小衛生組長、資訊教師. 健康與體育領域─原住. 具有數位學習研究背景. 民嘉年華. 表 3-6「教學活動評鑑表」內容要點表 向度. 內容. 教學設計. 1.. 同教師心得札記單. 2.. 關於教學設計之意見. 教學方法. 1.. 同教師心得札記單. 2.. 關於教學方法之意見. 資訊科技融入. 1.. 同教師心得札記單. 2.. 關於資訊融入之意見. 其他意見. 1.. 教學活動設計有哪些優缺點?有哪些需要改進之處?. 2.. 使用小筆電進行課堂教學有哪些優缺點?有何需要改進之處?. 3.. 使用小筆電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有何不同?. 4.. 對於小筆電運於課堂教學之其他建議。. 七、學生學習態度問卷 本研究於實驗前與實驗後,分別請所有參與學生填寫問卷,以探討學生使用. 36.

(37) 小筆電進行學習活動前後之態度差異。前測問卷(如表 3.7 所示)包含了基本資 料、電腦使用經驗兩大部分。 其中電腦使用經驗部分乃參考 Robertson, Calder, Fung, Jones & O Shea (1995)所編製之電腦態度量表,以及 EL-Deghaidy & Nouby(2008)所編製之 數位學習態度量表及合作態度量表彙整、修改而成。並經指導教授及 1 位教師審 查後修改而成,屬專家效度。 本問卷採李克特四點量表(相當同意 4 分、同意 3 分、不同意 2 分、相當不 同意 1 分,反向題已轉向)方式給予計分,分數越高代表學生對於電腦態度越正 面。經 SPSS 統計軟體進行信度分析,其 Cronbach's α 係數為.86,顯示其內部 一致性信度高。 本問卷並經 SPSS 統計軟體進行因素分析,依據因素分析結果重新進行因素 分類及命名,調整為電腦焦慮(computer anxiety) (共 2 題) 、電腦信心(computer confidence) (共 3 題) 、電腦有用性(computer useful) (共 2 題) 、電腦喜好(computer enjoyment)(共 3 題)、電腦使用(computer use)(共 5 題)、資訊科技融入學習 (ICT integrated learning)(共 3 題)、合作情形(cooperativeness) (共 3 題)及 小筆電便利性等八個向度。. 表 3-7「學生學習態度問卷」前測內容要點表 向度. 內容. 基本資. (1) 家裡是否有電腦. 料. (2) 在家裡每個禮拜使用電腦的時間 (3) 使用電腦做些什麼 (4) 學過哪些應用軟體. 電腦使. 電腦焦慮. (1) 使用電腦時,我會很緊張。 (2) 使用電腦時,我會擔心不小心把它弄壞。. 用經驗 電腦信心. (3) 我覺得使用電腦很麻煩。 (4) 我覺得使用電腦很輕鬆自在。 (19)如果隨時有電腦可用,對我的學習會有幫助。. 37.

