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

Copied!
17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都 市 設 計 審 議 結 合 生 態 城 市 概 念 之 研 究. 內 政 部 建 築 研 究 所 協 同 研 究 報 告. ( 97. ).

(2)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 之研究.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協同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 97 年 12 月.

(3)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 之研究. 研究主持人:李玉生 協同主持人:何友鋒 研. 究. 員:吳靜宜. 研 究 助 理 :王小琿 曾益賢.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協同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 97 年 12 月.

(4)

(5) 目次. 目次 目次…………………………………………………………Ⅰ 表次…………………………………………………………Ⅲ 圖次…………………………………………………………Ⅴ 摘要…………………………………………………………Ⅶ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4. 生態城市………………………………………… 7 第一節. 生態城市發展緣起…………………… 7. 第二節. 生態城市的理念………………………10. 第三節. 生態城市發展與類型…………………13. 第四節. 生態城市評估指標與都市規劃原則…14. 台灣現行都市設計課題與對策…………………17 第一節. 現行都市設計審議項目評析…………17. 第二節. 都市設計課題與對策…………………29. 第三節. 建立都市生態系統之必要性…………35. 生態城市與都市設計……………………………39 第一節. 生態城市都市設計……………………39. 第二節. 國外生態城市都市設計案例分析……40. 第三節. 各國生態城市都市設計項目比較……52. 第四節. 各國都市設計審議流程比較…………55. 第五節. 生態城市都市設計原則………………63. 生態城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體系建構…………69. I.

(6)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第一節. 生態城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初擬……69. 第二節. 生態城市都市設計項目篩選…………69. 第三節. 生態城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體系建構…79. 第四節. 現行都市設計審議與生態城市都市審 議之內容………………………………81. 第六章. 第七章. 都市設計審議制度修訂建議……………………85 第一節. 審議組織修訂…………………………85. 第二節. 審議程序修訂…………………………86. 第三節. 審議規範修訂…………………………88.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103. 第三節. 後續研究方向 ………………………104. 附錄一、生態城市理念與定義表 ……………………107 附錄二、生態城市發展概況表 ………………………109 附錄三、生態城市指標內容表 ………………………117 附錄四、台灣地區都市設計審議制度與流程 ………121 附錄五、模糊德爾菲專家問卷 ………………………129 附錄六、相關分析檢測表 ……………………………141 附錄七、因素分析相關矩陣表 ………………………143 附錄八、相關審查會議紀錄回應 ……………………145 附錄九、專家座談會會議紀錄與回應 ………………149 參考書目 …………………………………………………151. II.

(7) 表次. 表次 表 2-1 國內外「生態城市」推動歷程重要會議與論壇 報告……………………………………………… 9 表 3-1. 台北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彙整表………………18. 表 3-2. 新竹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彙整表………………19. 表 3-3. 台中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彙整表………………20. 表 3-4. 台南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彙整表………………21. 表 3-5. 高雄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彙整表………………22. 表 3-6. 新營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彙整表………………24. 表 3-7 台灣地區縣市都市設計審議類別與原則比較表…24 表 3-8 台灣地區各縣市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委員資歷 背景表……………………………………………27 表 3-9. 台灣地區都市設計在生態城市發展上之問題…29. 表 4-1. 都會型生態城市與台灣地區城市之比較表……52. 表 4-2. 區域型生態城市與台灣地區城市之比較表……53. 表 4-3. 地方型生態城市與台灣地區城市之比較表……54. 表 4-4. 都市設計審議制度比較表………………………60. 表 4-5. 生態城市設計與傳統城市設計對照表…………63. 表 4-6. 生態城市都市設計原則歸納表…………………67. 表 5-1. 模糊德爾菲法評估因子各項數據列表…………75. 表 5-2. 審議類別對照表…………………………………83. 表 6-1. 綠覆率、植栽種類選擇性質及設置原則表……92. 表 6-2. 具爭議性的樹種表………………………………93. 表 6-3. 綠覆面之計算表…………………………………97. III.

(8)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表 6-4. IV. 植栽覆土層厚度表………………………………97.

(9) 圖次. 圖次 圖 1-1. 研究流程架構圖………………………………… 6. 圖 2-1 Register 所描述的生態城市概念示意圖………11 圖 2-2. 生態城市內涵關係示意圖………………………14. 圖 3-1 生態城市建設與現行都市設計管制項目關係 圖…………………………………………………28 圖 3-2 台北市永續發展之環境、社會與經濟關係意 象圖………………………………………………32 圖 3-3. 台北市永續發展願景之研定構想圖……………32. 圖 3-4. 城市生態系統示意圖……………………………37. 圖 3-5. 城市複合生態體系結構功能示意圖……………38. 圖 4-1 Curitiba 交通系統示意圖………………………41 圖 4-2 Curitiba 街道示意照片…………………………42 圖 4-3 Curitiba 市區鳥瞰示意照片……………………42 圖 4-4 Curitiba 交通系統節點示意照片………………42 圖 4-5 Curitiba 住宅區示意照片………………………42 圖 4-6. 新加坡街道綠化示意照片………………………44. 圖 4-7. 新加坡人行天橋綠化示意照片…………………44. 圖 4-8. 富山市鳥瞰示意照片……………………………45. 圖 4-9. 富山市街道示意照片……………………………45. 圖 4-10 Waitakere 街道示意照片………………………47 圖 4-11 Waitakere 都市發展策略示意圖………………47 圖 4-12 Freiburg 鳥瞰示意照片 ………………………48. V.

(10)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圖 4-13. Freiburg 鳥瞰示意照片………………………48. 圖 4-14. Berkeley 鳥瞰示意照片………………………49. 圖 4-15. Berkeley 街道示意照片………………………49. 圖 4-16. Otay Ranch 街道示意圖………………………50. 圖 4-17 Otay Ranch 範圍示意圖………………………50 圖 4-18 Halifax 街道示意照片 ………………………51 圖 4-19 Halifax 鳥瞰示意圖 …………………………51 圖 4-20 橫濱市景觀計畫、都市景觀協議地區、地區 計畫等作業流程圖……………………………57 圖 4-21 舊金山地區都市設計審議流程圖……………58 圖 4-22 臺北市都市設計審議一般程序流程圖………59 圖 5-1. 生態城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內容初擬………70. 圖 5-2. 最保守與最樂觀認知之三角模糊數圖………72. 圖 5-3. 生態城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篩選後內容……78. 圖 5-4. 生態城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因子分析後內容.80. 圖 5-5. 生態城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體系……………82. 圖 6-1. 一般審議流程圖………………………………87. 圖 6-2. 簡化審議流程圖………………………………88. VI.

(11) 摘要. 摘. 要. 關鍵詞:生態城市、都市設計、都市設計審議 一、研究緣起 都市化運動則帶來都市的急劇膨脹和新都市的興起,都市因為將 大量的能源與物質輸入自身的生態系統,故形成能源、物質及廢棄物 的高度聚集,使都市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的破壞。二十世紀末期,地球 上的氣候及環境異化警訊已受世人警警惕和關注,國內外專家學者極 力發展各種不同規劃分析方法來輔助都市規劃、開發及管理工作。 「 生 態 城 市 」 (Ecocity)名 詞 最 早 則 是 在 1971 年 聯 合 國 教 科 文 組 織 的 人 與 生 物 圈 計 畫 (Man and the Biosphere Species Databases) 討論中被提出,此概念乃是永續發展觀念於都市規劃與設計的具體落 實。在全球化永續發展的思潮下,新的營建政策已進入規劃、設計、 審議制度跨域整合的階段,檢討不合當代需要的法規與機制,已是當 前營建政策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本研究由生態城市的思維架構下, 重新去思考都市設計都市應有的定位與任務,檢討現行的都市設計審 議制度,並嘗試提出符合生態城市概念的都市設計審議規範,最終目 的是希望可以提出台灣未來都市發展的新方向,提高都市環境品質及 都市的競爭力。.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在研究方法上,除了以文獻研究法閱讀分析我國現行都市設計審 議及生態城市的相關研究,勾勒出未來都市設計發展工作上建立都市 生態系統的必要性與課題對策,並進一步收集國際上實行生態城市概 念成功案例資料,以比較法的研究方法,檢討我國實行的審議制度, 並初擬生態都市設計審議項目架構。 為使生態城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之完整性與適當性,本研究應用 模糊德爾菲法專家問卷及相關性檢定後篩選審議項目;而後舉辦專家. VII.

