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Copied!
1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 及其教學啟示. 指導教授:鄧守信 博士 研 究 生:方 瑾. 撰. 中華民國 九十八年一月.

(2)

(3)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 及其教學啟示 中文摘要 關鍵字: 詞素、漢語成詞性、華語教學 本文的討論對象鎖定為現代漢語,並以 O’Grady/Dobrovolsky(1988) 書中基本的構詞學定義為主,探討漢語的詞在構詞學上所表現出的特徵。 由「自由詞素(free morpheme)」及「黏著詞素(bound morpheme)」之定 義開始,探討漢語「詞」的內部結構,界定詞素與詞,文中並涉及漢語詞 彙的詞法結構類型。 其次,本文的另一個重點是探討漢語的「成詞性(wordhood)」論題。 因漢語的詞素以單音節形式為主,而自由詞素又可直接成為單純詞,因此 兩個自由詞素的結合既可能是詞,也可能是詞組,在缺乏形式上的特徵的 情況下,往往不易判斷這樣的組合是詞還是詞組。 關於複合詞與詞組的界定,是漢語語言學上數十年來難解的學術問 題,本文將檢視王力、趙元任、陸志韋等人對於漢語複合詞的研究,並試 著以組合當中語義上的變化作為漢語成詞性的另一項指標,並對於如何運 作這項指標加以討論。 除此之外,本文將更進一步提出詞的定義如何有助於教材的編寫及作 為教師授課時的後設認知,而使這項研究能結合華語教學實務。. I.

(4) Abstract Keyword: morpheme, Chinese wordhood, L2 Chinese teaching The current study takes modern Mandarin as its research subject, and using the basic definitions of morphology provided in O'Grady and Dobrovolsky's book, focuses its discussion on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words with respect to morphology.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free and bound morphemes, this paper will examin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hinese words, define 'morpheme' and 'word', as well as touch upon the classes of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Chinese terms.. This paper will also examine the topic of Chinese wordhood. Since Chinese morphemes are mainly monosyllabic, and one free morpheme may form a word; the combination of two free morphemes can thus form either a phrase or a word. As such, it is not easy to ascertain whether this combination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a compound word or a phrase.. For several decades now, defining 'compound word' and 'phrase' has been a difficult task for linguistics studying Chinese linguistic. The current study is based on research regarding Chinese compound words carried out by Wang Li (1943), Chao Yuen-ren (1968) and Lu Zhi-wei (1957), and will analyze the change of meaning that occurs when morphemes are combin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an index of Chinese wordhood. The methods for application of this index will also be discussed.. Finally,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relevance of defining the Chinese 'word', as it pertains to the composition of L2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er meta-knowledge, thus enabling this research to be integrated into the L2 Chinese classroom.. II.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範圍與限制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2.1「詞」的概念 .....................................................................................................5 2.2 界定「詞」的方式 ............................................................................................6 2.2.1 內部結構 .................................................................................................6 2.2.2 構句能力 .................................................................................................7 2.2.3 意義單位 ................................................................................................8 2.3 複合詞與詞組的判定問題 ................................................................................9 2.3.1 從形式上判定「詞」的方法 ...............................................................10 2.3.2 從意義上判定「詞」的方法 ...............................................................13 第三章 詞的定義 ..........................................................................................................17 3.1 漢語「詞」的特性 .........................................................................................17 3.1.1 由詞法到句法的層次 ...........................................................................19 3.2 漢語的「詞」 ..................................................................................................20 3.3 構詞成分 ..........................................................................................................24 3.3.1 自由詞素與黏著詞素 ...........................................................................27 3.3.2 不同義者為不同詞素 ...........................................................................29 3.3.3 是否獨用以現代口語為依據 ...............................................................30 3.3.4 具句法功能的必為自由詞素 ...............................................................31 3.4 詞素的構詞功能 ..............................................................................................32 3.4.1 詞根(Root) .......................................................................................32 3.4.2 詞綴(Affix) ......................................................................................34 3.4.3 詞綴之說與意義虛化 ...........................................................................39 3.5 由內部結構論「詞」 ......................................................................................39 3.5.1 衍生法(derivation)與複合法(compounding).............................40 3.5.2 合成詞(synthetic word)與複合詞(compound word) .................41 3.5.3 離合詞 ...................................................................................................46 3.6 小結 ..................................................................................................................47 第四章. 漢語「詞+詞」結構之探討 ........................................................................49. III.

(6) 4.1「詞+詞」結構............................................................................................... 49 4.2 複合詞與詞組的判別關鍵.............................................................................. 49 4.3 複合詞與詞組的判別方式.............................................................................. 52 4.3.1 插入法................................................................................................... 52 4.3.2 轉換法................................................................................................... 56 4.3.3 並列刪除法........................................................................................... 57 4.3.4 能產性高的自由詞素組合為詞組....................................................... 60 4.3.5 離心結構的「詞+詞」為複合詞....................................................... 61 4.3.6 成詞性測試的成就與限制................................................................... 64 4.4 由語義上的完整性論複合詞.......................................................................... 66 4.4.1 雙音節詞的語義特徵........................................................................... 66 4.4.2 由「語義轉變」論複合詞................................................................... 69 4.5 論詞組與複合-離合詞.................................................................................. 75 4.5.1 動賓詞組與複合-離合詞................................................................... 76 4.5.2 動補詞組與複合-離合詞................................................................... 80 4.6 小結.................................................................................................................. 81 第五章. 「詞」的定義之教學啟示............................................................................ 83. 5.1 華語教材中「詞」概念的探討...................................................................... 84 5.1.1 詞素概念之有無................................................................................... 84 5.1.2 複合詞的標記方式............................................................................... 87 5.2「詞」的定義對教材編寫之助益................................................................... 92 5.2.1 破除漢字迷思....................................................................................... 92 5.2.2 詞的定義與詞類劃分........................................................................... 95 5.3 小結.................................................................................................................. 99 第六章. 結論.............................................................................................................. 101. 6.1 研究結論........................................................................................................ 101 6.2 研究建議與展望............................................................................................ 102 參考文獻...................................................................................................................... 103. IV.

(7) 表. 次. 【表 3-1】古漢語與現代漢語 F 及 B 的比較………………………………31 【表 3-2】學者對詞綴的定義……………………………………………… 36 【表 3-3】音節數相同之組合……………………………………………… 42 【表 3-4】趙元任(1968)所列複合詞的結構類型……………………… 44 【表 4-1】成詞性測試對詞與詞組判別之有效性………………………… 64 【表 4-2】離心結構「懂事」之判別……………………………………… 65 【表 5-1】現行華語教材中複合詞之標記………………………………… 87 【表 5-2】 「看見」之成詞性測試……………………………………………95 【表 5-3】 「跳舞」之成詞性測試……………………………………………96 【表 5-4】 「牛肉」之成詞性測試……………………………………………96. V.

(8) 圖. 次. 【圖 3-1】現代漢語詞法與句法層級示意圖……………………………… 20. VI.

(9)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根據潘文國等(1993)所整理的資料來看,從《馬氏文通》一書問世 以來,漢語的構詞法研究已持續了百餘年而至今不輟,仍然有許多問題仍 在議論當中,未能定調,其中尤為困難者,在於詞法與句法的界線難定。 由此議題綿延之長,論者之熱烈不難窺見其重要性,而這重要性又可分為 兩個層面來看。 首先是教學的層面。由於「詞」是每個使用語言的人每天接觸運用, 乃至習焉不察的事物,通常,對於「詞」的概念,我們所擁有的多半是一 種基於母語者的語感而來的看法,而非科學性的、有效率的定義。但對於 從事華語教學的工作者,這是一個總得要面對的問題,否則對於「我睡了 一個好覺」是對的,而「*你的覺睡得怎麼樣」是錯的這樣的問題,無法給 予一個較好的答案。 再者,作為教學基礎的教科書上,也時有詞素、詞、詞組標示不清的 情形,如《中文聽說讀寫》將包括「電影」的「影」及「電視」的「視」 等此類不能單獨使用的詞素都給予名詞的詞類標記,這便容易造成誤導。 其餘尚有將詞組當作詞來標記,或是將離合詞分別標記為兩個詞的混淆情 形。論其根本,皆由於在現代漢語語法本體研究上, 「詞」的定義曖昧難定 之故,進而使得教科書也難以掌握方向。因此本文由構詞學的理論開始, 透過一步步界定詞素、詞與詞組的區別,期能在華語教學的層面有所助益。 其次,漢語構詞學研究的重要性在理論研究的層面為確定所分析對象 是何種語法單位,方可使用適當的分析辦法,提供恰當的解釋。對於以單 音節詞素為主的漢語,時常遇到的問題是,因不知眼前的究竟是詞或詞組 而不知該用何種方式分析,在複合詞的判定未有定論之前,這樣的問題是 無法根本解決的。 過去按照經驗法則來看,總能理所當然地認為牛肉、豬肉、鵝毛、鴨. 1.

