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南部高中學生對於PM2.5的環境敏感度與防治行為意圖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南部高中學生對於PM2.5的環境敏感度與防治行為意圖之研究"

Copied!
12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葉國樑博士. 臺灣南部高中學生對於 PM2.5 的環境敏感度 與防治行為意圖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PM2.5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outhern Taiwan.. 研究生:顏翎伊 撰 中華民國一 O 八年七月.

(2) 誌謝 能順利完成這篇論文真的太令人感動了,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好幾次遇 到困難和挫折想放棄時,總是會有許多人在我背後給予讓我能夠振作精神的支 持與力量;雖然從碩一開始就有規劃並準備著論文的撰寫,但因為在碩士生涯 中多修習了教育學程這沉重又甜蜜的負荷,故而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擔心無 法順利完成論文。 在此,真的要非常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葉國樑博士,從論文最初的研究架 構、問卷擬定到論文初稿、定稿的過程中不斷的給予我殷切的指導與建議,讓 我此篇的論文能夠越來越完整。同時也要由衷的感謝曾治乾教授與蘇宏仁教授 在百忙之中撥冗擔任我的論問口試委員,並給予我寶貴的指導與建議,讓我的 論文能夠更為嚴謹。 再來,也非常感謝論文的好夥伴:呂幼如、朱小嫥,真的很慶幸有妳們一 直在我身後督促我、推著我向前走,讓我能夠按部就班、跟著你們的步伐,一 點一滴地完成論文,並順利地通過口試,不用在忙著教育學程的課業和實習時 還要擔心論文與口試的進度。 接著,也要非常感謝這三年中,在我受挫或不堪負荷沉重的課業壓力時, 一直在身旁和身後給予我鼓勵與支持,讓我能夠重新振作、從跌倒的地方爬 起,我最愛的爸爸媽媽、最好的朋友周佳君、最好的宿舍夥伴與室友、最好的.

(3) 宿舍經理、宿舍阿姨們,真的很感謝你們溫暖的陪伴讓我這一路走來不會感到 孤單和寂寞。 最後,也很感謝我們衛教系最熱忱的系圖姐姐羅君穎,因為有妳的熱心相 助,讓我在借閱眾多前輩們的論文文獻時應有盡有、暢通無阻,讓我的論文能 夠站著巨人的肩膀上,奠定下深厚的基礎。 最後,再次感謝在這既漫長卻又短暫的三年歲月裡,伴隨著我經歷過許多 點點滴滴的您/你/妳(們)。. 顏翎伊 謹誌於台北 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七月.

(4) 臺灣南部高中學生對於 PM2.5 的環境敏感度與防治行為意圖之研究 學生:顏翎伊. 指導教授:葉國樑.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南部高中學生對於 PM2.5 的環境敏感度與防治行為意圖 之現況,及其與社會人口變項、細懸浮微粒 PM2.5 知識、防治態度、及防治自我 效能之間的關係。透由簡單隨機方式抽樣臺灣南部地區(高雄市、臺南市、嘉義 縣市、屏東縣)之普通高級中學 8 所,並以「高中學生 PM2.5 知識、防治自我效 能、防治態度與防治行為意圖問卷」為研究工具,實際測得 454 份有效問卷, 問卷回收率為 94.78%。 研究結果顯示: 一、南部高中學生在 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及防治 行為意圖等整體方面皆為正向或偏高趨勢的表現。 二、不同社會人口學特質中,南部高中學生於「性別」、「居住地」、「有無 環境教育等相關活動之經驗」在 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 自我效能或防治行為意圖方面有顯著差異。 三、南部高中學生在 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及防治自我效能皆與防 治行為意圖有顯著的正相關。 四、防治自我效能、防治態度及環境敏感度等三變項,可用以預測 PM2.5 防治行 為意圖,其可解釋的變異量為 67.2%,其中防治自我效能的影響力最大。. 關鍵字:高中學生、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防治 行為意圖.

(5) A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PM2.5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outhern Taiwan. A Master Thesis By Ling-Yi Yan Abstract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preven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PM2.5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outhern Taiwa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population variables, PM2.5 knowledge, preventive attitudes, and preventive self-efficacy. Eight senior high schools in southern Taiwan (Kaohsiung City, Tainan City, Chiayi County, Pingtung County) were sampled as a simple in a random way. A research tool was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PM2.5 knowledge, preventive self-efficacy, preventive attitudes,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d preven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The actual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454 (Recovery rate 94.78%).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as follows: 1. PM2.5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preventive attitudes, preventive selfefficacy and preven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southern Taiwan showed positive level or high performances. 2. The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ender”, “place of residence”, “experiences with or without related activitie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PM2.5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preventive attitudes, preventive self-efficacy and preven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southern Taiwan..

(6) 3. PM2.5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preventive attitudes, and preventive self-efficacy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southern Taiwan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preven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4. Three variables of preventive self-efficacy, preventive attitudes, and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could significantly explain 67.2% of the variances of the preven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d the preventive self-efficacy was the main predictor toward the preven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PM2.5.. Keywords: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M2.5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Preventive attitudes of PM2.5, Preventive self-efficacy of PM2.5, Preven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PM2.5.

(7)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8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9 第四節 研究假設 ...................................................................................................... 10 第五節 名詞界定 ...................................................................................................... 11 第六節 研究限制 ......................................................................................................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7 第一節 臺灣細懸浮微粒 PM2.5 汙染現況 ............................................................... 17 第二節 臺灣細懸浮微粒 PM2.5 汙染來源 ............................................................... 20 第三節 臺灣細懸浮微粒 PM2.5 汙染防治現況 ....................................................... 21 第四節 細懸浮微粒 PM2.5 汙染對健康之影響 ....................................................... 22 第五節 知識、環境敏感度、態度、自我效能對行為意圖的影響之相關理論 .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5.

(8)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4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51 第一節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分布情形 ..................................................... 52 第二節 研究對象之 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及防 治行為意圖分布情形 ............................................................................................... 60 第三節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在 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 我效能及防治行為意圖的差異 ............................................................................... 77 第四節 研究對象之防治行為意圖與 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及防 治自我效能的相關性 ............................................................................................... 84 第五節 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及社會人口學變項 對防治行為意圖的預測力 ....................................................................................... 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91 第一節 結論 .............................................................................................................. 91 第二節 建議 .............................................................................................................. 94 參考文獻 ....................................................................................................................... 96 附錄一. 問卷內容效度之專家名單 ......................................................................... 110. 附錄二. 問卷內容 ..................................................................................................... 111.

(9) 表目錄 表 2-1-1 民國 105 年臺灣空氣汙染與空氣品質情形 ............................................... 19 表 3-2-1 臺灣南部地區施測高中之抽樣名單 ............................................................ 34 表 3-1-1 家庭社經地位指數與等級之對照換算表 ................................................... 39 表 3-4-2 預試問卷之知識題題組鑑別度分析結果 ................................................... 41 表 3-4-3 信度等級評定表 ............................................................................................ 42 表 3-4-4 預試問卷之各分量表及總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結果 ....................... 42 表 3-5-2 正式問卷之知識題題組鑑別度分析結果 ................................................... 47 表 3-5-3 正式問卷之各分量表及總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結果 ....................... 48 表 4-1-2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分布情形 (n=454) ........................................ 56 表 4-2-1 研究對象之 PM2.5 知識各面向得分之分布情形 (n=454) ......................... 62 表 4-2-2 研究對象之 PM2.5 知識各題答題之分布情形 (n=454) ............................. 63 表 4-2-3 研究對象之環境敏感度各面向得分之分布情形 (n=454) ........................ 65 表 4-2-4 研究對象之環境敏感度各題答題之分布情形 (n=454) ............................ 66 表 4-2-5 研究對象之 PM2.5 防治態度各面向得分之分布情形 (n=454) ................. 67 表 4-2-6 研究對象之 PM2.5 防治態度各題答題之分布情形 (n=454) ..................... 69 表 4-2-7 研究對象之 PM2.5 防治自我效能各面向得分之分布情形 (n=454) ......... 71 表 4-2-8 研究對象之 PM2.5 防治自我效能各題答題之分布情形 (n=454) ............. 72 表 4-2-9 研究對象之 PM2.5 防治行為意圖各面向得分之分布情形 (n=454) ......... 74.

