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體育班學生實施生涯規劃課程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中體育班學生實施生涯規劃課程之行動研究"

Copied!
10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高中體育班學生實施生涯規劃課程之行動 研究. 研 究 生:湯 禮 安 指導教授 :掌 慶 維 中華民國 106 年 7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所長)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 i.

(3) 論文授權書. ii.

(4) 高中體育班學生實施生涯規劃課程之行動研究 2017 年 6 月 研 究 生:湯禮安 指導教授:掌慶維 摘要.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法探討生涯規劃課程融入高中體育班學生的學習歷程與變化,旨在 了解高中生體育班實施生涯規劃課程之歷程,觀察學生參與生涯規劃教學課程前、中、 後的改變,並探討生涯規劃課程實施對學生的影響,以及教師在參與生涯規劃行動研究 後的建議。本研究以 106 學年度基隆市 XX 高職體育班高二學生為研究對象。該所學校 每班上課人數約為 25 至 30 人,其中參與本研究之體育班學生男生有 12 位,女生則有 7 位。在教學前、中、後階段,分別以訪談、觀察、評估及與同儕間的討論、反思探討, 改進教師的教學策略和課程內容的設計。同時,透過行動研究配合教學情境、教師自我 反省、學生學習狀況、同儕互動內容與狀況等資訊呈現,作為內容分析基礎。歸納出本 研究所得到的結論如下:ㄧ、生涯規劃課程對於高中體育班學生具有正向效果;二、生 涯規劃課程可刺激學生提早思考自身價值與現實面的認知;三、促進發展學生思考自身 第二興趣與第二職業的規劃,甚至在學業努力上也具有正面提升的意義。. 關鍵字:體育班、生涯規劃、行動研究. iii.

(5) An Action Research of Implementing a Career Planning Course o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Athletes June, 2017 Author: Li-An TANG Advisor: Ching-Wei CHANG. Abstract.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course and learning changes of a career planning course integrated into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athletes’ curriculum through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study were recruited from a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athlete class in Keelung City in 106 academic year. The number of student in the school is about 25 to 30 for each class. There were 12 male and 7 femal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study. In the pre-learning cycle, middle and post-learning cycle, respectively, interviews, observation, evaluation and discussion with peers, reflection and discussion were conducted to improve the teacher'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course design. Through the action research, with the teaching situation, teacher’s self-reflection, student learning achivevments, peer interaction content and status and other information presented as the basis for content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Career planning course had a positive effect for this high school student athletes; 2. Career planning course could assist students to think ahead of their own value and reality shock; 3. Career planning course c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about their interests and career planning, even in academic efforts.. Keywords: Career Planning, Action Research, Student Athletes. iv.

(6) 謝. 誌. 終於到了撰寫謝誌的階段了… 回想過去,第一年踏進師大校園,青澀的大一新生,對於未來夾雜著懵懂與未知,轉眼 間,來到了大四即將帶著各位教授的諄諄教誨離開校園的保護傘,躍身成為一枚“社會 新鮮人”歷經了四年流浪教師的甘苦,直到民國 102 年終於回到了我的母校「基隆商工」 以正式教師的身份展開了我的教育生涯,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越來越適應學校的執教 作息,在長官與同事的分享之下,萌生了報名在職研究所的念頭,很順利的,又再度踏 進了熟悉的師大校園~! 很幸運的這一年,我太太肚子裡孕育了我們家中的第一名新成員,在學業、工作、家庭 需要同時協調運作裡,心中無限感謝我的太太,在她懷孕的過程中,我週一至週五工作 結束回到家幾乎已是晚上七、八點,用過晚餐後,差不多已是就寢時間,假日則又必須 去上在職進修班的課程,日復一日,直到我們可愛的寶貝呱呱落地,依舊如此,回想那 段歲月,我和太太確實在各自的角色崗位裡過得十分辛勞~ 進修的日子裡,特別感恩授予我們畢生所學的指導教授「掌慶維」以及所有課程的教授 們,還有那群來自臺灣各個角落的同學們 因為有您們在各方面的教學相長及經驗閱歷的分享,彷彿開啟了屬於我的智慧門,在未 來人生的道路上必定受益無窮,後會有期了,我的貴人們! 在研究所即將畢業之際,我的肩上又揹負了更沉重的甜蜜負擔哦~ 歡迎我們家中第二名新成員的誕生, 期許自己在能夠完勝一家之主的責任之餘,也能在執教的生涯裡運用我的學術專長培育 出更多愛運動的熱血青年!. 湯禮安謹誌於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在職研究所 106 年 7 月. v.

(7) 目. 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所長)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 ............................. i 論文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 iii 英文摘要 .............................................................. iv 謝. 誌 ................................................................. v. 目. 次 ................................................................ vi. 表. 次 .............................................................. viii. 圖. 次 ................................................................ ix.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8. 第三節. 研究重要性、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高中體育班的發展 .............................................. 11 第二節 高中體育班學生的生涯發展與規劃 ................................ 15 第三節 體育班學生生涯規劃課程 ........................................ 20 第四節 實施生涯規劃課程與研究取徑 .................................... 2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及行動研究策略 ........................................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6 第三節 研究步驟及流程 ................................................ 3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40 vi.

(8) 第五節 研究情境的設計 ................................................ 41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 41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4 第一節 生涯規劃課程行動初期的學生認知狀況 ............................ 44 第二節 生涯規劃課行動中期的學習情形 .................................. 53 第三節 生涯規劃課對體育班學生的影響 .................................. 68 第四節 研究者的省思 .................................................. 72 第伍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 74 第一節. 結論 ......................................................... 74. 第二節. 建議 ......................................................... 75. 參考文獻 .............................................................. 76 附件一 問題引導學習單 .................................................. 83 附件二 教學大綱與日誌 .................................................. 89 附件三 訪談大綱 ........................................................ 94. vii.

(9) 表. 次. 表 2-1 體育班的發展.................................................................................................... 12 表 2-2 高中體育班生涯規劃相關研究彙整表 ............................................................. 20 表 2-3 教育部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選修科目「生涯規劃」課程綱要....................... 23 表 3-1 引用資料來源彙整表 ......................................................................................... 23. viii.

(10) 圖. 次. 圖 3-1 本研究架構圖.................................................................................................... 35 圖 3-2 本研究流程圖.................................................................................................... 39. ix.

(11) 第壹章. 緒論. 本章緒論共分七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分別就運動員的榮耀與辛酸、運動員 轉換跑道的困難、運動員的生涯規劃等陳述,第二節描述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 說明研究重要性、範圍與限制、第四節進行解釋名詞,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人將工作、職業做為一輩子奮鬥的目標時,背後都有其價值意義,有的是金錢上的 滿足,有的是興趣,有的則是那份身在其中的榮耀感。以體育為職涯的研究者,明白就 讀體育班與擔任運動員的榮耀與辛酸,也到要成就榮耀之前,必定需經歷一些過程,這 些過程在體育班當中可能與自己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在訓練的當下辛苦也可能造成放棄, 所以想要透過行動研究來讓他們知道現階段會面臨的困境,例如進入社會後轉換跑到比 一般人困難,因為知道那份榮耀與價值,也知道必定會經歷的難處,所以研究者認為運 動員的生涯規劃更顯得重要。故以下分述「運動員的榮耀與辛酸」 、 「運動員轉換跑道的 困難」、「運動員生涯規劃」三部分的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運動員的榮耀與辛酸 相信所有的運動員選手都希望在各種競賽中獲得優異的表現,邁入下一階段的目標, 在培育訓練階段到競賽階段,所有的運動員選手歷經各種艱苦的訓練卻依舊堅持不懈的 前進,持續創造屬於個人非凡的成就,甚至企盼一切的努力有助於未來運動職業生涯的 發展;在競爭激烈的運動競技環境裡,多少人能榮耀登上金字塔的頂端?反觀運動員的 一生的發展,尤其是運動生涯前期與後期的發展,從站在最高處的榮耀到為了人生規畫 必須另謀出路的生涯發展,卻各有不同。 在研究者本身從運動員到擔任教職的歷程中,經歷與看見不少運動員在過程中的際 遇以及共同面臨運動職涯延續的問題。例如:好市多總經理張嗣漢曾是台灣籃壇最閃亮 1.