(12)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座談會檢討研究中所修正審議制度內容,彙整專家意見後,以因素分 析法重新整合審議項目的層級組合,除強化各層級項目間的關聯性與 共同性外,亦可達到資料簡化及摘要之目標。 本研究透過生態城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體系建構的過程,提出對 於現行都市設計審議制度組織、程序與規範的建議,除研究過程方法 及成果之外,並將發現的問題與建議詳細載明於研究報告書中。. 三、重要發現 經過對我國現行都市設計審議制度的分析探討,以及對生態城市 案例的研究分析,本研究對於都市設計審議制度結合生態城市概念有 以下幾點重要發現: 1.生 態 城 市 都 市 設 計 落 實 生 態 城 市 的 理 想 。 2.生 態 城 市 都 市 設 計 具 有 因 地 制 宜 的 特 性 。 3.生 態 城 市 都 市 發 展 必 須 同 時 由 都 市 計 畫、交 通 運 輸、都 市 設 計、 建築及綠地系統規劃等面向整合規劃。. 四、主要建議事項 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針對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的法制 化,提出下列具體建議。 1.應 立 即 由 各 縣 市 修 訂 現 行 都 市 設 計 審 議 制 度 的 內 容 , 依 據 不 同 等級都市條件,提出都市設計準則。 2.都 市 設 計 審 議 制 度 須 結 合 上 位 法 源 並 給 予 與 法 制 化 。 3.延 續 本 階 段 成 果 , 進 行 以 生 態 社 區 概 念 落 實 生 態 城 市 都 市 設 計 維護與管理的研究。. VIII.

(13) 摘要. ABSTRACT Keywords: Eco-city, Urban design, Urban design review. I. Forward Urbanization movement has brought about rapid urban expans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cities. Due to a lot of energy and material input, it forms the high aggregation of resources and wastes, resulting in rather severe damage to urban ecosystems. There are so many research methods about urban planning develop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limate changes and environment variations. The term “Eco-city” had addressed in UNESCO's Man and the Biosphere Program (Man and the Biosphere Species Databases) as early as 1971, of the concept that involves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proces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rends, new construction policy has entered into the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phase for planning, design and reviewing system. To review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with the mechanism correspondent with the contemporary need should be as a major issue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policy.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by the eco-city concept to re-consider the orientation and tasks of urban design, to review the existing urban design review system and also to move in line with the eco-city concept of urban design review norms. With the ultimate aim, it is to put forward Taiwan's future urban development in a new direc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 environment and urban competitiveness.. II. Methods and Processes In addition to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in these methods which outlin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urban design work to establish the necessity of urban ecosyst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urther to collect IX.

(14)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the information of successful international cases for reviewing the system of our country by comparative method, and then propose the framework for eco-city design review. For the integrity and the suitability of eco-city urban design review items, this study applies expert questionnaire by Fuzzy Delphi method and Pearson’s Correlation tes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uggestions of Experts Forum, the items have reorganized into the groups of the framework.. III. Important inven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urban design review System and Eco-city case studies, there are the key findings in this research study: 1. The realization of eco-city concept on urban design. 2. Eco-city urba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itable measures for local conditions. 3. Eco-city urban development planning must be integrated and accompanied by the urban planning, transportation, urban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IV. Suggestions 1. By cities and counties should immediately amend the contents of the existing urban design review system, bring up the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evels of urban conditions. 2. Urban design review system should be incorporated with upper level of law and legalized. 3. The next research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eco-city urban design by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ommunities resulting from this study.. X.

(15)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隨著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從傳統農業社會到工業 社會,乃至當代社會,並給人們帶來種種利益、舒適與享受,但是過度的資 源耗費和生態需求,已經令人類無比深刻地感受到環境污染、資源銳減、生 態失調、生活品質下降等問題的嚴重性。過去,工業社會以前的都市規模都 較為小型,都市的生態結構比較合理,城鄉之間和諧互利,都市自身的調節 功能得以有良好的發揮。一直到工業化促進了都市的形成與迅速發展,而都 市化運動則帶來都市的急劇膨脹和新都市的興起,這樣的後果使得農村人口 大量湧入都市地區,造成都市人口日益增長的局面。同時,都市因為將大量 的能源與物質輸入自身的生態系統,故形成能源、物質及廢棄物的高度聚集, 使都市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的破壞。尤有進者,二十世紀末期,地球上的氣候 及環境異化警訊已受世人警警惕和關注,人類面對自然環境的變異、地球資 源的耗竭、生態系的惡性循環、社經結構的轉變及新能源開發與科技高度運 用等課題,這些課題讓人們開始反思,因為工業時代過度的經濟開發而忽視 環境保育工作,因而面臨新能源的革命及綠色競爭時代的提早到來。有鑑於 此,為求能夠防止都市化所帶來的種種問題,減低人類行為失誤所長期累積 之負效應,必須全面地認識都市這一系統的特殊性及複雜性,這迫使我們應 從都市生態學的理論與方法中尋求可能解決都市問題的途徑。 為解決類似的都市生態問題,近年來國內外專家學者極力發展各種不同 規劃分析方法來輔助都市規劃、開發及管理工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 1977 年主持「人與生物圈」計畫,即提出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研究都市,並指出都 市實際上是一個生態系統,是一個以人類活動為中心的生態系統,往後於 1980 年「國際自然及資源保育聯盟」 (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IUCN),提出「永續發展」名詞,使得世界 各國競相研究並尋找永續發展的策略與對策,將永續發展的思想延伸到各事. 1.

(16)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業和領域部門。 台灣各都市地區發展受到都市化持續發展的結果影響,人類活動與產業 及其空間實體的相互作用對都市空間結構所造成的不良效果已經損及了都市 內部調控生態平衡的機制。因此,我們應積極研究都市生態系統的結構,探 討都市結構的合理性,與生態功能協調的可行性,以及瞭解都市生態環境和 生活條件的問題,為都市建設、加強和改善管理政策提供科學的根據。 二、重要性 民國七十一年,台北市政府將信義計畫區列為台灣地區第一個實施都市 設計審議之地區,指導規範都市中的公共工程及個別建築物之形式,並監控 其開發建設過程及環境使用結果,以達成公共性設施與建築生活空間應有的 服務功能,及整體性的環境景觀風貌,此為台灣地區都市設計執行業務之開 端。至今台灣較重要的都市發展地區,均已實施全面性的都市設計審議作業, 並明訂都市設計審議制度為該地方政府都市發展步驟的法定程序之一。然而 現有都市設計審議之內容大致包括土地使用管制、景觀及開放空間、建築與 色彩、交通系統與停車空間、景觀植栽綠美化、街道傢俱、廣告物、管理維 護計畫及都市計畫細部計畫說明書其他規定事項等項目,但闕如生態都市概 念的審議項目。 面對社經環境的改變,人民生活環境的消費型態以大量生產、大量廢棄 的方式進行;有鑑於此,政府早在 1992 年成立「行政院對外工作會報全球環 境變遷工作小組」直到現在的「國家二十一世紀議程」 ,目的均在保護環境生 態、保障社會公義、促進經濟發展、強化社會安全、提升居民生活品質追求 國家的永續發展,且行政院國家能源委員會(2002)認為都市永續發展指標 的研擬是推動台灣永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永續發展的思潮下,台灣 都市之社會競爭與經濟活動的壓力,已迫使政府提供一個完善的都市發展政 策。目前台灣都市永續發展相關研究,大多針對綠建築方向之考量,而缺乏 生態城市發展理念與都市設計審議制度的整合;因此,本研究是急需探討的 課題,以利生態城市概念能早日納入各級政府都市設計審議的項目內。 三、目的. 2.