(10) 表 4-2-10 研究對象之 PM2.5 防治行為意圖各題答題之分布情形 (n=454) ........... 75 表 4-3-1 性別在 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及防治行為 意圖的差異情形 ........................................................................................... 78 表 4-3-2 年級在 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及防治行為 意圖的差異情形 ........................................................................................... 79 表 4-3-3 居住地在 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及防治行 為意圖的差異情形 ....................................................................................... 80 表 4-3-4 家庭社經地位在 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及 防治行為意圖的差異情形 ........................................................................... 82 表 4-3-5 有無環境教育等相關活動之經驗在 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 度、防治自我效能及防治行為意圖的差異情形....................................... 83 表 4-4-1 防治行為意圖與 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及防治自我效能的 相關矩陣表 ................................................................................................... 85 表 4-4-2 相關係數之程度對照表 ............................................................................... 86 表 4-5-1 防治行為意圖之複迴歸變異數分析 a ......................................................... 87 表 4-5-2 防治行為意圖之複迴歸係數 a ..................................................................... 89 表 4-5-3 防治行為意圖之複迴歸模型摘要 d ............................................................. 89 表 4-5-4 防治行為意圖之複迴歸排除的變數 a ......................................................... 90.

(11) 圖目錄 圖 1-1-1 2016 年全臺 PM2.5 排名 ............................................................................... 6 圖 1-1-2 2017/2/16 上午 9:00-10:00 間的全臺空氣品質指標 .................................. 6 圖 2-1-1 細懸浮微粒(PM2.5)三年平均值濃度(手動站)監測表 .............................. 18 圖 2-4-1 PM2.5 對健康的影響示意圖之一 ............................................................... 23 圖 2-4-2 PM2.5 對健康的影響示意圖之二 ............................................................... 24 圖 2-5-1 知識─態度─行為模式 (楊冠政,1997) ................................................ 26 圖 2-5-2 理性行動論 (Fishbein & Ajzen, 1980) ...................................................... 27 圖 2-5-3 環境素養模式(Hungerford & Volk, 1990).............................................. 28 圖 2-5-4 自我效能理論模式(Hayden, 2013) ............................................................ 30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 32 圖 3-4-1 研究流程圖 ................................................................................................. 44.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節共分為五節,首先介紹研究背景與動機,接著解釋研究目 的,並依循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假設,再針對本研究所提及的重要名詞 予以界定詳述,最後說明本研究的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013 年 10 月 17 日,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發布了一份報告,其內容指出:室外的空氣汙染是造成癌症死 亡的主要環境因素,並宣布將空氣汙染歸類為對人類致癌的第一級致 癌因子;而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是室外空氣汙染的主要成 分,也被列為對人類的第一級致癌物。此外,IARC 專題研究計劃中 召集的世界頂級專家在徹底審查了最新的科學文獻後表示:有足夠的 證據證明室外空氣汙染會導致肺癌;並指出空氣汙染與膀胱癌罹患風 險的增加有正相關(IARC, 2013)。 2014 年中華職業醫學雜誌 21 卷 4 期的《細懸浮微粒暴露與心血 管疾病:系統性回顧及整合分析》中提到:工業革命後,日新月異、 突飛猛進的科技及高度的工業化社會,雖然使各個國家的經濟能夠快 速成長,但也導致空氣汙染程度日趨嚴重;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地區及 1.

(13) 汽機車輛使用率高、有重工業區的城市,天空幾乎是不見天日,只能 看見灰濛濛、充滿霧霾的天空。此外,人若長期暴露在大量的細懸浮 微粒(PM2.5)之下,將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使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心 血管疾病的罹病率、死亡率的風險大幅提升(王建楠、李璧伊, 2014)。 2015 年好健康 10 月份雜誌的《細懸浮微粒 PM2.5 健康新殺手》 此篇文章中提到:近年最受關切的空氣汙染指標物,就是細懸浮微粒 (PM2.5),因為細懸浮微粒的粒徑比髮絲還要細小,能夠深入肺泡干擾 肺部的氣體交換,進而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影響,因此在 2013 年已被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列為第一級致癌 物,若長期暴露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癌的風險罹 患率(張雅雯,2015)。 2015 年 4 月 7 日,民報《致癌髒空氣 全臺 PM2.5 超標大揭露》 的報導中指出: 根據綠色和平 2014 年年度「城市 PM2.5 排行榜」調查、環保署資料指 出,臺灣在亞洲國家 PM2.5 濃度排名,臺灣左營年平均值 42.2 微克/每 立方公尺,排行僅低於印度德里 153 微克/每立方公尺、中國北京 83.2 微克/每立方公尺、中國上海 52.2 微克/每立方公尺。 (蘇元和,2015) 2.

(14) 同年,臺灣氣喘衛教學會會刊第 38 期中的《空氣汙染與細懸浮 微粒(PM2.5)對健康影響》此文中則提及臺灣目前空氣品質現況:2014 年臺北的 PM2.5 濃度約近 20 微克、臺中約為 25 微克、高雄則將近 30 微克,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標準 10 微克的 2 至 3 倍(徐世達,2015)。 2015 年康健雜誌第 197 期中的《只要呼吸就不能倖免》文章中提 到,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副院長詹長權表示:兒童每分鐘要吸入 6 至 7 公升的空氣,相當於 3 大罐以上的家庭號鮮乳容量;而成人每 分鐘要吸入 7 到 14 公升的空氣,每天合計約 1 至 2 萬公升,相當於 80 個裝滿的標準浴缸。當在劇烈運動時,人每分鐘更要呼吸超過 50 公升的空氣;在空氣汙染嚴重的情況下,每人每天吸入空氣的量有多 大,就相當於每天吸入的致癌物分量有多多,如此日積月累的狀態 下,每人每年因呼吸所吸入的致癌物,份量極為驚人(邱宜君, 2015)。 2015 年,吳鳳科技大學出刊的健康專刊《今天空氣好嗎?》中提 及,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的莊秉潔教授指出:美國的研究證實, PM2.5 每 1 立方米增加 10 微克,人就會少活 7 到 8 個月,還會使肺癌 死亡率增加 8%,而肺癌也是臺灣近年成長速度最快的癌症;在 2003 年時,肺癌是臺灣十大癌症死因中的第二名,相隔 10 年後,在 2013 年時,肺癌排行已經大幅領先其他疾病,並取代肝癌,一躍成為癌症 3.

(15) 病因中的第一大殺手(吳鳳科技大學,2015)。 2015 年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編纂出版的《認識細懸浮微粒》衛教手 冊中表示:為防制空氣汙染,維護臺灣人民健康及提升生活品質,環 保署特別制定空氣汙染防制法,並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歐美各國的空 氣品質標準,來訂定我國空氣中各項汙染物,尤其是 PM2.5 的濃度之 標準值;並自民國 83 年開始,陸續在臺灣各地設置空氣品質監測 站,以便能即時監測臺灣各地的空氣品質,並給予民眾空氣汙染風險 預警;同時協同教育部在校園中宣導並實施「校園空氣品質旗幟宣導 試辦計畫」(陳咸亨,2015)。 2015 年 5 月,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 日內瓦舉辦的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根據其會 議決議中所提出的空氣汙染解決方案,可知:國家衛生當局是擔任空 氣汙染防治的關鍵性角色,政府的各部門彼此之間應共同合作,將空 氣汙染防治此公共衛生議題納入所有與其相關的全國性、區域性和地 方層級的政策中;並喚起公眾意識,以期能有效地改善空氣汙染,發 揮潛能來拯救生命和減少醫療支出(WHO, 2015)。 Sabatier(1986)學者將眾多的政策執行理論歸納出三種執行模式, 分別為由上而下執行模式(Top-Down Approach)、由下而上執行模式 (Bottom-Up Approach)、及整合型執行模式 (Synthesis or Integrated 4.

(16) Approach);而《政策執行與評估》此書表示:在上述三種途徑中,整 合型執行模式同時兼具「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兩執行模式的優 點(李允傑、丘昌泰,2000);由此可知,空氣汙染防治政策的執行, 除了政府法規的制定與把關之外,民眾也應提高對自身健康危機的警 覺,政府與人民兩方互相的配合,才能真正落實政府空氣汙染防治的 政策,有效地改善自身環境的空氣品質。 綜上所述,可知民眾對 PM2.5 的認知與防治行為之重要性,及該 行為和自身的環境與健康風險息息相關;特別是臺灣的南部地區,近 幾年在臺灣空氣汙染嚴重程度的城市排名居高不下;2015 年康健雜誌 第 197 期中的《只要呼吸就不能倖免》文章中指出:2014 年臺灣 PM2.5 汙染最嚴重的前三名,是前鎮、左營、前金,都在高雄市(邱宜 君,2015);2017 年,由臺灣環境資訊協會(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TEIA)成立的環境資訊中心,分別於該年 1 月 和 2 月發布電子報,其報導內容(圖 1-1-1、圖 1-1-2)無不顯示臺灣南 部地區的空氣汙染嚴重程度居全臺之最(賴溫狠,2017;陳文姿, 2017)。. 5.

(17) 圖 1-1-1. 2016 年全臺 PM2.5 排名. 資料來源:賴溫狠(2017 年 1 月 13 日)。環團發佈 PM2.5 統計 雲林崙 背「全年無休」更甚高屏。環境資訊電子報。取自 http://e-info.org.tw/ node/202439. 圖 1-1-2. 2017/2/16 上午 9:00-10:00 間的全臺空氣品質指標. 資料來源:陳文姿(2017 年 2 月 16 日)。工業空汙南北承擔不均 環團 控訴「一個天空、二個臺灣」。環境資訊電子報。取自 http://e-info.org. tw/node/202961 6.