(12) 的一顆明星,從小隨家人移民到美國的成長與生活環境,原本一直以為自己的人生會在 美國完成學業及工作,沒想到讓他曾以籃球員的身分應邀回台打球 3 年。從籃球員到總 經理的故事主角張嗣漢,在 25 歲體能處於顛峰狀態時,決定離開籃壇走出了另不同的 人生道路,選擇不被籃球明星光環沖昏頭、認真規劃自己的職涯與未來。其實,打籃球 一直是張嗣漢的興趣,不過美國的教育體系與台灣不同的是不允許學生「只會打球就好」 , 所以沒有體保生的制度,此外,儘管獲得優異表現入學,仍要維持基本成績,否則不准 上場比賽。以前在不自覺的喜愛籃球活動的點滴,張嗣漢從不認為自己可以成為頂尖的 職業級籃球員,更沒有把打籃球當作養家的目標,他認為運動員不是處在一個真實的世 界,輝煌的時候大家都捧你,但到了一個年齡,體能下滑,加上隨時可能遇到無法打球 的運動傷害,那時該怎麼辦?當時他屬意回美國找工作,考量到不可能會有公司願意讓 員工因接受國家隊徵召,每兩年就要請半年的假加入培訓、比賽,因此,儘管外界惋惜 聲不斷,他則是很篤定「時間到了」 。因此在返美後,先後從事不動產公司的業務代表、 貿易公司、木材地板的工廠及美國好市多公司,並在 1995 年被派到台灣籌備開分店以 總經理身分再次回到故鄉。張嗣漢從球場上退役至今所成就的職涯發展,但他以正向角 度去看待運動員的生涯,認為運動員或許對於部分職業的基礎能力不夠,但面對艱難的 工作任務,許多的運動員為了有最好的結果呈現,將其視為運動競賽/比賽的概念,在事 前花費很多精力準備,所以不少運動員的能力夠、也很盡責。張嗣漢也因為自己面臨職 涯轉換調適過程,因而幫會協助運動員的轉換職涯(2011 年 7 月,大家健康雜誌)。 如同部分運動員的生涯發展歷程。此似乎隱約突顯了長久以來應正視臺灣運動員有 關生涯發展的議題,可見運動員不能只有運動員不能只有訓練,也需要有技能的重要性。 對於國內運動員生涯發展,過內知名運動員兼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員紀政也以「給魚吃, 不如給釣竿」來比喻選手的運動生涯,讓其知道如何釣魚、教導技能,並以林書豪為例說 明「台灣人人都覺得畢業自哈佛大學的林書豪,文武雙全是特例,但在歐美這才是常態」 (中國時報,2017)。運動員在專業訓練及透過課業來培養其他職業專長的前提之下,研 究者開始深切地思考運動員的未來發展;台灣未來真的有需要這麼多的運動員教練嗎? 2.

(13) 真的需要這麼多的體育老師嗎?運動專長的培養是否能夠順利的引導其進入屬於個人 興趣及有助於未來的職涯發展歷程呢?透過什麼樣的機制有助於協助個體處在運動員 職業生涯的過程中能夠繼續的朝向人生的目標前進,同時循序漸進的找出符合其應有第 二專長之發展。基於此,引發本研究探討有關運動員的生涯發展歷程的動機之一。 二、運動員轉換跑道的困難 運動員約 30 歲正逢人生最顛峰的狀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後幾年的身體很容 易因為受傷而面臨被解雇與強迫退休,此種生涯階段又不同於其他同年齡層且適逢青壯 年的職業發展(陳文浩,2002) 。大部分的運動選手自幼便接受各項訓練,早已根深蒂固 認定只有好的運動成績以後才會有好的出路,並以體育教師或運動教練為個人職業生涯 的目標,往往花費過多的時間在體育專項的培訓,卻忽視探索其他活動項目/學科的重要 性(紀俊吉、蘇慧慈,2006;劉泰一、彭慧玲,2009) 。他們準備個人生涯的態度通常比 一般人消極,同時在未來的生涯發展上也缺少危機意識(李韻如,2002;葉麗琴,2002) 。 由於一般運動員較少接觸其他領域,生活大部分的時間與精神都在訓練專長,可能直到 離開運動員生活時的轉換才有所醒悟,認知到個人早在年輕時疏忽在其他生涯規劃的重 要性。 邱芳玲(2002)指出,運動員會全心投注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一般較少有時間吸收 其他領域的知識。由於運動員不停地追求個人佳績,無法兼顧其它領域能力的培養與探 索,導致許多優秀且極具潛能的運動員在告別運動生涯時,同樣面臨在轉換人生跑道的 心理調適問題(洪聰敏,2003;Grove, Lavallee, Gordon & Harvey, 1998)。運動員在面臨 多元環境時,受限於個人僅有的專長領域,可見生其他專長,並掌握環境中學習的機會 以及培養個人在其它方面的能力,將有助於個人生活與謀生的能力。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三、運動員的生涯規劃 我國運動相關產業的人力需求不大,以致於運動員轉任教練與行政管理者等工作難. 3.

(14) 找,甚至在其退出運動舞台後也面臨本身缺乏其它專長之技能,很難在其他行業找到工 作,造成嚴重失業的問題,此現象也相對突顯我國培育運動員生涯技能的方式過於窄化 (詹俊成、陳素青,2013)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運動員古金水會給人「晚景淒涼」的感受, 所以我們需要更加重視運動員的生涯發展規劃。生涯是個人在一生中與職業、職位及工 作有關的活動(Zunker, 2002) 。除了終身事業的選擇外,也包含了個人整體生活型態的發 展(周文祥,1996) 。可見,生涯發展包含個人一生及其整體生活的所有層面。但就現況 而言,少子化現象的日趨嚴重及對教師需求也大幅度銳減之下,若是運動員仍以教師職 業為首要目標,更面臨一職難求的窘境,未來進修與謀職也將困難重重。換言之,如何 發展及調整個人生涯才能開創充實、美滿與成功的人生,已成為至關重要的課題(陳麗 娟,1992)。 Stambulova(1994)認為,運動員有異於常人的生活歷練,由於除了一般人的生涯 以外,還有需要發展與眾不同的「運動生涯」 。卓俊伶(2003)指出,由於運動競技能力 並非未來專業的必要條件,所以運動員應該兼顧學業成績及充實相關領域的知識,在有 限時間內規劃多重路線。而生涯發展是一種連續不斷的發展歷程,並與教育、職業及重 要角色的扮演有關,最終則是為了達到個人成長及實現人生的目標(張碧娟,2010) 。張 祐慈(2010)指出,所有運動員接受相似的訓練,但其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以及不同的學 習環境,所以每個人生涯發展與重點都有著不可替代性,也不會完全相同。上述的基本 要素意味著個人為了讓自己生命的意義得到充份的開展,並做好生涯規劃始自我成為自 己生命主人翁,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Super 在 1990 年說明個人的生涯發展依序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衰退等五 個階段:1.「成長」階段,係指剛出生至 14 歲期間依個人能力、態度、興趣及需求的發 展來建構與瞭解工作世界的正確態度與意義;2.「探索」階段,係指 15 歲至 24 歲期間 開始嘗試有興趣的職業活動並趨向特定領域;3.「建立」階段,係指 25 歲至 44 歲期間 不斷努力嘗試及增加工作經驗的結果,並趨於領域穩定下來;4.「維持」階段,係指 45 歲至 64 歲期間延續著前一階段選擇穩定的領域,靠著不斷的調適與進步讓自己在該領 4.

(15) 域取得相當的地位;5.「衰退」階段,係指生心理的趨緩發展以及身心狀況的衰退,除 了職業角色漸少之外,也開始欣賞自己過去的工作成果,並思考退休的生活(林幸台、 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03) 。由此可見,個人的生涯發展會隨著時間與個人經驗來 不斷的篩選、變化以及形塑一種自我概念,其歷程透過學習、瞭解、接觸與適應環境孕 育出生命不同的階段,這一種連續性的歷程,直至個體找到與自身興趣相互契合的、感 覺穩定的領域才選擇定型、定位與發展;基於此種連續性的歷程,又以最初 15 至 24 歲 的「成長」階段屬於最適合接受引導,不僅有助其趨向其他興趣的學習來培育個人專長, 並可奠定往後生涯轉向發展之基礎。 Stambulova (2010)的研究歸納出運動員生涯發展的階段,並說明每一階段都有需要 適應的層面,必須有計畫性的進入各個生涯規劃階段。一般而言,以運動員而言,在規 劃自己人生方向時,按照生涯規劃之理論,個體會產生下列幾個問題(周文祥,1996) : 1.我可以做什麼:瞭解環境的挑戰與機會。2.我能夠做什麼:瞭解自己的長處與限制。3. 我想要做什麼:瞭解個人的價值觀。4 我應該做什麼:瞭解整個社會價值與生涯策略關 係。如前述,運動員生涯發展的困境會在 30 歲以後面臨,如 Super 提及的人生「探索」 階段,加上必須面對未來不確定性極高、未來職業發展趨於狹隘等危機,教育者應盡力 且及早協助其生涯規劃,培養其在適應社會所需的相關能力;再者,運動員又以「成長」 階段的生命歷程最能夠體認與探索環境中的刺激,並能順利引導其產生興趣及學習。基 於此,研究者需要完整瞭解運動員在「成長」階段的個人目標、具體的影響因素以及適 當的生涯規畫發展策略與方向等,才能適切的協助避免在往後出現未完成人生目標及不 適應多元社會的困境。 洪煌佳(2012)指出,生涯信念的釐清有助於瞭解個體的興趣、能力、價值與人格, 若能順利轉換成個人的內在目標,如同具有共識感、情感、健康、自我發展以提升個高 能力表現,將有助於往後的發展及其選擇職涯目標。陳羿戎、王宗進(2010)探討學生運 動員的知覺學業影響也建議,運動員宜養成閱讀習慣,把握課業學習中廣泛接觸各領域 的學習及活動,提供體育教師或教練以外的發展機會,避免限制職場選擇或僧多粥少的 5.