(10)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蛋都是詞,但稍微深入一點看,便會起疑問,若「牛、肉、豬、鵝、鴨、 毛、蛋」也都是詞,作為這些詞的組合體,有沒有可能不是詞呢?「打敗」 跟「打倒」、「聊天」跟「洗菜」真的分別都是相同的單位嗎?這些問題在 進入華語教學研究領域之前,是不易察覺的。 其實構詞法的研究開始得甚早,西方語言學最早開始研究的就是構 詞,而中國早在戰國時期已有荀子談《正名》 ,其後至東漢許慎的《說文解 字》深究字形字義之源流,由於古漢語是以單音節詞為主的語言,因此研 究字義相當於研究詞義,研究造字幾乎也就是研究造詞了。潘文國等(1993) 以為漢末劉熙所作的《釋名》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詞源學著作,但這些都是 古代漢語的字詞研究,以傳統方法的文字、聲韻、訓話為主,不涉及語言 結構及詞彙結構。 時至今日,構詞學的研究在方法上已有不同,漢語的語言結構也有了 相當大的改變,對於「詞」的定義,不再是先驗性的,而需要可資檢驗的 定義及標準,試著以普通語言學的方法,探究漢語的詞具備哪些語法上的 特性,在語言共性的基礎上,討論漢語「詞」的特性,在理論上進行一些 探索、在教學上提供一些反省與想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 本篇論文的目的在於確定詞的內部結構,探討詞素的構詞功能,並試 著在前人的研究論述之中看看複合詞的判定遭遇到哪些瓶頸,並嘗試建立 詞法及語義之間的關聯性,並期望能對教材編寫的詞彙選擇標記工作提供 一些想法。. 1.2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文將從構詞學的觀點來探討漢語「詞」的定義,在討論過程中,筆 者將分由兩個方面來看「詞」的定義,一者為基本的「詞」 ,即透過詞法的 解釋,分析詞的組成單位及構詞類型,界定出典型的詞;其二則是探究在 詞法與句法界面上的語言單位,即由「詞」過渡到「詞組」的語言單位。 因此,詞素與詞組的概念在這當中也將一併呈現。. 2.

(11) 第一章. 緒論. 以漢語來說,在詞素與詞的界面上的,是自由詞素(free morpheme), 在詞與詞組界面上的則是複合詞(compound word)。因此,詞素的定義與 構詞功能,以及複合詞的判定方式為本文的討論重心,在方法上,藉由文 獻探討,指出歷來學者對於詞的定義,以及詞和詞組的劃界問題所提出的 看法和原則,加以評議,歸結出一些規則,著重在語法及語義的討論上, 而不涉及語音學的部分。 本文以現代漢語作為討論對象,在詞法上,是以詞素概念為基礎,討 論句法詞的結構成分及語義,不包括分詞法、縮略語及外來詞的討論。第 三章的討論將由漢語「詞」的特性出發,分析漢語的構詞成分──詞素的 定義及構詞功能,包括詞綴有無的問題,並提出漢語「詞」的類型,再由 詞的類型及離合詞現象為基礎,進入第四章「複合詞」與詞組的討論,最 後在第五章給予教學上之反省與建議。. 3.

(12)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4.

(13)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章將就歷來學者對於詞的定義方式進行討論,藉以比較各類術語及 觀點,並加以整理釐清,以利後續的討論。. 2.1「詞」的概念 關於「詞」的概念,Packard(2001)提出了幾種由不同概念所形成的 「詞」,包括:一、拼寫上的詞(orthographic word)二、社會學上的詞 (sociological word)三、詞彙性的詞(lexical word)四、語義學上的詞 (semantic word)五、語音上的詞(phonological word)六、型態學上的詞 (morphological word)七、句法詞(syntactic word)八、心理語言學上的 詞(psycholinguistic word) 。而這八種概念當中,Packard 認為型態及句法 比較適合用來界定漢語的詞:. 我個人對於型態學上的詞應用於漢語中的定義是,在這個語言當中,可按照 特定的構詞規則產生新詞。1. Packard(2001: 12). 我們將極度仰賴這個句法詞的概念,來描述漢語的詞。2 Packard(2001: 13). 這是可想而知的,因為這兩個概念跟語言學的描寫最有關係,所謂型 態學上的詞,指的就是描述「詞素(morpheme) 」的構詞方式,即詞的內部 1. Packard(2001), “My own definition of morphological word applied to Chinese is the proper output of word-formation rules in the language.”此處為筆者暫譯。 2 Packard(2001), “this notion of syntactic word, as we shall see, will be one we crucially rely on in our description of Chinese words.” 此處為筆者暫譯。. 5.

(14)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結構的分析,句法詞則是要找出「句法上的獨立單位」(a syntactically free form),這是目前最常見的對詞的概念的描寫方式,但即使是型態學上的 詞,或是句法詞,在界定上也還有一些不同的觀點。. 2.2 界定「詞」的方式 在本節要討論的是從句法和內部結構對詞下定義的辦法,另外加上一 項,即認為詞是意義單位,來看看學者們如何界定詞。. 2.2.1 內部結構 所謂的內部結構,指的就是構成詞的單位,按照劉月華等(2001)對 語法單位層級所做的分類,比詞小的單位為「語素」 ,即「最小的音義結合 體,也是最小的語法單位」 (劉月華等,2001: 1) ,也有學者稱之為「語位」 (趙元任,1968;朱德熙,1982)或「詞素」(陸志韋,1957),為求表達 在詞法上的層級概念,本文稱之為「詞素」 ,如「口、玻、明、日」等。 陸志韋(1957)認為:. 把凡事有意義的音節都先當作詞素,其中有能獨立的,當它是獨立的時後, 詞素等於詞,當它在語言片段裡不能自由運用的時候,詞素+詞素才是詞…我們 陸(1957: 1). 不說詞素+詞=詞。. 這 是 在 構 詞 的 形 式 上 解 說 詞 , 是 對 詞在 型 態 上 的 解 釋 , 與 Li & Thompson(1981/2003)的看法相同3,認為詞素用以描寫詞的內部結構的 單位,是語言中最小的具有意義的成分。 且顯然陸志韋將詞素也分為兩類,即「能獨立的」和「不能獨立(自 3.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is described in terms of morpheme, referring to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element in language.” (Li & Thompson, 1981/2003: 28). 6.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由運用)的」 ,趙元任(1968)以「獨用(Free) 」和「連用 Bound」加以區 別,趙氏對獨用與連用的定義如下:. 一個能夠單獨成話的語位,便是獨用(或自由)語位。要是它在話裡總得跟 別的語位一起出現,而且中間不停,那就是個連用語位,比方問「這是什麼?」 可以回答說「這是梨。」或只說:「梨。」所以「梨」就是獨用的。 趙(1968: 77). 朱德熙(1982)也用了類似的定義,並且直接使用了「自由語素」與 「黏著語素」兩個術語,自由語素指的是「能夠單獨成句,例如: 『好、來、 看、我、書、葡萄』。」而「不能單獨成句的語素叫作黏著語素」,他給的 例子有:「日、民、衣、失、銀、也、很、嗎」。可見朱德熙將功能詞也納 入黏著語素當中,但其所使用的標準為「能單獨成話」 ,也就是說,朱氏的 自由語素是可以單獨成句的。 據劉月華等(2001)的說法, 「所謂能獨立運用,是指能單說或能單獨 (不必與另一些特定的語言成分結合)進入句子」這稱為「最小的有意義 的能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即「詞」。 因此,當朱德熙談到可以單獨成句的稱為自由語素時,也已經建立「可 以直接進入句子的自由語素等於詞」這樣的概念了,根據學者們對詞素的 二分原則,必須與其他詞素結合才能進入句子的則是黏著詞素,黏著詞素 不可能是詞。. 2.2.2 構句能力 大多數談「詞」的學者,大致上都同意「詞」是在句子當中能夠自由 運用的最小單位這個定義,基本上,這是 Packard(2001)所指出的句法詞. 7.

