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詞的定義

3.3 構詞成分

13 一般來說,「覺」無法單獨使用,但有極少數的例外,如「一覺到天亮」或許可以算是 口語中的熟語。

25

詞素(morpheme)是詞法單位,是構詞的基本元素,其定義為語言裡

「最小的有意義的單位」14。過去如高本漢等語言學家,因為觀察到漢語當 中絕大多數的音節都具有意義,並可在句子當中自由運用,而認為漢語是

「單音節詞語言(monosyllabicity)」,事實上,就古代漢語而言,這個觀點 或許為真,從現代語言中保留的一些說法可以看得到,如:

(15). 士可殺,不可辱 (16). 其情可憫、其心可誅 (17). 無獨有偶

(18). 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然而在現代漢語當中,有許多單音節雖然具有意義,卻已無法直接用 在句子當中而成為構詞的單位了,如,迎、節、成、基…等等,就如同Li &

Thompson(1981/2003: 14)所說:「雖然古代漢語似乎曾是單音節語,但現 代國語已不再是單音節語了。的確,國語有大量的多音節詞語。」15

即使如此,還是可以看出漢語基本上是「單音節詞素」語言,也就是 說大多數的音節即使不是詞,也都還保有一些意義,是所謂的單音節「詞 素」,以下列例子說明:

(19). 師資──兩個音節各有意義,師為「老師」、資為「資歷」。

(20). 教育──教為「訓誨、誘導」,育為「培養」。

(21). 不得了──不為「表示否定」,得為「可以」,了為「完畢結束」。

14 O’Grady / Dobrovolsky(1988), “The minimal meaning-bearing units of language.”

15 原文如下: “Although classical Chinese appears to have been a monosyllabic language, modern Mandarin is no longer monosyllabic. Indeed, Mandarin has a very large number of polysyllabic words.” 此處引用黃宣範(1983)譯本。

(22). 了解──了為「明白、懂得」,解為「曉悟、明白、清楚」。

(23). 聰明──聰為「聽覺敏銳」,明為「聰慧、悟性高」

「師資、教育、不得了、了解、聰明」都是可以在句子當中自由移動 的組合,先不論它們是否是詞,但其中的每個音節都有其個別的意義,如 果我們說一句話:

(24). 我愛你。

這句話當中包括了三個音節,分別為三個由三個可以直接進入句子成 詞的詞素構成,但是由兩個以上的詞素所構成的詞,像「師資」的「資」、

「教育」的「育」、「聰」跟「明」都無法直接進入句子,我們不能說:

(25). *你的資很好。

(26). *父母用盡心力育他們的孩子

(27). *這麼遠的聲音你都聽得到,真是聰。

(28). *這個孩子明極了,將來一定很有成就。

由此可知,現代漢語不是「單音節詞」語言,但大多數的單音節都具 有意義,因此是單音節詞素為主的語言。

但也不是所有的詞素都是單音節的,像彷彿、蜈蚣等聯綿詞,則是多 音節詞素,必須合兩個或以上的音節才能構成有意義的單位。聯綿詞的來 源有幾個說法,一為來自方言或外來語的發音,比方說「葡萄」;二為古語 音的殘留,比方「窟窿」;三為音節以雙聲疊韻方式結合,如「伶俐、彷彿、

27

自由詞素(free morpheme,簡稱 F)指的是可單獨成詞的詞素,而黏 著詞素(bound morpheme,簡稱 B)則是必須結合其它成分才可構成詞的 詞素16,趙元任(1968)提出以詞素的種類來判斷區別漢語的複合詞與詞組。

根據蘇新春等(1995)的研究可知,漢語大多數為自由詞素,他們統計 1000 個高詞頻漢字,其中只是純粹的構詞素,而沒有作過單音節詞使用的只有

16 O’Grady / Dobrovolsky(1988), “a free morpheme, which can constitute a word by itself.”,

“a bound morpheme, which must be attached to another element.”

密切的組合在一起。因此,咱們說某個語位是獨用的,意思是指它有的時候獨用,

但是說某個語位是連用的,就是說它一直是連用的。

由此可知,一個自由詞素即使與其他詞素結合,亦不改變其可以獨立 成詞的性質。再者,根據趙元任(1968)的說法,顯示漢語在成詞時是以 詞素與詞素的結合為主。

由這兩種詞素類型,可以推知,詞是由詞素經以下四種搭配組合而構 成的:

(29).

a. 黏著詞素+黏著詞素:[BB] 例:兒子、降將、喜/孜孜 b.黏著詞素+自由詞素:[BF] 例:個別、覺醒、泥/菩薩 c. 自由詞素+黏著詞素:[FB] 例:喜歡、睡覺、狐狸/精 d.自由詞素+自由詞素:[FF] 例:白菜、牛肉、蜈蚣/蛋

例(29)當中的 a、b、c 三者即所謂的「合成詞(synthetic word)」,而

(29 d)則是處於詞法和句法界面上的「複合詞(compound word)」,關於 這兩種詞的類型將於後文進一步討論(§3.5.2)。為了讓討論範圍不限制在 雙音節詞當中,每種詞彙結構,都列出了兩個音節以上的詞彙,以說明無 論音節數的多寡,都可以加以分析其內部結構,以確定整個結構的性質。

這當中,(29a)和(29c)「孜孜」跟「精」顯然都是不能單獨進入句子的 意義單位,而「菩薩」與「蜈蚣」、「蛋」則都可以單獨進入句子,如:

(30). 他每天念佛拜菩薩,虔誠得不得了。

(31). 門前有一隻死掉的蜈蚣。

29 (32). 蛋現在貴得不得了。

當詞彙當中包含了 F 時,若另一成分確定是 B,可以確定這是一個詞 彙結構,而非詞組,詞組必須是「詞+詞」,而 B 不可能是詞17,所以「喜 孜孜」跟「狐狸精」當然是詞。但當兩個F 結合時,即例(d)的情形,由 於自由詞素可以直接成為詞,因此它就並非[FF]而是[W + W]W,當 兩個自由詞素結合成一個單位時,是複合詞還是詞組,本文第四章將由漢 語的成詞性(wordhood)進一步探討。

話說回來,既然F 跟 B 對於詞的界定具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在此先 對判定兩者的準則作較詳細的歸納。

3.3.2 不同義者為不同詞素

實際將自由詞素與黏著詞素的定義運用在語言分析上時,要注意即使 同音同形的字,也必須考量詞素在表達不同意義時的成詞能力。以「見」

這個詞素為例,如果是指「會面、相聚、感官接收形成感覺、看法」的意 思,就是B,如「再見、見面、看見、聽見、見習、見解」。但若是指「主 動想與某人會面」則是F,如「我想見他」、「你就跟他見上一見吧」。

趙元任(1968)也曾使用「告白」為例,他說:

『告』作訴訟的意思時,可以獨用,作告訴的意思時,就得連用;同樣『白』

指顏色時是獨用,作『表白』解,就是連用。 (趙元任,1968)

所以「告白」是 BB,即「告訴表白」,像這種屬於同形同音又意義相

17 王楚蓁(2008: 32)「以組合中是否有B 來反推成詞的可信度極高,因為 B 就是無法 獨立成詞的詞素,因此不論跟B 或 F 結合都代表了得到了成詞的門票。」 易荷梅(2007:

40):「只要一個組合至少包含一個黏著詞素,那麼,該組合就只能構成詞。」

近的,是較難分辨的一種,在遇到多義字時尤其需要注意。

其次,必須考慮到「破讀」的情形,也就是同形,但不同音也不同義 的詞素,如例(29a)中「降將」的「降」和「降落」的「降」應為兩個不 同的詞素,「降jiàng」是自由詞素,可以獨用,像是「康乃馨生產過剩,價 格直降」,而「xiáng」則是黏著詞素,必須構成「降伏」、「投降」才能在句 子當中使用,因此「降落」是一個[FF]的結構,而「投降」則是[FB]

的結構。而例(29a)中的「將」也同樣,但其主要分別在意義而非讀音,

作「將帥,軍隊的高階領導者」之義時,都是B,而作為功能詞時,則是 F,

如「我將明天的行程公布在網頁上」、「這將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因而得 知「降將」是[BB]。

另外還有同音不同體的詞素,也是同理,如「荼毒」的「荼」與「塗 抹」的「塗」,都唸作「tu2」,口語上聽不出差異,但「荼」是 B,無法獨 立成詞,但「塗」則完全具備成詞的能力,如:

(33). 口紅應該要怎樣塗,才不會顯得誇張?

這時當然也就視為兩個不同的詞素,而這類詞素的意義區別明顯,是 比較容易分辨的。

3.3.3 是否獨用以現代口語為依據

詞素是否可以獨用在古漢語及現代漢語的情況可能不同,本文採取的 是以共時的觀點來處理,即以現代漢語白話文或口語的使用情形為主。當 然,這其中不免有古代漢語用法的遺留,但這並無損於某個共時語言現象 的存在,以「覺醒」的「覺」來說,在古漢語裡是可以單獨成詞的,如「寔 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但在白話文裡,則是黏著詞素[B],如,覺 醒、覺知、覺悟,因此在判斷時,將之視為黏著詞素。再如例(15a)「兒 子」的「兒」在現代漢語中已無法單說,像「打在兒身,痛在娘心」這類

31

的熟語,並非現代漢語的自然說法,不能因此說「兒」是自由詞素,口語 上一定是說「你兒子很用功耶」,不會說「?你兒很用功耶」。

特別指出這一點,是由於漢語從單音節詞為主的語言過渡到雙音節詞 的過程當中,不免有些詞素是相當模稜兩可的,前面說過,一個詞素只要 有獨用的情形,不論其是否有與其他詞素搭配的情形,仍認定它是F。

判定一個詞素是否能夠獨用,首先排除古漢語和熟語的用法,以「覺、

將、食、惡」為例:

表 三-1 古漢語與現代漢語 F 及 B 的比較

古漢語/熟語為F 口語為B

一覺到天亮 睡覺、回籠覺

一將功成萬骨枯 將領、大將、將才

何不食肉糜 食物、吞食、食堂

無惡不作 惡毒、惡劣、惡事

除此之外,漢語的書面語仍保留較多古漢語的用法,一般來說,在語 法結構上會有所不同。其次,有些書面上的省略說法,其實口語當中是不 獨用的,如「知道」的「知」、「經過」的「經」,在書寫上會有「她出奇的 平靜,似乎早知這一刻的來臨」,以及「中國人喜歡把藥當禮物送人、或經 別人推薦買藥吃」這樣的句子,這應只是省略的說法,不能說這個「知」

和「經」是F。

3.3.4 具句法功能的必為自由詞素

前面已經說過,所謂的黏著詞素(B)是必須結合了其他詞素才具備構 句能力的詞素,但已將功能詞(function word)排除在這個規則之外。也就

是說,功能詞在句子當中所表現的黏著定位的特性,為其語法功能,而非 構詞功能,它並非必須先去結合了某個詞素才進入句子,而是因為擔負了 句子的結構而必須黏著定位,因此,這些詞素符合對F「能夠直接進入句子」

的定義,所以並不會如呂叔湘(1979: 17)所擔心的「如果一個組合裡有一 個不單用的成分就認為這個組合是詞,那麼,一個帶語助詞的句子就也得 算是一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