(16) 局面。潘瑞根(2011)認為,學校課程中的「專題報告」是體育班課程延伸的其中一項, 提供培養學生運動員表達及表現的舞台,從呈現自我技能的過程感受到肯定與自信能提 升其心理素質。基於此種學習與成長的內在變化歷程,可見學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工 作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在實務上,教練與選手未來職涯的實踐的過程中,難免會遭 遇許多的挫折與困難,故需自我成長、自我學習、自我超越。唯有如此,體育教師與運 動教練的專業知能才會被肯定;體育教學正常化、運動競技傑出成就表現的目標才能實 現。 張瑗真與邱憶茹(2013)也指出,若能將生涯議題融入課程可促使綜合職能科的學生 在生涯規劃上有良好發展,且需仰賴教師們在實施課程及提供教學設計的內容,才能讓 學生從中追求到屬於自我面臨事務的決策機會及面對生活經驗與準備生涯規劃所需要 技能。林佑儒(2009)從生涯規劃課程探討體育系學生的學習狀況建議應修訂課程架構內 容,強化教師教學模式,以及規劃學習環境與改善教學設備等有助於未來有關體育政策 的參考。洪煌佳(2010)研究高中體育班學生的生涯發展因素則指出,學生除了擁有良 好的社會支持外,若又能夠擁有良好的生涯信念,會更有利他們在生涯發展上的規劃。 換句話說,高中體育班學生獲得較佳的社會支持,又能夠獲得良好的生涯信念,將更有 助於學生促進生涯發展的規劃。因此,教師或學校教練如何逐步帶動學生建立符合其未 來的職涯發展,也為實務及學術兼具深入探究的內容。 高中階段的選手們在接受訓練過程中,一方面要成為選手,另一方面又要當好一個 學生的雙重角色,如此的角色衝突,其生涯規劃更顯重要;若能在接受教育的同時,給 予未來生涯上的引領,應有助於減少其轉換歷程之挫折。Neuman (1994)指出,透過質性 研究的方式,被研究者陳述的生活、經驗或情況等極具研究價值導向,並可完整瞭解其 生活的整體過程。塗大慶(2014)曾指出若以量化研究僅能廣泛蒐集表面資料進行現況分 析,若想獲得學生們內心深層的感受、想法及增進研究內涵,質性研究的訪談再加上觀 察的方式可透析個案的特殊性。張榮升(2010)採用深度訪談法及歷史文件析蒐集與分析 有關資料指出,由於高中體育班對於提高社會競爭力與國家培育優秀運動人才扮演著相 6.

(17) 當重要的角色,儘管深度訪談能夠從學生身上直接獲得體育班實施之現況及深入探討問 題真相,但若能進入研究場域做分析,將可以更深入瞭解高中體育班之現況與職涯發展 的相關問題。張維唐(2009)以行動研究探討學生運動員在生涯規劃課程的整體面向,其 說明行動研究的基礎有助於全面性的理解學生在學習歷程的知識、認知、反應及回饋, 如在校生及畢業生之棒球隊選手有企盼成為老師、教練或職業軍人、職棒選手、一般上 班族,業餘甲組,以及企業家等不同的人生發展目標,並可從中獲悉期望選擇不同運動 項目的學生運動員之內在變化歷程,同時生涯規劃課程中的資訊建議被視為學生參與輔 導課程及需求之重要影響因素。 鑒於前述說明高中體育班學生旨在維繫我國整體的競技運動實力以及處於基層選 手培養各項基礎能力之重要歷程,因而常有面對專長訓練與學業學習等雙重身分的失衡 現象。高中學生運動員正值生涯發展的試驗期,此時面臨得興趣、機會與挑戰是個人往 後培養能力與價值觀、及作為生涯規劃定向的決策依據,其中個人對於生涯規劃態度、 認知及主觀的規範均會影響生涯的探索與規劃(王孟佳,2011) 。加上高中不僅是人生的 黃金學習階段,也是面對現實人生中各項基本能力的蘊底,此時體育運動員倘能充足的 規劃與思考人生的職業目標,妥善的利用時間,往後才有充足的競爭力對抗不確定的環 境;由此可見,完善高中體育班選手學生生涯規劃課程極為重要,特別是在實現自我理 想、滿足自我興趣以及增加一技之長等態度更被視為生涯規畫課程學習行為的重要影響 因子。 因此,本研究中,研究者採用行動研究法執行研究,所謂的行動研究,即指由實際 工作者,針對工作場所的特定問題進行研究,採取有計畫的行動,來解決實際遭遇的問 題。研究者於教學場域中,以學生為對象,進行生涯規畫課程的教育,從訪談與觀察記 錄中,擬定一套可行的生涯規劃輔導措施或方案,從中分析學生運動員在生涯發展與規 劃上所遭遇的問題,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意涵及建議。. 7.

(18)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我國高中體育班升學輔導制度建構迄今,學生在面對多元升學方式及未來職業生涯 走向仍有許多等問題存在,實有深入探討之必要。因此,本研究係以高中生涯規劃課程 融入運動選手的學習歷程與變化為主軸,瞭解學生參與生涯規劃教學課程前、中、後在 想法或行為的改變。本文將列出研究目的與待解決問題,期能為高中運動動員選手的生 涯輔導策略帶來新的實施方式,說明如下: 一、研究目的 (一) 瞭解生涯規劃課程融入高中體育班學生前,學生的人生目標與職涯認知。 (二) 瞭解生涯規劃課程融入高中體育班學生,在生涯規劃的學習情形。 (三) 瞭解高中體育班學生參與生涯規劃課程後的生涯規劃目標之做法與變化。 二、研究問題 (一) 生涯規劃課程融入高中體育班前,學生對生涯規劃既有的認知情形如何? (二) 生涯規劃課程融入高中體育班中,學生在生涯規劃的學習情形為何? (三) 生涯規劃課程融入高中體育班對學生生涯規劃的影響為何?. 第三節. 研究重要性、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者以本身擔任導師及教練的高中體育班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半結構深度訪談 法取得第一手數據資料,輔以過往文獻資料分析與歸納,能夠有效瞭解及分析生涯規劃 課程在體育班學生升學與職涯發展的學習情境。簡言之,本研究以質性研究作為受測學 生於研究前研究後對自我生涯規畫的態度數據收集的基礎,此種研究取徑能夠有效瞭解 及分析生涯規劃課程在體育班學生升學與職涯發展的學習情境;在研究的重要性上,本 研究特別以青少年作為研究對象,因為高中時期屬於黃金的學習階段,更是決定人生方. 8.

(19) 向的第一步,面對大學要念的科系與往後工做的內容,有必要深入探討其對於未來生涯 規劃,並且在現今運動職涯生態不是完整的狀態下,更應該提早幫助其思考未來走向與 面對環境的考驗,提早做好人生規畫的準備。 從微觀的角度,此種研究的方法有一定的深度,但就廣義的層面檢視,由於研究對 象屬於尚未正式踏入職業領域;因此,倘若需要深入探究及比較不同專長之運動職業, 本研究在相關應用及推論上的廣泛程度有一定程度之限制。是故,相關研究倘需廣泛性 的運動員的職涯發展與生涯規劃可以本研究成果作為後須研究之基底,以完整擘劃有關 不同職業員運動員生涯發展及課程推展學習之參酌。 鑒於前述研究背景及研究者以過來人與教育者的身分,研究者認為運動員選手職業 生涯擁有著許多憧憬,特別在青少年時期的高中階段正面臨人生的成長及探索期,會全 心投入在運動專項訓練而荒廢其他學科能力的培育。因此,如何在體育運動員築夢的過 程協助其瞭解職業生涯的歷程與發展、及建構適合個人的生涯規畫發展,一直是高中運 動員階段及培育優秀運動人才等的重要議題。本研究採取質性行動研究的方式來探討其 參與生涯規劃課程的變化與實質內涵,期能完整瞭解運動員初步進行生涯規畫的歷程及 學校在生涯輔導的策略,將有助於落實優秀運動人才培訓體制之參考。此外,從行動研 究探討涯規劃相關研究立論較缺乏,有必要深入分析生涯規劃課程所產生的歷程變化與 內容設計互動上的交互歷程與影響,亦可提供後續相關研究之參考。在實務上,本研究 結果也可提供改革有關課程架構及修訂課程內容之參考,甚至是提供畢業後就業取向之 輔導機制。. 第四節. 名詞解釋. 本節將本研究欲探討之相關名詞定義分別說明如下: 一、高中體育班學生. 9.

