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18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優良教師知識管理之研究

Knowledge Management Status Of Excellent Teachers

系 所 別:工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10121011 許 淑 樺

指導教授:魏 秋 建 博 士

(2)
(3)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小優良教師知識管理現況、策略運用及促進因素。研究參酌 知識管理相關文獻,設計「國民小學優良教師知識管理調查問卷」。研究對象以因教 學高效能而曾受邀擔任教學相關研習講師之公立國小教師,分三層進行抽樣:國教輔 導團17位、網路部落客16位、其他符合定義者17位,共50位。問卷內容包括:(1)基 本資料及(2)問卷內容,共25題(包括知識獲取、知識儲存、知識分享、知識應用、知 識創新等),採四點量表記分。(3)優良教師知識管理促進因素與策略問卷半開放式題 項25題,問卷為複選題,內容由知識管理5層面,分別探討時間規劃、同儕互動、專 業成長(知識獲取)、思考趨向、知識處理模式(知識儲存、知識應用、知識分享、知識 創新)。以e-mail方式徵詢填答意願後發出問卷,有效回收問卷100%。優良教師之意 見趨向以填答次數分配超過樣本60%以上之選項,作為其現況策略與促進因素之交叉 分析及推論基礎。最後針對開放性填答作語意分析探討。

研究結論如下:

1. 國民小學優良教師,知識管理各層面表現皆佳。

2. 國民小學優良教師知識管理策略及促進因素受性別、年齡影響有所差異。

3. 國民小學優良教師知識管理策略兼重知識獲取、知識創新及知識應用。

4. 參照優良教師知識管理策略促進因素,能有效提高教師之教學效能。

關鍵字:國小教師、優良教師、知識管理、知識管理策略

(4)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atus of elementary excellent teachers, strategy used and promoting factors. A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by exploring the exis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literatures. Those public elementary teachers who were ever invited to serve as seminar lectures due to high teaching performance were sampled into three layers amounting to 50 in total, including group of 17 elementary education councilors, 16 Internet bloggers, and 17 others conforming to the target definition. The first part of the questionnaire has 25 questions and is composed of (1) basic information and (2) main content (knowledge acquisition, knowledge storage,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A four-point scale and multiple choice schemes are adopted to score questionnaire. The second part of the questionnaire has 25 semi-open questions to uncover the strategy used and promoting factors of excellent teachers based on the five knowledge management dimensions. Time planning, peer interac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nowledge acquisition), way of thinking and knowledge processing mode (store of knowledg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innovation) were examined.

E-mails were first sent to the candidates enquiring their willingness of participation, and 100% positive responses and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Consistent views of excellent teachers over 60% were used as the cross analysis basis of existing strategy and promoting factors and the inferences. Finally, semantic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answers to the open questions.

Research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Elementary excellent 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at all levels are good.

2. Elementary excellent 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strategy used and promoting factors are different by gender and age.

3. Elementary excellent 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knowledge acquisition,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4. Reference to the excellent 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contributing facto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excellent 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5)

誌 謝 辭

夜幕已然低垂時,唯有星月伴燈前。而今腸思枯竭的日子,總算即將苦盡甘來。

大學畢業至今,細數已是匆匆走過十數年光景,遙想剛畢業時,身邊同學ㄧㄧ進入研 究所深造,於我,期盼進修的心思亦從未斷過,然,決意重拾書本的規劃,卻因連年 不斷的大事接連發生,件件心有所繫而一再推遲,如今一切卻又彷彿早安排好似的水 到渠成,心中只有萬般的感謝。

記得那日與昔日小學同窗薰方再聚,有幸得知中華在鹿港開課ㄧ事,因得地利之 便,使得我在剛生完妘之後的幾個月,能立刻下定決心就讀假日先修班,於是開始了 為期二年的假日進修,ㄧ圓進修之夢。雖是圓夢,卻也是一段於己、於家人皆艱辛備 至的決定。ㄧ則貿然由台北調回彰化的決定,已背負著對夫家公婆的愧疚,這一決定,

又是兩年無假期的日子,難得有回去探望老人家的機會,幸得公婆之體諒,卻也使得 至今仍感愧對公婆。二則感謝娘家母親、弟弟得以在我分身乏術時,幫忙照料家中ㄧ 大二小的飲食生活,不曾有怨,只有憐惜。更要感謝外子孟琦,在我為工作、家庭、

學業、房子等多頭忙碌之際,能幫我一肩扛起尚在襁褓中的妘、以及正值叛逆的靖二 小教養之責,尤其在我沒日沒夜忙於論文之時,將家中大小事全一手攬起,在我受不 了壓力因而生病胡鬧的時候,也概括承受。說真的,攬慣大小事的我,從未想過外子 有這般潛力。

鹿港上課之時,雖無緣就教於魏教授秋建,卻素聞教授博學敦厚,感謝研究所同 學恩惠之邀,能一同前去向教授拜師,更感謝教授宅心仁厚,不嫌學生愚鈍,終究答 應接受學生為徒,每每學生研究遇到困頓難解之時,教授總能不厭其煩又切中題心的 給予學生指導,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若非教授殷切的指導,學生斷無今日之圓滿,

對於教授感激之情,無以言喻。還要感謝陳所長文欽、李老師開偉、劉老師光泰,給 學生許多指導。以及好友威鳳、一峯的兩肋插刀,還有眾多熱心的優良教師所給的真 切幫助與建議,由於有這麼多人的成全,淑樺才有機會完成這分著作,感激上天,給

了我這麼多貴人,諸位的協助點滴緊鎖心頭,無以言謝。謹以此文,聊表謝忱。

淑樺 2013初春於鹿港

(6)

目 錄

摘 要………..……….……….i

ABSTRACT………..……….……….…ii

誌 謝 辭……….………..iii

目 錄………..………...iv

表 目 錄………..………...………vi

圖 目 錄……….………..……….……….... i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一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四節 名詞釋義………4

第五節 研究流程….………...5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何謂優良教師……….………..….…8

第二節 教師知識管理之意涵………..………..………..….15

第三節 教師知識管理策略促進因素………...……….…..34

第四節 教師知識管理相關研究發現……….……..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56

第三節 研究方法工具……….…...…57

第四節 資料處理………..……….……….….5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60

第一節 優良教師之知識管理現況分析.……..……….………..…...…60

第二節 國小優良教師知識管理策略與促進因素分析………...…70

第三節 主要研究發現………..…………13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50

(7)

第一節 結論………..………150

第二節 建議………..……….……….…….153

參考文獻………..………..…..…....159

附錄 A………..……….…………..163

(8)

表 目 錄

表 1優良教師相關研究表~依年代排列………..………..………..12

表 2教師知識管理相關研究表~依年代排列………..……….…..……..13

表 3教師專業知識之分類……………..…………...23

表 4教師知識管理相關研究發現.………..………..………..…………...45

表 5知識管理五層面之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61

表 6知識獲取層面子項之平均數、標準差、次數分配、百分比與排序………..…..…..62

表 7知識儲存層面子項之平均數、標準差、次數分配、百分比與排序………..……..…..63

表 8知識分享層面子項之平均數、標準差、次數分配、百分比與排序……….………..65

表 9知識應用層面子項之平均數、標準差、次數分配、百分比與排序……….…..67

表10知識創新層面子項之平均數、標準差、次數分配、百分比與排序……….……..69

表11國小優良教師最主要的知識獲取方式次數、百分比、排序表………..……...71

表12國小優良教師最主要的知識獲取方式次數分配百分比表……….….…...72

表13國小優良教師平時教學知識提取使用最有效知識儲存法次數、百分比、排序表..73

表14國小優良教師平時教學知識提取使用最有效的知識儲存法次數分配百分比表74 表15國小優良教師教學知識創新最有利的知識分享方式次數、百分比、排序表……...….75