(18) 有鑑於行政院青少年事務促進委員會所出版的《青少年政策白皮 書-綱領》中提到:青少年將是國家未來的棟樑;投資青少年,就是 在投資臺灣的未來(青年輔導委員會,2005)。因此,本研究擬以臺灣 南部地區的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希望透過了解高中學生對於 PM2.5 在社會人口學變項、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及 防治行為意圖等方面的現況及相互關係,以作為日後評估臺灣高中學 生對提升 PM2.5 防治行為意圖成效的影響與 PM2.5 防治教育推動之政策 參考。. 7.

(19)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擬透由橫斷式問卷調查研究法的方式,旨在探討影響研究 對象之環境敏感度與 PM2.5 的防治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主要研究 目的有五項,茲將其分述如下: 一、 了解高中學生對於 PM2.5 在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 自我效能及防治行為意圖等方面的現況。 二、 探討不同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和高中學生在 PM2.5 的知識、環境敏 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及防治行為意圖等方面的關係。 三、 探討高中學生的社會人口學變項、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防 治態度及防治自我效能對防治行為意圖的預測力。. 8.

(20)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本研究欲探討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 高中學生對於 PM2.5 在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 效能及防治行為意圖等方面的現況為何? 二、 不同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和高中學生在 PM2.5 的知識、環境敏感 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及防治行為意圖等方面是否有所 不同? 三、 高中學生之 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 及防治行為意圖等變項之間的關係為何? 四、 高中學生的社會人口學變項、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 度及防治自我效能對防治行為意圖是否有預測力?. 9.

(21)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如上所述的研究目的,提出下列幾項研究假設: 一、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的高中學生在 PM2.5 的知識、環境敏感度、 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及防治行為意圖等方面沒有顯著差異。 二、 高中學生對 PM2.5 的防治行為意圖與 PM2.5 的知識、環境敏感度、 防治態度及防治自我效能沒有顯著相關。 三、 社會人口學變項無法預測高中學生的防治行為意圖之表現。 四、 PM2.5 的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及防治自我效能無法顯著 預測高中學生的防治行為意圖之表現。. 10.

(22) 第五節. 名詞界定. 茲將本研究常用的重要名詞予以界定解釋如下: 一、細懸浮微粒(PM2.5) 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5)對細懸浮微粒(PM2.5)的定義如下: 空氣中存在許多汙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為懸 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PM 粒徑大小有別,小於或等於 2.5 微 米(μm)的粒子,就稱為 PM2.5,通稱細懸浮微粒,單位以微克/立方公 尺(μg/m3)表示之。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 1/28,非常微 細可穿透肺部氣泡,並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故對人體 及生態所造成之影響是不容忽視的。(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5). 二、細懸浮微粒(PM2.5)知識 本研究所提出的細懸浮微粒(PM2.5)知識(Knowledge)是指對細懸浮 微粒(PM2.5)的了解程度,經參考《細懸浮微粒之健康風險與預防手 冊》(葉國樑、陳王琨、曾治乾、簡弘民等人,2012)、《認識細懸浮 微粒》衛教手冊(陳咸亨,2015)、鄭麗瑤等人(2016)、陳晉興(2016)、 張雅雯(2015)、吳鳳科技大學(2015)、鄭尊仁(2012)、Douglas(2009)、 Greene & Morris(2006)、The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2013)等 多份國內外文獻後,歸納出細懸浮微粒(PM2.5)知識的內容,並以此編. 11.

(23) 製本研究的問卷之知識題,包含「細懸浮微粒定義與種類」、「細懸 浮微粒的健康效應」、「細懸浮微粒來源」、「細懸浮微粒防治資 訊」等四大面向,共 23 題。. 三、環境敏感度 Sia, Hungerford, & Tomera(1986)指出:環境敏感度(Environmental Sensibility)是環境素養所包含的其中一個面向;經參考莊博閔、曾治 乾、黃禎貞、葉國樑(2011)、魏鈺玲、曾治乾、黃禎貞、莊博閔、葉 國樑(2011)、廖哲緯與曾治乾(2013)及龔心怡、蕭伯紹、李靜儀(2015) 和鄭麗瑤、葉國樑、曾治乾、黃禎貞、葉明祥(2016)等研究及行政院 環境保護署(2019)的環境 E 學院網站中對環境敏感度的定義後,歸納 得出:環境敏感度乃是指個人對於環境問題的嚴重程度及其和個人切 身相關程度的看法,且其與個人過去的生活經驗或社會群體有關;而 當一個人對自身所處的環境愈關心,其解決環境問題的動機或信念就 會愈強。透由觀察、測量、分類、排序、空間關係、分析、推論、預 測與詮釋等的感官覺知能力訓練,可以培養並提升學習者對環境中各 種人為破壞及汙染的覺知,及對於自然環境與人為環境之美的欣賞與 敏感度。. 12.

(24) 故本研究總結得出的環境敏感度即為:個人對環境問題與議題及 其相關因素之關心程度;問卷內容包含「對環境議題的關心程度」、 「環境問題影響生活及健康的關心程度」及「經濟發展所導致之環境 問題的關心程度」,共 8 題;並採用李克特量表,將選項分為「非常 關心、關心、中立意見、不關心、非常不關心」等五個等級。. 四、防治態度 Fishbein & Ajzen(1975)對態度(Attitudes)的定義為:個人在從事某 項特定行為的表現時,所產生的一些評價及感受,而這些評價與感受 將會影響其從事該項特定行為的意願性程度;因此藉由個人態度的表 現可以預測其可能的行為。本研究中所提及的防治態度係指對細懸浮 微粒的防治態度,是由環境態度(Environmental Attitudes)延伸而來。 環境態度是指個人依據過去學習而來的舊經驗,抑或是根據在自然環 境中經歷過的接觸或體驗,故而對環境中特定的人、事、物所產生的 心理反應與表現,其包含對自身所處之環境或環境議題的關心、行動 動機與價值信念(李永展,1991;江昱仁、黃宗成、郭孟妮、張文娟, 2008;龔心怡、蕭伯紹、李靜儀,2015;鄭麗瑤等人,2016)。 故本研究的防治態度即為:個人對環境議題的心理反應與表現; 問卷內容包含「對細懸浮微粒的危害防範」、「個人防治行為之責任. 13.

(25) 感」及「企業政策」,共 12 題;並採用李克特量表,選項分為「非 常同意、同意、中立意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等五個等級。. 五、防治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的概念最早由 Bandura 提出,他將自我效 能定義為:人們對自己是否能達成某特定行為表現的信念,將對影響 他們的生活事件產生影響;因此,自我效能的信念決定了人們如何感 受、思考、激勵自己與行為表現。自我效能的信念會透由四個主要過 程而產生不同的效果,此四個過程分別為:認知、動機、情感和選擇 (Bandura, 1994)。 本研究中所提出的防治自我效能即是指細懸浮微粒防治的自我效 能;問卷參考參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出版的《細懸浮微粒之健康風險 與預防手冊》(葉國樑等人,2012)、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出版的《認識 細懸浮微粒》衛教手冊(陳咸亨,2015)及莊博閔等人(2011)、魏鈺玲等 人(2011)、廖哲緯與曾治乾(2013)、龔心怡等人(2015)、鄭麗瑤等人 (2016)的研究編製而成,內容包含「從食衣住行等方面進行的 PM2.5 防 治自我效能」、「個人消費自我效能」、「向家人和朋友進行說服之 積極倡議防治行為的自我效能」,共 9 題;並採用李克特量表,選項. 14.

(26) 分為「非常有把握、有把握、一半把握、沒把握、非常沒把握」等五 個等級。. 六、防治行為意圖 行為意圖(Behavior Intention),Fishbein 和 Ajzen(1980)對其的定義 為:個人想要從事某特定行為的行動傾向與程度,也就是指在決定行 為選擇的過程中,個人對某特定行為的行動意願強度;而在測量方 面,可將行為意圖轉化為個人願意付出多少心力,抑或是否願意努力 嘗試等題項,以此來解釋及預測個人的實際行為表現。 本研究中所提及的防治行為意圖,乃是指對細懸浮微粒防治行為 的意圖,也就是行動意願強度;問卷參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出版的 《細懸浮微粒之健康風險與預防手冊》(葉國樑等人,2012)、行政院 環境保護署出版的《認識細懸浮微粒》衛教手冊(陳咸亨,2015) 及鄭 麗瑤等人(2016)的研究中,所建議的防治行為而編製,內容包含「從 食衣住行等方面進行的 PM2.5 防治行為」、「個人消費行為」、「有 無進行說服家人和朋友之積極倡議防治行為的行動」,共 9 題;並採 用李克特量表,將選項分為「非常有可能、有可能、不確定、不可 能、非常不可能」等五個等級。. 15.