(20) 本研究高中體育班學生係指臺灣地區所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職業學校,經教育主 管機關核定及向地方縣、市政府函報設置之高中(職)體育班之學生。本研究中之高中體 育班學生具體以基隆地區某高中高二體育班學生做為高中體育學生之抽樣研究。 二、生涯規劃 本研究生涯發展係指高中生體育班學生對於人生過程歷經成長→探索→建立→維 持→衰退等五階段的安排。本研究的生涯規劃主要是讓高中運動員學生能在(生涯規劃) 課程瞭解運動生涯與青少年求學生涯的同樣重要,另其以正向且堅忍不拔的毅力面對成 長及探索歷程間轉換中可能面臨的挑戰與不適,期能透過生涯發展及其課程帶給高中體 育班學生不同的人生觀;同時在求學階段就必須做好升學與就業等之生涯規劃,以奠定 往後生涯發展之基礎。. 10.

(21)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高中體育班的發展分別說明高中體育班的發展沿革及高中 體育班的研究等;第二節高中體育班學生生涯規劃說明生涯、運動員生涯發展、生涯發 展理論及生涯規劃;第三節體育班學生生涯規劃與發展;第四節體育班學生生涯規劃與 課程,分別說明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個人特質探索、職業生活與社會需求、生活角色 與生活型態、生涯資訊與生涯評估、生涯行動與實踐等面向及相關研究之意涵。. 第一節 高中體育班的發展 一、體育班的發展沿革 學習是教育的主體,辦學內容之良窳是全民運動的發展橋樑,更是國家體育領域的 核心。不過,常有體育班學生過度投入日常術科訓練,造成日常學業落後一般的學生較 多,面臨基礎科目學習的年齡有開始揭露個人在升學及職涯等之發展與阻礙的現象,甚 至影響或降低學校本身的升學率。 學校體育班旨在建立培訓優秀運動人才的機制(國立教育資料館,2010) 。我國政府 從 1971 年至 2006 年有重點發展、實施體育班以及國家體育政策等三發展階段,每階段 期間也分別提出相關計畫作為相關法案、立法與法源之依據,以達到發展國家體育機制 連貫性及系統化的持續培訓運動員(李素箱,2010) 。我國體育班的發展沿革,如下表 21 所示:. 11.

(22) 表 2-1 體育班的發展 發展時期. 年代 1971. 相關法令及會議 發展全民運動培養優秀運動人才實施方案 公私立中等學校體育成績優良學生保送升學 辦法. 重點發展時期. 實施體育班時期. 1975. 重點發展學校單項運動辦法. 1979. 長期培育中小學優秀運動人才實施要點. 1983. 長期培養大專院校優秀運動人才實施要點. 1984. 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 1989. 國家體育建設中程計畫. 1990. 國民中小學體育班實施計畫. 1997. 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實施計畫. 2002. 國家競技運動發展會議. 2004. 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 高級中等學校成立體育班注意事項 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工作檢討會. 國家體育政策. 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發展計畫研討會. 發展時期 2006. 高級中學學校體育班經營策略研討會 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 點. 資料來源:劉志偉、倪子翔(2013) 。我國高中體育班發展現況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 刊,12 期,151-162。 綜合上表所述,我國體育班初期的發展係以其他特殊才能優異者之培訓為主,同時 依序以國小、國中及高中等國民義務教育進行計畫的發展與實施,並於 1997 年起相繼 12.

(23) 實施與成立高級中學體育班。教育部在 93 年 3 月 16 日公佈「高級中等學校成立體育班 注意事項」 ,當時儘管屬於正式法源的萌芽階段,但有關推動體育培訓、場地租借、活動 競賽機制等經費闕如,因而各地區常有無法順利地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翌年,教育部執 行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第十六條之一規定,建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 」,第二款也明定「學校體育班非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第四條規定之特殊班」(教育部, 2006) 。亦即,讓優秀的選手能有機會培訓兼顧學業及體育專長的練習,而我國體育班的 相關機制也有了獨立的法源依據,不再依據於特殊教育法來施行相關政策與機制。 但是,我國教育部體育司在 2005 年「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重點發展方案」的調 查結果卻表明,高中(職)體育班學生在學校的課業成就呈現普遍低落,甚至有多數學校 的課業輔導機制也未能全面落實(李素箱,2010)。98 學年度的學校體育統計年報也指 出,有將近一半的高中(職)體育學校體育班之學生課業輔導機制未能落實(教育部, 2010) 。李昱叡(2011)探討各級學校體育班的發展也說明,我國在規畫與推動 12 年的 國民基本教育的層面上,由於加上及少子(女)化與國家政策持續重視競技運動等之趨勢, 高中體育班學生的升學、考試、師資、課程及評鑑等事務正面臨嚴峻的改革與挑戰,除 了需要改以地域性為主的區域式作為較合宜,學校的主要政策及細部策略才能夠順利地 銜接至各階段持續發展。同時,李昱叡也建議訂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標準 及輔導辦法」統一各體育班設置標準建議推動訂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標準 及輔導,增加體育班學選手養成重視基礎學課教育的興趣與特質。 上述有關我國高中體育班發展現況的文獻,不難發現高中體育班學生除了需要辛苦 的訓練求取優異的術科成績之外,其實扮演好一個優秀運動選手的角色如同管理好個人 在學業成就的訓練。換言之,遴選具「運動才能者」 、造就優秀的運動人才及提升競技運 動的實力更是備受關注的議題,即國內及體育領域的教育與學習制度,更是攸關人生發 展至關重要的因素。 二、高中體育班的相關研究. 13.

(24) (一)運動訓練與學業 過去體育班學生的研究均表示其在投入術科與日常學業不均衡的結果。 黃楗翔(2002)指出,高中體育班學生不得不在學業與運動訓練之間做一選擇,大 部分學生選擇投入較多時間在課業會有運動成績退步的現象,僅少數學生能夠兼顧學業 與運動訓練。張欣蓓(2011)以於台中市五所完全中學分析教師對於體育專長學生的看 法及認知結果也顯示,高中體育班學生在「學習領域」的讀書風氣較差、學習態度較不積 極、學業成就表現較差,在「人際關係」更重視學長(姐)、學弟(妹)等關係,且在「人格 特質」具有開朗的生活表現;甚至導致有部分的教師因為學生學習醫院低落而有不願意 任教的傾向。劉志偉與倪子翔(2013)則指出,加上 12 年國教的來臨,免試入學方案 的實施,學生不用經由考試入學,其選擇性自然就多;而高中體育班選手只追求運動成 就,而荒廢學業,這是體育班長久以來的問題。再者,體育班現行課程係依據普通高中 課程規劃,於對學業不感興趣或升學志願在非體育相關科系的學生而言,第二專長的發 展更顯重要。 周宏室(2006)認為,由於高中體育班學生之學業、生活及升學輔導之相關辦法未 定,因而在課業輔導層面的問題甚多,我國體育班學生則面臨人生職涯上特殊且嚴峻的 考驗。李坤培(2006)針對高中體育班實施成效的研究則指出,其理想與實際均存有明 顯的差異,儘管高中體育班的辦學實施未臻理想,教師更能不放棄學科成績低落的學生, 需要繼續努力。截至 105 學年度為止,我國高中體育班的校數為 140 所,共計有 9,861 人,其每校的運動代表隊的平均隊數也提升到 4.58 隊,而進入高中職體育班繼續訓練者 為 1,128 人且明顯少於進入高中職體育班未繼續訓練者 2,522 人(教育部體育署,2015) 。 基於此,部分研究認為目前多元入學的升學管道方案影響高中體育班學生們的課業成就。 (二)運動訓練與生涯規劃 林尚武(2006)指出,有明確的人生志向,需要歷經實際的目標分析與設定,才能 計畫性地達成必備的相關技能以落實具體的運動員生涯規劃。 14.