(16)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的概念,他同樣也以此作為分析漢語「詞」的基本辦法4,就句法上來定義 詞,朱德熙(1982)的定義是「最小的能夠獨立活動的有意義的語言成分」, 而所謂能夠獨立活動,朱德熙認為最基本的辦法是看能不能單獨成句,但 同時他也承認這個辦法有點困難,因為「最小的自由形式固然都是詞,可 是詞並不都是自由形式。絕大部分漢語虛詞都是黏著形式,可是我們不得 不承認虛詞是詞。」 (朱,1982: 12)如呂叔湘所指出,若是把虛詞都當作 是黏著形式,則漢語的許多句子都得說是詞了。 因此「單獨成句」似乎不是「能獨立自由活動」的適當解釋,劉月華 等(2001)則是按照語法功能直接將詞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 以此觀之,劉月華等的「可單獨進入句子」的概念,意謂著「詞」是可以 在獨立在句子當中運用、具有語法功能的單位,因此其認為「的」是一個 詞,因為「第一,它表示一定的語法意義;第二,可以單獨進入句子,而 不必與某一個或某些特定的語言成分結合在一起」 (劉月華等,2001: 2)筆 者認為這個概念比較能說明「詞」實際上的語法地位。 由上述討論可知,學者們對於句法詞的定義,大致上是以在句子當中 獨立活動的能力為主,所謂句子當中「最小的自由形式」即是詞,而自由 詞素在獨立運用時等於詞。. 2.2.3 意義單位 趙元任(1968)提到:「 『詞』或 word 最常見的定義是: 『表示一個意 念的單位。」同樣的 Packard(2001)也認為那些以「語義」為標準來決定 什麼是「詞」的辦法是最傳統的(the most traditional ways) ,通常這樣的定 義裡,認為詞是一個「單一的概念」(unitary concept)。 趙元任(1968)認為運用這個定義時,最大的困難是「如何決定什麼 是一個意念」,因為「要數意念很難」。由於意念是個完全抽象的概念,因 此這樣的定義看似清楚,其實迷糊。 4. Packard (2001), “In this work, the syntactic definition of word will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analyzing Chinese words.” 使用這個辦法的原因詳見其著作。. 8.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這與界定詞素是「最小的音義結合體」不同,音義結合體只要確定它 有意義便行,至於其中的意義有多簡單、多複雜,是多是少,是一個還是 百個都不在界定範圍內。 這是語義上的定義通常用以作為輔助句法詞辨識的辦法,而從未是主 要的方式,如同潘文國等(1993)所指出的,由語義的角度來談構詞法的 研究,大致上為兩個方面, 「一是複合詞內部各組成部分間的意義關係,二 是複合詞組成部分的語素義與整個詞的意義之間的關係」 (潘文國等,1993: 294)。換句話說,語義上的分析集中在意義的「關係」上,而非以包含多 少意念來界定詞。. 2.3 複合詞與詞組的判定問題 在《王力語言學辭典》中,對於複合詞(compound word)的定義是「由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複合而成的詞」;對詞組的定義,則列在短語的部分, 其說明為「即詞組,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按照一定的規則組合起來, 未成句的語言單位」。在這裡,我們發現,「複合詞」與「詞組」的定義都 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所構成,若依語法單位的層級來看,詞素構 成詞、詞構成詞組,詞組再構成句子。詞素在獨立運用時,直接成為詞的 位階,即前文討論過的「自由詞素」 。由於自由詞素可以直接進入句中成為 詞,兩個自由詞素所構成的複合詞,自然容易與兩個詞所構成的詞組產生 混淆。例如:牛肉、跳舞、搬家、看見…等。都是頗具爭議的雙音節結構。 由此可知,詞組與詞處在不同的語法層級中,因此辭典中對複合詞的定義, 尚有需要補充的地方,否則很難與「未成句的語言單位」──詞組區別開 來。 在語言學上,一般將語法單位由小到大分為「詞素、詞、詞組、句子」 5. ,各語法單位之間的界面,總有模糊不清的地方。朱星(1979)則首先提. 出分詞法,並認為分詞法是研究構詞法的前提,若不分清哪個是詞,就無. 5. 劉月華(2001)指出語法單位包括「語素、詞、短語、句子」 ,其中「語素」本文稱為 「詞素」 ,而「短語」本文則稱為「詞組」。. 9.

(18)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法進行構詞法的分析。雖然本文所做的不是分詞法的研究,但由學者們的 意見可以看出,無論是為了從整段語流中提取出具體的意義單位,或是為 了由內部分析漢語的構詞型態,詞的判定都是非處理不可的問題。 陸志韋認為「鑑定詞的條件首先必須滿足一個要求,就是意義和形式 的統一」 (陸志韋,1957)同時掌握詞的結構和意義特徵,的確是比較周到 的作法,然而在實際的操作上,絕大多數的學者提出的辦法,仍有所偏重, 為了更清楚地呈現各種判定規則的梗概,本文仍依形式及意義來分類,對 影響較廣的幾種詞的判定規則進行說明及討論。. 2.3.1 從形式上判定「詞」的方法 王力對詞的判定,提出了三種測試法,其中「插入法」及「轉換法」 是屬於形式上的判定規則,其內容如下。 首先是「插入法」。王力認為:. 若要辨別雙音詞,最好的辦法就是試著把一個字插進那兩個字中間。假使可 以插進一個字,仍舊有可解說,就不能認為是雙音詞。例如「說話」 ,不是雙音詞, 因為咱們可以插進一個字,如「說大話」、「說好話」等等。假使插進一個字就說 不通,那麼絕不能不認為是雙音詞,例如「故意」,「故」和「意」的中間是不能 (王力,1943-44,I,p.15)6. 插進任何一個字的。. 王力的插入法,可說以形式上的改變為試劑,看是否能產生仍「有可 解說」的結果,作為辨認雙音詞的手段。 其次, 「轉換法」指的是:. 6. 引自潘文國等(1993) ,p.128. 10.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仂語是可以轉為連繫式的,複音詞則不能,例如「老人」可以轉成「這人是 老的」,「老婆」不可以轉成「這婆是老的」。. (王力,1944-5,I,p.56). 此處所用的例子中, 「老婆」的「老」已不是原本的意思,故而無法轉 為連繫式,由這個概念延伸可知,此語言形式的轉換測試,對於檢驗某一 音節(或複數音節)是否意義完整並可單獨運用的單位,有相當的效果, 關於這兩種檢驗法,在第四章還會有深入的討論。 對於王力的插入法,陸氏亦加以補充,稱之為「擴展法」 ,最主要仍是 看兩個結構成分之間能否插入其他成分,擴展法的運用方式在陸志韋等所 著的《漢語的構詞法》中有詳盡的解說7,潘文國等在《漢語的構詞法研究》 書中整理歸納如下:. 在 1957 年出版的《漢語的構詞法》裡,陸志韋正式放棄了同形替代法,而強 調擴展法,即王力的插入法或隔開法: 『我們用來鑑定詞的手續,基本上是這最簡 單、最容易掌握的擴展法,而在特別的條件下加上特別的限制。』 陸氏豐富了擴展法,提出了在實際運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原則。如: 必須「保證已經擴展的例子是跟原來的例子同一形式的,就是說兩個例子的 語法結構是相同的,如『羊肉』可擴展成『羊的肉』 ,但不能擴展成『羊身上有肉』 。」 須得留意「一個小片段的擴展和它在整個句子裡能否擴展,往往有矛盾」 ,如 『羊肉』能擴展成『羊的肉』,但擱回句子裡,說『買一斤羊的肉』就很彆扭。 總而言之,擴展法可以利用一切『形態』的標誌,可是最後的武器是擴展。. 關於擴展法的第二個特殊原則,其實牽涉到一般人的說話習慣,陸氏 用以說明的詞彙也相當抽象,只說是「彆扭」 ,卻也承認在語法上不能說不 通,只是一般不說。這問題尤其出現在「名+名」的偏正結構上,同樣的 7. 陸志韋等著 1957 年《漢語的構詞法》 北京:科學出版社。頁 4~9. 11.