(27) 第六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因人力、經費與時間問題,有下列限制: 一、研究內容 影響空氣汙染的因子相當廣泛,不單純只是 PM2.5;由行政院環 境保護署(2015)對空氣汙染物的定義可知:空氣汙染物包含多種汙染 物,但 PM2.5 是目前臺灣地區空氣汙染的主要成分因子,且其對健康 風險危害極高,故本研究主要針對細懸浮微粒(PM2.5)來探討,並依循 文獻探討結果來形成研究架構,因此研究範圍僅限於研究架構中的變 項。. 二、適用對象之推論範圍 本研究的母群體為臺灣南部地區的高中學生,故研究結果的解釋 與推論僅適用此地區的高中學生,無法類推至其他地區或其他年齡層 的學生。.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匿名問卷的調查方式收集資料,因問卷的基本資料涉 及個人隱私,故在社會人口學的變項中,可能會有隱瞞實際情況的作 答現象;此外,研究對象在填寫問卷時,亦可能受外力,例如:同儕 的干擾而影響作答,使研究結果產生誤差。 16.

(2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節共分為五節,探討臺灣的細懸浮微粒 PM2.5 汙染現況、 PM2.5 汙染來源、PM2.5 汙染防治現況、汙染對健康之影響,及知識、 環境敏感度、態度、自我效能與行為意圖間之相關理論,茲將依序分 述如下。. 第一節. 臺灣細懸浮微粒 PM2.5 汙染現況. 為了防止空氣品質監測受到氣候或其他因素的影響,《空氣汙染 防制法施行細則》規定須取得三年監測資料平均後的數據才可作為空 氣品質判斷的依據(法務部,2003);因此,等到 2015 年結束,2016 年 1 月 5 日,臺灣環境資訊協會(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TEIA)所成立的臺灣環境資訊中心,在參照行政院環保署 所公布的民國 102 年至 104 年的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濃度(手動 站)監測值,做出「全臺灣各行政區民國 102 年至 104 年的細懸浮微粒 (PM2.5)年平均值濃度(手動站)監測表(圖 2-1-1)」後發現:臺灣西部三 年的細懸浮微粒(PM2.5)平均值全部都超過標準值(15μg/m3);而雲林 縣、嘉義市與金門縣則是位居高濃度的前三名,甚至超過 PM2.5 標準 值的兩倍(陳文姿,2016)。. 17.

(29) 圖 2-1-1. 細懸浮微粒(PM2.5)三年平均值濃度(手動站)監測表. 資料來源:陳文姿(2016 年 1 月 5 日)。環署最新 PM2.5 監測數據出爐 西部全淪三級空品區。環境資訊電子報。取自 http://e-info.org.tw/node/ 112613. 18.

(30) 而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發行的《中華民國空氣品質監測報告 10 5 年年報》顯示,可發現:空氣汙染嚴重的地區集中在臺灣南部地區 (表 2-1-1),尤以高雄市和屏東縣為全臺灣之最(張順欽,2017)。 表 2-1-1 民國 105 年臺灣空氣汙染與空氣品質情形 空氣汙染指標(PSI). 空氣品質指標(AQI). 年平均值. 不良百分比(%). 高屏(55). 高屏(1.75). 最 空. 年平均值. 不良百分比(%). 高屏(80). 高. 高屏(32.16) 雲嘉南(80). 品 最 區. 花東(34). 宜蘭(0.0). 花東(39). 花東(0.69). 低 南投縣(56) 最. 雲林縣(83) 嘉義縣(56). 屏東縣(1.84). 高. 高雄市(83) 高雄市(56). 行 政 區. 基隆市(0.0) 最. 宜蘭縣(0.0) 臺東縣(31). 低. 臺東縣(35). 花蓮縣(0.0) 澎湖縣(0.0). 資料來源:張順欽(總策劃)(2017)。中華民國空氣品質監測報告 105 年年報。臺 北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19.

(31) 第二節. 臺灣細懸浮微粒 PM2.5 汙染來源. 根據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出版的《細懸浮微粒之健康風險與預防手 冊》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出版的《認識細懸浮微粒》衛教手冊可知: 臺灣的細懸浮微粒主要汙染來源,原生性 PM2.5、衍生性 PM2.5 及境外 傳輸影響,剛好分別約各佔 1/3(葉國樑、陳王琨、曾治乾、簡弘民, 2012;陳咸亨,2015)。 臺灣自產之原生性的 PM2.5 主要是由營建工程與道路的揚塵為最 大源頭,佔了 37%;其次是工業與機動車輛,各佔了 23%;至於衍生 性的 PM2.5 中,又因其前驅物的不同而有分別:硫氧化物的前驅物是 以工業排放出的廢氣為最大宗,佔了 88%;而氮氧化物的前驅物則是 以機動車輛為主,佔了 50%,工業反而居次,佔了 41%(葉國樑、陳 王琨、曾治乾、簡弘民,2012;陳咸亨,2015)。 境外傳輸是指:鄰近國家所製造出的空氣汙染物,因受大氣環流 的影響,隨著季風或大氣漂流至臺灣境內;而影響臺灣最大的鄰近國 家就是中國。因為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中國的工業汙染物的排放量大 幅度提升,加上每年冬季時的東北季風或南下的冷氣團影響,使中國 的霾害漂至臺灣(葉國樑、陳王琨、曾治乾、簡弘民,2012;翁叔平、 郭乃文、呂珮雯,2013;陳咸亨,2015)。. 20.

(32) 第三節. 臺灣細懸浮微粒 PM2.5 汙染防治現況. 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出版的《細懸浮微粒之健康風險與預防手 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出版的《認識細懸浮微粒》衛教手冊、法務 部的空氣汙染防制法施行細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的空氣品質監測 網、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網站的校園空氣品質旗幟宣導資料下載 區可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為維護國人健康及提升生活環境品質,參 考了世界各國空氣汙染與空氣品質的標準,訂定適用於臺灣的空氣品 質指標及法規,除了每日能即時監測讓民眾得知當下的空氣品質情 形,也將教育的一環扣上,制定校園空氣品質旗幟宣導試辦計畫,讓 學校與政府一同配合,為預防空氣汙染對健康造成的傷害,並改善空 氣品質而努力;健康促進與疾病防治從小培養,才能養成良好的健康 行為與生活習慣。(法務部,2003;葉國樑、陳王琨、曾治乾、簡弘 民,2012;陳咸亨,2015;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保處,2015;行政院 環境保護署,2016;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2017). 21.

(33) 第四節. 細懸浮微粒 PM2.5 汙染對健康之影響. 根據 2012 年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出版的《細懸浮微粒之健康風險 與預防手冊》中指出: 細懸浮微粒的健康效應主要包括短期與長期兩個部分。短期的健康效 應指的是從 24 小時到一週的時間範圍。主要的影響包含死亡率提升 (氣喘、心肺疾病)、新生兒死亡率提升、住院率的提升(氣喘、心肺疾 病)、氣喘的惡化、肺功能降低、咳嗽、心跳加速、血管發炎等。主要 的症狀有慢性上呼吸道刺激、心臟病、幼兒急性呼吸道發炎與成人慢 性支氣管炎、肺部疾病及過敏,無論短期或長期暴露都與早產死亡及 嬰兒壽命減少有關。(葉國樑、陳王琨、曾治乾、簡弘民,2012) 長期的細懸浮微粒暴露,可能會造成的健康效應包含了死亡率的增 加、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的增加、肺功能的減低、甚至是肺癌的 產生等。根據研究指出,每天致死率的增加跟空氣懸浮微粒的暴露有 關,尤其是 PM2.5 以下的微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最大。 (葉國樑、陳 王琨、曾治乾、簡弘民,2012) 2013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將懸 浮微粒(PM)列為對人類的第一級致癌物;且證明室外空氣汙染會導致 肺癌與膀胱癌的風險罹患率增加(IARC, 2013)。. 22.

(34) 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5)亦在空氣品質改善維護資訊網公布細 懸浮微粒對健康的影響之資訊與示意圖(圖 2-4-1、圖 2-4-2): 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會經由鼻、咽及喉進入人體,10 微米以上的微粒可 由鼻腔去除,較小的微粒則會經由氣管、支氣管經肺泡吸收進入人體 內部。不同粒徑大小的懸浮微粒,可能會導致人體器官不同的危害。 近年來,許多流行病理學研究已確立 PM2.5 對於健康造成影響,包 括:支氣管炎、氣喘、心血管疾病、肺癌等,無論長期或短期暴露在 空氣汙染物的環境之下,皆會提高呼吸道疾病及死亡之風險。(行政院 環境保護署,2015). 圖 2-4-1. PM2.5 對健康的影響示意圖之一.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5 年 10 月 22 日)。細懸浮微粒管 制。空氣品質改善維護資訊網。取自 https://air.epa.gov.tw/Public/suspe nded_particles.aspx#dlbox. 23.