(25) 陳羿戎與王宗進(2010)以高中體育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其知覺學業的影響因素, 其建議養成課業學習與閱讀習慣,廣泛接觸各領域及參與各類活動,就是避免學業惡性 循環的最好方式,同時也提供機會朝向體育教師或教練以外的出路發展。如何鞏固學生 們在學科學習的基本能力、語言學習融入體育班特有的國際比賽情境,同時兼顧第二專 長的學習以面臨未來生涯挑戰的關鍵為重點考量發展項目。因此,培養學生第二專長及 有關入學資訊,同時輔以配置適切性的升學輔導與彈性課程,更不在局限於單項資訊的 提供才能有機會養育多元的興趣與價值觀。 張榮升(2010)認為目前高中體育班升學種類是很多元性的,問題在於體育班學生 對於課業上沒有信心,而造成基本學科能力的缺乏,高中體育班設立選修生涯規劃的課 程,期望高中體育班學生能盡早瞭解自己,並為未來升學做準備。 三、小結 如前所述,高中體育班學生大部分以體育績優升學為主,至今升學管道相當多,除 了體育績優外還有大學學力測驗、學校推薦及指定考試,因為學業低落,造成高中體育 班學生沒信心,一味的追求運動成就,如學校教練在招募選材也發現學生面對生涯規劃 時均可能面臨學生未來職涯發展之困擾與困境。倘若體育班的運動選手能夠提升本身的 學業成績,並提早為未來做準備,相對能夠改善職涯適應的問題學校應使其了解相關入 學資訊,並積極提供升學輔導和彈性課程選修以達適性發展,誠如本節探討學業、生活 與輔導、生涯規劃實施成效、知覺學業的影響因素等研究議題,另其透過適當的媒介獲 得多元學習的興趣及不同的價值觀,不再侷限第一專長的職業選擇,且有助於未來職涯 發展的多元化。因此,有關運動員學生生涯規劃與發展成為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課題。. 第二節 高中體育班學生的生涯發展與規劃 一、何謂生涯. 15.

(26) 生涯對每個人都具有獨特性,由個人做或不做選擇而產生的;而生涯發展是一個人 從生到死的過程中的經歷,包括人生中有關家庭生活、學校教育、職業進展與社會角色 的活動與經驗。Super(1976)曾綜合性的說明: 「生涯是生活各種事件的演進方向與歷程, 統合個人一生中各種職業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現出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雛型。亦即,生 涯最重要的發展任務是獲得決定生涯的能力及本身對於職業世界的認知、增加生涯計劃 與生涯探索的能力。 張維唐(2009)指出,生涯發展大致可分為狹義與廣義兩個層面。狹義的生涯是指 個人一生中的職業工作歷程;廣義的生涯是指個人與週遭環境(人、事、 時、地、物及 人生各階段所扮演的各種角色等)所有的互動歷程,可稱之為個人一生中各階段生活層 面歷程之總合。而生涯教育亦指個人由經驗中去獲取有關自我與工作的知識、態度及技 能,藉由個人用以確認方案在工作前或其他生活的選擇、計畫與準備,以構成一個生涯 (Hoyt, 1978)。 Mitchell 與 Krumboltz(1984)曾提出四類影響生涯決策的因素,分別為:1.種族、性 別、智力等;2.環境條件與事件如有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人為行動;與天然力量 所造成的影響;3.包括工具性的學習經驗聯結性的學習經驗;4.任務取向技巧產生的交 互作用所發展出來的結果,如問題解決技術、工作習慣、價值觀念、情緒反應、認知反 應等(林幸台等人,1997)。 二、生涯發展理論 一般來說,生涯發展與其信念、價值觀、技巧、興趣、人格特質及對工作世界的知 識有關(劉佳蓉,2010) 。張春興(1996)則指出,Erikson 在 1968 年的心理社會發展理 論係以自我的發展為中心思想,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經歷與外埠環境的互動後有著 不同的心理發展歷程,並且產生不同性質的心理危機;並將其分為七個層面:1.時間透 視與混淆,2.自我確認與意識,3.角色試驗與固著,4.職業意願與工作無力,5.性別分化 與性別混淆,6.主從分際與權威混淆,7.價值定向與價值混淆。前四個層面受到幼童期 16.

(27) 「信任對不信任」 、 「活潑自主對羞愧懷疑」 、 「自動自發對退縮內疚」 、 「勤奮進取對自卑 自貶」四個階段危機解決情況的影響;而後三個層面則影響到成年期「友愛親密對孤獨 疏離」 、中年期「精力充沛對頹廢遲滯」 、晚年期「整合對悲觀失望」三個階段危機的解 決(郭佩菁,2007)。 Super 在 1990 年說明個人的生涯發展依序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衰退等五 個階段:1.「成長」階段,係指剛出生至 14 歲期間依個人能力、態度、興趣及需求的發 展來建構與瞭解工作世界的正確態度與意義;2.「探索」階段,係指 15 歲至 24 歲期間 開始嘗試有興趣的職業活動並趨向特定領域;3.「建立」階段,係指 25 歲至 44 歲期間 不斷努力嘗試及增加工作經驗的結果,並趨於領域穩定下來;4.「維持」階段,係指 45 歲至 64 歲期間延續著前一階段選擇穩定的領域,靠著不斷的調適與進步讓自己在該領 域取得相當的地位;5.「衰退」階段,係指生心理的趨緩發展以及身心狀況的衰退,除 了職業角色漸少之外,也開始欣賞自己過去的工作成果,並思考退休的生活(林幸台、 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03)。 相關研究也說明探索階段可進一步分為試探期、轉變期、試驗期等三個次要階段, 其中的試探期係指 15-17 歲,個體主要是依照個人的興趣、需求、能力與機會因素,並 從課業、工作經驗進行初步的暫時性試探,使職業喜好逐漸具體化;轉變期係指 18-21 歲,個體開始正式進入就業市場或是進一步接受專業訓練,更加重視現實層面的考量, 企圖實現自我概念,並逐漸由一般性的選擇轉變為特定目標的抉擇(王孟佳,2011;吳 芝儀,2000;李詠秋,2001) 。在此理論基礎下,可見高中體育班學生正面臨人生職涯發 展的初步試與聚焦進而逐漸產生方向;換言之,此探索階段拖得過長,則下一階段的生 涯發展任務也將影響接續的試驗階段及建立生涯發展的歷程。 三、運動員的生涯發展 目前針對運動員生涯發展主要被使用的理論架構包括運動生涯轉換模式和生涯發 展模式等,研究議題則包含:協助運動員有效整合運動和學業需求、運動領域內與外的 17.

(28) 生涯規劃、大學生活的適應、發展和運用可移轉的生活技能、生涯發展計畫/服務、與為 運動退休做準備等,可以研究的範圍相當廣泛,目前在國際間也有很多的研究者持續在 探討相關議題。 許多體育選手都是從小開始培育及訓練專業技能,國內許多體育班的學生會認為: 「只要有球技,基測考一百分就有公立學校可以念」 。此種現象往往造就許多不喜歡讀書 的孩子,想盡辦法擠進體育班,無非就是為了升學;而各校只一味追求校際運動成績, 卻未提升體育知識教育,對體育班學生的課業可以百般通融,不知不覺也形成了運動員 在培養基礎能力過程有持續不佳的惡性循環現象(鍾滿振,2011 年)。再者,體育班不 僅涵蓋田徑、體操、棒球等運動項目,就連文化類的圍棋,也列在體育班項目中,體育 班孩子的升學路徑也不同於一般生(林韋萱,2015 年) 。此外,Riemer、Beal 與 Schroeder (2002)指出,部分非頂尖學生運動員意識到自己在運動領域的表現不佳時,即可能會終 止運動訓練或運動生涯。 許瀞心(2005)則指出,部分選手可能有缺乏工作經驗、專業知識及技能不足等情 況。此種現象可能導致運動員選手缺乏生涯轉換之探索及準備之歷程,並面臨其後職涯 抉擇過程之限制與影響,甚至有負面的心理反應與調適不良的情況產生(王丁中、鄧建 中,2009) 。塗大慶(2014)也指出,面臨此階段的體育班學生會透過自我認知的判斷歷 程,逐漸將個人的目標及價值觀列入未來生涯方向選擇的考量基準,同時加以衡量現實 外部性的環境及本身的能力狀況,開始為未來的選擇方向而行動。一般運動員從事的行 業皆與自己的專長或運動相關,可能與一般運動選手花了大部分的時間與精神於專長訓 練上,相對的學科能力發展較差,以及對其他領域接觸少之因素有關,而導致了在就業 方面的限制。加上運動員平日生活專注運動競技能力的提昇與成績的突破、及追求個人 的體育專長與技能,往往在追求運動目標的過程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神,增加對於本身 專業角色的認同及投入感,培養出過人的意志力及成功的運動經驗,使得其身生涯發展 儘管遇到不如意之事,也能順利的克服挫折及輕鬆應對;但卻也相對性的習慣忽略其他 方面發展、及如忽略本身對於未來生涯的發展與規劃,使得大部份運動員在其他領域的 18.