(20)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結構,「信紙」說「*信的紙」就不行,但「羊的肉」行得通,「?布的鞋」 又似通非通。 陸氏提出的解釋是,在表達(1)近乎領屬的關係,及(2)前一成分 是後一成分的材料時,一般可以用「的」擴展,因此這一類的結構因為本 身組成成分的特性,在單獨檢驗時,使用「的」來擴展行得通,但放進句 子裡卻顯得奇怪,這應該有其根本上不適用於這樣的擴展的原因,陸志韋 認為「一句句子說來順不順口,最能顯出語法的通不通,可以說,在句子 裡,『羊肉』和「臭肉」不是同一類的向心格」(陸志韋等,1957: 21)。因 為在句子裡不能擴展,陸氏因此判定雙音節「名+名」結構都是詞,並將 這種結構的詞再分為兩類。一類是不能加入「的」擴展的,完全具備詞的 資格,第二類是可以加入「的」擴展的,不完全具備詞的資格,但漢語裡 算是詞,在兩個音節之間加短橫,有短橫的詞典一概不收(陸志韋等,1957: 23) 。在此,陸志韋解決了漢語拼音化後連寫的問題,也指示了詞典該如何 處理這類詞,但如此一來,便出現了一批被稱為「不完全具備詞的資格」 的詞,但那究竟是什麼,陸志韋也沒有明確的答案。 蘇聯漢學家伊三克(G.. Isaenko)也對詞的判定提出了類似的看法,伊 氏的辦法是加「的」做測試,如加了「的」後,仍符合句法規範,則是詞 組;如不符合句法規範,則是詞。前者如「金戒指」(=金的戒指),後者 如:(1)整個結構變得無意義,如: 「詩」的「人」、 「河」的「魚」 、「雨」 的「傘」 。 (2)新結構變了意義:金魚(不等於「金的魚」 ) 、鐵路(不等於 「鐵的路」 ) 。」 (潘文國等,1993: 134)在此,其實同時運用了句法和語義 兩種標準來判斷。 首先,以符合句法來判定是詞組,舉了「金戒指」為例,既然「金的 戒指」是符合句法結構的,那為何「金的魚」又不符合呢?這就牽涉到在 第二個判準中,使用了語義來判定,相對於「金魚」而言, 「金的魚」的意 思改變了。但若要從語義來判定, 「金戒指」=「金的戒指」也未必說得通。 因為「金」本身具有「金子-名詞」及「金色的-形容詞」兩種特徵。因 此「金的戒指」具有歧義性,而在此,理解為「金色的戒指」在句法及語 意上都是合理的。因為「金子」作為一種礦物的名稱,一般不單用,「金」. 12.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作為一種顏色單用的機會較大,因此「金的戒指」雖然合乎句法規則,但 相對於「金戒指」而言,意義也改變了,不是金子做的戒指,而是金色的 戒指。因此若以此準則, 「金戒指」也該算是詞,而非詞組。可見,第一個 「符合句法規範就是詞組」的規則其實意義不大,畢竟符合句法規範未必 合乎原意。 其實尹氏只要運用第二種判準,便可兼顧形義。可以這麼說,若插入 「的」 ,使得整個結構變得沒意義,本就是因為此結構不符合句法規範,像 是伊三克的例子, 「詩的人」 、 「雨的傘」 ;而插入「的」使得整個意義變了, 那是因為兩個成分雖皆為自由詞素,但結合之後各自的語義改變,詞彙化 之後產生了新的語義所造成,即使是偏正結構,插入「的」之後,在語義 上也說不通,可藉以證明其中的組成成分語義已有所改變,因此是詞的結 構。 由此可知,從形式上來看,不能插入「的」的一定是詞,能插入的卻 未必就不是詞;從邏輯上來看,插入「的」之後便找不回原意時,即使結 構上可以說得通,但也應歸類為不能插入「的」的「詞」 。. 2.3.2 從意義上判定「詞」的方法 潘文國等(1993)整理了學者們從意義上判定詞的論述,在此引用與 本文後續討論較為相關的論點。 王力(《中國現代語法》 ,1943-44)提出九種從意義上找出雙音詞的辦 法:. 1.. 兩字合用表示一義,如 糊塗. 2.. 意義相同或相似的字組成。如 身體 保養. 3.. 一字意義即詞的意義,另一字只在意義上稍有關係。如 故意. 4.. 表事物名稱的字加上記號,詞義和原字義相同。如 桌子 石頭. 5.. 字加記號,但字義和詞義不同。如 這麼 那麼. 13.

(22)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6.. 大類名粘附於小類名後面。如 芥菜. 7.. 古代的兩個詞現在只有單義。如 兄弟 妻子. 8.. 有的場合是兩個詞,有的場合是雙音詞,如 先生. 9.. 兩字重疊與原字意義相等,如 妹妹 慢慢. 其中 1、2、3、6、7、8、9 所言都是兩個結構成分中其一或兩者的意 義轉變弱化,形成新義,故而為詞,而 4、5 條則是其中一個成分是限制詞 素,不能獨用的,這本就是詞的結構。 潘文國等(1993)引用了王宗炎(1981)的看法指出:. 辨認一個項目是詞還是短語,不能只看功能或結構,而要看它在意義上有沒 有單一性。意義有單一性的「大車(牲口拉的兩輪載重車) 、黑板、甜瓜(香瓜)」 等,無論在詞彙上還是語法上都是詞,不是短語;沒有意義單一性的, 「大車(對 小車而言)、黑帽、甜瓜(任何有甜味的瓜)」等,無論在詞彙上還是語法上都是 潘文國等(1993: 141). 短語,不是詞。. 王氏的看法,可以說是濃縮了王力的九點原則,其所謂「意義上的單 一性」與趙元任(1968)所說的「詞彙性」約略相同,指的是各別詞素意 義的弱化或消失,而共同合成一個新的意義。 接著又引劉叔新(1982)所提出用來確定詞的兩個條件:. 第一,它是一個完備的語言建築材料單位,和相鄰接的有組合關係的單位之 間存在著意義上明晰的聯結關係;第二,它自身內部沒有這種意義上明晰的聯結 關係。在劃分開複合詞和詞的組合體時,也等于把詞和複合詞詞素區別了開來; 因為一個語流片段是詞的組合體,組成它的成分便是詞而非複合詞詞素;反過來, 這個語流片段若是個複合詞,其組成部份便只能是詞素。 (潘文國等,1993: 145). 14.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以上說法,都反映了同樣的概念,即兩個詞素結合後,各自產生了詞 義的改變,就是詞,而非詞組。而劉叔新的看法則是一種自身的同義反覆 (tautology) , 「詞的組合體,其成分是詞」的說法並未提出任何可供定義的 說明,而只是陳述事實,同樣的, 「這個語流片段若是複合詞,其組成部份 便只能是詞素」也有相同的問題。如今在探討這個詞與詞組的問題,其癥 結正是要證明這個語流片段的性質,或是其內部結構,必須要從第三方得 到證明,而非兩者之間互證,這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答案。 其後,郭良夫於 1982 年歸納了「一般可接受的主要劃分標準」 :. 1. 所有的詞組都是按照句法構成的。大多數的複合詞是造句性的,少數是 非造句型的。 2. 組合成分裡有粘著語素的,一般是複合詞。成分都是自由語素的,可能 是詞組,也可能是複合詞。是詞組還是複合詞,要結合著其他條件來看。 3. 組成成分次序不能顛倒的是複合詞,能顛倒的是詞組。 4. 不能擴展的是複合詞,能擴展的是詞組。 5. 複合詞的結合較緊,詞組的結合教拙。 6. 一般說,詞組的意義是從字面上綜合的,複合詞的意義是字面以外詞彙 性的。. 郭氏歸納了一般常見的標準,但對於「詞組是按照句法構成的」 ,筆者 認為這是一個循環性的定義,正因為尚未確定某個組合是詞或詞組,才無 法決定以詞法或是句法來分析,而這個說法意味著「按照句法構成的是詞 組」,這就預設了某個組合是詞組,再以句法分析,因此並不足信。其次, 第三、四條標準會檢驗出相互矛盾的結果,以「煮飯」為例,可擴展「煮 一大鍋飯」 、 「煮五人份的飯」 、 「煮不知多少次的飯了」 ,但卻不能顛倒為「飯 煮」,兩個條例便矛盾了。其餘的部分則並無新意。 綜上所述,以結構轉換來判定詞的辦法,最後多半還得藉著意義上的. 15.

(24)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解說來決定是否通過檢測,因此即使有著明確的辦法,卻缺乏一致的解說, 訴諸語感的成分居多;而以意義來判定的辦法通常也都包含了結構上的特 徵,由此可知,判定複合詞與詞組時,結構及語義上的特徵其實水乳交融, 難以截然劃分。所謂的複合詞的構成成分具有「語義轉變」或說「詞彙性」 的特徵,是學者們早有所見的看法,所差者就難在透過什麼方式來證明或 發現一個組合當中有這樣的現象。 本文將先行界定出詞素、詞之後,試著提出發現語義轉變的辦法,作 為判定複合詞與詞組的方向之一。. 16.