(38) 表 3-7「學生學習態度問卷」前測內容要點表(續) 向度 電腦有用性. 內容 (6) 我覺得電腦對於增進知識很有幫助。 (11)我覺得老師在課堂上使用電腦教學,對我的學習沒有幫助。. 電腦喜好. (12)如果老師讓我們自己操作教學軟體,上課會更有趣。 (13)如果老師讓我們自己操作教學軟體,我會學得更好。 (22)我希望自己可以擁有一台可以隨時帶著走的小筆電。. 電腦使用. (9) 老師如果多使用電腦上課,我會更容易聽得懂上課內容。 (10)我喜歡老師指定我們使用電腦做練習或完成作業。 (16)我不喜歡在班級教室上課時還要使用電腦。 (17)我希望班級教室裡多放一些電腦,讓學生可以隨時使用。 (18)比起到電腦教室使用電腦,我覺得在自己的教室使用電腦比較方便. 資訊科技融入. (7) 老師如果在課堂上使用電腦教學,可以使上課更有趣。. 學習. (8) 老師如果多使用電腦上課,我會更專心聽課。 (14)如果老師讓我們自己操作教學軟體的話,上課秩序會很混亂。. 合作情形. (5) 我喜歡和同學討論電腦相關的話題。 (15)老師讓我們在上課時自己操作教學軟體的話,會趕不上進度。 (20)我喜歡和同學一起使用電腦,共同完成練習或作業。 (21)我覺得和同學一起使用電腦可以增進我和同學的感情。. 小筆電便利性. (23)我覺得使用桌上型的大電腦比使用帶著走的小筆電來得方便。. 後測問卷(如表 3.8 所示)則包含電腦使用經驗、小筆電學習經驗、小筆電 使用經驗、小筆電合作學習態度、及小筆電學習興趣五部分。其中電腦使用經驗 (共 23 題)與前測部分相同,用來檢驗學生於小筆電使用前後對於電腦使用經 驗上態度的變化;小筆電學習經驗(共 16 題)用來了解學生運用小筆電進行學 習的意見;小筆電使用經驗(共 8 題)用來了解學生使用小筆電的意見;小筆電 合作學習態度(共 8 題)用來了解學生使用小筆電進行合作學習時的意見;小筆 電學習興趣(共 8 題)用來了解學生使用小筆電進行學習的後續想法。. 38.

(39) 表 3-8「學生學習態度問卷」後測內容要點表 向度. 內容. 電腦使用. 電腦焦慮、電腦信心、電腦有用性、電腦喜好、電腦使用. 經驗. 資訊科技融入學習、合作情形、小筆電便利性. 小筆電學. (1) 能自己操作「千結島歷險記」教學軟體中國結的編製變得較簡單。. 習經驗. (2) 能自己操作「聰明消費者」教學軟體,更清楚各種商品標章的重要性。 (3) 小筆電讓我在校園裡尋找商品之後,便於將商品標章及商品標示紀錄下來。 (4) 小筆電讓我能迅速將所拍攝的「大型藝術品」介紹給同學欣賞 (5) 有小筆電和 Google 文件的幫助,讓我能有效率與同學分工合作完成報告。 (6) 小筆電讓我在校園裡測量竿影之後,便於紀錄竿影的長度,進而理解成正比。 (7) 使用線上學習平台進行「新詩重組」之後, 「新詩仿作」沒想像中那麼困難了。 (8) 帶著小筆電到校園中解決數學問題之後,讓我對解決數學問題更有信心。 (9) 經過「成語大考驗」的活動之後,我更清楚每個成語的典故與由來了。. 小筆電學. (1) 在這學期使用的小筆電課程中,喜歡的單元是哪些. 習經驗. (2) 在這學期使用的小筆電課程中,不喜歡的單元 (3) 合使用小筆電上課的科目 (4) 不適合使用小筆電上課的科目 (5) 在教室使用小筆電進行課程活動時,幾個人使用一台小筆電比較合適 (6) 在校園裡使用小筆電進行課程活動時,幾個人使用一台小筆電比較合適 (7) 哪些場所適合使用小筆電. 小筆電使. (1) 我覺得帶著小筆電到校園中非常危險,我很怕把它摔壞了。. 用經驗. (2) 小筆電的螢幕在戶外看不清楚,還是在教室用比較適合。 (3) 小筆電拿起來有點重,不太適合拿著它在校園中到處使用。 (4) 小筆電的鍵盤太小,打字不太方便。 (5) 小筆電反應好慢,影響到我的學習進度。 (6) 無線網路的傳輸速度不太穩定,會影響到我的學習速度。 (7) 小筆電的螢幕太小,常常看不清楚,還是桌上型電腦比較好用。 (8) 小筆電的螢幕大小適中,操作起來相當順暢,我喜歡使用小筆電進行學習。. 小筆電合. (1) 我喜歡與同學一起使用一台小筆電來學習。. 作學習態. (2) 與小組成員合作學習時,我會感到很開心。. 度. (3) 在分工合作的過程中,我會盡力完成我的任務。 (4) 我覺得同組其他成員會很盡心盡力共同完成任務。 (5) 與小組成員合作時,我樂於幫助他人解決所遭遇的問題。 (6) 我覺得與別人分工合作,可以快速的完成老師指定的任務。 (7) 對於每項合作學習的活動,我都可以與同組其他成員相處愉快。 (8) 我非常樂意下一次再與同組其他成員共同合作,完成任務。. 39.