(35) 圖 2-4-2. PM2.5 對健康的影響示意圖之二.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5 年 10 月 22 日)。細懸浮微粒管 制。空氣品質改善維護資訊網。取自 https://air.epa.gov.tw/Public/suspe nded_particles.aspx#dlbox. 24.

(36) 第五節. 知識、環境敏感度、態度、自我效能對行為意圖的影響之相 關理論. 以下分別探討本研究所運用到的主要理論模式,包括:知識─態 度─行為模式(K-A-P 模式)、理性行動論、環境素養模式、四、. 環. 境敏感度及自我效能與應用,並參考陳思利與葉國樑(2002)、張瑞誠 (2009)、程文正(2009)、鄭麗瑤等人(2016)之環境行為相關研究,作為 本研究文獻探討之基礎。. 一、知識─態度─行為模式(K-A-P 模式) 依據何英忠(2003)、楊冠政(1997)、傅木龍(1991)、Deluca et al.(1978)、Ramsey & Rickson(1976)、Schwartz(1975)等學者的研究可 得知:知識─態度─行為模式(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是影響人 類行為的模式之一,該模式有三大要素:知識、態度及行為,三要素 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知識與態度互為因果,知識可以誘發態度的形 成,而態度的形成又會使知識能更進一步的獲得,Deluca et al.(1978) 的研究指出知識與態度呈正相關,也就是說,環境知識越高,面對環 境問題的態度也會越積極。 其模式如圖 2-5-1:. 25.

(37) 圖 2-5-1 知識─態度─行為模式 (楊冠政,1997). 二、理性行動論 Fishbein 與 Ajzen 於 1980 年所提出的理性行動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顯示:從個人對某行為的信念和評價可以看出 他對該行為的態度;因此,個人是否會採取該項行為的意圖,是受個 人對該項行為的態度加上其對該項行為的主觀規範之共同影響(其模式 如圖 2-5-2)。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第 51 期中也指出:理性行動論認為,個 人對特定行為的行為意圖,會受到其是否認同的態度及重要他人支持 與否的主觀規範,兩者或其中之一的影響,而行為意圖又將進一步影 響所表現的具體行為;換言之,理性行動論假設「行為的發生是基於 個人的意志控制」,主要用於瞭解、預測個人行為。 (葉盈君,2012) 由此可知,理性行動論認為人的行為表現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結 果,可用於預測個人的行為;故本研究欲應用此架構中的行為意圖作 為依變項,主觀規範、行為態度為自變項。. 26.

(38) 圖 2-5-2 理性行動論 (Fishbein & Ajzen, 1980). 三、環境素養模式 環境素養(Environmental literacy)一詞,最早出自於 1968 年,學者 Roth 所寫的一篇評論有關環境汙染的文章(Roth, 1992),而在 1985 年 時,Hungerford et al.為了預測負責的環境行為設計了環境素養模式 (Hungerford, H. R. & Volk T.L., 1990),該模式包含了八個要素,分 別為:生態學概念、環境敏感性、控制觀、問題的知識、信念、價值 觀、態度與環境行動策略(如圖 2-5-3)。而 Sia et al.(1985)運用多元迴 歸分析來決定這模式中每個預期變項的性能,並認為該模式中的環境 敏感度、環境行動策略的知識與技能對環境行為最具影響力與預測 力。綜上所述,本研究納入環境素養模式中的知識、態度、環境敏感 度等變項作為預測 PM2.5 防治行為意圖之變項。. 27.

(39) 圖 2-5-3 環境素養模式(Hungerford & Volk, 1990). 四、環境敏感度 環境敏感度是環境素養中所包含的一個面向,主要是指個人對於 環境問題的嚴重程度及其和個人切身相關程度的看法,當一個人對自 身所處的環境愈關心,其解決環境問題的動機或信念就會愈強(莊博閔 等人,2011;魏鈺玲等人,2011;廖哲緯等人,2013;龔心怡等人, 2015;鄭麗瑤等人,2016;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9) 國內外有許多研究指出環境敏感度是對於環境行為改變的重要影 響因素,對於環境行為的變化有顯著的正相關,且對環境行為具有重 要的影響力及預測力(葉國樑等人,2005;曾治乾等人,2011;周儒等 人,2013;鄭麗瑤等人,2016;Chawla, 1998; Sia et al., 1986; Sivek & Hungerford, 1990)。 28.

(40) 五、自我效能與應用 心理學家 Bandura (1986)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是指個人對自己 具有充分能力可以完成某事的信念。自我效能與個人所擁有的技能無 關,而與所擁有的能力程度之自我判斷相關;是一種對自己所擁有能 力的信念,自我效能將決定個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為、思維方式、以 及情緒反應。 Bandura 認為個人行為的改變和維持會受到結果預期及效能預期 (即自我效能)的影響。結果預期是指個人對自己的某項行為會導致某 種結果的預估;而自我效能是指個人對自己能否成功的執行某項行為 的能力之預估。此外,自我效能的建立亦可透過對以下所列之四種訊 息來源的評估而定: 1. 行為表現的成果(Performance Accomplishment)︰ 由個人親自行動所獲得的成功經驗,是自我效能最可靠安定的來 源;成功的經驗可增強自我效能,失敗的經驗則會減弱自我效能。 2. 替代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 自我效能的另一個來源是替代經驗;自我效能的建立不一定要透過 直接經驗,由觀察學習別人的行為亦可產生學習的結果。 3. 言語的說服(Verbal Persuasion):. 29.

(41) 言語的說服常被用來改變行為,也是健康教育活動中常用的策略之 一。透過說服性訊息的訴求,使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過去曾經受 挫的問題,不過這種方法引發的自我效能不太穩定,容易在面臨困 境消失。故言語的說服在行為的改變上只能做為暫時的輔助手段。 4. 情緒激發(Emotional Arousal): 情緒的波動程度也是判斷自我效能的重要線索,有部分的人在威脅 的事態下,從臉紅、心跳加速等生理的反應會減弱自我效能。(呂 昌明,2000) 綜上所述,自我效能對個人的行為意圖影響甚深,國內外亦有研 究指出自我效能對環境行為具有重要的影響(李園婷等人,2008;唐貺 怡等人,2009;唐孝蘭等人,2011;周儒等人,2013;鄭麗瑤等人, 2016;Ojedokun & Balogun, 2010),故將其納入本研究的自變項中。. 圖 2-5-4 自我效能理論模式(Hayden, 2013). 30.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目的旨在了解高中學生對於 PM2.5 在知識、環境敏感度、 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及防治行為意圖等方面的現況,並探討不同 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和高中學生在 PM2.5 的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 度、防治自我效能及防治行為意圖等方面的關係。依照研究目的與文 獻探討之結果進行歸納,以下將分別針對研究架構、研究對象、研究 工具、研究步驟及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等五個面向來說明。.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參考知識─態度─行為模式(K-A-P 模式)、理性行動論、 環境素養模式及自我效能等理論模式,並參考王懋雯(1997)、陳思利 與葉國樑(2002)、張瑞誠(2009)、程文正(2009)、唐貺怡等人(2009) 唐 孝蘭等人(2010)、莊博閔等人(2011)、曾治乾等人(2011)、鄭麗瑤等人 (2016)、陳慧勻(2018)等等之環境行為的相關研究,結合研究問卷的調 查變項,並依據研究目的及研究假設,擬定之研究架構如圖 3-1-1。. 31.

(43)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32.

(4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一、研究母群體 本研究以臺灣南部地區,105 學年度各國立及縣市立高級中等學 校普通科,一至三年級高中學生為母群體範圍,不包含高職、私立高 中、高中附設之國中部學生,亦不包含建教班、夜間部、或進修補校 之學生;並根據教育部統計處的資料《高級中等學校概況統計》 、國 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2017)的《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 編》得知:105 學年度,臺灣南部地區(高雄市、臺南市、嘉義市、嘉 義縣、屏東縣及澎湖縣),總共有 69 間國立及縣市立高中,班級數共 有 1695 個班,學生總人數為 59,627 位;但因人力及經費有限,故此 次研究對象著重於臺灣本島公立高中的學生,未包含離島、私立高中 及高職。. 二、研究樣本 本研究採取簡單隨機抽樣法,並依據 Krejcie & Morgan(1970)之母 群體與抽樣數量表的建議,當母群體為 59,627 位,人數達 50,000 人 以上時,至少需要 381 位以上之有效樣本才具有其代表性(Krejcie & Morgan, 1970)。 研究者在進行問卷調查前,會先與抽樣學校的健康護理老師聯. 33.