(25) 第三章. 詞的定義. 第三章 詞的定義 「詞」是最小的句法單位,確立「詞」的界定方式,在語言學研究上, 有助於降低句法分析與詞法分析之間的混淆,加強詞類劃分的穩定性,並 提供語法教學及教材編寫的根本概念。本文試圖從較能夠驗證的詞彙結構 及在語法功能著手,描述「詞」的定義,並以語義的特徵作為對照性或是 輔助性的定義。 漢語的構詞方式多半都是實詞意義的結合,有大量的複合式詞彙,因 此在斷詞上較之以衍生法為主的印歐語來得困難。最後,漢語的詞彙內部 結構的組合關係與詞組類似,有些詞甚至可以插入某些特定成分而分離, 稱之為離合詞,這使得漢語的複合詞與詞組有相當高的雷同特徵,造成判 定上的困難。 以上種種漢語在構詞上的特點,是本文三、四章所要探討的重點,藉 著討論的過程,期能一窺漢語構詞學的概貌。. 3.1 漢語「詞」的特性 相較於印歐語的「詞」在進入句子結構時必須隨其句法地位而進行詞 形的屈折變化而言,漢語並沒有這樣的現象,Li & Thompson(1981/2003:11) 指出:. 國語缺乏構詞複雜性這一點便十分突出。這樣的語言稱為孤立語(isolating language) ,也就是每一個詞語普通只由一個詞素組成,而不能更進一步分析成幾 個以上的詞素。8 8. Li & Thompson, “Mandarin is quite striking in its general lack of complexity in word formation. Such a language has been referred to as an isolating language, a language in which it is generally true that each word consists of just one morpheme and cannot be further analyzed into component parts.” 以上中文引用黃宣範(1983)譯本。. 17.

(26)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從類型學的觀點來看,缺乏形態上的變化,正是漢語的特點,至於一 個詞是否只包含一個詞素則留待後續的討論中說明。然而,主張漢語為字 本位的徐通鏘(2005: 82)認為:. 詞本位、句本位等在印歐語系的研究中是行得通的,…把這些本位觀移植於 漢語的研究,由於漢語結構的特點,很難行得通,因為基本結構單位不一樣。首 先是漢語中沒有詞…. 徐氏之所以如此主章,正是因為認為並沒有如印歐語那樣的形態變 化。可惜這樣的看法乃是忽略了語言在共性之外尚且各有其特性,以印歐 系語言的「詞」的特性來否定漢語具有「詞」此一單位,卻也正是徐氏的 論述中所反對的那種全盤移植西方語言學理論,硬套在漢語上的作法,殊 不可取。如同趙元任(1968: 73)所說:. 並不是每一個語言都有一種單位跟英文裡 word 的功用大體一樣(更談不到 完全一樣) 。中文句子中,有一種小單位『詞』跟英文裡的 word 相同的地方很多, 而不同的地方極少。. 在語言學上,我們要談的正是這種「小單位」的語法特徵。我們只能 說,漢語的「詞」不像英語、法語一般有明顯的形態變化,卻不能因此而 說漢語沒有詞,就像我們不會因為英語的名詞不似法語、德語具有陰陽性, 而說英語的名詞有所殘缺,因為那正是在普通語言學的框架之下,各語言 仍需進行其個別研究的原因。 所謂類型上的區分,是就語言的整體傾向而言,這建立在所有語言皆 有共性,而同時又各有其獨立特色的概念上,否則我們便無從分類及討論,. 18.

(27) 第三章. 詞的定義.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以漢語書寫符號在內涵及形態上有異於印歐系語言為 由,而自外於普遍語言學的構詞研究,便無從更進一步建立現代漢語構詞 學的研究。漢字是早已存在的符號,古來便有文字、聲韻、訓話等學,分 別專研其形音義,而「詞」則是語言學上的概念,建立在語言具有共性的 基礎上。徐通鏘(2005)所認定為漢語基本單位的「字」 ,其實是建立在趙 元任所說的「社會學上的字」的概念基礎上的,然而,以「社會學上的字」 來取消「語言學上的詞」實在是不妥的。. 3.1.1 由詞法到句法的層次 趙元任(1968: 74)曾經提到「跟『字』最接近的語言學上的單位是語 位(morpheme),也就是一個語言裡頭有意義的最小單位」 ,趙元任所說的 語位,本文譯之為「詞素」 ,是用以構詞的語法單位。然而,詞素雖是跟「字」 最接近的語法單位,卻仍不等於字, 「字」在漢語當中所代表的是一個音節, 因為雖然就語言整體的大方向來看,漢語是單音節詞素的語言,但在漢語 當中,一個字未必就是一個有意義的單位,如窈窕、囫圇、躊躇、逍遙、 徬徨、窟窿…等,傳統語文學上稱之為「聯綿詞」的那些詞語,都必須合 兩個或多個音節才能構成一個最小有意義的單位,單獨看「囫、窈、躊、 逍、徨、窿」等字是沒有詞彙意義的,而這些字無法單獨進入句子當中, 也不是有意義的單位,它們必須與另外某個或某些音節單位結合後,才能 算是「有意義的最小單位」 ,也就是說,詞素可以是合兩個音節而成的,一 個字雖代表了一個音節,但也未必都是一個詞素,詞素可能是單音節的, 如:容、葉、佩…等,也可能是雙音節的。 詞素是構成詞的單位,有的可以直接上升到詞的位階來使用,如:跑、 走、睡、逍遙;有的則必須與其他詞素結合才能成詞,如:容、明、彙。 詞素的結合屬詞法範疇,而詞的結合則屬句法範疇,以圖示來表示其中的 關係,應該是這樣的:. 19.

(28)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詞組/句子. 句法 詞. 詞. 詞法 詞素. 詞素. +. 詞素. 圖 三-1 現代漢語詞法與句法層級示意圖. 如同詞素可能是單一音節或多音節一般,詞也可能是由單一自由詞素 構成,或是詞素與詞素結合而成,在句法上,都是可以單獨進入句子的單 位。由上述可知,不論音節數有多少,只要確定整個語音片段當中都是詞 素,就等於確定了這個片段是一個詞,藉著了解詞素構詞的規則與形式, 也就得到了界定詞的基本方法,即漢語的構詞法則。. 3.2 漢語的「詞」 關於「詞」的基本概念,一般最為人接受的是「最小的自由形式」或 說「句法上的自由形式」 (O’Grady & Dobrovolsky, 1988: 128、Packard, 2001: 12)9。O’Grady & Dobrovolsky 進一步解釋所謂的「自由形式」指的是可以 單獨出現,並且不需要與特定的語法單位結合就可以進入句子的語言成分 10. 。Packard(2001)將此視為「句法詞」 ,指的是由句法這個面向來分析,. 9. O’Grady & Dobrovolsky (1988) “A word is a minimal free form.” Packard (2001) “A syntactic word is a form that can stand as an independent occupant of a syntactic form class slot, in other words, a syntactically free form, commonly designate in the literature as X0.” 10 A free form is an element that can occur in isolation and / or whose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neighbouring elements is not entirely fixed.. 20.

(29) 第三章. 詞的定義. 給「詞」下定義,Packard 將這用來作為分析漢語的「詞」最基本的辦法11, 舉例來說,看「天氣」這個詞:. (1). a 天氣/怎麼樣? b 今天/天氣/很/好。 (2). 老王:跟第一次見面的人談什麼好? 老陳:天氣。. 從上例可以看到,「天氣」可以自由運用來構成句子,在例(2)中它 也可以單獨用來回應問題。當然,我們還可以繼續將它分析成更小的單位, 即兩個詞素,然而這兩個詞素各自都無法表達「天氣」一詞的意義,從例 (1)到例(2)當中,顯然「天氣」是一個最小的自由形式,將兩個字拆 開,無法表達「天氣」這個意義,同時, 「天氣」不僅可以自由進出不同的 句子,還可以單獨成句。 這證明了漢語當中確實有符合語言學所描述的「詞」的語法單位;在 這個例子當中, 「天」跟「氣」可以各是一個最小的具有意義的語法單位, 但當它們合而成為「天氣」時,才形成一個新的、可以獨立運用的語法單 位,因此,不能因為它有兩個方塊字,便再行切割分析, 「天氣」即是表達 陰晴風雨旱澇等實際情況的概念的最小的自由形式12。 從趙元任(1968: 87)所提出的功能架構來看:. 咱們可以不把詞規定為最小又能單獨成話的單位,而認為他是可以填到某些 功能架構(functional frame)空格中的最小單位。事實上,這也就是陸氏(陸志 韋)所謂『自由運用』的說明。就架構來說,一個獨立語比如「好!」就屬于一 11. 參考 Jerome L. Packard (2001: 18~19) 「天」 、 「氣」各是一個可獨立運用的詞,像這樣「詞+詞」的結構究竟如何確定是「詞」 而不是「詞組」這在第四章會有詳細的討論。. 12. 21.