(17)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的目的有下列三項: 1.由生態城市及都市設計之觀點,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探討適合台灣 亞熱帶型氣候環境的生態都市設計內涵。 2.檢討現行台灣各地方政府都市設計審議規範及相關規定,並就實施情形比 對分析適合台灣本土性生態城市發展的課題,以為修訂審議規範建議之參 考依據。 3.建立具適合台灣亞熱帶型氣候及本土性之生態概念的都市設計審議規範, 供相關單位修訂法規參考。.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一、研究範圍 都市環境品質提昇與改進,必須透過公、私部門不同的執行單位進行連 貫而有效率的方案;包含的層級由土地使用、都市計畫、都市設計乃至住宅 建築單元的規劃設計,是一連串緊密且連續的行動。本研究乃針對生態城市 概念置入都市設計審議內容的探討,主要範圍在於探討都市設計審議內容項 目以及審議制度,透過空間設計方法規範與實質建築元素與技術工法的關注 面的擴大,建立生態城市。對於土地利用政策與通盤檢討層級,非本研究範 圍。生態都市建設目標因都市條件不同而異,因此本研究將研擬都市設計審 議融入生態城市概念的流程,對而生態城市都市設計審議內容的量化標準, 將由各都市依其目標辦理擬定。 二、研究內容 都市生態學為近年來才漸受專注的嶄新學科,它是以生態學的概念、理 論和方法研究都市的結構、功能與動態的生態學分支。它的產生與發展經由 文獻回顧可以得知其研究方向主要有三類:(1)著重在都市自然生態系統的研 究(2)將都市生態視為人類生態系統為主體的研究(3)將都市視為單個特殊有 機體以研究都市的誕生、成長及衰亡過程。本研究計畫屬於第二類,主要研 究內容是探討以人類為主體的都市生態,如何透過人類這一「耦合器」耦合. 3.

(18)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成為複雜的都市生態系統。生態城市的研究包含了自然關注面向、社會文化 關注面向、整合性研究以及永續都市設計;將透過文獻回顧的方式,釐清生 態城市都市設計的內容,將生態城市的理念適當嵌入都市設計審議制度中。.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獻回顧法 蒐集國內現有之都市設計審議規範、報告與注意事項及國內外相關之 都市設計及生態城市等相關理論及文獻,探討適合台灣亞熱帶型氣候環境 的生態都市設計內涵。 2.模糊德爾菲專家問卷 模糊德爾菲法經由傳統德爾菲法結合模糊理論,運用於專家群體決 策,用以解決專家共識之模糊問題,經統計軟體檢測因子間是否具相關性 與獨立性,篩選生態都市設計的內涵。 3.專家座談法 邀請產、官、學專家座談諮詢有關生態城市發展願景、都市設計課題 與目標、設計審議規範等意見。 4.歸納法 從文獻回顧、專家問卷及專家座談所得到的資料分析結果,並與相關 議題研究團隊共同研商研究成果,歸納整理出具生態城市概念的都市設計 審議規範,供相關單位參考。 (二)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共分四個階段進行,茲將各階段內容說明如下: 1.第一階段:目標研擬 本階段將與建研所檢討與修正目標,確定工作內容項目以及整體研究 的工作流程。 2.第二階段:理論探討及內涵擬定. 4.

(19) 第一章. 緒論. 進行都市設計及生態城市相關理論與文獻的回顧,瞭解生態都市設計 的理論與方法,建立本研究的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並透過模糊德爾菲專家 問卷擬定生態都市設計的內涵,建構都市設計審議規範的依據。 3.第三階段:審議制度修訂 結合都市設計及生態城市理論與技術,研擬都市設計審議規範,透過 座談會與產、官、學專家交換意見,融入各方觀點,修正審議規範內容, 以提高研究成果的可行性。 4.第四階段:結論與建議 研究完成,製作結案成果報告。. 5.

(20)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目標研擬. 研究緣起與目的 研究範圍與內容. 生態城市案例 生態城市探討. 生態城市內涵. 現行都市設計審議制度檢討. 生態城市理念. 建立都市生 態系統. 生態城市都市設計發 展與管理課題. 模糊 Delphi 專家問卷. 生態城市設計審 議內容之研擬. 都市設計審議制 度之擬議. 規範建立. 審議制度修訂. 審議制度建立 研究完成. 結論與建議. 圖 1-1 研究流程架構圖. 6. 都市環境品質平 衡發展. 都市設計制度配 合都市生態發展. 生態城市規劃原則. 生態城市指標內容. 生態城市類型. 理論探討與內涵擬定. 未來環境發展與都市 設計審議制度之研究. 現行都市設計 審議制度.

(21)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一節. 生態城市. 生態城市. 生態城市發展緣起. 在城市發展,社會經濟體制的變革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總是不斷影響著 城市的結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空間形體結構)。人類探索居住環境的各 種知識,表現出對城市機能的各種需求,也反映未來城市的理想和期望。 由集居到村落,村落到城鎮,人類以地球提供無限資源的觀點大量掠取 環境資源,工業革命後應用機具提供土地開發更大的便利性,大量生產的趨 勢下,工作人口與工作時間密集,這些發展與原有城市結構產生矛盾,出現 大量城市醜陋現象;以經濟效益為前提的土地使用方式,今日以環境污染、 氣候異變、環境資源短缺的現象,提醒人類對環境保育的覺醒,對平衡環境 資源的方法與知識需求與日俱增,永續性觀念因應而生。 永續性(sustainability)在 20 世紀初期已被資源管理領域廣泛的使用, 其所指「最大的永續產量」 ,意指在維持可再生性資源存量不損耗下,藉由適 當的資源管理政策以確保之最大生產量持續性(Brown et al,1987)。1972 羅馬俱樂部提出「成長的極限(Limits to Growth)」研究報告、1987 年世界 環 境 發 展 委 員 會 在 聯 合 國 大 會 中 提 出 「 我 們 共 同 的 未 來 (Our Common Future)」 、1992 年聯合國地球高峰會通過「21 世紀議程」及聯合國「千年宣 言」等國際重大會議,皆把推展永續發展的觀念視為全球重要問題,積極改 善日益惡化的環境保育問題的浮現。雖然永續發展的觀念已成為國際間各國 施政的策略參考,然而「永續發展」是提供概念而不是一種科學的方法,為 確實解決人類開發與環境資源間的平衡問題,而後發展的『生態城市』 (Ecocity)概念乃是永續發展觀念於都市規劃與設計的具體落實。 「生態城市」名詞最早則是在 1971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與生物圈計 畫(Man and the Biosphere Species Databases)討論中被提出。會議中建立 城市生態規劃的五個原則,包含(1)生態保護策略;(2)生態基礎設施;(3)居 民的生活標準;(4)文化歷史之保存;(5)將自然融入城市。此後生態城市的. 7.

(22)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發展構想與理念、意涵逐漸引起熱烈討論,人類開始意識到生態系統受破壞 之嚴重性與人類生活環境和生態互利共生的必要性。 此外,1984 年前蘇聯生態學家 Yanitsky 所提出的生態城(Ecopolis)觀念 強調生態結合科技的發展模式,以得到身心與環境的最大保護。1987 年美國 生態學家 Register 出版了『Ecocity Berkeley』ㄧ書,說明美國城市 Berkeley 從 1975 年開始成立地區非營利的城市生態學會組織至今生態城市建構的成 果。『Ecocity Berkeley』提出生態城市具體的建議,同時認為科技對於永續 環境經營不見得是絕對有益的;唯有逐步回歸自然的法則,減少人為迫害,才 是對人類及生態最佳的活動方式,Register 不但廣泛規範生態城市的內容, 對生態城市建構的想法成為後續生態城市研究與規劃的重要依據。 國際間對於「生態城市」理念的推動至今約有 30 年的時間,有關「生態 城市」的發展也從早期的觀念推廣,到今日的城市建構,目前國際間已有諸 多以生態城市觀點建構地區發展的成功案例。國內部份, 「生態城市」論點觀 念最早出現於 1991 年國政研究報告的永續發展議題;目前許多的民間團體、 論壇與學術研討會舉辦與相關策略的訂定,主要進行觀念與相關議題推廣與 探究階段。在生態城市的實現上,2004 台北市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積極推 動「永續臺北生態城」之發展願景,其思維方向乃是自永續發展理念(永續 發展意涵、永續都市的內涵、民眾參與)、國際/國家之永續發展願景,及自 地方發展特色的思維方向,即地區發展特色及本市施政願景等四個成形要素 來加以掌握,以達到「環境資源循環共生」目標, 將臺北市永續發展願景勾 勒為:「永續臺北生態城」。2005 年台南市因應行政院「挑戰 2008 -國家發 展重要計畫」之「水與綠建設計畫」中的「地貌改造與復育」及「城鎮地貌 改造-創造台灣城鄉風貌示範計畫」原則,結合台南市歷史文化資源、發展 特色構想,提出三生(生活、生態、生產)一體的構想,推動台南市生態城市 發展政策與規劃構想。有關生態城市的發展與實踐,為當前國際間關注的重 點,也是未來都市發展的重要方向。有關國內外「生態城市」推動歷程詳表 2-1。. 8.