表16國小優良教師教學知識創新最有利的知識分享次數分配百分比表………..76

表17國小優良教師獲取的教學知識最有利於知識應用者次數、百分比排序表………....77

表18國小優良教師獲取的教學知識最有利於知識應用次數分配百分比表…………...….78

表19國小優良教師平時經常使用的教學方式次數、百分比、排序表……….……..79

表20國小優良教師平時經常使用的教學方式次數分配百分比表………...80

表21國小優良教師使用過的教學工具中,應用方便具效果者次數、百分比、排序表81 表22國小優良教師使用過的教學工具中,應用方便具效果者次數分配百分比表…..…..82

表23國小優良教師建議有源源不絕創意應用在教學中方向次數、百分比、排序表.……83

表24國小優良教師建議有源源不絕創意應用在教學中,次數分配百分比表..……..….……84

表25促使國小優良教師教學創新的主要因素次數、百分比、排序表………..….……85

表26促使國小優良教師教學創新的主要因素次數分配百分比表……….….85

表27國小優良教師適度的紓壓利於教學創新意見次數、百分比、排序表...……….86

表28國小優良教師適度的紓壓利於教學創新意見次數分配百分比表………..……..87

(9)

表29國小優良教師平均一天上網時間次數、百分比、排序表……….88

表30國小優良教師平均一天上網時間次數分配百分比表………89

表31國小優良教師與同事經常使用討論形式次數、百分比、排序表………90

表32國小優良教師與同事經常使用討論形式次數分配百分比表………..91

表33國小優良教師學期中平均每週參加教學研習時數次數、百分比、排序表…………..92

表34國小優良教師學期中平均每週參加教學研習時數次數分配百分比表………93

表35國小優良教師寒暑假中平均參加教學研習天數次數、百分比、排序表………94

表36國小優良教師寒暑假中平均參加教學研習天數次數分配百分比表………..94

表37最有助國小優良教師將研習資訊應用於教學中研習類型次數、百分比、排序表96 表38最有助國小優良教師將研習資訊應用於教學中研習類型次數分配百分比表.......96

表39國小優良教師是否正參與學分或學位之進修活動次數、百分比、排序表……….98

表40國小優良教師是否正參與學分或學位之進修活動次數分配百分比表………99

表41國小優良教師正參與學分或學位之進修活動動機次數次數、百分比、排序表A.100 表42國小優良教師正參與學分或學位之進修活動動機次數分配百分比表A………..100

表43國小優良教師正或規劃中參與學分或學位進修活動動機次數、百分比、排序表101 表 44 國小優良教師正或規劃中參與學分或學位進修活動動機次數分配百分比表….102 表 45 國小優良教師未參與進修學分或學位的原因次數、百分比、排序表…….………….... 104

表 46 國小優良教師未參與進修學分或學位的原因次數分配百分比表………..….. 104

表 47 國小優良教師未參與進修學分或學位的原因次數、百分比、排序表 A….………….. 105

表 48 國小優良教師未參與進修學分或學位的原因次數分配百分比表 A………....…. 106

表 49 國小優良教師固定閱讀之書籍或報章雜誌情形次數、百分比、排序表……….107

表 50 國小優良教師固定閱讀之書籍或報章雜誌情形次數分配百分比表……….107

表 51 國小優良教師喜愛閱讀的書籍種類次數、百分比、排序表……….109

表 52 國小優良教師喜愛閱讀的書籍種類次數分配百分比表………….………110

表 53 國小優良教師通常使用儲存教學知識電子檔方式次數、百分比、排序表............111

表 54 國小優良教師通常儲存教學知識電子檔方式次數分配百分比表………….………112

表 55 國小優良教師通常使用紙本儲存教學知識原因次數、百分比、排序表…………..…..…113

表 56 國小優良教師通常使用紙本儲存教學知識原因次數分配百分比表………..……..……114

表 57 演講是否有利於國小優良教師知識創新次數、百分比、排序表………….……….….…..…115

(10)

表 58 演講是否有利於國小優良教師知識創新次數分配百分比表………...………….………115

表 59 演講有利於國小優良教師知識創新原因次數、百分比、排序表……….………….……117

表 60 演講有利於國小優良教師知識創新原因次數分配百分比表………...……….118

表 61 國小優良教師有無自己的教學網路分享系統次數、百分比、排序表………..……..119

表 62 國小優良教師有無自己的教學網路分享系統次數分配百分比表.………….…….….119

表 63 國小優良教師有教學網路分享系統者每週經營時間次數、百分比、排序表...….121

表 64 國小優良教師有教學網路分享系統者每週經營時間次數分配百分比表.…..….….121

表 65 國小優良教師有教學網路分享系統者每週經營時間次數、百分比、排序表 A…..122

表 66 國小優良教師有教學網路分享系統者每週經營時間次數分配百分比表 A…...….123

表 67 國小優良教師通常利用何時間經營網路分享系統次數、百分比、排序表…….....….124

表 68 國小優良教師通常利用何時間經營網路分享系統次數分配百分比表………….…....125

表 69 國小優良教師通常利用何時間經營網路分享系統次數、百分比、排序表 A.….126

表 70 國小優良教師通常利用何時間經營網際網路分享系統次數分配百分比表 A....126

表 71 國小優良教師經常進行的紓壓方式次數、百分比、排序表…....……….……….128

表 72 國小優良教師經常進行的紓壓方式次數分配百分比表……..………..…….…...129

表 73 國小優良教師認為平均每週合理恰當的紓壓時間次數、百分比、排序表……….….130

表 74 國小優良教師認為平均每週合理恰當的紓壓時間次數分配百分比..………….…..….131

表 75 國小優良教師建議兼顧教學家庭生活品質備課時間次數、百分比、排序表……...132

表 76 國小優良教師建議兼顧教學家庭生活品質備課時間次數分配百分比表……...…..133

表 77 國小優良教師提出教師知識管理問題意見次數分配百分比表………..…….……..134

(11)

圖 目 錄

圖 1 研究流程………..…….………..……..……….………..….6

圖 2 資料、資訊、知識與智慧關係圖………..…………..……….………..……..……..16

圖 3 知識在組織及個人的動態互動及產品的人文過程.……..……….………....17

圖 4 個人知識建構及應用歷程……...…………..…….………..……….………..……..18

圖 5 PDCA 知識發展模式中知識工作者的聰明工作機制……..……….……...……….…28

圖 6 研究架構……….…………..………..……..………..……….………….55

(12)

第一章 緒論

隨著電腦科技應用及發展、造就今日資訊快速流通,資訊取得透過網際網路早無 遠弗屆已非寡占。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透過知識管理成功為企業帶來可觀獲利的同 時,教師身為知識工作者,勢當思考如何做好知識管理,提升教學效能,以培植學生 更具競爭力。