(30)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種最低的限度,因為它的架構是零。. 也就是說,單獨成話並不是詞的必須條件,而是充份條件,一個語言 單位要是可以單獨成句,一定是詞,但不能單獨成句的,卻未必不是詞。 以「功能詞(function word) 」為例:. (3). A:明天天氣怎麼樣? B:很好。 A:真的很好嗎? B:*很!. 套用趙元任的功能架構之說,「很」的句法功能是「修飾(modify) 」, 一旦具有句法功能,這個單位的位階便是詞,不能視為詞的內部結構,這 是功能詞的特性之一,Packard(2001)以公式標示這種詞為[+自由(+ free) ;+功能(+ function) ] 。 「很」表示程度,它所呈現的不是詞彙本身的 意義, 「好」這個詞彙本身的意義並沒有改變。 其次,可以說「很/聰明、很/漂亮、很/高、很/好」 ,這當中的「聰 明、漂亮、高、好」是可以單獨進入句子的,如:. (4). 聰明的學生往往比較佔便宜。 (5). 女孩子總想知道誰比較漂亮。 (6). 高一點兒總比矮人家一截好。. 趙元任(1968: 101)曾說過「Bloomfield 的定義認為『詞是最小的自 由語式』,這個定義太嚴」,但經過前面的討論可知,所謂的自由語式,並. 22.

(31) 第三章. 詞的定義. 不一定是像實詞那樣可以單獨成句的,只要不一定非與「特定的」某一個 成分結合才進入句子的最小形式,就可以作為從句子當中切分出「詞」的 標準。所謂不能直接進入句子的小單位是像「們」這樣的單位,見下例:. (7). 我們去看電影吧。 (8). *我今天走了很多路們。 (9). *車子們塞滿了馬路。. 儘管我們知道「們」代表複數,但它不能以「複數」這個意義任意地 進入句子當中接在名詞之後,顯見不是一個自由形式。 因此,在「最小的自由形式」的認定上,就是一個可以直接進入句子 的、完整的語法單位,舉例而言:. (10). 天氣很好。 風景很好。 (11). 他殺了小明。 他打了小明。 (12). 他洗臉。 他洗手。 (13). 張三喜歡運動。 李四喜歡睡覺。. 各例當中標註底線的是可以直接放入句子的特定功能架構中的語法單 位,符合趙元任(1968)說的,它們是「可以填到某些功能架構中的最小 單位」 。筆者在例(10)到(13)所運用的操作方式類似陸志韋曾提出過的. 23.

(32)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同形替代式」,當時陸志韋以此來界定「詞」,但筆者認為,這只能驗證 一個語法單位是否能直接進入句子,而不能直接用來確定它是不是詞,因 為在句子之下,有「詞」跟「詞組」兩個語法位階,顧名思義, 「詞組」是 由「詞」組成的,同樣的, 「詞組」也會有其特有的句法功能,比方說:. (14). 姐姐看書。 姐姐睡覺。. 顯然, 「看書」整個可以用「睡覺」替換掉,但「看書」也可以說「看 電視、看報紙」,所以「看書」並不是這句子當中最小的自由形式,「看」 跟「書」才是。另一方面, 「睡覺」的「睡」可以再分析出來,如「你睡這 裡」 , 「覺」卻不行13。換句話說,一個結構(詞組)也可以整個自由移動或 以同樣功能的詞替換掉。由於現代漢語中,雙音節、乃至多音節的詞彙日 漸普遍,我們要斷定一個可以自由移動的單位是詞還是詞組,需要就「詞」 本身結構特徵去談,從內部結構的差異來區別詞與詞組,否則在分析諸如 「打獵、破產、念書、毛衣、游泳、拼命…」等單位時將受表層現象的影 響而無法進行詞法或句法的分析。 由上述討論得知, 「詞」是構句的單位,我們可以從句子當中分析出這 些較小的單位,而詞是由更小的單位「詞素」構成,而「詞+詞」又可構 成界於詞與句子之間的語法單位「詞組」 ,同樣是兩個音節,我們如何得知 「看書」、「睡覺」、「聰明」、「筆記」何者是詞?何者是詞組?因此在界定 什麼是詞時,本文將由詞素的劃分界定為基礎,一步一步釐清「詞」的特 徵。. 3.3 構詞成分 13. 一般來說, 「覺」無法單獨使用,但有極少數的例外,如「一覺到天亮」或許可以算是 口語中的熟語。. 24.

(33) 第三章. 詞的定義. 詞素(morpheme)是詞法單位,是構詞的基本元素,其定義為語言裡 「最小的有意義的單位」14。過去如高本漢等語言學家,因為觀察到漢語當 中絕大多數的音節都具有意義,並可在句子當中自由運用,而認為漢語是 「單音節詞語言(monosyllabicity)」 ,事實上,就古代漢語而言,這個觀點 或許為真,從現代語言中保留的一些說法可以看得到,如:. (15). 士可殺,不可辱 (16). 其情可憫、其心可誅 (17). 無獨有偶 (18). 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然而在現代漢語當中,有許多單音節雖然具有意義,卻已無法直接用 在句子當中而成為構詞的單位了,如,迎、節、成、基…等等,就如同 Li & Thompson(1981/2003: 14)所說: 「雖然古代漢語似乎曾是單音節語,但現 代國語已不再是單音節語了。的確,國語有大量的多音節詞語。」15 即使如此,還是可以看出漢語基本上是「單音節詞素」語言,也就是 說大多數的音節即使不是詞,也都還保有一些意義,是所謂的單音節「詞 素」,以下列例子說明:. (19). 師資──兩個音節各有意義,師為「老師」、資為「資歷」。 (20). 教育──教為「訓誨、誘導」,育為「培養」。 (21). 不得了──不為「表示否定」,得為「可以」,了為「完畢結束」。. 14. O’Grady / Dobrovolsky(1988), “The minimal meaning-bearing units of language.” 原文如下: “Although classical Chinese appears to have been a monosyllabic language, modern Mandarin is no longer monosyllabic. Indeed, Mandarin has a very large number of polysyllabic words.” 此處引用黃宣範(1983)譯本。 15. 25.

(34)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22). 了解──了為「明白、懂得」,解為「曉悟、明白、清楚」。 (23). 聰明──聰為「聽覺敏銳」,明為「聰慧、悟性高」. 「師資、教育、不得了、了解、聰明」都是可以在句子當中自由移動 的組合,先不論它們是否是詞,但其中的每個音節都有其個別的意義,如 果我們說一句話:. (24). 我愛你。. 這句話當中包括了三個音節,分別為三個由三個可以直接進入句子成 詞的詞素構成,但是由兩個以上的詞素所構成的詞,像「師資」的「資」 、 「教育」的「育」、 「聰」跟「明」都無法直接進入句子,我們不能說:. (25). *你的資很好。 (26). *父母用盡心力育他們的孩子 (27). *這麼遠的聲音你都聽得到,真是聰。 (28). *這個孩子明極了,將來一定很有成就。. 由此可知,現代漢語不是「單音節詞」語言,但大多數的單音節都具 有意義,因此是單音節詞素為主的語言。 但也不是所有的詞素都是單音節的,像彷彿、蜈蚣等聯綿詞,則是多 音節詞素,必須合兩個或以上的音節才能構成有意義的單位。聯綿詞的來 源有幾個說法,一為來自方言或外來語的發音,比方說「葡萄」 ;二為古語 音的殘留,比方「窟窿」 ;三為音節以雙聲疊韻方式結合,如「伶俐、彷彿、. 26.

(35) 第三章. 詞的定義. 窈窕、徬徨」 ,都是為了補足言語上所需的聲音而組成,因此用以組成的音 節並無意義。不過像組成聯綿詞的這種完全沒有意義的單音節,在中文裡 不多見,趙元任(1968)曾舉不少例子,說明「完全沒有意義的單音節, 在中文裡總是有點彆扭」 。根據語言學上的定義,詞素是具有意義的,但聯 綿詞的組成單位都缺乏意義,也就是說,都不是詞素,結合之後才具有意 義,構成詞素,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聯綿詞都是自由詞素,可以直接 進入句子使用。 只包含一個詞素的詞,稱之為單純詞,如,葡萄、跳、唱…等,按照 詞的內部結構,還有合成詞及複合詞,要了解這些詞的的差異,必須先了 解漢語詞素的種類。. 3.3.1 自由詞素與黏著詞素 自由詞素(free morpheme,簡稱 F)指的是可單獨成詞的詞素,而黏 著詞素(bound morpheme,簡稱 B)則是必須結合其它成分才可構成詞的 詞素16,趙元任(1968)提出以詞素的種類來判斷區別漢語的複合詞與詞組。 根據蘇新春等(1995)的研究可知,漢語大多數為自由詞素,他們統計 1000 個高詞頻漢字,其中只是純粹的構詞素,而沒有作過單音節詞使用的只有 17 個。換句話說,只有那 17 個詞素是黏著詞素,或是缺乏意義的單音節, 其餘的 983 個都是可以獨用的自由詞素。 自由詞素既可以獨立成詞,亦可以跟其他詞素結合成詞,當它單獨使 用的時候,其語法位階便直接成為「詞(word)」,如「美」一般都是單獨 使用,我們會說「這個人很美」 、 「美是一種感性的體驗」 ,這時「美」就從 詞素的位階提升到詞;但當它與黏著詞素結合時,如「美容、美麗、優美、 美感」 ,這時便將之視為自由詞素。趙元任(1968: 77)就曾提到:. 差不多除了感嘆詞以外,所有的獨用語位(morpheme)都能這樣跟其他語位 16. O’Grady / Dobrovolsky(1988), “a free morpheme, which can constitute a word by itself.”, “a bound morpheme, which must be attached to another element.”. 27.