(23) 第二章. 生態城市. 表 2-1 國內外「生態城市」推動歷程重要會議與論壇報告 時程 1971. 推動者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與生物 圈計畫(MAB). 1990. 1991. 第ㄧ屆的國際生態城市會議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ECO-CITY conference,Berkeley, U.S.A) 第ㄧ屆洛杉磯生態城市會議. 1991. 中華民國國政研究報告的永續 發展議題. 1992. 1996. 第二屆的國際生態城市會議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ECO-CITY Conference, Adelaide ,Australia) 第三屆的國際生態城市會議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ECO-CITY Conference, Yoff, Senegal, West Africa). 1996. 中華民國國家永續發展論壇. 1997. 中華民國永續生態城鄉發展理 念 與策略研討會. 2000. 第四屆的國際生態城市會議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ECO-CITY Conference, Curitiba ,Brazil). 內容 為解決物質消耗與經濟成長所導致溫室 效應、臭氧層破壞、城市熱島效應等全球 性環境課題,發表城市生態規劃五原則, 引發城市環保意識崛起。 促成超過 700 人次的世界會議。討論議題 包括城市環境問題與城市發展之生態原 則及目標擬定。 相關環保議題討論,並出版論文集「永續 城市-生態城市發展之觀念與策略」 。 對生態城市觀念與當前台灣環境問題提 出說明、解釋與未來管理方向。提出都市 代謝作用理論,說明都市能源浪費、廢棄 物回收不當情形。 共 21 國,超過 400 個組織參加。介紹 Adelaide 城市發展與生態規劃相關原則。. 驗收生態村落(Ecovillage)Yoff 的發展 成果並討論以下議題: 1.土地使用的生態規劃方法; 2.科技研發; 3.綠色建築; 4.農耕技術的改良 針對永續經濟、永續環境與永續社會進行 圓桌會議研討。並探討「城鄉永續發展」 提出「創造城鄉新風貌行動方案」 。 探討城市生態的基本理念及美國洛杉磯 與日本海岸地區之實務發展,並以國內之 城鄉環境課題為對象,找出生態城市發展 議題與有效策略。 以新生態城市案例介紹為主題。討論議題 包括: 1.都市化地區的環境問題與創新解決方 案; 2.大眾運輸與土地使用整合設計; 3.人行動線設計與規劃; 4.生態城市規劃與實踐; 5.資源回收; 6.生態科技。. 9.

(24)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2002. 2005. 第五屆的國際生態城市會議 (The Fith International ECO-CITY Conference , Shenzhen ,China). 介紹中國生態城市發展與生態復興運動 成果: 1.城市、產業和人類生態學理論和方法。 2.生態小區、生態產業和生態景觀保護技 術和手段。 3.公眾參與城市生態文化和建設的創新 制度。 4.城市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生態系統可 持續發展的經驗與案例。. 中華民國台北市永續發展國際 研討會. 臺北市政府乃按國家及本市之施政展望 與永續發展相關學理之脈絡,並經臺北市 永續發展委員會、推動小組及多次座談會 之討論共識後,將臺北市永續發展願景勾 勒為: 「永續臺北生態城」總目標為: 「建 構兼顧環境資源循環共生、社會安全進步 共享、經濟科技智慧成長的世界級首都」. 2007. 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 該會以「活躍建築創作氣氛,尋找正確思 會「第四屆台灣建築論壇-智慧 維方向,增加建築發聲管道,廣泛影響實 化建築與生態城市」 質環境」,提出永續建築及生態城市議題 的新概念與研究成果. 2008. 中華民國全國都計建管會議. 以「活力都市、永續台灣」為標題,進行 「都市計畫」 、「都市設計」、「建築管理」 及「整合」四大部分,從經濟、健康、特 色、安全、永續等層面,共同為「打造活 力都市、建構優質建築而努力」,會中提 出擬訂都市永續發展的方向與課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二節. 生態城市的理念. 生態城市涵蓋範疇極廣,國際各國追求目標與願景不同,故在定義上也 有所分歧;若要重新進行適於台灣的「生態城市」的定義,應當對有關生態 城市發祥的原理有所涉略理解。 最早提出符合生態觀點的都市規劃理論發展可追溯到英國“田園城市" 運動創始人 E.霍華德(Ebenezer Howard),其著作《明日:一條通往真正改革 的和平道路》(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于 1898 年出 版,提出建設新型城市的方案。1902 年修訂再版,更名為《明日的田園城市》 (Garden City of Tomorrow);書中具體提出住宅分區、綠地、林蔭大道、公 10.

(25) 第二章. 生態城市. 共設施配置的配置原則,對於「生態城市」觀念有重要啟蒙作用。二十世紀 歐美各國的新鎮開發,多少都受到霍華德的烏托邦觀念的影響,1905 年英國 的 Letchworth 新鎮和 1922 年英國的 Welwyn 花園城市,即是兩個著名的例子; 甚至影響美國社區規劃,例如:克拉倫斯‧史坦恩和亨利‧萊特 1924 年紐約 市皇后區(Queens)的陽光花園新城(Sunnyside Garden)(謝慶達,1996) 1960 年卡森出版的『寂靜的春天』一書,喚醒社會對於享受科學進步付 出環境損害代價的警訊;全球政府、學界及社會大眾逐漸投注關心於環境生 態保育課題,環境意識逐漸受到國際各國重視,追求〝生態的永續性〞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McHarg(1969)則提出都市空間結構(form) 不應是依循人類各種行為的機能(function),而應遵循自然法則(natural processes)看法,強調自然生態及其開發程度間的平衡關係、建設優質的生 活環境成為 20 世紀 70 年代後乃至 21 世紀環境規劃者重要理念。 Yanitsky 於 1984 年認為生態城市的「生態」 ,乃指的是人與自然環境以 及人與社會環境的協調關係,而「城市」則為一個自我組織與調節的共生系 統(王如松,1988)。 〝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生態系統〞的概念,則由中國的 學者馬世駿、王如松(1984)提出,以複合觀點出發研究〝都市化〞後交錯的 環境問題。美國加州柏克萊市城市生態學會主席 Register(1987)認為生態城 市指的是ㄧ個結合生態與健康的城市;概念源自於在中國與古歐洲的ㄧ些小 城鎮以及美國西南部普魏布勒(pueblos of the Indians)印地安人部落的生 活方式,是一種尊重自然、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 圖 2-1 Register 所描述的生態城市概念示意圖 (資料來源:http://ecocitybuilders.org/index.html). 11.

(26)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黃光宇(1989) 認為生態城市是根據生態原理,研究城市生態系統中人與 住所的關係,並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城市經濟與生態系統,保護環境資 源與再利用,藉以提高生態城市系統的平衡發展,使人類、環境與自然資源 能達到共生互惠的關係。『生態城市』(Ecocity)的觀念源自於『永續發展』 (Sustainable Dvelopment),強調自然生態及其開發程度間的平衡關係,尋 求一種最佳的生態系統,以支持生態的完整性和人力願望的實現,使人類的 生存環境得以持續。王如松(1991)認為生態城市的發展必須弄清其生態演替 的模式與生態自淨能力的機制,把污染問題放進更大的生物循環與生態行為 調控當中,從積極的角度進行生態工程建設和土地利用的生態規劃,以增加 自然系統的自我調節功能,以從根本面解決問題。 Roseland(1997)則透過專家綜合討論的方式歸納生態城市所應涉略的意 涵與範疇。其結論說明生態城市的意涵應整合城市發展結構的永續化、健康 的社區發展、生態科技應用、社會公平原則、本土世界觀、綠色城鄉推廣與 生物區域維護。考量在生態容受力與維持生態與文化的多樣性條件下,追求 健康舒適的社區生活並滿足人類基本需求。 黃光宇、陳勇(2002)在『生態城市理論與規劃設計方法』書中認為:生 態城市即為社會-經濟-自然複合共生系統的全面永續發展。2002 年「第五屆 國際國際生態城市會議」報告論點強調生態城市的意涵乃是將城市視為〝人 類賴以生存的複合生態系統,必須考慮將人類賴以維生的社會、經濟、自然〞 視為一個大複合的整體。有些學者認為生態城市是一個具高自然度與資源自 足性並且遵循循環都市代謝作用機制的城市(Odum,1971)。鞠美庭等(2007) 認為生態城市的本質,應該是城市、經濟、社會系統的生態化;並依此對於 生態城市具有的特徵提出說明,描述出完善的生態城市的具體面貌。 綜合各學者對於生態城市的理念與定義(詳附錄一),歸納整理生態城市 的特徵表現在幾個方面:(1) 生態城市是以人工環境為基底,是朝向生態文明 的優質環境。(2)生態城市以人、人居環境、環境生物與物質間達到永續發展 為目標(3)生態城市追求社會的綠色正義(4)生態城市是三度空間的不是僅由 平面進行規劃(5)生態城市為包含自然、經濟、社會的複合生態系統(5)生態 城市可以透過技術與方法達到結合生態與健康的城市生活環境。 依上述有關生態城市理念論述,將台灣生態城市都市設計的目標定為:. 12.