(29) 學習接觸的少,使其就業或退役後的生涯發展受到阻礙。 四、高中體育班學生的生涯規劃 郭佩菁(2007)指出,在現今以升學及分數為導向的教育制度中,分數決定了剛在 人生起步階段青少年接下來的學習環境和資源,即越符合社會主流價值的,相對地可能 獲得資源的機會越高,青少年更可能據此評估了自己未來的發展性。Ginzberg 等人(1951) 認為,17-18 歲的青少年在生涯過程面臨薪資、畢業後是否升學等現實條件之重要選擇, 因而會採取一些行動如蒐集與統整相關職業資料,逐步確立個人未來的發展方向。卓俊 伶(2003)指出,運動競技能力並不一定是未來任何專業的必要條件,且必須充實其他 相關領域的知識,同時在有限時間內盡量充實且兼顧學業成績,規劃多重路線。在臺灣 的環境中,學生運動員幾乎是競技運動的主力,如何在學生時期進行規劃就非常重要(黃 崇儒,2013) 。若自我評估的結果屬於有價值的、有能力的,對於個人從事的生涯計畫歷 程及有關其生涯探索的決定時,將有助於往後的職涯發展與判斷(楊淑萍,1995) 。由此 可見,生涯規劃主要是為了個人的職場與生涯做準備,其須透過各種生涯探索活動,以 增進個人的生涯覺知,特別是在 17-18 歲的高中階段如能釐清自己的生涯發展方向,逐 漸訂立有助於個人職涯發展的具體相關計劃,定可減少往後面臨職涯轉換的瓶頸與衝擊。 生涯規劃基本要素,包括 1.個人「生存問題」 ,即能有安全生存下來的基本能力;2. 個人「生活問題」 ,即能妥善規劃屬於自己的生活、解決生活上遭遇的問題,進而擁有美 滿的生活;3.個人「追求生命意義問題」(羅文基、朱湘吉、陳如山,1991) 。Brolin(1995) 指出,生涯規劃的目標能力可歸納成日常生活中的能力、個人與社交能力和職業輔導與 準備等三大領域為主。此種概念的本質與終身學習不謀而合,如同個體對於未來生活有 著「設定目標,以及決定達成該目標應採取的步驟及程序」 ,並且攸關人生的整體發展狀 況。從心理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生涯規劃課程實施的主要目的係協助高中生實面臨一 生最重要的關鍵時期,讓個體在發展歷程上有更穩固的發展基礎。從特質因素的角度, 生涯輔導機制的順序應以個人特質來探究職業選擇的困境,從而瞭解自我與職業環境間 19.

(30) 有關資訊的充分程度,抑或是自我與環境間遭遇困境等經驗衝突(吳芝儀,1996)。 Tolbert(1974)認為生涯輔導的工作包括 1.協助學生瞭解生涯發展理念與擴展生涯覺 知;2.協助學生生涯探索;3.協助學生具備基本的求職知能,並做生涯規劃;4.協助學生 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5.協助學生為升學做充分準備。由此可見,透過生涯教育的 過程則可促進個人的生涯發展,達到全人教育的目標,個人如何在適當的媒介下學習提 升其生涯發展,促使其更有效的決策有關生涯所處之困境更是至關重要的議題。 五、小結 儘管不確定性的歷程是生涯中無可避免的,但個體在生涯抉擇的過程仍會有其不同 的社會期望行為,特別是面臨人生成長與職涯探索的高中階段,生涯輔導有助於個體正 確且充份認識工作的世界,其中職業選擇與職業適應更是生涯規畫與發展的重要環節, 其除了外部環境等影響外,個體仍然需要透過一定的媒介建立理想及明確的生涯目標, 以達成朝向「確定」某職涯發展的狀態作為實現與圓滿人生之依據,才不會在轉換期蹉 跎了最好的學習時間與機會。因此,有關生涯發展的實施及規劃輔導機制必然成為歌中 體育班學生面臨往後職涯發展階段的重要任務。. 第三節 體育班學生生涯規劃課程 一、生涯與職涯 有關體育班學生生涯規劃的課程與輔導已成為多數研究聚焦的重點。本研究彙整有 關生涯規劃的相關研究,如下表 2-2 所示: 表 2-2 高中體育班生涯規劃相關研究彙整表 主題:有關生涯規劃發展之研究(球員). 20.

(31)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周文祥(1996). 運動員的生涯規劃. 黃高賢等人(2003). 學生運動員生涯規劃之探討. 紀俊吉、蘇慧慈 (2006) 王丁林、鄧建中 (2009) 詹俊成、陳素青 (2013). 運動員應有的生涯規劃. 運動員之生涯規劃. 落實運動員生涯輔導策略之探討. 主題:有關生涯規劃發展之研究(團隊)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張為唐(2009). 桃園縣平鎮高中棒球選手生涯規劃之研究. 洪煌佳(2012). 影響高中體育班學生的生涯發展之因素研究. 劉志偉、倪子翔 (2013). 我國高中體育班發展現況之探討. 主題:有關生涯與職涯兩者關係之研究 研究者(年代). 研究主題. 陳羿戎、王宗進(2010)運動員知覺學業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 林正洲(2005). 臺北市高中體育班學生生涯信念與生涯發展之研究. 21.

(32) 郭佩菁(2007). 生涯規劃課程對高一男生生涯決定困難、生涯自我效能及決 策型態之實驗效果研究. 陳羿戎(2008). 台灣地區高中體育班學生知覺學業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 李素箱(2010). 高中體育班升學管道與職涯發展之研究. 張祐慈(2010). 優秀女子桌球選手生涯發展之質性研究. 劉佳蓉(2010). 生涯發展方案融入國中運動代表隊訓練之行動研究. 張碧娟(2010). 張榮升(2010) 張瑗真、邱憶茹 (2013). 臺灣地區高中職體育班學生的生涯信念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 究 高中體育班升學管道與職涯發展之研究. 高中職綜合職能科學生之生涯規劃課程、教學與家庭支持. 塗大慶(2014). 高中(職)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學習態度與生涯發展之研究. 黃小熒(2015). 運動員生涯轉換之探討.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生涯規劃課程 除上述有關生涯與職涯的相關研究之外,本研究以學生之生涯規劃課程為主,透過 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選修科目「生涯規劃」課程綱要的課程所提供的主題與內容說 明課程內容在實質上應該朝向瞭解個人發展與生涯規劃的關係,並從中選擇六項指標做 為本研究訪問大綱,分別為「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 、 「個人特質探索」 、 「生活角色與生 活型態」 、 「職業生活與社會需求」 、 「生涯資訊與生涯評估」 、及「生涯行動與實踐」等主 題進行訪問內容的探究。進行個人與生活環境探索並實踐生涯抉擇以及培養宏觀及具前 22.

(33) 瞻性的生涯態度與信念等目標;希望學生在課程進行的過程,養程具備提升自己對未來 的看法,懂的投資自我以及做出有意義的職涯規劃,例如第二專長的培養。並透過生涯 課程中習得了解個人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的關係、澄清個人特質與生涯態度及信念、探 索個人價值觀與生活角色間的關係、連結高中教育學習內涵與生涯進路、了解大學生涯 與職業生活間的關係、認識體育人力資源供需與職業生活相關資訊、統整生涯資訊以完 成生涯評估等能力的培養,以實踐個人面對職涯發展能夠有更為完整的生涯抉擇;其課 程綱要如表 2-2 所示): 表 2-3 教育部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選修科目「生涯規劃」課程綱要 主題. 主要內容. 說明. 節數. 1.生涯發展階段與任務 一、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 2.生命故事與重要事件的影響. 4~8. 3.原生家庭與重要他人的影響 1.能力與興趣 二、個人特質探索. 2.性格與價值觀. 8~16. 3.生涯態度與信念 1.各種生活角色內涵 三、生活角色與生活型態 2.工作、家庭與其他生活角色之關聯. 3~6. 3.性別角色與生涯發展. 1.高中學習內涵與生涯進路 四、教育發展與大學學群 2.個人特質與大學學群/學類. 23. 強調高中體 育班學習內 4~8 涵與生涯進 路之關係.

(34) 主題. 主要內容. 說明. 1.大學學習內涵 五、大學生涯與職業選擇 2.大學學習與生活 3.科系/職業選擇的迷思與澄清 1.職業內涵分析 六、職業生活與社會需求 2.市場變動與未來產業發展趨勢. 節數. 探討大學體 育及相關科 系,並釐清 3~6 與職業選擇 關係 著重與體育 相關之職業 3~6 生活與社會. 3.職業生活及工作倫理. 需求. 1.生涯相關資源之探索. 強化體育及 其他生涯資 3~6 訊與生涯評. 七、生涯資訊與生涯評估 2.生涯資訊統整之評估 3.個人與環境資訊整合. 估. 1.生涯決策的意義與內涵 八、決策風格與技巧. 2.探索與了解個人決策風格. 2~4. 3.有效運用決策技巧 1.擬定行動方案 九、生涯行動與實踐. 2.實踐行動方案. 6~12. 3.升學與職業選擇之模擬和演練 資料來源: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選修科目「生涯規劃」課程綱要 三、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面向 「生涯」是每個人生命中必經的歷程,這其中包含了你選擇了什麼職業,想要過什 麼樣的生活,想要組織什麼樣的家庭,是我們人生所有的總合,所以成長的歷程與生涯 的發展息息相關。王光輝(2007)指出,影響高中體育班學生的課業及升學意願乃個體依 據過去本身的經驗及其曾接觸環境所形成,包含家庭、學校、社會等層面。陳羿戎(2008) 指出,影響運動員學業的因素有個人、他人、環境及制度等因素,此皆具有正面影響, 24.