(36)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密切的組合在一起。因此,咱們說某個語位是獨用的,意思是指它有的時候獨用, 但是說某個語位是連用的,就是說它一直是連用的。. 由此可知,一個自由詞素即使與其他詞素結合,亦不改變其可以獨立 成詞的性質。再者,根據趙元任(1968)的說法,顯示漢語在成詞時是以 詞素與詞素的結合為主。 由這兩種詞素類型,可以推知,詞是由詞素經以下四種搭配組合而構 成的:. (29). a. 黏著詞素+黏著詞素:[BB]. 例:兒子、降將、喜/孜孜. b.黏著詞素+自由詞素:[BF]. 例:個別、覺醒、泥/菩薩. c. 自由詞素+黏著詞素:[FB]. 例:喜歡、睡覺、狐狸/精. d.自由詞素+自由詞素:[FF]. 例:白菜、牛肉、蜈蚣/蛋. 例(29)當中的 a、b、c 三者即所謂的「合成詞(synthetic word) 」 ,而 (29 d)則是處於詞法和句法界面上的「複合詞(compound word) 」,關於 這兩種詞的類型將於後文進一步討論(§3.5.2)。為了讓討論範圍不限制在 雙音節詞當中,每種詞彙結構,都列出了兩個音節以上的詞彙,以說明無 論音節數的多寡,都可以加以分析其內部結構,以確定整個結構的性質。 這當中,(29a)和(29c)「孜孜」跟「精」顯然都是不能單獨進入句子的 意義單位,而「菩薩」與「蜈蚣」 、「蛋」則都可以單獨進入句子,如:. (30). 他每天念佛拜菩薩,虔誠得不得了。 (31). 門前有一隻死掉的蜈蚣。. 28.

(37) 第三章. 詞的定義. (32). 蛋現在貴得不得了。. 當詞彙當中包含了 F 時,若另一成分確定是 B,可以確定這是一個詞 彙結構,而非詞組,詞組必須是「詞+詞」 ,而 B 不可能是詞17,所以「喜 孜孜」跟「狐狸精」當然是詞。但當兩個 F 結合時,即例(d)的情形,由 於自由詞素可以直接成為詞,因此它就並非[FF]而是[W + W]W,當 兩個自由詞素結合成一個單位時,是複合詞還是詞組,本文第四章將由漢 語的成詞性(wordhood)進一步探討。 話說回來,既然 F 跟 B 對於詞的界定具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在此先 對判定兩者的準則作較詳細的歸納。. 3.3.2 不同義者為不同詞素 實際將自由詞素與黏著詞素的定義運用在語言分析上時,要注意即使 同音同形的字,也必須考量詞素在表達不同意義時的成詞能力。以「見」 這個詞素為例,如果是指「會面、相聚、感官接收形成感覺、看法」的意 思,就是 B,如「再見、見面、看見、聽見、見習、見解」 。但若是指「主 動想與某人會面」則是 F,如「我想見他」 、「你就跟他見上一見吧」。 趙元任(1968)也曾使用「告白」為例,他說:. 『告』作訴訟的意思時,可以獨用,作告訴的意思時,就得連用;同樣『白』 指顏色時是獨用,作『表白』解,就是連用。. (趙元任,1968). 所以「告白」是 BB,即「告訴表白」,像這種屬於同形同音又意義相 17. 王楚蓁(2008: 32) : 「以組合中是否有 B 來反推成詞的可信度極高,因為 B 就是無法 獨立成詞的詞素,因此不論跟 B 或 F 結合都代表了得到了成詞的門票。」 易荷梅(2007: 40) : 「只要一個組合至少包含一個黏著詞素,那麼,該組合就只能構成詞。」. 29.

(38)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近的,是較難分辨的一種,在遇到多義字時尤其需要注意。 其次,必須考慮到「破讀」的情形,也就是同形,但不同音也不同義 的詞素,如例(29a)中「降將」的「降」和「降落」的「降」應為兩個不 同的詞素, 「降 jiàng」是自由詞素,可以獨用,像是「康乃馨生產過剩,價 格直降」 ,而「xiáng」則是黏著詞素,必須構成「降伏」 、 「投降」才能在句 子當中使用,因此「降落」是一個[FF]的結構,而「投降」則是[FB] 的結構。而例(29a)中的「將」也同樣,但其主要分別在意義而非讀音, 作「將帥,軍隊的高階領導者」之義時,都是 B,而作為功能詞時,則是 F, 如「我將明天的行程公布在網頁上」 、 「這將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 。因而得 知「降將」是[BB]。 另外還有同音不同體的詞素,也是同理,如「荼毒」的「荼」與「塗 抹」的「塗」,都唸作「tu2」 ,口語上聽不出差異,但「荼」是 B,無法獨 立成詞,但「塗」則完全具備成詞的能力,如:. (33). 口紅應該要怎樣塗,才不會顯得誇張?. 這時當然也就視為兩個不同的詞素,而這類詞素的意義區別明顯,是 比較容易分辨的。. 3.3.3 是否獨用以現代口語為依據 詞素是否可以獨用在古漢語及現代漢語的情況可能不同,本文採取的 是以共時的觀點來處理,即以現代漢語白話文或口語的使用情形為主。當 然,這其中不免有古代漢語用法的遺留,但這並無損於某個共時語言現象 的存在,以「覺醒」的「覺」來說,在古漢語裡是可以單獨成詞的,如「寔 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但在白話文裡,則是黏著詞素[B] ,如,覺 醒、覺知、覺悟,因此在判斷時,將之視為黏著詞素。再如例(15a)「兒 子」的「兒」在現代漢語中已無法單說,像「打在兒身,痛在娘心」這類. 30.

(39) 第三章. 詞的定義. 的熟語,並非現代漢語的自然說法,不能因此說「兒」是自由詞素,口語 上一定是說「你兒子很用功耶」,不會說「?你兒很用功耶」 。 特別指出這一點,是由於漢語從單音節詞為主的語言過渡到雙音節詞 的過程當中,不免有些詞素是相當模稜兩可的,前面說過,一個詞素只要 有獨用的情形,不論其是否有與其他詞素搭配的情形,仍認定它是 F。 判定一個詞素是否能夠獨用,首先排除古漢語和熟語的用法,以「覺、 將、食、惡」為例:. 表 三-1 古漢語與現代漢語 F 及 B 的比較 古漢語/熟語為 F. 口語為 B. 一覺到天亮. 睡覺、回籠覺. 一將功成萬骨枯. 將領、大將、將才. 何不食肉糜. 食物、吞食、食堂. 無惡不作. 惡毒、惡劣、惡事. 除此之外,漢語的書面語仍保留較多古漢語的用法,一般來說,在語 法結構上會有所不同。其次,有些書面上的省略說法,其實口語當中是不 獨用的,如「知道」的「知」 、 「經過」的「經」 ,在書寫上會有「她出奇的 平靜,似乎早知這一刻的來臨」 ,以及「中國人喜歡把藥當禮物送人、或經 別人推薦買藥吃」這樣的句子,這應只是省略的說法,不能說這個「知」 和「經」是 F。. 3.3.4 具句法功能的必為自由詞素 前面已經說過,所謂的黏著詞素(B)是必須結合了其他詞素才具備構 句能力的詞素,但已將功能詞(function word)排除在這個規則之外。也就. 31.