(27) 第二章. 生態城市. 生態城市是遵循生態學原理建立起來的一種社會-經濟-自然複合共生系統、 全面持續發展健康的城市。以建立符合本土化、資源高效率運用、師法自然 的原則建立舒適、永續、健康的理想城市。. 第三節. 生態城市發展與類型. 自 1971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與生物圈計畫(Man and the Biosphere Species Databases)討論中提出「生態城市」名詞至今,國際上許多國家, 已將生態城市的建設與都市生活環境議題,列入國家政策與發展計畫,其所 實施的計畫與項目都可為國內建立生態城市實踐的參考依據,本研究將國際 上以發展生態城市建設的都市,依不同地理區為分為北美洲、中南美洲、歐 洲、澳洲與亞洲,並收集建設的內容詳列於附錄二:生態城市發展概況表。 生態城市擁有自己獨特性格,要達成資源適地適性的目標台灣的生態城 市的建設應該有屬於本地的分類方式。鞠美庭等人(2007)依城市建設模式 將中國生態城市分為五大類型,資源型、政治型、經濟複合型、海濱型、循 環經濟型,然而其分類基準是以研究範圍內個案歸納整理而來,失去通用全 球的客觀性。賴奕錚(2003)依都市化程度的不同將生態城市類型依不同組 成因子分為五大類型,保育型、維護型、培育型、流失型、復育型,此種建 立於生態與都市生態質能概念的分類能提供具體而通用的基準。鞠美廷等人 (2007)認為生態城市的分類主要分為和諧性、高效性、生態持續性、整體 性、全球性等五類。 Register 基於各國生態城市之不同改善環境觀念,將生態城市分成三類 型,西瓜型生態城市(Watermelon Eco-cities) 、青少年型生態城市(Teenage Eco-cities) 、健康型生態城市(Healthy Eco-cities) (Sebastian Moffatt, 2000);其中西瓜型生態城市僅重視城市外圍的綠化,建設許多共綠地供民眾 休憩、交通與提昇城市美感與意象,關注的焦點在於人類的生活;青少年型 生態城市關注於環境的極限,解決經濟的成長與生態環境正常運作間的矛盾 問題,如土地利用方式變更、廢水及垃圾處理與交通運輸空氣污染等問題。 許多國家已經將健康型生態城市建設列為國家政策,不同於以往尋找經濟與 生態平衡短期利益的迷失,在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利益之間權衡,以追求長. 13.

(28)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期的生態的健康為目標,此種策略有時被稱之為"三贏策略",也被宣稱為 惟有健康的城市才有真實的永續生活。. 生態的. 社會的 •可居住性. 生態城市. •資源保育. 經濟的 •平等 •機會. 圖 2-2 生態城市內涵關係示意圖 (Sebastian Moffatt,2000;本研究重繪與部份修改,2008). 不同尺度、發展現況資源條件及政策執行條件等因素,影響該都市生態 都市設計審議內容;因此參考國土計畫的原則,依人口數為依據劃分都市的 位階,將國內生態城市的類型分為三型:都會中心型生態城市、區域中心型 生態城市及地方中心型生態城市。都會中心型生態城市人口密度最高,都市 化問題最顯著,應用與涵蓋的生態城市建設的方法最多。. 第四節. 生態城市評估指標與都市規劃原則. 一、生態城市評估指標 生態城市的內涵是一種較廣泛的概念,具體衡量一座城市發展生態城市 建設的目標時,必須建構衡量生態城市的指標系統。生態城市的指標體系是 描述、評價生態城市的可量度參數的集合,是綜合評價生態城市發展階段、 發展程度、發展品質等的重要依據。在設計指標體系時,要考慮理論上的完 備、科學上的正確,即指標概念明確,具有一定的科學內涵,又要考慮資料. 14.

(29) 第二章. 生態城市. 的可取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沈清基(1998)指出生態環境指標除能保持城市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 也同時降低自然災害等外部力量的影響、由於生態環境遭受破壞或暫時失衡 的各種風險,並且提供城市內部動態平衡與動植物、微生物等良好的生存環 境(表 2-1)。 黃光宇等(2002)認為生態城市的綜合指標體系的設計是以生態城市的 創建標準為依據,也是從社會、經濟與自然三方面來制訂。周杰等(2003) 認為生態城市的指標體系是描述、評價生態城市的可量度參數的集合,是綜 合評價生態城市發展階段、發展程度、發展品質等的重要依據。鞠美庭等 (2007)認為當生態城市作為是一種目標時,同時也是一種理念,在進行生 態城市評估時,應採取剛性與柔性結合方法,並因城市不同而適當調整。盛 學良等認為生態城市評估指標是從社會、經濟、資源、環境與人口四方面所 建構出的體系。 生態城市的指標體系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以社會、經濟、自然系統所 構成的指標,此類型應用較為廣泛;另一為以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協調 度所構成的指標體系。目前雖有多位學者建立出生態評估指標體系,但仍未 有統一性的認知,主要原因在於評估指標應隨各城市建設不同而有所差別, 因此各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均有其特有的指標體系(詳附錄三)。 生態城市的建設,除考慮到現有城市環境的改善外,還需考慮到往後人 類生活環境的發展方向;而要達成此目標則需仰賴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手法來 推動理念的落實。 二、生態城市規劃原則 都市的生態是人工建立的自然環境,一但過度損耗自然環境的服務功 能,或者說是使用生態資源超出都市生態的承載量,將使都市生態系統循環 自淨的功能喪失,都市生態品質將面臨不可回復的惡劣狀況。聯合國教科文 組織(1971)清楚的指出:生態城市規劃要從自然生態與社會心理兩方面去創 造一種能充分融合科技與自然的人類活動的最適環境。 許多學者致力於研究生態城市規劃發展的學理,例如 Odum(1989)由都市 能量的觀點探討土地永續利用,以新陳代謝與質能互換觀點探討都市生態有. 15.

(30)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關研究。Shireman (1992) 由都市規劃的觀點,提出生態城市的發展原則。 Roseland M.(1997) 以 專 案 管 理 的 觀 點 提 出 建 立 生 態 城 市 的 十 個 面 向 。 Williams 與 Gibson(1997)等學者,以生態系統為基礎,加拿大都市區域為範 圍提出生態城市規劃的十個準則與五個步驟(引述自 Roseland,1997)。華昌 琳(1997)、吳綱立(2002)並提出考慮生態原則物種多樣性與地區生態特徵, 建立自給自足的生態社區觀點。與另有多位學者以複合的概念,提出整體性 綜合考量的規劃架構,描述生態城市多面向、與動態的特質(華昌琳,1998; 黃光宇、陳勇,2002 等)。 生態城市的理念長期關注於都市生態品質的提升及生態系統的穩定成 長,綜合以上學者理念可知:都市是一個複雜的複合生態系統,生態城市的 建設也將是一個多維思考、多向度發展的成果;要實現生態城市絕不能只是 在平面上進行空間的規劃分配,必須考慮都市社會、經濟及自然三個層面綜 合發展。. 16.