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 制;第四節名詞釋義;第五節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知識管理雖源自於企業界,舉凡微軟、IBM、宏碁、台積電等公司,皆因成功推 動知識管理而有卓越經營績效,教師身負扶植國家棟樑之大責,自不得外於知識經濟 的潮流。誠如王建智(1993)所言,教師身為學校中重要的組成份子,知識管理能力已 經成為教學工作中必備的基本能力,一來教師本身需適應未來知識社會的要求,二來 唯有教師具有知識管理能力,方能培養出具有知識管理能力而能適應未來社會的學 生。在知識經濟時代,組織或個人所擁有的知識,已經成為提昇品質和競爭力的關鍵 因素(吳清山,1991)。資訊科技蓬勃發展,造成知識流動與散布速度加快,隨著知識 交流快速成長,現代教師已無法再用傳統的思維,面對知識急速成長的資訊社會,必 須學習知識的管理,才能掌握時代的脈動。教師身為知識工作者,更須學習知識的管 理,將知識無形的資產,化為提昇個人能力,創造無限產值的資本,超越傳統人力、

土地、設備及資本為主的有形資產之價值(鐘鎮郎,2010)。

教師教學生涯是一段不斷追尋教學品質的及探索改進的歷程。從校園文化的熟 悉、課程內容的精熟、教學技巧與方法、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學生輔導與管教、行 政工作執行與配合,在在考驗著資淺教師。以國小導師為例:從早到校,歷經導護、

掃除工作指導、晨間活動指導、正式課堂教學、日常行為輔導、作業批改、午餐指導……

等,學生下課時間的糾紛排解、甚至放學後的課業輔導,幾乎為每日必經之例行工作。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曾說:「時間是最珍貴的資源,除非時間管理 得當,否則什麼也管理不了。」教師如何妥善運用時間,厚植自身能力,提升自我價

(13)

值與不可取代性,儼然成為教師重要的課題。

現行普遍實施之教師進修行政政策,以教師研習最為常見,能在第一線分享經驗 的講座,都是在教學某些領域學有專精,若教學有效能的老師方能稱為優良教師,這 些講座必然是箇中翹楚。而一個人的思考趨向,會影響其作出決斷與行動,如韓水法 (1998)曾言,個人有了其認同的價值後,產生意欲與行動,因為,價值給我們的意志 和行動提供方向,人們的行動是被賦予有意義的、內在的精神活動,在生活中實際地 實踐著價值。故而本文除研究優良教師知識管理現況,更希冀探求優良教師思考趨 向,幫助老師對照自己的思考趨向,調整其中的差異。

都會區教師資源豐富,容易邀請到人氣獎座,相較於一般鄉鎮而言甚至偏遠地 區,不僅資訊發達,參加研習便利選擇亦多。基於知識分享的效益而言,講座願意分 享自己的教學菁華,大多也是基於對教育的熱愛與熱忱,若用同樣的時間,有更多老 師受益,相對的也會有更多的學生受惠,然放眼台灣的小學環境,除都會區的小學有 這樣的地利之便外,其餘學校要有機會獲得這樣的資源更是艱辛。

教學現場形形色色的教師皆有,經由時間及經驗的焠鍊,各有各的教育哲學與教 學型態,當中教學有效能,辦事有效率,生活打理得有條理有情趣的的教師,大有人 在;而花好久的時間在教學工作,也花很多時間留在學校,總把自己搞得很忙,教學 效能卻一直無法有效提升,忙到頭來卻是~事業空、家庭空、健康也空,這樣的教師 也時有所聞。或許這些例子是極端的對比,大部分的老師應該都屬於常態分配的中間 值,然而,魔鬼藏在細節裡,彼此卻不知道中間教學效能的落差關鍵何在,究竟對方 在面對教育時,想些什麼?做些什麼?用什麼時間做?做到怎樣的程度?綜觀國小教 師研習,能帶給老師教學方法上的精進,可以增進班級經營及學生輔導的技巧,卻不 知道自身與優良教師的差距應該如何具體改進。在教改、教師評鑑分級制等等因素的 推波助瀾下,教師痛苦指數節節升高的同時,外界加諸在老師身上的期待與壓力,已 不可同日而語,教師專業發展的路途勢必展開,教師如何厚植自身能力,提升自我價 值與不可取代性,成為老師當前重要的課題,單打獨鬥的方式已不合時宜,故此,興 起了進一步了解優良教師的念頭,藉由探討優良教師的知識管理情形,幫助教師檢視 自己的知識管理模式,從中以為典範調整自己之管理狀況,讓教學能更優游自得。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在了解國小優良教師的知識管理現況及探究國小優良教師的知識管 理策略與促進因素,研究目的如下:

1. 探討國民小學優良教師知識管理現況。

2.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優良教師,其知識管理之差異情形。

3. 探討國小優良教師知識管理策略及促進因素。

4. 提出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行政、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就研究樣本而言

本研究樣本,以公立國小實際參與教學,因教學高效能而受邀分享教學研習之教 師50位為研究對象,未包含其他定義之優良教師及校長。因時間與經費之限制,難以 作大規模研究。

二、就研究時間而言

本研究之文獻資料以1987年後出版之文獻為主;實證部份,則以101學年度國民 小學優良教師的知識管理之概況資料為主。

三、就研究方法而言

本研究採立意抽樣問卷調查,利用量化問卷輔以半開放式問卷題項調查分析,以 求得受訪者之深入意見,雖發送問卷前,已先用e-mail方式徵詢填答意願後,方鎖定 填答對象,事後針對填答不完全者,也以e-mail方式洽詢填答者之補充意見,唯填寫 問卷時仍可能因個人主觀因素流於片面的認知、偽裝或防衛的填答方式,亦可能造成 研究結果失真。推論時亦要注意此限制。

影響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尚有其他諸多因素,本研究僅就優良教師對於知識 管理五層面內容以半開放式問卷做進一步探討,推論也僅以此為限。建議研究者可輔

(15)

以訪談等質性研究做進一步論證。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在了解國民小學優良教師知識管理之現況模式,茲就國民小學教師、優 良教師、教師知識管理名詞給予界定。

1. 國民小學教師

本研究所稱之國民小學教師,係指符合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12 條之資格,目前 任教於我國國民教育前六年階段由政府辦理的教育機構,不包括私人興辦以及非學校 型態的實驗教育之正式教師。

2. 優良教師

本研究所指優良教師,係指任教於公立國民小學,實際參與教學工作,因教學高 效能而受邀分享教學研習之教師。包括教師兼主任、教師兼組長及教師,不包括校長。

3. 教師知識管理

國小優良教師知識管理係指優良教師為提升教學效能,所進行之知識獲取、知識 的儲存、知識的分享、知識的應用及知識的創新等過程。茲分述如下:

(1) 知識獲取

指教師經由內在或外在不同的管道及方式得到的知識。

(2) 知識儲存

指教師將獲取的知識,透過統整、分類,將知識以各種形式保存下來。

(3) 知識應用

指教師將獲取的知識實踐於教學工作中。

(4) 知識分享

指教師將教學相關知識,舉凡班級經營、親師溝通、課程設計、教學理念、

教學檔案等,透過各種的管道或形式,同他人進行知識的傳遞與交流。

(5) 知識創新

指教師將舊有知識經過自我反省、同儕學習、專業分享或行動研究等,創造 出異於以往的知識,並將其形成教學的材料、課程。

4. 教師知識管理策略與促進因素

(16)