(45) 繫,表明希望能在高中的健康護理課程收集問卷資料,並詳細說明問 卷的施測目的與內容;並在取得健康護理老師同意後,進一步確認施 測時間、地點與人數。 本研究施測時間為 106 年 6 月 1 日至 31 日,共計一個月的時 間;去除答題不完全或隨便填答之問卷,共施測 479 份問卷,抽樣之 高中名單如下表 3-2-1,總計回收 454 份有效問卷,問卷回收率為 94.78%。 表 3-2-1 臺灣南部地區施測高中之抽樣名單 臺灣南部地區施測高中. 抽樣年級. 抽樣班級數. 班級人數. 回收人數. 高1. 3 班抽 1 班. 35. 34. 國立善化高級中學. 高1. 10 班抽 2 班. 75. 69.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高3. 19 班抽 2 班. 80. 79. 國立臺南家齊高級中學. 高1. 11 班抽 2 班. 82. 82. 高雄市立小港高級中學. 高2. 16 班抽 2 班. 75. 67. 國立鳳山高級中學. 高2. 17 班抽 1 班. 47. 44. 國立屏東高級中學. 高2. 15 班抽 1 班. 42. 42. 國立屏東女子高級中學. 高1. 16 班抽 1 班. 43. 37. 嘉義地區 嘉義縣立永慶高級中學 臺南地區. 高雄地區. 屏東地區. 34.

(4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橫斷式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並依據研究目的、研究 架構及參考國內外之相關文獻,以自編的「高中學生 PM2.5 知識、防 治自我效能、防治態度與行為意圖問卷」作為研究工具。 一、問卷初稿編製 本問卷根據研究目的與架構,參考國內外細懸浮微粒之相關文獻 與調查研究(唐貺怡等人,2009;唐孝蘭等人,2010;莊博閔等人, 2011;曾治乾等人,2011;葉國樑等人,2012;鄭尊仁,2012;陳咸 亨,2015;鄭麗瑤等人,2016;張順欽,2017;陳慧勻,2018; IARC, 2013),整理細懸浮微粒防治的重要概念。期間與指導教授充分 討論與修改,再經由環境之專家的意見修正,而完成問卷。 本問卷主要分成六個部分,依序為:「細懸浮微粒 PM2.5 知 識」、「環境敏感度」、「PM2.5 防治態度」、「PM2.5 防治行為意 圖」、「PM2.5 防治自我效能」與「基本資料」。 (一) 細懸浮微粒 PM2.5 知識:主要參考鄭麗瑤等人(2016)、葉國樑等人 (2012)、雷侑蓁(2005)、鄭尊仁(2012)調查研究結果編製而成,問 卷面向有細懸浮微粒定義與種類(3 題)、細懸浮微粒的健康效應(5 題)、細懸浮微粒來源(11 題)、細懸浮微粒防治資訊(4 題)等,共 23 題。每題有「對、錯及不知道」三個選項,計分方式為每答對 35.

(47) 一題得 1 分,答錯者或不知道者得 0 分,滿分為 23 分。得分越 高者,代表其在細懸浮微粒 PM2.5 知識方面的了解程度越好,反 之則代表其在 PM2.5 知識方面的了解程度不足。 (二) 環境敏感度:參考鄭麗瑤等人(2016)、曾治乾等人(2011)、唐貺怡 等人(2009)、陳思利與葉國樑(2002)、陳珮英(2004)的研究問卷, 此內容面向包含對環境議題的關心程度(4 題)、環境問題影響生 活及健康的關心程度(2 題)及經濟發展所導致之環境問題的關心 程度(2 題),共 8 題。每題的選項有「非常關心、關心、中立意 見、不關心、非常不關心」等五個選項,給予的分數分別為 5、 4、3、2、1 分,滿分為 40 分,最低分為 8 分;得分越高者代表 其對環境的敏感度越敏銳,得分越低者代表其對環境改變的敏感 程度較低。 (三) PM2.5 防治態度:此部分根據環境素養定義(楊冠政,1993)與鄭麗 瑤等人(2016)、葉國樑等人(2012)、曾治乾等人(2011)、Chan, Huang, Chen & Wang(1996)的研究編製,並納入自我覺察、評估 健康危害等題目。問卷面向包含對於細懸浮微粒的危害防範(3 題)、個人防治行為之責任感(7 題)及企業政策(2 題),共 12 題。 每題的選項有「非常同意、同意、中立意見、不同意、非常不同 意」等五個選項,依序給予的分數為 5、4、3、2、1 分。第 6 題 36.

(48) 為反向題,需另外計分。滿分為 60 分,最低為 12 分。所得分數 越高者,顯示其對 PM2.5 防治態度越正向,反之,則代表其對於 PM2.5 防治態度越負向。 (四) PM2.5 防治行為意圖:此部分參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出版的《細 懸浮微粒之健康風險與預防手冊》(葉國樑等人,2012)、行政院 環境保護署出版的《認識細懸浮微粒》衛教手冊(陳咸亨,2015) 及鄭麗瑤等人(2016)的研究中,所建議的防治行為而編製,問卷 面向包含從食衣住行等方面進行的 PM2.5 防治行為(6 題)、個人消 費行為(1 題)、有無進行說服家人和朋友之積極倡議防治行為的 行動(2 題),共 9 題。每題選項有「非常有可能、有可能、不確 定、不可能、非常不可能」等五個選項,給予的分數依序為 5、 4、3、2、1 分,總分為 45 分,最低分為 9 分。分數越高者,代 表其日後從事 PM2.5 防治的行為意圖越高,反之則越低。 (五) PM2.5 防治自我效能:此部分主要參考參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出 版的《細懸浮微粒之健康風險與預防手冊》(葉國樑等人, 2012)、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出版的《認識細懸浮微粒》衛教手冊 (陳咸亨,2015)及莊博閔等人(2011)、魏鈺玲等人(2011)、廖哲緯 與曾治乾(2013)、龔心怡等人(2015)、鄭麗瑤等人(2016)的研究編 製而成,問卷面向包含從食衣住行等方面進行的 PM2.5 防治自我 37.

(49) 效能(5 題)、個人消費自我效能(1 題)、向家人和朋友進行說服之 積極倡議防治行為的自我效能(3 題),共 9 題。每題選項有「非 常有把握、有把握、一半把握、沒把握、非常沒把握」等五個選 項,給予的分數依序為 5、4、3、2、1 分,總分為 45 分,最低 分為 9 分。分數越高者,代表其日後對從事 PM2.5 防治行為的自 我效能越高,反之,則代表其日後對從事 PM2.5 防治行為的自我 效能越低。 (六) 基本資料:主要是調查高中學生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包括性別、 年級、居住地區、父母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業別、PM2.5 訊息 來源等等。 (七) 家庭社經地位:本研究之家庭社經地位是根據林生傳(2005)的教 育社會學中,參考美國學者 Hollingshead (1957)所設計的社會地 位兩因素指數(Two 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之區分法,再依 據國內社會實況修訂而成的。此區分法的社經地位指數與等級之 對照換算表如表 3-1-1 所示,將教育程度及職業類別分別劃分為 五個等級,並依對應的等級訂定指數,再分別將教育程度指數乘 以 4、職業類別指數乘以 7 後,兩者相加所得的分數即為社經地 位指數,再從父親或母親的社經地位指數中取較高者,其所對應 的社經地位等級即為該家庭的社經地位等級,共有 I (高社經地 38.

(50) 位)、II (中高社經地位)、III (中社經地位)、IV (中低社經地位)及 V (低社經地位)五個等級。 表 3-1-1 家庭社經地位指數與等級之對照換算表 教育程度(等級). 教育 指數. 研究所畢業,有碩或博士 學位者 (I) 大學院校畢業或技術學院 畢業,有學士學位者 (II) 大學肄業或專科畢業者 (III) 高中或高職畢業者 (IV). 加 權 值. 職業類別(等級). 高級專業人員或高級 行政人員 (I) 專業人員或中級行政 4 人員 (II) 4 半專業人員或一般性 3 公務人員 (III) 技術性工人 (IV) 2 半技術性或非技術性 國中畢業或其他者 (V) 1 工人或無業者 (V) 註:整理自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巨流。 5. 職業 指數. 加 權 值. 社經地位 指數. 社經地位 等級. 5. 52-55. I (高). 4. 41-51. II (中高). 30-40. III (中). 2. 19-29. IV (中低). 1. 11-18. V (低). 3. 7. 二、內容效度審查 為要求問卷的完整性與涵蓋性及細懸浮微粒(PM2.5)防治的正確 性,在問卷初稿完成後,將問卷分別給予相關領域的專家(如附錄 一),以對預試問卷內容的完整性、涵蓋性及正確性提出修改或建議。 之後根據專家所提供的建議對問卷進行修正,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完 成最終的預試問卷。 三、研究問卷預試 預試問卷編製完成後,為了解研究對象對於問卷的填答情形、問 卷施測所需要的時間,及實際問卷施測時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等等, 故以臺灣南部某間高中的學生為預試對象,利用方便性抽樣的方式進 39.