(31) 第三章. 台灣現行都市設計課題與對策. 第三章 台灣現行都市設計課題與對策 第一節. 現行都市設計審議項目評析. 一、現行都市設計審議項目 1977 年台北市參考美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的都市設計理念、審議管理 程序,針對「信義計畫區副都心都市計畫案」著手規劃都市計畫之實質內容, 並於 1981 年正式公告該都市計畫案,並於 1982 年進行都市計畫審議制度; 此規劃案為台灣地區實施都市設計審議制度的肇始,更奠定都市設計在台灣 發展的基礎,自此將都市設計規劃實務工作逐漸推廣至其他縣市之都市計畫 地區。然而發展迄今,在全球逐漸重視生態環境的議題下,既存之都市設計 審議內容已無法符合生態城市的概念,無法與環境品質的提升並行發展以達 永續性。因此,用生態城市之概念重新審視都市設計審議內容有其必要性。 台灣目前多數的縣市已實施都市設計審議的管制,政府於都市設計審議 事項中,大多已訂定出相關之審議原則與規定項目,大部份之審議原則與項 目均建立,主要包括土地與建築物 、開放空間 、都市紋理 、街道景觀以及 服務系統等項目,並於各項目下訂定相關審議之事項。此章節將針對台北市、 高雄市、新竹市、台中市、台南市等類型不同之五縣市審議規範做說明比較, 目的在期待能分析出目前台灣地區都市設計管制項目與生態城市之差異點 (表 3-7),作為後續研提都市設計審議改善與建議之基礎。 1.台北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 針對台北市各新開發區,更新地區及其他特定地區的地域文化特性,擬 定不同地區範圍內的開發行為的都市設計準則,以保存、改善或創造居民活 動及空間形式。此管制項目(表 3-1)之主要目的在於維護優良的公共環境品 質與生活空間及營造地域性的地區特性與風格。其內涵則可包括土地與建築 物、開放空間、都市紋理、街道景觀及服務系統等管制項目,並對其中都市 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法定機車停車位設置方式、小坪數單元與高樓層高度 之開發案、徒步區闢建及管理維護辦法、山坡地建築開發、綜合設計公共開. 17.

(32)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放空間、陸橋及地下道都巿設計準則等項目另行頒布細則以為規範。. 表 3-1 台北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彙整表 類別. 原則. 管制項目 最小建築基地規模 土地使用強度,建蔽率、容積率 使用項目設定 土地及建築物使 土 地 與 建 築 容積獎勵及高度放寬規定 用內容 物 院落規定、鄰棟間隔 基地地下層開挖規模 開放空間之留設 指定公共開放空間區位、規模與形狀 指定建物牆面線退縮留設人行通道 開放空間及植栽 指定公共人行步道寬度及連通;通行步 開放空間 綠化設計標準 道及人行系統 天橋及地下道地役權 開放空間綠化 建物高度、建物量體 建築型態及組織 建築量體、造型 建築物類型區位配置 都市紋理 及色彩計畫 公共建築物配置 公園與廣場之配置 歷史性建築物之保存與再發展 建築物視覺軸線 街道植栽及綠化 街道家具配置 建築附加物及廣 街道景觀 公共藝術品設置 告招牌 照明系統 標示系統、廣告物 屋頂設施美化 停車空間 垃圾存放空間 基地交通規劃及 停車空閒設置標 服務系統 離街裝卸貨空間 準 無障礙空間 主要商業活動節點間步行距離 建築環境的管理 維護 環境影響說明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新竹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 為改善都市景觀、健全開發管理、辦理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等. 18.

(33) 第三章. 台灣現行都市設計課題與對策. 審議與研究工作,以強化新竹市地區特色,提昇城鄉生活環境品質,於 2001 年制訂「新竹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作業程序」 ,作為後續都市 設計審議作業上之參考依據(表 3-2)。主要審議範圍為有關計畫地區之都市 設計,建築物設計、開放空間設計、交通系統設計及廣告物招牌、街道家具 之景觀設計等審議與研究事項;主要相關管制建蔽率、容積率、建築基地最 小開發規模、最小退縮建築距離、圍牆、開放空間系統、法定空地綠化、建 築造型/材質/色彩與細部設計、建築基地設置停車空間、架空走廊/人行陸橋 /地下道、廣告招牌、街道家具、離街裝卸場、無障礙設施、多用途使用獎勵、 其他等項目(表 3-2)。. 表 3-2 新竹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彙整表 類別. 原則. 管制項目. 建築敷地計畫 土地及建築物使 土 地 與 建 築 建築容積之獎勵與限制之管制 用 物 建築基地細分規模限制事項 環境保護設施配置事項 開放空間及植栽 外部空間配置型態暨植栽綠化管制 開放空間 綠化設計標準 公共開放空間系統配置事項 建築物使用型態與附設空間規定 建築物高度、量體、色彩對周遭環境之 建築量體、造型 都市紋理 影響 及色彩計畫 歷史、古蹟保存及文化財產維護評估事 項 建築附加物及廣 景觀計畫 街道景觀 告招牌 照明計畫 基地交通規劃及 停車空間、出入口、動線等交通影響評 停車空閒設置標 服務系統 估事項檢討 準 建築環境的管理 開放空間管理維護執行計畫 管理維護 維護 都市防災及生活環境品質控制之探討其 環境影響說明 環境控制 他必要事項 環境影響檢討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台中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 台中市於 1990 年起實施都市設計審議制度,並於 2002 年實施「台中市 都市設計委員會設置要點」內容除明訂都市設計審議範圍、項目及程序外, 19.

(34)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亦將都市設計及建築管理結合,以落實台中市長期發展之目標。透過都市發 展願景建立、各細部計畫地區的環境特性及其環境價值,提出下列七項都市 設計目標:塑造獨特風格,強化城鄉意象;健全城鄉生態體系發展,達致永 續經營之目的;強化土地使用分區特色,展現多樣化的城鄉景觀;健全城鄉 社經結構,提升城鄉的環境品質;塑造良好的居住環境,提升舒適的生活品 質;強化區內外動線系統之發展,建立完善之交通網路;健全開放空間類型, 建立完備之開放空間體系。並明定都市設計準則以供審議參考,包括景觀及 開放空間、建築與色彩、交通系統與停車空間、景觀植栽綠美化、廣告招牌、 街道家具、管理維護計畫原則等,主要相關管制項目(表 3-3)如下:. 表 3-3 類別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 開放空間及植栽綠 化設計標準. 台中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彙整表 原則. 管制項目 土地使用強度管制 土地使用管制 獎勵措施 地坪與舖面(地坪高程,舖面材質、 色彩、識別性、透水性) 無障礙設施(欄杆扶手、坡度、止滑 景觀及開放空 性) 間 資訊傳達設施(資訊看板,防救災圖). 景觀植栽. 建築量體、造型及 建築與色彩 色彩計畫 建築附加物及廣告 招牌 街道家具. 20. 法定空地(植栽綠化) 植栽綠美化選種原則(綠覆率,綠覆 面) 道路植栽綠化原則 開放空間及停車場植栽綠化原則 建築量體(造型,屋頂形式) 建築色彩(色彩,材料,質感) 建築圍籬 一般性設計(無障礙環境,安全與合 理性,造型特色) 公共藝術(設置地點與原則) 照明設施(路燈,裝飾照明,照明設 施之照度) 戶外傢俱(座椅,電話亭,電線杆、 突出物,解說及標誌,電信箱、變電 箱).

(35) 第三章. 台灣現行都市設計課題與對策. 一般性原則說明(全區景觀意象及區 域風格尺度,其造型、色彩、比例及 尺度之使用,應配合建築物或周圍環 廣告招牌 境作最佳組合,易於維護等) 應依「台中市申請設置招牌廣告物及 豎立廣告物執行要點」之規定辦理 人行步道(人行步道設計原則) 基地交通規劃及停 交 通 系 統 與 停 車行道路 車空閒設置標準 車空間 停車空間 離街裝卸場 建築環境的管理維 環境使用管理維護計畫 維護計畫 護 環境影響說明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台南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 台南市為改善都市景觀,並為配合都市計畫說明書中載明需經都市設計 作業之要求,辦理都市設計審議與研究工作,以強化本市地區特色,提昇都 市生活環境品質,特設臺南市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並訂定本要點。審議範 圍內與都市地上景觀有關之都市設計、建築物設計(不含建築消防安全及結 構)、開放空間設計、交通系統設計及廣告物、街道傢俱等之設計審議與研究 事項,經由幹事會或委員會(幹事會審議範圍以外者)進行審議。台南市發 展有關生態建設的都市設計審議原則,包括景觀防災生態池、公有公共工程 與公有公共建築使用可回收及再生能源與材料、公有公共工程生態工法、人 行空間都市、綠建築都市、圍牆設置都市、植栽綠化都市設計審議原則。其 主要管制項目(表3-4)如下:. 表 3-4 台南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彙整表 類別.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 原則 基地透水率. 綠建築. 管制項目 基地透水舖面面積 基地綠化、保水、水資源涵養維護 建築物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室內 環境 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 生物多樣性. 21.