指教師進行知識管理策略時,將各層面之時間規劃的部分作討論。

(2) 同儕互動

指教師進行知識管理策略時,與學校同事之互動。

(3) 專業成長

抽取知識管理策略中之知識獲取策略及促進要素列入專業成長進行探討。

(4) 思考趨向

指教師進行知識管理策略時,對於知識分享之思考與觀點。

(5) 知識處理模式

抽取知識管理中之知識儲存、知識應用、知識分享、知識創新等管理策略與 促進要素為討論範疇。

第五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確定研究主題後,訂立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並確認研究方法與步驟,針 對研究動機、目的與研究方法、步驟進行文獻蒐集探討,建立理論基礎。再根據文獻 探討歸納分析,編製調查問卷及審題,發予符合本研究定義之優良教師,收集實徵資 料進行統計作為分析討論的依據,藉以了解優良教師知識管理的現況與促進其知識管 理策略之因素,最後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歸納研究發現,以提出具體建議,相關流程 如圖1所示。茲將研究流程分述如下:

(17)

圖1 研究流程

一、研究問題之確立

產生研究動機之後進一步確立研究目的,針對研究問題與名詞加以釋義,並確立 研究方法與步驟。以上述研究內容同時進行相關文獻資料之蒐集與探討,以確定研究 方向。

二、文獻探討建構理論基礎

透過文獻探討,歸納建構教師知識管理內涵,將資料歸納統整作為後續研究方法 之理論根據。

三、編製問卷

由文獻探討中提取預試問卷內容,編製「國民小學優良教師知識管理調查問卷」。

四、預試問卷與分析討論

確定研究主題

國民小學優良教師知識管理之研究

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 研究方法與步驟 研究動機與目的

文獻蒐集與探討 問卷設計及專家審題

實施正式問卷調查 統計、分析與討論 提出結論與建議

(18)

藉由問卷調查進行研究假設之驗證。經由預試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刪除不適 題項後,據以編成正式問卷。調查問卷回收後,經電腦統計工具SPSS12.0 處理資料,

並對所得結果加以分析、討論。

五、實施正式問卷調查

研究報告依據文獻探討及問卷調查的結果,撰寫本研究結論,並提出建議。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依所研究主題之內涵共分三節,第一節何謂優良教師,內容探討優良教師的

特質、優良教師及教師知識管理之相關研究。第二節為教師知識管理之意涵,內容分 析知識是什麼、教師知識、知識管理與教師知識管理之意涵。第三節為教師知識管理 策略與促進因素,內容探究教師知識管理時間規劃及教師知識管理思考趨向探討之必 要性。

第一節 何謂優良教師

愛爾蘭詩人葉慈曾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從事教師工 作,由初任教師到資深教師的歷程中,經歷歲月淬煉,有些老師自始至終充其量是為 經師;在春風化雨的日子中能更進一步的老師,會帶給學生學習的快樂;而能在學生 心中點上一把火,燃燒學習的熱情者,具有怎樣的特質?在教學上具有怎樣的表現?

本節將就以下三方面進行探討:

1. 優良教師的特質 2. 優良教師之相關研究 3. 教師知識管理之相關研究

一、優良教師的特質

優良教師有許多別稱,或稱優秀教師、卓越教師等,在定義上有其異同之處,就 字面上之精神而言,教育部國語辭典對「優良」於的定義為:優秀美好。「優秀」的 定義則為:才能傑出,超出眾人。「卓越」則為:非常優秀,超出常人。

葉蕙芬(2009)認為,優良教師素質為「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在專業知識、專業能

力、專業道德、人格特質、通識素養等各個方面都能有卓越的表現,而受到肯定。」

Tobim and Fraser (1990)在卓越教師的個案研究中指出卓越教師是根據一套「卓 越」基準提名及審定而來。

張秀敏(1995)認為優良教師的三個規準是全班大多數學生上課很認真,學生很少 違規行為及教學績效不錯。

(20)

網 站 (http://www.wretch.cc/blog/beauty4life/16240446) 引述 ,入 選美 國教 師名 人 堂,被許多機構評選為美國頂級教師的阿蘭.保羅.哈斯克維茨撰文分析了優秀教師 最顯著的11個特徵:

1. 永不自滿

優秀教師對於自己的知識基礎永遠不滿足,趨使自己成為終身的學習者,而最好 的教師是永遠的學生。

2. 高期待,嚴要求

優秀教師對於學生的學習表現給與高標準、嚴要求的期待與作為,定利學生突破 的標的卻非不切實際的標準,讓學生由過程中獲得自我肯定,建立成就感,使其更有 自信,進而自立並不自滿自傲。

3. 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

優秀教師在教室中扮演引導及監控的角色,以學生為學習中心,引導學生面對問 題時學習如何面對及改善,在適當時刻給予糾正與補救。立促學生深入理解和學習習 慣的養成,把學生培養成獨立的學習者。

4. 知識淵博且了解學生

優秀教師精通所教的學科架構和內涵,對學科知識有能力進行各種拆解、重組、

簡化、個性化等,對於教學除了付出努力,還付出激情。並且能夠理解不喜歡本學科 的學生,有計劃地變換籌現知識的方式,以解決學生興趣缺缺的問題。

5. 有洞察力

優秀教師對學生的作業能不間斷並進行快速、準確的評估,己與學生必要的指 導,使其取得較大的進步。對於學生新穎的想法賦予證明的期待,並看重學生的推理 過程。通過評估,知道學生和自己何處尚需改進。

6. 有幽默感

優校教師有很強的幽默感。和學生開玩笑,也接受玩笑,不擔心自己成為大家的 笑柄。優秀教師為促進教學成效,積極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而無所顧忌。

7. 有靈活性

優秀的教師會尋求社會資源,或利用自己的社會關係促進學生的學習。諸如請嘉 賓演講、募款、展示學生作品等。隨時掌握教育的契機,當學生表現出對某事物的興 趣,便利用這個機會來激勵他們的學習。優秀的教師不靠教學計畫來上課,而是隨時

(21)

於課堂上捕捉更有激勵性的導引線索。

8. 辦法多樣

優秀的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他們能把不同學科的課整合起來 上,引導學生寫研究論文,創作詩歌或美術作品,甚至把體育做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

教學行家通過各式各樣的途徑為學生追求卓越創造條件。

9. 精益求精

優秀的教師為孩子現在及未來之需要,總是敦促學生爭取最好的效果,精益求 精,不接受藉口,也不會敷衍了事。因此,他們不是最寬容的教師。要使下一代有教 養,便要求教師有此特徵。心智的訓練是教師育之本質上,最好的教師,即是持有培 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恰當標準的教師。

10. 不循規蹈矩

優秀的教師讓學生對每一天的教學感到新鮮及期待,讓學生感到被挑戰。優秀的 教師會穿套裝上課,給學生觀看錄像,帶他們到圖書館,要求他們完成研究項目,相 互布置、批改作業,發明在課間玩的遊戲。他們不會讓學生度過相同的兩天。

11. 溝通能力高超

優秀教師的所有特徵都與激勵學生學習有關,而其中最重要的特徵,是高超的溝 通能力。

許芳菊(2011)認為二十一世紀老師需要以下四種轉型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1. 提供客製化的學習(customised learning)

學習科學(learning science)發現,當學生處在與他認知能力相當的環境中,他的 學習效果最好。

2. 運用多元化的知識來源(diverse knowledge sources)

二十一世紀,知識已不再由老師壟斷,學生可從各方面,特別是網絡獲得。所以 老師的工作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更要能引導學生活用各種學習資源。

3. 創造團隊合作學習的機會(collaborative group learning)

學習科學的研究指出:「有效學習不再只是透過埋頭苦讀。大腦科學發現,互動 合作、協調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建構起知識。」

4. 提供深度評量(assessment for deeper understanding)

好的評量應重視學生對知識深度的了解,而非資訊、知識的儲存量。評量的方式

(22)