(40)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是說,功能詞在句子當中所表現的黏著定位的特性,為其語法功能,而非 構詞功能,它並非必須先去結合了某個詞素才進入句子,而是因為擔負了 句子的結構而必須黏著定位,因此,這些詞素符合對 F「能夠直接進入句子」 的定義,所以並不會如呂叔湘(1979: 17)所擔心的「如果一個組合裡有一 個不單用的成分就認為這個組合是詞,那麼,一個帶語助詞的句子就也得 算是一個詞。」. 3.4 詞素的構詞功能 構詞的基本成分包括了自由詞素與黏著詞素,由它們構成一個詞的內 部結構,在進入詞的內部結構的類型之前,必須先談漢語詞素的構詞功能。 O’Grady / Dobrovolsky(1988)依據詞素的基本構詞功能,將其分為詞根 (root) 、詞綴(affix)與詞幹(stem) ,以下探討這些構詞功能在漢語當中 的情況。. 3.4.1 詞根(Root) 根據 O’Grady / Dobrovolsky(1988)的定義,詞根為「負載詞彙主要意 義的構詞成分,並且屬於某一詞類」18即表達詞彙核心意義的詞素,以英語 的「boys」為例,是由詞根「boy」加上複數形詞綴「-s」構成的,「boy」 既提供了詞彙的意義,同時決定了「boys」這個詞的詞類。在英語當中, 一個詞素若不是詞綴,就是詞根;但同時,也有部分詞彙是由詞根加詞根 所組成,多半用以構成比較學術性的高階詞彙,如「psycholinguistics」中 「psycho-」跟「linguistic」都是詞根。 換句話說,詞根在構詞上表示主要的詞彙意義。以漢語來說,無論是 自由詞素或是黏著詞素都可作為詞根,如「喜歡」這個詞的兩個成分都提 供詞彙意義,但兩者皆為黏著詞素,而「跑步」的「跑」提供詞彙的主要 意義,且是可以獨用的自由詞素。 18. O’Grady / Dobrovolsky(1988), “The root morpheme carries the major component of a word’s meaning and belongs to a lexical category.”. 32.

(41) 第三章. 詞的定義. 因此,漢語的詞根分為黏著詞根與自由詞根,且自由詞根必定可以直 接成詞。以 Packard(2001)的分析辦法來說,他以自由運用[free]及語 法功能[function]為特徵項目,分析出[+free, -function]的是詞根詞,即 非語法詞的詞,或直接稱為詞,也就是本文所說的自由詞根。另外, [-free, -function]的則是黏著詞根,既不獨用也不具語法功能,而是具詞彙義的黏 著詞素。將之分類舉例如下:. (34). 自由詞根:高→高昂;水→水源 醉→醉意;追→追究 (35). 黏著詞根:歡→喜歡;自→自己 普→普遍;寂→寂寥. 潘先軍(2007)統計了《漢語水平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中最常用的 甲級詞彙當中的 492 個雙音詞,發現其中帶有「羨餘19成分」的詞佔全部的 21%,約五分之一。所謂的「羨餘」指的是「語言的表達形式多於表達內 容,通俗地說就是在表達意思時,語言的某些部分是『廢話』。」。這個統 計所代表的意義是,在使用頻率最高的雙音詞當中,有五分之四是詞彙當 中的兩個成分都提供詞彙意義的組合,因此可以說,漢語當中「詞根(R) +詞根(R)」的構詞方式佔著相當的優勢。 由於這樣的特性,兩個自由詞根結合構成的複合詞,就形成了漢語構 詞學上的一大難題,當兩個組成成分同時各自具備詞的特性──可以獨用 ──且都提供詞彙意義時,要判斷其組成為複合詞(compound word),還 是詞組(phrase)的困難度更高,以下面兩個例子來說:. (36). 我愛你。. 19. 按潘先軍(2007)之說, 「羨餘」一詞最早由趙元任的《中國話的文法》中提出。. 33.

(42)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37). 我吃飯。. 例(36)的「愛你」顯然不是詞,但例(37)的「吃飯」 ,卻難以斷定 是複合詞還是詞組,這類「詞+詞」結構的判定方式,要探討「愛你」跟 「吃飯」的差別,在此無法詳論,將以專章討論(見本文第四章) 。. 3.4.2 詞綴(Affix) 同樣根據 O’Grady / Dobrovolsky(1988:131)對詞綴所作的說明,指出 「以特定的方式改變詞根的意義或句法類型的黏著詞素,稱為詞綴」20,分 為「詞頭(prefix)」 、「詞尾(suffix)」及「詞中(infix)」 。 O’Grady / Dobrovolsky 對詞綴的定義有兩個重點,一為詞綴是黏著詞素 (B) ,其次,詞綴的作用是改變詞根的意義或是句法類型,即謝國平(1998: 158)所謂的「衍生詞素(derivational morpheme)」 ,其特徵為:. 有些詞位可以改變詞類,或是表示特定詞類,或是改變語意,因而產生另一 新的詞項,這種詞位稱為「衍生詞位21」(derivational morpheme),衍生詞位常常 是詞綴的形式,因此也叫「衍生詞綴」(derivational affix)。例如 ripe 是形容詞, ripen 是動詞, (-en 改變 ripe 的詞類) 。. 除了衍生詞綴之外,還有「屈折詞綴(inflectional affix)」 (又稱「構形 詞綴」 ),謝國平(1998:158)對屈折詞綴的定義為:. 有些詞位只能附著在特定詞類上,形成同一詞項的另一形式,表示語法的功 20. 原文如下: “Affixes are bound morphemes which typically modify the meaning or syntactic category of the root in some way.” (p.131),此處為筆者暫譯。 21 謝的「詞位」即本文的「詞素」 。. 34.

(43) 第三章. 詞的定義. 能,但是詞類維持不變。. 謝國平(1998)指出,在英語裡,這種屈折詞綴都以詞尾的形式出現, 共有八個:-s,-ed,-ing,-en,-s,-‘s,-er,-est。謝氏將漢語的「們、了、 著、過」等同於英語的屈折詞綴,這是將詞法與句法混淆的一種作法,如 同前文所述,漢語作為一種接近於孤立語的語言,基本上詞彙內部沒有屈 折變化,即詞本身並無「性、數、格」等詞形變化, 「了、著、過」等都是 語法功能詞,而不是詞素。至於黏著詞素「們」也並不等於英語的複數形 詞尾,在漢語當中,即使以數量詞來表示多數, 「們」也不一定伴隨複數名 詞出現,見下例:. (38). There are thre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教室裡有三個學生們。 教室裡有三個學生。 (39). They are just kids. *他們只是孩子們。 他們只是孩子。. 漢語的「們」不是表複數的屈折詞尾,以下兩個句子都可以看出家裡 有兩隻以上的狗,但並不都需要加上「們」 :. (40). 他一回家,家裡的狗兒們都高興地搖著尾巴。 (41). 他一回家,家裡的狗兒都高興地搖著尾巴。. 從例句當中可以看出,無論加不加「們」,「狗」為複數的語義全然不. 35.

(44) 論現代漢語詞素、詞、詞組之界定及其教學啟示. 受影響,因為句子裡的語法詞「都」已經表明了「狗」為多數。因此,筆 者認為漢語並無屈折詞綴。 回到 O’Grady / Dobrovolsky 所指的「衍生詞綴」來看漢語是否有這樣 的詞綴。過去的學者對於漢語詞綴的定義相當不一致,而且多半忽視詞綴 這個構詞成分原本的定義,以呂叔湘(1941) 、王力(1943-44) 、趙元任(1968) 的主張為例,三人對詞綴的定義雖然相近,但所歸納出來的詞綴也不盡相 同,三人共同列舉的詞綴僅有「子、頭、兒」三個,潘文國等(1993)將 三人對詞綴的定義列出如下:. 表 三-2 學者對詞綴的定義 學者. 定義. 舉例. 呂叔湘. 幫助造詞作用,意義消失,只增加音節. 子、兒、頭、然、的. 王力. 記號:附加於詞,表示語法性質. 子、兒、頭、們、了、 著. 趙元任. 典型語綴:失去詞彙意義,標誌語法作用. 阿、老、第、初、子、 兒、頭、巴、們. (資料來源:潘文國等,1993:84-85). 從表中可以看出,三人的共通點為,認為詞綴是缺乏意義(或失去意 義)的詞素,用於造詞,王、趙二人都指出漢語的詞綴標誌語法性質(作 用) ,惟呂叔湘指出的詞綴只是增加音節。呂氏的看法與其認為漢語具有雙 音節化傾向的論點有關,因此他認為詞綴是在音節上幫助造詞的成分。 漢語的雙音節化傾向自有其理,但作為增加音節的詞素顯然並不符合 詞綴的定義,或許可以假設漢語中有些音節多半用於增加音節而缺乏意 義,卻不宜直接將這類詞素跟詞綴劃上等號。 再看王、趙所提出的「表示語法性質」及「標誌語法作用」這些功能 是否存在,以「老」為例,在現代漢語當中, 「老」已不再獨用而成為一黏. 3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SECG) is prepared by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 (CDC) to advise secondary schools on how to sustain the Learning to

Teachers may consider the school’s aims and conditions or even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approach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 and ability; or develop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This paper, taking Hsing Yun’s Diaries as its primary source, is based upon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thoughts on the arts, Buddhism, life, and education.. It further probes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spirit of Humanistic Buddhism as found in Ox-Head Chan through analysis of six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Treatise on the Ceasing of Notions, an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