(35) 並以個人及他人因素最具影響力,而環境與制度則以負面影響較為顯著。王丁林與鄧建 中(2009)指出,個人都應該擁有專屬於自己的職涯藍圖,生涯規劃的內容基本上包含「生 存問題」 、 「生活問題」及「追求生命意義」 ,其主要目標在於安全的生存、擁有「美滿的 生活」及讓「生命更具有意義」 ;由於運動員對於其角色的認同與投入,而忽略了在其他 方面的發展,此一現象可能導致面臨整個生涯抉擇的歷程會有調適不良與負面結果的發 生。生涯與成長兩者深受原生家庭或重要的人的牽制,並影響生涯各個階段目標的選擇; 因此,輔導機制的首要課題就是瞭解其可能產生的影響機制,並深入分析探討。 四、個人特質探索面向 劉志偉(2013)發現就讀動機與自我效能會顯著正向警影響生涯發展。塗大慶(2014) 的研究也表明,社會支持與學習態度能夠有效影響高中體育班學生的生涯發展。由此可 見,學生的生涯發展與生涯信念、生命歷程及其不同階段的成長學習經驗,係由於形塑 個人面對未來生活的價值觀、態度及生活型態,對於學業成就不僅有一定的影響,同時 有助於實現及達成個人的生涯目標;換言之,若能夠在學生學習的歷程中提供好的價值 觀念及較多的完美主義與往後工作發展的相關資訊,對其未來的生涯發展將有一定程度 之正向助益。家庭結構關係以及其社會性的支持是影響生涯發展的成因,如家人、同儕、 老師、教練等社會支持的來源。黃高賢(2003)等人也說明,運動員對於生涯規劃應具 備五點認知,包括 1.生涯決定操之在我、2.發現問題的能力、3.從自我認知開始、4.運動 員要有探索生涯世界培養第二專長、5.利用資源、善用資源、搜集資源、擬定運用對策 等,其中會產生自我啟發及自我導向的學習經驗,將充實的專業知能以為工作所用。體 育班學生的社會支持會影響其個人的生涯發展與信念,三者兼具的關係將有助於完善未 來職涯的探索及規劃定向(張唐維,2009)。洪煌佳(2010)的研究發現,在一定程度上的社 會支持有助於高中體育班學生的生涯規劃及其投入運動領域的發展。劉志偉(2013)指出, 不同性別、運動年資、運動成績及畢業規劃的高中體育班學生在生涯發展準備度呈現顯 著差異。許多研究指出有關發現影響學生生涯發展或生活相關變數的成因,例如林正洲 25.

(36) (2005)認為,生涯信念越高的學生,其生涯發展的狀況會越佳。張碧娟(2010)調查臺灣高 中職體育班學生生涯信念與生涯發展的研究發現,不同家庭平均月總收入的學生在生涯 定向方面呈現顯著差異,其學生生涯信念對於生涯發展有顯著正向的影響。個人倘若無 法清楚的規劃未來前進的方向,又不具有某項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以維繫長期生活的開支, 那麼持續面對生存及生活的問題相對屬於可預期的。相對地,個人特質如性格的培養、 價值觀、面對事情的態度信念等有助於培養個人的能力與興趣因而與生涯、職業有著密 不可分的概念。換言之,一般學生運動員意識到本身生涯困境時,倘能獲得良好的社會 支持將有助於生涯發展的走向與信念之良好規劃。 五、職業生活與社會需求面向 學習力代表未來職涯的延展性,學習層次廣泛是好的,人生發展的各階段都需要學 習,學習不是超越別人,而是超越自己,嘗試看見不曾看見的視野。學生除在先天的認 知差異或選擇不同的升學管道之外,大部分的學生對於個人未來職涯發展的認知及方向 其實相當明確;然而,李素箱(2010)針對高中體育班學生生涯規劃課程的研究指出, 高中體育班學生在的學業成就明顯低於一般學生,其等在下一階段的求學歷程適應不佳, 甚至在入學後面對基本學科能力差而有產生學習困難的現象發生。張維唐(2009)以高 中棒球畢業選手為研究對象之研究發現,選手長期投入訓練、比賽令其學科能力差且忽 視其他專長領域之發展,導致「就業機會」受到限制但任職教練者由於未有正式教師的 學歷與資格,因而在學校球隊解散時會沒有實質的保障,又得尋找人生的另一項事業。 可見在這變動時代中最大的資產是學習,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來提升自我。陳啟發(2007) 研究退役職棒選手也指出,實務經驗對其現職助益很大。因此,如何引導高中體育班學 生對於其他職涯或相關事物產生興趣,令其主動接觸與學習,有機會體會不同職業的生 活型態及發展,已成為生涯規劃的必要課題。體育班學生本身存有的技能、專長及興趣 可能不全然相同,其未來的職涯發展也相對存有差異,特別是不同的社會環境背景會有 不同的需求與個人期望。換句話說,不斷的學習、嘗試接觸與體會目標職業的生活,均 26.

(37) 有助於體育班學生因對可能發生的職涯困境,增加市場變動與未來產業發展趨勢的洞見, 實有必要探討。 六、生活角色與生活型態面向 個人生涯規劃中最重要的觀點是必須藉由探索自我來認清自己、認識自己並接納自 己。基於此種自我概念與外部環境互動的過程會產生:1.我可以做什麼-暸解環境的挑戰 與機會,2.我能夠做什麼-暸解自己的長處與限制,3.我想要做什麼-暸解個人的價值觀 (周文祥,1996)。劉佳蓉(2010)針對國生中體育班選手的研究指出,生涯個人經驗會 切合在教育、職業與非職業方面之選擇,發展與調整,諸如自我與生涯的認同、計畫與 生涯成熟的過程,是終身的行為過程與影響力,導致工作價值觀、職業選擇、生涯類型 產生、決策類型、角色統整、自我與生涯認同等之相關重要元素。易言之,若能事先獲 取相關的協助,及早瞭解自己的生涯志向,對於兼具運動員身分的學生無疑是一種助益。 換句話說,在自我探索的歷程中,個體會透過環境及他人等方式或媒介來認識及瞭解自 己,由於個體歷經此階段會發現各種生活的角色及其內涵以提升經驗,因而成為探討生 涯規劃輔導過程及策略執行者、引導者的重要課題。 七、生涯資訊與生涯評估 曾經擁有「蛙王」美譽的蔡心嚴,面臨淪為公園臨時工的他曾自述「過去專心游泳 表現,忽略課業,再加上年少得志,脾氣火爆等因素,多少阻礙日後的工作機會」 (彭臺 臨,2009) 。黃小熒(2015)也認為運動員職涯規劃及生涯轉換之要素包括 1.重現一個全新 的自己、2.認識自己,提早做準備、3.為自己找尋另一個夢想、4.善用運動員人格特質; 即運動員應秉持著勇往直前與嘗試的精神去學習及探索新的事物,認識自己的生活型態, 反思自己的生涯角色,從中進而發掘自己的第二專長。王丁林與鄧建中(2009)指出,運 動員生涯規劃在於蒐集有關情境的足夠資訊,已獲致最大期望之成功方案,或以蒐集各 種可能的替代方案,通常這些替代方案的成因具有同等的吸引力,難以論定其優先順序;. 27.