除了傳統的標準測驗,應該透過大量的實做分享、專題報告、小組合作、專案成 果分享來呈現。

林美玲(1995)將優良教師的特質分別以發展階段及文化層面二方面進行探討。

1. 優良教師之發展階段有:

(1) 專門學科模式的教師是授業解惑者。

(2) 人格特質因素模式的教師是傳道者、人格促進者、關懷者。

(3) 教學設計模式的教師注重學生知、情、意各方面之發展,並系統地促進學生 的成就。

2. 優良教師的文化層面而言:

(1) 優良教師是具有「學術的愛」、「教學的愛」、「學生的愛」「關懷的愛」。

(2) 中國的優良教師是藝術家。

(3) 英國的優良教師是超人。

(4) 美國的優良教師是有技巧的表現者。

(5) 以色列的優良教師是國家的創造者。

(6) 挪威的優良教師是關懷者及教科書的闡釋者。

教育場域中,教學是最重要之骨幹,教師以深厚的學科知識、人文關懷、兼顧學 童發展、快速掌握不同學生學習基準點及優勢能力,施予適當的教學策略及技巧,開 發學生所能發揮的最大能力,使學生從歷程中獲得突破自我之成就感,建立自信,此 為良好之教學循環。高度的教學效能,隨著時間,在同事、長官等之間自然形成口碑,

優良教師即具像呈現。根據以上專家學者之研究及意見,本研究定義優良教師為「實 際參與教學工作,因教學高效能而受邀分享教學研習之教師」。

二、優良教師之相關研究

於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以「優良教師」為關鍵詞搜尋,依研究年代來看,自 2000年至2010年,相關論文共計16份。分別為2000年1份、2001年1份、2006年3份、

2007年4份、2009年3份、2010年4份。資料分陳如表1。

以研究樣本階段來看,共1份研究幼稚園、7份國小、3份國中、2份高中、1份幼 稚園至高中職、2份大學。以研究方法來看,共計5份以量化方式,11份以質性研究來 進行。

(23)

表1

優良教師相關研究表~依年代排列

序號 年代 作者 論文名稱

研究 樣本 階段

研究 方法 1 2000 侯念佐 國中學生心目中優良教師特質之探討----以漫畫

麻辣教師 GTO 為參照 國中 質性 2 2001 張倍禎 大學教學優良教師評量指標研究-以淡江大學

為例 大學 質性

3 2006 柳嘉雯 一位大學優良教師的教育實踐—女研究生與主

角的共同敘說 大學 質性

4 2006 張婌愉 資優教育教學設計競賽優良教師人格特質與教

學生涯之研究 國中 質性

5 2006 林湘怡 一位優良幼教師的專業成長故事 幼稚

園 質性 6 2007 吳姿穎 高中歷史科資深優良教師教學經驗分析--以

教學信念為主軸 高中 質性

7 2007 詹傑森 國小高年級教師代幣制度運用策略與理念之探

討研究 國小 質性

8 2007 林定蔚 教育部教學卓越獎教師人格特質與創新教學關 係之研究

幼稚 園-高

中職

量化

9 2007 黃雅靖

國小資深優良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教師數學教 學專業知能成長之個案研究:以三階段輔導模 式為策略

國小 質性

10 2009 葉蕙芬 國小優良教師素質指標建構與實證之研究 國小 量化 11 2009 陳珮瑜 隱藏在黑光背後的執著~一位特殊優良教師綜

合活動領域創新教學之研究 國小 質性 12 2009 吳丞聆 優秀教師人格特質之分析研究--以三位教師作

家為例 國小 質性

13 2010 黃貞美 運用模糊分析層級程序法於國小優良教師評選

之研究 國小 量化

14 2010 王玉珍 國中優良導師班級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 國中 質性 15 2010 翁世超 國小師生對優良教師素質看法之研究 國小 量化 16 2010 王麗雯 用層級分析法於高中優良教師之評選 高中 量化

(24)

三、教師知識管理之相關研究

於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以「教師知識管理」為關鍵詞搜尋,研究年代自2002 年至2012年,相關論文共計36份,資料如表2。

表2

教師知識管理相關研究~依年代排列

號 年代 作者 論文名稱 研究樣

本階段 研究 方法 1 2002 俞國華 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專業成長之研究 國小 量化 2 2002 高義展 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學習型態、專業成長與專業

表現關係之研究 國小 量化

3 2003 王建智 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小 量化 4 2003 王世英 我國高級職業學校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評鑑之研究 高職 量化

5 2003 江政福 國中生活科技實習教師知識管理平台系統發展研究 國中 平台 建置 暨分 析 6 2004 邱志鑫 國民中學教師知識管理認知與教師效能相關研究 國中 量化 7 2005 黃景文 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情緒管理之研究 國小 量化 8 2005 林俊杰 桃、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知識

管理相關之研究 國中 量化

9 2005 洪有順 高中教師知識管理行為與教學行為的相關分析 高中 量化 10 2007 許翠珠 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

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小 量化

11 2007 徐昌男 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知識管理效能之研究 國小 量化 12 2007 林世美 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型態關係之研究 國中 量化 13 2007 廖釧如 國小特殊教育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 國小 量化 14 2008 韋秀英 臺東縣國民小學學校行政科技化與教師知識管理之

研究 國小 量化

15 2008 陳泰佑 整合標籤機制之教師知識管理系統的建置與行為分

析 國中

平台 建置 暨分 析 16 2008 陳秀玉 馬祖地區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普查研究 國小-

高中 量化 17 2008 徐文星 臺北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

究 國中 量化

18 2009 鐘鎮郎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國小 量化

(25)

表2

教師知識管理相關研究~依年代排列

號 年代 作者 論文名稱 研究樣

本階段 研究 方法 19 2009 李國甄 幼稚園園長轉型領導對教師知識管理與創意教學表

現之研究 幼稚園 量化

20 2009 李碧桑 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之重要度與滿意度之分析--以

苗栗縣小學為例 國小 量化

21 2009 蔡宗勳 教學檔案資訊化提升國小教師知識管理之研究-以臺

北市為例 國小 量化

22 2009 陳裕強 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

究 國小 量化

23 2009 汪春玲 澎湖縣國民中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關

係之研究 國中 量化

24 2010 曾瓊慧 臺中縣生活課程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創新之相關研

究 國小 量化

25 2010 蔡鳳旻 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對教學策略影響之研究 國小 量化 26 2010 林勝聰 臺北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知識管理與工作績效

之研究 國小 量化

27 2010 蔡義德 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

究 國小 量化

28 2010 吳明雄 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學

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小 量化

29 2011 黃于哲 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策略、教師知識管理與

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小 量化

30 2011 謝哲璋 建置特殊教育教師知識管理平台之行動研究 國中 平台 建置 31 2011 林慧欣 高中教師知識管理、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 高中 量化 32 2011 賴怡君 國民中學教師知識管理素養與專業發展知能相關之

研究 國中 量化

33 2011 李怡倩 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

研究 國小 量化

34 2012 郭麗芬 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組織效能關係之

研究 國小 量化

35 2012 吳季如 臺中巿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

究 國小 量化

36 2012 張瑞芳 臺中市國小英語教師知識管理與創意教學自我效能

感之相關研究 國小 量化

(26)

以研究樣本階段來看,共1份研究幼稚園、22份國小、9份國中、3份高中職、1 份國小至高中職。以研究方法來看,共33份為量化方式,3份為平台建置。以研究內 涵來看,大多屬於教師個人知識管理為範疇。在教師分類上有:1. 不分類2. 特殊教 師3. 生活課程教師4. 兼任行政教師5. 英語教師6. 體育教師等。