(40) 表 3-8「學生學習態度問卷」後測內容要點表(續) 向度. 內容. 小筆電學. (1) 我希望將來能繼續使用小筆電來學習。. 習興趣. (2) 我覺得使用小筆電有助於我學習上的進步。 (3) 我喜歡跟同學們分享關於小筆電的學習活動。 (4) 全校班級中只有我們班使用小筆電來學習,讓我感到特別高興。 (5) 我喜歡與家人分享在學校使用小筆電的學習活動。 (6) 我希望可以將小筆電帶回家,完成老師指定的家庭作業。 (7) 如果可以將小筆電帶回家使用,我會好好妥善的愛惜它。 (8) 如果可以將小筆電帶回家使用,我願意負損壞賠償的責任。. 八、學生訪談大綱 研究者於教學活動結束後,針對參與學生進行半結構式一對一訪談,以深入 瞭解學生以小筆電進行學習活動的經驗。訪談大綱(如表 3.9)為研究者自編, 並經指導教授及 1 位教師審查後修改而成。訪談題目由學生學習經驗問卷後測部 分延伸而成,分為小筆電學習經驗、小筆電使用經驗、小筆電合作學習態度、小 筆電學習興趣等四部分。. 表 3-9 「學生訪談大綱」內容要點表 向度. 內容. 小筆電學. (1) 你最喜歡這學期哪一種應用小筆電的學習活動單元呢?為什麼?. 習經驗. (2) 你最不喜歡這學期哪一種應用小筆電的學習活動單元呢?為什麼? (3) 這學期所應用小筆電的學科中,哪一學科最適合使用小筆電來上課? (4) 這學期所應用小筆電的學科中,哪一學科最不適合使用小筆電來上課? (5) 還有哪一學科可以應用小筆電來上課呢?為什麼? (6) 哪些學科有使用小筆電時,你會學得更好?為什麼?. 小筆電使. (1) 你覺得小筆電比較適合在教室內、或是校園中、或是其他地方?為什麼?. 用經驗. (2) 「在教室內」使用小筆電進行課程活動時,幾個人使用一台小筆電比較適合? (3) 「在校園裡」使用小筆電進行課程活動時,幾個人使用一台小筆電比較適合? (4) 你覺得應用小筆電在學習活動上,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40.

(41) 表 3-9 「學生訪談大綱」內容要點表(續) 向度. 內容. 小筆電合. (1) 小組合作學習時,你們是怎麼分工合作的?. 作學習態. (2) 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時,你通常負責做什麼事?. 度. (3) 與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學習,是否有助於完成老師指定的任務?為什麼? (4) 你覺得你自己對於同組其他伙伴有什麼幫助或貢獻嗎?為什麼? 你覺得同組其他夥伴對你有什麼幫助或貢獻嗎?為什麼?. 小筆電學. (1) 你希望下學期上課時,還有機會應用小筆電在學習活動上嗎?為什麼?. 習興趣. (2) 你最希望使用小筆電來做什麼?最希望在什麼地方使用小筆電? (3) 你曾經和同學在下課時討論到小筆電嗎?如果有,是關於什麼話題? (4) 你曾經和別班同學談到小筆電嗎? (5) 你曾經和家人分享你使用小筆電的經驗嗎? (6) 如果有機會是否願意將小筆電帶回家作為學習的工具? (7) 如果讓你帶小筆電回家,但必須使用它來完成作業,你覺得如何? (8) 如果讓你帶小筆電回家,萬一毀損或弄丟了,必須負賠償的責任? (9) 如果你自己有一台小筆電,你會如何保護小筆電,以避免毀損或弄丟?. 研究者依照訪談大綱所列之題目逐一詢問訪談對象,並根據回答狀況提出更 深入的問題。訪談過程中,研究者除了記錄訪談對象所回答的重點之外,在徵得 訪談對象的同意之下,並進行錄音、錄影,以利後續資料分析。.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一、 教室觀察紀錄 本研究進行期間,教室內所發生之語言流動與互動行為之資料量極大,為能 精確反映教學活動實況,本研究以課堂中師生針對教學內容之對話為主軸,將教 室錄影檔依時間順序轉譯為逐字稿,另將錄製之學生行為及對話細節整合至逐字 稿中。隨後研究者將教學觀察表(在工作中) 、教學觀察表(移動方式) 、教學觀 察表(教學事件)等三種觀察表所記錄之資料與彙整後之逐字稿相互對照,並由 參與研究教師及觀察者加以核對,以確保觀察紀錄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客觀性。. 41.