(36)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景觀防災生態池 開放空間及植栽綠 植栽綠化 化設計標準 人行空間 建築量體、造型及 好望角 色彩計畫. 空間規劃、水池設計 植栽設計 道路、開放空間植栽綠化 植栽綠化選種原則 退縮人行道、人行道綠化 好望角定義、設置數量 規劃設計、植栽綠化 鋪面設計、既有設施 都市計畫書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公共設施、商業區、其他各類使用 分區 -. 建築附加物及廣告 圍牆設置 招牌 基地交通規劃及停 車空閒設置標準 建築環境的管理維 公有公共工程生 一般生態工法 護 態工法 道路、河川生態工法 環境影響說明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高雄都市設計審議項目. 高雄市於1990年開始進行都市設計管制,其用意為提昇都市計畫品質,將各 都市計畫案之擬定、通盤檢討及個案變更逐一將都市設計管制規定納入都市計畫 說明書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中。於1996年制訂「高雄市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設 置要點」,並於同年完成制訂審議作業相關規範受理申請案件,本市都設地區管 制項目除依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實施辦法規定項目外,另其他管制細項包含:使用 性質管制、建築基地規模、基地地下層開挖規模、容積獎勵特別規定、汽車出入 口管制、人行空間系統規劃、停車空間、裝卸位空間、臨計畫道路前院退縮、基 地後側院退縮、法定空地指定步道、法定空地指定廣場、開放空間綠化設計、夜 間照明設計、公共設施開放空間、建築高度、建築量體、造型管制、建築物色彩、 建築附加物、廣告物規定、垃圾貯存空間、圍牆設計、環境影響檢討、環境管理 維護機制…等各項。其主要管制項目(表3-5)如下:. 表 3-5 高雄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彙整表 類別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 22. 原則 建築物設計. 管制項目 建築基地規模 基地地下層開挖規模.

(37) 第三章. 台灣現行都市設計課題與對策. 使用性質管制 臨計畫道路前院退縮 基地後側院退縮 容積獎勵特別規定 公共工程規劃 公共設施綠美化 設計 開放空間退縮 歷史建築再利用與整體設計 開放空間綠化設計 植栽及都市景 法定空地指定步道 開放空間及植栽綠 觀設計 法定空地指定廣場 化設計標準 人行空間系統規劃 開放空間設計 公共設施開放空間 建築量體、造型及 建築高度、建築量體 色彩計畫 建築與色彩 建築物色彩、造型管制 停車空間、裝卸位空間 建築附加物 廣告招牌 建築附加物及廣告 廣告物規定 招牌 夜間照明設計、圍牆設計 街道家具設計 垃圾貯存空間 基地交通規劃及停 汽車出入口管制 交通系統設計 車空閒設置標準 交通設施整體動線與服務機能 建築環境的管理維 街道管理維護 環境影響檢討 護 環境管理維護機制 環境影響說明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新營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 目前台灣地區地方型之市鎮並無另行針對該市鎮作都市設計審議之規 範,而新營市之都市規範內容簡明且為少數有現有設立都市設計審議規範之 市鎮地區,故以新營為地方型之代表。此審議規範主要依據「變更新營都市 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 22 點所研訂定的,主要範圍以都市計畫區內 載明,不論申請規模均應送都市設計審議之地區,或公共建築物等均需辦理。 主要包括開放空間留設原則,建築物量體配置、造型、色彩與風格設計原則, 停車空間規定原則,綠化植栽及景觀美化設計原則等四大原則。其內容大多 集中於建築物類型規範較多,對於開放空間綠美化等項目較少嚴格規定。其 相關審議項目(表 3-6)如下: 23.

(38)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表 3-6 新營市都市設計審議項目彙整表 類別 土地及建築物使 用. 原則. 管制項目 -. 法定空地集中留設 開放空間留 設置出入口原則 設 開放空間及植栽 開放空間綠美化比例原則 綠化設計標準 綠化植栽及 景 觀 美 化 設 管線設置美化 計 塑造地方風貌 建築物量體之配置 建築物量體 立面材質選用、避免使用眩光材及色彩 建築量體、造型 配置、造型、 開窗形式 色彩與風格 及色彩計畫 建築物之頂層、屋頂突出物及附屬設施 設計 設置 圍牆設置。 建築附加物及廣 告招牌 基地交通規劃及 停車空間規 停車空閒設置標 鋪面材料選用 定 準 建築環境的管理 維護 環境影響說明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台灣地區縣市都市設計審議規範比較 彙整上述五縣市之都市設計審議內容(表 3-7),針對都會型、區域型及 地方型都市設計審議類別及原則進行比較,做為檢討目前台灣地區都市設計 時之基礎。. 表 3-7 台灣地區縣市都市設計審議類別與原則比較表 類別. 24. 都會型 台北市 高雄市. 新竹市. 區域型 台中市. 台南市. 地方型 新營市.

(39) 第三章. 土地及建築 物使用. 土地與 建築物. 開放空 間 開放空間及 植栽綠化設 計標準 -. 建築物 設計 公共工 程規劃 設計 開放空 間. 台灣現行都市設計課題與對策. 土地與 土 地 使 基 地 透 建築物 用管制 水率 綠建築. 開放空 景 觀 及 間 開放空 間 植栽及 景觀植 都市景 栽 觀設計 -. 景觀防 災生態 池 植栽綠 化. 開放空 間 綠化植 栽及景 觀美化. 人行空 間 都 市 紋 建 築 與 都 市 紋 建 築 與 好望角 量 體 配 建築量體、造 理 色彩 理 色彩 置及造 型及色彩計 型色彩 畫 建築風 格設計 廣告招 牌 建築附加物 街 道 景 街 道 家 街道景 街 道 家 及廣告招牌 觀 具設計 觀 具 圍牆設 圍牆設 置 置 基地交通規 服 務 系 交 通 系 服務系 交 通 系 停車空 劃及停車空 統 統設計 統 統與停 間 閒設置標準 車空間 街道管 管理維 維 護 計 公 有 公 建築環境的 理維護 護 畫 共工程 生態工 管理維護 法 環境影響說 環境控 明 制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台灣現行都市設計審議流程 現行的都市設計審議制度屬於合議制,又稱委員制,決策的方向多屬於 決策規則申的層級(單向的決策)、協議及共識;形成了上對下之關係,並具 有法定的決策權力。審議會議最後之決策係經由所有參與會議之審議委員採 討論及合議制之力式,通過建築開發案件的審議而准予其進行土地開發作 業。其優點為集思廣益、相互制衡、符合民主;缺點則為權責不清、行動緩. 25.

(40)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慢、爭功諉過(何友鋒、王小璘,2006)。都市設計審議制度之執行因委員為 社會精英,各為不同領域,決策易造成受少數人價值觀影響,且委員任期不 確定性,使其對整體發展缺乏認知。 本研究以現有實施都市設計審議的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台南市、 高雄市的都市設計審議流程進行探討(詳附錄四)。目前台灣地區各縣市政府 於都市設計審議制度上,審議範圍方面針對已實施都市設計審查地區多已制 訂審議相關之規定,且現階段審議程序均採兩階段作業,先以幹事會進行初 審及委員會進行複審之制度,另考量提升審議作業時程及其成效,除一般流 程程序辦理外,亦另定簡化程序之審查作業,以提升行政效率。 都市設計審議制度是以整體都市開發為發展藍圖,所設定的地區環境發 展架構、細部注意事項與控制及管理都市發展的主要手法;「民眾參與」為近 年來都市設計業務,另一項重要的執行業務;其目的在於增加民眾對於都市環 境的認同感並減低日後環境維護管理的負擔。至目前為止已許多相關的研究 論文多為探討都市設計、審議制度或民眾參與等相關議題;要能發揮生態城市 都市設計的地方特色,或是提高資源使用效率與資源回收等公用,民眾對生 態城市都市設計審議的內容與過程的參與是不可缺少的。以民眾參與之理論 為基礎,並整合都市設計與審議制度的執行理念,探討如何於現行及改良後 的都市設計審議機制中加入民意,是不可缺乏的 。. 三、台灣現行都市設計審議會委員組織 依各縣市都市設計審查委員會設置辦法,整理台灣地區各縣市委員會委 員資歷背景,目前各縣市都市設計審議委員以產、官、學背景組構而成,以 台北市構成種類最多,囊括對於都市中景觀、建築、設計、社會、經濟及交 通等領域熟習的專家;台中設有環境保護委員名額,台南設有藝術專家委員 名額,高雄設有法律專家委員名額,詳細內容如表 3-8 所述,以此作為後續 針對都市設計審議制度檢討建議之參考。. 26.