屬於本研究所設定之優良教師類別,則無相關資料,本主題具有研究之必要及價 值。

第二節 教師知識管理之意涵

知識範疇為何?資訊、資料與知識之間具有怎樣的關聯性?知識建構與應用透過

歷程為何?以上將是本節首先探討的重點。經過對知識架構之了解後,討論教師知識 的分類及意涵。接續聚焦教師知識範圍,並探究知識管理起源、意涵及分類。最後依 本研究知識管理分類五層面,分別討論教師知識管理之內涵。

一、 知識是什麼

根據教育部編國語辭典定義,知識為「人在學習、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學問、經 驗」。而牛津大辭典則定義為「人藉由教育或經驗獲得的理解、資訊或技能」。

趙定宇(2001)認為知識存在企業日常運作中,以資料、資訊、經驗、抽象的觀念、

標準作業程序、系統化的文件、具體的技術等方式呈現,並且具有提昇績效、問題解 決等功能。

俞國華(2001)認為知識乃個體經由與環境互動後,所累積出來的一種「知」的狀 態,其具有隨時間或地點變動的可能性,且不易經由符號傳達。從知識定義在必須由

「人」所擁有這點,其認為或許只有「隱性知識」稱得上是知識,而對於「顯性知識」

而言,不管內容再怎麼豐富,也只能稱得上是「資訊」而已。如果沒有做到將資訊轉 化為個人知識與智慧,「顯性知識」再多都無法增進組織及個人的效能。

楊頌平(2005)認為資料只是數據與事實的堆積,其本身並不具意義,而資料在被 賦予關聯性與目標之後,就成了資訊,當人們將所擁有的資訊付諸行動時,知識於焉 產生,如圖2所示。

(27)

劉勇炫(2009)認為知識就是個人對於資訊的學習,輔以經驗價值認知後,所形成 對事件判斷處理能力,並據以形成新的經驗。

鐘鎮郎(2010)將知識定義為,知識是透過資料的蒐集、儲存與整理,轉化為有用 的資訊,經由人類智慧的統整、分析、歸納與價值判斷,產出有用的、創新的知識,

以協助個人或組織解決問題與生活適應的能力。

田慧敏(2011)認為知識通常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指組織內的有形及無形知識;另 一類是針對個人心智狀態不斷改變的動態過程而產生新知識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 是非常抽象、複雜、高度心智的運作,運作過程中包含個人信念、感官經驗、認知學 習、外在環境的刺激,所以知識的範圍已超越在組織內的結構化資料,而是我們要探 究人類心理學、醫學、教育學領域更高層次複雜的心智運作活動。

田慧敏(2011)提出,根據圖3所示,就組織而言,知識可以文字型態,被人用文 字記錄的方式儲存在文件以及利用電腦科技工具儲存在系統中;就個人來說,知識蘊 含於個人日常例行工作、過程,是為處理新情境的能力,人在組織中工作,知識會透 過人與組織、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團體之間所產生的一種動態互動及產品的人文 過程,這是一種高階的心智歷程及所產生各種複雜活動的運作。

資料 賦予意義 資訊 思考轉化 知識 實際行動 目標

智慧 圖 2 資料、資訊、知識與智慧關係圖

資料來源:國民小學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與其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楊頌平,2005,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28)

二、小結

知識的形成在於人類將生活中的各項資料或資訊、透過吸收、擷取、轉化、分析、

省思、重構等歷程形成個人知識,將知識以有形或無形的方式儲存起來,遇到生活中 需要使用之情境時,將知識應用於問題解決。組織內,集結眾人的知識,聚合起來即 為組織知識。

知識蘊含在日常例行工 作、過程 處理新情境的能力

組織

知識存在文件和 儲存系統中 動態及產品的人文過程

圖 3 知識在組織及個人的動態互動及產品的人文過程

資料來源:國民小學知識管理促動要素與流程之個案研究,田慧敏,2011,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

個人求真目標

(29)

圖 4 個人知識建構及應用歷程

資料 資訊

吸收

擷取

分析 轉化 儲 存

個人知識 省

思 重

應 用

問題解決 資

資 訊

資 料

資 訊

三、教師知識之意涵

Shulman(1987)將教師知識的分為七大類,分述如下(轉引自楊頌平,2005):

1. 學科內容知識(content knowledge):

指的是教學活動中所包含的知識內容,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協助學生學習學科 知識的內容。

2. 一般學科知識(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

含一般教育知識與教材教法方面的知識,其它學科知識有助於教師將主要的學科 知識轉換成為學生較容易理解的形式,藉以協助學生學習。

3. 課程知識(curriculum knowledge):

教師對教材設計和課程安排的理解與掌握,包括課程理論、教科書、教師手冊、

實驗指引等內容知識。

4. 學習者的各項特質及其學習活動過程的知識:

指的是教師應具備了解學生興趣、需求及優缺點之知識。教師對於學生學習的過 程知識,建立於皮亞傑、蓋聶或布魯納的學習理論上,或教師個人以往經驗累積而成 的學習理論上。

(30)

5. 教師周遭環境知識:

是指教師對於學習情境的知識。此學習情境涵蓋教室、學校、社區、家庭、國家 等均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教師的教學工作成效。

6. 教學目標知識:

指的是集合教育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形式的知識,此類知識可指導教師進行 教學活動。

7. 教師自我知識:

指的是教師所扮演的角色而言。教師的角色會受到社會文化及個人理想的影響而 形成,同時亦會影響教師的教學行為。

在上述的這七類知識中,Shulman認為學科教學知識最為重要,其融合了學科知 識以及教學法的知識,亦即教師同時考慮教材、教法、及學生特性等因素,經過組織、

展示與修正,以進行教學。

黃榆婷(2007)曾提及Shulman(1987)對於教師知識的來源,分為以下四類:

1. 學科領域上的學術成就(scholarship in content disciplines):

即學生在此學科中所要學的知識內容與技能。Shulman認為這類知識建立在 (1) 學科領域內的文獻研究

(2) 學科領域內的歷史、哲學等之研究。

教師對於學科的內涵、架構、歷史沿革與發展歷程深入了解後,在教材內容之選 取才能有所依歸,建立一套適合教授學生的知識鷹架,也才能發展出上述的素養。

2. 教育的材料與結構(educational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為了達到學校的教育目標,發展出教導和學習方面的教學材料和教育結構。包 括:課程、測驗、科層體制的學校機構、教師的組織、政府教育機關、管理和經費的 規定等等。

3. 正式的教育領域學術成就(formal educational scholarship):

這些學術研究的目的在於瞭解學校教育、教與學的過程。研究項目包括教學、人 類發展、學習,和以哲學、倫理學為基礎的教育實徵研究。這些對教師的影響,在於 能幫助其擴展對教育的看法和優良的教學典範,並影響教師的教育理念。

4. 實踐的智慧(wisdom of practice):

這是指引教師教學實務或反省之準則,即是教師在實際教學所累積的工作經驗

(31)

中,將運用實踐的智慧自行得到的一些教學原則、慣例、有效的方法加以收集、分析、

整理,配合既有的專業知識與能力,進一步加以歸納、分析、組織、轉化、系統化而 成一種教學知識的能力。

俞國華(2002)將教師知識分類為:1. 自我知識2. 情境知識3. 課程知識4. 學生知 識5. 學科知識6. 一般教學知識7. 學科教學知識。陳美玉(2002)指出,教師個人知識 具有高度的經驗性、脈絡性與內隱性,因此為了提昇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師專業主體性 的確認,特別需要透過外顯化與理性化的努力,才能使此種看似龐雜、無價的內隱知 識,得到系統性的整理,以增進其流通性與可接近性。