(38) 如能深入探索或嘗試獲取相關經驗有助於區分興趣、測試能力及增加信念與瞭解本身的 信念、目標。因此,追求方案的前景就是蒐集相關資料,如出路、待遇、工作環境、所 需的心理滿足等,透過各種可能機會的管道,嘗試接觸與瞭解以獲得正向及滿意回饋。 一般而言,所處環境會成為蒐集資訊與引導興趣的關鍵影響要素,甚至會產生箝制未來 的決策與不同面向的價值觀等現象,如社交互動。大部份高中體育班運動選手花了生活 中大多的時間在專長訓練上,其相對的學科能力發展較差,同時在個人在獲取有關生涯 與環境的資訊相對較為少且較可能屬於單向性的觀點,產生職涯適應性的問題進而影響 本身對於生涯與職涯目標的發展、評估及就業方向的限制。 八、生涯行動與實踐面向 面對現今競爭激烈的環境以及在此種壓力與挑戰的生涯歷程中,維繫術科技能之訓 練與學業成就之基礎,家人、朋友、教師甚至教練等社會支持是最有助於其緩衝、調適 與解決問題的進路;換言之,倘若其遭遇各種挫折能夠透過他人舒緩壓力將有助於再次 面對挑戰的適應力,此時面對課業及學業成就相對更加容易。張維唐(2009)曾指出同 儕訓練支持分別與生涯探索、生涯發展有高度的相關性,並建議應該更加注重同儕間之 互動及協助,鼓勵其在相互討論與合作的歷程中共同解決學習問題,如以比賽訓練心得、 課業學習、生涯發展等方式分享喜努哀樂的生活故事,同時完達到指導者完整瞭解學習 者的想法及效果,順利離提升其學習意願與態度,發揮「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的情操。張瑗真與邱憶茹(2013)的研究指出,生涯規劃的課程要回歸到職能科學生因應 社會的能力,兼顧學生對於分析自我優弱勢能力的培養,並對升學與職業選擇有一全面 性的了解;在教育的現場及教學上,同時須仰賴教師進行課程與教學設計時能將生涯議 題融入課程,提供學生自我決策的機會,從不斷擴展的生活經驗中練習生涯規劃的所需 技能,包括:1.規劃學生因應社會生活所需的能力,2.將生涯規劃的重要議題以小組活 動、操作方式融入其他課程教學,3.隨時讓學生有自我決策的機會,4.除職業課程的認知 操作學習外,給予學生豐富生活的機會,5.樹立良好的生涯典範,增進對未來生活的了 28.

(39) 解。因此,除了生涯規劃課程的設計與實際的輔導策略以外,高中體育班學生在能否在 一定的外部性支持條件下逐步面臨可能遇到的困境,又需要透過什麼樣的生涯行動與實 踐才有助於更好的訂立職涯目標及職業方向,已成為為重要的研究議題。學業輔導機制 是教育者協助其面臨現況及未來之重點,我們應儘早做好規劃。 九、小結 鑒於上述探討生涯規劃的需求與輔導的內涵,顯見高中體育班的推展、成立、發展 及轉型的過程,我國中等學校體育班選手強化的基礎,也同時帶動了國內的運動風氣; 但如何能提出系統性且完善的教育、發展、規劃及輔導,更是教育者與研究者應正視的 課題。從學校生活的角度來說,我們應針對其學業表現及生涯取向給予協助輔導,適當 地引導與提供其他興趣領域的發展,避免生涯資訊不足以及生涯方向不明確的問題發生 以為後患,例如協助在學業、生活、生涯規劃、人際溝通上的學習與適應。基於此種引 導教育的學習機制,我們是否應該讓學生在參與生涯規劃的過程有自主學習、探索有關 個人職涯的決定機會,協助及深化其在課程中的關知識及技能訓練。然而,又是什麼樣 的學習經驗與情境能夠讓學生建立自信,並於不同的環境與階段皆獲得一定程度的經驗 累積及有關角色內涵的認同。此種自我探索、生涯探索與生涯規劃及生涯/職涯轉換的階 段的機制,高中體育班學生的經驗形成是否能產生正向的遷移效果。因此,本研究為了 強化有關高中體育班學生的生涯輔導策略之規劃與發展,將以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個 人特質探索、生活角色與生活型態、職業生活與社會需求、生涯資訊與生涯評估、及生 涯行動與實踐等主題進行探究。. 第四節 實施生涯規劃課程與研究取徑 一、生涯規劃課程實施之研究取徑 運動員在運動競賽終結後,需要尋求另一個舞台來維持個人的價值,如前述此種屬 29.

(40) 於一種角色轉換不可避免的歷程。但如何在生涯規畫的歷程中提升個人對於未來發展及 職涯發展的知識、認知及啟發其充實有關的專業技能以因應未來的人生另一場戰爭。甚 至是要何種方式才能夠確切地瞭解合宜的生涯規畫課程之引導效益及完整檢視其學習 成效,已成為相關領域的熱門議題。近年執行「行動習知(Knowledge in Action,簡稱 KIA)」 的研究計畫獲得美國全國社會科審議會(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NCSS) 2013 年模範研究獎,而 KIA 計畫係運用專案學習的課程設計為原則,即透過設計數個 專案(學習圈),使學生在「學習如何行動」及「透過行動學習」之間反覆進行,進而深 入瞭解課程知識,並可轉換運用於各種相關情境。此種課程設計必須設定串連各專案的 核心問題,讓學生反覆思考有關核心的問題,並運用前一個專案學到的知識來提出答案, 藉此將可使學生獲得整體性、系統性的知識,而非片段的記憶。也就是說,每個學生不 論背景是富裕或貧窮,只要進入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 PBL)所設計的課 程內容都有機會消弭成績的差距、在學業上獲得成效(余育嫺,2015)。 二、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問題導向學習根基於杜威 John Dewey 的教育信念,其認為教師應依據學校外 的生活線索調整學習內容、激發學生探究及創造的本能,讓學生回到問題中思考及操作 的學習歷程。Glen 與 Willie(2000)認為問題導向學習的模式,最初在個人遭遇問題時, 可從客觀推理的角度引導其有關技能及確認學習的需要,進而自我學習並運用新取得的 知識解決既有的問題,並指出 PBL 的學習實施應包含 1.以問題為學習的主軸,如問題 必須是學生真實生活可能遭遇的,或是與其真實生活相似的問題,2.在小組合作中進行, 如小團體互動方式進行問題探究,3.強調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如學生主要由教師提 供的情境中,自行發展出問題,再經由小組成員共同討論、決定以什麼方式學習,擬定 學習的進度、及討論解決的方案,4. 教師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及環境營造者,如促進者 執行的方式非常多樣化,有些促進者堅持使用高度引導思考的技巧,使用問問題的方式 促使學生深化知識及挑戰學生的思考能力(洪志成、洪慧真,2012)。Massa (2008) 也指 30.

(41) 出,問題導向學習強調學習者為中心,是一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學習 與教學方法,其主要特色為教師提供情境,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並透過團體運作探索出 相關學習議題或理論,是一種重視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方式。關超然與李孟智(2009)強 調 PBL 不應只以知識層面為主,也要顧及全方位能力的培育。本研究中,採用問題訪問 搜集學生想法,如 PBL 中提到,以問題為學習的主軸,如問題必須是學生真實生活可能 遭遇的,或是與其真實生活相似的問題,例如問卷中提問學生關於自身興趣與生涯發展 的看法。以及 PBL 中提到,教師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及環境營造者,如促進者執行的方 式非常多樣化,有些促進者堅持使用高度引導思考的技巧,使用問問題的方式促使學生 深化知識及挑戰學生的思考能力,例如課程中,研究者讓學生參與成功者演講,置身於 情境中,促發學生思考自己若於成功者位置時該面對的困難該如何解決。 三、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 Lewin 是行動研究早期最有影響力的人士,他的行動研究乃以社會科學為研究基底, 其過程包括:1.計畫行動,如勘查與實情調查;2.採取行動;3.行動結果的審查。Kemmis 與 McTaggart(1988)指出,一般的行動研究是一個循環不已的模式,包括 1.確定研究 問題及其重點;2.與相關人士討論初步研究計畫;3.參考相關文獻;4.決定研究方式(問 題調查、觀察記錄、文件分析、 訪談紀錄等) ;5.進行資料收集;6.進行資料結果分析與 解釋;7.提出改進建議研究報告。然而,在此種新的新教學策略的實施需兼顧授課課程 目標,如何搭配課程目標的達成?師生如何調適新的角色? 四、行動研究與問題導向學習 PBL 與行動研究兩者的概念及欲達成的目標有異曲同工之妙。例如,劉佳蓉(2010) 指出,生涯規劃課程有助於運動員選手學生認同課程所帶來的價值與實用性,令其在行 為與態度上也變得正向與積極,其課程實施過程中與同儕的多次討論與互動,讓學生更 具體且自主的規劃未來的職涯與發展。Aubusson 與 Gregson(2006)則指出,自我研究同.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Understanding and inferring information, ideas, feelings and opinions in a range of texts with some degree of complexity, using and integrating a small range of reading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on familiar topics with elaboration. Writing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ideas, personal

• To explore the roles of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leaders in planning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s under Learning to Learn 2.0.. • To introduce

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sign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senior secondary level;..  gain an insight into the

[Supplementary notes to 2.3.4 The Se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and Suggested Time Allocation and Appendix 7 in Booklet 2 Learning Goals, School Curriculum Framework and Planning of

• following up the recommendation of offering vocational English as a new Applied Learning (ApL) course, as proposed by the Task Force on Review of School Curriculum with a view

3.16 Career-oriented studies provide courses alongside other school subjects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the se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They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