(41) 第三章. 台灣現行都市設計課題與對策. 表 3-8 台灣地區各縣市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委員資歷背景表 台北市. 背 景. 人 數. 1.都市計畫專家 2.都市設計專家 3.建築設計專家 4.造園及景觀設 計專家 5.土地開發專家 6.地質大地工程 專家 7.財務分析專家 8.交通規劃專家 9.都市社會學專 家 10.建築投資業 界代表。 11.建築師公會 12.相關公益團 體代表。 13.市府相關業 務主管。. 新竹市. 台中市. 台南市. 高雄市. 1.都市計畫專家 1.都市計畫學會 1.都市設計專家 1.都市計畫建 專家 築設計專家 2.景觀規劃設計 2.都市設計專家 專家 3.建築設計專家 2.建築學會專家 2.造園或景觀 設計專家 4.新竹市府相關 3.造園景觀學會 3.都市計畫專家 業務主管。 專家 4.建築設計專家 3.都市設計專 家 4.土木工程學會 5.交通規劃專家 專家 6.藝術專家 4.土地開發專 家 5.環境保護學會 7.綠化植栽專家 專家 8.台南市建築師 5.財務分析專 公會 家 6.臺灣省建築師 公會專家 9.台南市建築開 6.交通規劃專 發商業公會 家 7.臺中建築投資 同業公會代表 10.市府相關業 7.法律專家 務主管 8.都市設計學者 8.土木結構或 環境保護專 9.景觀設計學者 家 、藝術家 10.交通專家學 9.高雄市建築 者 師公會。 11.市府相關業 10.建築投資業 務主管。 代表。 11.團體代表。 12.市府相關業 務主管。. 23. 9. 15~20. 17. 2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生態城市的目的為建立舒適、健康、安全的人居環境,涉及美學、環境 生態學、環境心理學與空間規劃等知識範疇;生態城市都市設計的審議組織 中,有關各縣市都市設計審查委員會成員,其涵蓋的學術專長與專業領域, 應以包含熟悉都市計畫、都市設計、建築設計、景觀規劃設計、都市生態及 都市社會等專家;並且應該廣納社會不同階層的意見,提供社會實務執業人 員、政府部門執行人員、學術研究人員以及城市居民意見交流與討論的平台。 二、都市設計審議制度無法配合都市生態發展 台灣都市設計管制事項大致可分為土地及建築物使用內容、基地交通規 劃及停車空閒設置標準、開放空間及植栽綠化設計標準、建築量體、造型及. 27.

(42) 都市設計審議結合生態城市概念之研究 色彩計畫、環境影響說明、建築附加物及廣告招牌、建築環境的管理維護及 其他等七項。 生態城市遠景 舒適. 生態城市建設 項目 本土化. 都市設計管制項目 土地及建築物使用內容 基地交通規劃及停車空間設置. 資源高效 率 永續. 師法自然. 標準. 開放空間及植栽綠化設計標準 建築量體. 美學. 健康. 資源保護. 造型及色彩計畫 環境影響說明 建築環境的管理維護及其他. 圖 3-1 生態城市建設與現行都市設計管制項目關係圖 現行實施設計審議制度的內容,多偏重於都市視覺美學的控制以及土地 開發密度控制為主,雖已有部分關注於都市居民使用行為之考慮,但就提供 一個永續、舒適、安全的都市環境的建設,仍顯不足。 符合「生態城市」建設目標的都市設計審議的內容,提供該地區具體明 確的發展方向與環境品質基準,透過審議的內容擬定該地區都市設計的規劃 設計策略,設立適合該地區發展的實質環境規劃設計準則;個別建築物規劃 為都市組成的單元,建築單元衍生完成符合生態城市理念的人居環境,如生 態鑲嵌體般串聯完整的城市生態體系。生態城市觀點的都市設計審議內容提 供實現的準則,因此重新審視現有都市設計審議內容有其必要性。因此,內 政部營建屬舉辦「2008 年全國都計建管會議」會中關心台灣都市發展現況的 學者專家,針對目前台灣都市設計審議制度提出問題的質疑,綜合整理這些 論點以作為修正的參考。(表 3-9). 28.

(43) 第三章. 台灣現行都市設計課題與對策. 表 3-9 台灣地區都市設計在生態城市發展上之問題 類別. 項目 都市設計審議大多僅考量建築管理及技術層面,忽略公共議 題層面,如都市生態、社區參與。 缺乏因地制宜的地域性發展、思維與特色。 都市設計制 缺乏考量整體環境、空間及疏忽後續維護管理問題。 度之整合 忽略考量地方性舊建築的都市設計,以維護整體都市環境的 品質。 缺乏健全的民眾參與制度。 建議由國土規劃的角度,納入永續生態的技術層面(例如釐清 可運用在都市設計的綠建築項目)。 都市設計在建築物取得使用執照後,無法發揮後續維護管理 的功能。 都市設計之 現階段過於重視個案的未來發展,較少考量整體都市活動及 生態發展 都市功能。 建築及空間形塑過於重視使用者需求。 缺乏健全環境管理策略。 缺乏都市生態環境及都市自然運作過程的維護。 業者以符合建築技術規則為由,拒絕更高之設計標準。 都市設計審議缺乏適切的獎勵方案。 審議過程最易發生討論冗長之項目:容積獎勵、公共開放空 都市設計審 間之位置、人車動線系統、開放空間位置與規模、停車空間 議問題 獎勵、法地空地規模、綠化、建築美學、量體、天際線、建 築量體配置與立面造型、開發時程獎勵、建築退縮深度與鄰 棟間隔等。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網站;本研究整理. 綜合「2008 年全國都計建管會議」有關都市設計議題的論述,不難發現 台灣都市設計發展上的問題焦點為制度整合、生態設計發展、改善都市設計 審議效率。未來都市設計的趨勢將朝向考量環境整體、因地制宜、考量生態 層面與技術、民意基礎、審議與監控並重與更富彈性效率的審議制度,建立 生態城市的生態系統,並須經由合理的制度規範方能落實。. 第二節. 都市設計課題與對策. 一、台灣都市環境特徵與都市設計發展問題. 29.

數據

表 6-4  植栽覆土層厚度表………………………………97
圖 2-1 Register 所描述的生態城市概念示意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Overseas applicants shall remit US$7 in cash for the first copy (applicant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u shall remit US$6 in cash, including postage), and US$1 for

電子郵件地址:info@dsec.gov.mo E-Mail: info@dsec.gov.mo 網頁地址:http:// www.dsec.gov.mo Home page: http:// www.dsec.gov.mo. 官方統計

beIn visfvel, para nxilitar a veriflca,aU aUs vigilantes. Se Us candidatUs pretenderem lev白 -lUs, Us.. mesmUsdevemserdesligadUs〔

Overseas applicants shall remit US$7 in cash for the first copy (applicant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u shall remit US$6 in cash, including postage), and US$1 for each additional

依據瑞士洛桑管理發展學院(IMD)公布之「2019 智慧城市 指數報告」 (IMD Smart City Index 2019),維也納在 102 個 城市排名第 17

 學門審議會評比全部之申請案,參考書面審查 意見、申請書內容及申請人近五年的表現及主 審學術判斷,經整體交叉評比後,由審議會共

以下簡單介紹魔術三角形: 如圖 1, 若三角形每邊有 三個數且數字和都是定值, 稱為 3 階 (傳統) 魔術三角形; 如圖 2, 若每邊有三 個數且較大兩數和減最小數的差都是定值, 稱為

Research method is to use the Mirror method or as light reflection principle, which commonly used in geometry, and classified into odd and even side polygon various situ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