Tamir(1991)認為教師專業知識可分為下面六類(轉引自楊頌平,2005):

1. 一般的博雅知識

2. 個人表現的知識:是指對自己在教室中表現的理解。

3. 學科內容知識

4. 一般教學知識:包含四方面知識與技能:學生學習理論的知識(學生)、課程理 論的知識(課程)、教學班級經營策略的知識(教學),以及有關各測驗評量的 知識(評鑑)。

5. 學科教學知識:包含四方面知識與技能:對學生之概念即錯誤概念等知識(學生)、

學科課程的縱貫理解(課程)、安排計畫及實施教學活動的知識(教學),以及 有關測驗本質及應用目的之理解的知識(評鑑)。

6. 教學的專業基礎:指教師所持有關於教育專業的各項基礎知識,使其能具有較寬 廣的視野及觀點。

Tamir的知識分類方式,比其他學者更強調技能的部分,其主要是根據「命題知 識」事實的認知與「程序性知識」技能認知的區分,分為學科教學知識及學科教學技 能,並進一步說明「知識」能以講述、書本、圖片、影片等方法來獲得,但「技能」

只能藉由直接的經驗而獲得。

Grossmanu(1994)認為教學工作與其他職業最主要的差異,在於教師知識的特殊 性,其分類教師知識的方式如下(轉引自楊頌平,2005):

1. 內容知識:包含學科知識及學科教學知識。

2. 學習者與學習的知識:包含學習理論的知識、學生的身心特性和認知發展、動機 理論及運用,以及學生的背景(如種族、社經地位與性別等差異)。

(32)

3. 一般教學知識:包含班級組織及管理的知識,以及一般普通的教學方法。

4. 課程知識:包含課程發展的過程,以及學校各課程間橫向、跨年級課程間縱向的 知識。

5. 情境脈絡知識:包含環繞教師工作的各種情境,例如學校、學區、學生來自的家 庭、社區與縣市、甚至擴充至整個國家。

6. 自我的知識:包含教師個人價值觀、意向、優缺點、教育哲學的觀點、對學生的 期望以及教學的目的等知識。

單文經(1990)認為教師的知識,應該包括一般的教育專業知識,以及與教材有關 的的專業知識兩部份(轉引自楊頌平,2005):

1. 一般的教育專業知識:一般的教育專業知識是指與教學內容無直接相關的知識,

又可分為四部份:

(1) 一般教學的知識:指教室管理及組織的策略等涵蓋範圍較廣的原理原則。

(2) 教育目的的知識:指有關教育宗旨、理想、價值、目的等知識 ,以及其哲學 與歷史的背景。

(3) 學生身心發展的知識:指有關學生身心發展特性的了解,特別是學生認知能 力的發展,及如何激勵學生學習動機的心理因素等知識。

(4) 教育脈絡的知識:指教育運作的社會及文化背景,乃至教育的政治、財政與 經費運作的情況等,有關教育的概論性知識。

2. 與教材有關的專業知識:與教材有關的專業知識是指與教師在教學時所需處理的 教學內容有關的知識。又可分為三部份:

(1) 教材內容的知識:是指教師所要教的教材內容本身。不同的教材領域有不同 的知識結構。

(2) 教材教法的知識:是指融會教材與教法於一爐的知識。它超越教材知識的本 身,以最能表徵該學科知識的形式出現。

(3) 課程知識:應包括教師進行教學所需的教學資源,如不同版本的教科書等,

並能有效的運用。教師對學生目前所接受的課程,做縱橫兩面的理解。橫面的 課程知識,是指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在同一時間內所學習其他各科的內容,以便 在教學上作橫向的貫通。縱面的課程知識,則是指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在同一學 科的內容上,過去曾經以及未來要學的教材主題及概念,以便在教學上作縱面

(33)

的銜接。

單文經(1990)對教師知識的分類方式,主要的特色是取決於是否涉及教材,與教 材無關的一般教育專業知識,是所有教師都應該持有的知識,而涉及教材的知識,則 因各別教師任教年級、科目內容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楊頌平(2005)將教師之專業知識分為:學科知識、一般知識、專業教學知識以及 專業教育理念四種,以下茲說明此四種教師專業知識之意涵:

1. 學科知識

指的是對各學科的概念;如學科的認識與理解、教材組織與內容結構、學科的特 性,以及科際整合知識與能力。

2. 一般知識

除了一般生活科技與行為知能之外,尚包括人際關係與溝通表達能力、問題解決 與實踐能力、創造思考能力、反省與批判能力。

3. 專業教學知識

包括一般課程知識、教學知識、學科教學知識、學習者心理與認知發展知識、教 學評量與測驗、教學媒體、教學的倫理與道德、兒童心理輔導的理論與技術、教育環 境脈絡的知能、教育現況的理解與分析能力、班級經營與管理、教育研究方法及統計 等。

4. 專業教育理念

指的是教育及教學信念、教育及教學態度、教育行政的能力以及教師生涯與專業 發展規劃。

以下針對專家學者所提出之教師專業知識分類作表3敘述。

(34)

表3

教師專業知識之分類

提出學者 教師專業知識的分類

Shulman(1987) 1.學科內容知識 5.教師周遭環境知識 2.其它學科知識 6.教學目標知識 3.課程有關知識 7.教師自我知識

4.學習者的各項特質及其學習活動過程的知識 (轉引自陳美玉,2002)

Reynolds(1989) 1.有關學科的知識 2.有關教學理念的知識 3.有關學生與學習的知識 4.有關教室管理與經營的知識

5.有關教學的社會脈絡、政治脈絡、文化背景等知識 6.有關特殊兒童的知識

7.有關課程的知識 8.有關評量的知識

9.有關各學科特有的教學知識 10.有關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知識 11.有關數學教學的知識

12.有關人際溝通、協調合作的知識 13.有關教師的法定權利與義務之知識

14.有關教學的道德與倫理層面之知識(轉引自高義展,2002) Maynard(1989) 1.有關任教學科的知識

2.有關教學理念的知識 3.有關學生與學習的知識 4.有關教室組織與經營的知識

5.有關教學的社會、政治、文化等脈絡的知識 6.有關特殊兒童的知識

7.有關課程的知識 8.有關評量的知識

(35)

(續)

表3

教師專業知識之分類

提出學者 教師專業知識的分類 9.有關各學科特有的知識 10.有關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知識 11.有關人際溝通、協調合作的知識 12.有關教師法定權利義務的知識

13.有關教學道德與倫理的知識 (轉引自陳美玉,2002) 單文經(1990) 1.一般的教育專業知識

(1) 一般教學的知識 (2) 教育目的的知識 (3) 學生身心發展的知識 (4) 教育脈絡的知識 2.與教材有關的專業知識 (1) 教材內容的知識 (2)教材教法的知識

(3)課程知識(轉引自楊頌平,2005) Tamir(1991) 1.一般的博雅知識 4.一般教學知識

2.個人表現的知識 5.學科教學知識

3.學科內容知識 6.教學的專業基礎(轉引自陳美玉,2002) Smith&

Neale(1991)

1.實質的學科內容知識 2.教學的學科內容知識

3.關於教學與學習的理念取向

4.有關教材組織與活動管理的教學知識 (轉引自陳美玉,2002)