(51) 行取樣,總共施測 42 份問卷,回收 42 份有效問卷,問卷回收率 100%。 四、研究問卷預試之信效度檢驗 將本研究的預試問卷「細懸浮微粒 PM2.5 知識」試題進行鑑別度 分析:採用庫李信度-20 (Kuder-Richardson reliability-20, KR-20)來檢測 二分法試題之問項間的一致性。鑑別度之計算公式為 D (鑑別度指數) = PH (高分組答對率) - PL (低分組答對率)。 鑑別度指數(item discrimination index)通常以小數表示,其值介於 ±1 之間。如下表 3-4-1 所示,鑑別度指數愈高,表示鑑別力愈大;指 數愈低,表示鑑別力愈小。如果指數為 0,則表示題目沒有鑑別作 用;如果指數為負,則代表此試題具有反向作用,應淘汰之(傅怡銅, 2003)。 表 3-4-1 鑑別度等級評定表 鑑別度指數(D). 鑑別度等級. < 0.19. 差,需大幅修改或刪除. 0.2 ~ 0.29 0.3 ~ 0.39 > 0.4. 尚可,通常需部分修改 優良,可能需小幅度修改 非常優良. 註:整理自傅怡銅(2003)。試題分析─鑑別度之探討與比較。(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大學統計學系,臺北市。. 本研究預試問卷「細懸浮微粒 PM2.5 知識」各試題的鑑別度檢測 結果如表 3-4-2 所示,除了第 4 題「PM10 比 PM2.5 對健康的危害更 40.

(52) 大」(D = 0.159)及第 5 題「PM2.5 可藉著呼吸穿越肺泡進入人體」(D = 0.151)的鑑別度小於 0.19,其餘試題的鑑別度都在 0.222~0.817 之間, 皆大於 0.19;但因考量第 4 題與第 5 題皆為「細懸浮微粒的健康效 應」之重要知識與基本概念,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為維持試題架構之 完整性及其重要之參考價值,故仍納入本研究問卷中。 表 3-4-2 預試問卷之知識題題組鑑別度分析結果 題目 1. 空氣汙染物主要包含氣狀和顆粒狀汙染物二大類 2. PM2.5 指直徑在 2.5 微米(μm)以下的微粒 3. 新聞常報導的霾害,主要是 PM2.5 所造成的空氣汙染 4. PM10 比 PM2.5 對健康的危害更大 5. PM2.5 可藉著呼吸穿越肺泡進入人體 6. PM2.5 容易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 7. PM2.5 可能造成心律不整 8.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 PM10 及 PM2.5 列為第一級致癌物 9. 燃燒金紙、燃放鞭炮,是產生 PM2.5 的原因之一 10. 食物燒烤過程中會產生 PM2.5 11. 點燃固體蚊香產生的煙是造成 PM2.5 的汙染原因之一 12. 廚房油煙會產生 PM2.5 13. 冒黑煙的烏賊車和柴油車比較會排放 PM2.5 14. 燃煤電廠的煙囪會排放 PM2.5 石化廠排放的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在空氣中經由陽光照射的光化學 15. 反應後,轉變成 PM2.5 16. 室內植栽植物有可能降低室內的 PM2.5 濃度 17. 吸菸會增加 PM2.5 濃度 使用清潔劑、芳香劑、精油、指甲油等含有揮發性有機氣體,是產生 PM2.5 18. 的汙染原因之一 細懸浮微粒(PM2.5)包括原生性(直接產生)細懸浮微粒與衍生性(間接產生)細懸 19. 浮微粒 20. 大家多搭大眾運輸工具(例如:公車、捷運等),可減少 PM2.5 的產生 環保署會發布即時空氣品質指標(AQI)值,含 PM2.5 數據,且資訊會每小時更 21. 新 22. 秋冬季節東北季風帶來中國的沙塵暴、霧霾是空氣品質不良的原因之一 環保署的空氣品質指標(AQI)採用 6 等級,隨空氣品質汙染程度分為綠、黃、 23. 橘、紅、紫及褐紅色,紅色以上等級便代表對所有族群不健康。 41. 鑑別度 0.524 0.452 0.817 0.159 0.151 0.333 0.341 0.357 0.524 0.524 0.500 0.571 0.302 0.262 0.429 0.238 0.643 0.429 0.524 0.373 0.667 0.222 0.444.

(53) 而本研究預試問卷之「環境敏感度」、「PM2.5 防治態度」、 「PM2.5 防治自我效能」、「PM2.5 防治行為意圖」等李克特氏量表的 內部一致性信度,可經由 Cronbach’s α 來檢測;Cronbach’s α 係數是 屬於內部一致性信度的一種,最常適用於檢測李克特式量表;如下表 3-4-3 所示,α係數愈高,代表量表的內部一致性愈佳。 表 3-4-3 信度等級評定表 Cronbach’s α 係數指數 Cronbach’s α 係數指數 信度等級 (總量表) (分量表) 良好 > 0.80 > 0.70 可接受 0.70 ~ 0.80 0.60 ~ 0.70 差,需修訂量表或增刪題項 < 0.70 < 0.60 註:整理自吳明隆(201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第三版) (5-2 頁至 5-4 頁)。新北市:易習圖書。. 本研究預試問卷各分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信度檢測結果如下表 3-44 所示,問卷中各分量表之 Cronbach’s α 都大於 0.8,且總量表之 Cronbach’s α 為 0.931,信度等級皆為良好,顯示此份研究問卷的內部 一致性極佳。 表 3-4-4 預試問卷之各分量表及總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結果 預試問卷 題數 Cronbach’s α 各 PM2.5 知識 23 0.814* 分 環境敏感度 8 0.874 量 PM2.5 防治態度 12 0.882 表 PM2.5 防治自我效能 9 0.914 名 PM2.5 防治行為意圖 9 0.826 稱 總量表 61 0.931 註:*為庫李信度. 42.

(54) 五、完成正式問卷 經參考各專家學者對研究問卷內容的評鑑與建議,及預試鑑別度 分析結果,對問卷內容作最後修改,並校對問卷內容與格式後,完成 正式研究問卷(附錄二)。. 43.

(5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實施過程如圖 3-4-1 所示,其流程依序如下:相關文獻 資料收集、擬定研究主題與目的、預試問卷設計、預試問卷內容信效 度檢驗、完成正式問卷、正式問卷施測、問卷資料譯碼、問卷資料統 計分析,最後將結果撰寫成研究論文。. 圖 3-4-1. 研究流程圖. 44.

(5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當正式問卷回收後,將問卷資料進行編碼、譯碼、鍵入、校對及 轉換等程序後,以統計軟體 SPSS for windows22.0 進行問卷資料的統 計與分析整理,並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研究假設與研究架構,採 取不同之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節共分為三部分,依序為:「正式問 卷資料處理之方式」、「正式問卷之信效度檢驗」與「統計分析方 法」。 一、正式問卷資料處理之方式 本研究的正式問卷資料處理方式為:先將正式問卷之原始資料進 行編譯,等原始資料轉化為數字後再進行數據之統計分析,譯碼表如 下表 3-5-1 所示。 表 3-5-1 正式問卷資料處理之譯碼表 變項名稱 編譯碼說明 社會人口學 性別 1= 男 2= 女 年級 1 = 一年級 2 = 二年級 3 = 三年級 居住地 1 = 直轄市(臺南市、高雄市) (直轄市、縣、市) 2 = 縣、市(嘉義市、嘉義縣、屏東縣) 居住地區 1 = 原直轄市合併改制前的區、縣市的市 (鄉、鎮、市、區) 2 = 非原直轄市合併改制前的區、縣市的鄉鎮 父母親教育程度 1 = 國中畢業或其他者 2 = 高中或高職畢業者 3 = 大學肄業或專科畢業者 4 = 大學院校畢業或技術學院畢業,有學士學位者 5 = 研究所畢業,有碩或博士學位者 45.

(57) 表 3-5-1 (續 1) 正式問卷資料處理之譯碼表 變項名稱 社會人口學 父母親職業類別. 環境相關研習活動之經驗 是否參加過環境教育或環境保護 相關研習活動 PM2.5 資訊來源 從未聽過 PM2.5 學校課程 校外環境課程或活動 電視 報紙/雜誌 網路 家人/朋友 研究變項 PM2.5 知識. 環境敏感度. PM2.5 防治態度. 編譯碼說明 1= 2= 3= 4= 5=. 半技術性或非技術性工人或無業者 技術性工人 半專業人員或一般性公務人員 專業人員或中級行政人員 高級專業人員或高級行政人員. 1= 是 0= 否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1= 2= 3= 1= 2= 3= 4= 5= 1= 2= 3= 4= 5=. 對 錯 不知道 非常不關心 不關心 中立意見 關心 非常關心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中立意見 同意 非常同意 46.