(42) 二、 學生心得札記 研究者於回收學生心得札記之後,將學生填寫的所有文字敘述謄打成逐字 稿,經過編碼處理後,依活動類別予以分類,以探討各組學生於學習活動過程中 的分工情形及小筆電使用情形。. 三、 教師心得札記與教學活動評鑑表 研究者將參與研究教師及參加教學活動評鑑教師所填寫之教學設計、教學方 法、資訊融入三個向度的資料相互對照,以瞭解教學者本身之自評與觀察者所評 鑑之結果是否相符,再將雙方所填寫之文字資料進行質性資料分析。. 四、 學生態度問卷 研究者回收問卷之後,將所題目進行次數分配的統計計算。而電腦使用經驗 部分以李克特四點量表方式(相當同意 4 分、同意 3 分、不同意 2 分、相當不同 意 1 分,反向題已轉向)給予計分,態度分數越高代表學生對於電腦使用經驗部 分態度較高,並以 SPSS 軟體進行前後測的相依樣本 t 檢定,檢測學生經過小筆 電學習經驗之後,電腦使用經驗態度部分是否有差異。. 五、 學生訪談 研究者於訪談學生之後,依訪談時間順序,將現場錄音、錄影檔案轉譯成逐 字稿。轉譯過程中,研究者儘可能捕捉學生回應時的情緒,將表情、停頓、遲疑 等,皆納入訪談逐字稿中,以增進研究資料的完整性與豐富性。. 42.

(4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章彙整並分析研究期間所收集之教室觀察紀錄及師生心得札記等質性資 料。第一至第四節描述小筆電融入國小國語、數學、健康與體育、及藝術與人文 等四個學習領域之教學活動情形;第五節根據學生問卷及訪談資料,探討使用者 於課堂上使用小筆電之心得與意見;第六節則針對前述五節進行綜合討論。. 第一節 小筆電的教與學-國語領域. 本節分析師生使用小筆電進行國語領域教學之成效與可能產生之問題。. 一、師生角色之轉變 研究者於教學實驗前進行「研究對象分析」時,發現王老師在該班的語文教 學過程中,頗為重視成語教學,其教學方式乃是以教師解說、學生抄寫筆記為主。 本實驗嘗試將小筆電引進「鷸蚌相爭」單元之成語教學活動,讓學生藉由自行操 作小筆電觀看成語影片(如圖 4-1 所示)、與組員進行討論的過程,獲得成語相 關知識,最後再由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成語影片,進行成語應用之討論。換言之, 學生主導了自己的學習,而教師則退居學習輔助者的角色。對於此一師生角色的 轉變,王老師發現學生接受度很高,而且認為有助於學生自我學習式探索。王老 師指出: 成語教學是本班語文教學中相當重視的一部分,往往在教學內容中視課程搭 配進行或補充。以往進行成語教學往往先指出成語,再針對成語進行解釋。 而這次的做法剛好相反,學生先觀察影片中所要表達的意思,再挑選適當的 成語。這樣的教學設計,即使學習緩慢的孩子接受度也很高。學生不再只是 知識的接收者,而轉換成探索者的角色。. 43. (t_081127).