Grossmanu(1994) 1.內容知識 4.課程知識 2.學習者與學習的知識 5.情境脈絡知識

3.一般教學知識 6.自我的知識(轉引自陳美玉,2002) 饒見維(1996) 1.教師通用知能 3.教育專業知能

2.學科知能 4.教育專業精神(轉引自楊頌平,2005)

(36)

(續)

表3

教師專業知識之分類

提出學者 教師專業知識的分類

簡紅珠(1997) 1.一般教學法知識 3.學科教學知識

2.學科知識 4.情境知識(轉引自楊頌平,2005) Calderhead(1998) 1.自我的知識 5.教學法的知識

2.學科的知識 6.後設認知程序

3.學童的知識 7.學習如何教學的觀念取向 4.課程的知識 8.實務知識(轉引自陳美玉,2002)

陳美玉(1999) 1.豐富的學科知識 6.熟習各種教學方法知識理論的知識 2.課程設計的知識 7.輔導的知能

3.溝通、表達與說服的知識8.專業反省知識 4.教室觀察知識 9.行動研究知識 5.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知識 10.建構個人知識 (轉引自楊頌平,2005)

陶知仁(2001) 1.教師通識知能 3.教育專業知能 2.學科知能 4.教育專業理念 (轉引自楊頌平,2005)

俞國華(2002) 1.自我知識 5.學科知識 2.情境知識 6.一般教學知識 3.課程知識 7.學科教學知識 4.學生知識

楊頌平(2005) 1.學科知識 3.專業教學知識 2.一般知識 4.專業教育理念四種

四、知識管理之意涵

(一) 知識管理的起源

知識管理概念源自於企業界,微軟總裁比爾蓋茲於2000年的演講中陳述:「你掌

(37)

握資訊的方式,決定了輸贏。」在知識爆炸的年代,因各項資訊設備發展迅速,促進 資訊的快速流通,得以在每單位時間內掌握愈多資訊,去蕪存菁者,愈能掌握知識先 機,為企業創造高度獲利。國內外知名的知識管理密集型企業,如微軟、台積電、宏 碁集團等,正因其卓越的績效與獲利掀起一股知識管理熱潮,使得國內學術界及企業 界對於「知識管理」議題的注意與討論已漸趨熱絡(洪儒瑤,2000)。

(二) 知識管理之意涵

林海清(2002)就程序的觀點,認為知識管理即組織成員如何透過資訊萃取的過 程,來認識事物,並將其轉化為具體之實用知識,再經由制度化之清點、整理、評估、

學習、分享、運用、整合、維護及創新等過程。

吳清山(2001)表示,知識管理是一種知識收集、整理、分析、分享和創造的處理 過程,使原有的知識不斷的修正和持續產生新的知識,而且能將這些新舊知識加以保 存和累積,其有效的轉化為有系統、制度化的知識。

孫志麟(2002)指出,知識管理為個人或組織對知識資本進行管理,透過知識的取 得、組織、轉換、應用、分享與創新等一系列的活動,同時結合資訊科技,使知識不 斷產生、累積與精進,以有效增進知識資產價值的循環過程。

王建智(2003)提出,個人或組織透過一系列妥善管理知識的活動,使得個人及組 織的知識不斷增進,進而提昇知識價值的歷程。

劉勇炫(2009)認為,知識管理的意涵,在於不論個人或組織,在資訊與通訊科技 (ICT)的協助之下,可以有效的執行知識的獲取、整理、分析、儲存、分享進而轉移 內化與創新,以達成有效的決策與行動方案。知識分享就是透過資訊科技的協助,再 加上彼此的溝通交流,使得知識在個體間相互移轉,所形成的結構化過程。

鐘鎮郎(2010)之研究,認定知識管理最大的價值即是知識經由人們的儲存收集與 傳播分享,並經由完善的網路科技與資訊整合平臺的支援,借助網際網路無遠弗屆傳 輸與連結,加速提供大眾分享與建構,並轉化及創新更多有用的知識。教師知識管理 係教師經由知識取得、知識儲存、知識分享、知識應用與知識創新等處理流程,促使 新舊知識有系統的累積、精進、轉化、應用和創新的循環,進而營造學習型組織的運 作型態,以強化教師專業知能,改善教學品質及達成教學目標的歷程。

楊頌平(2005)將知識管理定義如下:知識管理係管理概念的一種,其關鍵核心為

(38)

「知識」,結合電腦資訊科技、組織文化、領導等知識管理促動因素之協助,激發組 織內外部的相關內隱與外顯知識,並配合學校運作的相關因素,以有效地加以獲取、

儲存、分享、應用以及創新的一連串循環的流程,以便組織中各種有形、無形的知識 與經驗能不斷的傳承與創新,營造學習型組織的運作型態以達成組織目標,並藉此提 昇組織整體因應外在環境變遷的能力,進而提昇組織的經營效能及成員不斷自我改造 的動力。

田慧敏(2011)歸納學者的看法,得出結論如下:

1. 如果是從程序的角度來看的話,知識管理重視的是過程及轉換,最後產出就是實 用的知識。

2. 知識管理運作流程需要透過資訊科技工具來達到對企業或個人的實質價值。

3. 就知識管理的綜合概念來說是包含多種領域的範圍,而不是單一領域;從功能來 說,最高價值就是將知識發揮到最佳創造能力,完成組織目標的使命。

張吉成(2007)認為知識工作者聰明的工作,表現在品質、創新、速度、彈性上,

形成個人特質。其次知識工作者和外部知識之間,涉及了諸項要點:

1. 知識獲取的數量 2. 知識分享的次數

3. 知識應用在工作的次數 4. 知識應用在客戶的次數

各種吸收新知識和應用新知識的互動關係,從而使知識工作者能越發聰明工作,

如圖5所示。

(39)

圖5 PDCA知識發展模式中知識工作者的聰明工作機制

資料來源:知識管理與創新,張吉成,2007,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三) 知識管理之分類

瞭解知識管理之意涵後,茲將知識管理分為組織知識管理與個人知識管理兩部分 加以探討。

1. 組織知識管理

組織分為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就盈利組織而言,Wiig(1997)表示,組織知識 管理是組織有系統且明確的探索及應用其知識資產(knowledge asset),以提升組織績 效,達成報酬最大化。組織當中需要有一套管理知識的制度或系統,引導組織建構組 織專屬的知識(陳孟修、林麗芬、吳心寧,2008)。組織內、外的資訊和人員加以整合 管理,透過領導、組織文化、資訊科技與績效管理等因素之互動,促使組織內部與外 部知識、顯性與隱性知識產生交流,並藉由組織中員對知識的取得、儲存、分享、應 用與創新等過程,進而提高組織績效與因應變動的競爭力(周錫欽,2005)。陳建志與 謝秉蓉(2008)說明,知識管理係指組織以有效的策略,透過整合系統的方式將知識加 以管理,並在適切的時機,運用科技蒐集正確的知識,傳達給組織成員,藉由知識的 獲取、清查、儲存、應用、擴散、整合與分享等方式,進而創造知識效益,讓組織成

轉化過程

創新 知識工作者

彈性

品質 速度 轉化過程

轉化過程

知識應用在固客的次數 轉化過程 知識獲取的質與量

知識應用在工作的次數 知識分享的次數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ased on a sample of 98 sixth-grade students from a prim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this study applies the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dex factors of th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A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ite supervisors of consultant companies, and professional staff in construction companies to explore th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