(58) 表 3-5-1 (續 2) 正式問卷資料處理之譯碼表 變項名稱 編譯碼說明 研究變項 PM2.5 防治自我效能 1 = 非常沒把握 2 = 沒把握 3 = 一半把握 4 = 有把握 5 = 非常有把握 PM2.5 防治行為意圖 1 = 非常不可能 2 = 不可能 3 = 不確定 4 = 有可能 5 = 非常有可能. 二、正式問卷之信效度檢驗 本研究正式問卷施測後所得之 PM2.5 知識題的鑑別度分析結果、 各分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結果,分別如下表 3-5-2、表 3-5-3 所 示。知識題的鑑別度大致上都大於 0.19,整體而言為優良的鑑別度等 級;而各分量表之 Cronbach’s α 都大於 0.8,且總量表之 Cronbach’s α 為 0.930,皆符合良好的信度等級。 表 3-5-2 正式問卷之知識題題組鑑別度分析結果 題目 1. 空氣汙染物主要包含氣狀和顆粒狀汙染物二大類 2. PM2.5 指直徑在 2.5 微米(μm)以下的微粒 3. 新聞常報導的霾害,主要是 PM2.5 所造成的空氣汙染 4. PM10 比 PM2.5 對健康的危害更大 5. PM2.5 可藉著呼吸穿越肺泡進入人體 6. PM2.5 容易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 7. PM2.5 可能造成心律不整 8.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 PM10 及 PM2.5 列為第一級致癌物 9. 燃燒金紙、燃放鞭炮,是產生 PM2.5 的原因之一 10. 食物燒烤過程中會產生 PM2.5 11. 點燃固體蚊香產生的煙是造成 PM2.5 的汙染原因之一 12. 廚房油煙會產生 PM2.5 47. 鑑別度 0.335 0.243 0.297 0.244 0.193 0.186 0.455 0.436 0.430 0.566 0.661 0.686.

(59) 表 3-5-2 (續) 正式問卷之知識題題組鑑別度分析結果 題目 13. 冒黑煙的烏賊車和柴油車比較會排放 PM2.5 14. 燃煤電廠的煙囪會排放 PM2.5 石化廠排放的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在空氣中經由陽光照射的光化 15. 學反應後,轉變成 PM2.5 16. 室內植栽植物有可能降低室內的 PM2.5 濃度 17. 吸菸會增加 PM2.5 濃度 使用清潔劑、芳香劑、精油、指甲油等含有揮發性有機氣體,是產生 18. PM2.5 的汙染原因之一 細懸浮微粒(PM2.5)包括原生性(直接產生)細懸浮微粒與衍生性(間接產生) 19. 細懸浮微粒 20. 大家多搭大眾運輸工具(例如:公車、捷運等),可減少 PM2.5 的產生 環保署會發布即時空氣品質指標(AQI)值,含 PM2.5 數據,且資訊會每小時 21. 更新 22. 秋冬季節東北季風帶來中國的沙塵暴、霧霾是空氣品質不良的原因之一 環保署的空氣品質指標(AQI)採用 6 等級,隨空氣品質汙染程度分為綠、 23. 黃、橘、紅、紫及褐紅色,紅色以上等級便代表對所有族群不健康。. 鑑別度 0.392 0.239 0.466 0.383 0.596 0.450 0.270 0.265 0.340 0.173 0.326. 表 3-5-3 正式問卷之各分量表及總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結果 正式問卷 題數 Cronbach’s α 各 PM2.5 知識 23 0.804* 分 環境敏感度 8 0.884 量 PM2.5 防治態度 12 0.805 表 名 PM2.5 防治自我效能 9 0.850 稱 PM2.5 防治行為意圖 9 0.817 總量表 註:*為庫李信度. 61. 0.930. 三、統計分析方法 (一) 敘述性統計 問卷資料收集的結果將以次數分配表以及描述性統計的方式呈現 臺灣南部地區高中學生的分布情形,並由各變項的次數分配、百分 比、平均數與標準差,來了解研究樣本對於細懸浮微粒 PM2.5 知識、 48.

(60) 環境敏感度、PM2.5 防治態度、PM2.5 防治自我效能與 PM2.5 防治行為 意圖之現況。並呈現各施測題目的題組趨勢、分數之集中分散趨勢, 來詳細說明問卷的施測結果。. (二) 推論性統計 1. 獨立樣本 t 檢定(T-test) 採用獨立樣本 t 檢定,以檢驗研究對象的細懸浮微粒 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 防治態度、PM2.5 防治自我效能與 PM2.5 防治行為意圖是否會因社會人口學變項而產生顯著性差 異。. 2.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採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分析不同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對高 中學生的 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 防治態度、PM2.5 防治 自我效能與 PM2.5 防治行為意圖之得分的差異,若結果達顯著差 異後,再以最小顯著差異法(LSD)進行事後檢定比較。. 3. 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 採用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以檢驗社會人口學變項、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PM2.5 防治態度、PM2.5 防治自我效能與 PM2.5 防治行為意圖間的關係。 49.

(61) 4. 複迴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採用複迴歸分析法,以檢驗社會人口學變項、PM2.5 知識、 環境敏感度、PM2.5 防治態度、PM2.5 防治自我效能對 PM2.5 防治 行為意圖的預測力。. 50.

(6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根據回收的 454 份有效問卷之資料統計分析結果,並依照前 述之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假設、研究架構及統計方法,將問卷 所調查的資料分析結果,進行討論以驗證研究假設,並與相關文獻進 行對照。 本章共分五節,先介紹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分布情形;接 著介紹研究對象之 PM2.5 知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 能及防治行為意圖分布情形;再探討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在 PM2.5 知 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及防治行為意圖的差異; 接著探討研究對象之防治行為意圖與社會人口學變項、PM2.5 知識、 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及防治自我效能的相關性;最後探討 PM2.5 知 識、環境敏感度、防治態度、防治自我效能及社會人口學變項對防治 行為意圖的預測力;以下依序分節說明。. 51.

(63) 第一節.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分布情形. 本研究樣本來自臺灣南部的公立高中,總共施測 479 份問卷,回 收 454 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為 94.78%。本節採用描述性統 計,敘述研究對象之社學人口學變項分布情形,包含:性別、年級、 居住地、父母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業類別、家庭社經地位等社會背 景變項,以及是否有環境教育或環境保護相關研習活動之經驗和 PM2.5 的資訊來源;詳細說明如下: 一、性別 研究樣本中的性別分布如表 4-1-2 所示,研究對象 454 人中,男 性有 231 人,佔整體的 50.88%;女性有 223 人,佔整體的 49.12%; 男女比接近 1:1;由此可知,研究樣本中,參與施測的學生人數在性 別方面差異不大。. 二、年級 研究樣本中的年級分布如表 4-1-2 所示,研究對象 454 人中,高 一有 215 人,佔整體的 47.36%;高二有 149 人,佔整體的 32.82%; 高三有 90 人,佔整體的 19.82%;高一、高二、高三的人數比例接近 7:5:3;由此可知,參與施測的學生以高一學生為主,高二次之, 高三學生因正逢升學備考階段,故參與填寫問卷的人數較少,但各年. 52.

(64) 級均有學生參與問卷施測。. 三、居住地 本研究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2017)所編纂的 《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將居住地分為城市(直轄市之原市區) 與鄉鎮(除城市外之其他地區)兩部分;研究樣本中的居住地分布如表 4-1-2 所示,研究對象 454 人中,居住地為城市者有 185 人,佔整體 的 40.75%;居住地為鄉鎮者有 269 人,佔整體的 59.25%;城鄉比接 近 2:3;由此可知,參與施測的學生來自城市或鄉鎮的人數差異不 大。. 四、父母親教育程度 研究樣本中的父母親教育程度分布如表 4-1-2 所示,研究對象 454 人中,父親教育程度為國小以下者有 3 人,佔整體的 0.66%;國 中者有 32 人,佔整體的 7.05%;高中或高職者有 145 人,佔整體的 31.94%;專科者有 85 人,佔整體的 18.72%;大學者有 114 人,佔整 體的 25.11%;研究所以上者有 75 人,佔整體的 16.52%;從研究結果 可知,研究對象之父親的教育程度以高中或高職者最多,大學者次 之,國小以下者最少。 而研究對象之母親教育程度為國小以下者有 7 人,佔整體的 5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Experiment a little with the Hello program. It will say that it has no clue what you mean by ouch. The exact wording of the error message is dependent on the compiler, but it migh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investigate the geometric design of curvic couplings and their formate grinding wheel selection, and discuss the geometric

Therefor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utilize and manage the coastal lands in Tao-Zhu-Miao region, this study will intensively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use and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

This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rrelative between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job satisfaction for employees in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s,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