(44) 圖 4-1 學生觀看成語影片、線上學習平台填答畫面. 「夢想」單元教學活動中,學習的主體亦為學生,學生在操作小筆電於線上 學習平台中進行「新詩重組」活動時,藉由滑鼠的點選進行新詩文句排列判斷(如 圖 4-2 所示) ,過程中能讓學生更熟悉新詩的句子結構,王老師認為此活動在傳 統的課堂中不容易實施,但有了小筆電的輔助,學生能更有效率的進行學習: 小筆電的便利性,讓老師可以有較多的空間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同時可以 針對教師想要學生達到的學習目標做更直接的切入。以新詩重組為例,學生 必須學習判斷文句的先後順序,有了小筆電,可以減少學生抄寫句子的時間, 更有效地達到學習目標。. (t_081208). 學生於線上學習平台進行「新詩仿作」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各組學生的創 作情況,給予個別指導。王老師認為此單元活動中師生角色的轉變,有助於教師 了解學生的個別學習情況,增進教師教學效能: 課程設計以學生自行創作為主,因此教師有較多的時間做課間巡視,了解學 生的學習狀況,同時適時給予個別學生不同的指導。. 44. (t_081208).

(45) 圖 4-2 學生新詩重組、新詩仿作學習畫面. 整體而言,有了小筆電的輔助,使得師生在課堂中的角色有了很大的轉變, 教師的角色由站在講台上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根據學生個別學習狀況給予指導 的輔助者;教學過程中,可到學生座位旁,實際觀察學生討論的情況,評估學生 可能產生的問題,視其個別學習狀況給予更適切的指導,亦可於線上學習平台上 了解各組學生的答題狀況。學生的角色由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轉變為主動的知識 探索者;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可依自己的學習狀況,自我操控學習速度,無須 拘泥於全班的進度,從而達到「個別化」的學習效果,同時亦可經由教師課堂上 的個別指導及線上教學平台的意見回饋,獲得立即性的回應,達到更有效的學習 效果。學生對於此種學習方式的改變普遍抱持正面看法: 用小筆電進行成語練習,我覺得很方便,一方面可以減少浪費紙張,很環保, 一方面也可以省掉老師講解的時間。. (s21_081127). 使用小筆電,可以用比較有趣的方式上課,老師也不必每一節都講課,又可 以用小筆電作考試,所以我喜歡用小筆電上課。. (s26_081127). 二、學習態度之提升 有了小筆電的輔助,學生可以透過觀看成語影片,主動探索成語的典故與涵 義。此種學習方式的改變,讓成語學習課程變得比以往更有趣,學生學習興趣也 因而提升:. 4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出品人:嘉大附小走讀社區教學研究社群 報告人 陳佳萍 洪雪華

應標示中華民國製造或中華民國台灣製造,...但輸往美國以外之無邦交國 家或地區者,得標示台灣製造或同義之外文」規定,廠商出口本國產製之貨品

我國「國民教育」之實施早期為小學六年,57 學年度以後延伸為九年,民國 86

二年愛班有 7 位同學假日相約去爬山,秀秀帶了 113 個聖女小番茄分給大家品嚐,已知男生每 人分得 14 個,女生每人分得 17 個,剛好分完所有的小番茄,假設男生有

監察委員葉大華於 12 日公布申請立案調查國中借課問題。葉大華表示,教育部於 2010 年組 成「教學正常化防治小組」,並於

有15%的貸款案 為不良品,而 有85%為良 品。本例是以 貸款案的處理 時間小於十天 為滿意的標準 有15%的貸款案. 為不良品,而

2.本系學生須於大二學年結束前參加英文檢定 考試,成績並應達 CEF 之 B2 高階級(相當於 TOEIC 成績 750

監察委員葉大華於 12 日公布申請立案調查國中借課問題。葉大華表示,教育部於 2010 年組 成「教學正常化防治小組」,並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